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临沂市下辖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临沭县的:名称、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著名人物、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临沭县

英文名

Linshu County

面积

1010.19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气候

地理位置

山东省东南部

地理坐标

北纬34°40′-35°06′,东经118°26′-118°51′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山东省

所属市

临沂市

下辖地区

2个街道、7个镇

行政区划代码

371329

人口

57.99万人(2021年常住人口)

方言

北方官话

GDP

232.38亿元(2021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33097元(2021年)

著名景点

临沭县苍马山·冠山旅游区、临沭县夹谷关旅游区、临沭县红色朱村旅游区

邮政编码

276700

政府驻地

临沂市临沭县沭新东街9号

电话区号

0539

火车站

临沭站(货运站)

简介

土地面积1010.19平方千米,下辖2个街道、7个镇,截至2021年,全县常住人口57.99万人。

临沭县境内以缓坡丘陵为主,另有部分低山、平原,属于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气候,四季分明。七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活,是东夷文化发祥地之一,后历经沿革,分属不同地区管辖,直到1941年初设临沭县。临沭县历史悠久,现存古遗迹众多,各类非遗项目11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3项;临沭县是革命老区—沂蒙老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曾有中心根据地、山东“小延安”之称,红色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拥有临沭县苍马山·冠山旅游区、临沭县夹谷关旅游区、临沭县红色朱村旅游区等旅游景区。

临沭县拥有高端化工产、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杞柳编织、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农产品种植等产业。被称为中国钻石之乡、柳编之都,是中国规模最大优质化肥生产基地、柳编产业基地,截至2021年,临沭县实现生产总值232.38亿元,三次产业比为12.9:34.5:52.6。临沭区位优越,百公里内可达4个港口,2座机场,境内交通网络主要由铁路和各级公路组成。

名称

因濒临沭河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根据东盘北辛文化遗址考古证明,七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活,是东夷文化发祥地之一,约公元前1115年,姬旦东征,平定叛乱后,临沭县属鄟(zhuān)(今贺城一带)、祝(今夹谷山一带)等小诸侯国。春秋和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三国。

秦汉三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称始皇帝,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临沭分属两郡,北部属琅琊郡莒县,南部属东海郡郯县。西汉初年,沿袭秦朝旧制,后来设刺史部,临沭县分属东海、琅琊二郡,属徐州刺史部管辖。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将东海郡部分地区划出设置利城郡,临沭县部分区域属之。三国时期,临沭县为魏国境域,分属东海国、琅琊国、城阳郡管辖,隶属徐州剌史部。

两晋南北朝

西晋时,建制沿袭魏国旧制,基本没有变化,东晋时期,衣冠南渡,临沭境内分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国。南北朝时,临沭境内先属于刘宋境域,分属东海、琅琊两郡,后属北魏境域,建制不变,至东魏、北齐时,临沭县属于北徐州琅琊郡。

隋至清

隋朝时期,临沭境域分属琅琊郡临沂县、东海郡怀仁县、下邳郡郯县。唐朝时期设道,临沭县境属于河南道,分属沂州琅琊郡、海州东海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将临沂县分为兰山、临沭、昌乐三县,两年后沭县撤销,境域并入临沂县,至武德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临沭县大部分属于沂州临沂县,少部分区域分属泗州下邳县、海州怀仁县。宋、金、元时期,先后隶属于京东东路、山东东路、中书省益都路,皆为沂州府临沂县管辖。明朝前期,先后隶属于山东布政司济宁府沂州、济南府沂州、兖州府沂州,至万历十年(1582年),部分地区属南京淮安府赣榆县。清朝时期,属山东布政司沂州府,由郯城县、兰山县分治。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属济宁道,1925年属琅琊道,1936年,属山东省第三行政区,其中北部、南部分属临沂县、郯城县。1940年1月,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郯东北第一办事处(同年7月,改称苍马办事处),1941年6月在临沭北部设立沭水县(1945年9月撤销),同年8月,苍马办事处改为临沭县。先后隶属鲁南专署第四行署、滨海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属临沂专署,1956年临沭县撤销,境域被划入郯城、莒南、临沂,1961年8月,恢复临沭县建制,先后属临沂专署、临沂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12月临沂地区行政公署改为临沂市,临沭县属之,直至今日。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临沭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处北纬34°40′-35°06′,东经118°26′-118°51′。县境北临莒南县,西邻河东区,西南与郯城县相邻,东、南与江苏省赣榆县、东海县相邻。南北相距46千米,东西相距31千米,总面积1010.19平方千米。

临沭县

气候

临沭县属于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光照足;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清爽;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历年平均气温13℃。年均降水量852毫米。年平均日照2558.3小时。平均相对湿度为70%,降水集中在6-8月,其中7月最多。

地质

临沭县地层以基底变质岩为主,由老到新分为太古界泰山群、元古界胶南群、中生界(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白垩系上统)、第四系;石门――朱仓断裂呈北东―南西向,羽山――古龙断裂位于县境东部边缘,呈北东―南西,沂沭断裂带位于县境西部,纵贯临沭县全境。石门――朱仓断裂呈北东―南西向,羽山――古龙断裂位于县境东部边缘,呈北东―南西,沂沭断裂带位于县境西部,纵贯临沭县全境。

地形地貌

临沭县属于鲁中南剥蚀缓坡丘陵区和胶东丘陵区,拥有山东省内唯一的丹霞地貌遗迹。地势东北部高,西、南低,境内地以缓坡丘陵为主,有低山、丘陵、平原3种类型。其中低山占总面积的3.82%;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23.36%;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72.82%。低山多分布于东北部;平原地多分布于沭河两岸,少量分布于山间谷地;丘陵多分布于低山、 平原之间。海拔最高点是苍山,为394.7米,最低点处在新沭河下游,海拔高度22米。

水文水利

临沭县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域。河流总长度475.7千米,河网密度0.5千米/平方千米,其中一级河有沐河、苍源河、穆瞳河等7条,总长207.6千米;二级河有韩村河、塘子河、白旄河等7条,总长118.1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沭河,流至大官庄后分一支流新沭河,沭河、新沐河境内总长69千米,流域面积973平方千米。

临沭县共有水库71座,总库容6802.74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2座,一是凌山头水库,1965年建设,总库容1502万立方米,调洪库容428万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城市供水、农业灌溉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二是龙潭水库,始建于1958年,总库容1190万立方米,水力发电站5座(在运营的有4座,分别是金牛水电站、井店水力发电站、蛟龙水电站北站、蛟龙水电站南站),2021年总发电量1282.4万千瓦时;水闸42座,泵站128座,机井1250眼,灌区一处(龙窝灌区),南北长40千米,东西宽20千米,设计灌溉面积2.09万公顷,是中国大型灌区之一。

土壤

临沭县土壤共有4个土类11个亚类14个土属,其中,棕壤土类分为分棕壤性土、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4个亚类,5个土属,占可利用面积的78.97%;褐土土类分为褐土性土、淋溶褐土、褐土和潮褐土4个亚类,每个亚类只有1个土属,占可利用面积的4.45%;潮土土类分为潮土和湿潮土两个亚类,两个土属,占可利用面积的8.65%;砂姜黑土土类分为1个亚类3个土属,占可利用面积的7.93%。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临沭县共发现矿产23种,其中金属矿产2种,非金属矿产20种,水气矿产1种,是亚洲最大的常林钻石发掘地。

临沭县已发现矿产种类

金属矿产

铜、金

非金属矿产

金刚石、金红石、石墨、水晶、云母、石榴石、蛭石、重晶石、萤石、天然石英砂、页岩、高岭土、其他粘土、蛇纹岩、瓷石、榴辉岩、绿辉石、闪长岩、花岗岩、大理岩

水气矿产

矿泉水

临沭县全县已开发利用矿种13种,设置采矿权8个。其中,建筑用闪长岩5个、建筑用花岗岩1个、建筑用安山岩1个、矿泉水1个。

土地资源

根据《临沭县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截止2019年底,临沭县现有耕地58142.41公顷,种植园地3141.88公顷,林地10542.63公顷,草地163.07公顷,湿地42.44公顷,镇村及工矿用地15778.1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920.1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845.47公顷。

水资源

临沭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3.19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全年平均1.57亿立方米;过境客水量沭河年平均11.22亿立方米,分沂入沭水道0.93亿立方米,自黄白沟流入500万立方米,自青云拦河坝引入1.0亿立方米,总计13.2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总储量1.91亿立方米。

森林资源

临沭县现有林地15.81万亩。其中,乔木林地7.94万亩;竹林地0.01万亩;灌木林地0.47万亩,占3.00%;其他林地7.39万亩。

生物多样性

主要动物类资源100余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桃花水母,;植物资源,主要的乔、灌木类分属于39科、220余种;其他草本类、水生生物有数百种。现有自然保护区1个(临沂临沭苍马山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998.97公顷。

自然灾害

临沭县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涝灾、风灾、冰雹、病虫害等。其中早灾平均四年一遇,最严重的发生在1981年,连续241天没有超过10毫米的降水,小麦减产1600万斤;涝灾最严重的发生在1974年8月,倒塌房屋46864间,3.5万人无家可归;雹灾平均三年两遇,最严重的发生在1982年,38万亩农作物受灾,1.9万亩绝产。

行政区划

临沭县辖2个街道、7个镇,政府驻地为临沂市临沭县沭新东街9号。

乡镇、街道名单

街道

临沭街道

曹庄镇

青云镇

玉山镇

店头镇

郑山街道

蛟龙镇

大兴镇

石门镇

/

政治

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临沭县委员会

书记

张雷

临沭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王京凯

临沭县人民政府

县长

侯素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沭县委员会

主席

朱烨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4.15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1年,临沭县户籍人口68.54万人,常住人口57.99万人,出生性别比116:100。人口出生率9‰,死亡率7‰,自然增长率2‰。根据《临沭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临沭县0—14岁人口占21.04%;15—59岁人口占57.06%;60岁及以上人口占21.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63%。

民族

临沭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常住少数民族有回族、苗族等31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3367人。

语言

临沭方言属北方官话,语音方面与普通话大致相同,有少许差异,另外有尖音、团音之分。县内分为3个方言区,以临沭镇为中心的“临沭话”,蛟龙镇一带的的“东北乡话”,古龙岗乡一带的“东南乡话”。

宗教

临沭县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五大宗教,信教群众9488人,其中基督教信众7959人,伊斯兰教信众1286人,佛教信众124人,道教信众59人,天主教信众60人;宗教活动场所90处,其中基督教活动场所85处,伊斯兰教活动场所1处,佛教活动场所2处,道教活动场所1处,天主教活动场所1处。

经济

概述

临沭县拥有高端化工产、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杞柳编织、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农产品种植等产业。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232.38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9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0.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2.35亿元,三次产业比为12.9:34.5:52.6。

第一产业

临沭县第一产业以地瓜、蓝莓、杞柳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为主。临沭地瓜是临沭县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年产量45万吨,产区主要集中在青云镇一带,现已形成的产业链产值近20亿元;临沭县现有蓝莓种植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0多家,种植区域以大兴镇为主,2022年,大兴镇蓝莓种植1.8万亩,年产值近4亿元,“临沭蓝莓”被授予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临沭县杞柳种植面积超10万亩,柳编从业人员10万多人,柳编企业160多家,是中国最大的柳编产业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截至2021年,临沭县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7.7494亿元,增长8.7%,实现粮食总产量31.64万吨。

临沭县

第二产业

临沭县第二产业由高端化工产、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杞柳编织等产业组成。临沭县高端化工产业由化肥、精细化工两大领域组成,是临沭县的老牌支柱产业之一,拥有史丹利集团、金沂蒙集团等重点企业。也是“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也是临沭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现有相关企业18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家,拥有道依茨法尔、力士德等重点企业,产品涉及精密铸件、大中型工程机械、智能农业机械等产品;临沭县食品加工产业以果蔬加工、肉制品加工等为主,拥有各类脱水蔬菜加工企业21家,涉及20多个系列120多个品种,肉类加工方面,拥有盛合、瑞和、虹源、源兴等重点企业;临沭县柳编家居工艺品现有数十大类、两万多个花色品种,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柳编出口的33.8%,年出口额超过16.11亿元。截至2021年,临沭县第二产业增加值80.09亿元,同比增长10.7%,全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58家。

第三产业

临沭县第三产业由电子商务、商贸流通业、文化旅游业等组成。拥有多个柳编“淘宝镇”和“淘宝村”,2021年柳编国内线上零售额过3.6亿元;拥有华诚超市、苏果超市、银座超市、九州、万达商场等大型流通企业;临沭县依托自身资源,打造了柳博会、粉条节、蓝莓节等众多旅游节日,2021年共接待游客6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61亿元。临沭县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22.35亿元,同比增长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3亿元,进出口总额101.2亿元。

临沭县

经济功能区

临沭县

  • 一区

临沭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2年,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00.3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建设区58.38平方千米,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园区之一。涵盖了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物医药产业等临沭县主要产业。

  • 三园

滨海产业园(滨海新型工业化实验区)位于临沭县东部,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和智慧物流产业为主;青云工业园位于临沭县北部,以食品产业为主,店头工业园位于临沭县南部,以精密铸造、新型铝材产业等为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底,全县有中小学252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11所、民办幼儿园24所、小学88所、初中14所、高中3所、中职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特校1所、实践中心1所、民办学校5所),教师6600余人,学生12.7万人。其中临沭县实验小学为“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实验基地”“临沂大学教学实践基地”;临沭县第一初级中学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临沭第一中学为“山东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全国文化名校”。

临沭县

医疗事业

全县共有有医疗卫生机构369处,其中,医院9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54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36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90人,注册护士1552人;共有床位2693张。

临沭县部分医疗机构

名称

等级

临沭县中医医院

二级

临沭县人民医院

二级(参照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进行管理)

临沭金明寓医院

二级

临沭县计划生育综合服务中心

二级

临沭县精神病医院(临沭县精神卫生中心)

二级

临沭新益民眼科医院

二级

科技事业

临沭县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9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47家;现有省级农科驿站7家;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1家。2021年,临沭县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山东省金桥奖3项。

文体事业

全县文化馆1个(临沭县文化馆),民间博物馆两处(临沭县朱村红色文化博物馆、临沭县莫氏绒绣博物馆),公共图书馆1个(临沭县图书馆),县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9.11万册,乡村记忆馆70处,文化广场300处、县图书馆文化馆分馆15处,无线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转播台1座,电视覆盖率98%。

临沭县镇街灯光篮球场、多功能运动场、社会足球场建设完成率达100%。健身器材覆盖率达到95%,临沭县拥有体育中心一处,总建筑面积15500平方米,内有游泳馆、训练馆等设施。2021年,临沭县承办省、市级赛事10项,县级赛事活动73项。组织实施镇街、社区赛事活动171余项,第十四届全运会获银牌一块,市级赛事前三名人次达20余人。

社会保障

2021年,临沭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92万人,“如康家园”园区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文体活动等服务实现镇街全覆盖,临沭县现有养老服务机构6处,2家助老食堂,10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9处农村幸福院。

人居环境

2021年全县环境优良天数264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0,PM2.5平均浓度44微克每立方米,国控、省控重点河流断面和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临沭县现有自然保护地7处,净占地面积6184.06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1个,风景名胜区1个,森林公园1个,地质公园1个,湿地公园3个。全县森林覆盖率36.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平方米。

临沭县

交通

综述

临沭县交通网络由公路、铁路组成,327国道、225省道、长深高速、临岚高速、沂沭铁路穿境而过,临沂蛟龙通用机场项目正在建设中。

公路

全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948.05千米,其中农村通硬化路里程1877.99千米,国道及省道通车里程70.063千米。境内现有两条高速公路,其中长深高速公路是临沭县境内第一条高速,于2013年通车,岚罗高速全长104.502千米,临沭境内20.05千米。另有327国道、225省道穿境而过。

铁路

临沭县现有铁路一条,为沂沭铁路,全长20.322千米,其中临沭县县境内长约10千米。沂沭铁路图定开行列车数量2对,实际开行不足1对,设有临沭站,现为货运站,2021年发货物量为70万吨。

航空

临沂蛟龙通用机场位于临沭县蛟龙镇,总占地面积950亩,总投资4.84亿元,为A1类通用机场,于2016年1月筹建,现正在建设中。

公共交通

临沭县拥有高档节能型环保公交客车154辆(城区66辆、城乡88辆),运行线路15条,其中,城乡线路8条,城区线路7条。

人文

综述

临沭县历史悠久,红色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曾是是革命老区的组成部分,也是非遗大县,拥有各类非遗项目115项。

文物古迹

临沭县历史悠久,现存古迹众多,时间跨度大,从新石器到近代都有遗存,临沭县是沂蒙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留下了许多革命文物。

临沭县部分文物保护单位

名   称 

级别

分类

时代

批次

北沟头遗址

国家级

古遗址

新石器时期、周、汉

2013年第七批

陈官庄遗址

省级

古遗址

周、汉

2006年第三批

八路军老四团钢八连朱村抗战旧址

省级

近现代

中华民国

2015年第五批

荞麦涧遗址

省级

古遗址

新石器时期、夏、 商、西周

2015年第五批

  • 北沟头遗址

北沟头遗址位于临沭县郑山镇北沟头村北,遗址东西长870米,南北宽620米,面积约425237平方米,已发现的文物涉及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周、唐等时期,根据分析,该遗迹可能为中心聚落遗址,1977年被认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认定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八路军老四团钢八连朱村抗战旧址

该旧址位于临沭县曹庄镇朱村,八路军老四团钢八连曾在这里战斗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罗荣桓、陈光、谷牧等长期在这里战斗、工作和生活过,村内现有纪念碑、纪念馆、抗日小学、临沭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2015年被列入山东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沭县是非遗大县,现有各类非遗项目11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3项,市级9项,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2人。

临沭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称

级别

类别

入选批次及时间

临沭柳编

国家级

传统技艺

2021年第五批扩展

传统柳编技艺

省级

传统技艺

2013年第三批

小桃红(鲁东南鼓吹乐)

省级

传统音乐

2021年第五批

莫氏绒绣

省级

传统技艺

2021年第五批

扑蝴蝶

市级

传统舞蹈

2007年第一批

打花棍

市级

传统舞蹈

2007年第一批

柳老爷庙会

市级

民俗

2016年第五批

蓑衣编织技艺

市级

传统技艺

2016年第五批

  • 临沭柳编

早在14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临沭人就开始种柳、编柳,柳编一般是以本地的杞柳为主要原料,成品一般以花卉、雀鸟、禽兽等为题材,也有玉米皮、山红草、染色柳、蒸柳为原料制作的二龙戏珠挂帘、百鸟朝凤壁箱、鲤鱼餐盘等产品。2021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临沭县

  • 莫氏绒绣

绒绣又叫“毛线绣”,是一种在麻布上用彩色羊毛绒线绣出各种画面和图案的刺绣。主要分布在临沭县玉山镇,绒绣分为欣赏(如人物、风景画、名人笔墨等)、实用(如靠垫、沙发套、手提包等)两大类。

临沭县

传统村落

朱村位于临沭县曹庄镇,建村于唐朝,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村内有明清民居、家庙牌坊等古建筑,是目前鲁东南一带规模较大、保留较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也是临沭县最早成立党支部的村庄之一,拥有临沭县政府旧址,2016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传统古村落。

习俗

临沭县习俗与山东其它地区大致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扑蝴蝶、打花棍、柳老爷庙会等。

  • 扑蝴蝶

扑蝴蝶是大型广场舞蹈,表演人数少则十余人,多则上百人,一般男女各半,表演时配有"布带""软绳""箍炉挑子""打花棍"等项目伴演。

临沭县

  • 柳老爷庙会

柳毅庙,又称“龙神老爷庙”,位于临沭县青云镇柳庄村,传说农历历三月三日,是龙神柳老爷的生日,也是建庙的纪念日,在当地是仅次于春节的节日。现如今形成了为期三天的“龙神柳老爷庙会”暨柳乡文化艺术节。

饮食

临沭属小麦、花生主产区,兼种杂粮,所以当地有面食兼杂粮的特点吗,主食为煎饼、锅饼、馒头和粥。地方特色食品有地瓜脯、蜷鸡等。

  • 地瓜脯

临沭地瓜是临沭县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的地瓜糖分多、淀粉少、口感好,地瓜脯是用新鲜地瓜去皮、洗净、蒸熟后,切成条状或片状,然后烘烤或自然晾晒,成品多为橙红色,香甜可口,当地人出门在外常带有食用,也是走亲访友的选择。

  • 蜷鸡

蜷鸡也被称为毛蛋,是用孵化15天左右的鸡蛋煮制而成的,是临沭的特色菜。

临沭县

特产

临沭县境内土特产品主要有茶叶、米蛤蜊、杞柳等

  • “茶叶

临沭县种植茶树始于1972年,现有“春山”茶叶等品牌,临沭县绿茶叶片厚、耐冲泡、滋味浓、香气高,春山茶博园面积达1000余亩。

  • 米蛤蜊

米蛤蜊生长在沭河里,拇指肚般大小,外壳布满花纹,呈黄绿色,在当地以鲜美可食而闻名,可做汤,也可用其炒韭菜、芹菜、辣椒等。

临沭县

风景名胜

综述

临沭县拥是革命老区—沂蒙老区的一部分,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现有国家AAAA旅游景区1处,国家AAA旅游景区3处,国家AA旅游景区2处,拥有临沭县苍马山·冠山旅游区、临沭县红色朱村旅游区等众多旅游景点。

临沭县

临沭县A级旅游区

等级

名称

地址

临沭县苍马山·冠山旅游区

AAAA

临沭县苍马山·冠山旅游区

临沭县夹谷关旅游区

AAA

临沭县玉山镇时顶村东2千米

临沭县沭河古道旅游区

AAA

临沭县石门镇大官庄 水利枢纽西200米路南

临沭县红色朱村旅游区

AAA

临沭县曹庄镇朱村

临沭县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地旅游区

AA

临沭县蛟龙镇前利城村

临沭县柳编文化艺术馆旅游区

AA

临沭县沭河西大街会展中心

临沭县苍马山·冠山旅游区

景区位于临沭县城东北3千米,由苍山、马山、草山、冠山等组成,拥有有“犀牛望月”“出水芙蓉”“书生笔架”“骆驼饮水”“老君乘龙”“青嶂列戟”“卷帘浩轴”等七景八观,景区总面积约30平方千米,有欢乐国、冰天雪地、山欢水笑、鸟语林四个主题乐园和红云寺宗教园区、温泉疗养区,索道观景区、抗金寨古迹区、山花烂漫观赏区、高尔夫地产区等六大游览体验区,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临沭县

临沭县红色朱村旅游区

红色朱村旅游区位于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是临沭县最早成立党支部的村庄之一,临沭县政府旧址坐落于此,刘少奇、谷牧、铁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战斗过,朱村旅游区由规划面积为5平方千米,现已建成开放红色文化区、明清村落风情区、河道游船观光区、沂沭交汇生态休闲区、田园果蔬采摘区、柳韵慢生活民宿区等六大功能区,现为国家AAA级景区。

临沭县

临沭县夹谷关旅游区

景区位于临沭县玉山镇时顶村东2千米,与赣榆县(江苏省)交界,由夹谷山、葫芦山、双山等十余座山峰组成,景区总面积20平方千米,历史景点有齐鲁会盟遗址、圣人殿、老母奶奶洞、魁星阁、子孙殿等十余处;自然景点有芙蓉湖、紫藤谷、百草园等。现为国家AAA级风景区。

临沭县

著名人物

姓名

生卒年

生平

吴步韩

1798一1866年

字锦堂,号小岩,曹庄人,曾任知县,著有《七十二砚斋集》、 《七岌山房弃余草》、《少作小题偶存》等数十卷

陈继宗

1834—1894年

店头村人,曾任千总,甲午战争时期,赴平壤作战时牺牲

张宝信

1860—1915年

郑山镇张南埠后村人,曾写了大量“赞” 诗,至今在民间流传

参考资料:

荣誉

临沭县部分荣誉

时间

荣誉

2023年

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

2022年

2022年度山东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县

2020年

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注释

[a]

为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文体活动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