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病是由于高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氮或其他惰性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在减压后短时间内或减压过程中发病者为急性减压病。主要发生于股骨、肱骨和胫骨,缓慢演变的缺血性骨或骨关节损害为减压性骨坏死。减压病常见于飞行员和潜水员等人群。临床表现为头痛、皮肤瘙痒、骨骼疼痛、呼吸困难等。治疗主要采取加压治疗,辅以血液扩容剂等药物治疗。可累及血液循环、呼吸、运动、神经等多系统,导致截瘫、尿失禁、肺栓塞、视力减退等。急性者可危及生命。急性减压病如能在2小时内进行正确的加压治疗,治愈率可达98%~100%。一旦形成慢性减压病,预后不良。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减压病的:就诊科室、病因、症状、需要做哪些检查确诊减压病、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危害、预后、预防等介绍

中文名

减压病

外文名

:Decompression sickness

就诊科室

内科

就诊科室

  • 普通内科、呼吸内科

病因

  • 潜水作业、沉箱作业、特殊的高空飞行等,如未遵守减压规定,可出现氮气泡压迫或血管栓塞症状,致减压病。

  • 当人体由高气压环境逐步转向正常气压时,体内多余的氮便由组织中释放而进入血液,并经肺泡逐渐缓慢地排出体外,无不良后果。

  • 当减压过速,超过外界总气压过多时,就无法继续维持溶解状态,于是在几秒至几分钟内以气泡形式聚积于组织和血液中;减压越快,产生气泡速度越快,聚积量也越多。氮可长期以气泡状态存在,造成多系统的损害。

症状

  • 有潜水作业、沉箱作业、高空飞行史的人出现下列症状:

  • 疼痛,可累及全身任何部位,但多见于四肢及大关节。

  • 皮肤出现瘙痒,伴灼热感、蚁爬感、出汗等。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见疲乏、嗜睡、头痛、头晕、共济失调、听力丧失、昏迷、截瘫、运动障碍等。

  • 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心绞痛等。

需要做哪些检查确诊减压病

  • 多普勒气泡检测仪:能在症状未发生前,就及时在心前区大血管内发现流动气泡,称为“超声监视”。

  • 磁共振成像检查:可见到脊髓损害的部位。

  • X线检查:可对减压性骨坏死进行常规诊断,根据骨骼X线改变分为三期。

  • ⁹⁹m锝闪烁骨扫描显像或γ照相摄影:可较早发现一些在X线片上未能查到的病灶,但不能显示囊变与钙化病灶。

诊断

  • 有潜水作业、沉箱作业、特殊的高空飞行史,且未遵守减压规定,并出现氮气泡压迫或血管栓塞症状和体征者,均应考虑为减压病。

  • 我国将急性减压病分为轻、中、重三级:

    • 轻度:表现为皮肤症状,如瘙痒、丘疹、大理石样斑纹、皮下出血、浮肿等。

    • 中度:主要发生于四肢大关节及其附近的肌肉关节痛。

    • 重度:凡出现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障碍之一者。

  • 诊断性治疗:对于症状不典型而难以判断的病例可进行鉴别性加压治疗。治疗压力原则上应不低于发病前高压停留的压力。加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者可确诊为减压病。

鉴别诊断

  • 本病疼痛症状须与一般外伤和炎症相鉴别。还要与其他潜水疾病如肺气压伤、急性缺氧、氧中毒及氮麻醉等进行鉴别。

  • 潜水作业、沉箱作业、特殊的高空飞行后出现头痛、皮肤瘙痒、骨骼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 医生通过病史、症状、辅助检查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 加压治疗:及时送入高压舱中加压治疗。加压治疗使部分慢性减压病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加压治疗愈早愈好,以免时间过久导致组织严重损害而产生持久的后遗症。

  • 药物治疗:药物作为辅助疗法,一般应在减压病例刚发病时立即给药。常用药物有血液扩容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和生理盐水等。

  • 其他治疗:如有肌肉关节痛,在再加压后,可进行全身热水浴,并可进行按摩及理疗等。有气急者,除再加压外,须保持安静,适量吸氧等。

危害

  • 可累及血液循环、呼吸、运动、神经等多系统,导致截瘫、尿失禁、肺栓塞、视力减退等。急性者可危及生命。

  • 可并发骨坏死,由于减压时会产生多量气泡,直接压迫骨骼内的血管;骨骼营养血管内也有气栓与血栓,容易造成局部梗塞,最终缓慢地引起无菌性的缺血性骨坏死。

预后

  • 急性减压病如能在2小时内进行正确的加压治疗,治愈率可达98%~100%。一旦形成慢性减压病,预后不良。

预防

  • 对潜水员尤其新潜水员要进行医学防治知识教育,使潜水员了解减压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

  •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建立合理生活制度。工作前应充分休息防止过度疲劳,不饮酒和少饮水。工作时应预防受寒和受潮,工作后应立即脱下潮湿的工作服。饮热茶,洗热水浴,在温暖的室内休息半小时以上,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体内多余的氮加速排出。

  • 每日应保证高热量、高蛋白、中等脂肪饮食,并适当增加各种维生素。

  • 进行潜水员就业前,定期及下潜前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