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日语名:借りぐらしのアリエッティ;英文名: The Secret World of Arrietty)是一部日本动画片,由米林宏昌执导,志田未来、神木隆之介、树木希林、三浦友和等人配音,于2010年7月17日在日本上映。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影片剧情、演员与角色、影片制作、影片风格、主要荣誉、发行与票房、反响与评价等介绍

中文名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别名

借物少女艾莉缇(中国台湾)

原著

玛丽·诺顿

语言

日语

影片片长

94分钟

导演

米林宏昌

编剧

宫崎骏

制片人

宫崎骏

摄影

奥井敦

剪辑

松原理惠

美术

武重洋二

配乐

西尔·科贝尔(Cécile Corbel)

制片公司

吉卜力工作室

发行公司

东宝株式会社

上映时间

2010年7月17日

简介

影片改编自英国儿童文学家玛丽·诺顿的代表作《借东西的地下小人》(The Borrowers),讲述了住在地板下的身高10厘米的小人阿莉埃蒂,与搬家至此养病的小男孩翔相识、相助的故事。影片利用了一场如童话般的梦境,回应了观众心中对美好的呼唤,展现了电影制作者的人文精神。

2011年,本片获得第3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长片奖;同年,在第10届东京动漫大奖评选中获得年度动画、国内戏剧部门优秀奖、导演奖、艺术奖、音乐奖等五项大奖;2012年,本片提名第25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动画片。

影片剧情

患有心脏病的男孩翔(神木隆之介 配音)在这个夏天和姨妈贞子(竹下景子 配音)一起去乡下度过了一周。翔进到院子里时,碰见了采摘菀月桂叶正准备回家的小人阿莉埃蒂(志田未来 配音)。

小人们一直害怕被人类看见,因此阿莉埃蒂暂时还未被允许去人类家中“借物”。这天,阿莉埃蒂家中缺少方糖和卫生纸,于是父亲波德(三浦友和 配音)准备带阿莉埃蒂前往人类家中“借物”,这是刚满14岁的阿莉埃蒂第一次“借物”任务。两人去翔的房间里取卫生纸时,被还未睡着的翔发现,阿莉埃蒂在和父亲慌忙逃跑的过程中不小心落下了方糖。第二天,翔将一张小纸条和方糖放在了阿莉埃蒂家外的通风口处,这让阿莉埃蒂一家人感到害怕,并有了搬家的打算。

阿莉埃蒂决心去警告翔不要再来打扰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在与翔的聊天中,一只乌鸦突然攻击阿莉埃蒂,引起的动静惊动了女仆春姨(树木希林 配音)。发现阿莉埃蒂与人类来往的波德决定搬家,而春姨决定找到小人族的住处。这天晚上,翔在晚餐桌上得知了房间里小人族的故事,以及家里那个精致的小房子原来是特意给小人打造的。

外出寻找新住处的波德不幸受伤,多亏同族人斯皮勒(藤原龙也 饰演)的帮忙才返回了家中。正当一家人在准备搬家时,翔拆开地板,将阿莉埃蒂家中的厨房换成了小房子里的精致厨房。不过,这一举动加快了阿莉埃蒂一家人搬家的步伐。在搬走之前,阿莉埃蒂前去与翔告别。在交流中,翔透露自己心脏病的事情,并为打扰了他们的生活而表示歉意。就在这时,一直在观察着的春姨发现了小人族的住处,并抓走了阿莉埃蒂的母亲荷米莉(大竹忍 配音)。在翔的帮助下,阿莉埃蒂成功救出了被春姨关在瓶子里的母亲。

这天晚上,一家人前往河边与斯皮勒会和准备搬家。翔从他的猫那里得知了这个消息,及时赶到了河边与阿莉埃蒂告别。太阳升起之时,艾莉埃蒂一家人顺流直下,去往新的住处。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演员与角色

角色名称

配音演员

角色介绍

角色剧照

神木隆之介

一个善良且乐于助人的人类男孩,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对于即将到来的心脏手术并不是很乐观,丧失了生存的希望。然而在帮助阿莉埃蒂一家人的过程中,他重拾了对生存的信心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阿莉埃蒂

志田未来

勇敢自信,敢于冒险,开朗阳光的小人族女孩,即将14岁的她十分向往与父亲前往人类家中“借物”。性格有些鲁莽的她不小心让家族陷入被人类发现的风险,最终不得不和父母搬家离开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荷米莉

大竹忍

阿莉埃蒂的母亲,擅长做各种料理,将家里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神经敏感、爱唠叨的她总是对阿莉埃蒂各种抱怨,却又舍不得真正责怪阿莉埃蒂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斯皮勒

藤原龙也

一个人居住的小人族男孩,性格腼腆,不爱说话。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帮助了波德,随后还帮助阿莉埃蒂一家人搬家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波德

三浦友和

阿莉埃蒂的父亲,沉默寡言却稳重能干。他在家里不经常说话,但是却让家人觉得很可靠,他很爱自己的女儿,代表着日本传统家庭父女关系中的父亲形象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春姨

树木希林

翔家里的女仆,大力且蛮横,非常厌恶老鼠等一切小东西。在察觉到翔的异常后顺藤摸瓜发现了阿莉埃蒂的家,将荷米莉抓走想让众人都相信她曾经看见过小人族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影片制作

前期筹备

早在2008年,宫崎骏就已经向制片人铃木敏夫提出了制作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建议,不过当时由于正在考虑另一部电影的制作,所以本片被暂时搁置。当再次重提本片的制作时,宫崎骏快速地写出了一份提案将原著小说中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背景转移到2010年的日本,故事发生的地点设置在小金井地区。宫崎骏在提案书中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描绘小人族如何远离残酷的人类带来的灾难并逃到田野的故事,给生活在混乱和焦虑中的人们带来安慰和鼓励。

在一开始,铃木敏夫就想寻找一位年轻的导演来执导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导演米林宏昌是在宫崎骏手下成长起来的动画师,是宫崎骏非常重要的工作人员,曾在电影《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中参与绘画。于是铃木敏夫邀请米林宏昌来为本片执导,邀请宫崎骏编写剧本。

幕后花絮

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中的部分角色在绘制时参照了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如电影中翔的猫咪尼亚就是以吉卜力工作室的一只名为Ushiko的猫为原型的,除此之外,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另一部动画片《侧耳倾听》中出现的猫咪也是以Ushiko为原型而绘制的。本片中翔的角色外形是根据神木隆之介进行绘画的,据说绘画人员将神木隆之介的海报张贴在客厅,方便研究他的面部和神色。而电影中各种昆虫都显得非常可爱,是因为导演米林宏昌讨厌昆虫,所以特意将其在电影中进行了可爱的变形,让它们看起来也像一个角色。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剧本改编

宫崎骏20多岁的时候,玛丽·诺顿的小说《借东西的地下小人》就吸引了他的目光。小说中的小矮人不同于当时流行的其他魔幻文学中藏在森林里戴着帽子的小矮人,而是藏在地板下的没有魔法的小矮人。这样努力谋求着新的生存和发展之道的小矮人,让宫崎骏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执着。在本部电影中,宫崎骏综合了导演高田勋的意见,不仅仅表达了原作中关于“生存本身”的主题,更是通过一个竭尽全力去过好自己生活的小矮人家庭试图给生活在当下时代的人们一种勇气。

原作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在英国,但宫崎骏坦言他对于其他国家文化的关注和好奇已经远不如小时候,而日本的各种老宅、墙壁等建筑,拥有更大的表现这个故事的潜力。而另一方面,将《借东西的地下小人》的舞台搬到日本,也会使得电影更加容易制作。

音乐

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由法国凯尔特民谣歌手、竖琴演奏家塞西尔·科贝尔作曲。电影中共采用了22段不同的音乐表达,运用了钢琴、小号、笛子、等乐器,而法国特有乐器竖琴演奏出的灵动音符使得配乐营造出一种大自然的舒适感。配乐的旋律整体呈现出简朴优美,打造出轻盈、和谐的音乐质感,流露出和谐共生的情感。

西尔·科贝尔还演唱了该片的主题曲《Arrietty's Song》,这是吉卜力工作室首次交由外国艺人来演唱电影主题曲。《Arrietty's Song》由西尔·科贝尔亲自作词,导演米林宏昌向她简要地传达了电影每个场景中人物的感受和世界观,西尔·科贝尔在这些信息中得到了初步的印象,随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写出了歌词。最初这首歌的歌词由英语写作,但是最后被翻译成日语并用日语进行演唱。

影片风格

主题

电影描绘出另一种与人类极为相似却又面临灭绝的种族——向人类借东西的小人族,他们在生存习性、生活习惯上都和人类极为相似,只不过是身体上变得更小。然而,在本片中小人族却被人类排挤,最终不得不逃离人类社会去寻求新的居所。导演借由这则寓言,表达出人类在和自然对立的同时,也是在和人类自己对立的主题,呼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影片描写了患有心脏病的翔在遇见阿莉埃蒂之后一步一步重拾对生命的渴望,而面临种族灭绝危机的阿莉埃蒂和她的族人也在想方设法地存活下来。本片通过展现翔和阿莉埃蒂所具有的两种不同的孤独,以及他们为了生活所做的努力,表达出对生命的崇敬以及对努力生活的美好愿景。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叙事

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以儿童的视角向观众展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如小人族在获取方糖的时候要利用金属抓钩、绳索等道具才能顺利到达厨房灶台,取得装在罐子里的方糖。这一系列动作带来的快感和趣味性,对于儿童们来说是时刻都能感受到的。电影中对叶子、鲜花等事物随着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微妙区别进行细致的描绘,也体现出儿童视角下观察到的世界的新奇感。

本片利用了“城市——乡村”的二元空间叙事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美好馈赠,弥补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缺失。如由于翔到乡下修养而迎来了由城市到乡村的转变。而翔在与阿莉埃蒂相识后,搬来乡村的他找到了生存的勇气。对男孩翔而言,城市中生活的孤独与乡村的温情形成了强烈对比,电影也因此建立起了现实社会与生态理性之间相互对立的叙事空间。

画面

绿色与红色是宫崎骏电影中常见的两种颜色。如在本片中不论是翔居住的庭院还是阿莉埃蒂的家中,都布满了绿色的植物,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而阿莉埃蒂的红裙则刻画出她敢于探索的冒险精神。红色的使用使得画面的视觉效果更加和谐,如阿莉埃蒂站在窗台上与翔交流之时,红色与绿色对比运用,让画面更加纯净。而除了绿色与红色,蓝色成为宫崎骏电影中的调和之色。如在本片最后翔与阿莉埃蒂告别时穿的便是蓝色衣服,此时两人之间已经完全卸下了心防,象征着宁静、平和的蓝色此时也传达出创作者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追求。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刻画出了广阔的、令人惊叹的大草原,可怕的或可爱的昆虫,以及平静地漂浮在空中的极具宫崎骏风格的云,这一切都使得电影被一种温和的超现实主义感贯穿。吉卜力的动画师擅长于平衡画面中的阴影与光线,制作出拥有着强大细节的动画质感。如在阿莉埃蒂生活的地下世界中,蟑螂等昆虫都被描绘得与众不同,小人族也利用了各种办法让他们的家里看起来更加舒适。在阿莉埃蒂的房间里出现了一个玻璃瓶,引导着室外的光线穿过涂漆的假窗户照进房间。据导演米林宏昌所说,地板下发霉潮湿的环境是人们的固有印象,而在电影中他并不想这样去制作。

美学风格

日本民族“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在日常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中都有过体现,本片也不例外。本片的女主角是一位身高10厘米的小人族女孩,而人类男孩翔第一次见到她便惊呼她的美丽,并称小人族为“美丽的种族”。除此之外,被人类遗弃的小小的大头针、四眼纽扣、易拉罐拉环等等小物品都可以被小人族改造成精致而美丽的物品,在人类看来毫无美感可言的东西却被小人族装扮成了艺术品一般的存在,这亦体现出日本民族“物哀”的审美意识。而由于“无常观”的影响,本片也和日本传统文学一样,采用了相对来说不甚完美、具有遗憾的结局。

浅景深技术通常被用来描绘一个较为狭窄场景中所蕴含的精致。原著作者在写作小说时曾表示自己在这本书中的视角是“短视”的,即并非梦想着广阔世界,而是以极其微观的视角看待生活中不平凡的事情。而在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之前,大多数吉卜力的图像都是泛焦的,前景和背景都在画面之中,因此可以说这部电影将原作者的“短视”纳入了视觉效果之中。摄影师奥井淳表示,在这部电影中,他采用了较多的特写镜头用以表现小人族的世界,从而帮助导演刻画出一个精致的微观世界。

主要荣誉

年份

奖项名称

提名/获奖对象

结果

2011年

第3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最佳动画长片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获奖

第10届东京动漫大奖

年度动画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获奖

国内戏剧部门优秀奖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获奖

导演奖

米林宏昌

获奖

艺术奖

武重洋二

吉田升

获奖

音乐奖

西尔·科贝尔

获奖

2012年

第25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动画片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提名

发行与票房

2010年7月17日,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在日本首次公开上映,随后在韩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地上映,截至2022年11月5日,本片在全球范围内共获得票房约1.49亿美元。2012年1月12日,美国纽约国际儿童电影节举行《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特别预映,同年2月17日,本片于北美上映。

反响与评价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总体上获得了较好的评价,截至2022年11月5日,在IMDb网站上,9.3万人对本片作出了评价,平均分达到7.6/10。在烂番茄网站上,152位影评人对本片给出了94%的新鲜度,1万余名观众对本片给出了85%的新鲜度。在豆瓣电影网站上,超过52万人对本片作出了评分,最终平均分为8.9分。

日本电影网站的影评人ヒナタカ评价在吉卜力的许多作品中,经常使用现场真实录制的“原始声音”。正是由于这样的努力,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中的声音细腻而逼真,例如在翔第一次和阿丽埃蒂交谈的时候,摆钟的声音逐渐变成了阿丽埃蒂的心跳。同时在这部电影中,观众还能充分享受到树叶相互摩擦的声音和微风的声音。

《奥斯汀纪事报》发表评论称这部电影是迄今为止在所有由小说《借东西的地下小人》改编的电影中最引人注目、最神奇的一部。电影中打造出古老的乡间别墅,一个超越日常“现实”的世界,还有在小人族眼中最平庸的物体和环境都充满了危险或欣喜若狂的可能性。精美制作的动画,迷人的水彩背景和仔细渲染的角色之间达成华丽融合,一如既往,无可非议。

Variety网站的Leslie Felperin认为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中小人族白皙的皮肤与他们日本化的行为举动造成了轻微的文化不协调。就与西方市场的适配度来说,本片与吉卜力工作室的其他电影相比缺乏了一些异域情调的叙事方式,尽管电影画面的制作精美,带有精致、优雅的水彩画插图风格,但对于欧美观众来说它的内容看起来仍然过于简单。

日本网站《超映画影评》指出电影在制作细节上非常丰富,导演创造了一个有很多视觉亮点的作品。然而电影在对于主题的设置上似乎不是那么明确,在观看的过程中无法全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得电影中产生了不和谐的声音。这部电影的剧本由宫崎骏来写作,但是可能他将这份工作交给其他人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