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语
1.‘尊者独行无沙弥耶?’”
清金人瑞《送维茨公晋秋日渡江之金陵》诗之十:“我或读经罢,独行观水痕。”
2.专意实行;独自实行或行事。
《易·晋》:“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孔颖达疏:“独犹专也,言进与退专行其正也。”
《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补充】关于儒家的”独“,这个概念起源于《中庸》的”慎独“。慎训为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人就应该像天一样做到”诚“,所谓诚即存于心、守仁行义并持之以恒。能够做到的人很少,故而”独者,人之所不现也“。独行,在孟子这里是独自实行,不能让别人也做到仁义那就自己去做到,这是修身,到了荀子被发扬成为治国的方法:《荀子·不苟》篇,圣人笃行仁义而不舍就可以”化万民“,”独行不舍则济矣“。因此,儒家的独行,就是矢志不渝地行仁义之道。
《韩非子·忠孝》:“王者独行谓之王,是以三王不务离合而正,五霸不待从横而察,治内以裁外而已矣。”
3.谓独断专行。
清恽敬《新东门漕仓记》:“呜呼,此郡县长吏所以嚣然独行其意于上而民终不可治也已!”
4.单独行时;单独流行。
唐刘知几《史通·六家》:“其文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故能弥历千载,而其书独行。”
《文献通考·经籍二》:“自 晋 之后,弼 学独行,遂传至今。”
5.谓军队如入无人之境,没有阻挡。
《管子·七法》:“故蚤知敌人如独行,有蓄积,则久而不匮。”
《管子·七法》:“有雷电之力,故能独行而无敌矣!”
6.谓节操高尚,不随俗浮沉。
《礼记·儒行》:“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旧唐书·隐逸传序》:“而 游巖、德义 之徒,所高者独行。”
清 汤之旭《皇清太学生武修袁公(袁可立曾孙)墓志铭》:“范史儒林独行传与列卿循吏并垂,盖具隐德者积之久而犹閟其光,则天倍笃之於身后,理与数固宜然也。”
章炳麟《谢本师》:“先生为人岂弟,不好声色,而余喜独行赴渊之士。”
7.指故为标新立异的行为。
宋王安石《太子太傅田公墓志铭》:“公所设施,事趣可,功期成,因能任善,不必己出,不为独行异言,以峙声名。”
8.马兜铃的根。有香气。中医入药。
宋沈括《梦溪笔谈·药议二》:“马兜零之根,乃是独行。”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马兜铃》:“其根吐利人,微有香气,故有独行、木香之名。”
9 独木难行
泛指:行走在一根木头上的人或(动物),步履缓慢,往往表示事物发展的步履维艰,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