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该书由戏剧专家洛地先生与当代艺术家洛齐父子二人合著,洛地撰文,洛齐绘画。该书分为手工特装本与平装本两个版本,是一本戏剧艺术普及读物。洛地以“观众是戏剧的上帝”这一传统戏剧的根本出发点为核心,从点戏、说破、虚假、团圆四个方面着手,将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特性和美学追求完整、深入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百余幅精美的水墨画插图,是艺术家洛齐以皮影、脸谱等传统艺术为灵感源泉的原创作品。特装本的印刷装帧采用了独特的手工工艺,还在书中给读者留有手工参与的创意环节,堪称一本”大家小书“。

作品目录
点戏 | 当场展现 | 程式虚拟 |
说破 | 预示后事 | 衍化·技艺化 |
剧前传概 | 说破“说破” | 以一概全 |
自报家门 | 虚假 | 传奇传奇,越传越奇 |
自我表白 | 时空虚假 | 团圆 |
创作背景
2015年夏天,洛地先生在杭州因病辞世。洛地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漓江出版社上海中心联合洛地之子——当代艺术家洛齐,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洛地,同时也期待完成艺术文脉在两代艺术家之间的传承。于是,由父子两人合著的《水墨戏剧》诞生了。
作品鉴赏
书籍的装帧设计借用了各种戏曲化元素来烘托主题,函套采用镂空设计,对此“中国最美的书”评委评价道,“如追光一样引导戏中人物出现,拉开之后方能看到‘舞台’全景,而一帖帖内页装订成的裸脊有戏本的意象”,意趣无穷。而翻开内页,可以看到《水墨戏剧》分为四个部分——“团圆”“说破”“虚假”“团圆”,洛地先生借此将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特性和美学追求巧妙展现;而这四个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分别包裹以作序分,像是戏曲中的幕布,一幕幕缓缓展开生动剧情。内文图文巧妙衔接,每篇文章之首处,偶可见露出半张脸谱,像是台口候场的演员,处处以“书—戏”的表现形式与中国戏曲艺术遥相呼应。洛齐的插画又采用了“虚实”两种不同形式,有的直接印在内页上,有的则是粘贴上去的,隐喻中国传统戏曲独特的舞台设置和动作常常使用到的“虚实”之美的处理方式。
洛地是一位对于中国戏曲尤其是昆曲艺术具有开创性贡献的理论家和历史学家,他对我国传统戏剧、水墨画、书法的理解和研究颇具深广度,但同时又深谙如何把中国戏曲当中的精深和唯美精神传递给一般的读者,因此这本书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普通读者也能步入戏曲艺术的殿堂,了解戏曲的奥秘、艺术的魅力。
作品评价
洛地先生是一位对于中国戏曲尤其是昆曲艺术具有开创性贡献的理论家和历史学家,洛齐先生的艺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西方国家并且非常成功。从洛齐的艺术线条中,我们可以看到最通俗的关于艺术的全球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洛齐对我国传统戏剧、水墨画、书法的理解、研究的深度,与他出生成长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洛地与洛齐父子的文化传承,是最典型的中国文化样式,这使得《水墨戏剧》成为一部独一无二的杰出作品,不可能复制,历史不再有这样的机会和可能。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研究员 宋波
洛地先生是一位戏剧研究专家,他做很深很深的理论研究,但是,这本书的出版,却是为了培养我们戏曲的观众、戏曲的爱好者,因为,这本书写得很生动,很有趣。它不是在枯燥地谈论我们的戏曲理论,而是非常生动地、用人生经验来跟大家交流谈心,让你知道我们戏曲的奥秘、艺术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戏曲理论专家 李晓
这本书体现了中国家庭的文化传承,是一本有时间长度。文化厚度和情感浓度的书,一本有着大气象、大智慧的小书。

把中国戏剧的东西通过水墨的形式来加以表现,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个尝试。我们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是一个戏剧的脸谱。大家可能看过各种各样的戏剧脸谱,非常图案化,装饰性非常强。但是在洛齐笔下的这个脸谱实际上是很生动的,它有着线条的美感、水墨晕染的效果。
这本书使用的材料,都多么妥帖,妥帖到你很难找到它的瑕疵。洛齐用几个包页把书分成几个部分,我觉得这是本书最大的特色。洛齐在书法创作和绘画创作过程当中,可能将中国画的颜料和感觉浸入到自己的血液当中了。所以,他在设计《水墨戏剧》用纸的颜色的时候,既看到了戏剧表演中的这种色彩,比如说鹅黄和中国戏剧舞台的美术设计是相吻合的;又包括头饰、衣服的颜色,都有很深的关联。采用的时候好似不经意,但实际上却把他的功力都挥发了出来。
《水墨戏剧》的函套设计也大有意思:封面这里有一个圆,在中国戏曲当中,这可以说是最具生命力的一种表现方式。圆的符号是一个东方人常用的表达形式。另外,大家注意到在函套的封底有一个窄长的镂空,类似于中国传统线装书的题签,将这本书正着放入函套与反着放入函套,其实都有它的意蕴在其中,这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创意。
——资深出版人、艺术评论家 徐明松教授
作者简介
洛地,我国当代民族文艺及文史学者,浙江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文化部首届振兴昆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获文化部学术贡献奖、浙江音乐家协会终身奖等。著有《词体构成》《词乐曲唱》《洛地戏曲论集》《戏弄·戏文·戏曲》《说破·虚假·团圆——中国戏曲艺术表现三维》《昆——剧·曲·唱——班》《戏曲与浙江》《戏剧音乐类种》《周传瑛艺术生涯六十年》及《洛地文集》5卷,文史、戏剧、词曲、音乐诸多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百余篇;主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

洛齐,1960 年生于杭州,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杭州、米兰、里斯本。意大利亚太艺术委员,亚非& 地中海国际当代艺术展委会主席,曾获意大利佛罗伦萨美迪奇国际艺术奖,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奖。著有《洛齐·绘画的字迹》《洛齐·诗歌》《中国行为摄影》《书法主义》《书法主义文本》等,作品载入《1949—2000 新中国美术史》《中国当代美术20 年》《蒙德里安在中国》《现代水墨二十年》《洛齐在米兰薄邱尼厅》《1993—2014 洛齐:无言之诗》《90 年代以来中国先锋摄影》《中国书法现代史》等重要美术文献。作品展览于法国卢浮宫、意大利公爵宫、美国华盛顿国际展览中心等重要艺术机构;代表作品被美国波士顿大学瓦利克美术馆、瑞典马尔默现代美术馆、瑞典隆德大学、卢森堡国家画廊、荷兰驻中国大使馆、法国驻香港总领事馆、丹麦诺和诺德艺术中心等世界各地文化机构以及苏利文、李嘉诚等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