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是2007年上映的一部由大卫·叶茨执导,迈克尔·戈登伯格编剧,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森、鲁伯特·格林特等人主演的奇幻冒险电影,改编自J·K罗琳的小说,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第五部。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影片剧情、主要角色、影片制作、电影特色、主要奖项、全球票房、各方评价等介绍

中文名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英文名

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别名

哈利波特5:凤凰会的密令(中国香港/中国台湾)

原著

J.K.罗琳

最高票房

942,278,045美元(截至2023年4月26日)

电影类别

剧情/家庭/冒险/奇幻

语言

英语

影片片长

138分钟

导演

大卫·叶茨

主演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Daniel Radcliffe/ 艾玛·沃特森 Emma Watson/ 鲁伯特·格林特 Rupert Grint/ 拉尔夫·费恩斯 Ralph Fiennes /加里·奥德曼 Gary Oldman

编剧

J·罗琳、迈克尔·戈登伯格

制片人

大卫·哈曼、莱昂内尔·威格拉姆

摄影

斯拉沃米尔·伊齐亚克 Slavomir Idziak

剪辑

马克·戴Mark Day

服装

珍妮 · 泰米尔 Jany Temime

化妆

琳达 · 阿姆斯特朗 Lynda Armstrong/格蕾丝 · 布鲁斯特 Grace Brewster

音效

奥林·比顿 Orin Beaton/詹姆斯·博伊尔 James Boyle

配乐

尼古拉斯·胡珀 Nicholas Hooper

特效

乔纳森 · 布洛克 Jonathan Bullock/迈克尔·杜坎 Michael Durkan

艺术指导

安德鲁·阿克兰·斯诺 Andrew Ackland-Snow/马克·巴塞洛缪 Mark Bartholomew

制片公司

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出品公司

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制作成本

150,000,000美元

画面色彩

彩色

拍摄日期

2006年2月6日-2006年12月12日

拍摄地点

土耳其、伦敦、牛津郡、赫特福德郡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英国

上映时间

2007年7月11日 (美国)    2007年8月10日 (中国内地)

简介

影片讲述了在哈利宣称伏地魔回归后,魔法部部长不愿接受事实,并处处打压哈利与霍格沃茨。哈利一行人克服重重困难与魔法部和黑暗势力对抗的故事。影片于2007年7月11日在美国上映,同年8月10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电影在全球63个国家或地区上映,累计票房达到942,278,045美元(票房统计截止日期2023年6月5日)。

电影共获得17项奖项获奖与47项奖项的提名。2008年,影片获得第34届土星奖最佳奇幻电影奖提名与第14届英国帝国电影奖最佳影片奖提名。并于同年获得第34届美国人民选择奖最受欢迎电影剧情片奖获奖。

影片剧情

距离火焰杯上的学长塞德里克被伏地魔(拉尔夫·费因斯 饰)残忍杀害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作为唯一亲眼见到伏地魔重生并且向魔法世界传递伏地魔回归讯息的目击者,哈利·波特(丹尼尔·雷德克利夫 饰)常常被噩梦惊醒,而作为大难不死的男孩,他也与伏地魔在思想上存在联结。伏地魔的回归成为了整个魔法世界的梦魇,但魔法部部长康奈利·福吉(罗伯特·哈迪 饰)却坚称伏地魔的回归是个谎言。

又是一个漫长的暑假,两只摄魂怪不同寻常的出现在了哈利居住的街区,哈利为了击退摄魂怪被迫使用了魔法,而这也违反了魔法部的规定。这也让福吉抓住了把柄,魔法部决定举办听证会将哈利从霍格沃茨魔法学院开除。

霍格沃兹学院的校长阿不思·邓布利多(迈克尔·刚本 饰)秘密重启了对抗伏地魔的抵抗组织——凤凰社。在凤凰社的总部里,哈利见到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小天狼星布莱克(加里·奥德曼 饰)。哈利的听证会由福吉亲自主持,虽然他极力想将哈利从霍格沃茨除名,但因为邓布利多的据理力争,福吉的阴谋最终没能得逞。

福吉利用自己在《预言家日报》的影响力大肆宣扬哈利关于“神秘人回归”的话是谎言,哈利也因此成为了众矢之的。魔法部副部长德洛丽丝·乌姆里奇(伊梅尔达·斯汤顿 饰)也开始担任霍格沃兹的黑魔法防御术教师并利用魔法部的权力对霍格沃茨学院进行教育改革,实则是在削弱邓布利多的权力。福吉不遗余力地封锁真相,又认为邓布利多重新启动凤凰社的招兵买马是在与魔法部门对抗。而黑魔法防御课上乌姆里奇只教学生们理论,不许学生进行搏斗训练。赫敏·格兰杰(艾玛·沃特森 饰)与哈利,罗恩·韦斯莱(鲁伯特·格林特 饰)秘密召集学生,决定瞒着乌姆里奇进行黑魔法防御术搏斗训练。一行人将有求必应屋作为训练场所,虽然乌姆里奇发现了学生们的异常,但有求必应屋只对于有所求的人开放,所以乌姆里奇也暂时拿学生们没有办法。

伏地魔为了召集人手,袭击了魔法世界里重犯的关押地阿兹卡班,十名重犯逃脱,福吉将这次袭击的罪魁祸首归咎于小天狼星。而另一边,乌姆里奇终于将学生们抓了个现形,魔法部门认为学生们是在为篡权做准备,于是决定将邓布利多押送回阿兹卡班接受审讯,邓布利多早已做好防备,逃脱了魔法部的控制,乌姆里奇开始全权接管霍格沃兹。因为邓布利多的离开,鲁伯·海格(罗彼·考特拉尼 饰)决定将自己的弟弟巨人格洛普交由哈利等人照顾,而自己则离开了霍格沃兹。

由于哈利与神秘人在思想上的联结,哈利看到小天狼在神秘事务司正在被神秘人折磨,哈利决定前往营救小天狼星。乌姆里奇在暗中偷听哈利与赫敏,罗恩的对话,误以为哈利知道邓布利多的踪迹,赫敏欺骗乌姆里奇格洛普是邓布利多的秘密武器,乌姆里奇押送两人来到禁林寻找格洛普。由于巨人格洛普的帮助,两人摆脱了乌姆里奇,学生一行人前往神秘事务司,与伏地魔直面对抗。

然而这一切都是伏地魔的阴谋,哈利作为唯一有资格拿预言球的人,伏地魔将哈利引诱到此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预言球。哈利等人与神秘人的手下展开激战,由于实力上的悬殊,哈利等人很快就落入下风。危机关头,小天狼人带领凤凰社成员来到,救下哈利等人。小天狼星被索命咒杀死,愤怒的哈利失去了理智。这时神秘人出现,而邓布利多也在此时现身。邓布利多与伏地魔展开激战,这时福吉也带着众人赶来,他与众人亲眼看到了神秘人,魔法世界也终于接受了伏地魔回归的事实。

主要角色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哈利·波特丹尼尔·雷德克利夫 Daniel Radcliffe饰霍格沃兹魔法学院的学生,善良勇敢。父母被伏地魔残忍杀害后自己却意外存活下来的男孩,被魔法世界认为是唯一能与伏地魔抗衡的人。与伏地魔存在思想上的联结,同时因为目睹了伏地魔的回归,而被诬陷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赫敏·格兰杰艾玛·沃特森 Emma Watson饰哈利·波特的伙伴,霍格沃兹魔法学院的学生。聪明勤奋。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女孩,在危机时刻往往能够帮助朋友化险为夷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罗恩·韦斯莱鲁伯特·格林特 Rupert Grint饰哈利·波特的伙伴,霍格沃兹魔法学院的学生,拥有韦斯莱家族的纯正血统哈利·波特与凤凰社阿不思·邓布利多迈克尔·刚本 Michael Gambon饰霍格沃兹魔法学院的校长,也是魔法世界最强大的巫师之一。是个仁慈、温和、睿智的老者,也是哈利·波特的引路人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德洛丽丝·乌姆里奇伊梅尔达·斯汤顿 Imelda Staunton饰魔法部高级副部长。专横跋扈、自以为是,拥有极强的控制欲。喜欢粉色的装饰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伏地魔(神秘人)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饰魔法世界有史以来最强大、最危险的黑巫师,魔法世界的巫师都忌讳直呼其名。在杀死哈利·波特的父母同时误伤了自己,失去了肉身。后来在火焰杯上回归,给魔法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小天狼星布莱克加里·奥德曼 Gary Oldman饰哈利·波特的教父,被众人认为是他将哈利·波特的位置告诉给了伏地魔,而被抓进了阿兹卡班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康奈利·福吉罗伯特·哈迪 Robert Hardy饰魔法部部长。一直不相信伏地魔的回归,从而处处针对哈利与邓布利多哈利·波特与凤凰社鲁伯·海格罗彼·考特拉尼 Robbie Coltrane饰凤凰社成员。霍格沃兹保护神奇动物课教师,也是哈利·波特等人的好朋友

影片制作

剧本改编

该电影剧本改编自J·K罗琳创作的同名系列小说。在该书中,J·K罗琳在原著的主线剧情之下穿插了众多分支剧情,埋藏下许多伏笔。同时为了使人物刻画更加丰满,书中有很多关键的细节。但是在有限的电影时间内很难用有限的电影镜头来表达原著中的众多细节。为了满足电影语言的需要,编剧不得不砍掉书中大量与主线无关的情节,仅剩下主线的故事架构,使原本丰满的剧情变得干瘪。与原著不同的是,影片中的主要情节刻画都集中在主角与魔法部的乌姆里奇的斗争上,占据了影片总长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在书中,罗恩 · 韦斯莱被选中加入哈利的魁地奇队,并开始为魁地奇杯训练。但是魁地奇作为次要情节被删除了,这些场景后来被写进了下一部电影《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2009)中。

电影选角

卢娜·洛夫古德这个角色总共选角了15000位女孩,最终制片人选择由伊万娜 · 林奇扮演。在最终确定的三十个试镜人选中,她排名在第九个试镜。而制片人大卫·巴伦在结束了与林奇的试镜后,便直接确定了林奇为卢娜的扮演者。

影片中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这个角色原本是由海伦 · 麦克罗里 Helen McCrory 来扮演,但由于在此期间海伦怀孕了,所以这个角色最终由海伦娜·博纳姆·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来饰演呈现。

取景设计

影片的设置场景集中在英国各地,从沃特福德附近的利维斯登工作室到白金汉郡公园,在苏格兰的拍摄场所包括格兰芬南、Glencoe峡谷和Etive峡谷。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所有内部的场景都是在摄影棚中拍摄完成,这是第一部没有利用英国城堡和大教堂进行拍摄的哈利波特电影。魔法部大部分的中庭设计都是基于伦敦地铁的设计,该布景也是影片中最大的一处布景,有超过200英尺长、120英尺宽、30英尺高,都至少铺了3万块瓷砖,都是一个个人工粘上去的。但是由于真正的瓷砖生产成本太高,所以它们都是用涂了厚厚一层油漆的纸板制成。同时为了从视觉上突出魔法部的阴森肃穆,美术设计师专门设计了一张东欧国家风格的魔法部部长的巨型海报来展现这种效果。

拍摄过程

视觉特效工作人员花了五个月的时间设计有求必应屋,安装了可旋转的镜子,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相机和工作人员的反射,由于格栅下面的灯光产生的反射,演员们必须用黑色的天鹅绒覆盖他们的鞋底,而工作人员必须穿外科手术用的鞋子,以防止踩到地板上的灰尘。

乌姆里奇办公室的布景被装饰成蓬松的粉红色,布景包括一块花费五万英镑制作的地毯,以及几个盘子。在后期制作中,导演让小猫在盘子上活动,为这些盘子上活动的小猫拍摄照片和电影。电影中乌姆里奇给哈利写台词的羽毛笔,也是由布景设计师设计的。

从2006年5月开始,电影拍摄暂停了两个月。为得是让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备考参加他的考试以及艾玛 · 沃森参加她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

电影特效

魔法部的中庭许多办公室层层叠加的场景,实际上是由两层楼层,通过在不同的时间,将不同的人在办公室做不同的事情拍摄下来,然后在电脑动画的帮助下,把几层办公室的错位视频剪辑在一起。

海格的巨人弟弟格洛普这个角色是通过使用当时最新的拍摄技术完成的,结合了手工设计、动作捕捉、电脑特效等众多电脑技术。由英国的特效公司 Image Metrics 通过计算机将一个名叫托尼·毛德斯莱(Tony Maudsley)的演员的动作捕捉映射到格洛普身上完成。。

这部电影制作了超过1400个视觉特效镜头,英国著名的特效制作公司 Double Negative 制作了其中的超过950个特效镜头。

幕后花絮

剧中哈利波特与张秋的吻戏是该电影的一大看点。由于两人都过于紧张,该场景拍摄了30多次才得以通过。

艾玛 · 沃森曾考虑在这部电影结束后不再回来拍摄该系列其他电影,但是考虑到看到另一个演员出演赫敏这个角色会让她很不舒服,她最终决定留了下来。

电影特色

成长主题

影片情节展现了哈利从困惑彷徨到满怀信心地同伏地魔展开殊死搏斗的成长过程 。在该部影片中哈利 · 波特开始拥有青春期的叛逆与独有的烦恼。他常常因为自己的梦境而感到不安 , 为邓布利多对待自己的态度而感到愤怒不已 , 为与张秋的相处感到兴奋而迷茫。在失去了最疼爱他的教父小天狼星后, 得知了那个在他出生前就已经注定成为他命运的预言以后 , 他选择了面对这一切。影片中主角人物得到了成长。

政治色彩

导演大卫·叶茨认为J·K罗琳在原著中表现魔法世界的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世界。因此影片大量演绎了现实世界所遵循的政治学。电影中伏地魔的回归导致魔法部不愿面对现实,千方百计陷害哈利。乌姆里奇作为作为魔法部部长福吉派到霍格沃茨的党羽,对学校实行法西斯统治,并且企图控制舆论导向,用谎言与伪善压制恐慌。影片主题随着主角的成长也逐渐进入了成人世界。

视听语言

影片在对原著做出浓缩和改编的同时,充分地发挥了电影视听语言的独特魅力。影片中在表现乌姆里奇霍格沃兹横行霸道的情节时,电影不是逐一铺排,而是设计为音乐伴奏下的快节奏剪切。弗雷德与乔治兄弟的退学场景,影片做了着力刻画,佐以壮丽的配乐和目不暇接的灿烂烟花,将这一幕场景渲染成为一个辉煌的庆典。片尾凤凰社成员与食死徒的大战,拍得气势磅礴,手法干净利落,杂而不乱,也将影片推向了高潮。

主要奖项

年份

奖项

获奖主体

结果

2008

第6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制作设计

斯图尔特·克雷格 Stuart Craig /斯蒂芬妮·麦克米兰 Stephennie McMillan

提名

最佳视觉效果

蒂姆·伯克 Tim Burke/约翰·理查森 John Richardson/艾玛·诺顿 Emma Norton/克里斯·肖 Chris Shaw

提名

2008

第34届土星奖

最佳奇幻电影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提名

最佳女配角

伊梅尔达 · 斯汤顿 Imelda Staunton

提名

最佳年轻演员表演

丹尼尔·拉德克利夫 Daniel Radcliffe

提名

最佳导演

大卫·耶茨 David Yates

提名

最佳改编

迈克尔·戈登伯格 Michael Goldenberg

提名

最佳服装

珍妮 · 泰米尔 Jany Temime

提名

最佳化妆

尼克 · 达德曼 Nick Dudman/阿曼达·奈特 Amanda Knight

提名

最佳音乐

尼古拉斯·胡珀 Nicholas Hooper

提名

最佳特效

蒂姆·伯克 Tim Burke/约翰·理查森 John Richardson/保罗·富兰克林 Paul J. Franklin/格雷格·巴特勒 Greg Butler

提名

2008

第14届英国帝国电影奖

最佳影片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提名

最佳导演

大卫·耶茨 David Yates

获奖

最佳男主角

丹尼尔·拉德克利夫 Daniel Radcliffe

提名

最佳女主角

艾玛 · 沃森 Emma Watson

提名

最佳原声带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提名

最佳奇幻小说改编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提名

2008

美国人民选择奖

最受欢迎电影剧情片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获奖

2013

最受欢迎电影粉丝奖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提名

全球票房

国家\地区

总票房(美元)

北美

2.92亿

英国

1.01亿

日本

8056.4万

德国

6590.1万

法国

5182.9万

澳大利亚

2911.8万

意大利

2641.0万

西班牙

2497.2万

韩国

2476.5万

墨西哥

2473.6万

中国内地

2058.2万

巴西

1752.5万

俄罗斯

1633.8万

荷兰

1426.1万

瑞典

1035.7万

比利时

994.5万

丹麦

929.5万

中国台湾

869.5万

挪威

786.8万

中国香港

665.0万

(票房统计截止日期:2023年6月5日)

各方评价

网站评分

网站

评分

评价人数

链接

豆瓣网

8.5/10

555990

1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时光网

7.4/10

15000+

2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IMDb

7.5/10

601000+

3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烂番茄

新鲜度:78%

专业评分:6.9/10

爆米花指数:81%

大众评分:4/5

250000+

4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统计截止日期:2023年6月5日

正面评价

《华盛顿邮报》德森·汤姆森 Desson Thomson: “编剧迈克尔·戈登伯格和导演大卫 · 耶茨将 J.K. 罗琳冗长的故事叙述转变得更简洁、更情绪化、更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在暗黑和喜剧之间穿梭。”

《洛杉矶时报》肯尼斯·图兰 Kenneth Turan:“耶茨和他的团队很好地处理了电影的视觉效果,包括魔法部中庭和预言大厅令人印象深刻的布景,以及精美的飞行场景,包括扫帚或者叫做夜莺的马兽。导演也很好地配合了电影中的少年主角,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是霍格沃茨青春洋溢的时期,尤其是对于哈利这个角色来说。”

《纽约客》布鲁斯·迪奥内斯 Bruce Diones:“耶茨省略了小说中的许多次要情节,并能够推动故事向前发展,预示着影片中黑暗时代即将到来。”

负面评价

《新浪娱乐》毕成功:“特效还是那么神奇、表演还是那么认真,但一个从头到尾不见高潮的故事、一个自始至终庸碌无为的导演、一个彻头彻尾尸位素餐的剪辑,外加一个束手束脚不知所云的作曲,四人合力毁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星际电报》克里斯托弗 · 凯利Christopher Kelly : “这部新电影几乎是一场灾难。导演大卫 · 耶茨和编剧迈克尔·戈登伯格都是这个系列的新人,他们对罗琳的叙事手法一窍不通。其结果是冗长乏味,而且如果你最近没有读过原著的话——几乎不可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