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丰,男,博士,教授,1975年出生于江苏徐州。负责讲授研究生课程一门,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3名,实验研究进展顺利,已发表论文8篇。招收学科专业: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及高分子化学方向的本科生。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赵丰的:人物经历、研究方向、主要贡献等介绍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日期

1975年

出生地点

江苏徐州

学历

研究生学历

母校

中国矿业大学

人物经历

1999.9~2002.7,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中国矿业大学)。 2002.9~2005.7,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中科院化学所与苏州大学联合培养), 师从著名胶体化学家江龙院士和唐季安研究员。现任职于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有机功能分子研究所。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1. 新型过渡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 高效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

主要贡献

3.1 在研项目

(1)新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机理的研究(2009GZH0032),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万元,负责人。

(2)农药微乳液稳定性的因素及机理研究(2009GZH0031),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万元,第二负责人。

(3)包含过渡金属配合物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气/液界面的组装(2090304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万元(含配套),2010.1-2012.12

(4)界面分子组装体结构与特性研究,校博士科研启动经费,10万,负责人。

3.2 已完成项目

(1)廉价环保型农药微乳剂研究(GJJ08368),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5万,负责人, 2008-2010

(2)结构复合型超高分子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开发,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0万,技术骨干,2006-2008

(3)新型导电聚(二氧乙基噻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50663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万,排名第二,2007.1-2009.12.

(4)含氟农药的研究与开发,编号:赣科发计字【2003】218号,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排名第2。

(5) 10%阿咪壳油菜种衣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排名第2。

4.科研成果及获奖简介

1. 在纳米范围内组装或构筑功能结构单元和分子器件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领域。我们紧跟前沿研究课题,对不同分子界面组装的结构和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合理的实验方法,从分子水平上,考察了不同影响因素下,表面活性剂、功能高分子、DNA及纳米金颗粒等分子在界面上的自组装的行为,为界面功能分子组装体的构筑和潜在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相关科学成果相继发表在Australian Journal Chemistry,Thin Solid Films,European Polymer Journal,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等国外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 被国外著名期刊J. Phys. Chem. B上的论文(2009,113:7897-7902)作为实验方法来参考借鉴,受到国外同行的关注。

2. 在高效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开发研究领域,针对目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所存在的耐盐性差、对污水中油类等有机物质絮凝能力弱等缺陷,开展了高性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研究开发工作。从分子结构入手,以分子间相互作用原理和微观作用机理为指导,筛选出一批结构独特、功能各异的功能分子团,通过和阳离子单体与水剂的丙烯酰胺单体进行共聚合,开发出结构复合型的新型高性能复合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并成功实现中试生产,相关科研成果于2006年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赣科鉴字[2008]第109号)。

3. 具有特殊光学性能的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开发研究则是当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具有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高,发光色度纯,载流子传输性好,制作加工简单等优点,是一类更新型更高效的信息显示发光材料。我们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过渡金属配合物在不同取代基效应影响下的电子结构及光谱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科学成果已相继发表在Computational Theoretical Chemistry, 结构化学,Adv. Mater. Res等国内外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