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简称:西华师大(英文名称: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英文简称:CWNU)位于四川省南充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基地、在职教师培训基地、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基地、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基地,是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教育研发应用中心共建单位,被授牌“四川省优秀大学生选调基地”的首个省属高校,首批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高校中的唯一省属高校,曾入选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首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西华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学校规模、学术研究、校园文化、行政管理、校友情况、校区情况、所获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西华师范大学

英文名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成立日期

1946年

所属地区

四川省

地址

华凤校区(注册地)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师大路1号

办学性质

公办全日制

主管部门

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占地面积

4000亩

学生人数

全日制在校生35583人(截至2022年8月)

教师人数

教师2241人(截至2022年8月)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王元君

校庆日

5月16日

校训

勤奋、求实、敬业、创新

校歌

《云飞扬》

院校代码

10638

专业数量

本科专业82个

学制

4年制

博士后点

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博士点

6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硕士点

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简介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46年的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学院是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后的留川师生于三台原校址创建的;1949年,私立川北农工学院与西山书院共同组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迁至南充市,与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组建公立川北大学;1952年,学校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等高校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一分为二,部分迁往成都,留在南充的部分更名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升格为南充师范学院;1989年恢复“四川师范学院”校名;2003年,学校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

截至2022年8月,学校有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000亩;有教师2241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5583人; 有30个二级学院,82个本科专业,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历史沿革

私立川北大学

抗战初期,国立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办学。

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川北有识之士倡议及川北三十六县十盐场支持下,在四川省三台县建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设农艺、农经 、化学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数理、农田水利七个系。

1949年12月,私立川北农工学院与西山书院合并组建私立川北大学。设文商学院、理工学院和农工学院,增设中文、哲史二个系。

1950年1月,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成立了“私立川北大学学习委员会”。

四川师范学院

1950年7月,学校迁至南充市,与川北文学院合并组建公立川北大学。同年9月,学校更名为川北大学。增设水利、土木、化工、电机、采矿五个一年制专修科。

1952年10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学校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设中文、历史、化学、数学、物理五个系及相应的专业。

南充师范学院

1956年8月,原学院本科专业迁往成都,专科留在南充,更名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增设生物系及相应的专业。

1958年11月,学校更名为南充师范学院。增设外语、地理、物理、政治四系共计九系及相应的专业。

1964年,历史系又从成都整体迁回南充。

西华师范大学

1989年,“四川师范学院”校名恢复。

1998年,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校开始建设新校区。

2001年9月,新区一期投入使用。

2003年,学校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

2008年,四川省学位办批准增设学校为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考试考点。

2020年7月2日,学校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2022年4月,市委副书记、市长古正举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进我学校临江新区校区建设工作。 同年12月,临江新校区开始动工。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截至2022年,学校有30个二级学院,82个本科专业,有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学院设置

专业设置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

教育学院

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心理学

初等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

政治与行政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

法学院

法学

管理学院

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健康服务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

商学院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商务英语、翻译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文学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表演、舞蹈学

美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书法学院

书法学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间传统体育

数学与信息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人工智能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园林、生态学

物理与天文学院

物理学、天文学、材料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教育、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

科学教育、化学、应用化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

地理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

计算机学院

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师资情况

截至2022年,学校有教师2241人,其中获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各级各类人才称号130人次;获评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四有”好老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5人。

师资情况

姓名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部分)

张泽钧、朱德全、郭海明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部分)

张泽钧、郭海明、胡锦矗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部分)

张泽钧、朱德全、郭海明、秦自生、胡锦矗、王安平、李明东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部分)

张泽钧、郭海明、蒋青权、周材权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部分)

张泽钧、黎云祥、苟兴龙、李军、周材权、胥晓、王安平、蔡东洲、李明东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部分)

蒋青权、王安平、李明东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王安平

四川省“四有”好老师

胥晓

四川省教学名师

蔡东洲、李明东、黄元全、冯文全、蒋晓慧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学校有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个学科入围US News2023世界大学学科榜单,3个学科入选“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四川省一流学科2个。

学科建设

学科名称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理论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林学、公共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会计、翻译、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软件工程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重点实验室

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

入围US News2023世界大学学科榜单

化学

入选“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

四川省一流学科

生态学与生态治理学科领域、政治学与社会治理学科群

教学情况

截至2022年,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建有多个教学基地。

教学情况

专业/课程/团队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

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生物科学、体育教育、物理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部分)

政治学与行政学、英语、化学、天文学、地理科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汉语言文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部分)

法学、教育技术学、秘书学、新闻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旅游管理、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大学美学》、《中国风雅文化导学》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部分)

《小学教育学》、《古代文学特色文献研究》、《无机化学(上)》、《遗传学》、《中国历史地理》、《力学》、《人文地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电视编导与制作》、《量子力学》、《文艺作品演播》、《出镜报道》、《公司治理学》、《大学计算机基础》、《EDA技术及应用》、《教育技术导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国家级精品课程

《大学美学》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中国传统文化纵论》

国家级教学团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部分)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生命科学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教研室教学团队、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学团队、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教学团队、教育学专业、动物学教研室教学团队

教学基地(部分)

高坪区美术馆、青少年信息素养科普教育基地、夹江大千纸坊

学校交流

截至2022年,学校与南充、德阳、泸州、遂宁、巴中、徐州、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等地方政府及部门签署校地合作协议;与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卧龙、蜂桶寨、唐家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署合作协议;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搭建技术研发平台;与地方政府就基层治理、川陕苏区党史研究与宣传、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等方面进行合作。学校与日本千叶大学(Chiba University)、英国桑德兰大学(University of Sunderland)、马来西亚世纪大学(SEGi University)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开展学术交流、互派访学、学生联培等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2月,学校图书馆创建于1946年,有纸质图书333.9万余册,电子图书482万余册,电子期刊130.6万余册,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珍藏古籍5600余种、74000余册,川渝各地方志、地情文献2000余册,馆藏线装书5600余种75000余册,善本书3000余册,其中有明洪武年间的《洪武正韵》、明嘉靖年间的《韩诗外传》、清代《西域地理图说》等重要文献。

学术期刊

截至2022年,学校有《西华师范大学学报》一种学术期刊,分为自然科学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0年,国际公开发行,主要刊登自然科学领域(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及学科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综合评述和研究简报;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知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超星期刊域出版系统》全文收录。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79年,主要刊载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有“国家治理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哲学研究”“词曲研究”“三国文化研究”等特色栏目,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lnfo)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学校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南充市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共建基础课实验室4个、省部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3个,四川新型智库2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建有多个科普教育与社会实践基地以及科技转化与社会服务科研机构。

科研平台

名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化学合成与污染控制

四川省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干旱河谷土壤侵蚀监测与控制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栗子坪大熊猫生态与保护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部分)

电子信息处理与教育信息技术、丘陵地区国土资源利用与保护工程实验室

南充市重点实验室(部分)

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实验室、物联网感知与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天文与天体物理实验室、两栖动物人工繁育及其利用

四川新型智库

党的建设研究智库、嘉陵江智库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四川省落下闳研究中心、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四川研学旅行发展研究中心

科技转化与社会服务科研机构(部分)

四川省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大学科技园、朱德研究中心、生态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院、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教育研究院、中华档案文献研究院

学术成果

截至2022年,学校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327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314篇,SSCI收录论文32篇,CSSCI、CSCD来源期刊论文867篇,出版学术专著277部;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97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技奖、科技成果转化奖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8项。

学术成果

项目名称

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部分)

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其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应用(一等奖)

人工合成小麦优异基因发掘与川麦42系列品种选育推广(二等奖)

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研究与种群复壮技术(一等奖)

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部分)

人工合成小麦优异基因发掘与川麦42选育推广

提高大熊猫育幼成活率的研究

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及生产过程优化技术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化机制研究(专著)

中国现代抒情诗叙事性研究(专著)

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等教育共同体(专著)

慕容鲜卑与五燕国史研究(专著)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小说空间历史记忆和重构(专著)

校园文化

校训

学校校训为“勤奋、求实、敬业、创新”。校训引领师生笃行问学,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坚守初心,不懈奋斗,开拓创新。

校徽

学校校徽为圆形造型,主体图案为学校主教学楼朝阳楼和梯步组成;内环下方“1946”表示学校诞生于1946年,外环为学校中英文名称。

西华师范大学

校歌

学校校歌为《云飞扬》。

校歌歌词:

西华师范大学

校旗

学校校旗旗面为黄色,徽志和校名为红色,位于旗面左上位置,校旗横挂长宽比为3:2。

西华师范大学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王元君

党委副书记

陈涛、张明、李敏

校长

陈涛

纪委书记

张明

副校长

龙汉武、张泽钧、李军、陈仕品

以上资料来源于,截至时间2022年

历任领导

学校时期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四川师范学院时期

院长

佘正松

1994.08—2003.04

副院长

佘正松

刘玉平

徐安兴

苏智先

谭辉旭

聂应德

1993.08—1994.08

2001.04—2003.09

1998.11—2003.09

1998.11—2003.11

1997.12—2001.04

2001.04—2003.09

党委书记

佘正松

1997.12—2003.04

党委副书记

杨树政

李万斌

谭辉旭

2001.04—2003.09

2003.04—2003.09

2001.04—2002.08

纪委书记

杨树政

谭辉旭

2001.04—2003.09

2001.04—2002.08

西华师范大学时期

校长

张健

陈宁

佘正松

2015.03—2017.09

2006.07—2015.03

2003.04—2006.09

副校长

王安平

刘利才

刘进

聂应德

李健

刁永锋

刘玉平

彭正松

徐安兴

2004.09—2009.08

2010.07—2018.05

2017.07—2021.07

2003.09—2009.08

2004.09—2018.02

2010.05—2017.05

2003.09—2016.12

2004.09—2016.08

2003.09—2004.09

党委书记

王安平

杨树政

佘正松

2015.07—2022.06

2008.12—2015.07

2003.04—2008.12

党委副书记

王安平

张健

杨树政

陈宁

刘利才

聂应德

李万斌

2009.08—2015.07

2015.03—2017.09

2003.09—2008.12

2006.07—2015.03

2018.05—2022.09

2009.08—2018.04

2003.09—2007.02

纪委书记

杨树政

聂应德

2003.09—2008.12

2009.08—2018.04

以上资料来源于,列举近十年历任领导,截至时间2022年

校友情况

姓名

校友情况

曾忠禄

现任澳门理工学院博彩教学暨研究中心教授,亚太博彩研究学会会长、中山大学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国辉

现任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高校功能语法学会理事,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认知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田耘

现任西南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蒋平

现任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以上资料来源于,截至时间2022年

校区情况

华凤校区

华凤校区(注册地)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师大路1号,分布在华凤校区的学院有化学化工学院、美术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音乐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

行署校区

行署校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育英路76号,分布在行署校区的学院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教育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商学院、书法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文学院、物理与天文学院、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

临江校区

临江校区(在建)位于南充市临江新区。

所获荣誉

2021年,学校在西部计划绩效考核中获得高校项目办“优秀”等次。

2022年5月,学校被评为2021年定点帮扶工作先进集体。

2022年,学校获评2022年度四川省最受高中生关注本科高校。

2022年,学校获全国杰出组织奖和优秀公益志愿团称号。

2023年2月,学校获“2022年度政府采购先进高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