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昊宇酿酒有限公司,创立于1975年,是接收廊坊“天顺涌”(在现迎春路西侧)、“聚盛涌”(在现廊坊影院)、“庆升泉”(在铁道南),三家酒厂基础上建立的制酒企业。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廊坊昊宇酿酒有限公司的:企业简介、品牌及含义等介绍

中文名

廊坊昊宇酿酒有限公司

公司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经营状态

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成立日期

1999-1-22

法定代表人

曹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31002713120520L

组织机构代码

713120520

注册资本

2418.0万人民币

人员规模

149

所属行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经营范围

白酒酿制、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创立地点

河北省廊坊市

总部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

总资产

9062万元

现任董事长

王春艳

发照时间

2016年12月02日

公司口号

立于诚信,一诺千金

企业简介

廊坊酒厂是在接收这三个酒厂基础上建立而成的。一九四九年一月,县委派姜泽、刘明礼等人将私人烧锅“庆升泉”和“聚盛源”接管过来,摘下私人烧锅的牌子,挂上了“汇泉涌”国营酒厂的牌子,厂址设在现廊坊影院。同年,没收了大地主“侯三”的“天顺涌”造酒厂。一九五一年经县财政局、县计委、县办公室批准,把现迎春路东侧划拨给了酒厂,厂址也从廊坊影院迁到迎春路上来,并定名为“安次县廊坊制酒厂”。属天津独流制酒总厂的一个分厂。当时在武清县城关镇还有一个制曲厂属廊坊酒厂管理,供酒厂制酒用。一九五五年独流酒厂迁移到天津大直沽,武清制曲厂部分职工并入廊坊酒厂。一九五七年七月更名为“安次县酒厂”。

品牌及含义

名称:迎春牌;(2)创立时间:1975年;(3)含义:几经寒暑,冬去春来,1973年,迎春酒研制成功,他的问世,也向世人证明了我们北方人也是可以生产酱香“茅台酒”的。也许是历史的机缘巧合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革之后百废待兴的时期,人们在给这种新问世的酱香起名时,竟然在上百种名字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迎春”。

廊坊昊宇酿酒有限公司

一九五一年三月一日,廊坊制酒厂隶属华北酒业专卖公司河北省分公司,一九五二年三月二十六日,隶属河北省专卖事业公司;一九五四年九月隶属天津地区工业局;一九五七年七月隶属安次县地方工业局。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安次县人民政府根据河北工业厅(53)工财字第六八六四号通知精神,将河北省人民政府工业厅酒业生产管理局所属廊坊制酒分厂占有地产及工具等折价移交给廊坊制酒厂,酒厂即转为政府投资项目列为本厂固定资产。其中占地面积5191.6m2,(折7.8亩),固定资产1.48万元。到了一九五八年,酒厂的固定资产达到12.2万元,占地面积15600m2 。

文革前(1958年 —1966年)在此期间正赶上国家困难时期,粮食非常缺乏,为了克服原料不足问题,一九五八年试制出用高粱杆、蜜枣、薯干、粉渣、橡籽等代用原料酿制白酒,先后生产了不同原料酒26类。一九六二年在厂长秦占元主持下,周恒刚工程师指导下,搞了薯干“清蒸混烧一排清”操作法,并获得成功。中央轻工业部派周恒刚工程师又来厂总结了经验,召开了全国性的现场会。并印成了文字材料向全国推广。一九六五年酒厂有了第一个自己的注册商标——“高峰”牌。经过全厂上下职工的共同努力,到一九六六年全厂固定资产达到23.9万元,流动资金7.74万元,产值40.26万元,年产量500吨,利润11.22万元,利税25.8万元,销售收入74万元,职工人数达到63人。十年动乱期间,廊坊酒厂也和全国一样千疮百孔 ,这场动乱使刚刚要上坡的酒厂,又遭受到很大的损失。但是广大职工发扬了主人翁精神,做了很多艰苦工作。一九七0年在周恒刚工程师指导下,厂长周喜春主持下,试验总结出“六度管理法”。(“六度”即:粉碎度、糊化度、淀粉度、温度、酸度、酒度)“六度管理法”是大搞群众性科研活动的产物。它以大量的对比试验和数据,总结了白酒生产的传统工艺,这个工作方法有三个特点:1、是烟台酿酒操作法的发展,通过试验和测定,有力的论述了该操作法的合理性。2、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规化验方法,把死的数字复成了活的数据,有效的配合了生产,为化验指导生产做出了范例。3、根据测定结果,大胆假设,提出了新的论点。为如何决定麸曲用量,应该冬季减曲还是夏季减曲等提供了新的线索。为此,轻工业部召开了部分省重点酒厂现场会,并将此印制成了酿酒专业技术书在全国发行。同年,廊坊酒厂使用上了第一台“锅炉”,它是酒厂工人自己(用多管锅和108块铁板)焊接改造而成的。一九七一年在北京大使馆购买了一台原苏联产的蒸发量为壹吨的旧锅炉,从此结束了使用地锅生产的历史,使职工劳动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同年为了支援农业生产,酒厂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在周喜春厂长的领导下,在辽宁省金州酒厂的支持下,建成了液体酒精塔、上马了液态法制酒,研究试制成功了能帮助植物生长的“920刺激素”、“5406”土菌肥(又称根瘤菌)和能给猪饲料生香的“生香酵母粉”,还种植了医用灵芝专供北京使用。这些成果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和领导的好评,各区、县纷纷来厂学习。一九七二年,在厂长周喜春主持下,得到了芦台酒厂的支持,开始了优质酒的生产研究工作,经过全厂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于一九七三年试制成功了麸曲酱香型优质白酒,定名为高峰牌迎春酒。结束了廊坊地区没有优质白酒的历史。同年,酒厂建成液体酒生产车间。一九七七年,因受“十年动乱”影响酒厂利润首次出现负数,为-2.14万元。

进入八十年代,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廊坊酒厂也步入了一个发展高峰。自从迎春酒被评为国家优质酒后,酒厂声誉大增,迎春酒在市场上很难买到,因生产能力仅为年产150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为了缓和供需矛盾,一九八一年四月份开始技术改造,扩大迎春酒生产能力,一九八二年完成第一期工程,使迎春生产能力达到年产600吨。一九八三年又完成第二期工程,生产能力扩大到年产1000吨,两期技改工程仅用了二十多个月,完成总投资312.25万元(其中自筹资金8.25万元),土建23400m2,使迎春酒产值由八0年的29.25万元增加到八五年的195万元(八0年不变价)利税由18.40万元增加到220.95万元。实现了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一九八五年企业实行了招标承包,为了酒厂的发展和竞争,在迎春酒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的形势下,一九八五年三月十日由河北省轻工厅以(85)冀轻基字23号文正式批复,总投资856万元,土建面积15250m2 (此项工程简称“856”工程),再扩大迎春酒生产能力1000吨,使迎春酒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吨,解决了迎春酒供不应求的矛盾,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在“856”工程中,建成了机械化车间、盖起了面积为1032.75m2科研大楼、购入了天车和蒸发量为6.5/h蒸汽锅炉、以及汽车和相应的机械设备,使职工的劳动条件和强度得到了很大改善。

企业概述酒厂当时整个制酒过程全部是手工操作,没有机械设备,条件非常简陋。酿酒主要原料为红粱。在此期间只能生产散白酒,产品销售由酒类专卖部门调拨,销往本地和天津各县。建国初期至一九五八年,年度之间产量变化较大,一九五三年曾达到1119吨,其它年份在500—800吨之间;利润一九五五年达到23.7万元,是这个阶段最好的,其它年份在10—15万元之间;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二年完成税金0.1万元,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八年在6—8万元之间,最高年份是一九五三年的8.1万元。迎春酒在一九七七年华北地区夺冠。八十年代酒厂产品主要销往天津、北京、内蒙、张家口以及河北省各地、市、县,其中迎春酒在一九八六年销往香港。年销售收入达到了1195.09万元,税金282.93万元,利润106.62万元,固定资产也达到了562.85万元,年产量2531.09吨(其中迎春酒1107.08吨),产值2531.09万元。职工人数达到763名。一九八八年廊坊酒厂固定资产达1300万元,经省政府批准定为中型二类企业。这个时期是酒厂发展史上的一个巅峰。一九八二年县政府拨款80万元,将酒厂生产场地由市内搬迁的到光明西道216号。一九八八年区经济委员会划拨给淀粉厂土地52.93亩。后来,由于廊坊酒厂未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转变经营观念,使企业经济效益出现滑坡。产量下降到1004.75吨,产值下降到171.12万元,税金下降到196.73万元,销售收入下降到603.47万元,利润出现负数为-74.2获奖情况

廊坊昊宇酿酒有限公司

迎春酒在中国国际诗酒节上获金爵奖;一九九二年获中国名优酒博览会银奖,一九九四年在四川成都,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中国质量检测协会和中国食品白酒专业协会共同组织的全国名优白酒质量检测会上,被国家权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确认“保持了国家优质酒水平”。一九九五年,廊坊酒厂生产的龙河春酒被评为“全国亿万民众最喜爱的家用产品”。一九七八年,迎春酒被评为省、地优质产品;一九七九年、一九八四年、一九八八年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优质酒,获银质奖;一九八四年,获轻工部全国质量大赛银杯;一九八五年被评为河北省名酒,获金杯奖;一九八六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先进企业”;一九八六年被评为河北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