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是指频繁剧烈的呕吐致腹内压骤然增加,贲门、食管远端的黏膜和黏膜下层撕裂、并发大量出血。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高峰在30~50岁之间。频繁或剧烈的呕吐,是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常见原因。典型症状是先呕吐或干呕,随后呕血。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保守治疗,严重者需手术治疗。可引起消化系统障碍,严重者可造成大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经保守治疗多可治愈。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就诊科室、病因、症状、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危害、预后、预防等介绍

中文名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外文名

mallory weisssyndrome

症状表现

呕吐呕血与黑便食管痉挛

就诊科室

内科

显状部位

腹部

原因

腹内压力或胃内压力骤然升高

多发人群

30~50岁男性

相关检查

食管造影纤维胃镜检查

就诊科室

  • 消化内科或内科、急诊科、胸外科

病因

  • 腹内压力或胃内压力骤然升高是产生本病的最基本原因。消化道或其他系统疾病、饮酒等因素导致的频繁或剧烈呕吐,引起贲门部压力骤升,是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常见原因。

症状

  • 典型的病史为先有干呕或呕吐,随后可见呕吐物中带血丝或者呕血。

典型症状呕血

  • 先有干呕或呕吐,随后可见呕吐物中带血丝或者呕血。

  • 出血量不定,视黏膜损伤及血管损伤程度。较少的出血仅呕吐物中有血丝或仅有黑便,而出血量大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其他症状

  • 可伴有胸痛,一般不严重,大多数患者仅表现为无痛性出血。

检查

  • 实验室检查

    • 本病合并大出血时,血中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总量降低。

  • 胃镜检查

    • 是诊断该病的最有效手段,胃镜下可见食管与胃交界处或食管远端、贲门黏膜的纵行撕裂,但不作为常规检查,多在需要治疗时采用。

  • 食管钡餐造影

    • 对该病诊断价值较小,仅少数表现在出血灶附近形成的钡剂充盈缺损区,检出率较低。

  • 动脉造影

    • 可经股动脉造影,出血量较大的血管可见造影剂外溢。不作为常规检查。

诊断

  • 医生诊断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主要依据典型症状及辅助检查。

  • 典型的先有干呕或呕吐,随后可见呕吐物中带血丝或者呕血,是诊断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重要依据。

  • 胃镜见食管与胃交界处或食管远端、贲门黏膜的纵行撕裂,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需要排除有无合并其他消化道或呼吸道疾病,如食管肿瘤、消化道溃疡、呼吸道肿瘤等。

  • 根据各种原因所致剧烈呕吐,继之呕血、黑便则考虑该病,尤其是有饮酒、饱餐或食管裂孔疝的患者。

  • 如果出现上述不适,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医生通过检查可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 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可以痊愈,黏膜损伤严重、出血量大的患者则,可以考虑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

保守治疗

  • 禁食或仅进流食,避免食物刺激剂饱餐后贲门部压力增加。

  • 给予抑酸及止血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云南白药等。

  • 呕吐剧烈者可以给予止吐药,避免损伤加重。

内镜治疗

  • 对出血量大,活动性出血或内镜发现有近期出血的患者,可进行内镜止血治疗。主要方法有:

  • 局部喷洒止血术:利用局部喷洒药物收缩血管或在创面形成收敛膜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 注射止血术:通过向出血点注射药物,以收缩血管或通过局部凝血作用达到止血目的。

  • 金属钛夹止血术:利用金属止血夹,直接将出血血管或撕裂的黏膜夹持住,起到机械压迫止血及缝合作用,能达到立即止血及预防再出血的目的。

  • 微波止血术:使组织中的极性离子在瞬间发生局部高速震荡,从而产生高温,使蛋白凝固,达到止血的目的。

  • 电凝止血术:利用高频电流通过人体产生热效应,使组织凝固,从而止血。

  • 其他:如热探头止血术、激光光凝治疗等,其基本原理均为使局部产生高温,达到组织凝固止血目的。

动脉栓塞治疗

  • 对于经保守治疗和内镜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行动脉栓塞治疗,食管贲门部主要由胃左动脉供血,可栓塞胃左动脉或其食管支。

手术治疗

  • 对于经保守治疗或内镜治疗失败的患者,应行紧急手术治疗,结扎出血的血管。

危害

  •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可引起消化系统障碍,严重者可造成大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

预后

  •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补液、禁食、制酸、保护黏膜及止血等治疗可治愈。

预防

  • 剧烈咳嗽、用力排便、举重、分娩、喘息状态、癫痫发作等引起腹内压力或胃内压力骤然升高是产生本病的基本原因。

  • 预防腹内压力或胃内压力骤然升高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