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1904年—1968年),原名王哲让,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军衔,历任国民党军队五十一师师长、七十四军中将军长、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四方面军司令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会员、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山东省主席等职。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王耀武的:人物生平、家庭关系、人物成就、人物评价、影视形象等介绍

中文名

王耀武

佐民

原名

王哲让

别名

王佐公

所处时代

近代

籍贯

山东泰安

民族

汉族

出生时间

1904年

去世时间

1968年

终年

64岁

主要成就

万家岭大捷、上高会战大捷、湘西会战大捷等

主要官职

七十四军军长、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山东省主席

父亲

王进增

原配

郑宜兰

兄弟

王哲坚、王哲恩

王鲁云

简介

王耀武是黄埔三期出身,早年追随蒋介石,多次奉命率部参与“围剿”红军。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耀武先后率部参加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河南兰封战役、江西万家岭战役,屡次重创日军。1941年春天,王耀武率部取得上高大捷,一战成名。此后,王耀武又率部参加了浙赣会战、鄂西战役、常德会战,屡立战功。1945年4月,王耀武指挥湘西雪峰山会战,歼敌2.8万余人,取得大捷。国共内战爆发后,王耀武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任山东省主席,在济南战役中战败被俘。王耀武作为战犯被关押改造11年,特赦后曾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于1968年病逝,终年64岁。

上高会战和湘西雪峰山会战取得大捷,王耀武也因此被誉为抗日名将,毛泽东曾评价他“功是功,过是过”,肯定了他的抗日功劳;王耀武善于带兵打仗,有指挥才能,蒋介石对他评价颇高,作为老对手的陈毅与粟裕也评价王耀武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比较有指挥才能,是比较明白的一个。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耀武,1904年出生在山东泰安上王庄(今岱岳区夏张镇上王庄)的一个普通农家,排行老二。王耀武幼读私塾,上过小学,因父亲和哥哥早逝,家道中落,王耀武辍学谋生,到天津投奔亲戚,在一家烟草公司干杂役。1923年,王耀武离开天津来到上海,在马玉山的糖果公司当店员。

工作之余,王耀武经常读书看报,关注时事,由此产生了投军的想法。他进入夜校就读,学习数理化知识,为报考军校做准备。1924年冬天,王耀武打听到黄埔军校在广州招生,于是便向同乡借了路费,前往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同年11月,王耀武被黄埔军校录取为入伍生总队学员,次年7月,王耀武正式升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编在步兵科。

崭露头角

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东征军阀陈炯明,王耀武加入学生军并参与战斗。1926年1月,王耀武从黄埔军校毕业,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三团四连担任少尉排长,因作战勇敢受到师长何应钦的关注。第二次东征胜利后,部队到福建福州驻扎休整,王耀武调任宪兵营第一连连长。在福州驻扎期间,王耀武组建家庭,娶了福州地方法院一位官员的女儿郑宜兰为妻。

1927年2月,王耀武得到何应钦的青睐,调任第一军补充团,担任少校营长。同年10月,王耀武在南京受到何应钦召见,并调任第一军第二十二师第四团第三营营长。1930年3月,刘峙保荐王耀武担任独立第二团中校团副。不久,部队开赴河南参加中原大战,王耀武屡立战功。同年9月,刘峙提拔王耀武担任独立三十二旅第一团上校团长,王耀武自此在国民党军中崭露头角。

“围剿”红军

1932年6月,蒋介石发动对红军的第四次“围剿”,王耀武所在的独立三十二旅被调遣到江西宜黄,刚一进入宜黄就遭到红军包围。时任旅长的柏天民打算突围撤退,王耀武劝他坚守。独立三十二旅与红军发生多次激战,坚守宜黄24天而不败,王耀武立下战功。

因为“围剿”红军有功,王耀武在南昌得到蒋介石的接见,并被任命为补充一旅少将旅长。1934年9月,王耀武奉命率领补充一旅“围剿”方志敏率领的红军抗日先遣队。12月14日,王耀武所部与红十军在谭家桥遭遇,双方发生激战,致使红十军军长寻淮洲牺牲。

王耀武

1935年1月,王耀武率部又在怀玉山中俘虏红十军团二十一师师长胡天陶及以下红军官兵两百余人。同年2月,王耀武奉命率部开赴川陕边境,参加阻截长征途中的红军。1936年6月,王耀武所部改编为第十一师,王耀武升任师长;同年8月,所部改编为第五十一师,王耀武仍担任师长,奉命率部参加“围剿”陕北红军。

南京保卫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8月,王耀武率领五十一师从汉中开赴上海,参加淞沪抗战。五十一师坚守吴淞口附近,以罗店为中心与日军展开阵地战,日军多次对罗店发起猛攻,都被五十一师击退。王耀武巧妙运用夜战突袭,击毙两名日军联队队长,受到蒋介石嘉奖,晋升中将军衔。同年11月,王耀武率部移防青浦,掩护国民党军队从上海撤退。

淞沪抗战后,五十一师与五十八师合编成立七十四军,俞济时担任军长。同年12月,王耀武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当时七十四军在上海作战已损失惨重,需要整训,因蒋介石命令留守南京。第七十四军在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的指挥下负责淳化镇、牛首山一带的防御,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守卫淳化镇。王耀武带队进入阵地后,发现原先设好的防御工事较为糟糕,不利于作战,于是抢修工事。当天日军就逼近淳化镇,与王耀武军警戒部队发生接触。次日清晨,日军向淳化镇发起猛攻,中苏联军与日军激烈空战,各有飞机被击落。激战几天后,日军在战场投入的炮弹火力越来越多,王耀武方损失惨重,淳化镇、牛首山先后被日军攻破。唐生智下令七十四军撤到水西门附近,五十一师负责守备,王耀武令第一五一旅担任水西门外的防务。后日军从雨花台右边发动猛攻,雨花台被攻占后,继续重兵攻打,水西门外第一阵地失守,战事激烈,国民党军伤亡很大。因南京局势越发混乱,唐生智召开会议放弃南京,准备撤退。王耀武令第一五一旅去八卦洲附近绑扎木排过江,第一五三旅及直属部队退至下关设法渡江。由于撤退准备不足,情况十分混乱,士兵拥挤踩踏严重,五十一师伤亡过半,撤退到浦口时仅剩4000余人,南京被日军全部占领。

王耀武

屡立战功

1938年1月,五十一师调到湖北荆门休整,补充兵员。同年5月,王耀武率部参加河南兰封战役,在三义寨与日军土肥原贤二指挥的第二师团展开激战,重创日军;同年7月,王耀武率部参加江西万家岭战役。当时日军一零六师团共两万兵力,企图绕后围攻友军,于是急调王耀武支援,从左侧迎战日军。王耀武军与日军在万家岭、张古山一带展开争夺战。他在前线亲自指挥作战,其中以张古山争夺最为激烈,双方失得复得数次。王耀武率五十一师从正面阻拦日军在万家岭张古山不得前进,坚持到友军赶来。王耀武军与友军七个师从正面、侧面包抄,将日军一零六师团围困在万家岭。日军反抗激烈,派飞机日夜不停地从上空轰炸,中日双方激战七昼夜,均损失惨重,于第八天黄昏各自撤退。后见日军未追击,王耀武方派兵去侦察,发现日军向九江方向撤退,于是设伏兵追击,日军大败,取得万家岭大捷,击毙击伤日军4000余人。

由于战功卓著,1939年6月,蒋介石在南京召见王耀武,擢升他接替俞济时担任七十四军军长,兼任五十一师师长。七十四军下辖三个师(五十一师、五十七师、五十八师),是国民党军队中的王牌军,王耀武升任七十四军军长后,自此迈入国民党高级将领之列,开始指挥大规模作战。

同年9月,王耀武率部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奉命阻截向长沙进犯的两个日军师团。王耀武运用反包围的战术,经过3天激战,收复高安县城。这一胜利有力配合了长沙会战主战场,为夺取会战胜利创造了条件。

王耀武

上高会战

1941年3月,王耀武指挥七十四军参加上高会战。3月15日,日军合击上高县城,王耀武命令五十七师、五十八师死守上高外围核心阵地,在争夺鸡公岭的战斗中,击毙日军1000余人。3月24日,日军强攻上高县城,王耀武指挥七十四军顽强阻击,在白茅山击毙日军2000余人,为友军合围日军争取了时间。

3月25日,七十四军全线出击,很快肃清锦河南岸的日军;3月26日,中国军队将日军包围;3月27日,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突围,七十四军猛追不放,日军退守官桥镇。五十八师发起冲锋,与日军展开巷战,收复官桥镇,歼敌600余人。3月31日,中国军队收复高安镇。

上高会战在4月9日结束,历时25天,击伤击毙日军1.5万余人,取得大捷。此役七十四军战绩卓著,赢得“抗日铁军”的称号,国民政府授予七十四军“青天白日飞虎锦旗”,王耀武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王耀武凭此战一战成名,跨入抗日名将之列。

平步青云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响,王耀武率部自江西开赴长沙增援,在捞刀河一线与日军展开激战。1942年4月,王耀武率部参加浙赣会战,在衢州、江山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延缓了日军西犯的企图。

1943年4月,王耀武率部参加鄂西战役,七十四军经石门对湘北松滋县日军侧背展开攻击,并截断日军交通线。此战结束后,王耀武被擢升为第二十九集团军副司令,仍兼任七十四军军长。

同年11月,日军集结十万兵力大举进犯常德,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参加常德会战。七十四军受命,留下五十七师守卫常德,主力在慈利东南白鹤山、鸡公岩、燕子桥间一带,保持机动,争取外翼并侧击日军。所部五十七师坚守常德18天。日军攻入常德后,五十七师在师长余程万带领下与日军展开巷战,寸土必争,重创日军;五十七师反复冲杀,损伤惨重,全师仅存数百人。王耀武指挥七十四军兵分几路,先击败正面战场的日军,攻占龙潭河为据点,再进入黄石市、漆家河等地区,包围常德之日军。当时常德会战已进入核心时期,王耀武奉命指挥军队一部分攻打桃源的日军,主力去陬市、河洑市从右侧背进攻入侵常德的日军。日军在黄石市、漆家河等处有上万兵力盘踞,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反击漆家河的日军,牵制日军保证了友军挺进部队的安全。在友军配合下,经过6天激战,收复常德县城。

常德会战后,蒋介石在南岳召见王耀武,对他赞赏有加,称他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1944年1月,蒋介石擢升王耀武为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下辖七十三军、七十四军、一百军。

1945年1月,国民党成立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任总司令,下辖四个方面军。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军总司令,下辖十八军、七十三军、七十四军、一百军,共计11个师12万人,与老资格的卢汉、张发奎、汤恩伯三个方面军司令长官并驾齐驱。

湘西会战

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会战。1945年4月,日军为了夺取芷江空军基地,进而打通湘桂线进入四川,以中将坂西一良为指挥,纠集6个团的兵力约10万人向芷江进犯。王耀武率第四方面军下辖4个军及湖南省保安部队共约20万兵力迎击日军。

4月15日,日军向芷江发动全面进攻。4月19日,王耀武指挥第四方面军进行反击,迫使日军转入防御。王耀武判断出日军作战意图,结合优势兵力和雪峰山地形,将主战场选在雪峰山的东南山麓,构筑工事,以逸待劳,给予日军迎头痛击。初战即获胜利,击伤击毙日军5000余人。

5月1日,中国军队全面反攻,在中美空军的支援下,重创并包围日军数支部队。经过8天的激战,日军节节败退,冈村宁次下令日军撤退。5月14日,王耀武指挥部队对撤退日军穷追猛打,包围并歼灭日军第一一六师团。会战持续到6月1日,以日军全线撤退告终。

此次会战前后历时两个月,中国军队取得大捷,击伤击毙日军2.8万余人,缴获日军马匹、火炮、机枪、步枪等战利品共计20余吨。王耀武也凭借此战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王耀武担任长衡地区受降长官,分别在长沙、衡阳、岳阳、常德举行受降仪式。作为抗日名将的王耀武,也赢得了应有的荣誉。

参加内战

抗战胜利后,1945年12月,蒋介石电令王耀武率部开往武昌南湖集结。1946年1月,王耀武飞往重庆面见蒋介石,国民党以第四方面军为基础成立第二绥靖区,王耀武调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进驻济南。他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遏制山东地区解放军的活动,并切断山东解放区与东北解放区的联系。王耀武初到山东时,为解决山东混乱的局势,设立了“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统一山东事权,还将驻守在山东境内、本不归第二绥靖区司令部指挥的军队也归拢到自己的指挥之下。同年11月,王耀武又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总揽山东地区党军政大权。

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王耀武在山东坚决执行蒋介石的内战政策。王耀武担任山东省主席期间,着手制定并实施了《山东省政府施政纲领》。1946年初冬天,王耀武指挥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打通了胶济、津浦两线,国民党在山东地区的军事力量一时大增。1947年1月,陈诚指挥国民党军队进犯临沂,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进行战略战役,进入沂蒙山区,蒋介石电令王耀武在莱芜阻击华东野战军。

1947年2月,莱芜战役打响,王耀武派李仙洲为前线指挥官,率十二军、七十三军、四十六军进占莱芜县城。2月19日,李仙洲所部在莱芜被华东野战军包围。经过5天时间的战斗,李仙洲兵团全军覆没,被歼6万余人,李仙洲被俘。莱芜惨败,济南无险可守,兵力不足10万人,王耀武惶恐不安。

同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沂蒙山区发动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王牌部队七十四师,击毙师长张灵甫。七十四师覆灭,王耀武顿感难安,亲自飞往南京面见蒋介石,建议放弃济南,集中兵力固守兖州。蒋介石不同意,王耀武只得返回济南。

1948年7月,华东野战军攻占兖州、济宁,国民党军队在山东全境仅剩下济南、青岛、临沂3个据点。9月1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国民党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起义投诚,致使火车站、飞机场及济南商埠区失守。王耀武重新调整部署,固守济南内城,激战持续了8个昼夜。当时有一句很出名的打油诗:“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9月24日,华东野战军攻占济南。王耀武战败后化装出逃,打算去青岛,在寿光县境内被当地民兵查获,就此被俘。

晚年生活

王耀武在寿光被俘后,被送往益都解放军官训练团学习改造,见到许多将领都被集中改造,王耀武还写下一副对联“早进来晚进来早晚进来”,“先出去后出去先后出去”,横批为“全都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王耀武与全国300多名战犯一起,集中转移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期间王耀武认真好学,有计划的读了许多马克思、列宁的书,懂得了许多新的道理,他因为学习态度好还被大家推举为学习委员。1959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特赦第一批战犯,王耀武与杜聿明、宋希濂等10人首批获得特赦。

王耀武

1961年2月,王耀武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负责撰写文史资料。1964年12月,王耀武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王耀武被俘后,妻子郑宜兰与他解除婚姻关系。1966年冬天,王耀武经人介绍与北京八十二中教师吴伯伦结婚。

逝世

1968年7月3日,王耀武因病在北京人民医院逝世,享年64岁。198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为王耀武补开追悼会,骨灰安置于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

家庭关系

父亲:王进增。

母亲:施门王氏。

兄弟:王哲坚(兄)、王哲恩(弟)、王淑珍(妹)。

第一任妻子:郑宜兰,育有7个子女。

子女:王鲁云(女儿,移居香港),其他6个子女姓名不可考,均移居国外。

第二任妻子:吴伯伦。

人物成就

王耀武作为著名抗日将领,为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做出了贡献。从1937年8月到1945年8月,王耀武先后率部参加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河南兰封战役、江西万家岭战役、三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鄂西战役、常德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等战役,多次重创日军,完成作战任务,其中他亲自指挥的上高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取得大捷。

人物评价

毛泽东肯定了王耀武的抗日功劳,评价王耀武:功是功,过是过。他的抗日功劳共产党人是会永远记住的。

蒋介石评价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粟裕评价王耀武:王耀武这个人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比较有指挥才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陈毅评价王耀武:不要小看王耀武,他是国民党那些人里比较明白的一个。

影视形象

电视剧《最后一战》(2015年)中,演员王强饰演王耀武。

王耀武

电视剧《特赦1959》(2019年)中,演员赵恒煊饰演王耀武。

王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