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运行论》是哥白尼所著的一本关于日心地动学说的著作。这本书于1543年在神圣罗马帝国的纽伦堡首次出版,是哥白尼提出的太阳系中心说的重要著作。这一理论挑战了自古以来广泛接受的托勒密的地心说,对天文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著作之一。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天体运行论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的:内容简介、图书目录等介绍

中文名

天体运行论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别名

《天体运行论》

出版地

德国纽伦堡

外文名

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

首版时间

1543年

原版名称

关于天体旋转的六卷集

原版作者

尼古拉·哥白尼

内容简介

该书共分6卷,第一卷概括阐述他的日心地动学说的要点,第二卷应用三角学解释天体在天球上的视运动,第三卷讨论太阳视运动和岁差,第四卷阐述月亮的运动,第五和第六卷论述行星的运动。书中不仅提出了崭新的宇宙图像,而且对日、月和行星的运动都有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定量探讨。该书的出版,揭示了地球只是一颗围绕太阳的普通行星,否定了“地球是上帝特意安排在宇宙中心”的宗教说教,动摇了教会鼓吹的上帝创世说的理论支柱。它对自然科学摆脱神学的羁绊以及对天文学的发展,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图书目录

原序第一卷导读引言第一章 宇宙是球形的第二章 大地也是球形的第三章 大地和水如何构成统一的球体第四章 天体的运动是匀速的、永恒的和圆形或是复合的圆周运动第五章 圆周运动对地球是否适宜?地球的位置在何处?第六章 天比地大,无可以拟第七章 为什么古人认为地球静居于宇宙中心第八章 以往论证的不当和对它们的批驳第九章 能否赋予地球几种运动?宇宙的中心第十章 天球的顺序第十一章 地球三重运动的证据第十二章 圆周的弦长第十三章 平面三角形的边和角第十四章 球面三角形第二卷导读引言第一章 圆圈及其名称第二章 黄道倾角、回归线间的距离以及这些量的测定法第三章 赤道、黄道与子午圈相交的弧和角;赤经和赤纬对这些弧和角的偏离及其计算第四章 对黄道外任一天体,若黄经、黄纬已知,测定其赤经、赤纬和过中天时黄道度数的方法第五章 地平圈的交点第六章 正午日影的差异第七章 如何相互推求最长的白昼、各次日出的间距和天球的倾角;白昼之间的余差第八章 昼夜的时辰及其划分第九章 黄道弧段和斜球经度;当黄道任一分度升起时,如何确定在中天的度数第十章 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第十一章 这些表的使用第十二章 通过地平圈的两极向黄道所画圆的角与弧第十三章 天体的出没第十四章 恒星位置的研究和恒星在星表中的排列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第六卷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