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瓘(220年—291年),字伯玉,河东郡安邑县(今山西夏县北)人。三国时期曹魏至西晋初年的大臣和书法家。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卫瓘的:人物关系、人物生平、为政举措、文学造诣、人物评价、人物关系、轶事典故、艺术形象等介绍

中文名

卫瓘

伯玉

所处时代

三国到西晋时期

最高官职

司空

主要官职

征北大将军、护乌桓校尉,尚书令、侍中、司空

籍贯

河东郡安邑县(今山西省夏县)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220年

去世日期

291年

终年

72岁

谥号

封号

阌乡侯、菑阳侯、菑阳公

追封

兰陵郡公

主要成就

参与灭蜀,平钟会之乱、东降乌桓,西间力微、卫氏书派的奠基人

简介

卫瓘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卫觊官至曹魏尚书;卫瓘十岁丧父,袭父爵为阌乡侯。曹魏正始元年(240年),二十岁的卫瓘进入仕途,历任尚书郎、中书郎等职。景元元年(260年),魏末帝曹奂继位后,任卫瓘为侍中,持节抚慰河北;后升为廷尉卿,于景元四年(263年)以本职持节监督邓艾、钟会伐蜀一事,并在伐蜀功成后平定钟会之乱,因功封徐州都督、镇东将军等职,并增封菑阳侯。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卫瓘改授青州都督、刺史,晋爵菑阳公;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年)至咸宁初年间,卫瓘历任征北大将军、护乌桓校尉,期间安定北境,解除西晋边患。咸宁四年(278年),朝廷征召卫瓘入朝担任尚书令,兼任侍中,后升其为司空。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后,卫瓘于元康元年(291年)同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佐司马衷处理朝政,但因同皇后贾南风对立而遭到免官,同年被宗室大臣司马玮所杀,终年七十二岁。卫瓘死后,朝廷追封其为兰陵郡公,谥号为成。

卫瓘擅长隶书和章草书法,他不仅精通各种字体,而且能够学习古人的优点,是一位富有创意的书法家。晋武帝评价卫瓘忠诚公正,有文才和武略。唐朝大臣房玄龄在《晋书》中评价卫瓘多次劝谏晋武帝司马炎,可谓竭诚尽忠,做到了作为人臣的责任。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卫瓘是河东郡安邑县人。他的高祖卫嵩在汉明帝时期因擅长儒学而被征召至京师,但在途中因病于安邑县去世。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赏赐了安邑一块地方作为他的墓地,从此卫氏的子孙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卫瓘的父亲卫觊在曹魏时期曾任尚书一职。十岁时,父亲卫觊去世,卫瓘继承父亲的阌乡侯爵位。

正始元年(240年),卫瓘被任命为曹魏的尚书郎。当时曹魏的法律严苛,母亲陈氏非常担忧他,于是卫瓘请求改为通事郎,后又转为中书郎。当时权臣专擅朝政,卫瓘与大臣们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很受傅嘏的器重。卫瓘在任官十年期间,受到时人称赞和认可,升迁为散骑常侍。景元元年(260年),陈留王曹奂继位为皇帝,任命卫瓘为侍中,奉命去河北慰劳军民。由于卫瓘对曹奂的即位有功,朝廷增加其封邑;不久,卫瓘又转任廷尉卿。卫瓘精通法律,明辨事理,每次审理案件,不论案件的大小,都能据实决断。

参与灭蜀

景元四年(263年),邓艾、钟会奉大将军司马昭之命伐蜀。卫瓘作为廷尉卿奉命监督邓艾、钟会的军事行动,并被授予镇西将军,领兵一千。蜀国平定后,邓艾自行任命蜀国官员;由于钟会心怀异志,因邓艾独断专擅,遂与卫瓘一起秘密向司马昭报告邓艾的所作所为,司马昭下令用囚车监禁邓艾入京。卫瓘在钟会的授意下,率先抵达成都收擒邓艾,钟会本打算借邓艾的力量除掉卫瓘。卫瓘得知钟会的用意,不动声色,连夜来到成都,向邓艾手下的将领发出檄文,声称奉诏捉捕邓艾,其余的人一概不予追究。如果向朝廷军来报到,爵位赏赐就和之前一样;如果胆敢不出面,就诛灭他三族。邓艾的属将纷纷归附。卫瓘直入邓艾营帐,邓艾来不及抵抗就被逮捕。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五日,钟会率军抵达成都,钟会下令将随同而来的胡烈等魏军将领逮捕囚禁,矫太后遗诏而反叛朝廷。钟会留下卫瓘进行商讨,他在木片上写下“欲杀胡烈等”并举起给卫瓘看,由于卫瓘表示拒绝,两人直接开始出现了猜疑。卫瓘去上厕所时,碰到胡烈原本的亲将,便要他把钟会反叛朝廷的消息传到三军之中。

钟会逼迫卫瓘做出决定,两人相持不下。在外面的其他军队都暗中打算进攻钟会,因为卫瓘没有出来,不敢率先行动。钟会命卫瓘出去慰劳各军,卫瓘刚离开钟会就后悔了,派人追回卫瓘,卫瓘装病拒绝。等到黄昏时分,卫瓘闭门起草讨伐钟会的文告,传送全军将士,诸将于是向钟会发动进攻;钟会率部抵抗,最终被击败,自己也被乱兵所杀。钟会之乱平定,卫瓘稳定大局,安定人心。邓艾本营的将士想要追上囚车救出邓艾,迎接他回成都,卫瓘担心会有变故,就派遣护军田续率军追击,在绵竹杀死邓艾父子。当初,邓艾进入江由时,因为田续不敢前进,准备杀了他,不久又赦免了他。等到卫瓘派田续去追击邓艾父子时,对田续说:可以报在江油受辱的仇了。

益州平定后,朝廷要给卫瓘加官晋爵。然而卫瓘认为自己平定蜀地的功绩是诸位将领共同努力的结果,认为邓艾、钟会二人跋扈自取灭亡。虽然自己出谋划策但没有斩将拔旗的功劳,因此坚持辞让不接受封拜。最终他被升为使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镇西将军。不久又升任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并加封为菑阳侯,腾出的爵位封他的弟弟卫实为开阳亭侯。

安定北境

泰始初年(266年),卫瓘转任征东将军,晋爵为菑阳公,泰始五年(269年),改都督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加衔征东大将军、青州牧。在各种官位上都有政绩。泰始七年(271年),卫瓘任为征北大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护乌桓校尉。咸宁二年(276年),卫瓘上书请设立平州,后来他兼任都督平州诸军事。当时幽、并二州,东有刘务桓,西有拓跋力微,都构成边地的危害。卫瓘离间刘务桓和拓跋力徽二人之间的关系,致使二人互相猜疑而产生矛盾,于是刘务桓投降,拓跋力微忧虑而死。

卫瓘成功平定北方后,朝廷对他功绩给予表彰,赐予他一个儿子亭侯的封爵。他请求将该封爵转给自己的弟弟,然而卫瓘的弟弟在被封之前就过世了,最后由卫瓘的儿子卫密受封亭候。卫瓘六个儿子都没有爵位,却把封爵都让给他两个弟弟,在社会上备受赞誉。卫瓘多次请求进京朝见皇帝,每次晋武帝都热情款待他,不久后又派他返回幽州镇城。

咸宁初年(275年),卫瓘被征召为尚书令,又晋升为侍中。太康初年(280年),被任命为司空,同时继续兼任侍中和尚书令职务。卫瓘为政清简,受到朝野上下的称赞。晋武帝安排他的第四个儿子卫宣与繁昌公主联姻。然而,卫瓘认为自家身世低微,与公主结亲不太相称,因此上书推辞,但晋武帝坚持令两人联姻。之后卫瓘又领太子少傅,并特赐千兵百骑护卫和鼓吹仪仗。因有日蚀出现,卫瓘与太尉汝南王司马亮、司徒魏舒等人都要求自愿退位,被晋武帝拒绝。

蒙冤被杀

卫瓘的儿子卫宣在与繁昌公主结婚后,常常沉溺于酒色之中。权臣杨骏为了独揽大权,与黄门侍郎等人合谋,对卫宣进行毁谤,劝皇帝下令让公主与卫宣离婚。卫瓘恐慌不安,请求告老退位;晋武帝允许,并追赠卫瓘为太保,又派遣一百名卫兵,配备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吏员给他。杨骏等人又向晋武帝上奏,要求逮捕卫宣并免去卫瓘的爵位,晋武帝否决了这项提议。

永平元年(290年),晋惠帝司马衷即位,由太傅杨骏辅政。惠帝恢复了卫瓘的千兵护卫。元康元年(291年),杨骏被楚王司马玮矫诏诛杀,卫瓘被任命为录尚书事,给予绶带官印,可以“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卫瓘与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佐晋惠帝处理朝政。不久,司马亮提议让诸王回归封国,引起朝臣议论;卫瓘表示支持,这让司马玮对他心生不满。皇后贾南风也对卫瓘的正直感到忌惮,她以“图谋废立”的罪名传令给司马玮,要求罢免卫瓘的官职;司马玮派遣清河王司马遐率军包围了卫府。卫瓘的部将怀疑诏书的真实性,建议卫瓘等待确认真相后再认罪,但卫瓘拒绝了。最终,他和儿子卫恒、卫狱、卫裔以及孙子等九人同时被杀,终年七十二岁。卫恒的两个儿子卫璪、卫玠当时正在医生家看病,得以幸免于难。

卫瓘被杀之后,经过卫瓘的女儿和国臣们的多方奔走和上书请愿,卫瓘一案最终得以昭雪。司马衷颁布诏书,追赠卫瓘假黄钺、兰陵郡公的封号,并追谥他为成公。

为政举措

政治

卫瓘认为,曹魏建立的九品中正制度,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通行古今的常制。应该恢复古代的乡举里选制度。他和太尉司马亮上奏认为:古代圣君崇尚贤能者,通过乡举里选制度选拔优秀人才。乡举里选制度使朝廷恭俭谦让、社会歪门邪道绝迹,人们知道名声不能虚假,从而自我修养。九品中正制度在初期乡论尚存劝戒鼓励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不健康因素影响,按资产定品级导致天下人认为只有做官才尊贵,道德和学问被忽视,争利伤风败俗。废除九品中正制度,恢复古制并规定以现居地为准进行考选,避免外地考察的问题。邻伍成为基层单位,由郡县长官主持考选,完全废除九品中正制度,选举推荐依据公论。现任命九品官员应以古制为准,由在朝大臣荐举人才备任用,既拓宽选才途径又鼓励公心荐才,同时考察官员是否清明。卫瓘认为这才是完美的制度。晋武帝也认为很好,但终究未能改旧布新。

军事

在泰始七年(271年),卫瓘被任命为征北大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和护乌桓校尉。当他抵达幽州镇城后,他上书请求设立平州,并且后来兼任了都督平州诸军事的职务。当时,幽州和并州都受到了刘务桓和拓跋力微的威胁,这两个势力分别位于东部和西部边境地区,构成了边地的危险局势。卫瓘施展手段挑拨离间刘务桓和拓跋力微两人的关系,导致他们相互猜忌并产生矛盾。最终,刘务桓选择投降,而拓跋力微则因忧虑过度而去世。

文学造诣

书法成就

卫瓘善诸体书法。他与尚书郎索靖都善草书,故时人号为一台二妙。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张怀瓘《书断》等书法史料认为卫瓘书风很全面,章草、小篆、隶、行、草诸体兼善,是全能型书法家。卫瓘书法水准极高,张怀瓘《书估》把卫瓘等九人列为书家第一等,认为其可与书圣钟繇、王羲之等人比肩;庾肩吾《书品》把卫瓘列为上之下品;就具体字体而言,其章草被张怀瓘《书断》列为神品,亦即书法境界的最高级别。最能代表卫瓘书法成就的当推“草稿”书。据羊欣和王僧虔的记载,卫瓘把张芝草法和卫觊笔法相融合,衍生出了草稿书,也叫相闻书,为简札尺牍一类比较随意的字体,卫瓘草书能在法外求趣。

此外,卫瓘草书得张芝之“筋”,“筋”是“骨”与“肉”的恰当组合,更多地表现了势和力,是书法用笔的高级形态。当然,卫瓘的草稿书不是孤立的书法现象,不少书法史料说明,“汉晋时期的士流阶层已经盛行草书尺牍”,这种风尚甚至逐渐演化为彰显个人才情和家族门第的特殊技艺,学者冉令江, 杨树国认为卫瓘的草稿书虽不无个性但又是时风的一个缩影。卫瓘草稿书的代表作为《州民帖》,此为唯一归于其名下的刻帖,首刻于北宋初年的《淳化阁帖》卷二,后亦为宋《大观帖》收录。纵观该作品,有列无行,字字独立,横笔欹斜倾侧、抑左扬右,捺笔纵引牵带、气息连贯。具体审视,则第一列前五字章草笔法醇厚,典雅遒竦,颇近索靖《月仪帖》,而以下几十字则近乎今草,自然洒脱,颇近王羲之《十七帖》。此帖在笔法、章法、意趣上与西晋的主流章草颇有相异之处,更凸显了率情流便、秀美清正的审美追求,学者卫泊键认为卫瓘当为推动章草向今草演变的重要人物。

卫瓘

个人作品

卫瓘的书法作品有《顿首州民帖》,是其唯一的传世的书法作品,此帖已基本上去掉了波势,从此帖已可看出章草向今草的过渡。文疏作品有《奏免山涛》《请议郄诜假葬除服表》《与某书》《奏请赠郑默三司》《与魏舒书》《请除九品用土断疏》等言论。散文作品有《丧服仪》一卷(《隋书经籍志》)及《论语注》八卷。

人物评价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评价:征东将军卫瓘,忠诚公正,有文才和武略。

南北朝时期刘宋开国皇帝刘裕评价:钟会无法实现他造反的计划,因为有卫瓘等人的存在。

东晋大臣羊欣评价:河东卫瓘,他的草书和古文造诣很高,都达到了精妙的境界。他的草书虽然字形微瘦,但是笔迹非常精熟。

唐朝大臣房玄龄评价:卫瓘多次劝谏晋武帝司马炎,可谓竭诚尽忠,做到了作为人臣的责任。卫瓘因为贾氏而灭亡,张华因为赵氏而被残害。在乱世中保持忠诚,自古以来都是一件难事。

唐朝大臣、书画家李嗣真:卫、杜的文笔,流传已久。纵使它们笔触轻盈,流转风韵,明快有力,文辞婉约典雅,但相信很少有能与之匹敌的对手。

唐代著名书学理论家张怀瓘评价:卫瓘天资特出,就像鸿雁展翅飞翔在清流之上。他随心所欲地运用自己的才能,从不感到为难。

南宋理学家陈普有诗赞卫瓘:“此座倾危不信人,此身便合去朝廷。凌云莫道非真醉,直到身亡更未醒。拓拔枝柯幸少疏,洛阳宫殿已为墟。休论荣晦师田续,忍读金墉稽颡书。”

人物关系

关系

人物

身份简介

高祖父

卫暠

东汉时期学者,被汉明帝征召的途中去世

父亲

卫觊

官至尚书,封阌乡侯。卒谥号敬

弟弟

卫实

因卫瓘功获封开阳亭侯、后为散骑常侍、阌阳乡侯

儿子

卫密

因卫瓘功劳封爵亭侯,与卫瓘一同遇害

卫恒

西晋书法家,官至黄门侍郎

卫宣

娶繁昌公主为妻,后离婚,不久病死

卫岳

与卫瓘一同遇害

卫裔

与卫瓘一同遇害

孙子

卫璪

卫恒之子,西晋著名书法家,承袭祖父卫瓘的爵位兰陵公,后改封江夏郡公,官至散骑侍郎

卫玠

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玄孙

卫崇

卫璪被刘聪掳走后,晋元帝司马睿以卫崇袭爵江夏郡公

轶事典故

一台二妙

卫瓘生性严肃,对他的下属都用法律手段来领导,把尚书官看做助手,把尚书郎看作办事的吏员。卫瓘学问渊博,又擅长书法艺术,他和尚书郎敦煌人索靖都长于章草,当时人称之为“一台二妙”。汉末人张芝也长于章草,人们认为卫瓘的草书继承了张体的筋骨,索靖的草书继承了张体的血肉。

假醉上荐

晋惠帝在做太子的时候,在朝大臣都认为他太单纯质朴,不能处理政事。卫瓘常常想向晋武帝司马炎陈述废黜太子一事,但不敢贸然行动。后来皇帝在陵云台举行宴会,卫瓘假装喝醉了,跪在皇帝座位前,说道:“我想向陛下陈奏。”皇帝说:“你想说什么呢?”卫瓘想说,三次都没讲出口,便用手摸着皇帝的座位说:“可惜了这个座位!”皇帝明白了他的用意,假装不明白,说道:“你真的醉成这样吗?”卫瓘因此也没有再说什么。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卫瓘是魏国的监军。他与钟会一起征伐蜀国,诸葛绪在与姜维的战斗中失败,钟会愤怒不已,想要处死诸葛绪,但卫瓘和其他人极力劝阻,最终才使诸葛绪幸免于难。邓艾因功自傲,司马昭暗中给卫瓘写了一封信,命令他监督两路军队,并与钟会一同监视邓艾,以防出现意外情况。后来,卫瓘奉命逮捕了邓艾。然而,钟会谋反失败并丧命,卫瓘命令各军回归营地待命。由于担心邓艾被释放后会对自己进行报复,卫瓘派遣田续追击并斩杀了邓艾父子。贾充成功平定成都之后,将刘禅迁往洛阳,任命卫瓘守卫成都。

影视形象

年份

类型

剧名

饰演演员

1994年

电视剧

《三国演义》

王杰

2010年

电视剧

《三国》

霍尔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