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秉维(1913年2月1日—2000年12月8日),男,汉族,出生于广东惠阳县,中国共产党党员,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黄秉维的:人物经历、主要成果、主要论文与著作、社会职务、荣誉与获奖、人才培养、影响与后世纪念、人物评价、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黄秉维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性别

出生地

广东惠阳县

出生日期

1913年2月1日

去世日期

2000年12月8日

民族

汉族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

中山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主要成就

开拓了热量和水分平衡、化学地理和生物地理群落等自然地理三个方向;组织了水土保持、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热量与水分平衡的大规模研究

代表作品

《自然地理综合工作六十年—黄秉维文集》《地理学综合研究—黄秉维文集》

简介

黄秉维1934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务。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4年被罗马尼亚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2000年12月8日因病辞世,享年87岁。

黄秉维出版了《自然地理综合工作六十年—黄秉维文集》和《地理学综合研究—黄秉维文集》等著作。获评1977年度中国科学院先进个人、从事地质工作五十年荣誉证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荣誉。1987年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黄秉维1913年2月1日出生于广东惠阳县。1918年春进入惠阳林寅谷私塾学习。1923年冬进入惠阳淡水圩求慊学校学习。1925年秋进入惠阳县立第二小学学习。1926年夏进入广州小马站廉伯英文学校学习。1928年考入中山大学预科乙部。1930年到1934年在中山大学地理系学习顺利本科毕业,期间跟随卞莎教授考察广州白云山、罗浮山、珠江三角洲等地,前往香港皇家观象台实习天气预报。

工作经历

黄秉维1938年担任浙江大学讲师。1939年起担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期间编撰了《自然地理学原理》(讲义)。1941年编写完成《高中中国地理》并送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42年起在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室负责区域经济研究,期间完成了《中国动力资源之区域分布》,区域经济研究报告、工业经济研究报告。1945年受聘为中央设计局专门委员,参加区域计划组工作。1946年获国民政府“胜利勋章”。1947年带领团队前往钱塘江上游乌溪黄坛口水库、新安江街口水库调查;同年当选为《地理学报》编委。1948年担任资源委员会保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9年起担任资源委员会保管处副处长,南京市生产建设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期间主要研究农业问题和进行南京工业调查。

1950年起担任华东工业部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工矿普查组主任,主持华东区工矿普查工作。1951年起担任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基本建设处副处长。1953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1954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第一副所长、代理所长,主持黄河流域规划的水土保持工作,期间发表了《关于西北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因素的问题》《过渡时期地理学的任务与地理研究所改进工作的方法和办法》。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起主持《中华地理志》工作,发表了《编制黄河中游流域土壤侵蚀分区图的经验教训》。1956年主持制定《十二年(1956—1967)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自然地理学部分;同年当选为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1958年起主持中国自然区划研究,完成了1:400万中国自然区划图及说明书;同年起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委员会副主任,自然地图集主编。1959年主持西北干旱区水分平衡问题研究,沙漠的成因类型、风沙移动规律与防风沙措施的研究。

1960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治沙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委员。1961年主持华北平原农田水分平衡研究。1964年被罗马尼亚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1967年到1971年科研工作中断。1970年8月31日前往湖北省潜江县广华寺中国科学院“五七”干校,期间曾到农村插队。1971年7月底回到北京。

1974年起担任中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团长,前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访问。1978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同年被授予1977年度中国科学院“先进个人”称号及先进科技工作者。1979年被选为美国地理学会会员;同年主持中国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研究,中国全国综合农业区划中的农业综合自然区划研究。

1980年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名誉通讯会员并担任国际山地学会顾问;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3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84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名誉所长。1985年获中国地质学会授予的从事地质工作五十年荣誉证书。1987年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1年当选为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1996年获第28届国际地理大会特别荣誉证书。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人物逝世

2000年12月8日11时48分黄秉维因病医治无效辞世,享年87岁。

主要成果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

黄秉维对组成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作了全国性的区划。主持编著了《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1959),着眼于农林牧水等事业的发展,以部门自然区划为基础,采用地理相关法,按生物气候,即地带性原则,先表现水平地带性,其次反映出垂直地带性,然后再依照下垫面性质来划分;按自然界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侧重于现代特征,揭示中国自然地域分异的地带性规律。概括说明全国自然区划在实践中的用途及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黄河中游的土壤侵蚀与保持

黄秉维将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方式分为水力、重力、风力和洞穴侵蚀,结合黄河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经济规划的拟订,编制了中国第一幅1:400万黄河中游土壤侵蚀分区图,同时按照发生侵蚀的自然营力编制了水力和风力侵蚀程度图。提出了陡坡耕地退耕,减弱坡面水力侵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物理性质等对策措施。

地表热量水分平衡

黄秉维阐述了土壤水分平衡,指出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对土壤形成、热量平衡、坡面径流、潜水变化,对物质移动、溶蚀、坡面片蚀在内的地貌外营力都有影响,对农、林、牧、水利、道路工程有重要意义。

农业自然生产潜力

黄秉维主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应是农业增产的主要措施。提出了农田自然生产潜力的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提出如何改变其可以改变的因素,预计得到的产量。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论文名称

作者

刊载于

发表时间

Some Preliminary Morphological Notes on the N

Huang Bingwei

Coast of E. Shantung

1935年

中国之植物区域(上)

黄秉维

史地杂志

1940年

陕甘黄土区域土壤侵蚀的因素和方式

黄秉维

地理学报

1953年

编制黄河中游流域土壤侵蚀分区图的经验教训

黄秉维

科学通报

1955年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

黄秉维

科学通报

1959年

自然地理学一些最主要的趋势

黄秉维

地理学报

1960年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Potential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of China

黄秉维

Methuen and Co. Ltd

1981年

华南坡地利用与改良:重要性与可行性

黄秉维

地理研究

1987年

Climatic Division and Physico~geographic Division of China: Retrospects and Prospects

黄秉维

Climatological Notes 41

1991年

Water Conservancy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LoessHighlands: Strategies and Research

黄秉维

自然地理综合工作六十年——黄秉维文集

1993年

出版著作

黄秉维的代表作有《自然地理综合工作六十年—黄秉维文集》和《地理学综合研究—黄秉维文集》。

出版时间

著作名称

出版社

1993年

《自然地理综合工作六十年》

科学出版社

1999年

《现代自然地理》

科学出版社

2003年

《关注人类家园》

商务印书馆

社会职务

时间

职务

1947年

《地理学报》编委

1948年

资源委员会保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56年—1979年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1956年—1984年

《地理学报》主编

1956年—1991年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195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委员会副主任,自然地图集主编

195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综合考察组组员

1962年

中国亚非学会理事

196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地学组组员并任地理学分组组长

1962年

中央气象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1962年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1964年

《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1964年

《科学通报》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

1972年

《中国自然地理》编撰委员会副主任

1974年

中国地理学会代理理事长

1979年

中国生态学会筹备委员会委员

1979年—1991年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1979年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委员

1979年

西德《地学杂志》特约编辑

1980年

国际山地学会顾问

1980年

《生态学报》编委

1981年—1991年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1982年—1992年

《地理研究》主编

1984年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

1984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

1984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编辑委员会主任

1991年

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荣誉与获奖

时间

奖项

1946年

国民政府“胜利勋章”

1955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64年

罗马尼亚科学院通讯院士

1978年

1977年度中国科学院先进个人

1978年

先进科技工作者

1985年

从事地质工作五十年荣誉证书

1987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5年

蔡冠深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誉奖金

1996年

第28届国际地理大会特别荣誉证书

1997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金质优学奖章

洛克菲勒文教基金会奖学金

人才培养

黄秉维是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为地理学界培养了大批优秀高级科研骨干。代表性学生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述彭,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谭见安。

影响与后世纪念

《黄秉维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黄秉维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于2013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收入了黄秉维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文章近40篇。包括“行所当然而不惑于偶然”——黄秉维地理学术思想、科研实践及其贡献,科学巨人宝贵遗产,有关地理学研究中几个学术问题的研讨,深切缅怀敬爱的黄秉维先生,学海明灯——黄秉维学术思想烛照中山大学地理学,追随先生37载,永远的思念——忆父亲黄秉维,还收入黄秉维先生自述、地理学综合工作与跨学科研究等主要文章和生平年表等。

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于2013年3月29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研讨会举行前,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和中国地理学会组织编辑出版了《黄秉维先生诞辰100年纪念文集》,编辑制作了《行所当然而不惑于偶然——纪念黄秉维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录片,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杂志撰写出版了回顾、纪念性文章。

人物评价

中国科学院表示:“他(黄秉维)以其对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渊博学识,娴熟驾驭科学的方法和能力,以综合为纲,指出了填埋界线森严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所存在鸿沟的途径,为后来者开辟了深入研究的广阔领域,无疑对当前乃至整个21世纪的地理学及相关研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表示:“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先生以他渊博的学识和辛勤的劳动,为推动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促进地理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优良作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为祖国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汇集一身,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是地学界的一代师表和学习的榜样。”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述彭表示:“黄先生(黄秉维)谦虚谨慎,反对急功好利、浮燥浮跨的严格自律的风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示范教育。”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表示:“黄秉维院士是我国地学、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伟大思想家与设计大师。他孜孜不倦、博览群书,深思熟虑地指点学科方向,在学科发展上是我们的舵手。”

人物关系

关系

姓名

介绍

祖父

黄长龄

清末抗法名将冯子材部任官佐

父亲

黄叔均

青年时就读于北京京师大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