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斑羚(学名:Naemorhedus goral)是一种牛科动物,属于斑羚属。它们体形较小,平均体长约1000毫米,肩高约510毫米。雌雄两性均具有长约128-150毫米的角,横切面呈圆形,角尖略微下弯。喜马拉雅斑羚是典型的林栖兽类,栖息在陡峭的山区,多栖息于远郊区县较高的山地森林,尤其喜欢栖息在其他动物与人类难以攀登的石砬子上,也在一面为缓坡另一面为悬崖峭壁的山顶栖息。它们是食草动物,食物包括草叶、芽、根、树枝、地衣、真菌、树叶、水果和坚果。喜马拉雅斑羚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为了食用而猎杀,喜马拉雅斑羚的数量正在显著下降,因此被列为濒危物种。喜马拉雅斑羚是栖息在喜玛拉雅山细小、毛发粗糙及圆角的斑羚属。冬季交配,翌年夏季产仔,每产1仔,偶产2仔。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喜马拉雅斑羚的:保护级别等介绍

拉丁学名

Naemorhedus goral

其他保护等级

近危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鬣羚属

喜马拉雅斑羚

保护级别

2021年2月1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发布,喜马拉雅斑羚的保护级别为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