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学名:Allium fistulosum L.),又名北葱,为石蒜科(Amaryllidaceae)葱属(Allium)植物,原产于中国,后引种于保加利亚,柬埔寨,法国,哈萨克斯坦,韩国,马加丹,挪威等地,在中国河北,河南等地广泛生长,主要分布在温带生物群落中。生长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园圃中。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葱的:文献记载、形态特征、物种分布、生长习性、繁殖方式、栽培技术、功用价值、相关种植、物种分类、相关研究、延伸文化等介绍

中文名

别名

北葱、木葱、汉葱、大葱

拉丁学名

Allium fistulosum L.

分布区域

原产于中国,在中国境内广泛生长,后引种于保加利亚,柬埔寨,法国,哈萨克斯坦,韩国,马加丹,挪威等地。

植物界(Planta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木兰纲(Magnoliopsida)

天门冬目(Asparagales)

石蒜科(Amaryllidaceae)

葱属(Allium)

葱(Allium fistulosum L.)

简介

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为白色弦线状须根,粗度均匀,侧根少。鳞茎单生,圆柱状,稀为基部膨大的卵状圆柱形;鳞茎外皮白色,稀淡红褐色。叶圆筒状,中空,约与花葶等长。花葶圆柱状,中空,中部以下膨大,向顶端渐狭;总苞膜质;伞形花序球状,多花,较疏散;小花梗纤细,与花被片等长;花白色;花被片近卵形,先端渐尖;花丝锥形;子房倒卵状;花柱细长,伸出花被外。蒴果三棱形,种子三角状半圆形,黑色。花期6月,果期7-8月。

葱的叶、鳞茎、花、种子、须根均可入药,具有发汗解表,解毒散肿,散寒通阳,温肾明目等功效。葱的食用风味上佳,含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作为蔬菜食用。葱作为常见食用植物,中国各地均有栽培,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文献记载

俗名由来

葱又被称作芤,皆因为其叶中空而得名。《纲目》云;“葱从囱,外直中空,有囱通之象也。芤者,草中有孔也,故字从孔,芤脉象之。葱初生曰葱叶,叶曰葱青,衣曰葱袍,茎曰葱白,叶中涕曰慧苒,诸物皆宜,故曰菜伯、和事。”

品种考证

葱,最初记载于《本经》,列入中品。古代记载的葱有多种类别,《新修本草》云:“人间食葱有二种……一种汉葱,冬即叶枯,食之入药。”《纲日》云:“汉葱,一名木葱,其蒸粗硬、故有木名。”又云:“汉葱春末开花成丛,青白色,其子味辛色黑,有皱纹,作三瓣状。”似指本种而言。

形态特征

葱根为弦线状的须根,白色,粗度均匀,侧根少。

葱

鳞茎呈圆柱状,稀窄卵状圆柱形,粗1-2厘米,有时达4.5厘米,单生或聚生,外皮白色,稀淡红褐色,膜质或薄革质,不裂。

叶呈圆筒状,中空,向顶端渐狭,约与花葶等长,粗在0.5厘米以上。

葱

花葶约与叶等长,圆柱状,中空,中部以下膨大,向顶端渐狭;总苞膜质,白色,2裂;伞形花序球形,多花,较疏散;花梗纤细,与花被等长或为其2/3长,无苞片;花被钟状,白色,花被片6,近卵形,先端渐尖,具反折的小尖头;花丝长为花被片的1.5-2倍,锥形,基部合生并与花被贴生;子房呈倒卵形;花柱细长,伸出花被外。

葱

果实和种子

蒴果三棱形,果期7-8月。种子三角状半圆形,黑色,盾形,2-3毫米,外形不规则。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葱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生长于保加利亚、柬埔寨、法国、哈萨克斯坦、韩国、马加丹、挪威等地。

中国分布

葱在中国境内广泛分布。生长于河北、河南、广西、海南、江西、重庆、云南、北京、甘肃、山东等地。

生长习性

葱对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的适应性均较广,喜冷凉不耐炎热。忍耐温度的下限为-20℃,上限为45℃左右。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7-35°C。耐旱不耐涝,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栽培为最好。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花期6月。此外,葱属于春化型绿色植物,即特定的幼苗特性和足够的低温积累时间是完成其春化过程所不可或缺的,只有满足这些春化条件,植物才能完成花蕾的形成。因此,这种作物的种子生产仅限于某些可以保证冬季温度范围在3-10°C之间的地区,包括位于温带的国家。

繁殖方式

葱主要采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种子繁殖

用种子繁殖的细葱,秋播或冬前定植。定植时按品种特征进行单株选择。种株定植密度应稀于生产密度,定植后加强肥水管理。翌年种株抽薹时,结合浇水追肥,并增施磷、钾肥,以促进花器发育及根系生长。花茎膨大时要培土防倒伏,开花结籽时要保持土壤湿润。种子成熟时要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以利用种子老熟。采收时以花球下部变黑为准。采下的花球晾晒4-5天后即脱粒,脱粒后进行风选或筛选,除去秕种,放在阴凉干燥处贮藏。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用的假茎,也要进行选种。选择假茎整齐、分蘖强的植株,单株定植,让其分蘖。到大田栽培时连根提起,晒后剪去枯叶和过长的须根,掰开后别除病株和散瓣葱,按假茎大小分开,理齐须根,即可定植到大田。

栽培技术

整地与施肥

无论播种育苗地或是移栽地都要精细整地和施足基肥。亩施腐熟细碎有机肥或膨化腐熟后的鸡粪。

葱

播种

忌连作,选2-3年未种过葱、蒜类作物的地块,亩施腐熟有机肥,耕地2-3次,做成平畦,夏季和低畦易涝地块要做成高出地面高畦,四周有排水沟。播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条播,覆土后浇水;另一种是撒播,播种后覆土。

病虫害防治

葱常见病虫害有霜霉病,潜叶蝇虫害等。

霜霉病可用氟菌·霜脲氰水散粒剂或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克露),丙森锌·霜脲氰水分散粒剂(驱霜)、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加瑞农)防治。

潜叶蝇虫害可用灭蝇胺水分散颗粒剂(网蝇),或灭蝇胺可湿性粉剂(潜蝇灵)、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奥翔)、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等喷雾防治。各种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葱的叶、鳞茎、花、种子、须根以及取茎或全株捣出的汁液均可入药。能够发汗解表,解毒散肿,散瘀止血,通窍,散寒通阳,祛风散寒。主治感冒风寒,风水浮肿,疮痈肿痛,跌打损伤,阴寒腹痛,二便不通,痢疾,虫积腹痛,尿血,头痛耳聋,脘腹冷痛,胀满,喉疮,痔疮,冻伤。

葱

食用价值

葱除了富含碳水化合物和香辛油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蛋白质和氨基酸是构成葱营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葱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葱每100g食部含蛋白质2.5g、脂肪0.3g、碳水化合物5.4g、钙54mg、磷61mg、铁2.2mg、抗坏血酸14mg。并具有独特、飘逸的浓郁香辛气味,是菜肴中良好的调味品,葱的食用部位为嫩叶和假茎。其柔嫩具有特殊香味,是一种含有香辛气味的植物,是日常烹调尤其是制作鸡、鸭、鱼肉等荤食时不可或缺的解腥调料,可拌豆腐、卷烤鸭、做汤、凉拌,是鱼肉菜肴的调味品。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葱

经济价值

葱作为代表性药食同源植物,活性成分丰富,主要包括:挥发油及含硫化合物类化合物、丰富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及脂肪酸等。种植广泛,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相关种植

中国是世界上葱生产面积最大的国家,超过50万公顷,而韩国和日本各自拥有近似的生产面积——约2.5万公顷。韩国农友生物和其他小型种子公司进行了一些育种活动,在欧盟和美国,葱不是一个传统的品种,已被改造成不同的用途(如春葱),因此采用了不同的商业生产技术,它提供了更高的植物密度,即每公顷种植密度高达200万株。另一种通常被命名为沙拉葱(或青葱)的产品,其假茎更嫩更甜,与在亚洲种植的产品相比更长(9-11厘米),被称为"内基"葱,其特点是假茎长度为35-45厘米,与韭菜非常相似。德国是种植这种作物面积最大的国家,估计有1300-1400公顷。欧洲新鲜沙拉葱产出的一个重要地区位于北非,如埃及,种植面积为4000公顷,摩洛哥为350-400公顷。在美国和墨西哥,葱的使用与欧洲的新鲜产品非常相似,它的生产技术与欧洲类似,主要是基于葱(Allium fistulosum)和洋葱(Allium cepa)之间的种间杂交。

物种分类

长葱白型

白色部分超过40厘米。假茎的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10。这种类型产量高,辛辣味淡,口感甜,含水量高,但保质期短。

短葱白型

以粗短假茎识别,长度与厚度之比小于10。这种类型的葱耐风倒伏,不需要深土进行栽培。它们具有很高的假茎产量,并且可以比长白型储存的时间更长。

鼓槌型

假茎长度与短白色型相似,但假柄的基部明显增大(更宽),上部明显变薄。完全发育的假茎为倒鼓槌或大蒜形状。假茎产量较低,风味比其他两种更强。此外,这种类型的植物具有较长的保质期。

相关研究

药理活性研究

葱中的硫化物具有抗菌活性。研究发现,从葱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初步抗菌活性检测得到具有高抗菌活性的菌株,葱内生真菌具有类似宿主植物葱一样的广泛抗菌性。大葱的水、醇提物和多糖都具有抗氧化的性能,证明它们可能针对糖尿病并发症和氧化应激的相关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

延伸文化

食用历史

中国先民食葱的历史悠久。《诗经·小雅·采芝》中就有“朱蒂斯皇,有玱葱珩”的文字,描写玉色翠绿如葱。庄子曾日:“故春月饮酒茹葱,以通五脏。”晋代郭璞作论日:“茖葱生山中,细茎大叶,食之香美于常葱,宜人药用。”说明当时供食用的葱不止一种。

传统文化研究

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农历元旦(正月初一)和立春前后食葱的习惯,俗称春来食葱。民间部分地区还有“报葱”的习俗,例如衡山地区,当地很重视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婴儿降生后,其父或叔、伯提鸡蛋一篮,香葱三根,到孩子外祖家报喜,俗称“报葱”(前山话“葱”与“孙”谐音)。外祖父把葱栽在菜园里,祝婴儿如葱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