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早在20世纪30年代,四川农业大学的前身、原四川大学农学院即在畜牧和兽医专业开设了动物生物化学课程。2014年9月,学校为了更好的发展各学科建设,独立为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截至2019年4月,生命科学学院设有4个系和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室,开设 3个本科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4个博士和硕士授权点;有教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教授16人,副教授15人,海外归国人员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41人;在读博士、硕士155人,本科生1613人。
历史沿革
五大源头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20世纪30年代,四川农业大学的前身、原四川大学农学院即在畜牧和兽医专业开设了动物生物化学课程。
1948年,在农业化学系下设生物化学教研组。
1956年,农学院由四川大学迁址雅安独立建院后,生物化学课程组与有机化学课程组合并成立有机生化教研室,划归畜牧兽医系。
1960年,有机生化教研室划归农业化学系。
1984年,生物化学课程全部划归学校新成立的基础部生物化学教研室。
1997年,初成立生物系,下设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物化学等3个教研室。

动物学系
2006年,建成四川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
2004年,获准建立动物学硕士点。
2012年,取得博士生招生资格。
植物学系
1993年,植物学学科被批准为四川省首批重点建设课程。
2011年,植物学学科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支持。
2011年,被列为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2000年,开始招收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生物工程与应用生物学系
2014年3月,生物工程与应用生物学系成立。
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室
1960年,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室成立四川省最早的“应用核技术进行科学研究的研究机构”。
1983年,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签订了第一个研究合同,该合同为中国与IAEA签订的第一个合同。
1988年,承办了IAEA在四川农业大学举行的关于“应用同位素研究稻-鱼生态系统中农药残留”项目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1990年,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室获批西南片区农业高校中最早的“农业生物物理”硕士学位授予点。
合并发展
2003年初,在原基础部的理学学科基础上组建了生命科学与理学院。
2014年3月,在原生物化学教研室基础上成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归属于新成立的生命科学学院。
2014年9月,四川农业大学为发展各学科建设,将动物学系、植物学系、生物工程与应用生物学系并入生命科学学院,为四川农业大学二级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4月,生命科学学院设有4个系和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室,开设3个本科专业。
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动物学系 | - |
植物学系 | - |
生物工程与应用生物学系 | 生物工程 |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4月,生命科学学院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个。
博士后流动站(1个):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学科大类) | 二级学科 |
理学 | 生物学(博士、硕士) | 植物学(博士、硕士) |
动物学(博士、硕士)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硕士) |
生物物理学(博士、硕士)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4月,生命科学学院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
四川省级特色专业(1个):生物技术
四川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四川农业大学生物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 | 开课系(室) | 课程名称 | 课程等级 | 课程负责人 |
姓名 | 职称 |
1 | 植物学系 | 普通生物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丁春邦 | 教授 |
2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 生物化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陈惠 | 教授 |
3 | 植物学系 | 植物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丁春邦 | 教授 |
4 | 动物学系 | 动物学 | 校优质特色课程 | 温安祥 | 教授 |
5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 分子生物学 | 校优质特色课程 | 吴琦 | 教授 |
6 | 生物工程与应用生物学系 | 细胞生物学 | 校优质特色课程 | 张怀渝 | 教授 |
7 | 植物学系 | 植物分类学 | 校优质特色课程 | 胡超 | 副教授 |
教学成果
生命科学学院教学成果获奖情况统计表
序号 | 获奖项目 | 奖励等级 | 时间 | 获奖人姓名 |
1 | 加强基础课重点课程建设,促进农科基础教学改革 | 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1997 | 尹德谟、杨学荣、杨婉身、杨德彰、邓跃宁 |
2 | 构建大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1 | 杨婉身等 |
3 | 高等农林教育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1 | 马恒东、熊庆娥、丁春邦、晏本菊、帅素容 |
4 | 构建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教学-实践-考核有机结合新模式 | 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01 | 朱庆、马恒东、温安祥、吴登俊、赖松家 |
15 | 加强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 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10 | 周永红 丁春邦 温安祥 杨瑞武 杨婉身 |
6 | “211工程”地方农林高校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14 | 杨文钰 李天 傅新红 丁春邦 杜彬 赵海霞 李贤伟 廖鹏 程瑶 郑有良 |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5月,生命科学学院有教职工7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学术带头人1人,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4,校级教学名师1人。
教学科研系列教授 |
丁春邦 | 曾宪垠 | 王 勤 | 张怀渝 | 王晓丽 | 陈 惠 |
吴 琦 | 杨瑞武 | 姜延志 | 晏本菊 | 温安祥 | 陈洋尔 |
蔡 易 | 徐怀亮 | 袁 明 | 张军杰 | - | - |
教学科研系列副教授 |
刘汉梅 | 杜小刚 | 张晓凌 | 芶 琳 | 单 志 | 胡 超 |
姚慧鹏 | 廖进秋 | 黄 燕 | 朱广香 | 解 萌 | 曹晓涵 |
姚永芳 | 赵海霞 | 韩学易 | - | - | -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曾宪垠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曾宪垠 |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
丁春邦 |
四川农业大学教学名师 |
陈 惠 |
博士生导师 |
丁春邦 | 张怀渝 | 张军杰 | 陈 惠 | 杨瑞武 | 温安祥 |
曾宪垠 | 吴 琦 | 晏本菊 | 蔡 易 | 徐怀亮 | 袁 明 |
王 勤 | 姜延志 | - | - | - | - |
硕士生导师 |
赵海霞 | 王晓丽 | 刘汉梅 | 杜小刚 | 武佳韵 | 卜贵鲜 |
李成磊 | 解 萌 | 陈洋尔 | 黄安琪 | 韩兴发 | 姚慧鹏 |
姚永芳 | 单 志 | 黄 燕 | 周莉君 | 孔繁丽 | 谢秀兰 |
朱广香 | 李治 | 廖进秋 | 布同良 | 曹晓涵 | 解 萌 |
郭晋雅 | 孟风艳 | 唐自钟 | 陈 涛 | - | - |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5月,生命科学学院推进与美国、荷兰、以色列和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所的合作与交流。2017年至2019年,40余名学生到中国以外高校留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56月,生命科学学院有4个校级实验室。
校级实验室(4个):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植物学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应用生物物理与免疫工程实验室
科研成果
2017年至2019年,生命科学学院承担国家、省部级及横向合作科研课题10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SCD期刊及以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
近五年科研项目统计(截至2019年5月)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项目来源 | 项目类型 | 执行年度 |
1 | 蔗糖/ABA调控玉米胚乳淀粉合成的转录因子鉴定及功能研究 | 张军杰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2016---2019 |
2 | dsRNA诱导的植物PTI免疫反应信号途径的研究 | 郭晋雅 | 四川省 教育厅 | 青年基金 | 2017---2019 |
3 | 家鸡Spexin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其对食欲调控作用的探究 | 孟风艳 | 四川省 教育厅 | 重点项目 | 2017---2019 |
4 | 卷叶象甲科昆虫繁殖策略的适应性进化 | 解萌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2017---2019 |
5 | 玉米淀粉合成酶V基因(ZmSSV)的功能解析 | 刘汉梅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2017---2019 |
6 | 神经激肽B(NKB)及其受体调控家鸡促性腺激素分泌与合成的机理初探 | 孟风艳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2017---2019 |
7 | 野油菜黄单胞菌效应因子与拟南芥抗病因子的互作机理研究 | 黄燕 | 四川省 科技厅 | 青年基金 | 2017---2020 |
8 | 褪黑素在小麦条锈病防治上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 | 陈洋尔 | 四川省 科技厅 | 其它专项 | 2018---2019 |
9 |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以宝兴... | 徐怀亮 | 四川省 科技厅 | 软科学 | 2018---2020 |
10 | 代谢工程技术提高金龙胆草苦蒿素含量的研究 | 陈惠 | 四川省 科技厅 | 国际合作 | 2018---2020 |
11 | 柑橘乙烯脱绿关键转录因子AP2/ERF的挖掘 | 谢秀兰 | 四川省 科技厅 | 国际合作 | 2018---2020 |
12 | 新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类似肽在家鸡垂体中的功能... | 卜贵鲜 | 四川省 教育厅 | 青年基金 | 2018---2020 |
13 | 产耐热木聚糖酶真菌的鉴定及基因的克隆与高效表达研究 | 唐自钟 | 四川省 教育厅 | 社科青年 | 2018---2020 |
14 | 神经肽W(NPW)对家鸡应激轴的抑制效应研究 | 卜贵鲜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青年科学 基金项目 | 2018---2020 |
15 | 油菜素内酯调控玉米籽粒发育的转录因子鉴定及功能研究 | 张军杰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2018---2020 |
16 | 食用果蔬酵素生物发酵技术研究 | 唐自钟 | 四川省 科技厅 | 应用基础 | 2019---2020 |
17 | AP2/ERF转录调控柑橘果实脱绿的机制 | 谢秀兰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青年科学 基金项目 | 2019---2021 |
18 | 中国樱桃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果实大小性状QTL定位 | 陈涛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青年科学 基金项目 | 2019---2021 |
19 | 苦荞转录因子FtMYB5和FtMYB6特异性调控黄酮醇合成的分子机制 | 赵海霞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2019---2021 |
20 | 苦荞转录因子FtMYB22的抗逆分子机制研究 | 吴琦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2019---2021 |
21 | 青藏高原东南缘及邻近地区恒河猴及其肠道微生物的协同演... | 徐怀亮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2019---2021 |
22 | 川丹参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研究 | 杨瑞武 | 四川省 科技厅 | 应用基础 | 2019---2022 |
23 | 中国长寿老人肠道菌群研究(自由探索型) | 孔繁丽 | 四川省 科技厅 | 应用基础 | 2019---2022 |
24 | 四川省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亲本及其杂交子代遗传特性研究 | 武佳韵 | 四川省 科技厅 | 应用基础 | 2019---2022 |
25 | 小麦节律基因TaLHY在抗条锈病防御反应中的调控机理研究 | 张怀渝 | 四川省 科技厅 | 应用基础 | 2019---2022 |
文化传统
学院院标
生命科学学院的LOGO,提取了象征生命的绿芽、象征生物科技Science的S、象征新生的婴儿的这三种元素,运用没有圆形限制的第二代主流图标,设计色彩自由丰富,主色为象征生命的绿色,图标更富有设计感与美感,适用于多种实物。
活动文化
生命科学学院常年开设生命科学节、文娱活动、运动会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社会实践、交流学习、毕业生舞会等文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