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桥镇,地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该镇距内宜高速公路板桥镇出口11公里。幅员面积67.8平方公里,辖19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李桥镇常住人口为17924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李桥镇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民族、经济、社会、基础建设、文化等介绍

中文名

李桥镇

别名

李桥

著名景点

五条沟自然风景区,黑凼口农场

面积

67.8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四川自贡富顺县

所属地区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

行政类别

人口

17924人(2020年)

方言

四川话-自贡话

邮政区码

643204

外文名称

liqiao town

下辖地区

31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李桥场

电话区号

0813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机场

自贡凤鸣通用机场

火车站

自贡火车站

车牌代码

川c

知名人物

骇伦

镇草

车钱草

镇旗

李桥之旗

简介

李桥镇位于富顺县境西南部,镇辖大地、腰塘、八甲、川主、石高、王庙、高滩、五福、花渔、慈云、石盘、小桥、车桥13个村及李桥、新雨2个社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4°50′,北纬29°10′。东与彭庙镇新房村、大塘村,南溪县大坪乡龙山村接壤;南与南溪县骑丰村、林丰村,福善镇阳升村连界;西与福善镇石平村、彭湾村、新桥村、象鼻村相邻;北与板桥周易坝村,永年镇凉山村、太平村接界。

历史沿革

清置玉正乡李桥保。

民国元年(1912年),称李桥团。

民国23年(1934年),合并彭庙、李桥、石柱3团为庙桥乡。

民国34年(1945年),李桥并入喜雨乡。

1950年,成立李桥乡。

1955年,并五福、大明两乡,仍称李桥乡。

区划沿革

1950年,成立李桥乡。1955年,并五福、大明两乡,仍称li'qo'z。

1995年9月,建制调整,合并新雨乡、李桥乡,称李桥镇。

2001年,撤区并乡建镇,仍为李桥镇。

2015年,辖八甲、车桥、川主、慈云村、大地、高滩、花渔、石高、石盘、王庙、五福、小桥、腰塘等农业行政村13个,李桥、新雨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代码

名称

510322120003

121

李桥社区居委会

510322120004

123

新雨社区居委会

510322120203

220

五福村委会

510322120204

220

花渔村委会

510322120205

220

慈云村委会

510322120216

220

八甲村委会

510322120217

220

川主村委会

510322120218

122

石高村委会

510322120219

220

王庙村委会

510322120220

220

高滩村委会

510322120221

220

石盘村委会

510322120222

122

小桥村委会

510322120223

220

车桥村委会

510322120224

220

大地村委会

510322120225

220

腰塘村委会

地理环境

李桥镇位于富顺县西南部,距县城34公里。东临彭庙镇,南接南溪县林丰乡、大坝乡,西连福善镇,北抵板桥镇。距内宜高速公路板桥出口11公里。幅员面积67.8平方公里。

位置境域

李桥镇位于富顺县西南部,东临彭庙镇,南接南溪县林丰乡、大坝乡,西连福善镇,北抵板桥镇。

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下雪时日极少。

水文

镇溪河流经境内腰塘、八甲、川主、车桥等4个村,可通航,具有小型水电站开发潜能。

自然资源

镇溪河流经境内腰塘、八甲等4个村,可通航,具有小型水电站开发潜能。有小Ⅱ型水库3座、山坪塘456口、石河堰4道,另有流经镇境木桥沟干渠11.4千米、支渠35.4千米,可灌溉农田870余公顷。有林地面积3733公顷,森林覆盖率46%。耕地面积1928公顷。其中,田1646公顷。水、陆交通便利,场镇距内宜高速路出口11千米,有过境县道23千米、乡村道路92.27千米,通达彭庙、福善、永年、板桥等镇乡和境内村组;镇溪河横穿境内,沿河建有水上码头3座。

人口民族

人口

2021年6月16日,根据富顺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李桥镇常住人口为17924人。

经济

综述

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6472万元,农业总产值7168万元,全年粮食产量1.41万吨,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10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235万元,工业增加值57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0万元,外出务工人数7800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40万元,财政收入104.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36元。

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花生、胡豆、豌豆、油菜籽,各类蔬菜。水果以柑、柚、橙、梨、桂圆、桃、李、杏、樱桃为主。畜牧业以养殖猪、牛、羊、兔、鸡、鸭、鹅为主。林业以五福岭林区为主,有丰富的木材、花、草资源及五条沟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渔业,以塘、库养鱼为主。企业以砖厂、酒厂、家具厂为主。商业以零售商品为主。服务业以饮食行业为主。

第一产业

2015年,实施高滩村基本口粮田建设,整治水库堤坝2处、山坪塘25口,改善20公顷农田耕作环境。全镇播种粮食面积2537公顷,产量1.76万吨。发展规模生猪养殖户6户、蛋鸡养殖户1户、肉兔养殖户2户、羊养殖户8户、肉鸡养殖户5户,全年出栏生猪2.03万头、羊2.2万只、兔70.17万只、家禽30.07万只。退耕还林营造短周期工业原料林10.33公顷,品种改良核桃、柑橘等特色经果林66.67公顷。

第二产业

境内工业企业少、规模小。1990年代,曾发展有精米加工厂、骨粉厂、轧钢厂等企业,都先后关闭。至2015年,有规模工业企业1家,即同兴实木拼板厂,全年产值4786万元、利润223万元。另外尙有数家小酒厂、机制砖厂和农产品加工企业。

第三产业

境内有李桥、新雨场镇2个,石柱庙、瓦店子和五隆场小集镇3个。李桥场占地面积200公顷,有街道3条、农贸市场1个、商铺189间。新雨场镇占地面积100公顷,有街道3条,商铺130余间。高滩村石柱庙集市占地面积95公顷。五福村瓦店子集市占地面积80公顷,有商铺100余间。慈云村五隆场集市占地面积110公顷,商铺140余间。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亿元。

社会

村镇建设

2015年,硬化村组道路18千米,新建村道18.36千米、桥梁2座;敷设供水管网30余千米,解决5000户农户饮水问题。治理农村环境卫生,建有垃圾池218个、垃圾填埋场1个、场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1处,聘有场镇、乡村卫生保洁员196人。主要场镇李桥场、新雨场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齐备,驻有学校、派出所、信用社、医院、兽防站、电管站等企事业单位,居民700余户1960余人。年末,累计建成农民集中居住点5个,住房140套,占地面积1.6公顷、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

文化体育

2015年,修建小桥、五福、腰塘3村文化活动广场;广播“村村通”工程每村安装喇叭10支、设播音机1台,地面数字电视惠民工程新增用户600余户。开放镇综合文化站及13村、2社区书屋。推广健身操等活动,电影下乡放映156场。

教育

2015年,镇境有九年制学校3所、完全小学1所、村级教学点7所、幼儿园11所,有初中学生944人、小学生1515人,在园幼儿496人。有教职员工175人。

医疗卫生

境内有卫生院1所,卫生技术人员26人,开放病床20张。2015年,建立常住居民健康档案2.49万份,儿童免疫接种疫苗1083人(次),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81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543人。

社会保障

2015年,纳入城镇低保116人、农村低保1298人,供养农村“五保”人员357人,医疗救助城乡困难群众319人(次)。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参保1.23万人,到龄领取基本养老金5482

基础建设

李桥镇党委、政府狠抓发展第一要务,按照“调结构、立支柱;兴企业、活流通;夯基础、添后劲;建集镇、强辐射;上科技、增总量”的工作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中心,组织实施农业“234”工程,狠抓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筹资280余万元,完成了李桥镇到打渔山7公里的三级水泥公路建设;投资近100万元,完成了2公里场镇过境公路水泥路面改造;新开了3片石场;国家投资180余万元,完成了木桥沟右干渠渠系配套工程;实施农网改造和程控电话安装及光纤电视的开通。安装固定电话560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文化

名胜古迹

旧时佛教、道教盛行,曾建有石柱庙、普贤寺、中峰寺、观音庙等寺庙20余座,均在新中国成立后破“四旧”运动中拆毁,现存古迹有石盘村僧塔墓、慈云村赵氏宅,花渔洞、钟峰寺的传说引人入胜。境内五条沟自然风景区,山高林密,谷幽水清,有双狮戏舞、悟空探路、青蛙跳潭、月亮岩等自然景观,让人驻足流连。

僧塔墓位于石盘村6组观音山上,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墓塔占地面积2平方米,石砌塔身呈正六边形,共5层,高3.6米,西面刻有“圆寂师兄上心下定之阴位祀徒心阴阴阴同治十一年九月卄九日立”字样。此塔为县境少见的僧墓塔之一,对研究清代风俗与石塔建造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赵氏古宅位于慈云村8组,建于清代,占地面积574平方米。民宅为四合院布局,现存正堂与右厢房,整体构建为穿斗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竹编墙体。正堂面阔5间、进深6.25米,厢房面阔3间、进深8.5米。院内建有走廊,房檐下雕刻有精美的吊瓜等图案,廊柱上刻有花草、鸟兽等。民宅建造规整气派,为典型清代民居风格,对研究乡村清代民居具有较高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