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字秀芳,祖籍顺天府(今河北省)丰润县,中国抗日爱国将领。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马占山的:人物生平、人物关系、人物成就、人物评价、后世留存、人物故事、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马占山

秀芳

籍贯

顺天府(今河北省)丰润县

出生时间

1885年11月30日

去世时间

1950年11月29日

终年

65岁

主要成就

江桥抗战

简介

马占山幼时贫苦,后落草为寇,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接受清政府改编,成为怀德县衙门游击哨官。1911年(清宣统三年),马占山调任奉系吴俊升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马占山通电表示坚决抗日,并就职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于10月七,在洮昂铁路嫩江桥抵抗日军,发动“江桥抗战”,屡次击退日军,后因伤亡过重撤出齐齐哈尔,退往海伦。1932年2月,在日军的诱降和张景惠的联络下,马占山投降日军,参与伪满洲国成立的“四巨头”会议,并在其后就任伪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在成为日本人的傀儡后,马占山决心反正,随后成立抗日联军对日军作战,并向国联调查团揭露日军成立伪满洲国的全部过程。在日军的重兵围剿下,马占山部伤亡惨重,被迫于1932年12月败退苏联,后经欧洲返回上海。回到中国后,马占山的抗战请求未得到蒋介石准许,只好闲居天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马占山为东北挺进军司令兼管东北四省招抚事宜,进入绥远抗日。解放战争初期,马占山随傅作义与解放军作战,在被解放军重创后,转入北平医院。1948年,帮助中国共产党劝说傅作义,促成北平和平解放,此后避居北京。1950年11月29日,因肺癌病逝北京,享年65岁。

马占山所率领的江桥抗战是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的第一枪,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正义战争典范,同时中国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爱国运动。著名教育家、文学家陶行知先生在其创作的《敬赠马占山主席》一诗中,盛赞马占山:神武将军天上来,浩然正气系兴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85年11月30日(清光绪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马占山出生于辽宁怀德(今属吉林)。马占山祖籍顺天府(今河北省)丰润县。嘉庆年间因遭水灾,马占山祖父马万龙与祖母黄氏逃难到东北辽宁怀德(今属吉林)毛家城镇毛家城子村西炭窑屯落户。

马占山的父亲是个农民,因家中贫困,马占山在七八岁的时候开始给村中的一名姜姓的地主放马。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马占山将地主家中的一匹马弄丢,被地主诬陷为偷盗,便将其送到了警察局。马占山在警察局中受到拷打,最后被父亲用家中的地产和毛驴赎了出来。

此事过后,马占山离家出走,投奔到哈拉巴剌喇山(又名黑虎山)落草为寇,不久成为胡匪中的头目。

受招入伍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沙俄撤出怀德一带,清政府为恢复对当地的统治,着手收编散落在各地的民团和愿意归顺的胡匪。马占山响应收编,被怀德县衙门游击委任为哨官。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清政府调提督张勋进驻昌图府(现辽宁省昌图县),张勋将怀德县衙门游击改编为清政府的直属部队,并调往昌图驻扎。此后马占山开始跟随张勋,不久便调任亲军侍卫,伴随在张勋左右。

当时张勋手下的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因与张勋意见不合,常受到张勋的排挤。马占山多在张勋面前为吴俊升说好话,受到吴俊升的器重和提拔。1911年(清宣统三年),马占山调任到吴俊升所部马队第四营。次年,吴俊升部被改编为骑兵第二旅,吴俊升出任旅长,马占山也由此升任第三团少校连长,并回到怀德县驻扎。

屡得升迁

1918年,马占山因剿匪有功升任营长,同年考入东三省讲武堂。1920年,吴俊升升任黑龙江督军后,马占山被提拔为团长,后又升任陆军第十七师第五旅旅长,跟吴俊升前往河南新乡县参加直奉战争,后因张作霖战败旋即回师黑龙江省。回师途中,马占山见百姓受战争之苦而流离失所,于是自减马粮一半,分赠难民。

1925年,奉军将领郭松龄发动兵变,倒戈张作霖,马占山率部进攻郭松龄所部的白旗堡。郭松龄之变平定后,马占山因功于次年被提拔为陆军骑兵师第十七师师长,旋即升为骑兵第二军军长,成为奉系军阀中的高级将领。

1928年6月29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与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在日方制造的“皇姑屯炸车事件”中遇难,消息传到黑龙江时,吴俊升的旧部马占山等人极为愤慨。时候,万福麟被任命为黑龙江省军务督办,马占山被任命为黑龙江陆军步兵第三旅旅长,同年改任改任黑龙江省剿匪司令。1929年,张学良接受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改编,马占山出任黑龙江骑兵总指挥,次年改任黑龙江省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长。

代管黑龙江

1931年,日本借由“柳条湖”事件挑起事端,于9月18日夜向沈阳北大营中间驻军和沈阳城发动武装进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数日之间日军占领了沈阳、吉林两省的大部分重要城市。在时任洮辽(现洮南、通辽一带,当时属吉林省)镇守使张海鹏叛变投敌,日军利用张海鹏为先驱,策划进犯黑龙江省。

当时黑龙江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副司令的万福麟身在北平,得知“九·一八”事变后便躲了起来,代行黑龙江省主持军政的是万福麟的儿子万国宾,在事发后出走黑龙江。1931年10月8日,身在北平行营的张学良任命马占山代理省政府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的职务。

次日,马占山通电表示“坚决抗日,誓不屈服”。10月19日,马占山经由哈尔滨抵达当时的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并于次日宣布正式就职代理黑龙江省主席一职。在就职典礼上,马占山再一次声称会“尽保卫地方之责”。会后,马占山立即召开军事会议,以省署的名义,除原卫队团驻嫩江桥以外,以步兵、骑兵、炮兵13000余人的兵力在嫩江桥、大兴、三间房、富拉尔基一带布防,以朴炳珊为黑龙江省警备司令,并电慰前方战士,发布悬赏两万元购买成为汉奸的张海鹏首级的布告。

江桥抗战

10月26日,日军借口“匪患”出动二十九联队进占四洮路全线,后日军少佐林义秀义关东军司令的名义向马占山提出限时将洮昂铁路嫩江桥修通的要求,否则日军将以实力掩护自行修理。马占山收到要求书后,以日军无权干涉中国内部事情为由拒绝。

11月3日上午11时,日军出动装甲车和飞机掩护百余名满铁工人修理江桥。马占山为了避免与日军产生直接冲突,将江桥的少数驻军撤到距离桥头4公里的阵地。但日军却以飞机对阵地进行轰炸,造成16名士兵伤亡,同时派出100名日军渡过江桥向马占山部阵地进行射击。马占山部进行了英勇的反击,将敌人打退到江桥以西。

次日,早晨,日本关东军以1300余人的兵力,在七架飞机的掩护下,以“保护江桥”的名义进犯江桥大兴车站,驱赶中方修桥人员,并迫使守军后撤,还强行抓走3名中方哨兵。同日中午,日军向马占山部阵地发起猛攻,同时使用飞机投弹炸死大兴车站和中方士兵数十名。马占山下令实行正方防卫,予以还击,“江桥抗战”正式爆发。在马占山的指挥下,日军被击退,马占山部首战告捷。

当日下午,日军又在炮兵和飞机的掩护下进行渡江,马占山部徐宝珍卫队团阵地予以还击,再次击退日军。11月5日起,日军以伪军张海鹏部为先头部队,再次对马占山部发起进攻。至次日拂晓,日军从四洮路调来援军,又纠集张海鹏3000余伪军,在7架飞机的空中掩护下,向马占山部发起总攻。马占山闻讯后,从省城赶到前线亲自指挥作战。双方在江桥展开激烈争夺,在日方飞机大炮的轮番轰炸下,马占山部伤亡过重,为保存余力,马占山下令退兵到三间房红旗营子进行休整。为防止日军过江,马占山下令炮兵炸断江桥三孔。

血战三间房

日军在江桥受挫后,一面向江桥集结兵力,一面进行政治施压。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发出强迫马占山下野的通告,马占山对此不予理会,仍电令黑龙江省大小文武官吏,一律不得擅离职守。

自江桥撤退后,马占山认为日军虽然暂时受挫,但不会就此放弃。他见三间房阵地薄弱、难以持久,着急部下进行秘密布防,划定克山、拜泉、泰安镇一带为主要阵地,将军政两署移驻海伦,与哈埠抗日军队形成犄角之势。

11月12日下午1时,日军发动新攻势,以5000余骑兵向马占山部吴松林旅防线进攻,在守军的抵抗下击退日军。日军经过短暂调整后,再次大举进攻,兵分三路向马占山的三间房守军进攻,至下午6时被守军击退。接下来的几日,日军接连向三间房及其周围阵地发动猛攻,马占山部对此顽强抵抗,马占山于11月17日亲临前线督战。但由于马占山部缺少医疗救护又无援军,最终伤亡过重。18日,马占山下令撤出齐齐哈尔,沿克齐路向克山作战略转移。日军于次日占领齐齐哈尔。

投降日军

撤退至黑龙江海伦后,马占山在海伦设立省政府,重新整编军队,编练新军,积极备战。日方则利用倒向自己的前南京军事参议院院长张景惠和前洮辽镇守使张海鹏对马占山展开诱降。在张景惠的威逼利诱下,马占山于1932年2月16日抵达沈阳,参加了“四巨头会议”,与日本关东军方面军本庄繁、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人讨论成立伪满洲国事宜,但未参与成立“宣言”的签字活动。

2月23日,马占山就任伪黑龙江省省长,受到日方的“隆重”欢迎。3月8日,马占山赴长春迎接溥仪,次日参加伪满洲国成立大典,并就任伪满军的军政部长。

马占山的背叛行为激怒了各地民众,爱国群众团体纷纷向马索还捐款;上海烟商停止出售“马占山牌”香烟;其部坚持抗日的下属均不辞而去;黑河驻军、马占山的卫队和学生军等甚至抄了他的家。马占山在日本侵略者手下也成为一个傀儡,他不得对黑龙江省的一切事物擅自作主,日本方面还派出两名日本人充任总务、厅长。由此,马占山开始觉悟到自己上当受骗。

决心反正

原黑龙江省税捐局局长韩立如携张学良之命潜回齐齐哈尔劝说马占山反正,并许诺马占山仍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于是马占山决定反正。三月底,马占山在国联调查团来东北调查时,一面通电向国联揭露伪满洲国内幕和日本侵略的行径;一面秘密筹划军事行动,准备再战。

1932年4月1日,马占山以外出视察为由,携手枪队三百余人,军马三百匹,携巨款出逃至黑河。抵达黑河后,马占山于4月19日,通电全国,进行“反满抗日”,率部经由拜泉、绥化等地抵达佳木斯,与吉林的李杜、丁超,海拉尔的苏炳文,组成东北救国抗日联合军,设总司令部于哈尔滨,自称总司令。再次展开对日作战。

艰难抗日

此后,马占山一面率队在克山、青冈、海伦等地与日军作战,一面向国联调查团详细介绍了日军制造伪满洲国的情况和自己反正的全部过程。七月后,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向马占山发起总攻击战,马占山在小兴安岭一带与日军周旋,希望借助天青山的天险进行长期抗战。

7月26日,马占山部被日军重兵包围,双方激战三天三夜后,马占山被迫撤入兴安岭的密林中。日军仍对马占山展开追击,双方于7月19日在庆城县罗图店一带战斗了三天三夜。马占山部伤亡惨重,所剩无几,除马占山等6人突围外,大部分官兵壮烈牺牲。

随后,日方在清扫战场时,发现了马占山的名章等物,遂将牺牲的马占山的参议韩述彭误认为是马占山的尸体,登报宣传。日方试图以此瓦解东北军民的抗日士气。马占山在突围之后,收集了残部百余人,潜入大青山,几经辗转历经四十天抵达龙门县。

败退苏联

在龙门县收留部队后,马占山由转入讷河,于当地设立义勇军指挥部,组织三路义勇军攻打齐齐哈尔。10月12日,马占山发出总攻命令,但在战斗持续1个月后,义勇军最终因弹尽粮绝退至拜泉。

11月初,各路义勇军集结在拜泉、明水、青冈等地,意图对黑龙江省的日军分六路进攻。但消息不慎走路,日军出动13000余人,在飞机、重炮的配合下向马占山部发起进攻。马占山被迫向德都退却,但日军不断对马占山围追堵截,一举将苏炳文部击溃。孙炳文于12月3日与张殿九部退入苏联。马占山与孙炳文部失联后,也于12月7日退入苏联境内。

1933年4月14日,在苏联短暂停留后,马占山、李杜、苏炳文、王德林、张殿九等一行人66人,离开苏联,辗转华沙、柏林、罗马,于6月15日回到中国,抵达上海。

参与事变

马占山回到中国后受到国民政府的“热烈欢迎”,委任他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的头衔,但对他几次请缨重返抗日前线的请求迟迟不肯批准,马占山无奈之后北上寓居天津。

闲居天津期间,马占山结识了东北的爱国人士杜重远、阎宝航、栗又文等人,又经杜重远的介绍结识了共产党员孙达生。在孙达生的影响下,马占山曾承诺联络张学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12月,马占山经由上海抵达西安,参与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拥护张学良提出“八项主张”,并在上面签字。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扣押,蒋介石派兵逼近西安,强迫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调防。马占山表述坚决服从蒋介石的命令,先行通知“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前往接防。1937年,蒋介石的中央军抵达西安后,马占山从中斡旋,避免中央军与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之间产生冲突。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马占山再次回到天津。

绥远抗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马占山跑到南京当面向蒋介石请战,蒋介石被迫于8月21日委任马占山为东北挺进军司令兼管东北四省招抚事宜,拨给他骑兵第六师刘桂五部和国民党兵团李大超部为骨干,赶赴绥远前线。马占山在大同设立指挥部,大同失守后移驻丰镇。

9月,日军进犯绥远,马占山率挺进军奋勇抵御,绥远守军闻讯脱逃。马占山苦战绥东,孤立无援。在孤山车站击退日军后,马占山部于10月13日被敌军三面包围于归绥城东大黑河一线,双方激战至下午5时,马占山被迫退守包头。包头失陷后,马占山转至五原(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

1938年3月,日军分三路包围挺进军,马占山率部在河口镇、托克托县等地与日军对战。4月1日,马占山部被日军四面包围于大青山,双方激战七八昼夜后,马占山率部突围至固阳黄油干子。日军随后对固阳重兵包围,马占山带病与日军血战十几个昼夜,最后突出重围,渡过黄河进入绥、陕、晋三省交界处的哈拉寨。

晚年经历

1940年5月3日,重庆国民政府命令改组辽、吉、黑、热四省政府,马占山在榆林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此后他以该身份进行抗日复土活动。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为抢夺抗战胜利的果实,设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马占山被委任为委员。

9月起,马占山随傅作义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向绥东和察西解放区进犯,在平绥路毕沟堡遭遇解放军的痛击。该战之后,马占山转入北平医院。次年,蒋介石调马占山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公开表示将他的两个骑兵旅交由傅作义指挥,为了利用马占山对东北解放区进行扰乱,蒋介石还任命马占山为松北挺进军司令,但马占山长期避居北平未就职。国民党特务机关则借马占山的名义滥发委任状,收编马匪,进行“策反”活动。

1948年12月13日,解放军对北平进行包围,中共通过马占山邀请邓宝珊将军劝告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经过多次商议后,傅作义、马占山和邓宝珊宣布起义。北平和平解放后,马占山寓居北京。1950年6月初,马占山接到毛泽东派人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但马占山因重病在床,最终未能出席。

马占山

1950年11月29日,在给子女留下遗嘱“要求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努力奋斗”后,马占山因肺癌病逝北京,享年65岁。

人物关系

马占山人物关系表

关系

姓名

简介

祖父

马万龙

祖母

黄氏

父亲

马纯

务农

母亲

刘氏

与马纯同村

妻子

杜氏

随父逃难到东北,被马占山父母收留,成为了马占山的童养媳

长子

马奎

字子元

长女

马玉文

嫁给曾在海伦驻防的陶斌英团长的侄子陶英麟

幼子

马占山的四夫人所生,少时因与马占山发生矛盾而离家出走

长孙女

马志清

人物成就

马占山所率领的江桥抗战是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的第一枪。江桥抗战是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个月16天后中国第一次有组织有规模的抗战战斗。中日双方从11月4日战至11月19日,共计16天。期间,日军投入总兵力30000余人,参战兵力为10000多人。中国方面守军总兵力计13000余人,参战人数仅3000人。日军除常规机枪外,配有坦克、飞机、重炮、装甲车等,而中国守军仅有少量迫击炮和机枪、步枪。双方两军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日军伤亡总数达6000人以上,毙亡者4000人左右。中国守军将士殉国者2000余人,负伤者无算。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正义战争典范。

同时,在当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下,马占山的江桥抗战引起强烈反应,在中国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爱国运动。在马占山与前线战士抗战之时,省政府为支援前线发布战时总动员,征调民工、马匹和车辆,许多进出城的百姓自愿为前线战士装卸军需物资。此外,省城民众还自发为前线战士制作军粮,抢护伤员,甚至派出志愿兵前往参战。

各地各界也纷纷来函、来电,对前线暂时予以赞扬,马占山成为了当时中国人民敬仰的抗日英雄。哈尔滨、上海等市的青年学生投笔从戎,组成援马抗日团,开赴前线,与日本侵略者作战。其他各地学生纷纷举行集会,呼吁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朱庆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氏兄弟和上海申报社长史量才等知名人士先后发起了募捐活动,为了宣传马占山的抗日壮举,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特生产“马占山将军牌”香烟,受到民众的欢迎。

江桥抗战还得到了海外侨胞的声援,许多华侨和留学生组织捐款,以及许多爱国华侨组织了“援马占山抗日团”“抗日铁血团”等赴东北参战。此外,江桥抗战还得到了苏联和世界人民的道义上的支持和援助。

人物评价

抗战期间投降日本人的汉奸曾评价:马占山这个人原来是非常有胆量、富于侠义心的人,但缺点是常常随着周围的人的意见而犹豫,改变意志。

与马占山作战的日本人称赞马占山:身不甚高,英姿豪爽。虽貌如书生,而智勇过人。

江桥抗战发生后,上海《生活》周刊接连刊登文章赞扬马占山,记者邹韬奋赞扬马占山及东北抗日义勇军将士“保卫国土、宁死不屈的精神,实为中华民族前途生路之所系,使世界知道我国军人非尽无耻,为民族争回不少光荣”。

《申报》记者在采访马占山后,评论马占山“以一旅之众,首赴困难,为国家保疆土,为民族争光荣,实为将吏之楷模、民族之表率”。

著名教育家、文学家陶行知先生在其创作的《敬赠马占山主席》一诗中,盛赞马占山:神武将军天上来,浩然正气系兴衰。

后世留存

马公馆

马公馆位于黑龙江省海伦城的东四道街路南,是1920年任骑兵团团长的马占山驻防在海伦时,与家眷同住的住宅。马公馆长130余米,宽100米,分东西两个院落,南侧时一个长50余米,宽40余米的花园。

人物故事

“吞不下这口洋气”

1916年秋,日本勾结蒙匪巴布扎布,利用南满铁路,以郭家店为巢穴,代运军火,后再马占山的清剿下,使其无法活动。后日本利用外交策略,向兴安东省(今属内蒙古自治区)提出抗议,将蒙匪说成是政治罪犯,要求护送回旗,并且中途不得截击。对于驻扎在郭家屯的吴俊升所部要求24小时撤回原驻地,否则以武力解决。兴安东省当局被迫接受。

日军佐藤旅团长,带一个混成支队护送蒙匪回旗,途径怀德县朝阳坡镇,被当地民团加以阻止。日军用大炮将该镇击毁,且沿途烧杀掳掠。日军行至怀德县城时,企图进入城内,但因马占山在现场驻防,日军未敢进城,转向马占山的出生地毛家城子。在遭到毛家城子世合泉商号的闭门拒绝后,日军开炮轰击,损毁房屋,炸死商民。马占山对此愤怒之极。

蒙匪被护送回旗后,日军仍占据杨大城子和毛家城子多日,对当地居民进行残害。佐藤旅团长由杨大城子移住怀德县城以前,县令中国军队退出杨大城子至公主岭和四平街至辽源的20公里以外。马占山接到命令后,含泪出城,沿途见到乡里被日军残害的痕迹和死伤的百姓,马占山自谓:我若得势,一定要教训教训这帮外国强盗,否则我吞不下这口洋气。

访问延安

1938年12月30日,马占山因公赴重庆,返回途中对延安进行了参观和访问。延安党政军各界对马占山进行了热烈欢迎,毛泽东对其设宴款待,还邀请他参加由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肖劲光主持的延安各界欢迎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