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蜜》是一部于1996年上映的中国香港彩色爱情文艺片,由陈可辛执导,张曼玉、黎明、曾志伟、杨恭如主演。该片时代背景从1986年跨越至1995年,讲述来自中国广州的李翘和天津的黎小军到陌生的香港谋生,他们因同样深爱邓丽君的歌曲而走到一起,在10年中经历聚散离合的爱情故事。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甜蜜蜜的:剧情概要、电影制作、电影配乐、摄影技巧、主题叙事、公映情况、影响评价、主要奖项等介绍

中文名

甜蜜蜜

英文名

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

电影类别

爱情片

语言

粤语 、汉语普通话 、英语

影片片长

118分钟

导演

陈可辛

主演

张曼玉、黎明、曾志伟、杨恭如

编剧

岸西

制片人

张志光

监制

陈可辛、钟珍

出品人

邹文怀、曾志伟

摄影

马楚成

剪辑

邝志良、陈祺合

服装

吴里璐、陈秀明

美术

奚仲文

音效

杜笃之

配乐

赵增熹、Jun Fun Chiu

制片公司

嘉禾电影(香港)有限公司

发行公司

中国电影公司

上映时间

1996-11-02(中国香港)

简介

1997年,《甜蜜蜜》获得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九项大奖,同年还获得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与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该片于1996年11月2日在中国香港上映,2015年2月13日在中国内地复映,此次复映的是201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展映修复版。

剧情概要

1986年,中国天津男子黎小军(黎明 饰)来到经济繁荣发达的香港投靠姑姑,随后开始了打工生涯。拿到薪水的那天,黎小军第一次走进麦当劳吃洋快餐,结识了在店里打工的广州女子李翘(张曼玉 饰)。

二人年龄相仿并同样来自内地,还都是流行天后邓丽君的歌迷,很快成为朋友。黎小军时常用自行车载着李翘去做兼职,明知被盘剥但却乐于替她跑腿给客户送花,他在日益接触中对这个精明世故但不失善良底色的漂亮女孩渐生好感。

除夕夜,李翘与黎小军摆摊售卖邓丽君的录音带,但不料被一场倾盆大雨打乱了赚钱计划,黎小军好言安慰失意的李翘。李翘因此前介意内地人的身份而对外宣称是香港人,此时她如实告知黎小军,自己来自广州。

这一晚,李翘与黎小军跨越了友谊的界限,共度美好的一夜。此后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两个年轻人时常在廉价酒店的客房里幽会,然而投资失败和股票大跌令李翘负债累累,她来到洗浴中心做按摩女。艰辛劳碌的生活令李翘倍感压力并缺乏安全感,她主动选择离开黎小军,而与在洗浴中心认识的帮会人物豹哥(曾志伟 饰)在一起。

1990年,黎小军将女友小婷(杨恭如 饰)从天津接到香港完婚,他与前来参加婚礼的李翘再度重逢。李翘觉得亏欠小婷而主动为其介绍工作,但她与黎小军在再次接触中却难以自控旧情重燃,李翘准备向豹哥摊牌时意外得知其出事的消息,她出于情义选择与豹哥一起逃亡。黎小军没有在滂沱大雨中等到李翘但主动向妻子坦白了婚外情,伤心的小婷离开了黎小军。而在姑姑去世后,黎小军移民美国,投靠早前在香港结识的厨师朋友。

1993年美国纽约街头,李翘去洗衣店取衣服短暂离开了片刻,而豹哥却在此期间被一群外国少年抢夺手表并被枪杀,李翘随后被警方发现签证过期而被遣送出境。遣送途中因为堵车,李翘看到骑自行车送外卖的黎小军从警车旁经过,她不顾一切冲出车外疯狂追赶,然而黎小军却没有听到李翘的呼喊声,他们在茫茫人海中擦肩而过。

1995年,已在纽约成为一名导游的李翘去旅行社取绿卡时,无意中从广播中得知邓丽君突然去世的消息,心情低落的她游走在街头被一家商店橱窗内播放的邓丽君录像吸引并停住脚步,而当李翘转头却意外发现多年未见的黎小军站在自己身旁,二人都惊讶不已但随后相视而笑。

电影制作

创作背景

导演陈可辛并非邓丽君的歌迷,创作《甜蜜蜜》最初的想法是拍摄底层移民在大城市生存的故事并类似于《午夜牛郎》的灰暗题材,但在编剧岸西着手创作后,剧本回到了相对温暖的故事基调,陈可辛欣然接受了这种改变。

《甜蜜蜜》原名《大城小爱》,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陈可辛和岸西得知邓丽君过世的消息,他们认为邓丽君和由她演唱的歌曲《甜蜜蜜》,既可以贯穿电影的爱情主题,也符合华人在外漂泊的状态,因此采用这首歌曲作为影片的主题曲,而电影也随之改名为《甜蜜蜜》。

演员加盟

因陈可辛对偶像型艺人有些偏见,黎明并非男主角黎小军的理想人选,但通过接触深聊后,他发现来自北京的黎明是一个非常单纯的人,十分符合黎小军的角色设定和内地新移民的背景,陈可辛不但启用黎明担纲男主角,他们还因戏结缘而成为好友。

陈可辛最早邀请和黎明同样来自内地的艺人王菲来出演女主角李翘,但她没有看剧本就表示辞演。此后陈可辛面试了很多女演员,其中包括杨恭如,后来确定由她出演小婷这一角色。直到开机前,陈可辛突然想到以前有过合作的张曼玉,而她在聊了几天剧本后便顺利进组出演李翘。

筹拍《甜蜜蜜》时,陈可辛认为豹哥最适合由与自己合作过《双城故事》的曾志伟来出演,但他在该片中死去的戏份曾引发观众大笑。陈可辛因此有所顾虑,他去美国拍摄《甜蜜蜜》前对曾志伟说,先去找其他演员饰演豹哥,如果找不到,再邀请曾志伟出演。陈可辛在多年后坦言,这种说法对许多演员是“最大的侮辱”,但没想到曾志伟却痛快地答应,令他颇为感动。

甜蜜蜜

拍摄制作

陈可辛拍摄《甜蜜蜜》的初衷是想还原1986年到1995年间的香港,为了尽可能真实,他甚至产生“冒个险,用大明星,但是用黑白拍”的想法但被投资方否决,不过影片开头和结尾的黑白画面还是得以保留。该片于1996年开机,但要拍摄1985年的香港是非常困难的,很多东西已经发生了改变,陈可辛认为只有黑白画面才能把那种旧时风貌诠释得准确一些。

李翘的最初设定是来自北京,剧组曾找了老师教张曼玉说普通话,但她仍然说不好并影响到拍戏。陈可辛当机立断停拍一周,请岸西把女主角改成广东人,这样一来张曼玉就可顺理成章讲广东话。陈可辛后来表示,这样一改效果反而更好,多了张曼玉扮演的李翘比黎明扮演的黎小军更像香港人的一个层次。

剧本中最初没有李翘与黎小军在商店橱窗前重逢的结局,而在创作过程中不停地进行修改,陈可辛表示,最后呈现的看似“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其实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但二人最终没有在一起。

幕后花絮

《甜蜜蜜》是在邓丽君去世1年后拍摄的,在黎小军找邓丽君索要签名的那场戏中,扮演邓丽君的演员看起来过于年轻,给人的感觉不是原型人物,陈可辛后来表示如果当年拍摄侧脸或者背部的镜头就不会出现这种瑕疵。

陈可辛当年同时拍摄《金枝玉叶2》和《甜蜜蜜》两部电影,所有的商业压力都集中在前者上,拍摄后者时则是一种放松的状态,没太考虑最终的结果如何,但这部电影却成为自己众多电影里完成度更高的作品。他同时表示自己拍电影多年,只有两部作品从技巧和风格上使用了“减法”,一部是《甜蜜蜜》,另一部是《亲爱的》。

《甜蜜蜜》拍摄完成后,张曼玉曾认为影片的配乐过于浓烈和煽情,建议陈可辛进行修改,但他没有采纳意见。多年后对影片进行修复时,陈可辛发觉张曼玉当年的建议颇有道理,但最终还是放弃了重新调整配乐和其它瑕疵的机会,原因是不想推翻20年前的自己,决定保留电影原本的样子。

电影配乐

《甜蜜蜜》的电影配乐将现代钢琴音乐、双簧管音乐与流行歌曲融为一体,片中共采用了由邓丽君演唱的四首歌曲,分别是《甜蜜蜜》《泪的小雨》《再见,我的爱人》和《月亮代表我的心》,这些歌曲在片中既起到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同时也用于表达男女主角喜怒哀乐的不同心境以及悲欢离合的情感历程。

《泪的小雨》作为背景音乐运用于李翘与黎小军在除夕夜贩卖邓丽君的录音带的场景中,歌曲中表达的绵绵细雨的意境与大年夜的倾盆大雨的现实遥相呼应,既呼应暴雨打乱了男女主角售卖录音带赚钱的剧情,也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呈现他们回天无术的凄凉处境和欲哭无泪的酸楚心境。

忧伤而又怀旧的《再见,我的爱人》则被用于男女主角旧情重燃的段落中,既表达李翘与黎小军对已逝爱情的珍视向往,也体现出他们真情难耐、初心依旧的真实感受。

《月亮代表我的心》在影片中作为表意性强的无声源音乐出现。李翘和黎小军都是邓丽君的歌迷,邓丽君英年早逝的消息在他们心底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而此时这首背景音乐响起,传达出男女主角对邓丽君的迷恋热爱以及他们之间初心不变的真挚情感。

主题曲《甜蜜蜜》在片中反复运用,总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由李翘在被黎小军用自行车载着时情不自禁哼唱出来,传递出天真烂漫的初恋感觉以及甜美温馨的歌曲意境。第二次是黎小军在酒店客房中哼唱《甜蜜蜜》来安慰心事重重而又疲惫不堪的李翘,干涩的歌声完全失去了歌曲欢乐甜蜜的本意与韵味,而是用于展现人物尴尬与矛盾的内心活动。第三次是历经磨难的李翘与黎小军在邓丽君去世的那一天于美国纽约的街头偶然重逢,此时《甜蜜蜜》的歌声又一次响起,用于表达人物甜蜜愉悦的内心情感,同时也突出唱词中“甜蜜蜜”的涵义与意境。

甜蜜蜜

摄影技巧

快摇镜头

陈可辛对画面与镜头的娴熟掌控与运用在《甜蜜蜜》中得以体现,他在片中使用了多种镜头语言。如快摇镜头,在李翘因为签证到期而被遣送出境、她在途中发现骑自行车送外卖的黎小军并追赶他的那场戏中,快摇镜头从李翘茫然若失的脸上摇起,对准美国街头的车水马龙和高楼大厦,景物因镜头快速摇动而变得摇晃与模糊,这些镜头不但展现出女主角的视野,也暗示她作为一个无助渺小的弱女子在异国他乡孤立无援的凄凉处境。

叠加画面

叠加画面是陈可辛惯常使用的一种拍摄手法,让观众不只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而是参与到戏中人生活的时代和环境中来。如在《甜蜜蜜》一片中,他在拍摄黎小军与小婷的结婚戏时便运用了叠加画面,新房上贴着鲜艳的红色喜字,而与之重叠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则是屋子外面街道上的黄色警戒线。红色的喜字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是幸福婚姻的象征,而黄色的警戒线则带有明显的警示意味,这种拍摄手法具有深意,不但以红与黄两种暖色调共同刺激观众的眼球,同时还暗示黎小军和小婷的婚姻最终将以悲剧收场。

慢镜头和特写镜头

陈可辛还时常使用慢镜头(降格镜头)和特写镜头来烘托人物情感和调动观众情绪,《甜蜜蜜》也不例外。以李翘与豹哥摊牌一场戏为例,她因感念豹哥昔日的恩义而选择与他一起离开,而导演在此处运用慢镜头来表现伫立在大雨中焦急等待李翘的黎小军,镜头放慢了现实的时间速度,营造出男主角已有不祥预感但又无能为力,每一秒钟于他而言都是漫长煎熬的痛苦心态。

主题叙事

爱情主题与比较手法

《甜蜜蜜》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影片,女主角李翘在片中有两段感情经历,她与黎小军的感情是理想主义爱情,而她与豹哥的感情则是实用主义爱情。导演陈可辛在叙事手法上的不俗之处在于将这两段爱情同时打碎,也将实用主义与理想主义爱情观作以比较。

黎小军令李翘感受到初恋的心动与异性的关怀,豹哥则使她蜕变成立足于社会的八面玲珑的女人,而李翘在豹哥死去后表现出的失神与悲伤则令人意识到实用主义的感情并不低人一等,理想主义的爱情在前者面前也不一定具有道德优势。

漂泊主题与以小见大

《甜蜜蜜》的英文片名“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中文意为“差一点就是个爱情故事”,导演陈可辛认为这是一种反讽,“因为这个故事其实一点都不甜蜜”,他在讲述社会大环境下两个“漂泊者”之间的爱情故事的同时,运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反映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中国的时代变迁与社会动态。

八十年代,随着内地改革开放,以李翘与黎小军为代表的内地人来到香港谋生,但这些外来客却因竞争激烈、人情淡漠等各种原因而无法真正融入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同时影片也从侧面不露痕迹地反映出香港曾是英国殖民地的历史背景令香港人普遍存在“无根”的漂泊迷茫心态,“寻根”成为香港人共同的特点;步入九十年代后,出于对香港回归前景的未知与焦虑,一些香港人选择移民做海外的“漂流者”,而豹哥惨死纽约街头以及李翘在押送遣返的警车上遭受的歧视性待遇,则真切反映出海外漂泊者低人一等的刻骨之痛。

邓丽君是第一个“两岸三地”人,她的歌曲是时代的象征,导演巧妙地将由其演唱的《甜蜜蜜》作为影片的主题曲,不仅串联起男女主角之间延绵10年之久的爱情故事,同时歌曲也符合华人在外漂泊的状态并成为他们乡愁的依托,用于表达全体中国人血浓于水、大团圆的欢乐之情与家国情怀。

公映情况

1996年11月2日,《甜蜜蜜》在中国香港上映,票房收入1556万港币。

甜蜜蜜

2015年2月13日,《甜蜜蜜》在中国内地复映,票房收入1237万人民币。此次复映的是201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修复版,有国语和粤语两个版本,粤语版主要在华南地区上映。国语版邀请黎明重新配音,但因为张曼玉国语不太好,陈可辛和团队花费大半年时间寻访海内外多地,最终找到一个与张曼玉的声音90%相似的配音演员。

此外,从1997至2013年,《甜蜜蜜》陆续在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士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

影响评价

影响

200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评选 “中国电影百年——最佳华语片100部”,《甜蜜蜜》排名第28位;2011年,在台湾金马影展执委会主办的《光影的长河——影史100大经典华语电影》的评选中,该片排名第16位;2022年,在“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的评选中,该片成为入选的100部中国电影之一。

《甜蜜蜜》是陈可辛被提及次数最多以及在世界范围内重映次数最多的作品,在海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该片曾获得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1997年,美国《时代》杂志将《甜蜜蜜》评选为“全球10大佳片”的第2位。

2013年9月,《甜蜜蜜》的修复版在第7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展映。在接到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组委会发出的展映邀请后,陈可辛名下的公司“我们制作”联手《甜蜜蜜》的版权方华纳兄弟影业公司,邀请意大利著名电影拷贝修复公司L'Immagine Ritrovata对影片进行修复,并由陈可辛亲自进行监督。

评价

文汇网评价《甜蜜蜜》:有些爱,只能止于唇齿,掩于岁月。等命运垂顾,留时间解答。而《甜蜜蜜》的意思,就是再苦再难,笑一笑,都有甜蜜的回味。

澎湃新闻评价该片:很多人感慨《甜蜜蜜》并不只是一部爱情电影,它让人们看见了个体在异乡漂泊,在时代变迁里的浮沉与选择。但更因为如此,《甜蜜蜜》又是一部绝佳的爱情电影。

大众评分(截至2023年4月19日)

网站

评分

人数

链接

豆瓣网

8.9/10

536958

时光网

8.3/10

5998

烂番茄

92/100

2500+

IMDb

8.1/10

6808

主要奖项

年份

奖项

提名

获奖情况

1997

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最佳影片

获奖

最佳导演

陈可辛

最佳男主角

黎明

提名

最佳女主角

张曼玉

获奖

最佳男配角

曾志伟

最佳新演员

杨恭如

提名

最佳编剧

岸西

获奖

最佳摄影

马楚成

最佳原创音乐

赵增熹

最佳美术指导

奚仲文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吴里璐

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

获奖

最佳女主角

张曼玉

最佳男配角

曾志伟

提名

最佳原创剧本

岸西

最佳造型设计

吴里璐

最佳摄影奖

马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