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运城市所辖的一个县,地处晋秦豫三省交界,是山西的南大门。芮城县下辖8镇2乡。辖区总面积11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1065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芮城县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对外交流、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芮城县

面积

1176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理位置

中条山南部,黄河北面

地理坐标

北纬34°36′-48′、东经110°36′-42′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山西省

所属市

运城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8个镇、2个乡,另设有1人社区、1个开发区

行政区划代码

140830

人口

常住人口为331065人(2022年)

方言

东部话、西部话

民族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满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纳西族,土族,怒族

GDP

1274123万元(2022年)

人均GDP

38301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25693元(2022年)

邮政编码

044600

政府驻地

芮城县大禹东街5号

电话区号

0359

简介

芮城县地处中条山南部,黄河北面,东西长,南北窄,北高南低。县域南部的地势低缓,沟壑纵横,是一个多沟多涧的黄土丘陵地区。芮城县域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4度左右,年均降雨量为514毫米左右。商朝时该地区为芮国,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始立芮城县,560年芮城县改名长乐县。保定二年(562年)长乐县并入永乐郡。元贞元年(1295年)复置芮城县。明朝时期芮城县属平阳府解州,相沿至清。民国2年(1913年)3月,设河东观察使署,芮城县属之。1978年4月,运城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运城地区行政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关,芮城属之。2000年10月31日,运城撤地设市,芮城属之。

芮城县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而第一产业则形成了以“粮、果、畜、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菊花、花椒、屯屯枣等为特色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截至2022年,芮城县地区生产总值1274123万元,位居全市第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9.0:26.8:44.2。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8301元。芮城地处晋秦豫三省交界,是山西的南大门。运宝高速横跨南北,连霍高速(运风高速)横贯东西,蒙华铁路(现改为浩吉铁路)有一小段过境,机场有芮城通用机场。

芮城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文明的重要源头和“古中国”的核心区域。芮城县有各类重点文保单位227处,其中国保单位12处。芮城县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全国体育旅游目的地”等十余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并荣登“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截至2023年8月,芮城县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分别是三处景区分别是圣天湖、大禹渡黄河风景区和永乐宫。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个,为芮城城隍庙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为圣天湖国家湿地保护公园。

名称由来

商朝时为芮国,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始立芮城县,另一说法为,春秋时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芮伯万为其母所逐出奔魏,筑城居之,因名芮城。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夏朝时期,芮为王畿甸服。商朝时为芮国。西周初期,武王封姬姓子弟于今天的芮城境域建立魏国,魏城在陕州芮城县北五里。春秋时期属晋,战国时属魏。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为河东郡(治安邑)邑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魏及风陵属魏王豹。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定魏地,开始置河北县于魏城,隶属河东郡。新天凤元年(14年)改郡名,河北县属兆阳郡。东汉时期恢复河东郡名,属河东郡。三国时期属魏。正始八年(247年)为河北县属河东郡。西晋时期为河北县,属河东郡。十六国时期,后秦置河北郡于魏城,河北县改名为安戎县,治于今南卫乡东张村,隶属河北郡。北朝时期,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移河北郡治于大阳(今平陆境内),复名河北县,仍属河北郡。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始立芮城县,治于今县城,隶属永乐郡。武成元年(559年)分芮城县置永乐县。560年芮城县改名长乐县。保定二年(562年)长乐县并入永乐郡。  

隋唐至宋元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永乐县改名为芮城县。开皇十五年(595年)省郡为县,属蒲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芮城县属河东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分芮城县复置永乐县。619年于芮城置芮州,芮城、河北(隋唐在今平陆县)、永乐县隶属芮州。贞观元年(627年)废芮州复县,芮城、河北县属陕州,永乐县属鼎州。贞观八年(634年)永乐县改属蒲州,又割属虢州。开元九年(721年)改蒲州为河中府,永乐县属河中府。五代时期,芮城县属陕州,永乐县属河中府。北宋淳化四年(993年)芮城、永乐县属永兴路陕州。熙宁六年(1073年)永乐县并入河东县(今永济市)。金时芮城县改属河东南路解州。元代芮城县属晋宁路河中府解州,至元三年(1266年)芮城合平陆为一县。元贞元年(1295年)复置芮城县。

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芮城县属平阳府解州,相沿至清。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改解州为直隶州,芮城县仍属解州。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1月2日,在运城设立山西军政府河东军政分府,同年7月12日撤销。民国2年(1913年)3月,设河东观察使署。芮城县属之。民国3年(1914年)6月,撤观察使署,复置河东道,设道尹公署,芮城县属之。民国19年(1930年)废道,芮城县直属省府管辖。民国26年(1937年)冬季,为适应抗战需要,依地形将山西划为7个大行政区,运城为第七行政区。芮城属之。民国27年(1938年)3月,日军侵占运城后,在各县设立维持会。民国28年(1939年),先后在各县成立伪县公署。同年7月27日,日伪河东道尹公署在运城成立,芮城日伪县政府属之,直至民国34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民国36年(1947年),运城地区分属第七、九、十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七专署驻解县,芮城属之。民国36年(1947年)5月,芮城民主县政府成立,属三专署。民国37年(1948年)7月,太岳三专署划归晋绥边区吕梁行署管辖,改为晋绥第十一专署;民国38年(1949年)2月,晋绥十一专署改称运城专区;民国38年(1949年)6月撤销,合并为晋南中心专署,芮城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1月7日,山西省运城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正式建立;1951年3月,山西省运城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山西省人民政府运城地区专员公署,芮城属之。1954年7月,临汾、运城两专署合并为晋南专署,芮城属之。1970年3月27日,晋南地区又分为运城、临汾两地区。1970年5月1日,运城地区革命委员会正式开始办公。1978年4月,运城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运城地区行政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关,芮城属之。   2000年10月31日,运城撤地设市,芮城属之。

地理

位置境域

芮城地处晋秦豫三省交界,是山西的南大门。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8′、东经110°36′-42′。西南隔黄河与陕西省大荔县、潼关县和河南省的灵宝县相望,北以中条山为界与永济市、盐湖区毗连,东与平陆县接壤。东西长66km,南北宽25km。全县国土面积1176平方公里。

芮城县

气候

芮城县域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4度左右,最热月是7月,最冷月是1月,一月均温0-2度,七月平均温度28度。年均降雨量为514毫米左右,霜冻期在十月下旬至次年三月下旬,全年无霜期约205天。特点是雨少风多,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冬干燥春干旱,春旱对农作物春播和生长不利。汛期6~9月,盛行东南季风,降水集中,汛期降水占全年的60%左右。

地质

芮城处于秦岭和中条两个古老断块之间,黄河地堑北侧,中条断块南部,属于华北地台汾渭地堑的—部分。印支运动打破了古生代构造格局,在燕山运动末期,汾渭地堑业已形成,三门峡盆地为其中积水较深的三个洼地之一(其它两个洼地为关中、运城盆地),中条山是湖盆的隆起带。新第三纪初,盆地受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中条山隆起带进一步升高,湖盆面积相对缩小,形成所谓的“古三门湖”。盆地中老第三系地层也遭到侵蚀,其后,堆积了新第三系地层。早更新世后期,中条山隆起,继承老构造线,发生了—次较大规模的升降运动,盆地相对下降,在中条山前缘,第四系早更新统下段地层悬挂在半山腰。湖水退缩,中条山南高台地的部分地区缓慢升出湖水面,湖盆继续缩小,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初,又发生了—次较强烈的上升运动。这期构造运动在华北称为三门运动,使三门峡成为—个北西高,南东低的掀斜式向斜构造。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初,湖盆又一次抬升,经清水期侵蚀,河谷加深。黄河堆积了二、三级阶地,湖面面积大为缩小,而近于现今位置。在中条山东段古生代地层中,发育着洞沟和大洞峪两组断裂构造。第—组走向南东一北西方向,另一组走向北东一南西方向,两组断裂直交,而将古生7代地层切割成支离破碎之断块。第一组断裂,在中条山下为新生代松散堆积物所覆盖。

地形地貌

芮城县地处中条山南部,黄河北面,东西长,南北窄,北高南低。县域南部的地势低缓,沟壑纵横,是一个多沟多涧的黄土丘陵地区,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0~800米之间,最高处为中条山的雪花山海拔1993米,最低处为黄河谷地海拔302米。北部中条山,由西而东横亘整个县界。中部沿风陵渡至陌南公路的学张乡以东,地势较为平坦,海拔在600米左右。该县的东部地区,洪积扇广布山前,倾斜平原低洼带横贯中央,黄土高台地南坝略高,所以地形比较平坦;西部地区,大部分为黄土高台地,台面高差较大,水力侵蚀严重,沟谷密布,梁峁程罗。

水文水利

水文

芮城县位于黄河北干流与东干流的转折点。黄河北由永济首阳入境进入本县,经风陵渡向东流,到陌南镇大沟南村东南出境,芮城县主要河流除黄河流经西、南部外,还有安家涧、孙家涧、葡已河、恭水涧等,均发源于中条山而注入黄河。本县境内黄河全长80.3公里,其中西部小北干流7.5公里,三门峡水库尾长72.8公里,纵坡2~2.5/10000,最宽13公里,最窄2.5公里,潼关站多年平均流量为2300m/s,汛期洪峰流量15400m/s(频率为5%)。

根据地貌形态,地质年代和地下水埋深及岩层富水性等情况,全县大致可分为三个水文地质区,分别是基岩山区裂隙溶洞水区、山前倾斜平原孔隙水区,黄河阶地孔隙水区,其中基岩山区裂隙溶洞水区沟谷发育,泉水出露较多。由于基岩裂隙发育,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成为全县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和蕴藏区。

水利

芮城县水库有6座,其中姚源水库位于芮城县风陵渡镇姚源村,属黄河流域安家涧支流,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小(1)型水库,总库容236万m³;水峪水库位于芮城县学张乡水峪村北,属黄河流域葡萄涧支流,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小(2)型水库。总库容10.6万m³;坑头水库位于芮城县古魏镇坑头村,属黄河流域葡萄涧支流,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小(2)型水库。总库容50.0万m³,义和水库位于芮城县西陌镇义和村东,属黄河流域恭水涧支流,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小(2)型水库。总库容26.0万m³,东升水库位于芮城县西陌镇北4km处的东升村,属黄河流域恭水涧支流,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小⑴型水库。总库容155.0万m³,群英水库位于芮城县陌南镇东北8km处的庄里村,属黄河流域浢水涧支流,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小(1)型水库。总库容143.0万m³。

大禹渡扬水工程位于山西省最南端的芮城县,是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引黄高灌工程,属国家大型灌区。灌区控制灌溉面积54.62万亩,受益范围9个乡镇28.6万人,占芮城县水浇地面积的70%以上。工程始建于1970年,1974年10月首期工程竣工上水。工程分6级14站布局,总地形扬程346米,总装机72台,装机总容量5.59万千瓦,设计总取水流量16.3立方米每秒,是国家大型泵站。

芮城县

土壤

芮城县土壤分为两大土类、6个亚类,从北至南有规律地依次分布着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碳酸盐褐土、浅色草甸土和沼泽化草甸土,分别统属于褐土和草甸土两大类。以褐土为主,占全县95%以上,其中淋溶揭土分布于海拔1300~1900米的中山石质山区,基本上为未垦土壤;山地褐土分布于淋溶褐土之下的海拔825~1300米的低山区,土体砾石含量多,通体都有石灰反应;褐土性土主要分布于全县海拔500~850米的丘陵台境、台坡地带,土壤质地适中,熟化程度低,土体疏松多孔,通透性好;碳酸盐褐土在全县分布面积最大,是代表性最强烈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于海拔350~700米的黄河阶地、黄土原坪、丘陵洪积扇的缓平地带,全部为耕种土壤,土体有明显的粘化层和钙积层,有较好的保水、肥性能,耕性良好,宜耕期较长,适种作物广。草甸土是一种隐域性土壤,分布在海拔325-340米的黄河岸,其中浅色草甸土分布于黄河低阶地和河浸滩,全部为耕种土壤,土体沙粘相间,土壤水分充足;沼泽化草甸土分布于黄河滩牛轭湖积水注地,土体中有泥炭层,60~80厘米出现潜育层,退体潮湿、宜栽培莲藕,种植芦苇。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芮城县共有农用地面积为80255.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8.27%,包括耕地面积为44668.92公顷,园地面积为22529.57公顷,林地面积为6655.92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为6401.10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10729.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13%。包括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10086.23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643.15公顷。其他土地面积为26569.93公顷,包括水域面积为4501.36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为22068.57公顷。

矿产资源

芮城县主要矿产有金、镁、铜、磷、大理石、石灰石、紫砂石、白云石、石英砂等20余种。其中金属矿由于凤凰咀平推断层,西盘向东南移动,有黄铜矿和黄铁矿化现象。中条山石英脉内含金矿,多为伴生元素,或属山谷类型砂金。非金属矿有磷矿储量为3976万吨;石灰石在该县中条山东段,自岭底乡寺沟村和西陌乡老池沟村以北,经南碹乡、城关镇至学张乡水峪村一带,属寒武系石灰岩,其中建筑料石灰岩储量为3亿吨以上,水泥灰岩储量为1.1亿吨;大理石在大王、学张、城关等乡镇的山区,属寒武系白云质灰岩,构成的大理石矿藏储量在2亿立方米以上,可开采量为l亿立方米左右;白云石在学张一西陌乡的山区一带,其中熔剂白云岩0.875亿立方米,白云石灰岩1.25亿立方米;花岗岩在水峪等山区,储量为211万立方米;石英砂在中条山西段的阳干村北杨家峪至南她峪一带,属震旦系石英砂岩,其中阳城山区石英岩储量为5600万吨;蛭石在中条山西端一带,储量为10万吨;重晶石在在学张、大王沿山交界处的椒沟村等。

森林资源

芮城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暖湿小气侯,植被也随之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山地林草植被区中,分布在海拔1300-1900米的中山区有槲栎林、山杨林等群系及水榆、油松、山桃等乔木树种;落叶阔叶灌丛主要有胡枝子、连翘、榛、铁扫帚等,草本植物主要有苔草、羽茅、莎草等草丛;在海拔800-1300米的低山区,有槲栎林、山杨林等群系及侧柏、臭椿、胡桃等乔木树种,落叶阔叶灌丛主要有胡枝子、连翘、酸枣、荆条、锈线菊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白羊草、黄背草、铁杆蒿等草丛。山区林地2800公顷,草地11000公顷,林草植被面积占山区总面积的74%。

生物多样性

植物

芮城县野生植物在350种以上,牧草或饲料植物180种,药用植物158种,淀粉及糖类植物28种,纤维类造纸、编筐、制绳、人造棉植物40种,单宁类植物19种,经济林木类木材、果实植物27种,观赏植物34种;全县农作物有23类,189种,木本植物有39类、102种。

在芮城县大王镇南辿村有一棵银杏树,树龄在1600年以上,树高约25米,冠幅12米,胸围6.3米,根部粗壮健硕,次生枝叶密集,宛若灌木掩映;树干遒劲挺拔,逐级生发枝干,层次分明;树冠舒展茂盛,郁郁葱葱,遮天蔽目。据考证,此树旁先后曾建老君庙、玉泉庙等多座庙宇,历经晋、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远近闻名。

芮城县

动物

芮城县动物资源,以脊椎动物为主,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鱼类五大类;其次是节肢动物,主要包括多足纲、‘甲壳纲、蛛形纲和昆虫纲。全县陆栖脊椎动物在200种以上,但珍贵稀有动物极少,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黑鹳,二类保护动物有金钱豹、大天鹅、鸳鸯,三类保护动物有石貂、青羊、大鸨、卷尾鹈鹕、金雕等。全县饲养的家畜家禽有10类、22种,水产动物有9类、15种。家畜有牛、驴、骡、马、骆驼、猪、羊、免、鹿、狗、猫等。家禽有鸡、鸭、鹅、鸽等。鱼类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中华蟹等。经济昆虫有蜂、蚕、土元、蚯蚓、蝎子等。

芮城县

芮城县

芮城县

芮城县

自然保护区

圣天湖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圣天湖东、南两面临黄河;西、北方向靠黄土高坡,人称火焰山,由于部分黄土崖十分陡立,树木植物无法生长,在斜阳的照射下放眼望去,就象火红的山。它是众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在我国北方的主要越冬场所,也是候鸟迁徙停歇的重要“驿站”,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芮城县

自然灾害

芮城县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水、雹、冻、风、虫、地震。山西地震带是较为活跃的一条地震带。山西地震带由北向南纵贯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五大盆地,运城地处山西地震带南端。运城市区域内存在着3个隆起、1个岗和4条全新世活动断裂,全市均处于Ⅶ度以上高烈度区,芮城县5个乡(镇)处于地震烈度Ⅷ度区。

2016年7月,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部分乡镇相继出现玉米粘虫三代幼虫虫害,威胁到当地部分地区玉米的产量。芮城县紧急调回1.5吨应急农药,免费发放到虫灾严重区域,做好各项防治措施。据芮城县农业部门统计,截至8月10日,全县玉米粘虫已经发生12万亩,防治面积达15万亩次。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5月,芮城县下辖辖8镇2乡151个建制村、708个自然村,一个社区和一个开发区。县人民政府驻芮城县大禹东街5号。

区划详情

类别

区划

古魏镇、风陵渡镇、陌南镇、西陌镇、永乐镇、大王镇、阳城镇、南磑镇

东垆乡、学张乡

社区

芮城县城镇社区

经济开发区

山西风陵渡经济开发区

表格内容截至2023年8月,资料来源:

政治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芮城县委员会书记

尚玉良

芮城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张应征

芮城县人民政府县长

余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芮城县委员会主席

赵伟兵

表格信息截至2023年8月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芮城县常住人口为33106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3032人,乡村常住人口158033人,男性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1.32%;女性占常住人口比重为48.68%。男女性别比为105.42(女性为100)。出生率为4.98‰;死亡率为7.97‰;自然增长率为-2.99‰。2021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县常住人口有342889人,其中0-14岁占14.12%;15-59岁占64.36%;60岁及以上占21.52%,其中65岁及以上占14.89%。

民族

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统计,芮城县拥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满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纳西族,土族,怒族,共计19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394532人,少数民族人口317人。

语言

芮城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中原官话的河东话(汾河片解州小片)。县内以城关镇话为代表的东部话和以风陵渡话为代表的西部话又有较明显差异。东部话独具芮城话特色,西部话与永济话部分相同或相近。芮城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十分丰富,且内部一致性很强,一般叠置在声母、韵母上。例如:芮城话“口耳相传”的“耳”读“ər”,耳朵的“耳”读“zi”,前者为文读形式,后者为白读形式。

宗教信仰

芮城县有四大宗教,分别为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截止2010年芮城县有基督教有信教群众4800余人,有20个宗教活动点,县城有教堂一座,长老三人。佛教皈依的信徒有2500余人,有8个活动点,和尚7人,尼姑8人。道教皈依的信徒有1200余人,3个活动点,道士5人。伊斯兰教270余人,全部为回民,有清真寺一座,阿訇1人。主要宗教场所为芮城县基督教堂、芮城县清真寺。

经济

综述

芮城县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而第一产业则是形成了以“粮、果、畜、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菊花、花椒、屯屯枣等为特色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截至2022年,芮城县地区生产总值1274123万元,位居全市第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996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079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63358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9.0:26.8:44.2。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8301元。2022年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9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1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40元。

第一产业

芮城县连续15年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有高标准农田338.84平方千米,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1.8%,除粮食外,该县苹果、花椒、芦笋、香椿、屯屯枣、菊花先后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山西省最多。其中花椒是芮城县的特色农业产业和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截至2023年8月,全县种植花椒12.5万余亩,年产值约3.74亿元。

2022年,芮城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0845万元,其中农业501632万元,林业6448万元,牧业95730万元,渔业1536万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3909公顷,总产量达34.93万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5427吨;果园面积15346公顷,水果总产量57.67万吨;林产品中核桃产量1889吨,花椒产量10222吨;全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达29093吨;全年渔类总产量达960吨。同时该县有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0家,2022年全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收入32.46亿元。

第二产业

芮城县工业有生命健康、新型材料、清洁能源、临空经济、绿色建材、农产品加工六个百亿产业集群。其中生命健康集群以亚宝药业为龙头,辐射带动医药中间体环节,原料药生产,中条山药材基地;新材料产业集群聚焦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大领域;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以新能源装备产业园为龙头,突出用能低碳化、服务定制化、项目高端化,打造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临空经济产业集群依托芮城通用机场,规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发展通航培训、通航旅游、通航影视等消费性航空服务;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以中联水泥为龙头,打造新型建材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按照“扶大、扶强、扶优”原则,芮城发展功能农业,开发功能性食品,培育加工型、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

截至2022年,芮城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69644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53家,其中芮城﹙小口径﹚33家,风陵渡经济开发区20家。

第三产业

2022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563358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9757万元,比上年下降9.7%。芮城县服务业以旅游业为主,文旅加项目融合发展模式中,主要建设基础设施、民宿康养、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四大类项目,其中,基础设施包含黄河湿地保护示范区建设、黄河流域芮城段水质保护、芮城移动5G网络建设等8个项目;民宿康养包含运城市黄河金三角康复养老建设、九峰山道教文化建设、大禹渡禹王台太空舱等10个项目;文化旅游包含西侯度考古遗址公园、风陵渡度假区建设、永乐宫旧址活化利用、城隍庙3A级景区建设等15个项目;美丽乡村包含古魏镇太安村、南磑镇大禹渡村、大王镇南辿村等7个建设试点项目。其中风陵渡旅游度假区成为全市首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经济功能区

风陵渡经济开发区是山西省人民政府1992年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包括“一区两园”,即风陵渡工业园和芮城工业园,规划面积27.6平方公里(风陵渡工业园21.6平方公里,芮城工业园6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底,风陵渡开发区共有各类企业428家,其中工业企业55家,规上工业企业14家,四上企业29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投资总额达176亿元。初步形成了现代医药及医药包装、新材料、商贸物流三大主导产业。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5.9亿元。

重要企业

亚宝药业

亚宝药业是山西省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和首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2亿元。2022年5月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首批重点产业链中现代医药产业“链主”企业。截至2022年,消肿止痛贴的年产能达1亿贴,产销量跃居全国第一。

大禹生物

大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专注于饲用微生物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国二十强饲料添加剂企业。主要产品为益生菌、酶制剂、发酵中药、生物制剂和兽药制剂。大禹生物产品已覆盖全国1000多个县市,基础用户超过5万个。

远鹏智慧农场

远鹏智慧农场是首批100个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首批100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基地,是芮城县委、县政府重点打造的现代高效农业、农旅融合发展、优良品种繁育、粮食规模经营的现代化农场典范。该农场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实现耕、种、管、收更科学、更高效、更绿色。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末芮城县共有各类学校44所。其中小学29所,普通中学12所(初中8所,高中4所),职业中学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在校学生33486人。其中小学18538人,普通中学12836人(初中7473人,高中5363人),职业中学1985人,特殊教育学校127人。幼儿园45所,在园幼儿10689人。

山西省风陵渡中学是山西省示范高中,创建于1958年,拥有省级优秀班主任3人,省级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曾在2019年第三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2个全国二等奖。

医疗事业

2021年,芮城县全县的县乡两级卫生机构共24个,医院床位数1927张,卫生技术人员1648人。2022年末,芮城县的县乡两级卫生机构和床位数不变,卫生技术人员1740人。芮城县卫生健康局和体育局下设与医疗有关事业单位17个,其中县医院、中医医院各1所,乡镇卫生院12所,疾控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妇幼保健院1所。医院有4家,其中芮城县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芮城县中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芮城县妇幼保健院为二级乙等医院;芮城县第二人民医院为二级综合医院。

芮城县人民医院成立于1949年11月,设有21个临床科室,19个医技科室,其中心血管内科、产科、普通外科为省级重点专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骨科、眼科、儿科为市级重点专科。年门诊21万余人次,出院病人1.6万余人次,手术6700余台次。

文化事业

2022年末芮城县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乡镇文化站10个,河东书房2个,图书馆文化馆村级分馆3个,村级服务点9个。全年共培育45支群众文艺小分队,开展1350场活动;挖掘7名乡土文化能人艺人,组织84场活动,培养52名乡村文化带头人,组织开展624场活动;线上线下完成市、县两级送戏下乡250余场。

芮城县博物馆是全县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的公益性单位,创建于1984年9月,馆藏文物拥有数量居全国前列,现收藏各类文物384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9件/套,二级文物82件/套,三级文物155件/套,囊括了化石、石刻、瓷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玉器、字画、杂项等九大类。

科技事业

2022年芮城县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总数累计达到21家。新申报山西省民营科技企业5家,总数累计达到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4家。专利授权数据114件。其中,发明17件,实用新型88件,外观9件;发明有效数据144件。

体育事业

截至2014年底,芮城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5平方米,已建有全民健身体育场1处,城市街道室内外健身设施6处,学校体育设施111处,172个行政村均配备有健身路径器材或者乒乓球台、篮球架等,农民健身工程达到了全覆盖,该县共有健身站16个和健身点236处,共有体育类协会16个,该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约11.8万人,有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457名。芮城县2022年全民健身中心工程计划到“十四五”末努力完成10个乡镇街道办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建设任务,其中2021年完成1个(东垆乡,已完成),2022年完成3个(学张乡、永乐镇、陌南镇),2023年完成2个,2024年完成2个,2025年完成2个。根据场地面积和当地实际,乡镇全民健身中心分为小、中、大型三类。芮城县曾举办农民田间运动会、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等体育项目。

芮城县体育馆(芮城县全民健身中心)位于北环路与古魏路交叉口西南角。由多功能体育馆、游泳馆、综合档案馆、连廊及室外景观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17259㎡,体育馆内可容纳观众3000人,设置固定看台和活动座椅,可进行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种室内活动。

人居环境

芮城县林草覆盖率41.4%,全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55,优良天数为309天。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全市第二,优良天数、NO2、O3、CO浓度均值都排名全市第一。先后兴建了寿圣公园、城北公园、城隍庙公园等8个休闲公园,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12平方米,位居全市第一;2023年内计划新建园林村20个、乡镇公园3座;新增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实现绿化覆盖率47.1%、绿地率43.2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平方米。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全国体育旅游目的地”等十余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并荣登“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

社会保障

2022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1114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26027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9110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29436人。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1916人,城镇职工医疗参保人数23169人,城乡居民参保率99.2%。全年全县农村低保标准由5444元/年提高到5832元/年。

2022年末全县共有养老服务机构7个。其中民办养老服务机构3个,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1个,公办养老服务机构3个。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1个。其中,提供就餐日间照料中心52个,不提供就餐老年人活动中心49个。养老服务床位960张。

交通

综述

芮城地处晋秦豫三省交界,是山西的南大门。运宝高速横跨南北,连霍高速(运风高速)横贯东西,山西S87运风高速与G30连霍高速(潼关至临潼段)在县内共用通道,蒙华铁路(现改为浩吉铁路)纵横驰骋,机场有芮城通用机场。国道522线芮城至风陵渡段改扩建、灵宝至芮城黄河公路大桥及引线、运风高速公路风陵渡黄河大桥及连接线等项目在建。

公路

截至2021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42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1.0公里,国道70.7公里,省道61.1公里,县道234.6公里,乡道513.3公里,村道506.5公里,专用公路5.8公里。

芮城县高速公路有G59呼北高速公路和S87运风高速公路,其中G59呼北高速公路设有两个收费站,分别是芮城东收费站和圣天湖收费站;S87运风高速公路设有风陵渡收费站。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段全长93.4公里,沿线设置了西侯圣火·印象风陵、大河仙境·风度芮城、水韵千年·仙乡永乐、万亩粮仓·金色东垆、体育小镇·圣天湖畔、天鹅之乡·汉唐古镇6大主题雕塑和8处观景台、3个驿站;贯穿3个古遗址、5个渡口、7个景区,实现了“景景通”“城景通”循环旅游,

航运

芮城通用机场位于中国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南磑镇新南张村东部,西距芮城县城约5千米,飞行区指标为2B,属A1类跑道型通用机场(兼表面直升机场)。主要开展飞行培训、短途运输、通航物流、通航旅游等业务,并兼顾应急救援、航空测绘等通航飞行。

芮城县

公共交通

芮城县的城际公交、班线有三条,分别是109路芮城-运城城际公交、芮城-西安班线、芮城-太原班线。城乡公交线路有三条,分别是芮城-风陵渡中线、芮城-风陵渡沿河、芮城-岭底。城市公交线路有两条,分别是1路(芮城汽车站-大禹渡景区)、2路(学张-芮城汽车站),公交站点有34个。

人文

综述

芮城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文明的重要源头和“古中国”的核心区域。243万年前,西侯度燃起了人类文明的第一把圣火,60万年前,匼河先民曾在此刀耕火种、渔猎生息;伏羲画卦、女娲补天、风后布阵、舜耕历山、大禹治水等传说都出自此地。“坎坎伐檀兮”“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流传至今。县内唐、宋、元、明、清五朝古建不断代,特别是为纪念新道教祖师吕洞宾修建的永乐宫,以其元代壁画艺术驰名中外,被誉为“东方艺术画廊”。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芮城县有有各类重点文保单位227处,其中国保单位12处。

主要文物保护单位

级别

名称

类别

入选批次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乐宫

古建筑

第一批

清凉寺

古建筑

第五批

广仁王庙

古建筑

第五批

芮城城隍庙

古建筑

第五批

巷口寿圣寺砖塔

古建筑

第七批

河遗址

古遗址

第七批

西侯度遗址

古遗址

第三批

坡头遗址

古遗址

第七批

金胜庄遗址

古遗址

第七批

东庄遗址

古遗址

第七批

西王村遗址

古遗址

第七批

古魏城遗址

古遗址

第七批

表格内容截至2023年8月

永乐宫

永乐宫是我国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是元朝为利用仙道为其统治政权服务而建,是现存最大的元代道教宫观。占地面积248000平方米。地处山西省芮城县北郊约3公里。永乐宫始建于公元1247年,1358年竣工,历时111年。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0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永乐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01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永乐宫壁画邮票;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景区;2011年被评为山西省十大最美文物景观。永乐宫西北有全国四座唐代建筑之一的广仁王庙(五龙庙),南有宋代建筑圣寿寺舍利塔,宫内保存了3000年历史的古魏国城墙遗址。

芮城县

清凉寺

清凉寺史前墓地考古发现入围“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位于山西省芮城县东北25公里的西陌镇东升村,因位于陌南镇坡头村西,又称坡头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凉寺坐北朝南,据寺内碑文记载,寺院始建于唐,大殿创修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寺内原有建筑大部已毁,现仅存大雄宝殿一座。大殿保存完整,具有典型的元代建筑特征,永乐宫为宫廷式建筑手法,而清凉寺则是民式建筑的代表之作。寺院内现存碑刻十余通,其中元碑4通,明碑2通,清碑5通。

芮城县

广仁王庙

广仁王庙中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但庙宇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正殿为唐太和五年(831年)遗构,是国内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中之一。广仁王庙俗称五龙庙,其实就是一座民间用于祈雨的龙王庙,庙内供奉龙泉之神“广仁王”,又因五龙泉水从庙基前涌出的缘故,当地群众也俗称其为“五龙庙”。庙宇由正殿、戏台、厢房组成,四周有围墙,东南角辟有小门,后来因为土崖塌陷东西厢房被夷为平地,现在仅存正殿和建于清代的戏楼。

芮城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芮城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9个。

境内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级别

名称

类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永乐桃木雕刻

传统技艺

线腔

传统戏剧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芮城书调

传统曲艺

面花(芮城面人)

传统美术

芮城卤肉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中医养生术

传统医药

泥皮画

传统美术

扬高戏

传统戏剧

芮城木偶戏

传统戏剧

平王中医正骨

传统医药

永乐桃木雕刻技艺

传统技艺

芮城布艺

传统技艺

线腔

山西省芮城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14年11月11日,线腔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芮城县蒲剧线腔艺术研究所获得线腔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芮城县

永乐桃木雕刻

芮城是吕洞宾故里,人们信奉道家始祖——吕洞宾故里出产的桃木吉祥物最有灵气,所以芮城桃木雕刻历史悠久,很有名气。桃木雕刻工序复杂,需二十多道工序,不同作品、图案要求用不同的刀具及手法,并遵循道教制作要求,严格斋蘸,厉行科仪,择日动工,所成产品,朱砂油润之。作品有宝剑、神像、法印、吉祥物、字画等十二大系列,作品色泽柔和,尺度合法,比例谐调,雕刻精致,栩栩如生。

芮城县

饮食

芮城县粮食以小麦为主,其次是玉米、豆子、谷子等。主食以白馍为主,有离了馍馍不吃饭之说,以面条、米汤、饺子、疙瘩为辅。芮人以面片包菜称“馄饨’’,又称扁食;蔬菜以四时鲜菜为主,肉、鸡蛋、豆腐、海菜、蘑菇、木耳为辅,农村也爱吃腌菜。春、秋、夏三季每天三餐,冬天是二餐。.

芮城麻片

芮成麻片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产于黄河北岸的芮城县。是用芝麻、小米汤、熟面粉、大豆油、柠檬酸、广东榴花白糖等10余种原料和质软甘甜的芮城井水精制而成。片薄如纸,晶莹透光,其味蜜甜,入口酥脆,食后有余香。经盛夏则不粘连,存放久而不变味。长久食用,有舒肝健脾、消除疲劳、振奋精神、补充营养、促进新陈代谢之功效,老幼咸宜,在市场上享有声誉。1979年跨入山西省八大名食行列。

芮城县

阳城卤肉

阳城卤肉是新鲜猪肉切大块,放入用当地泉水久经熬制的卤汤里,添配适量的食盐、砂仁、桂皮、木香、冰糖、老糖、水果糖、麻糖、核桃、料酒等30余种调料熬制而成,具有皮软肉烂、色鲜味香、不柴不腻、久放不腐的特点。配以现场制作的热饼夹起来食用(俗称“饼夹肉”)。现在阳城镇有人注册“东娃卤肉”商标,其产品行销全国各地。

芮城县

芮城泡泡油糕

与一般黍米面油糕不同,这是一款用白面制作的油糕,黍米油糕黏性大,有韧性。芮城此款白面油糕入口便化。制作白面油糕要先把猪油化开,加入清水,待到锅开,将白面加入搅匀成团,然后将面团放凉,揉成团待用,炸糕的过程与其它无异。泡泡油糕曾是唐代的宫廷食品,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见风消”,这款泡泡油糕能得以流传跟当地一位张姓厨师有关,这位老厨师已经去世,他的手艺是跟芮城县县衙内的官厨所学。以往制作这款泡泡油糕用普通白面即可,芮城泡泡油糕为了让油糕有更高的颜值,选用了一款价格为普通面粉3倍的白面,炸出的油糕颜色雪白,尤其是上面的泡泡更是如同糯米皮一般,见风即消,入口即化。

芮城县

习俗

芮城河西古会

据考古发现,河西就是距今60万年前更新世中期的"合河文化遗址"。如今,每年二月二"青龙节"举行的"合河古会",保持了古老的风韵。透过这原始稚朴的表演,把人们拉向那遥远的旧石器时代,看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

芮城县

芮城蟠桃古会

相传,吕洞宾在旧历三月三这天,与众仙持宝物寿礼去天宫为王母娘娘拜寿。在蟠桃会上,吕洞宾巧借金簪,斩妖安民,人们为了纪念他,清代时,便在他的家乡永乐镇设立三月三古庙会,并得到清政府的承认。

芮城县

艺术

泥皮画

泥皮画是一种以泥为主要材料,拌以一定比例的麦秆、麦壳皮、棉絮、麻绳、头发等辅助材料,经过加水充分搅拌后,分不同层次附着在符合要求的硬质板材上,再经抹平、凉干、起稿、勾线、着色等步骤后而成型的一种传统画种。泥皮画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宗教色彩,它是古代工匠复制或再创珍贵壁画、岩画等不可移动艺术珍品的经验总结。

芮城县

扬高戏

扬高戏是以船工撑篙(木杆)所唱的号子为基调发展起来的地方小剧种,主要分布在山、陕、豫交界处以及宁夏、甘肃东部,尤其以芮城沿黄河一带最为兴盛。据传,盛唐时期,芮城地方官为盛迎李世民亲驾,曾搭台演“扬篙戏”,太宗看后大为赞赏,并命宫中乐伎司将曲调记载下来带回长安,此后,扬高戏逐渐流传各地。据统计,民国至抗战时期,仅芮城就有四大扬高戏班,新中国成立后,扬高戏日渐衰落,唯有芮城县村张长兴剧团坚持演到1962年解散。扬高戏属多声腔剧种,剧目内容包含了众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神话故事传说等,曲牌、锣鼓经资源丰富,唱腔尾音上扬,多用手锣伴奏,现搜集到唱腔曲调68种,武场打击乐曲谱41个,文场过门曲牌16个。

芮城县

芮城布艺

芮城传统布扎艺术流传于陌南镇一带,是以丝绸、棉布为主料,用丝线或小布料装饰而成,多做成小动物形状为衣服装饰,或制成青年男女的定情信物。芮城布扎艺术工艺较为繁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步骤一是选料,精选高档纯棉布或精品丝绸作为面料,填充物选用优质蓬松棉。二是裁剪,先将设计好的模型拓印到面料上,再用剪刀加下。三是缝合,将裁好的面料及里布缝合。四是填充,将蓬松棉填充进已缝好的布料中,要求填充充实平整,缝合填充口。五是装饰,裁剪装饰物及上胶。六是组装,将装饰物粘接到充实的物体上,分配合理。最后绘画,用各种绘画笔将装饰物及身体部分构绘出花纹。制作工具有剪刀、针、填充棒、缝纫机、锅等。主要作品有:十二生肖系列、童鞋系列、童枕系列、绣花鞋系列、单双头狮虎、小孩帽子肚兜、各种布老虎、长颈鹿、坐猫、毛驴、青蛙虎等等。

芮城县

风景名胜

综述

芮城县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全国体育旅游目的地”等十余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并荣登“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有道教福地九峰山、黄河湿地圣天湖、引黄高灌大禹渡、森林公园百梯山等风景名胜。截至2023年8月,芮城县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分别是三处景区分别是圣天湖、大禹渡黄河风景区和永乐宫。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个,为芮城城隍庙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为圣天湖国家湿地保护公园。

重要景点

大禹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禹渡黄河风景区位于山西省南大门的芮城县城东南10公里的黄河之滨,素有“黄河明珠”“北国江南”之称,是一处融合黄河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现代水利文化为一体的黄河风景游览区,有“森林氧吧”之称。大禹渡黄河风景区主要景点有禹王大殿、动态观音、状元桥、大禹像、定河神母雕塑、巨石天书、万佛园和花草果品基地园。

芮城县

芮城城隍庙景区

芮城县城隍庙是全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县级城隍庙,集宋、元、明、清四代古建筑风貌于一处,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22年12月成功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为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芮城县

西侯渡遗址

西侯度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遗址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早期猿人阶段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显露出“万灵之灵”的神韵。西侯度遗址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1988年西侯度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侯度遗址被确定为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圣火采集地。

芮城县

对外交流

2019年3月5日,阿联酋阿布扎比访华团一行7人对芮城县光伏领跑技术基地进行了考察调研。国家能源局、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有关专家,运城市副市长董旭光,芮城县委书记张建军,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秀琴,市能源局局长付刚,芮城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光伏办主任李跃刚,芮城副县长姚康宁及市外事办、国网运城供电公司、县委办、能源局、光伏办有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芮城县

著名人物

姓名

简介

李尚师(1942-)

运城市芮城县人,独力出版了《晋国通史》;和其子李光达合著出版《治国方略史鉴》。被誉为“中国当代民间修史第一人”

李商隐(813—858)

唐代著名诗人,于会昌四年(844)将家移至永乐县;写有《过姚孝子庐》一诗,永乐县乡民将其故宅称为玉溪生故居

张四维(1526-1585)

汉族,蒲州风陵乡人,隆庆间,为内阁首辅,后以父丧离职,卒谥文毅。著有《条栗集》等

杨振铎(1909-1933)

芮城县杨沟村人,五四运动时期,参加了革命活动,且参与五卅惨案和四一二政变,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南京雨花台

薛鸿林(1905-1953)

芮城县西垆村人,发明电车轨道自动分合器和陶瓷隧道窑流程技术,后建立建新瓷器厂(陕西省最早的现代化陶瓷工业厂家,第一个生产电工陶瓷和耐火砖的厂家) 

表格内容截至2023年8月

重要荣誉

2010年,芮城县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2016年,国家能源局批复为“全国光伏领跑技术芮城基地” 

2014年,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014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花椒之乡” 

2015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 

2016年,被国际休闲经济促进会、中国旅游媒体联盟、中国城市旅游杂志社评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 

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2016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2017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体育旅游目的地” 

2017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定为“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 

2017年,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2018年12月,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芮城县名列其中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

2020年7月,入选山西省2018、2019年度省级平安县(市、区)名单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芮城县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