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刘宏(157-189年5月13日),为汉章帝刘炟的玄孙,解渎亭侯刘苌与董氏之子,是东汉第十二位皇帝,于168年到189年在位。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刘宏的:人物生平、施政措施、主要作品、人物评价、人物关系、轶事典故、陵墓遗址、相关作品、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刘宏

性别

出生日期

157年

去世日期

189年5月13日

终年

33岁

陵墓

文陵

谥号

孝灵皇帝

封号

解渎亭侯(即位前)

代表作品

《皇羲篇》《追德赋》《令仪颂》

在位时长

22年

年号

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都城

洛阳

朝代

东汉

登基时间

168年

退位时间

189年

简介

刘宏早年世袭解渎亭侯,建宁元年(168年)汉桓帝无子而崩,刘宏得以继承皇位。刘宏即位后,朝廷内部宦官与外戚的政治倾轧愈演愈烈,外戚势力联合“党人”与宦官斗争。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密谋诛杀宦官,事情泄露,被宦官所杀,宦官势力至此得势。宦官掌权后,继续对士大夫的打压,建宁二年(169年)九月,宦官曹节上奏将士大夫首领李膺、杜密等下狱处死,又大肆搜捕“党人”,死者一百余人,受牵连被杀、流放、罢黜、禁锢的有六七百人。此即第二次“党锢之祸”。熹平五年,刘宏再次彻查“党人”,将“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全部免官禁锢。刘宏在位期间骄奢淫逸,光和元年(178年)在西园公开卖官,积聚钱财。又宠信宦官,致使朝政混乱。最终酿成了中平元年(184年)二月的黄巾大起义。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刘宏病逝于洛阳南宫嘉德殿,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

刘宏喜好辞赋,有《皇羲篇》《追德赋》《令仪颂》等作品,在位期间设立鸿都门学,召集儒生整理儒家经典、刻为熹平石经。政治上改革官制,改刺史为州牧,设置西园八校尉。但宠信宦官、贪图享乐,以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最终导致了东汉的衰败。

人物生平

少年登基

刘宏,汉章帝刘炟的玄孙,曾祖父为河间孝王刘开,祖父刘淑,父亲刘苌世袭解渎亭侯,其母为董氏。刘宏早年继承祖父、父亲的爵位,居住在河间国(今河北沧州市河间市)。

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去世,皇后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因汉桓帝无子而崩,外戚窦武和大臣商议立嗣,河间人侍御史刘鯈(tiáo)推荐了刘宏。窦武禀报太后,定下了由刘宏继承皇位,于是派刘鯈持节,率领羽林军到河间国迎接刘宏入朝即位。

第二年(168年)正月,刘宏到达洛阳夏门外万寿亭,窦武持节前往迎接。第二天,刘宏即皇帝位,改元建宁。刘宏即位后,追尊自己的祖父为孝元皇,祖母夏氏为孝元后,父亲为孝仁皇,尊母亲董氏为慎园贵人。

同月,刘宏下令护羌校尉段颎征讨先零羌。二月,段颎在逢义山击败先零羌。七月,破羌将军段颎在泾阳击败先零羌。十二月,鲜卑与濊貊(huì mò)入侵幽州、并州。

政治倾轧

刘宏即位后,封赏定策之功,封外戚窦武为闻喜侯,其子侄也都封侯。又封宦官曹节为长安乡侯,一共封了十一个侯爵。窦武与太傅陈蕃合作,征召天下名士,重新启用桓帝时期被禁锢的“党人”,意图重振朝纲。而中常侍曹节、侯览等受到窦太后的宠信,陈蕃、窦武对此感到担忧,于是在朝会上密谋诛杀宦官。窦武将密谋告知太后,请求诛杀曹节等人,太后不忍心。陈蕃也向太后上疏,请求诛杀宦官,但太后最终还是没有答应。

建宁元年(168年)九月,窦武与陈蕃的密谋被宦官得知,宦官诬告窦武想要废帝,在夜间歃血为盟,准备诛杀窦武等人。曹节进宫控制了刘宏,又派兵劫持了窦太后,拿到了皇帝玺绶,控制皇宫要道,之后又派人去逮捕窦武等人。陈蕃被宦官抓住,于当晚被杀。窦武拒不受诏,出逃到步兵校尉军营,和侄子步兵校尉窦绍射杀了收捕他的使者,并聚集北军五校尉的部队数千人抵抗。曹节等人矫诏蒙骗刚回朝的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命其率军讨伐窦武。禁军素来害怕宦官,多逃到宦官的一方。至第二天早上,窦武的军队溃散,窦武和侄子窦绍自杀。宦官大肆搜捕窦武的亲族、宾客、姻亲,全部杀死,又将陈蕃、窦武所提拔的官员、二人的门生故吏全部免官禁锢,窦太后也被迁到南宫云台居住。

党锢之祸

建宁二年(169年),大司农张奂上疏,请求赦免被禁锢的窦武、陈蕃亲属,并改善迁居南宫的窦太后的待遇。刘宏很赞赏他的意见,但宦官非常生气,刘宏无法独自做决定。张奂后又推荐被禁锢的士人,惹怒了宦官,受到了责罚。郎中谢弼也上书为窦武、陈蕃说情,结果被宦官迫害而死。十月,宦官曹节上奏将士大夫首领李膺、杜密等下狱处死,又大肆搜捕“党人”,死者一百余人,受牵连被杀、流放、罢黜、禁锢的有六七百人,兴起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同年七月,破羌将军段颎在射虎塞外谷击败先零羌,东羌就此被全部平定。

建宁四年(171年)正月,刘宏成年,举行元服仪式,大赦天下,但不赦免被禁锢的“党人”。同年七月,立宋贵人为皇后。熹平五年(176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请求朝廷赦免“党人”。刘宏大怒,将曹鸾下狱拷打而死,再次彻查“党人”,将“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全部免官禁锢。光和元年(178年),中常侍王甫诬告宋皇后使用巫蛊诅咒皇帝,刘宏信以为真,派人收缴了皇后玺绶,宋皇后在狱中忧愤而死,父兄也一同被诛杀。尚书卢植为“党人”及宋皇后鸣冤,未得到刘宏的回应。

反击鲜卑

刘宏即位后,鲜卑连年入侵,几乎年年冬天进攻幽州、并州。熹平三年(174年)十二月,鲜卑入侵北地郡,北地太守夏育率军联合匈奴屠各部追击并击败了鲜卑军队。夏育被提拔为护乌桓校尉。

熹平六年(177年),夏育上书,请求征调幽州各郡军队出塞进攻鲜卑。因犯罪被处罚的原护羌校尉田晏也希望出击鲜卑来立功赎罪,于是通过中常侍王甫在朝议中提出此事。刘宏任命田晏为破鲜卑中郎将,与夏育一起出兵。而当时的大臣大多不同意出兵,于是举行朝议,蔡邕上书劝谏,认为出兵劳民伤财,且鲜卑势大难以战胜,但刘宏没有听从。八月,派夏育、田晏、臧旻各率一万骑兵,分三路进攻鲜卑。鲜卑首领檀石槐派三部大人分兵迎击,夏育等人大败,军队损失十之七八,三人都仅率几十个骑兵逃回来。刘宏将三人下狱,后贬为庶人。此后鲜卑仍然连年入侵,直到檀石槐死后,其子和连在一次入侵中被北地郡的百姓射死,鲜卑的势力才衰落下去。

骄奢享乐

光和元年(178年),刘宏开设西邸,专门负责售卖官爵。根据官位高低,收钱各不相同。并在西园专门建造一个仓库,用来储存卖官得到的钱财。

此时宦官王甫、曹节等人弄权,太尉段颎也依附他们,王甫、曹节的父兄子弟担任各级官吏,贪婪残暴,横征暴敛。司隶校尉阳球当面向刘宏上奏弹劾,并将王甫下狱诛杀。阳球本想继续彻查曹节等人,但宦官先下手为强,入宫向刘宏诋毁阳球。刘宏将阳球改任为卫尉。阳球之后又与刘郃、陈球、刘纳等人密谋诛杀宦官,事情泄露,刘宏大怒,将他们全部下狱诛杀。宦官的势力又强大了起来。

刘宏

光和三年(180年),刘宏下令修建罼圭、灵昆苑。司徒杨赐以劳民伤财为由劝谏,刘宏本想答应杨赐,但是侍中任芝、乐松认为没有问题,于是刘宏非常高兴,下令开始修建。同年十二月,刘宏立何贵人为皇后,同时将她的哥哥颍川太守何进征入朝中担任侍中。何皇后出身南阳郡的屠户人家,因为美貌被选入掖庭,后生下皇子刘辩,故而被立为皇后。第二年,又追封何皇后的父亲何真为车骑将军、舞阳侯,谥宣德。又在光和六年(183年)封何皇后的母亲为舞阳君。

光和四年(181年)刘宏在后宫建造市场,让宫女们进行各种行商活动,自己也扮作商人参与其中,与宫女饮酒作乐。刘宏还在西园玩狗,给狗穿上文官的衣服。刘宏还喜好积攒钱财,收集各种奇珍异宝。每次地方向朝廷进贡,都要先选出一部分珍品,送交皇帝的私人金库“中署”,叫做“导行费”。中常侍吕强劝谏,但刘宏不予理睬。

黄巾起义

中平元年(184年)春,太平道巨鹿(今河北邢台市)人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各地纷纷响应。一时间州郡失守,朝野震动。三月,刘宏任命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率领禁卫军驻扎在都亭,拱卫京师,并在洛阳附近的八处关隘设置都尉。刘宏又在皇甫嵩和吕强的建议下,解除“党人”的禁锢,征调各地精兵征讨黄巾军。

五月,皇甫嵩与朱儁、曹操合兵,在颍川长社击败黄巾军,斩首数万级。六月,南阳太守秦颉击败斩杀宛城黄巾军首领张曼成。十月,皇甫嵩在广宗与张角弟张梁率领的黄巾军主力对峙,皇甫嵩用计击败了黄巾军,并斩杀了张梁。十一月,又在曲阳击败斩杀了张角的另一个弟弟张宝。至当年底,在皇甫嵩、卢植、朱儁等人率军征讨下,黄巾起义基本被平定。十二月,刘宏大赦天下,改元中平。

内忧外患

黄巾起义虽然基本被平定,但边疆地区又出现了新的动乱。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湟中义从的首领胡人北宫伯玉联合先零羌及枹罕(今甘肃临夏县附近)、河关(今青海贵德县河阴镇附近)两地盗贼起兵,中平二年(185年),刘宏先后派皇甫嵩和张温率军讨伐北宫伯玉,都没能平定。

中平三年(186年)二月,江夏(今湖北武汉)郡士兵赵慈造反,杀死了南阳(今河南南阳)太守秦颉,后被荆州刺史王敏平定。十月,武陵郡(今湖南、湖北、贵州、重庆交界)的蛮族起兵反抗,被当地的郡兵镇压。十二月,鲜卑族侵入幽州和并州。

中平四年(187年),渔阳人张纯、张举联合乌桓部落首领丘力居,公开反叛汉朝。十月,长沙人区星反叛,刘宏下诏任命议郎孙坚为长沙太守,率军平定叛乱。

中平五年(188年),在各地动荡的局势下,刘宏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改刺史为州牧,并任命刘焉为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东海人刘虞为幽州牧。地方权力因此得以膨胀。同年,冀州刺史王芬密谋废掉皇帝,改立合肥侯,未果,王芬畏罪自杀。八月,设置西园八校尉。自从黄巾起义后,刘宏开始留心军事。十月,刘宏自称“无上将军”,在平乐观举行阅兵。

人物逝世

中平六年四月丙辰(189年5月13日),刘宏病逝于洛阳南宫嘉德殿,谥号孝灵皇帝,终年33岁。两天后,刘宏长子刘辩即位,改元光熹。六月,刘宏被葬于文陵。

施政措施

政治

实行党锢

第一次党锢发生在桓帝延熹九年(166年),是宦官集团迫害正直官吏与太学生的活动。刘宏即位后,外戚窦武与太傅陈蕃任用党人,重整朝政。但二人在与宦官的政治斗争中失败,所提拔的官员、门生故吏全部被免官禁锢。建宁二年(169年)十月,宦官曹节上奏将士大夫首领李膺、杜密等下狱处死,又大肆搜捕“党人”,死者一百余人,受牵连被杀、流放、罢黜、禁锢的有六七百人,兴起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宦官集团并未因此罢休,熹平元年(172年),御史中丞段颎逮捕了一千多名太学生。熹平五年(176 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请求朝廷赦免“党人”。刘宏大怒,将曹鸾下狱拷打而死,再次彻查“党人”,将“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全部免官禁锢。直到中平元年(184年),为了平定黄巾起义,刘宏才在皇甫嵩和吕强的建议下,解除“党人”的禁锢。

宦官干政

刘宏在位时期,宦官把持朝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宦官可以干预察举。察举制度作为汉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本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行使,此时则成为了宦官结党营私的工具,宦官甚至可以任命子弟为郎官。第二,宦官涉足司法,黄门署下有一座建于,称“北寺狱”,由宦官掌管。第三,宦官典领禁军,刘宏即位时,即是宦官曹节持节率虎贲军、羽林军千人,迎接伴随刘宏入宫。第四,亲属多参与政事,随着察举制度被宦官利用,宦官集团打破了“中人无外党”的局面,宦官的父兄子弟担任各级官吏,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第五,在关键时刻,宦官集团可以通过武力控制皇帝,逼迫皇帝甚至自己下诏。窦武、陈蕃被杀即是因此。

废史立牧

中平五年(188年),在各地动荡的局势下,太常刘焉上书,认为刺史权威不够,既不能约束管辖地方,又用人不当,所以引起百姓叛离朝廷。应该改为州牧,选用有清廉有名望的重臣担任。刘宏接受刘焉的建议,选用列卿、尚书为州牧,各自以本来的官秩出任。并任命刘焉为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东海人刘虞为幽州牧。

当代学者宋中选认为:灵帝的刺史改牧,是两汉刺史制度的必然趋势,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各地的控制,但是这个改革无疑为地方势力的坐大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个过程本身也成为专制主义制度下官制的一种异化。

卖官鬻爵

光和元年(178年),刘宏开设西邸,专门负责售卖官爵。根据官位高低,收钱各不相同。二千石的官卖二千万钱,四百石的官四百万钱,其中根据德行当选的出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钱。并在西园专门建造一个仓库,用来储存卖官得到的钱财。有人曾上书,指定买某县的县令、长官职,于是根据每个县的大小、贫富等情况,制定高低不等的价格。有钱的富人直接交钱买官,贫困的人到任以后照原定价格加倍偿还。刘宏还私下命令左右的人三公九卿等朝中重臣的官职出价售卖,三公卖一千万钱,九卿卖五百万钱。

文化

熹平石经

熹平年间,议郎蔡邕认为当时流传的经书与圣贤成书的时代相距太远,文字有很多错误,导致儒生牵强附会,误人子弟。于是在熹平四年(175年),蔡邕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等人上奏,请求勘定《六经》文字。刘宏批准了他们的请求,蔡邕亲自用红笔写在碑上,命人刻好后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来的儒者学生,都以此作为标准的经文。石碑立好当天,来观看及摹写的,就有一千多辆车子,把街道都堵塞了。

熹平石经的镌刻是汉灵帝时期学术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经学史上的壮举,开辟了石经镌刻的形式,石经的拓印技术也是印刷术发明的先驱。石经由当时著名学者、书法家蔡邕所写,保留了我国古老的书法艺术,在书法史上也有重要的意义。

鸿都门学

光和元年(178),刘宏设置鸿都门学,将孔子与七十二弟子的画像立于其中。并且命令州郡、三公推举征召鸿都门学的学生,有的出任刺史、太守,有的入朝担任尚书、侍中,有的甚至被封侯赐爵。而当时的士人都认为与他们并列是可耻的。

当代学者钱志熙认为:鸿都门学遭到当时士人的反对,与东汉时期儒学与文学的复杂关系、汉末政治及选举各方面的因素紧密相联。鸿都门学的设立,反映了东汉时期文人文学的必然的发展趋势,打破了汉代传统的选举及任官的制度,在当时已经矛盾重重的选举任官问题上引起了愈益激化矛盾的消极后果,因而遭致非议。但此举为文章之士提供了空前未有的发展机遇,虽然当时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其对汉魏之际的文学风气的刺激,未可忽视。

军事

平定边乱

熹平五年(176年),西南夷反叛,活捉益州郡太守雍陟,刘宏派御史中丞朱龟讨伐,不能平定。朝议认为西南遥远,当地人经常叛乱,与其劳师远征,不如放弃西南。太尉掾李颙出谋划策,建议讨伐,刘宏任命他为益州太守。李颙到任后,与刺史庞芝借助板楯蛮的力量来平定西南夷,并救出了雍陟。李颙死后,西南夷再次叛乱,刘宏任命景毅为太守,得以平息叛乱,西南局势重获稳定。

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湟中义从的首领胡人北宫伯玉联合先零羌及枹罕(今甘肃临夏县附近)、河关(今青海贵德县河阴镇附近)两地盗贼起兵,杀死了护羌校尉泠征。又胁迫金城(今甘肃兰州)人边章、韩遂参加他们的军队,杀死金城太守陈懿。中平二年(185年),刘宏派皇甫嵩率军讨伐北宫伯玉,结果没能平定。七月,罢免皇甫嵩,又派司徒张温领兵征讨。直到中平六年(189年)二月皇甫嵩击败王国,西北局势才有所传转。

中平四年(187年),渔阳人张纯、张举联合乌桓部落首领丘力居劫掠蓟县(今北京大兴),聚集了十多万部众,张举自称皇帝,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公开反叛汉朝,并传檄州郡。中平五年(188年)十一月,张纯与丘力居劫掠青、徐、幽、冀四周,朝廷派骑都尉公孙瓒讨伐张纯,公孙瓒先胜后败,被丘力居围困在辽西管子城二百多天。中平六年(189年),幽州牧刘虞通过外交手段联合乌桓部落,瓦解了张纯的势力,张纯被部下所杀。

西园八校尉

由于平叛战争与政治斗争的需要,中平五年(188年)八月,刘宏设置西园八校尉,任命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西园八校尉由蹇硕统领。即使是大将军何进也受到蹇硕统领。西园八校尉成立之后便投入了平叛战争。同年十一月,刘宏派遣下军校尉鲍鸿讨伐葛陂黄巾,又派遣上军校尉的别部司马赵瑾讨伐巴郡的板楯蛮叛乱。当代学者张金龙认为:西园八校尉是汉灵帝在复杂政治局势下为了控制朝廷军权,加强镇压反叛而进行的一次重大改组。而宦官蹇硕掌控了军权,可以看做是东汉宦官政治的延续,而何进被置于蹇硕之下,又加深了宦官与外戚的矛盾。八校尉中的袁绍、曹操、鲍鸿也都对宦官掌军权不满,最终在刘宏死后酿成了何进与宦官相互倾轧的宫廷政变。西园八校尉中的袁绍与曹操也先后发展壮大成为北方强大的军事势力

主要作品

刘宏喜好文学,自己写作了《皇羲篇》五十章。王美人死后,刘宏可怜刘协年幼丧母,又思念王美人,于是写下《追德赋》《令仪颂》。中平三年(186年),刘宏在西园游玩,写下《招商歌》,歌曰:凉风起兮日照渠,青荷昼偃叶夜舒,惟日不足乐有余。清丝流管歌玉凫,千年万岁喜难逾。

人物评价

范晔:《史记·秦本纪》说赵高欺骗秦二世,指鹿为马,赵忠、张让也欺骗汉灵帝,说君王不能登高,由此可见,快要败亡的人情况是差不多的。灵帝的“灵”的谥号,也就比胡亥强一点吧。灵帝贵为天子,却受制于宦官,危亡的征兆已经很明显了,却全然不顾《小雅》的教导。麋鹿栖息在宫廷里,霜露沾湿衣裳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董卓:天下的主人应该由贤明的人来担当,每当我想起灵帝一朝,实在令人愤慨。

盖勋:我屡次觐见皇上,皇上很聪明,只是被左右所蒙蔽而已。

诸葛亮: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前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衰亡的原因。先帝在的时候,每次和我谈到这些事,都会感叹痛恨桓帝和灵帝。

吕思勉:灵帝年长,不徒不知整顿,反更崇信宦官,听其把持朝政,浊乱四海。而又一味聚敛奢侈。此时乱源本已潜伏,再天天给他制造爆发的机会,遂成为不可收拾之局了。

白寿彝:党锢使得反对宦官集团的正直官吏和士人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东汉政权完全被少数贪婪、残暴、腐朽的宦官所把持,失去了自救的能力。

人物关系

高祖父

汉章帝刘炟

高祖母

申贵人

曾祖父

河间孝王刘开,追赠孝穆皇帝

曾祖母

赵氏,追赠孝穆皇后

祖父

解渎亭侯刘淑,追赠孝元皇帝

祖母

夏氏,追赠孝元皇后

父亲

解渎亭侯刘苌,追赠孝仁皇帝

母亲

孝仁皇后董氏

后妃

原配宋皇后、灵思皇后何氏、灵怀皇后王荣

儿子

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

女儿

万年公主

轶事典故

宠信宦官

刘宏即位之后就一直宠信宦官,前期宠信曹节、王甫等人,后期宠信张让、赵忠等人。刘宏常常说,张常侍(张让)是我父亲,赵常侍(赵忠)是我母亲。宦官受到宠信之后,无所忌惮,大肆营造府邸,甚至仿照皇帝的宫殿来建造。刘宏常常登上永安侯台远望,宦官害怕他看见自己的宅邸,于是让中大人尚但劝谏刘宏,说天子不应该登上高处,一旦登高百姓就会虚散。刘宏信以为真,之后都不敢再登上高台。

宫中游乐

宫中集市

光和四年(181年),刘宏在后宫仿造街市、市场,让宫女们分别扮演商人和客人,进行各种买卖。活动非常热闹,甚至出现了盗窃以及因买卖产生的争斗。刘宏自己也穿上商人的衣服参与其中,与宫女饮酒作乐。

狗官驴车

刘宏还在西园玩狗,给狗戴上文官的衣冠,并配上绶带。有一只狗跑出去,闯进司徒府门,当时见到的人都很惊恐,又觉得刘宏又坐四头驴拉的车,亲自执鞭驾车,在宫中驰骋。京城里的人纷纷效仿,一时间驴的价格甚至和马齐平。《后汉书·五行志》说这寓意着国家将要大乱,上位者却尸位素餐,故而执政者皆如驴,在位者皆如狗。

裸游馆

中平三年(186年),刘宏在西园游玩,建造了一千多座裸游馆。刘宏命人采来绿色的苔藓覆盖在阶上,并引来渠水到处环流。刘宏让宫女们乘船,又选其中年轻貌美的,让她们手握船桨驾船。池水非常清澈,夏天的时候刘宏就让小船沉没,观看宫女们的美貌。刘宏夏天在裸游馆避暑,彻夜举办宴会,刘宏又让年轻的宫女脱掉外衣在池中沐浴,刘宏自觉如同仙人一般。

皇帝贪财

刘宏在担任解渎亭侯的时候家里常常贫穷,等到他当了皇帝,常常感叹汉桓帝不会敛财,都没有什么私藏。光和元年(178年),刘宏开设西邸,专门负责售卖官爵。根据官位高低,收钱各不相同。二千石的官卖二千万钱,四百石的官四百万钱,并在西园专门建造一个仓库,用来储存卖官得到的钱财。刘宏还喜欢收集天下各地的奇珍异宝,地方郡国每次进贡,都要先挑选一部分送到皇帝的私人金库“中署”,叫做“导行费”。

夜梦桓帝

刘宏听信宦官的构陷废掉宋皇后之后,有一次梦到了汉桓帝。汉桓帝非常生气,说宋皇后有什么罪过,你却听信谗言,害死了她,渤海王刘悝已经被贬,却又被杀,现在宋皇后和刘悝向上天自诉,上天震怒,你的灾祸不远了。刘宏醒了之后非常惊恐,于是将这件事告诉了羽林左监许永,问这是什么征兆,可以把它平息吗。许永劝谏刘宏,认为宋皇后和刘悝都是无辜被害,应该让宋皇后被流放的家人返回故乡,恢复渤海王刘悝的封爵。刘宏没有听从许永的劝谏,不久之后就病死了。

强项子孙

刘宏曾经有一次问杨震的曾孙、侍中杨奇,自己和汉桓帝相比怎么样。杨奇回答说,刘宏和汉桓帝相比,就像是舜帝和尧帝相比。刘宏听了很不高兴,说你可真是硬脖子,果然是杨震的子孙,死后也一定能引来大鸟。

服妖

刘宏非常喜欢胡人的事物,像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等,当时京城的豪门贵胄纷纷效仿。后来董卓进京,麾下军队很多胡人,劫掠宫室、盗掘陵墓,正应了这件事。

陵墓遗址

刘宏死后葬在文陵,位于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送庄镇三十里铺刘家井村北,属于邙山陵墓群。墓冢高10米,周长320米。俗称“鏊子冢”。墓顶有盗洞两个,采得玉衣残片,可能是该陵被盗时的遗留物。清代洛阳知县龚松林考证为汉桓帝宣陵,当代学者陈长安考定为光武帝原陵,后当代学者李南可通过两块刻有“建宁”“熹平”字样黄肠石考证,确定了此处是汉灵帝文陵。

刘宏

相关作品

文学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中,汉灵帝刘宏在第一回、第二回出场,其形象与历史中基本一致。宠信宦官十常侍,致使朝政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思乱,最终导致了黄巾起义的爆发。

影视形象

年代

作品类型

作品名称

饰演者

1976

电视剧

三国春秋

司马华龙

1994

电视剧

三国演义

未知

2004

电视剧

武圣关公

徐连顺

2013

电视剧

曹操

林妙可(少年)、严昆(成年)

刘宏

注释

[a]

《后汉书·孝灵帝纪》记为34岁。

[b]

《拾遗记》作“灵帝初平三年”,初平为汉献帝刘协年号,刘宏无初平年号,当为中平三年。

[c]

《诗经·小雅》:四夷交侵,中国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