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学校的前身是建于1978年的贵州省第一轻工业学校和建于1979年的贵州省第二轻工业学校,分别为省级和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2004年2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合并更名为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设有七系三部一院;有高职招生专业25个,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5000余人;有专兼职教师700余名。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贵州第一轻工业学校
1977年11月14日,贵州省第一轻工业学校成立,借用贵州省洗涤剂厂(清镇县)部分厂房办学,办校初期只开设了制糖和轻工机械两个专业,年底招生76名,1978年4月入学。

1979年,经批准征用贵阳望城坡78市亩土地(原属贵阳棉纺厂农场)建校。
1980年,学校从清镇迁到贵阳望城坡,借附近部队营房上课、住宿。1983年,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和食堂等基本竣工,才恢复招生。
1984年,增设了发酵工艺、化工分析、制浆造纸等三个专业,经省政府批准开办了职工中专班,开设发酵工艺专业。
1987年,根据教育体制改革的精神,改招初中毕业生,学制为四年。
贵州第二轻工业学校
1979年11月26日,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二轻中等专业学校,利用原省二轻厅龙洞堡知识青年点办学,开设机械制造专业,1980年停止招生。
1981年,恢复招生,除机械制造专业招生50名外,又增设工业企业财务会计专业。
1983年,省轻工业厅与第二轻工业厅合并为贵州省轻纺工业厅,为避免两所轻工学校专业设置重复,省轻纺工业厅确定二轻校为经济管理和工艺美术类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并更名为第二轻工业学校。

合并组建
2004年2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贵州省第一轻工业学校和贵州省第二轻工业学校合并组建为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05年9月,原贵州省第一轻工业学校和贵州省第二轻工业学校正式实质性合并为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学院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
2011年,学院被评为贵州省级示范高职院校。
2012年,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2014年,学院被教育部授予第四届全国黄炎培奖优秀学校。
2015年6月,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8月,经教育部批准,学院成为全国首批10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之一。
2018年7月,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9年7月,学院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2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四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四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6月官网显示,学校设有7系3部1院,有高职招生专业25个。
系部 | 专业 |
轻工化工系 | 酿酒技术、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烹调工艺与营养、药品生产技术、水净化与安全技术 |
机电工程系 | 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储能材料技术 |
人文社科系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
怀卡托国际学院 | 室内艺术设计、会计和建筑工程技术 |
经济管理系 | 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互联网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
艺术设计系 | 室内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 |
信息工程系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云计算、VR)、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建筑工程系 | 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工程测量技术 |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开放实训基地2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骨干教师培训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实训基地3个,贵州省首批高职重点专业群立项建设专业1个,贵州省级开放性实训基地3个,贵州省级精品课程8门,5门贵州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国家级骨干专业 | 酿酒技术、物流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室内艺术设计 |
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骨干教师培训专业 | 会计电算化 |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
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专业 | 物流管理 |
国家级开放实训基地 | 食品生物开放实训基地、现代物流开放实训基地 |
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实训基地 | 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艺术设计实训基地 |
贵州省首批高职重点专业群立项建设专业 | 物流管理 |
贵州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 市场营销 |
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开放实训基地 | 现代物流开放实训基地、轻工化工系校内实训基地、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 |
贵州省级精品课程 | 食品微生物技术、服装设计、电气控制与PLC、标志设计、药物制剂技术、白酒品评技术、摄影技术与技法、药物分析与检测 |
贵州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蜡染技艺、PLC应用技术、会计综合实训、影视特效合成技术、食品安全技术 |
参考资料
师资规模
截至2023年6月官网显示,有专兼职教师700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比33%,硕士、博士占比52%,“双师型”教师占比81%,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名,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杰出贡献人物1名,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名,国家级职业教育大数据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
贵州省级职教名师 | 李德建、周晓妹等 |
贵州省级大师工作室 | 邱树毅大师工作室等 |
贵州省优秀教师团队 | 药物分析与检验教学团队(2013年,王娟)、酿酒技术专业团队(2016年)等 |
参考资料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截至2018年12月,学院与德国职教联盟、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加拿大堪诺多应用文理学院、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建国科技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等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与匈牙利多瑙新城大学签订了合作备案录。
学院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合作办学,成立了“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怀卡托国际学院”,并于2017年获教育部批准、获贵州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成立。
校企合作
截至2023年5月,学校与贵州黎平侗人古建筑有限公司、天津金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安顺开发区福远蜡染艺术有限公司、贵州黔粹行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贵阳博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贵州厚诚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合作进行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与联合工作室,共建专业教学团队,合作开发项目课程。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贵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贵州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6个校级科研机构。
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贵州山地特色水果及其酒等制品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绿色物流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
贵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贵州山地特色水果及其制品工程研究中心
贵州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贵州山地特色水果及其酒等制品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绿色物流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等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石墨烯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校级科研机构:先进电池与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生物研究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大数据研究中心、贵州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所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9月,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40万余册,电子图书47万册,开通CNKI、超星、万方等资源平台,24小时提供资源服务,纸质图书实现自助借阅。

学术期刊
《贵州职业教育研究》(曾用名《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报》)是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职业教育教学综合性理论刊物(季刊),主管单位为贵州省教育厅。
科研成果
2018年,学校教科研人员获批专利18项,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7项;参与教育部、贵州省社科联、科技厅、教育厅、教科院等课题的申报,获批地厅级以上项目9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41.3万元。
2020年,学校获批贵州省教育厅2020年职业教育科研项目立项2项,贵州省教育厅2020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立项2项,3个项目获批2020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其中2个重点课题,获批1个贵州省2020年度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贵州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软科学)项目。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贵州省2020年度科技支撑计划 | 酱香大曲中高产耐高温纤维素酶菌株筛选及产酶机制研究 |
贵州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软科学) | 网络协同和分布式制造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布局及物流配送体系研究 |
贵州省科技厅2017年度科技支撑计划 | 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化预处理及配套装备技术研究 |
参考资料
学校荣誉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先后获评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等。
2022年1月,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公布了2021年贵州省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入选名单,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入选。2022年4月,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荣获“2022年贵州省工人先锋号”称号。2022年5月,入选贵州省第九批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校园文化
校徽

释义:以学院英文字母“GILI”的首字母“G”为元素,变形为动感的圆弧和高飞的大鹏鸟,圆弧造型简洁有力,象征学院科学现代的管理与教育理念。又似一个时空隧道的入口,大鹏鸟正向其振翅飞去,象征学院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无限广阔的空间和灿烂的明天,飞翔象征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腾飞,组成鹏鸟的上下两个部分突出多学科、多层次、多门类、多学制的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特征,并形成汉字“工”,代表“轻工”,体现学院的属性与办学方向,图形整体简洁生动、催人奋进、充满朝气,象征学院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争创辉煌的精神风貌、时代气息和昂扬斗志。
校徽采用蓝色,象征着教育事业的深沉、博大、宽容,同时蕴涵了对轻院学子“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勉励之意,又表达了轻院各项事业腾起的美好愿景。
校训
明德修身,精技立业
释义:“明德”,出自于《礼记·大学》,通过教育引导启发学生,培养形成优良品德。“修身”,寓意学院师生自省以使自己心灵纯洁、诚信待人;“精技立业”,号召学院师生通过精通职业技能,教职工能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与技能,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能有相应合格的职业技能,满足社会需求,成为合格职业人才,反映学院的办学宗旨与办学理念。
校歌

校园环境
学院地处花溪大学城,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学院地址:贵州省花溪大学城。
教师及学生公寓
职位 | 姓名 |
党委书记 | 樊铁钢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武斌儒 |
党委副书记 | 杜平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周炜 |
副院长 | 何亚平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陈秀娟、任世晟、孟永国 |
党委委员、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 | 暨星球 |
参考资料
注释
[a]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b]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c]截至2023年6月7日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