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饮食男女》(英语:Eat Drink Man Woman)由李安执导,郎雄、吴倩莲、杨贵媚、王渝文主演,与《喜宴》《推手》并称李安代表作“父亲三部曲”,于1994年7月2日在中国台湾上映。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饮食男女的:影片剧情、演员与角色、影片制作、主题与亮点、主要获奖记录、制片与发行、上映信息、反响与评价、经典台词、续集与衍生作品等介绍

中文名

饮食男女

英文名

Eat Drink Man Woman

语言

汉语普通话/闽南语/湖南方言

影片片长

123分钟

导演

李安

主演

杨贵媚、吴倩莲、赵文瑄、詹姆士·沙姆斯、詹姆斯·夏慕斯、徐立功、陈昭荣、许敬民、王渝文、归亚蕾、郎雄、王瑞、洪其德、江奉琪、林良忠、杜满生、陈捷文、袁满、丁仲、李安、王蕙玲、陈妤、张艾嘉、蒂姆·史奎尔、唐语谦、左正芬、特德·霍普、聂卓晶、蒂姆·斯奎尔斯

编剧

李安、王蕙玲、詹姆士·沙姆斯(James Schamus)

监制

钟湖滨

摄影

林良忠

剪辑

李安、蒂姆·史奎尔(Tim Squyres)

配乐

马德尔(MADER)

制片公司

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Ang Lee Productions、Good Machine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美国

发行公司

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美国)、Kinowelt Home Entertainment(德国)、Samuel Goldwyn Company(美国)

上映国家/地区

美国、台湾省

上映时间

1994年7月2日(中国台湾)、1994年9月15日(中国香港)

简介

影片描绘老朱一家的家庭聚散,勾勒朱父和三个女儿各自情感生活的同时,刻画出四人间血浓于水的亲情与无法调和的代际矛盾,折射出台湾社会的传统家庭伦理面临的挑战。影片中的六次家宴展现一个中国式家庭的解构与重建、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区隔与互融,并试图寻求一种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途径。

影片以其细腻纯熟的视听语言运用,细致生动的女性形象刻画、明晰深刻的主题表达,对传统与现代化的批判性思考,获得了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52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提名,第31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女配角三项提名。

影片剧情

老朱(郎雄饰)是台北圆山大饭店的中国菜厨师,妻子去世后,他独自抚养三个女儿长大。老朱一家住在台北和平东路的一栋宅子里,退休后,老朱虽然味觉逐失,但仍相当不服老,每逢周日老朱都会做上一桌菜肴,与女儿们团聚。

饮食男女

三个女儿性情各异,她们各自对婚姻、家庭、人生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她们又都渴望爱情的到来。片中第一次家宴二女儿家倩(吴倩莲饰)宣布自己要搬出去住,还没待老朱反应过来,他就被饭店的一通电话叫回去工作。当晚,大姐家珍(杨贵媚饰)同学的姐姐锦荣带着自己的女儿姗姗前来拜访,诉说自己与老公离婚而闹得不愉快的烦恼,没过多久,锦荣母亲梁伯母也搬来台北,两家人走动愈加频繁。

自此以后全家人的生活变得不再平静。在接下来的几次家宴中,先是一向最乖巧的三女儿家宁(王渝文饰)突然宣布自己怀孕,与男友骑上摩托车飞奔而去。随后大姐家珍也与同事火速结婚。最想搬出去的二女儿家倩反而一个人留在旧居,完整的家自此变得七零八落。随着女儿们各自散去,老朱召集了一次包括锦荣一家的宴席。在宴会上,老朱宣布了自己与锦荣的婚事。梁伯母听闻顿时昏倒,在一阵骚乱之后,晚宴匆忙结束,家中旧宅自此事过后,只剩下家珍一人,最后的家宴只有她和父亲两人参加。

饮食男女

演员与角色

饮食男女老朱朗雄饰台湾圆山大饭店的中国菜大厨。妻子早逝,和三个女儿住在台北和平东路一栋宅子里。老朱每周日在家做一顿大餐,与三个女儿团聚。渐渐的三个女儿都遇见了相守终生的那个人,老朱也在朋友老温突然离世和味觉丧失的打击下,重新思考着自己余下的人生。饮食男女朱家珍杨贵媚饰朱家长女,台湾一高中化学教师。家珍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三十几岁仍然未婚,直言自己要在家照顾父亲一辈子,大学时期的恋情失败后,一直没有走出那段阴影。直到有一天,她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封又一封的情书,终于她化起浓妆,开始正视自己内心被埋藏的欲望和情感。饮食男女朱家倩吴倩莲饰朱家次女,航空公司高管。家倩事业有成,厨艺精湛,和母亲长得最像,身边也不乏追求者,但是与父亲有矛盾,故她一心想着搬出去住摆脱父亲的控制,但是事情突然出现转机,她先是被告知要被调到阿姆斯特丹去,后来购买的楼房也出了差池。饮食男女朱家宁王渝文饰朱家幼女,大学学生,在一家汉堡店做兼职。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她调和父亲和姐姐们之间的矛盾。在她的闺蜜小芝和男友国伦闹矛盾的过程中,家宁逐渐和国伦熟络起来,最终两人走到一起。饮食男女老温王瑞饰老朱在圆山饭店的同事、好友。后因突发疾病而离世。饮食男女梁锦荣张艾嘉饰保险职员。与丈夫办离婚闹得很不愉快,妹妹锦凤是家珍的大学同学兼好友。

影片制作

创作缘起

《饮食男女》是李安第一次拍不是自己写的剧本,也是他导演生涯中转变的第一步。在《喜宴》和《推手》两部拍摄“父子关系”的作品取得成功后,李安想拍“父女关系”。在台湾著名导演、编剧和电影监制人徐立功的帮助下,找来了王蕙玲写剧本,经过反复切磋琢磨,最终确定了故事讲的是一个“牺牲和谎言构架出来的一个食不知味的空虚人生”。

参与创作时,李将自己最想表达的文化议题和情感内容融入其中。编剧过程中,李安的目标就不只是华语电影市场,他请来美国人詹姆斯·沙姆斯,在编剧过程中针对中西方观众的文化审美差异对片中元素进行取舍,并选取那些令中西方观众都能接受的东西进行呈现。

选角

在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中,父亲角色一直由演员朗雄扮演。在《饮食男女》中,李安按照朗雄的身型对电影场景进行设计。李安直言他在朗雄身上看到了符合中国父亲形象的所有特质。他不需要做什么,就好像中国五千年来的积淀和压力都被他扛在肩上。朗雄对中国式父亲体察深刻,他话不多,但语气中带着不容挑战的权威,像极了每个中国家庭里的父亲。

幕后花絮

电影开头表现老朱精湛厨艺的片段令人记忆深刻,这些镜头由台湾厨神施建发做替身拍摄而成,片中84道菜有68道是他做的。施建发的手与饰演老朱的演员郎雄的手较为相似,但是身形却瘦削不少,为了避免穿帮,服装师在拍摄时往他的胸腹部塞了不少棉花。

拍摄地点

在《饮食男女》之前,李安多半拍在美国的中国人的生活。过去他的电影在心理上与中国人接近,这一次他回到中国台湾,将地理距离拉近。对此他表示有一种非回中国拍电影不可的感觉,一种归属感,并称回中国拍电影是他始终想要完成的心愿之一。

《饮食男女》在台北的重要拍摄地之一在台湾圆山大饭店,坐落在俯瞰台北的位置,就像是台北的锚,里面都是中国传统旗帜。这是台北最顶级的饭店,也是最著名的地标建筑物之一,建筑古色古香,充满古典气息。

主题与亮点

主题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是他站在中西边界审视中西文化及其碰撞所产生的作品。李安曾说过自己一辈子都像“外人”,在美国是外国人,回到大陆却发现这里不同于梦中的故土。他认为,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体,人们张扬、自由、积极向上。这完全不同于中国的“中庸之道”。《饮食男女》在台湾拍摄,表现两代台湾人的生活,但其中种种细节仍然暗示了“西化”给老朱一家带来的深刻影响:老朱是鼎鼎有名的中国菜大厨,但是家宴却成了一个貌合神离的场合,影片开头所展现的酣畅淋漓的料理场面也是一个失落的世界。

朗雄扮演的中国式父亲和在西方文化冲击下成长起来的女儿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六次家宴中展开,正如同女儿们对每周日家宴的态度,老朱也逐渐认为人心不再,饮食上下再多功夫也是枉然。老朱工作所在建筑的古典气息和影片中随处可见的现代建筑,身为中国菜大锤的老朱和在快餐店打工的三女儿无不形成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强烈对照。老朱味觉的渐失,正是因为现代化过程中他无法在中西冲突间找到愉悦。理应最传统的朱父的续弦是完全颠覆朱家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打破人伦道德观念,“饮食”所代表的旧秩序在“男女”所代表的新观念下被解构、颠覆。

被压抑的情感与欲望

影片场场都讲中国人的饮食,讲传统家庭每周的家宴,讲国小学生每个中午的便当,讲失而复得的味觉,本质上却是在讲那些在家庭和父权压抑下迸发的情感与欲望,而在传统语境下,这些东西却永远只能被埋藏、被遗忘。“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是台面上的东西,而男女则是台面下的东西,台面下的东西永远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讨论。“饮食”代表家庭的物质生活;“男女”则代表了人的情感。饮食与两性关系的结合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家”文化传承

饮食男女

自古以来中国人以“家”为中心。片中老朱一家承袭了传统东方家庭伦理观念:父亲作为家庭的支柱,是一家之主,三个女儿是在他的庇护下逐渐成长起来的。然而三个女儿接受的西式教育都使她们在不同程度上渴望脱离传统家庭的约束和规训,一周一次的家宴也成了形式化的历程。影片结尾,家倩依然生活在老房子里。这样的结局说明尽管传统伦理道德在现代遭遇着质疑甚至颠覆,但传统“家”文化不会在冲突和对立中毁灭,而是在接受挑战的同时被传承、保留。

叙事

叙事上,《饮食男女》的故事充满戏剧性,且结构讲究起承转合。李安学戏剧出身,在创作时他将戏剧的创作方法带入到电影创作中,与同时期台湾“新电影”运动重形式、轻故事的特点大为不同。《饮食男女》所讲述的故事十分具有戏剧吸引力:鳏居多年的夫妻独自抚养三个女儿长大,最后却在一次家宴上宣布了自己与女儿大学同学相爱结婚的“不伦”恋情。同时影片在结构上同样具有戏剧化特征。《饮食男女》讲述的故事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尾的过程,对立双方之间的冲突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愈演愈烈,直至爆发。

构图

影片构图精致,构图方式灵活多变,收放自如,画面之间的衔接更是流畅自然、恰到好处,而且李安十分擅长通过画面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如开场老朱准备家宴菜肴的一组镜头,各种景别的画面衔接流畅,有条不紊;又如第一次聚餐中李安采用广角镜头拍摄房屋全景,配合以各个角色的单人镜头,暗示一家人的貌合神离。然而在之后的聚餐中,逐渐出现了两人同框父亲给女儿夹菜的温馨场景,最后一次聚餐中镜头的运动暗示了老朱、梁伯母和锦荣之间的模糊不清的关系:镜头先将老朱和梁伯母置于同一画面,而后镜头向右一摇,又将老朱与锦荣置于同一画面,暗示即将发生在三人之间的事。

音乐

李安电影的音乐可谓电影和音乐完美结合的典型。在他的电影中配乐大都采用中国民族乐加交响乐,与其电影中融合东西文化的风格一致,正如李安自己所说,“东西合璧好像最能配合我的需要”。影片开头老朱做饭时的配乐《Pa's Kitchen 1(爸爸的厨房1)》便是一首“民族乐与西乐”融合和搭配得很好的曲子,由法国作曲人马德尔所作。

对白

影片中的对白既彰显李安的哲学智慧又不失风趣幽默,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充满文化底蕴,打动人心又不故意煽情,表意清楚又简练精要,没有一句废话,因此常常成为影片的亮点。另外,李安不排斥使用乡音方言,如影片中的梁伯母操着一口湖南方言,除此之外片中还有国语、闽南语和英文,这更加使得影片中人物对白独特且富有感染力。

主要获奖记录

获奖年份

提名/获奖名称

提名/获奖主体

结果

1994

第39届亚太电影展

最佳影片

《饮食男女》

获奖

最佳剪辑奖

蒂姆·史奎尔

获奖

法罗岛电影节

最佳剧本

李安

王蕙玲

詹姆士·沙姆斯

获奖

最佳作品

《饮食男女》

提名

第31届金马奖

最佳女配角

归亚蕾

提名

最佳原创剧本

李安

王蕙玲

詹姆士·沙姆斯

提名

最佳影片

《饮食男女》

提名

堪萨斯城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饮食男女》

获奖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饮食男女》

获奖

1995

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饮食男女》

提名

第48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非英语片

《饮食男女》

提名

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饮食男女》

提名

第10届独立精神奖

最佳导演

李安

提名

最佳剧本

李安

王蕙玲

詹姆士·沙姆斯

提名

最佳男主角

朗雄

提名

最佳女主角

吴倩莲

提名

最佳故事片

《饮食男女》

提名

最佳摄影奖

林良忠

提名

第52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

《饮食男女》

提名

制片与发行

制片公司

1

Ang Lee Productions

2

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3

Good Machine

发行公司

1

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美国)

2

Kinowelt Home Entertainment(德国)

3

Samuel Goldwyn Company(美国)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法国

1994年5月13日(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台湾

1994年7月2日

美国

1994年8月3日

加拿大

1994年9月9日(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德国

1994年9月15日

法国

1994年10月5日

希腊

1994年11月(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

荷兰

1994年12月8日

芬兰

1994年12月9日

意大利

1994年12月13日

澳大利亚

1994年12月22日

英国

1995年1月13日

丹麦

1995年3月24日

西班牙

1995年3月24日

以色列

1995年7月(耶路撒冷电影节)

日本

1995年7月1日

瑞典

1995年8月25日

阿根廷

1995年9月21日

韩国

1995年10月29日

乌拉圭

1995年12月8日

葡萄牙

1996年6月14日

匈牙利

1995年12月3日

塞尔维亚

2008年2月25日(贝尔格莱德电影节)

法国

2009年11月8日

中国台湾

2013年3月1日(限定)

法国

2015年12月16日(再上映)(修复版)

巴西

2016年5月26日(DVD首映)

波兰

2018年7月14日(波兰跨大西洋电影节)

新加坡

2021年2月12日(限定)(The Projector影院)

反响与评价

1994年电影《饮食男女》一经发行,入围奥斯卡、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最终,《饮食男女》的北美票房达到730万美元。但是由于本土经验的疏离在中国遭到激烈的批评,在当年的金马奖中颗粒无收。台湾票房只有5000万台币,不及《喜宴》的一半。

《饮食男女》作为“父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让李安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导演生涯也顺利走向了下一个阶段。这部电影是他长久以来对传统中国家庭问题的思考的总结性呈现,为他进入好莱坞铺平了道路。李安用符合好莱坞主流商业片标准的制作手段向西方人展示了对他们来说相对陌生的东方文化奇观,以满足大众娱乐欣赏习惯的方式顺应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影坛逐渐回归家庭及传统的趋势。

截止2022年10月13日,《饮食男女》在影评网站烂番茄所收集的50篇专业影评中,得到了88%的好评率。在Metacritic上则是获得了7.9/10的评分。中国影评网站豆瓣电影上共约57万人为影片出评价,平均得分9.2分(满分10分)。

台湾影评人塗翔文评价《饮食男女》“距今二十年有余,如今仍不落俗套”,并表示片中在当年被视为前卫的东西,仍然与当今的台湾社会相呼应。不仅如此,李安在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电影语言的精准,不仅使所有中国人感同身受,还使外国人也能够轻易了解这部电影中所表达的中国文化、习俗和传统伦理观念,因此这部片子在国外也获得高评价,在当年被美国誉为“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电影”,甚至有西方国家购买其版权,尝试翻拍西方版本。

《华盛顿邮报》上的一篇影评称《饮食男女》所带来的满足感远比最奢侈的食物所带来的满足感更丰富,是心灵的食物。美国当代新精神分析批评的代表人物诺曼·霍兰德(Norman Holland)表示这部影片中丰富而细致的细节足以让李安成为最优秀的电影导演之一,他的电影值得一次又一次地观看。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有人表示导演李安安排人物走向畸形发展,目的正是要观众大呼小叫。从李安对大姐以及老夫少妻的处理,就会明白李安只是要制造“奇”情,他压根不对这些人物有任何关怀。

经典台词

1、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我这一辈子怎么做,也不能像做菜一样,把所有的材料都集中起来才下锅,当然,吃到嘴里是酸甜苦辣,各尝各的味。

2、人家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财死,是人的事情;为食亡,是鸟的事情,值得吗?

3、什么叫做“可惜”啊,要心中有个“惜”字儿,才知道可惜。

4、饭桌上其实是有人间的悲欢离合的。

5、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

续集与衍生作品

电影《饮食男女2012》是李安《饮食男女》的衍生作品。《饮食男女》的监制——台湾电影人徐立功先生在谈到续集拍摄时回忆说:趁胜追击是当年就有的想法,但简单延续旧有观念拍摄续集并不明智,加上参与制作原作的人员各自奔忙,物是人非,故直到2011年才重拾了这一想法。《饮食男女2012》最终于2012年3月2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仍以饮食料理贯穿全片,但比起第一部来说,突出了新时代下年轻人的情感观念,片中美食也更有新意,大银幕放映也能够增加食材浓烈色彩的演绎和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