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全县辖区面积2165.35平方千米。截止2022年末,泸定县常住人口8.38万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泸定县的:地名由来、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政治、人口、经济、人文、社会事业、交通、风景名胜、著名人物、城市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泸定县

面积

2165.35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坐标

北纬29°54’~30°10’,东经101°46'~102°25'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四川省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8镇、1乡

行政区划代码

513322

人口

8.38万人(截至2022年末泸定县常住人口)

语言

西南官话、藏语康巴方言

GDP

32.3599亿元

人均GDP

23796元

著名景点

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甘孜州泸定桥旅游景区

车牌代码

川V

邮政编码

626100

政府驻地

泸定县泸桥镇红军路324号

电话区号

0836

简介

泸定县地处横断山脉的东部边缘地带,属于高山峡谷区,四川省最高峰贡嘎主峰位于县境内,大渡河从北向南贯穿境域,县境内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度明显,夏无酷暑。先秦时,泸定县境属梁州西部。隋时,在嘉良范围内。民国时,以桥名定县名,改为泸定县。1956年10月,泸定县属甘孜藏族自治州。截至2022年末,泸定县辖8镇、1乡。

泸定县是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地。境内大渡河流域是古代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拥有《岚安锅庄》《杵坭山歌》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定县是“红色名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和精神就是泸定红色文化资源的代表。泸定县旅游资源众多,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A级景区。

泸定县是州级现代农业重点县。县境内水果丰富,“泸定红樱桃”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水电能源产业,食品工业,建材产业是泸定县工业三大主导产业。2021年,泸定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3599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5.4:27.5:57.1。以雅康高速、G318为主线,S217、S433、S434为支线编织而成的交通运输网,覆盖全境。

地名由来

泸定县得名于泸河,又取安定之意。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川巡抚奏准在大渡河的安乐(藏语称阿垄)修建铁索桥,桥成后康熙帝赐名为“泸定桥”。“泸”之河(修桥奏折误称为泸河),“定”表示平定“西炉”之乱后泸河一带安定。置县时便以桥取县名。

泸定县

历史沿革

先秦至宋

泸定县在古代属梁州西部,周、秦、汉时代,称“笮国”。

两汉、两晋、南北朝为牦牛县。

隋代在嘉良范围内。

唐代设置嘉良县(今嘉庆河坝)、大渡县。大足元年改属黎州,唐统一废县后,境内曾设置羁縻州,并一直保持到宋代。

元至清

元朝时在烹坝境内设长河西营军万户府,河东地区隶天全六番招讨司,河西地区则隶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

明代复置三土司。三司分别为:沈边长官司,冷边长官司,长河西千户。

清初沈边隶清溪县(今汉源县),冷边属天全州(今天全县),长河西千户所为青海和硕特部打箭炉营官兼并。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建成泸定桥,设巡检司管理铁索桥、烹坝和沈村两驿站。康熙在为桥赐名时误把大渡河为“泸水”,意为泸河一带已安定,故赐名为“泸定桥”。

清宣统三年(1911年),置泸定桥委员会。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沈边土司和化林营汛防地改为化林县,冷边土司和咱里土司以桥名定县名,改为泸定县。

民国二年(1913年),改化林为县佐,属泸定县。

1935年5月29日,红军先头部队红4团发起夺取泸定桥的战斗。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对岸冲击,迅速歼灭守桥之敌。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3月22日,泸定解放。同年11月,西康省藏族自治区政府成立,泸定属西康省。

1955年10月,撤销西康省建制,藏族自治州区划归四川省。

1956年1月,泸定县划为雅安专区。同年10月,又转划属甘孜藏族自治州。

2016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得妥、烹坝、新兴3乡撤乡建镇。泸定县辖7个镇、5个乡。

2019年,撤销田坝乡,划归泸桥镇管辖。撤销杵坭乡,划归冷碛镇管辖。撤销德威乡、加郡乡,设立德威镇。自此,泸定县辖8镇、1乡,至今。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末,泸定县辖8镇、1乡、7个居民委员会、23个居民小组、236个村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泸定县泸桥镇红军路324号。

泸定县行政区划

类别

数量

名称

8

泸桥镇、燕子沟镇、冷碛镇、磨西镇、兴隆镇、德威镇、得妥镇、烹坝镇

1

岚安乡

参考资料:

地理

位置境域

泸定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理位置北纬29°54’~30°10’,东经101°46'~102°25'。东与天全县、荥经县、汉源三县为邻,南与雅安石棉县接壤,西与康定市、九龙县毗邻,全县辖区面积2165.35平方千米。

泸定县

地质

地层泸定县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扬子准地台的西缘,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谷三条地层断裂带交汇处。地层为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时期,县域中部主要属元古代早、中期的各类岩浆岩、混合岩;西部为古生代二叠纪地层和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有许多伟晶岩脉;东部有元古代晚期到中生代中期的沉积岩。

地形地貌

泸定县地处横断山脉的东部边缘地带,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县城海拔1321米。泸定县域地貌基本类型分为阶地、河谷扇形地、台地和山地4种。地貌类型从低中山峡谷区直至高山、极高山区。山体呈南北走向。县境内高山林立,许多山峰都在4000米以上。西部为大雪山山脉贡嘎山系,东部为邛崃山脉二郎山山系,北部为横断山脉马鞍山山系,整体地处山脉夹击形成的河谷地带。境内平坝、台地、山谷、高山平原、冰川俱全。县境内最高点为贡嘎主峰木雅贡嘎海拔7556米,是四川省最高峰、横断山脉最高峰、大雪山山脉最高峰,被誉为蜀山之王。

气候

泸定县地处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过渡带上,受东南、西南季风和青藏高原冷空气双重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为典型干旱河谷气候,焚风效应显著,光照充足,全年气候优良。县境内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贡嘎山区属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

泸定县年平均气温15.4℃,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2.5℃。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6.4℃;年平均降水量664.4毫米。雨量集中在5~8月这4个月,多夜雨。其中降水量分以7月为最多,达139.9毫米;12月最少,仅0.8毫米。平均每年有3次暴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62.0小时,年日照时数以4月为最多(114.1小时),9月为最少(70.2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66%;无霜期平均为279天。泸定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62.0小时,年日照时数以4月为最多(114.1小时),9月为最少(70.2小时)。

土壤

泸定县土壤类型划分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等15个土类,24个亚类、27个土属、55个土种。

水文水利

水文

泸定县境内的大渡河属于岷江水系,是岷江的最大支流。大渡河在县境内流长82千米,流域面积近1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887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87.5亿立方米,最大流速6.67米/秒。另有总面积达百余平方千米的冰川和11个湖泊。

泸定县境内大渡河支流以东西相向流入大渡河,共计48条。其中,河流主要有磨西河、湾东河、雨洒河3条,水能蕴藏量13万千瓦;沟流主要有磨河沟、木沙沟、兴隆沟等9条,水能蕴藏量达5万千瓦。

大渡河支流中以磨西河流域最大,近923平方千米。有木沙沟、湾东河、磨河沟等12条支流。这12条支流流域面积1804.75平方千米,占大渡河48条支流总流域面积的89.288%,年均流量40.71立方米/秒。

泸定县

水利

截止2020年5月,泸定县有大型水库1座(泸定水库),中、小型水电站35座。全县已建成堤防工程32.70公里,主要集中在县城和田坝、冷碛、兴隆等乡镇。

泸定水电站位于泸定县境内的大渡河干流中游,为大渡河干流规划调整推荐22级方案的第12个梯级电站,装机容量920MW,泸定水电站于2009年3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于2011年10月正式投产发电。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泸定县土地资源

总类

分类

面积、占比

详细情况

农用地(地2672846.3亩袁)

耕地

77759.8亩,占总面积2.4

灌溉水田15167.3亩、望水田2.2亩、水浇地11729.1亩、旱地50861.2亩

园地面积

2840.9亩,占总面积0.09

果园1755亩、桑园670亩、茶园121亩、其它园地294.9亩

林地

1838400.6亩,占总面积56.68

林地1211080.4亩、灌木林地375471亩、疏林地167402.9亩、未成林造林地82571.3亩、苗圃1875亩

牧草用地

742380.9亩,占总面积22.868

天然牧草地741591.9亩、改良草地789亩

其它农用地

11464.1亩,占总面积0.35

农村道路1833亩、坑塘水面213.8亩、农田水利用地108亩、田坎9309.3亩

建设用地(18023.6亩)

居民与工矿占地

12056.2亩

建制镇2018.3亩、农村居民用地9014.9亩、独立工矿用地821亩

交通用地

5774.5亩

水利设施用地

192.9亩

未利用地(557151.3亩)

未利用土地

324031.1亩

其它土地

233120.2亩

参考资料:

矿产资源

泸定县境内有金、银、铁、锰等30种矿产资源。大部分在兴隆镇、冷碛镇,其次在磨西镇(今磨西)、新兴乡(今燕子沟镇)、得妥乡(今得妥镇)、岚安乡、田坝乡(今泸桥镇)和烹坝乡(今烹坝镇);贵重金属矿贮量不大,有矿产地63处。储量较为丰富的主要是非金属类,如硅石、石灰石、花岗石等。现开发利用的矿种有银、铁、锰等15种。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查明储量多寡不一,其中:铅锌矿22.5万吨、锰35万吨、铁21.8万吨、硅石2000万吨、石膏储量约1300万吨、石灰石储量约3000万吨、矿泉水每年约有20多万立方米的流量。

植物资源

泸定县境内植物类型各异、品种繁多,约200科、800属、3000种。其中树种类有82科203属541种,其中属针叶树种5科16属31种,属阔叶树种77科187属510种。有虫草、贝母、大黄等药类植物400种以上。形成森林的树种有松、杉、桦、栎、楠等30个科64个属200余种。牧草种类200多种。有红豆杉、康定木楠、麦吊杉、银杏等4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贵植物。

泸定县

动物资源

泸定县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县境内有动物400余种,其中兽类100余种,鸟类2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钱豹、雪豹、白唇鹿、金雕等11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类有:猕猴、藏酋猴、小熊猫等49种。

泸定县

水资源

泸定县水资源总量为18.75亿立方米(不含大渡河过境水和地下水),人均占有水量2.96万立方米,为全省(四川省)人均占有水量的9.55倍,为全国人均占有水量的63.5倍。大渡河理论蕴藏水能为174万千瓦,已开发0.5116万千瓦,占水能总量的0.029%。

自然灾害

泸定县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涝、旱灾、风雹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地震造成四川省甘孜、雅安等6市(州)24个县(市、区)54.8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8万人;倒塌房屋1.2万间,不同程度损坏26.5万间;灾区居民住房及电力、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同时,地震还重创了灾区旅游业,并留下了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直接经济损失154.8亿元。

政治

现任领导(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3月1日)

中国共产党泸定县委员会

书记

宋晓军

泸定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曾维勇

泸定县人民政府

县长

王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泸定县委员会

主席

姜健康

参考资料: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泸定县常住人口8.38万人。户籍总户数27788户,总人口86234人。当年人口出生率8.9‰,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长率4.1‰。

民族构成

截止2022年末,泸定县境内居住有汉、藏、彝、羌、苗、回等民族,以汉、藏、彝族为主,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78.2%、16.0%、4.8%。

经济

综述

泸定县是州级(甘孜州)现代农业重点县。绿色蔬菜、特色水果、水电能源产业、食品工业等是泸定县的优势产业。电商物流是泸定县新兴产业。

2021年,泸定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359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99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89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4629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4%、9.5%和75.1%。三次产业比重为15.4:27.5:57.1。

第一产业

绿色蔬菜、特色水果、优质干果、有机食用菌、道地中药材、生态商品猪等是泸定县优势特色农牧产业。2021年,泸定县创建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建成1个省级、7个州级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分别新建水果、蔬菜、中药材基地2.1万亩、4.4万亩、1.3万亩,农作物播面达11.9万亩,新培育农民合作社7个。打造“泸定羊肚菌”“泸定红樱桃”“泸定苹果”等农产品品牌,取得“三品一标”认证32个。希望新越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兴隆黄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康巴天亿农业有限公司等是泸定县农业的龙头企业。

2021年,泸定县全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1365亿元。其中,种植业实现产值6.8379亿元;林业实现产值0.0494亿元;畜牧业实现产值2.1569亿元。

第二产业

泸定县工业形成了以水电、建材、药业、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水电能源产业,食品工业,建材产业是泸定县三大主导产业。其中,水电能源产业在泸定县工业总产值占比超过七成,华电泸定电站是泸定县水电行业的龙头企业。

泸定县初步建成“康东农特产品加工园区”和“康泸产业集中发展园区”两个园区,引进魔芋干片、花椒油、核桃深加工、牦牛肉深加工等企业,建成岚安、得妥、冷碛、磨西等4个老腊肉加工企业。泸定元正食品有限公司、甘孜州贡嘎雪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永安兴魔芋开发等是食品工业的龙头企业。

2021年,泸定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3.01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0.7774亿元。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负增长 0.9%。

第三产业

旅游业是泸定县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对泸定县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贡献很大。2021年,泸定县服务业占泸定县GDP比重达57.1%、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5.1%。2021年,泸定县创建星级乡村酒店21家、星级农家乐6家、省级森林人家20个。

电商物流是泸定县服务业新兴产业。2021年,泸定县已建成769平米的电商公共服务中心、520平米的仓储物流中心及冷链仓储中心、乡镇电商服务站7个、村级电商服务点72个。已完成“圣洁甘孜”区域品牌管理系统建设,孵化培育“戴阿妈”“泸先生”“二军”等农特产品品牌。

2021年,泸定县全县接待旅游人数535.6万人次,全县实现旅游收入58.9127亿元。全县实现门票收入0.3946亿元。

2021年,泸定县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842亿元,按销售地域划分,城镇7.3113亿元;乡村1.6729亿元。按行业分,批发业0.8962亿元;零售业6.5914亿元,同比增9.7%;住宿业0.4199亿元;餐饮业1.0765亿元。按企业规模分,限额以上0.8688亿元;限额以下8.1154亿元。

人文

综述

泸定县不仅有深厚悠久的汉族文化历史,也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汉、藏等多元文化在泸定县融汇。泸县不仅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茶马古道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岚安锅庄》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定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和精神就是泸定红色文化资源的代表。泸定的红色文化保留地、遗址基本上是沿大渡河两岸分布,形成了一条红色文化带。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泸定重要的文化基因。1935年5月29日,红军飞夺泸定桥,使泸定县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名城”。泸定县现有泸定桥、川藏公路悬索桥、毛泽东和朱德同志居住旧址、岚安红军司令部旧址等50余处文化遗址。如今,长征精神和红色文化已经融入了城市建设的整体布局中。瑞金路、成武路、元帅街、将军街、化林巷等等,均以当年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人物和长征时期红军战斗过的地方命名。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末,泸定县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泸定县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时代

级别

类别

市(州)

县(市、区)

泸定桥

1935年

国家级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甘孜州

泸定县

川藏公路大渡河悬索桥

1951年

国家级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甘孜州

泸定县

茶马古道

唐至民国

国家级

古遗址

成都市、自贡市、泸州市、雅安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

红军飞夺泸定桥战前动员会旧址

1935

国家级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甘孜州

泸定县

磨西天主教堂毛泽东同志住地旧址

1935

省级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甘孜州

泸定县

化林坪总兵府旧址

省级

古建筑

甘孜州

泸定县

朱德同志长征途经泸定居住旧址

1936

省级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甘孜州

泸定县

岚安苏维埃政府

1935年

省级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甘孜州

泸定县

参考资料:

泸定桥

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公元1705年),次年竣工。泸定桥长103米,宽3米,由13根铁链和铁链上铺的木板组成,铁链左右两边各2根为扶手,底下并排9根,全桥铁件重40余吨。因康熙帝御批建造,民间便称之为“皇桥”。康熙帝御书“泸定桥”三字石碑立于西桥头,东桥头至今立有康熙《御制泸定桥》碑。泸定桥不仅以悠久的历史、川藏交通的咽喉称著于世,更以红军夺桥的英雄伟绩驰名中外,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1961年,泸定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泸定桥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泸定县

磨西天主教堂毛泽东同志住地旧址

磨西天主教堂毛泽东同志住地旧址位于泸定县磨西镇境内,总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有教堂钟楼、经堂占、神甫楼等建筑经堂、钟楼建筑风格为典型欧洲教堂式,神甫楼为欧式风格结合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中西结合的砖木结构。由传教士于1918年动工修建。1935年5月,长征中的毛泽东同志宿住磨西天主教堂神甫房。

泸定县

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末,泸定县共有省级(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9处。

名称

类别

级别

地点

批次

岚安锅庄

传统舞蹈

省级

甘孜州泸定县

第四批

泸定山歌(杵坭山歌)

传统音乐

省级

甘孜州泸定县

第六批

藏族刺绣(岚安刺绣)

传统美术

省级

甘孜州泸定县

冷碛天须花花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省级

甘孜州泸定县

化林坪盐菜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省级

甘孜州泸定县

火烧子馍馍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省级

甘孜州泸定县

铁索桥铁链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省级

甘孜州泸定县

泸定凉粉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省级

甘孜州泸定县

范氏中藏药疗法

传统医药

省级

甘孜州泸定县

参考资料:

岚安锅庄

岚安锅庄,古代叫“沙郎”,后来又叫“果卓”,属于贵琼文化,贵琼人生活在河流峡谷之中,以群居碉楼为历代生活之空间,碉楼文化养成贵琼人有“卑而不贱、小而厚仁”的民族习性和民族歌舞。《岚安锅庄》形式多样,可分“卢吟、就吟”,后来卢吟演变为今天的对唱,形成为今天的《岚安锅庄》。《岚安锅庄》以婚丧嫁娶、节日喜庆、佛事活动等为主要主题,如《啊啦哟》《宋啦达》等唱段。2014年6月岚安锅庄被评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泸定山歌(杵坭山歌)

泸定山歌(杵坭山歌)的历史渊源与泸定县的兴起及茶马古道文化的演变过程息息相关。泸定山歌体裁是民歌类的一种,山歌中方言土语与衬词的运用较为广泛,是泸定特有语言山歌歌词中能影响风格的重要因素。泸定山歌题材广泛意境含蓄,曲调丰富旋律优美,它包含泸定原始音乐的韵致,又显露出泸定土著音乐的特色。泸定山歌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背夫歌、望郎歌、劳动歌等。

传统村落

2022年10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发布《关于拟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的公示》,泸定县兴隆镇化林村拟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化林村

化林村位于泸定县兴隆镇,距泸定县城35千米。化林村自古便是川边贸易重地和军事重镇,是雅安到康定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距离化林约8公里的飞越岭是茶马古道上的必经要隘。化林村境内的娘娘山,与“中国最大观景平台”牛背山遥相呼应,属中国第二阶梯到第一阶梯的二郎山景观连线,其海拔高度、观景条件形成540度立体梯级景观。

饮食

2021年7月19日,四川省“天府旅游美食名录”发布,100道省级“天府旅游美食”名单正式出炉,甘孜州羊肚菌炖鸡、松茸炖土鸡、团结包子、水淘糌粑4道菜入选名单。其中,羊肚菌炖鸡就是泸定县的特色美食。

羊肚菌炖鸡

羊肚菌炖鸡是泸定县特色美食,其菜色均衡、味道鲜美,鸡肉是有名的滋补食品,羊肚菌更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羊肚菌炖鸡无论是鸡肉亦或是羊肚菌都是肉质脆嫩,香甜可口。

泸定县

泸定凉粉

凉粉是泸定县特色美食,用豆子熬成的凉粉筋丝地道可口,一条一条的粉丝光泽发亮夹一筷子,还不断浇上葱姜蒜末、醋、辣椒油麻辣香嫩,凉滑爽口。2022年11月3日,泸定凉粉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烹壩十里香酸菜鱼

烹壩十里香酸菜鱼是泸定县特色美食,以大渡河野生河鱼与自家泡制的酸菜为原料加上秘制烹饪手法制作出的鱼肉麻辣滑爽,肉质细嫩。其制作技艺现已被列入甘孜州州级非遗项目名录。

特产

泸定红樱桃

泸定红樱桃是泸定县名优土特产,其特点为个头硕大、晶莹剔透、口感滑嫩、回味甘甜。其核心产区杵坭村在2010年被评为“中国红樱桃之乡”。201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泸定红樱桃”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从2011年开始,泸定县开始举办红樱桃节。

泸定仙桃

泸定仙桃是泸定县名优土特产,已通过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仙桃”不是桃,其实是的仙人掌果实。“仙桃”为椭圆状球体,具有爽滑、清凉、味美可口等特点。2020年9月,泸定仙桃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泸定核桃

泸定核桃是泸定县名优土特产。泸定核桃历史悠久,在泸定县高山、半高山、矮山均有出产,乡间几乎家家有核桃树。泸定核桃以矮山油份重、肉大为上等。2017年3月,“泸定核桃”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泸定苹果

泸定仙桃是泸定县名优土特产,至今已有40多年的种植历史,主要以红富士和金冠品种为主。“泸定苹果”的特点为色泽金黄或红鲜,肉质嫩软、味正质甜、汁液丰满、脆甜爽口等。2022年03月“泸定苹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方言

泸定话属汉语西南官话西蜀片雅甘小片,泸定话有20个声母(含零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与粤语、平话等南方方言相比,这样的音系算是比较简单的,但泸定话也有自身的特点,有些音素甚至也需要像调查复杂的东南方言那样,经过反复听辨才能确定。泸定话最显著的特点是有一套冠鼻边音声母[mb  ȵdʑ  ŋɡ  ld],尤其是冠鼻塞擦音声母[ȵdʑ],在官话方言区,甚至是整个汉语方言里都是较为罕见的。

宗教信仰

2011年6月,泸定磨西天主教堂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截至2021年9月,泸定县共有13座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及39名宗教管理人员。

佛教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奉佛教的民族,因而泸定县境内寺庙较多。泸定的庙宇多数始自清代兴建,鼎盛时期共有77座大庙,还有不少小庙。经数百年的变迁,大多数寺庙已荡然无存,仅有观音阁,城隍庙、将军庙等十余座尚存,小庙中也仅存花石包观音庙(独石寺)。

天主教

泸定县天主教总堂为沙坝教堂,位于今泸定城区沙坝地方。1889年天主教在该地租房传教,后购地建房,1919年建成教堂。位于今泸定县磨西教堂,1916年修建,1922年完成经堂,1926年完成钟楼。此外还有沙湾分堂,受沙坝教堂管辖;新兴乡分堂,受磨西教堂管辖。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止2021年末,泸定县(不含海螺沟)共有小学13所,有普通中学5所,幼儿园32所 (事业统计15个,一村一幼教学点17个)。全县幼儿园专任教师130人, 小学专任教师451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 446 人。其中,完全中学有泸定中学、泸定县二中、甘孜州高级中学3所。

卫生医疗

截止2021年末,泸定县共有卫生机构137个,其中县以上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12个,全县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19张,卫生技术人员555人,其中医生216人。

泸定县卫生机构

机构名称

卫生机构类别代码

行政区划(市)

行政区划(县、区)

医院等级(级)

医院等级(等)

甘孜州皮肤病防治院(甘孜州海螺沟景区人民医院)

皮肤病医院

甘孜藏族自治州

泸定县

二级

乙等

泸定县民族医院

藏医院

甘孜藏族自治州

泸定县

二级

甲等

甘孜州泸定县人民医院

综合医院

甘孜藏族自治州

泸定县

二级

甲等

参考资料:

文化事业

截止2021年末,泸定县拥有文化馆1个(泸定县图书馆),文化馆1个(泸定县图书馆)。博物馆1个(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共实施安装直播卫星电视15488套,电视综合覆盖人口8.5万人,广播综合覆盖人口8.5万人,有线电视用户9340户。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坐落于泸定县城西南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内。纪念馆的外观融合了川西民居、藏式建筑、明清古建筑等元素。纪念馆屋顶模拟天安门城楼,寓意“十三根光秃秃的铁链托起了共和国”。2021年,纪念馆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体育事业

截止2022年末,泸定县已建成城市文化公园2个、体育馆1个(泸定体育馆),为90个行政村配备体育基础设施,建成全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145个。

泸定体育馆于2009年开始动工,于2013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体育馆总建筑面积4280平方米,内部设1800座观众席,建有篮球场、健身房、乒乓球室等健身设施,是集群众性体育比赛、健身活动、群众娱乐、文艺表演等为一体的公益性多功能综合文化体育场馆。体育馆的建成,结束了泸定城区无体育馆的历史。

社会保障

截止2021年末,泸定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191人,城乡医疗实际参保人数65132人,城乡医疗保险覆盖率98%。纳入城镇居民“低保”范围的人员1237人;纳入农村居民“低保”范围的人员1282人。建成公办养老机构2所、日间照料中心8所,养老床位180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5%。

人居环境

2021年,泸定县义务植树64万株,完成封山育林1万亩、造林1700亩,林草覆盖率达73.53%。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个、州级生态村45个、绿色家园1317户,原杵坭乡获评全省首批“森林小镇”,杵坭村被评为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

2021年,泸定县空气优良天数达100%。完成2个城市、11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建成11个乡镇聚居点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县城污水处理率达85%,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50%。

2021年,泸定县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治理水土流失1.5万公顷。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绿色防控面积达3.1万亩。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通过省级现场核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质量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州第一。有二郎山森林公园、贡嘎山等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泸定县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名称

行政区域

面积

主要保护对象

类型

级别

始建时间

主管部门

贡嘎山

泸定县、康定县、九龙县

400000

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物

森林生态

国家级

1996-03-01

林业

参考资料:

交通

综述

2017年12月31日,雅康高速(雅安至泸定段)正式试通车运行,标志着泸定县不通高速的历史宣告结束。随着雅康高速雅安至泸定段的开通,成都到泸定只需2.5小时。至今,泸定县形成了以雅康高速、G318为主线,S217、S433、S434的交通运输网,覆盖全境。

公路

截止2021年末,泸定县公路通车里程108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7.65千米。有国道1条:G108;高速公路1条:雅康高速;在建高速公路1条:泸石高速(泸定至石棉)。

铁路

截止2022年末,泸定县境内暂无铁路。2018年12月28日,川藏铁路成(都)雅(安)段正式开通运营。2021年12初,川藏铁路全面开工建设并且将在泸定县设站。届时,川藏铁路通车后,泸定县将结束不通火车的历史。

公交

截止2021年末,泸定县拥有出租车80辆 (含海螺沟20辆) ,拥有60辆公交车,县内共有7条公交线路。

风景名胜

泸定县境内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全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重点景区。拥有蜀山之王贡嘎山、冰川森林海螺沟、最美阶梯二郎山、阳光田园大渡河、红色经典泸定桥、川藏茶马古驿道等旅游资源。泸定县是川西旅游环线重要节点,也是318川藏线必经之地。截止2023年1月,泸定县有AAAAA级景区1个、AAAA级景区1个、AAA级景区4个。

名称

所在市州

所在区县

等级

地址

泸定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

甘孜州

泸定县

AAAAA

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

甘孜州泸定桥旅游景区

甘孜州

泸定县

AAAA

甘孜州泸定县泸桥镇丰碑街2号

海螺沟磨岗岭中国最北彝寨景区

甘孜州

泸定县

AAA

甘孜州泸定县海螺沟磨岗岭

泸定县杵坭樱桃谷景区

甘孜州

泸定县

AAA

甘孜州泸定县杵坭乡

天下和平景区

甘孜州

泸定县

AAA

甘孜州泸定县兴隆镇和平村

海子山居

甘孜州

泸定县

AAA

甘孜州泸定县泸桥镇海子环环村

参考资料:

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

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泸定县磨西镇境内。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贡嘎山景区的主景区之一,是集低海拔(2850米)、低纬度现代海洋性冰川、温泉、原始森林、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为一体的自然景观景区。景区内有大型冰川5条,冰川中部的大冰瀑布高1080米,宽750~1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冰瀑布之一。景区内温泉资源丰富,主要有热水沟、沙树坪等温泉。景区内有70平方千米原始森林,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泸定桥景区

泸定桥景区,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泸定县城以西。景区以泸定桥为核心,包括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红军飞夺泸定纪念馆、红军长征在甘孜纪念馆、泸定县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观音阁、勇士路大型长征雕塑等景点。1935年5月29日,红军先头部队红4团发起夺取泸定桥的战斗。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对岸冲击,迅速歼灭守桥之敌。为纪念红军的丰功伟业,泸定县在位于县城西南的沙坝建立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园内的主体景点为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和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2016年11月泸定桥风景区相继通过省、州组织的检查验收,并成功授牌升级为“国家AAAA级景区”。

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

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二郎山东麓,邛崃山脉南缘,总面积为57517公顷。公园内主要山峰山岭有二郎山、月亮山、双坑窝梁子等,其中,二郎山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岭,为自然地理的分界线。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包括二郎山、喇叭河、红灵山、白沙河四个景区。公园内植被资源丰富,以常绿灌木、常绿乔木或落叶乔木为主,有天然杜鹃园面积50多公顷。

著名人物

姓名

性别

生卒(年)

简介

高显章

1933-1961

泸桥镇咱里村人。革命烈士,曾任得荣县民警队小队长

袁贞淑

1934-1956

泸定县城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曾任乾宁县妇女联合会副主任

罗维斌

1967-1997

泸桥镇人。革命烈士,生前在康定汽车运输总公司三分公司工作

程浩

1972-1991

泸桥镇新桥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曾任云南永善县刑警中队副班长

参考资料:

城市荣誉

2011年11月,泸定县荣获四川省“省级绿化模范县”称号。

2017年1月,泸定县获2016年度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

2018年03月,泸定县获2017年度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区”称号。

注释

[a]

辖佛耳岩以下河东地区的新兴、磨西、德威等地,以扯索坝观音岩为界。

[b]

辖佛耳岩以上至岚安河东地区。

[c]

所辖河西自扯索坝观音岩至今康定大藏桥。

[d]

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山地褐土、灰褐土、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山地灰化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沼泽土、石灰岩土、盐土、高山寒漠土。

[e]

卢吟是坐唱,就吟是边唱边跳。

[f]

完全中学,指既有初中学段,又有高中学段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