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洲长江大桥(Yingwuzhou Yangtze River Bridge)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为武汉二环线组成部分之一。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鹦鹉洲长江大桥的:建设历程、桥梁位置、建筑设计、设备设施、运营情况、建设成果、价值意义、有关事件、文化特色等介绍

中文名

鹦鹉洲长江大桥

所属地区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

竣工时间

2014年12月16日

宽度

38米

长度

3.42 km

管理单位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

动工时间

2010年8月26日

类型

悬索桥、公路桥、特大桥

路线长度

3420米

外文名

称Wuhan Parrot Island Bridge

途经线路

武汉二环线

桥梁名片

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

设计速度

60千米/小时

车道设置

双向八车道

起止位置

江城大道、梅家山立交

弧长/跨度

(225+2×850+225)M

简介

鹦鹉洲长江大桥始建于2010年8月;于2013年12月16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于2014年12月28日通车运营;于2018年1月1日取消ETC收费,并拆除相关设施。

鹦鹉洲长江大桥西起江城大道,上跨长江水道,东至梅家山立交;线路全长3.42千米,主桥全长2.1千米;桥面为双向八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总投资为50.29亿元人民币。

建设历程

2010年8月,鹦鹉洲长江大桥动工兴建。

鹦鹉洲长江大桥

2011年4月8日,武汉市城投集团公司与中铁大桥局、武昌造船厂、汉阳市政公司联合体代表就鹦鹉洲长江大桥建设正桥部分建设项目,签订BT合同。

2012年4月,鹦鹉洲大桥主桥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同年5月14日,鹦鹉洲长江大桥完成了最后一次混凝土浇筑,同时进行上部结构施工;   10月,鹦鹉洲大桥主桥基础工程施工完毕;   11月14日,鹦鹉洲长江大桥最后一节钢塔被精确吊装到位,完成大桥最后一座桥塔的封顶。

2013年6月22日,鹦鹉洲长江大桥主缆架设完成;同年7月,鹦鹉洲长江大桥完成主缆索股架设;9月6日,鹦鹉洲长江大桥首节段加劲梁进行吊装,进入关键的桥面施工阶段;12月16日,鹦鹉洲长江大桥完成合龙工程。

2014年3月,鹦鹉洲长江大桥进行栏杆的安设工程;同年7月22日,鹦鹉洲长江大桥路面铺设完成,完成大桥刷黑工程;12月28日,鹦鹉洲长江大桥通车运营。

2018年1月1日,鹦鹉洲大桥取消ETC收费,并拆除相关设施。

桥梁位置

鹦鹉洲大桥位于中国中南重镇武汉中心区域,连接汉阳区的马鹦路和武昌区的复兴路。该桥距下游武汉长江大桥约2千米处,距上游杨泗港长江大桥约3.2千米,距白沙洲大桥约6.3千米;该桥起于汉阳区江城大道的墨水湖北路,向东临动物园、沿马鹦路穿拦江堤路、鹦鹉大道后,上跨长江水道至武昌区,在津水路接至梅家山立交,最后与雄楚大街相接。

鹦鹉洲长江大桥

建筑设计

建设结构

• 整体布局

鹦鹉洲长江大桥分别由、南北中三座桥塔、及其各立交匝道组成,主桥路段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布置。

鹦鹉洲长江大桥

• 设计理念

鹦鹉洲长江大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上游不足3千米处,又处于黄鹤楼的景观视线内,对于该桥的桥型设计,设计者放弃了斜拉桥这一选择,避免了近200米高的桥塔对城市景观的影响,采用三塔四跨钢-混结合加劲梁悬索桥的方案,塔高适中,与武汉长江大桥景观相协调。主缆起 伏得外形富有韵律美,桥塔稳重的气势与浩瀚的长江相呼应,三塔耸立,寓意武汉三镇全面协调可持续均衡蓬勃发展。

在鹦鹉洲长江大桥涂装色彩上,设计者为了追求更好的景观效果,对桥塔等各部位涂装了时尚的国际“橘”红色与钢板梁相协调,在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也可以体现亮化后的景观效果。

鹦鹉洲长江大桥

• 设计特点

鹦鹉洲长江大桥为三塔四跨钢-混结合加劲梁悬索桥,边塔采用I形塔结构,桥塔横向均采用双柱式布置,塔柱之间设置横梁连接。中塔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其中,下塔柱采用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塔柱采用纵向人字形钢塔柱,下塔柱与钢塔柱之间设置混凝土塔座;边塔采用混凝土结构,上、下横梁均为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单室结构,下横梁两边塔柱外侧布置有宽2米的检修走道,下横梁顶面布置有支座垫石。

鹦鹉洲长江大桥

设计参数

鹦鹉洲长江大桥线路全长3.42千米,主桥全长2.1千米,主跨跨度2x850米,边跨主缆跨度225米,主梁跨度200米,边、中塔塔顶高差18米;主跨主缆矢跨比为1/8;中塔高152米,两塔柱间的横向中心距为40.0米塔柱顶部最大尺寸为14.8米(横向)x31米(纵向),横向两塔柱间由高7米的横梁连接;南北边塔高126.2米,边塔横向两塔柱间的中心间距由塔顶的36.0米变至塔底塔座顶的39.0米;塔柱横向尺寸为5.0米,纵向尺寸从顶面的7.0米变化到塔底的9.0米。主缆中心线理论散索点高程为+39.0米,横向2根主缆的中心间距36.0米;2根主缆均由114根索股组成,每根索股由127丝直径为5.25毫米的镀锌高强钢丝组成。

鹦鹉洲长江大桥

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

城市快速路

行车速度

60千米/小时

车道设计

双向八车道

荷载标准

公路-Ⅰ级

通航水位

最高:+26.20米;最低:+10.10米

通航净高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通航孔净宽高≥18米

通航净宽

设置两主孔,单孔双向通航宽≥790米

防震等级

按基本烈度7度设防

撞击标准

5000吨级江海轮及代表船队标准

设备设施

• 照明设施

鹦鹉洲长江大桥为突出三座主塔、悬索、桥侧外轮廓,通过白色投光灯投射、LED等方式,最大化展现出该桥橘红色主塔的视觉美丽,以及“江城”的城市特色和迷人魅力。

鹦鹉洲长江大桥

• 声屏设施

鹦鹉洲长江大桥汉阳岸引桥穿越世贸锦绣长江住宅楼段,引桥两侧高层建筑需要噪声防护,因此对桥面两侧设置全封闭声屏障,阻隔噪声源的传递。

• 电子监控

2015年5月,武汉交管部门针对中重型货车闯禁行线、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鹦鹉洲长江大桥启用电子眼抓捕设施。

鹦鹉洲长江大桥

运营情况

票价票制

武汉市政府于2017年9月12日发布通告,宣布自2018年1月1日零时起,停止征收该市“九桥一隧一路”ETC车辆通行费,鹦鹉洲长江大桥包括其中。

鹦鹉洲长江大桥

通行事项

截至2019年3月25日,因武汉长江大桥于3月25日起至4月13日夜间施工,民主路、彭刘杨路方向的车辆,通过中山路和首义路等道路绕行鹦鹉洲长江大桥。

鹦鹉洲长江大桥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鹦鹉洲长江大桥的中塔设计为钢-混叠合塔,也是中国国内首次采用纵向人字形的钢-叠合塔;该塔在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在于:1、下塔柱为钢筋混凝土,需要解决塔柱根部与承台之间容易出现裂纹问题。2、钢塔高度方向划分为15节,节段之间连接仅设置五处调整接头,其余节段之间为端面接触;钢塔节段吊装设计T3节段(人字形底部)、上横梁(分二节段吊装)两处合龙,因此钢塔线行难度大。3、钢混结合段是钢塔将力传递给下塔柱和基础的关键受力部位;由于结合面倾斜度(14度)且结合面面积大(6.3米x6.3米),确保结合段密实、密贴是一大难点。4、吊装时间正值高水位,受通航经高限制,1000吨年浮吊无法通过桥址附近的武汉长江大桥(设计通航净高18米),需要研究其他替代方案。5、钢塔上横梁分两节吊装,采用无支架“悬臂”拼装方案,需要重点研究吊装顺序和合龙口间隙问题。

鹦鹉洲长江大桥

荣誉表彰

技术(项目)名次

所获奖项

鹦鹉洲长江大桥工程

2016至2017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价值意义

鹦鹉洲长江大桥是武汉二环线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桥建成后,与武汉长江二桥形成新的城市内环线,把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的核心区都涵盖进来,实现三镇的均衡发展。(《铁道研究》评)

鹦鹉洲长江大桥

有关事件

2020年4月26日17时许,有网友反映,刚从武汉鹦鹉洲大桥经过,不知道什么原因感觉大桥在晃动,像在坐过山车。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在接到鹦鹉洲长江大桥异常晃动后,立即派人去了现场,目前晃动的具体原因还不清楚。

文化特色

2018年8月,《长江经济带》特种邮票发行,作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邮票第二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以鹦鹉洲长江大桥为主题作为主图,向世人展示武汉建设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