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学院(英文名称:Beijing City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高校。北京城市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实行公有民办体制的新型高校。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北京城市学院的:历史沿革、学校规模、学术研究、校园文化、行政管理、校区情况、校友情况、所获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北京城市学院

英文名

Beijing City University

别名

北城

成立日期

1984年03月

所属地区

北京市海淀区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110108400878576L

地址

顺义校区北京市顺义区杨镇木燕路杨镇段临26号

办学性质

民办学校

主管部门

国家教育部

占地面积

131.49万平方米(2022年11月)

教师人数

1706人(2022年11月)

前身

海淀走读大学

现任领导

校长:刘林

创办者

傅正泰

校庆日

1984年10月18日

知名校友

居杨、盛跃强、韩超、杨辰等

校训

改革探索,勤奋进取,艰苦创业,开拓前进

校歌

主要院系

公共管理学部、经济管理学部、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等

院校代码

11418

主要专业

金融学、英语、生物技术、城乡规划等(2022年06月)

专业数量

65个(2022年11月)

学制

4年制

本科生人数

21085人(2022年11月)

简介

1984年3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同意,创办了海淀走读大学。2003年4月16日,国家教育部门正式发出《关于同意建立北京城市学院的通知》,决定撤销海淀走读大学的建制,在海淀走读大学的基础上成立北京城市学院,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可举办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2015年学校在欧洲圣马力诺建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孔子学院。

截止2022年11月,北京城市学院设有顺义、航天城、中关村3个校区。其占地总面积131.4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8.50万平方米。该校有12个学部,涵盖本科专业65个,学校有专任教师1441人,外聘教师530人,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3975人,学位授予率为99.25%。

历史沿革

海淀走读大学发展历程

截止至1984年03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创办了北京城市学院的前身——海淀走读大学,是新中国承认的第一所民办学历的高校;截止至1987年8月,海大按年级设教学点改为按学科设教学点,形成学科体制;截至1990年12月,海大成立培训部,以招收高考落榜学生为主。1992年,海大4个学院,计划内招收18个专业,在校生1119人;同年10月,培训部改称培训学院。截止至1994年9月,海大成立校务委员会。而后的1995年5月,海大成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996年3月,李岚清副总理到海大视察,同意海大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试点工作。截止至1997年8月,海大计划内招收新生1150名,创历史最高记录,海淀走读大学的中关村校区建成;2001年,海大在海淀区永丰乡征地100亩,扩建为城北校区;在廊坊东方大学城购买250亩校园和8.5万平方米校舍,建立京南分校。

北京城市学院正式更名

2003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海淀走读大学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正式更名为北京城市学院;2007年航天城校区一期建成并在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开展研究生教育。

北京城市学院校区建设

2015年顺义校区一期投入使用,学校在欧洲圣马力诺建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孔子学院,每年学校为来华留学生开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全外文课程;2017年顺义校区二期建成;2019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0年顺义校区三期开工奠基。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止2022年11月,北京城市学院设有12个学部,65个专业。

院系名称

专业内容

公共管理学部

法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经济管理学部

金融学专业、金瑞科技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

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

金融学(国际课程班)专业、会计学(国际课程班)专业、传播学专业(国际课程班)、动画(日语国际课程班)专业、英语专业、翻译专业

、西班牙语专业、德语专业、法语专业、贯通制小学教育专业(法语、西班牙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传播学专业

艺术设计学部

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商业插画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产品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家居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瓷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设计、针织设计、服饰箱包设计动画、数字动画、数字游戏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交互设计、数字影视

表演学部

影视表演、表演(曲艺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模特表演)、音乐表演(音乐教育)、舞蹈、广播电视编导(影视编导)、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

生物医学学部

生物技术(G20企业定制班)、食品质量与安全、护理学、康复治疗学、中药学、药学、中药学(专业硕士)

信息学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路与系统设)、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商务信息管理)(三本)、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二本)、工业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商务信息管理)(三本)、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师----二本)、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路与系统设计)、通信工程专业、交通工程(规划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城市建设学部

工程造价、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学(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技艺)、地理信息科学、城市管理(城市运行安全管理)、建筑学、土木工程(智能设计与建造)

教育学部

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书法学(书法教育)

技能培训与成人教育学部

财经类、语言类、工程类、服务类、建筑类、医药类、艺术类、信息类、专科教育、本科教育、校企合作

书法研究所

书法

工艺美术系

漆艺、雕刻、应用艺术与空间、艺术品衍生、珠宝首饰设计

师资情况

截止至2022年11月,北京城市学院有专任教师1441人、外聘教师530人,折合教师总数为1706人,师比为14.39。在专职教师中,有555位“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8.51%: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66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45.87%,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35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4.10%;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113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69%。在2022学年中,北京城市学院有1名教师获第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3名教师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1名教师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地方高校副高组三等奖,1名教师获第二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副高组一等奖,3名教师获第二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1名教师获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二等奖。

人才类别

姓名(入选时间)

第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

林霞(2021-09-09)

第六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

马静(2022-09-21)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地方高校副高组三等奖

马静(2022-08-25)

第二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副高组一等奖

马静(2022-06-02)

第二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

程藏、张引、朱卉等(2022-06-02)

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二等奖

马若宁(2021-12-16)

学科建设

截止2022年06月,北京城市学院设有5个重点学科,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学科类型

学科名称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中药学硕士、艺术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公共管理硕士

北京城市学院重点学科

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公共服务

教学情况

截止至2021年9月,北京城市学院有6个“北京优质本科课程”,有5门课程获评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北京城市大学设有5个特色专业。研究型课程有5个市级精品课程、17个校级精品课程。在线教育综合平台的研究型教学分为校级及课程级,对于课程的研究有5个市级精品课程、17个校级精品课程。北京城市学院共有12个专业入选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课程评级

课程名称

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

场地设计、医务社会工作、英语视听说2、二十一世纪高阶艺术设计精品课程规划教材—标志设计、金融服务营销、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财务管理》《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形体》《出镜报道与节目主持》《新媒体前沿》

市级精品课程

秘书实务、城市物流、环境科学概论、凄恻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会展信息管理

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金融学、英语、生物技术、城乡规划、

视觉传达设计、传播学、中药学、会计学、环境设计、社会工作、学前教育、软件工程

教学基地

北京城市学院设立的城建学部实验教学中心包含7个专业,其致力于构建三层次、三平台、三基地,以实现虚实相结合的立体实验教学体系。北京城市学院另设有47个校级实验室。

截止至2016年03月31日,九宫阁设计研发中心正式挂牌北京城市学院教学实践基地。

截止至2017年08月15日,北京城市学院与张镇传统文化挖掘与保护战略合作签约暨教学实践基地正式挂牌成立京东古镇成教学基地,该基地主要面向北京城市学院工艺美术系设有漆艺、文物修复等专业。

截止至2023年3月23日,北京城市学院与北京康仁堂设立的“教学实习基地”正式挂牌。

学校交流

截止至2023年04月,北京城市学院先后同50多所境外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每年通过各类合作交流项目选派各专业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并聘请合作院校教授来校讲学;北京城市学院还和英国华威大学联合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硕士教育项目;截止至2015年3月29日北京城市学院在欧洲圣马力诺建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孔子学院,每年学校为来华留学生开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全外文课程。2016年,入选北京市“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外培项目”,公派学生赴社会工作专业排名全英前三的斯旺西大学学习,并建立“整学期交流项目”,与境外部分合作院校共设奖学金,截止至2016-2019年来共有数百名学生分别前往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韩国参加该计划。2017年,顺利通过欧盟审核,加入欧盟伊拉斯莫斯(Erasmus+)高等教育奖学金交流项目。截止至2021年08月,北京城市学院入选北京市“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外培项目”,公派学生赴斯旺西大学学习,同年建立“整学期交流项目”,与境外部分合作院校共设奖学金,鼓励相关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赴境外院校学习一个学期。

截止至2019年04月06日,北京城市学院的学校语言文化学部与欧盟“伊拉斯莫斯+”奖学金项目合作院校比利时HELB高等学校进行交流合作,比利时留学生与北京城市学院交换学习。2019年,北京城市学院成功获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日制留学生奖学金项目,举办中药学全日制研究生层次留学生项目;截止至2023年1月30日,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瓜达拉哈拉大学与北京城市学院共建的的孔子学院正式挂牌。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2年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2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21166.88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249.19万册,当年新增339726.0册,生均纸质图书101.48册,拥有电子期刊2.80万册,学位论文554.43万册,音视频127.0小时。

学术期刊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城市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围绕高等职业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管理、城市科学、经济建设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研究工作。该刊的主管单位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单位为北京城市学院,编辑出版为北京城市学院学报编辑部。该刊主要刊登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论文以及各个学科的专业论文。《北京城市学院学报》的发行范围是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在线期刊从2016年起,每年发行六期,其中的刊作有《泛黄河三角洲区经济、生态与环境耦合协调水平测度及障碍度诊断》,《精神养老对幸福指数影响作用的社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研究》等。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04月,北京城市学院与中国在线教育开设了市级研究基地——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截止至2013年10月24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研究基地正式设立,其主要聚焦城市治理、社会治理、环境治理等领域,着眼首都生态城市建设、污染治理、城市运行安全、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发展转型、城市服务体系、城市的精细化和法制化管理、公民行为秩序等研究。北京城市学院与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合作成立首都城市治理与综合执法研究所(简称城研所),旨在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并与国内国际发达城市接轨开展课题研究。北京城市学院就学术科研设立了科研处,截至2016年07月,北京科研立项有29项。以北京城市学院作为资源载体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北城心悦社会工作事务所,主要承办政府委托或各类基金委托的社区服务项目、社工培育、社区需求调研、社区公益服务和专业社区支援服务等。

学术成果

截止2023年04月,北京城市学院承担各级科研课题与教改研究项目100余个,研究人员及项目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0余个。北京城市学院教师参与的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课题、各类横向课题200余项,出版教材专著150余部,发表论文1200多篇,其中百余篇被EI等三大索引收录,并多次获得国家和北京市奖项。北京城市学院主持承担的北京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都城市环境建设评价与指数研究》被鉴定为优秀等级。

北京城市学院还承接北京社科基金重点课题《首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研究》、《首都基层城管执法队队伍建设标准研究》、《首都城市管理人员基本情况与分析》、2013年度北京市城管执法系统调研报告评审与编撰、城市管理信息交流与资料库归档与建设。

获奖等级

项目名称

国家级

勋章等荣誉纪念品类礼品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和基础性研究项目

国家级

中国生活设计中心规划子课题“新文化生活体验”场所调研

市级

蚌埠市工业设计十三五规划

市级(二等奖)

基于高校学习环境的人性化座椅设计调研

市级

基于中英教育合作基础的中国特色国家资质框架的改革创新实践—以北京工业设计专业为例

参考资料:

校园文化

注意权威网站未给出解读

校训

北京城市学院以“改革探索、勤奋进取、艰苦创业、开拓前进”为校训

校徽

北京城市学院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1

党委书记

龚裕

2

纪委书记

王琳

3

校长

刘林

4

副校长

温宗勇、秦士友、胡丽琴、曾玉红、袁佳、练玉春

5

党委副书记

秦士友、叶映芳

注:截至时间2023-04-02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职务

姓名

1

党委书记(2006年-2021年)

刘林

2

校长(1984年-2003年)

傅正泰

校区情况

截止至2023年04月,北京城市学院有顺义、航天城、中关村3个校区。

顺义校区

通讯地址:北京市顺义区杨镇木燕路北京城市学院学校占地面积666700平方米

主要专业:小学教育、综合改革、学前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城市管理(城市运行安全管理)、供应链管理、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金融学类(金融学、金融科技)

航天城校区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皇后店路6号院学校占地面积173342平方米

主要专业:社会工作、法学、传播学、外国语文学类(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翻译)、金融学、会计学、护理学、生物技术(G20企业订制培养班)

中关村校区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主要院系为公共管理学部、经济管理学部、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艺术设计学部、表演学部、生物医学学部、信息学部、城市建设学部、教育学部、技能培训与成人教育学部、书法研究所、工艺美术系

校友情况

新闻界

截止至2023年04月,北京城市学院著名校友居杨,88级的新闻与广告摄影专业,于1991年7月毕业,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副秘书长,获批中国第八届长江韬奋新闻奖长江系列奖(中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项)、第四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等。

航空界

截止至2016年09月,北京城市学院杰出校友有06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盛跃强、韩超、杨辰。

商界

截止至2023年04月,北京城市大学信息学部96级的校友周自衡,毕业后一直致力于“将生活废弃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项目的推广和发展,是北京双旨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的创立人、被人民大会堂获共青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

所获荣誉

2015年10月,北京城市学院获北京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优秀组织单位奖

2019年09月,北京城市学院成为首批“北京市大数据人才培训示范基地”

2019年09月,北京城市学院成为被授予“北京市大数据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称号

2021年06月,北京城市学院获“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1年06月,北京城市学院获“北京市城乡社区共建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08月,北京城市学院获“首都文明校园”称号

2022年12月,北京城市学院获2022年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2023年03月,北京城市学院获评“首都学生资助典型经验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