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计(Thermometer)即体温测量设备,用于临床测量人体温度,属于第二类管理类别,医用诊察和监护器械,最早由医学教授Sanctorio Sanctorius在1612年发明。常用体温计主要有玻璃体温计、红外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等。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体温计的:分类、医疗用途、结构原理、安全风险、注意事项、管理类别、发展历史、发展方向、技术参数、相关人物、产业现状等介绍

中文名

体温计

英文名

Thermometer

别名

温度计

发明者

Sanctorio Sanctorius

分类

常用体温计主要有玻璃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红外体温计等。

玻璃(水银)体温计

通常放置于人体的口腔、腋下、肛门部位测量。其分为口表、肛表、腋表三种,它是一根真空毛细管外带有刻度的玻璃管,口表和肛表的玻璃管似三棱镜状,腋表的玻璃管呈扁平状。玻璃管末端的球部装有水银,口表和腋表的球部较细长,有助于测量时扩大接触面;肛表的球部较粗短,可防止插入肛门时损伤黏膜或意外折断。体温计近球部毛细管有一凹陷,使水银遇热膨胀后不会自动回缩,从而保证测量数值准确。水银受热膨胀沿毛细管上升,其上升高度与受热程度成正比。玻璃温度计虽然价格低廉使用简单,是中国医院及家庭使用最为广泛的测温器材之一,但由于其中含有汞毒,存在安全隐患。

体温计

体温计有摄氏体温计与华氏体温计两种。摄氏体温计的刻度是35~42℃,每1℃之间分成10小格,每小格为0.1℃,在0.5℃和1℃的刻度处用较粗的线标记,在37℃刻度处则以红线标记。华氏体温计刻度为94~108℉,每2℉之间分成10小格,每小格0.2℉。

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

通常放置于人体的口腔、腋下、肛门、额头部位测量。电子体温计作为一种新型的测温工具,具有安全性、无创伤性、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患者合作程度较低等优点,但其属于接触式温度计,使用时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开启电源键即开始测量,待体温计发出蜂鸣音后测量结束。为防止交叉感染,每一次测量时应在探头处更换塑料外套。

体温计

红外体温计

体温计

红外体温计采用红外传感器收集人体的温度信息,安全卫生,工作效率高,尤其是能够在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对具有发热症状的人群进行快速筛查,对于首发症状为发热的流行病检测与疫情传播控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容易受到环境条件,如环境温度、测量距离等的干扰而影响测量结果,应当予以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温度补偿措施,否则会影响测温精度。常见的红外体温计主要包含红外耳温计、红外额温计等,其中红外耳温计测量时仍与患者有接触,测量时要包上一次性覆膜,额温计则为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

体温计

由于鼓膜及周围组织靠近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且鼓膜下部和下丘脑均由颈内动脉供血,因此采用红外耳温计外耳道测温法所测的体温可较好地代表机体深部温度,国际上应用较广。其需要定期校正、保养,保证其准确性。非接触式红外线额温计具有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反应灵敏等优点,能够在数秒内测出人的体表温度,与被测者不接触,避免了因消毒不严造成的交叉感染。额温计每天频繁使用,会导致其精准性有所偏差,需要按照说明书进行定期检测和校准。

其他

化学点氏体温计又称可弃体温计,是一次性使用的体温计。可用于测量口温,腋温。报警体温计适用于危重患者体温检测,可将体温计探头与报警器相连,当体温超过一定限度会自动报警。

体温计

医疗用途

体温计用于临床测量患者体温。体温是人体基本生命体征之一,与发热待查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指导和判断预后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简便、精确地监测体温尤为重要。

结构原理

玻璃(水银)体温计

玻璃体温计通常由玻璃管、感温泡、汞或其他感温液体和刻度尺标组成。采用汞或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测量温度。它是一根真空毛细管外带有刻度的玻璃管,口表和肛表的玻璃管似三棱镜状,腋表的玻璃管呈扁平状。玻璃管末端的球部装有水银,口表和腋表的球部较细长,有助于测量时扩大接触面;肛表的球部较粗短,可防止插入肛门时损伤黏膜或意外折断。体温计近球部毛细管有一凹陷,使水银遇热膨胀后不会自动回缩,从而保证测量数值准确。水银受热膨胀沿毛细管上升,其上升高度与受热程度成正比。

体温计

电子式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通常由热电偶或其他接触式测温传感器、显示单元,供电电路,测量电路组成。其原理为将传感器通过接触传导测得的温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显示或数据输出。

体温计

红外体温计

红外体温计通常由红外温度传感器、探头套、显示单元、供电电路、测量电路组成。采用红外感温方法测量温度显示或者数据输出。红外线是一种位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0.76~1000微米之间,任何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就能对外发射红外线,人体体温37℃左右,能对外发出波长10微米左右的远红外线。红外耳温计通过测量鼓膜和周围组织的红外热能来测定温度。非接触式红外线额温计可配合内部算法修正额头与实际体温的温差进而测量体温。

体温计

化学点氏体温计

其构造为一个含有对热敏感的化学指示点薄片,测温时点状薄片随机体的温度而变色,最后的变色点位置,即为所测温度。

体温计

安全风险

水银体温计滑脱现象十分常见, 滑脱后玻璃性质的体温计容易被身体压断, 以致引起玻璃体温计刺破皮肤的不良医疗事件, 增加了临床风险, 且容易发生汞污染。1支水银体温计含汞约1g, 当其破碎后, 外泄的汞全部蒸发, 可使1间15m×3m高的房间内空气汞的浓度达到22.2 mg/m, 而人在汞浓度为1.2 mg/m~8.5mg/m的环境中就会很快引起汞中毒。

2020年10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

破损处理

当水银体温计被摔碎后,要进行妥善处理,以防汞蒸气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具体做法为:将一张硬纸平铺在地上,用小刷子将洒落在地面上的水银轻轻扫到纸上,然后放入装有水的瓶子里,再将瓶子密封并贴上标签,交给专业人士或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例如社区居委会的废液管理人员、环保部门等。此外,据《大连日报》报道,硫和汞发生化学反应后会生成硫化汞固状物,因此可以采用硫磺粉铺撒的方法来清除水银。

不管使用哪种方法,一定要避免皮肤接触到汞,在处理打碎的水银温度计时,最好带上口罩和手套。如果体温计在室内被摔碎,那么在接下来的1至2周内,要尽量保持室内通风,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汞蒸气的浓度。

注意事项

体温测量常见误差

  1. 测量前未将体温计的汞柱甩到35℃以下,致使测量结果高于实际体温。

  2. 采用腋测法时,由于病人明显消瘦、病情危重或神志不清而不能将体温计夹紧,致使测量结果低于实际体温。

  3. 检测局部存在冷热物品或刺激时,可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如用温水漱口、局部放置冰袋或热水袋等。

管理类别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体温计属于第二类管理类别,医用诊察和监护器械。

发展历史

发明

1593年,著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发明了一种利用空气热胀冷缩原理的气体验温器。他做过这样的实验:取一根一端开口,另一端呈空心圆球状的连通玻璃管,往管内注入一些水后倒转,使其开口向下放入同样盛有水的另外一个容器中,当加热玻璃球时,空气膨胀使得管内的水面下降,当玻璃球冷却时,空气收缩使得管内的水面上升,这就是温度计的雏形。这种温度计由于玻璃管下端与大气相通,所以易受大气压的影响。

体温计

受伽利略的启发,他的朋友、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医学教授Sanctorio Sanctorius在1612年发明了一种蛇形的气体温度计,上端的玻璃泡可以放入病人口中,从下方水柱查看病人体温的变化。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体温计。

1714年,气象仪器制造者华伦海特(Daniel Gabriel Fahrenheit)发明了水银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各有千秋,水银的沸点为357度,故可以测量较高的温度。但由于其凝固点为零下39度,故不能测比之更低的温度。

传入中国

清康熙年间,在华的传教士最早把温度计相关知识引介到国内。1664年,比利时人、耶稣会传教士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完成的《灵台仪象图》就绘有他制作的温度计。1671年,南怀仁更是完成了《验气图说》,专门谈温度计的制法、用法和原理。他制作的温度计,在木架上竖立一U形玻璃管,U形管左侧上端连一玻璃球,右侧上端敞开。U形管内注入达到水平线的水(一说烧酒),玻璃球的气体受外界温度影响膨胀或收缩时,液体便会在U形管右臂或左臂上升,左右臂旁标有刻度,可以指示温度。由于南怀仁在刻度理论上采用了错误的“天地间有三域说”,而且未能及时吸收欧洲已有的实验研究,故这种温度计不具备实测功能。

体温计

发展方向

有研究指出,在基本元件构成已定型的情况下,体温计新产品开发时更需要针对目标群体进行细分设计,未来应当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例如能随时掌握身体状况的穿戴式体温设备,使之成为整个大健康产业链中的一环。

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

定义

常量

体温

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具有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的特点

口测法

36.3~37.2℃

肛测法

36.5~37.7℃

腋测法

36~37℃

相关人物

Sanctorio Sanctorius

体温计

Sanctorio Sanctorius(1561–1636)是一位意大利生理学家、医生和教授,他被誉为实验医学和程序之父,也因发明了许多科学仪器而闻名,包括早期的精密医疗设备(脉搏计、湿度计、体温计、风速计),以及临床和手术工具。

产业现状

含汞体温计是中国常用医疗器械产品, 年消费量上亿支。因使用液汞提供读数, 年用汞量大, 医疗器械是中国除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外汞使用量最大的行业。2008年中国含汞体温计、血压计生产企业有20多家, 主要分布在华东、山东、陕西等地区, 含汞体温计产量1.07亿支, 出口比例约为51.5%。2010年含汞体温计产量达1.5亿支。由于《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政策,中小型含汞体温计和血压计生产企业陆续关闭或转产, 产品出口比例下降。2012年含汞体温计产量1.13亿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