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可信(1923年8月23日—2006年12月13日),男,汉族,出生于北京,原籍福建福州,中国共产党党员,物理冶金学家,晶体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郭可信的:人物经历、主要成果、主要论文与著作、社会职务、荣誉与获奖、人才培养、影响与后世纪念、人物评价、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郭可信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性别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23年8月23日

去世日期

2006年12月13日

民族

汉族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

浙江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主要成就

领导研究组发现五重旋转对称和Ti-V-Ni二十面体准晶

代表作品

《金属与合金中相变的电子显微镜透射观察》《电子衍射图在晶体学中的应用》

简介

郭可信194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等职务。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12月13日因病逝世,享年83岁。

郭可信先后从事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及准晶方面的研究,用电子显微镜研究准晶及相关晶体相结构。领导研究组发现五重旋转对称和Ti-V-Ni二十面体准晶。出版了《金属与合金中相变的电子显微镜透射观察》《电子衍射图在晶体学中的应用》等著作。1994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其研究成果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职务。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郭可信1923年8月23日出生于北京,原籍福建福州。1936年到1937年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37年到1941年在重庆南开中学学习。1941年到1946年在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顺利本科毕业。大学毕业后郭可信多次改行,先后从事过冶金、晶体学、材料物理的研究工作。

郭可信

工作经历

1947年前往瑞典进行合金钢中碳化物及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1950年—1952年间前往瑞典乌布撒拉大学X射线晶体学实验室使用那里新发展出的聚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合金相的晶体结构。1951年得到了瑞典钢铁协会的资助,开始了课题——“合金钢中的碳化物”的研究。1953年到1954年在瑞典的金属研究所从事电子显微镜研究。1955年秋到1956年3月去荷兰皇家工业大学从事单晶X射线及电子衍射研究。1956年4月,郭可信回到中国担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领导合金相结构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与研究人员率先开拓了透射电镜显微结构研究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来,郭可信在电子衍射图的几何分析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同时在电子衍射图自动标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将“约化胞”用于电子衍射标定未知结构的分析研究工作,达到国际水平。

1980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副院长;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获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荣誉博士学位;并与钱临照、柯俊等科学家发起创建了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和同事及学生们用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范围涉及金属及其合金,非晶物质,半导体,氧化物,催化剂,陶瓷,各种矿物,有机物。

1981年中国恢复研究生制度后,郭可信招收了8名研究生,用新引进的能够分辨原子的电子显微镜开展合金相结构的研究。1983年到1988年期间担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1985年到1993年期间担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显微镜开放实验室主任。1985年中国科学院决定建立北京电子显微镜开放实验室,郭可信就在北京、沈阳两地先后带领20几位研究生从事准晶研究。1992年夏在北京主持第五届亚太地区电子显微学大会。1993年起任亚太地区电子显微学会联合会主席。1993年到2006年期间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人物逝世

2006年12月13日22时郭可信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3岁。

主要成果

碳化物结构研究

郭可信在一系列的高合金钢中测定了起强化作用的众多碳化物结构,阐明了在合金钢中生成的规律,弄清了高速工具钢的红硬性(高速切削使刀具升温呈暗红色而仍保持高硬性)起因是WC而不是通常认为的Fe3 w3C。同时领导研究组发现了五重旋转对称和Ti-V-Ni二十面体准晶。

晶体结构研究

1980年以来,郭可信在中国国内率先引入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开始进行从原子尺度直接观察晶体结构的研究工作。1981年到1984年主持研制成功场离子显微镜/原子探针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82年领导进行了晶体精细结构的电子衍射与电子显微像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郭可信在瑞典学习和研究期间共发表了学术论文22篇,在合金钢的基础研究方面处于当时国际前沿。

论文名称

作者

刊载于

发表时间

PROGRESS IN QUASICRYSTAL RESEARCH

郭可信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Communication of State Key Laboratories of China

1991年12月27日

高合金钢与高温合金中的相

郭可信

金属学报

1978年1月31日

金相学史话(6):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郭可信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2年2月15日

合金钢中的碳化物

郭可信

金属学报

1957年4月1日

金相学史话(1):金相学的兴起

郭可信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0年12月20日

准晶理论的新进展

郭可信

物理

2000年12月24日

准晶的晶体学特征

郭可信

化学进展

1994年12月24日

准晶

郭可信

科学通报

1990年11月27日

X射线衍射的发现

郭可信

物理

2003年7月24日

金相学史话(4):合金钢的早期发展史

郭可信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1年9月20日

五次对称与准晶态

郭可信

物理

1985年8月29日

出版著作

郭可信编辑过10本英文会议文集,在国外出版3本准晶论文集。与他人合著了《电子衍射图》《晶体对称》,编著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等著作。

出版时间

著作名称

出版社

1964年

《金属与合金中相变的电子显微镜透射观察》

科学出版社

1983年

《电子衍射图在晶体学中的应用》

科学出版社

1985年

《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在固体科学中的应用》

科学出版社

2004年

《准晶研究》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社会职务

时间

职务

1980年9月

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1993年

亚太地区电子显微学会联合会主席

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委员会主席

中国电子显微学会理事长

《国际超显微学报》(荷兰)顾问编辑

《显微学报》(英国)顾问编辑

《显微学技术及研究》(美国)顾问编辑

《材料学报》(英国)顾问编辑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时间

奖项

1980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0年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4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4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技术科学荣誉博士

科研获奖

时间

奖励名称

获奖项目

1981年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987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五次对称性及Ti-Ni准晶相的发现与研究

1992年

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2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4年

中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7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

郭可信一生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研究人员,有20人获博士学位,105人获硕士学位。其中代表性学生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恒强、张泽,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纳米研究部终身研究员任罡等。不少人成为了中国准晶研究的重要力量。

影响与后世纪念

郭可信电子显微学与晶体学暑期学校

郭可信电子显微学与晶体学暑期学校开办于2008年,由郭可信先生的学生们及郭可信教育基金会倡导和发起。

郭可信楼

郭可信楼位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于2014年7月15日命名。

《郭可信传》

《郭可信传》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编撰、科学出版社出版,展示了郭可信的生平经历成就贡献。

人物评价

浙江大学表示::“郭可信在物理冶金、特别是晶体结构与缺陷及准晶研究等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于20世纪80年代独立发现准晶,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张哲峰表示:“郭可信院士是我国杰出的晶体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务实求真,不畏权威;既勃勃雄心,又一丝不苟地部署和治学,在晶体学、电子显微学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人物关系

关系

姓名

介绍

父亲

铁道土木工程师

女儿

郭桦

大哥

郭可切

大连理工学院机械系教授

二哥

郭可詹

西南交通大学数学系教授

三哥

郭可答

原西安公路学院教授

五弟

郭可评

中国船舶总公司708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