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阜阳市下辖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中游北岸。截至2022年,阜南县总面积1801平方千米,下辖8个乡、20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户籍人口总数为173.3万,政府驻地为阜南县阜政路1号。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阜南县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对外交流、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阜南县

英文名

Funan County

面积

1801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中游北岸

地理坐标

东经115°16′30″—115°57′18″,北纬32°24′19″—32°54′40″之间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安徽省

所属市

阜阳市

行政类别

市辖县

下辖地区

辖8个乡、20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行政区划代码

341225

人口

173.3万(截至2022年末)

方言

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区

民族

汉、回、满、壮、怒、蒙古等族

GDP

327.1亿元(2022年)

人均GDP

27905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22387元(2022年)

著名景点

贺胜台遗址、王家坝闸

邮政编码

236300

政府驻地

阜南县阜政路1号

电话区号

0558

建立时间

1947年(解放时间)

火车站

阜南站、三塔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s://www.funan.gov.cn/

简介

阜南属黄淮冲积平原,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微倾,全县地表由洼地、岗坡、平原组成。阜南县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有淮河、洪河、谷河等。阜南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南缘,季风明显,四季分明。阜南虽建县较晚,但历史悠久,最早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在夏、商两朝属豫州,周为宋地,后经多次区划分割,至明为凤阳府颍州,清雍正时期原颍州改为阜阳县,到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辟阜阳南乡,始建阜南县。

阜南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构建起以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柳木文化、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四大产业为主导,循环产业、绿色建材等新兴产业相融合的发展格局。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7.1亿元,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6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5.7亿元,同比增长6.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2.7亿元,同比增长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1.4:28.3:50.3调整为21:29.3:49.7。

阜南地处皖西北,县境内人文遗迹、古集镇众多,是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中国柳编之乡、全国唯一的农业(林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历史上的“鹿上会盟”之地。2011年,黄岗柳编工艺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阜南嗨子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境内王家坝闸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亲临王家坝,对于库区人民面对抗洪大局的奉献和牺牲,作出肯定。

名称由来

阜南在隋、唐至五代为颍州治下,历经多次变革,至明属凤阳府颍州。清雍正时期(公元1735年)升颍州为府,原州地附廓建阜阳县,县境属颍州府阜阳县辖。1947年11月,中共豫皖苏四地委、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第四分区决定在阜阳南乡开辟新区,因地处阜阳之南,始称“阜南”县。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阜南属内陆开发较早地区。早在5000年前,人类即已在此定居。阜南在夏、商两朝属豫州,周为宋地,春秋时期归于楚。在春秋时期(公元前639年),宋国国力日盛,宋襄公想要楚国将其靠近中原的附庸国分给宋国,于是邀请齐、楚两国在宋国的边境——“鹿上”城外举行会盟,借此昭示自己的盟主地位。大军云集、舟车如蚁,鹿上因这次会盟,蜚声四海,永载史册。根据《水经注》记载,春秋时的鹿上就是现在阜南县阮城村。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阜南在秦时属泗水郡鹿上县,汉改鹿上为原鹿(治所在今公桥阮城),后被原鹿与富陂两侯国分领,三国时期隶属富陂县,至晋为原鹿县,在南北朝划归汝阴郡。梁初,改原鹿县置平舆县,后入北魏废。

隋唐至宋元时期

阜南在隋属颍州汝阴县,唐代在今方集区永店设永安县,属颍州,历经五代不变。至宋改颍州府为顺昌府,置焦陂(今焦陂集)、永安二镇,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划颍州南部(今地里城)设颍水县,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废颍水县,县境并入颍州。

明清时期

阜南至明时为凤阳府颍州所辖,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升颍州为直隶州。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安徽巡抚王纮认为颍州地域过大,应升为府,于是上奏朝廷,雍正准奏,升颍州为颍州府,原颍州改为阜阳县,县境属颍州府阜阳县辖。

中华民国时期

阜南在中华民国时期阜南属安徽省第三专员督察区(后改为第七专员督察区)的阜阳县三(焦陂)、六(地里城)两区辖地,后为王化区之全部及回流区、大田区与临泉县谢集区各一部。1947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辟阜阳南乡,建阜南县。1948年1月8日正式组建,初建柴集、公桥、于集、苗集、中岗5个区。3月,建赵集区。4月,中岗区划归颍阜县。1949年2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指示,撤销阜南县,境内仍归阜阳县辖。1949年6月3日,中共皖北区委决定成立中共阜南工作委员会,析阜阳县润河以南的赵集、苗集、于集、公桥4区及临泉县的方集区、颍上县的黄岗区共6个区于6月30日成立阜南行政办事处,治所(处级)设于薛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阜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改办事处为阜南县,隶属安徽省阜阳专区,辖原阜阳之赵集、苗集、于集、公桥和原临泉之方集,原颍上之黄岗共六区;1952年阜阳之柴集、许堂、朱寨三区划归阜南县,确定了今天阜南的基本行政格局。1963年1月,城关公社改称城关镇(县辖镇),1984年,方集镇上升为县辖镇,至今阜南下辖28个乡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阜南县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南部,安徽省西北部。南与河南省的固始、淮滨两县隔河相望,东南一隅与霍邱县以淮河分治,东邻颍上县,北界阜阳县,西接临泉县。阜南介于东经115°16′30″—115°57′18″,北纬32°24′19″—32°54′40″之间,东西宽65.5千米,南北长51.9千米。总面积1801平方千米。

阜南县

气候

阜南县地处北亚热带北侧、暖温带南缘,具有暖温带向北亚热带交接的过渡带气候特征,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既兼有南北气候之长,即降水优于北方,光照优于南方;又兼有南北气候之短,即降水集中且变异性大,旱涝灾害频繁。根据阜南1949—1985年数据统计,年平均气温15℃,年极端最高气温平均为38.1℃,年极端最低气温平均为—11.8℃;根据1960—1985年之间数据统计,阜南年均日照2252.5小时,年日照最高值达2681.3小时;最低值仅1863.4小时;阜南年平均风速在每秒2.3—3.5米之间。一年之中,以春季风速最大,尤以3月、4月风速最大,月均风速每秒4米;冬季风速次之;夏、秋两季风速较小。超过8级大风的日数,年均9天;根据1958—1985年数据统计,年平均降雨量909.1毫米,其中6月下旬至7月下旬是雨量集中期,也是雨量高峰期。从降水日上看,阜南县年均降水日106.6天。

地质

地层成形

在早元古代,阜南一地随皖北地壳相对隆起。到震旦纪,随徐淮地区沉积了数千米厚的碎屑盐和碳酸盐建造层。在加里东构造运动期间,阜南县地质进入以缓慢振荡为主的均衡发展稳定期。晚奥陶纪至早石碳纪期间,阜南县境上升为陆地,长期处于稳定剥蚀夷平阶段。在中石碳纪,阜南县境缓慢相对下沉,出现海浸,形成中石碳统海陆交相含煤建造。到晚二迭纪,形成石盆子组红色沉积。由于华力西运动,阜南县地质在中生代形成东西向褶皱带。至新生代,形成厚达7000米的陆相沉积地层。距今200万年形成的第四纪地层,主要由冲积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组成,其厚度在700米以上。按其岩性特征及区域地层对比,由下而上分为下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上更新统顶部岩性为青黄、青灰杂色粘土或亚粘土,有铁锰结核及铁锈色条纹,粘塑性强,干后坚实,县境北部较深,南部较浅;古河床发育地带较深,河间较浅,一般35—45米。

沉积形成

阜南在全新统为河流冲积形成的洪积层,多含钙质结核,结构复杂,自下而上分为全新统下段、全新统中段、全新统上段。全新统下段厚度50—60米,下部为河床相青灰色细砂,颗粒分选性好,富水性强;上部多为河漫滩相黄色亚粘土,多含腐植质和蚌壳碎片,主要分布于县境东南部谷河北侧。全新统中段厚度一般为13—20米,古河床发育的新村至柴集一带最厚,达25米以上。下部为棕黄、黄褐色亚粘土,富含钙质结核,局部交结成盘,古河床发育地段多为黄色或青黄色细砂、粉砂;上部多为黑色亚粘土,富含淡水螺。全新统上段系近期河流泛滥沉积,主要分布于沿淮河、洪河两侧,厚度在5米以下,近河较厚,远河较薄,自近河至远河上质变化明显:浅黄色粉砂、淡黄色亚砂土、棕红色粘土。

地形地貌

阜南地表为黄河和淮河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舒展,一望无际。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坡降为万分之一,海拔高度19.5—39米。淮河沿县境南边流过。境内数条河东流,将大地切割成块,构成大平原河谷地貌的自然景观。

全县地形分为岗地、坡地、湾地3类,呈现“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岗地面积100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55%,主要位于县境北部及中间偏南的一部分,高程在海拔34米至海拔39米之间,平均比降为八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坡地面积38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1%,主要位于谷河、润河及陶子河下游两岸,形成东西向的狭长地带。洼地面积45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4%,主要位于县境西南部、南部及东南部的洪河、淮河沿岸,海拔在19.5—26米和海拔26—29.5米之间。

土壤

阜南县成土的基本母质,多是黄黑土性古河流沉积物,但在成土过程中,不同地区因受到不同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的基本特性也各异。据普查全县土壤可分为3个土类(砂礓黑土、砂潮土、棕壤土),3个亚类,8个土属,29个土种。砂礓黑土分布在在六里乡的娄风园、三塔乡的李小郢等地。潮土类的灰潮土亚类,在洪濛洼地呈狭长带状分布,有16万亩的麻沙土是淮北地区高产土壤。棕壤类的潮棕壤亚类,分布在岗坡地带,面积较大的白黄土属在西自方集,东到黄岗的缓坡地带。其中在全县耕地土壤中有砂礓黑土、黄土、青白土3个土属9个土种,以黄土属面积最大,为55万亩,占耕地面积30%。

水文水利

水文

阜南县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地表水主要有淮河、洪河、谷河、润河、界南河、小润河、陶子河、小草河、小清河等。其中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至豫皖交界的洪河口入县境,在县境内长65千米,河床平均宽210米;洪河发源于河南省伏牛山区,至班台与汝河汇合,经县境长45千米,流域面积411.3平方千米,河床平均宽80米;谷河发源于河南省新蔡县耿寨,经临泉县谢集等地至阜南方集区范郢沿临、南边界到杨桥入境,在县境内长46千米;润河源于临泉县的迎仙集,东流至赵集区耿坡入县境,在县境内长79千米,流域面积670平方千米;界南河是1958年新辟的由界首至阜南的人工河,至1966年仅开挖临泉杨桥至阜南苗寺的一段51千米,于苗寺注入谷河;小润河由柴集区贾塘沿积水成河,长24千米;小草河源于临泉赵庄至阜长子街入境,经张楼、王寨、至两河入润河,县境内长18千米;陶子河源于阜南城郊河头村张庄积水,东下经白果、槐井转东南至黄岗入淮河分洪道,长31千米;小清河在焦陂以北水入润河,以下经小酒坊、华陀庙过赵庄入颍上县境,至南照集入淮河,在县境内长28千米;大清沟西起方集区的汪老庄,上通唐沟,东至傅家岗,长30千米。

阜南县

阜南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浅层含水岩组有两个含水层,一层约在5—20米,另一层约在30—50米,均受古河道发育控制。浅层地下水运动以垂直交替为主,侧向径流极微。

水利

阜南降水集中且变异性大,旱涝灾害频繁。历史上主要有淮河治理、洪河治理和内河治理。

其中淮河治理从1950年10月开始,至1953年冬,共进行淮河干流治理工程项目有截湾取直3处、筑堤55.14千米、退建6处、护坡7段、建涵闸3座,以及铲除废堤、废庄台等。1951年冬至1953年,开展濛洼蓄水工程,濛河分洪道工程、进、退水闸工程、庄台建设及相关配套工程,其中进、退水闸工程有王家坝进水闸和曹台退水闸,庄台建设从1953年至1956年共建106座。

1981年起,开始洪河治理,开展实施洪洼处理工程项目有截弯取直4处、筑堤48.269千米、建平楼闸1座、建设交通桥梁两处、建设排涝泄洪大沟两处。其余处理工程中:洪河干堤加固55.39千米、块石护坡完成3处,长1710米、电力排灌站完成7处、分洪道两边堤防加固长87.39千米、老涵洞接长完成11处。

截至2018年,阜南县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基本上扭转了过去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被动局面。针对县域水资源分布实际实施的东、中、西三线境内“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调水工程体系已初具规模,西线调水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农田水利“最后一千米”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到2018年共新建、改扩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54处,全县农村总供水人口由2011年不足15万人,提高到154万人。

阜南县

截至2021年,阜南县境内建设的⼤型闸坝有王家坝闸、曹台⼦闸、和谐闸,王家坝闸和曹台⼦闸为蒙洼蓄洪区进⽔和退⽔闸;中型闸有红旗闸、张集闸、刘庄闸、⼤桥闸、普善闸、李集闸、郭寨闸、⻩郜路闸等;⼩型闸有⻰王庙闸、中曹路闸、⻩泥湖闸、雁沟闸、司郢闸、⼤温闸、岳桥闸、张集⼩闸、裴庄闸、袁郢闸、陈沟嘴闸、公尚闸、三孔桥闸等。主要蓄⽔坝有孟岗坝、财神坝、橡胶坝及赵桥溢流坝。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阜南县国土调查现状主要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阜南县耕地111206.65公顷,园地763.43公顷,林地5863.34公顷,草地686.23公顷,湿地2679.0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3514.8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141.3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9194.26公顷,其他土地4017.06公顷。

水资源

阜南县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资源主要由自然降水,河道过境水和地下水构成。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8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249毫米,平均径流量为4.58亿立方米。阜南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浅层含水岩组有两个含水层,一层约在5—20米,另一层约在30—50米,水质较好,属碳酸盐淡水,矿化度小于每升1克,含盐度在每升5毫克当量左右,含碱度小于每升4毫克当量,尚未受到人为污染,适宜饮用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其总静贮量约25.65亿立方米,调节储蓄量约0.79亿立方米,具有开发利用潜力。

生物资源

植物

阜南县内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水稻、红芋、玉米、高粱、谷子、大豆、小杂粮等10余种;县内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麻类、糖料、烟叶、药材等;其中全县野生植物中有598种可做药材,有川芎、地黄、白术、半夏、白芍、麦冬、泽泻、山药、牛夕、白芷等。县境内林木种类有椿、杨、梓、桑、松、柏、柿、枣、苹果、葡萄、石榴、核桃、樱桃等百余种。

动物

动物种类很多,全县动物类有74科、148种均可入药,有土鳖虫、地龙、水蛭、虫蜕、蝉蜕、蟾酥、鳖甲、龟板等。县内人工饲养的畜禽有牛、驴、羊、猪等。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底,全县已查明矿产资源3种,矿种包括砖瓦用粘土矿、地热和矿泉水。全县查明矿产地91处,中型矿床3处,其中地热1处,矿泉水2处;小型矿床88处,主要为砖瓦用粘土矿。其中砖瓦用粘土矿查明资源储量为887.65万吨,其规模小,数量多,分布零散;地热查明资源储量为4440立方米/日,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靠近东西向颍上断裂以北及沿线地区;全县境内广泛分布着地下水资源,饮用天然矿泉水具有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双重属性,阜南县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较为丰富,矿泉水型以含锶、偏硅酸的重碳酸型为主,矿泉水查明资源储量为2000立方米/日。

生物多样性

动物

阜南境内野生动物种类较多,哺乳类有黄鼬(黄鼠狼)、野兔、蝙蝠等;爬行类有守宫(壁虎)、蜥蜴、乌风蛇等;鸟类有喜鹊、麻雀、画眉等;鱼类有鲫鱼、鲂鱼、鲤鱼等;甲壳类有青蟹、土蟹、大白虾等;贝类有三角帆蚌、田螺、蚬子等;虫类有蜈蚣、蝼蛄、天牛等;其他有青蛙、蟾蜍等。2021年,根据阜南王家坝湿地公园鸟类监测报告显示,在该湿地公园调查的鸟类中,隶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3种,分别为东方白鹳、青头潜鸭和黄胸鹀。此外,2023年6月,阜南县摄影家协会该县方集镇拍摄到绶带鸟,它是一世界级濒危物种,这也是绶带鸟连续四年在阜南县方集“安家”繁育后代。

阜南县

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濒危物种,全球野生种群数量7000-9000只,属鹳形目鹳科鹳属,是一体长为110~120厘米的大型涉禽。两翼和嘴黑色,腿红,眼周裸露皮肤粉红。飞行时黑色初级飞羽及次级飞羽与纯白色体羽成对比。亚成鸟与成鸟相似,但飞羽羽色较淡。觅食时常成对或成小群漫步在水边或草地与沼泽地上,脚步轻盈矫健,边走边啄食。休息时常单腿或双腿站立于水边沙滩上或草地上,颈缩成S形。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蛙、鼠、蛇、蜥蜴、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此外平时也常吃一些沙砾和小石子来帮助消化食物。它的繁殖期为4~6月,常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繁殖。主要繁殖地点为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中等地区。

阜南县

绶带鸟

绶带鸟,亦称“寿带鸟”,属雀形目,鶲科,2012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鸟之头、颈和羽冠均呈深蓝辉光。栖息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树丛中,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所吃食物种类主要有甲虫、金龟甲、剑蛇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也会吃很少量植物和植物种子。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也见3-5只成群。性羞怯,飞行缓慢,长尾摇曳,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常从栖息的树枝上飞到空中捕食昆虫,偶尔亦降落到地上,落地时长尾高举。鸣声高吭、洪亮,鸣叫时羽冠耸立。繁殖期间领域性甚强,一旦有别的鸟侵入,立刻加以驱赶,直到赶走为止。繁殖期在5-7月,经过11-12天的喂养,幼鸟即可离巢。分布于中国、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等国家。

阜南县

植物

县境内植被有南北过渡的特征,现存植物据统计:维管束植88科308种(蕨类植物2科2种;裸子植物3科5种;被子植物71科301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野菱。植被类型以落叶林为主,如栎类林、杂木林和刺槐林,主要树种有杞柳、泡桐、楝树、椿树等;针叶林主要有油松林、黑松林、赤松林、侧柏林、马尾松林;水生与湿地植物优势种为荻、芡实、野菱、香蒲等。

野菱

野菱是一年生水生草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果实小,富含淀粉,供食用。浮水叶互生,聚生在主茎和分枝茎顶端,在水面形成莲座状菱盘,叶片三角形状菱圆形,表面深绿、光滑,背面淡绿带紫,有少量的短毛,脉间有棕色斑块,边缘中上部具不整齐的缺刻状的锯齿,叶缘中下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花期在5-10月,果期在7-11月。

阜南县

阜南谷河省级湿地公园

2017年11月,阜南谷河被批准为省级湿地公园单位,总面积1583公顷,根据规划,谷河湿地公园的范围并不限于谷河干流沿岸,还包括谷河的支流界南河、阜地河等河流沿岸。具有以河流湿地为主,沼泽湿地和库塘等人工湿地并存的多种湿地类型,湿地水资源充足,水质良好,气候温和,生物多样性丰富。阜南县通过种植防护林、湿地恢复、耕地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科学实施退耕还林还湿,经过治理,曾经水质为Ⅴ类水的谷河,水质明显好转,2019年起已稳定在国标Ⅲ类水以上谷河生态环境变好,引来野鸭、鹭鸟、天鹅等水鸟在此栖息。2022年11月6日,在谷河湿地公园苗寺段发现3只黑天鹅。

阜南县

自然灾害

阜南有旱灾、涝灾、暴雨、霜冻等自然灾害。其中旱涝是阜南县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严重危害农业生产,轻者减产,重者甚至颗粒无收。各类旱涝中,夏涝的频率最高,40.5%,为2至3年一遇;冬旱频率次高,32.4%,为3年一遇;秋涝的频率24.3%,4年一遇;初夏旱、秋旱、春涝的频率21.6%,为4至5年一遇;春旱的频率18.9%,为5年一遇;伏旱频率为16.2%,为6年一遇,夹秋旱、初夏涝的频率为最少,13.5%,为7年一遇。阜南县旱涝具有多发性、连续性、突发性、交替性、周期性、区域性的基本特征。就受灾程度而言,涝灾深于旱灾;旱灾广于涝灾,故有“淹了一条线,干了一大片”之民谚。最近一次大规模洪涝灾害在2020年7月,全县29个乡镇和经开区受灾人口752875人,直接经济损失112842.75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阜南县辖8个乡、20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安徽阜南经济开发区)。阜南县阜政路1号为阜南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

阜南县行政区划概况统计表   (截至2023-08-08)

序号

乡镇名称

1

公桥乡

10个村

2

鹿城镇

16个社区、1个居委会、11个村

3

龙王乡

7个村

4

于集乡

8个村

5

老观乡

8个村

6

郜台乡

11个村

7

经开区

5个社区、1个村

8

焦坡镇

15个村

9

黄岗镇

14个村

10

张寨镇

12个村

11

王堰镇

11个村

12

地城镇

7个村

13

洪河桥镇

14个村

14

王家坝镇

7个村

15

王化镇

8个村

16

曹集镇

8个村

17

柳沟镇

10个村

18

王店孜乡

11个村

19

许堂乡

15个村

20

会龙镇

11个村

21

段郢乡

13个村

22

方集镇

9个村

23

中岗镇

7个村、2个居委会

24

柴集镇

15个村

25

朱寨镇

15个村

26

新村镇

11个村

27

赵集镇

11个村

28

田集镇

12个村

29

苗集镇

12个村

政治

阜南县现任领导

阜南县委书记

李云川

阜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可峰

阜南县委副书记、县长

胡天立

阜南县政协主席

金志刚

以上数据截至时间:2023年8月24日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阜南县公安户籍人口173.3万人,比上年下降0.5%(2021年集中对历年死亡未销户人口销户),其中女性82.8万人,总户数45.2万户,年末常住人口117.4万人。截至2020年,根据阜南县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00915人,占50.77%;女性人口为582687人,占49.23%。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14。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08802人,占26.09%;15-59岁人口为689921人,占58.29%;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4879人,占15.6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4223人,占13.03%。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46564人,占29.2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837038人,占70.72%。

民族

阜南在总人口中,以汉族居多,占99%以上,另有回族、蒙古族、彝族、苗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布依族和朝鲜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等散居,共有少数民族30个。

方言

阜南县位于阜阳地区南部,阜阳地区属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区。解放初国家进行方言调查,划为中原官话区阜宿方言片。由于阜阳地区下辖10县市,在语音上东西南北亦各有差异,而且阜南地处豫皖两省边界,和淮滨、固始、颍上、阜阳、临泉5县接壤,语言不同程度地受到四邻省县的影响,所以阜南方言语音即使在县境以内也存在差异。根据县内清况,可以城关镇为中心以纵贯县境的国防公路为分界线划为5个方音区:中部带状区(包括苗集、及黄岗区之西、北部),南部东区(包括地城、曹集、中岗及黄岗之南东部),南部西区(主要是方集区及地城区之西南部),北部东区(三塔、朱寨)和北部西区(柴集区)。五区域方音和普通话相比较,绝大多数差异在声母方面。也有少数差异韵母方面的,另外还有值得注意的共性:一是缺韵母;二是多韵母。

宗教信仰

阜南县宗教历史上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其中道教和天主教均已绝迹。

佛教

阜南县的庙宇年代最早的是柴集铁神庙,大部分庙宇建于清代。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对佛教进行了调查统计,阜南县有寺庙20座。1982年,阜南县有僧尼6人。1985年全县有僧尼2人,因年事高、无庙宇,故无佛事活动。2010年,有和尚1人,有些庙会仍如期举行。

基督教

民国26年(1937),基督教传教到天棚、柴集等地,信徒450人。此后逐年扩大增加,至新中国成立前阜南境内共有基督徒4870人,聚会点93处,建立公共教堂十余所。1958年到1964年期间历经宗教制度改革、“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信徒人数锐减。1982年,贯彻中共中央19号文件,至1985年春基本上实现了基督教宗教活动正常化。共有教徒11000余人。1985年6月25日,正式成立了阜南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2010年,全县基督教教职人员有牧师1人,长老2人,传道员18人,各活动1-2名义工传道人。其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团体由1名主任2名副主任,6名常委,89名委员组成,各活动点"三自爱国运动小组"成员平均有5-7人。

伊斯兰教

早在北宋之前,伊斯兰教就传入了阜阳地区。阜南县中岗清真寺属阜阳地区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民国时期,因倡导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伊斯兰教在阜阳地区有进一步发展。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清真寺的一切正常宗教活动被完全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得到落实。伊斯兰教逐步落实清真寺房产,并进行了整修。1982年以后,中岗、焦陂两座清真寺相继开放,并新建城关清真寺一座。中岗清真寺约有穆斯林2200人。焦陂清真寺约有穆斯林750人,城关清真寺约有穆斯林200人,各清真寺建立了民主管理委员会,简称“寺管会”。2010年,阜南县伊斯兰教发展到2万多人

经济

综述

阜南是农业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农业(林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近年来,阜南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依托经济开发区承载,构建起以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柳木文化、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四大产业为主导,循环产业、绿色建材等新兴产业相融合的发展格局。202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2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上年增长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6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5.7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2.7亿元,增长3%,三次产业结构为21:29.3:49.7。

第一产业

作为安徽省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县,全县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有会龙、谷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4个。

2022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2亿元,同比增长4.4%。粮食保持正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1万公顷,粮食总产89.2万吨,同比增长0.7%。蔬菜稳定增长,全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2.2%、2.9%,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蔬菜供应基地2家、市级5家。养殖业平稳发展,全县生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达42.28万头、5.53万头、20.59万只、395.8万只,分别同比增长3.85%、7.80%、2.40%、10.06%;出栏达到75.9万头、3.14万头、51.61万只和1263.89万只,分别同比增长为4.4%、-0.84%、2.48%和4.78%;肉蛋奶产量可达14.25万吨,同比增长6.12%。能繁母猪存栏5.4万头,同比增长15%。全县规模猪场216家,高于年度目标任务场数。

第二产业

阜南工业规模迅猛扩张,“十三五”期间,三大指标增速全市前三。其中工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39.5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60亿元,增长1.52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6亿元,年均增长8.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4.4亿元;技改投资累计完成67.4亿元。全县拥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乡镇工业集聚区、3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4个农民工创业园、2个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

2022年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1亿元,同比增长7.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高于全市平均2.3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3.4%,股份制企业增长8.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1%。分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2%。全年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下降8.6%。

第三产业

阜南县的第三产业主要是以固定投资产业和社会消费品零售为主,2022年,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4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90383万元,同比增长11.4%。全年进出口总额5.28亿美元,全市第1位,同比增长20.01%,增幅全市第2位,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5.93%。其中:出口总额5.22亿美元,全市第1位,同比增长20.52%,增幅全市第3位,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9.74%;进口总额621万美元,全市排名第6位。年末全县共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00家(纯进口企业3家,进出口企业7家,纯出口企业190家),其中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25家。171家柳木文化出口实绩企业累计出口4.52亿美元,同比增长19.3%,占全县总出口的86.6%,占全市同类产品出口额的72.2%;13家纺织服装企业累计出口6044万美元,占总出口比值为11.6%,同比增长83.2%;4家装备制造与新能源企业累计出口224.6万美元,占总出口比值0.4%,同比增长38.6%。

安徽阜南经济开发区

阜南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由国家发改委审核、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综合经济开发区。园区总规划面积36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7.33平方千米。建设有双创产业园、机械电子产业园、台商产业园等7个“园中园”,是承接各类产业转移的有力支撑。园区中重点产业有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和柳木文化。截至2021年阜南经开区已入驻工业企业38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家。2020年,全区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59个,协议金额达46.56亿元,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244.51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00亿元。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8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2家,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1家,省级研发机构14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

阜南县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年末,全县幼儿园数258个,在园儿童39318人。全县共有小学158所,在校学生114523人,小学专任教师5259人。初中56所,在校学生55528人,专任教师2663人;高中7所,在校学生23546人,专任教师1253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515人,专任教师124人。全县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14941人。其中阜南一中早在2007年被批准为省示范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近7000名,拥有教职工487人,其中高级教师130人,研究生29人,省级教坛新星1人,市级拔尖人才2人,市级名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25人,被授予省、市、县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达近100多人。建校以来,先后有30人考入清华,北大,每年合格率达97%,本科达线率高达85%以上。

阜南县

卫生事业

2022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76个(包括公立、私营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会服务中心,不含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医院20个,卫生院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7216个,其中医院4398个,卫生院244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0个。卫生机构人员8476人,比上年增加63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545人,执业(助理)医师2532人,注册护师、护士2984人。卫生防疫人员262人。2023年7月20日,阜南县首家“拥军医院”在县中医院揭牌成立,阜南县中医院现有职工40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3人,高级12人,中级79人,2011年实现了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任务目标。

阜南县

科技事业

2022年年末,全县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省级高新技术培育企业35家,科技中小型企业备案95家。2022年度,阜南县专利授权合计765件,其中发明专利79件,实用新型专利484件,外观设计专利202件。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639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4件。

文化事业

2022年年末,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文化馆1个,体育馆1座,剧场1个,电影院5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藏书量28.8万册(不包括乡镇图书馆藏书)。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4685户,电视新闻综合频道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

截至2017年建成体育馆1座,建成农体工程264个,乡镇级广场10个,全民健身苑22个,社区体育俱乐部5个,晨晚练点110个。县体育馆、网球场、篮球场、田径场、健身路径全部免费开放,据统计每天到体育场健身的群众达6000余人。

2021年,对轮滑场、田径场进行整理维修,道路、灯光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新型健身器材,有效解决群众健身难题。先后举办、承办了安徽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阜南县迎国庆职工乒乓球比赛、阜阳市中小学生田径锦标赛等活动。

2022年已完成45个居住小区健身设施维修改造提升或配建和150个行政村健身设施维修改造提升或配建。室内和室外健身器材招标181套、篮球架30副、乒乓球台20个、羽毛球架10副,已完成对行政村(社区)和小区的体育健身器材进行更新或安装。同时2022年完成了9.93万赛事活动人次和2.07万体育项目培训人次。

社会保障

2022年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0878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883720人,比上年增加311965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86485人,比上年减少53578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为55261,比上年增加3233人。年末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55个,比上年增加9个,床位数6200张,比上年增加1000张。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27人,同比减少390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4647人,同比减少3005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为7474人,比上年减少155人。

环境

2022年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和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均为10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67.525吨,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209.352吨,工业烟(粉)尘排放量84.364吨,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273天(2022年环保数据根据生态环境统计业务系统提供)。年末森林面积为36553.43公顷,森林覆盖率20.3%,与上年持平,林木绿化率为20.51%,林木蓄积量为180万立方,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生活用水方面,经阜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城区及各乡镇38份水样末梢水龙头水水质检测32项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标准。

交通

综述

阜南交通区位优越,位居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丰富地区的衔接带,京九铁路及两条省道、三条高速公路交汇穿境。境内有京九铁路及两条省道、两条高速公路,县城距4C级阜阳机场不到25分钟车程,距京九铁路最大编组站阜阳编组站仅30分钟车程,淮河航运可北上运河、南下长江、东入大海。

公路

截至2022年年末,境内公路里程6730.3千米,包含有高速公路18.1千米、国省道394.3千米、县道750千米、乡道1340千米,村道4228千米。2022年货运量2799万吨,货运周转量505835万吨千米,客运量11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4385万人千米。其中阜南在农村道路建设方面于2022年1月份获得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境内已建成沥青、混凝土路面约6200千米,县乡公路全部畅通,建制村、较大自然庄全部实现硬化路。

阜南县

铁路

京九铁路贯穿阜南县县境并设阜南、三塔两站设客货站两个,县城距全国六大编组站之一的阜阳站36千米,沿京九铁路可南下北上,通过漯阜线、阜淮线可东进西出,濉阜线、漯阜线、阜淮线沟通陇海线、京沪线、京广线,形成八线引进五路交汇的铁路网。

航运

境内淮河、洪河和濛河流经东西,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运交通网络,沿淮河可南下长江,北上京杭运河,东达黄海。淮河航道为四级通航航道,三百吨级船舶可常年通航,通往整个长江流域。洪河航道为五级通航航道,一百吨级船舶基本可常年通航。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年末城市公交车86辆,城际公交车30辆,出租车422辆。

人文

综述

阜南县历史悠久,地方文化厚重,“国闸、湿地、庄台、柳编”四大品牌响遍全国,沿淮湿地首屈一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是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城乡。

文物古迹

阜南境内存有众多人文遗迹,包括有贺胜台遗址、阮城遗址、台家寺遗址、小润河新石器时代遗址等历史古迹,各处遗址出土的古文物众多,其中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龙虎尊”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并出土有“饕餮尊”、楚金币“郢爰”等国家级珍贵文物。其中“龙虎尊”等青铜器出土的地方——台家寺,是商代早中期淮河流域的高等级聚落遗址。除各处古遗址外在县境内还有地城、中岗、方集、柴集、焦陂等30余处古集镇。

贺胜台遗址

阜南县黄岗镇陶孜河大桥西南2000米处,有一块高出地面约六七米的土台,这便是远近闻名的阜南古遗址——贺胜台遗址。贺胜台遗址曾出土带孔石铲、石斧、石镞多件,还有陶纺轮、陶鼎足、鬲足等,1998年5月批准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淮北地区先秦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阜南县

原鹿故城

原鹿故城距今阜南县城西南5千米许,谷河南岸。长方形古城遗址清晰可辨,东西约1500米,南北约1000米,夯土城垣突出地面,垣下低洼的农田应即护城河。当地村落沿用古地名,称作城里、城角、前楼、后楼等,统称“阮城楼”。城内有古井16眼。现仍可汲水。阮城东门外路北水井沿上有—断碑,刻育“古平舆县重修莲寺碑”字样。解放后此地陆续出土的文物有战国兵器铜戈、铜镞、弓、戟等。故城春秋时名鹿上,属宋,后为楚所占,西汉置原鹿县,属汝南郡,东汉为原鹿侯国,晋属汝阴。南朝梁置平舆县,齐周时废。

万沟遗址

万沟遗址位于万沟集东2千米处蒙洼分洪道西部台地上。遗址背坡面湖,靠近蒙河,高出地面1至3米,面积2500平方米。1950年万沟小学校长刘金屏带师生到湖捕鱼进行生产自救时,发现此遗址,并采集到陶片、蚌壳和石器。经地、县部门考察,确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地面采集到的石器有石斧、石锛、石箭头、石刀、石铲,其中有带孔石器,陶器有陶鬲足、豆颈、鼎足、网坠和陶器残盖。陶质有泥质灰陶、红陶和夹沙陶。纹饰有篮纹、绳纹、云雷纹、附加堆纹等。

饮食

阜南民间主食主要有小麦、红芋、高粱、黄豆、豌豆、绿豆等。群众习称麦面为“好面”,习称麦面以外的面粉为“杂面”。沿洪、淮二河一带产水稻,多吃米和面粉;北部多吃杂粮和面粉。每日习惯三餐:早上稀饭,中午馍或干饭,晚上面条、面叶或面疙瘩。

阜南民俗好客,亲友到来,有4—10个菜,但不少于4个,民间有“4个菜待客,3个菜待鳖”之说。十碗菜有一定的上菜次序,即:“头碗鸡,二碗鱼,三碗萝卜菜,四碗开花皮(油炸虎皮肉),五碗腰子汤,六碗圆子席,七、八、九碗烧杂碎,十碗添个压轴的(红烧肉)”。宴席一般是8个碟(4荤4素),再加10—16个烧、炸、炖、炒菜。领头菜是皮丝,称“皮丝席”;领头菜是海参,称“海参席”。禁忌狗肉、兔肉、无鳞鱼(黑鱼、鲇鱼、鳖)入席。

阜南县

方集板鸡

方集板鸡最大的特点就是脆,而确保这一特色的精妙之处在于第一道工序:水煮。取750克左右的公鸡,退毛清膛,置于白卤水中浸煮。把鸡宰杀洗净用白卤水浸熟,斩出头、翼、尾留用;把鸡取肉,撕成粗条,鸡皮起出切件,鸡骨斩碎;芝麻放锅内炒熟(不加油)备用;用香油、猪油、味精、精盐分别把鸡皮、鸡肉、鸡骨拌匀,然后把鸡骨放在碟上,鸡肉排在骨上,鸡皮铺在肉上,再撒上炒熟的芝麻,最后将头、翼、尾砌回鸡形,用芫荽(香菜)伴边上席。

阜南县

方集卤肉锅巴 

方集卤肉锅巴是阜南家喻户晓的地方小吃,是将卤肉剁碎夹于锅巴之中。锅巴是用麦面发酵蒸制,一面焦黄,一面松软,卤肉是方集本地卤肉,将刚出锅的锅巴边缘切一道口,把剁碎的卤肉,与豆皮、青椒丝,一起夹于其中,即可食之。

阜南县

卤水鲫鱼

阜南曹集擅长做各种鱼宴,卤鲫鱼就是当地男女老少最爱吃的一道菜。2017年,入选首批“来安徽旅游不得不吃的皖菜”名录。

阜南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阜南在2020年第四次非遗普查中,已普查非遗70项,其中国家级非遗2项、省级非遗3项、市级非遗4项、县级非遗28项,涉及到民间文学、民间戏曲、民间传统体育舞蹈、传统手工技艺、民间医药、传统美食等十余个民间文化类别,涵盖了淮河人民生产、生活、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阜南非遗名单(国家、省、市级别)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项目级别

黄岗柳编

传统美术

国家级

阜南嗨子戏

传统戏剧

国家级

五音八卦拳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省级

淮河琴书

曲艺

省级

红灯舞

传统舞蹈

省级

阜南道道黑陶

传统技艺

市级

三仙会

传统舞蹈

市级

阜南淮词

曲艺

市级

方集馓子手工技艺

传统技艺

市级

以上数据截至时间:2023年8月24日

表格来源:阜阳市政府办公室

黄岗柳编

黄岗柳编在沿淮地区以黄岗为中心,包括郜台、中岗、曹集、王家坝、老观、张寨等七个乡镇盛产杞柳,这里农民自古就以杞柳编织一些笆斗、簸箕、笸、箩等民用产品。其杞柳种植可上溯千年,编织历史亦达500多年。2011年,黄岗柳编工艺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8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阜南县“中国柳编之都”荣誉称号。

阜南县

阜南嗨子戏

阜南嗨子戏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011年5月23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IV-143。嗨子戏被万里同志誉为“天下独一戏”,以其起腔多用“嗨”字而得名,形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主要活跃在淮河中上游一带,在民间舞蹈花挑、红灯演出后,演唱一些带有故事情节的“花腔小调”,后来发展为“三小戏”“两小戏”,逐步形成大戏或连本大戏。

阜南县

特产

阜南特产有会龙辣椒、田集萝卜、方集花生、郜台板鸭、王家坝毛豆等。其中方集馓子、柳编工艺等多项产品入选“省旅游必购商品”“省特色旅游商品”名单。

郜台板鸭

郜台板鸭特点突出,特色明显。外部特征主要有:体面光滑、平整无皱纹、周身干燥、色泽油黄、肌肉收板、鸭颈直而不弯,肌肉突起变硬,产品外观总体呈“广”字形;郜台板鸭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是一种绿色食品。其历史悠久,明、清年间曾被选为宫廷贡品。于1998年被评为省名牌产品,2002年4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展销中被列为“沿海与中西部配货营销联合体系”特色配送营销产品,被国家认定为无公害产品。

阜南县

方集馓子

“馓子”又名“环饼”,或日之“寒具”。苏轼谪居海南岛时曾作诗赞之:“纤手搓来五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馓子的形色毕见。馓子是用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条(越细说明手艺越好),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

阜南县

会龙辣椒

阜南县会龙镇是皖西北延秋辣椒的发源地,全国闻名的“辣椒之乡”,会龙辣椒是2014年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定注册,获得中国地理标志商标,成为阜南县获得的首件同时也是阜阳地区第五件中国地理标志商标。

阜南县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2年阜南全县拥有国家AAA级景区2个、AA级景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旅行社3家,四星级农家乐10家、三星级农家乐4家、三星级宾馆1家,旅游名村2个、旅游示范点1个。

淮河公园

阜南淮河公园又称南湖公园、南山公园。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境内,是融自然风光、生态景观、文化景观和现代化的游乐场于一体的示范区。淮河公园面积600余亩,有休闲广场、环湖特色建筑、水上娱乐中心、动物山庄、儿童游乐园等设施。

阜南县

王家坝水利风景区

王家坝水利风景区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同时于2022年12月12日,水利部以景区办函〔2022〕68号文批准王家坝水利风景区入选第一批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王家坝水利风景区属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面积11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9平方千米。景区所依托的王家坝闸是淮河干流蒙洼蓄洪区的控制进洪闸,对消减淮河洪峰、减轻淮河上中游防洪压力起着关键作用。

阜南县

田集七彩大地景区

田集七彩大地景区位于阜南县田集镇,这里蕴藏有丰富的地下热矿水资源。占地3830亩,是国家级AAA景区。今年2月田集温泉度假区建成开业,温泉区共计有53个温泉泡池、8套温泉汤墅以及各类夏季水上乐园项目。

阜南县

对外交流

序号

城市名

缔结情况

1

上海市新浜镇

双方签订劳务合作协议

2

合肥市肥西县

阜南县教育局与肥西县教体局深度合作签约

以上数据截至时间:2023年8月24日

著名人物

人名

简述

吕蒙(178—219)

三国时期汝南富陂(今阜南县吕家岗)人,东吴名将

焦千之,生卒年不详

汝阴椒陂(今阜南县焦陂镇)人,北宋官员

张大赓(1600—1674)

颍州(今阜南县柴集区天棚集)人,清代画家

刘体仁(1624—1684)

颍州薛集刘寨(今阜南县城关镇)人,清代诗人

朱炎昭(1835—1921)

阜阳县朱寨(今属阜南县)人,著名塾师、画家

周作雨(1846—1888)

阜阳县柳沟集(今属阜南县)南周小庄人,清朝官员

张耀先(1901—1931)

阜阳县赵集(今属阜南县)冷寺张小庄人,中国共产党员,革命烈士

周洪猷(1907—1932)

阜阳县赵集(今属阜南县)周油坊人,中国共产党员,革命烈士

杨席清(1907—1938)

阜阳县黄岗镇(今属阜南县)东杨寨人,爱国志士

刘玉瑛(1905—1946)

阜南县城郊区民安乡刘家洼人,著名画家

以上数据截至时间:2023年8月24日

参考来源:

重要荣誉 

时间

授予单位

被授予荣誉

2014年8月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

授予阜南县“中国柳编之都”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

教育部

入选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

2020年4月

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创办并主管的正式子刊《小康》推出“2020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

入选2020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55名)

2021年1月18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12月7日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以上数据截至时间:2023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