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县是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辖县。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市西部,东南临泰来县,东南部、南部、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北与碾子山区相连,北邻甘南县。总面积617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龙江县辖14个乡(镇),其中8个镇、6个乡;共有169个村(居)民委员会,其中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11个,村民委员会158个。县政府驻地龙江县龙江镇长横街2号。截至2021年末,龙江县户籍人口569844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龙江县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域、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对外交流、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龙江县

英文名

Longjiang County

面积

6175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市西部

地理坐标

北纬46°43'一47°40',东经122°24'—123°37'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黑龙江省

所属市

齐齐哈尔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8个镇6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230221

人口

户籍人口569844人(截至2021年末)

方言

东北官话黑松片的嫩克小片

民族

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达斡尔族等民族28个

GDP

1340606万元(截至2022年)

人均GDP

32820万元(截至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23180元和19908元(2021年)

著名景点

金长城遗址、龙江古巷、龙江湖等

车牌代码

黑B

邮政编码

161100

政府驻地

龙江县龙江镇长横街2号 

电话区号

0452

火车站

龙江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ljxrmzfw.gov.cn/外链

简介

龙江县地处大兴安岭与嫩江右岸平原之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自西向东地貌单元依次构成低山一一丘陵一一平洼3种大的自然类型。龙江县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干旱,秋,冬两季风向多为西北风。龙江县境内水系由嫩江和雅鲁河在内的11条河构成。境内河流总长426千米,流向大多由西向东,仅济沁河由西南流向东北。龙江县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生息。魏晋南北朝时,龙江县境内以嫩江为界,江东为豆莫娄人,江西为失韦族,以及乌丸遗人。隋唐时,先受突厥管辖,后属唐朝东夷都护府及室韦都督府。民国2年(1913年),龙江府改为龙江县,隶属龙江道。1985年实行市管县的新体制,撤销嫩江地区,龙江县归齐齐哈尔市所辖。

龙江县第一产业以粮食种植为主;第二产业以绿色食品、铜为主;第三产业为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商物流、文化旅游五大产业。2022年龙江县地区生产总值136.6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5211元和22137元。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比38:34:28。龙江县内滨洲铁路横贯县境,公路网络与国道京加公路、绥满高速衔接,联通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乌兰浩特、呼伦贝尔、满洲里等工业、旅游及边贸口岸城市。

龙江县自旧石器晚期,距今2-3万年前至今一直是多民族在聚集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具有山地草原游牧民族的特色文化。全县14个乡镇共发现各时期不可移动文物遗址、遗迹点437处,文物遗址总量居黑龙江省前5位,是黑龙江省文物大县之一。这些文物遗址遍布县域各乡镇,无一空白,158个行政村中有122个村有1处或多处文物遗址。龙江县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雅鲁河畔。有碧水湾森林生态公园、金长城遗址、龙江古巷、龙江湖、万亩大森林、哈拉海湿地等景区。

名称由来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批准,将黑水厅改设龙江府。因其是黑龙江省首府,故名“龙江府”,后来改为龙江县。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龙江属境,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生息。夏朝为流放罪人之地,又先后隶属于燕、秦。秽貊族居住地区,包括龙江整个属境,分布着相当于西周末,汉及三国,扶余族在此居住。先后归属于汉、魏、晋。扶余族是秽貊族中独立最早者。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扶余族接受了东汉玄菟郡的管理。至东汉末,公孙度割据辽东,扶余人仍求属辽东并依附于公孙政权。

魏晋南北朝

公元237年,魏灭公孙氏,扶余又投靠魏朝朝廷。后因战乱,相继依附于西晋、前燕,直至高勾丽文咨王三年(公元494年)夫余灭亡。魏晋南北朝时,龙江县境内以嫩江为界,江东为豆莫娄人,江西为失韦族,以及乌丸遗人。豆莫娄,亦称达莫娄,寇漫汗,是北夫余后裔。公元477--499年,北魏太和年间,豆莫娄与中原王朝发生朝贡关系。

隋唐五代

隋唐时,先受突厥管辖,后属唐朝东夷都护府及室韦都督府。东突厥灭亡后,又沦为薛延陀的属部。唐初,失室诸部属西邻突厥。后者设靠吐屯黟管理。东突厥灭亡后,又沦为薛延陀的属部。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将薛仁贵“攻占夫余”(今吉林农安)直到696年,各部一直隶唐之营州东夷都护所管。贞观后,受唐平卢节度使统领。792年左右,唐设室韦都督府。室韦都督受唐的幽州节度使节制。五代十国至辽朝建立,龙江属境分东西两部,嫩江以西隶属于京道,嫩江以东属东京道。

宋元

金代,龙江属境为女真族婆卢火辖地。江西隶临潢府路,属乌古追烈统军司;江东裹上京路,属蒲裕路。元代,属境为斡赤邪颜封地,一辽阳行省开元路。

明清时期

明代,龙江属境为奴尔都司兀良哈三卫辖地。清代,龙江属境东部和北部为曩龙江将军、齐齐哈尔硼都统辖区,雅鲁河、济沁河南岸属科尔沁哲里木盟统辖。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黑水厅,1908年8月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8月5日),清廷批准,将黑水厅改设龙江府。因其系黑龙江省首府,故名“龙江府”。府治齐齐哈尔城,由省直辖。其辖境大体包括今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甘南县全境和富裕、林旬、杜尔伯特、泰来4县各一部分地区。清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1905年-1908年),黑水厅期间,属境已经人烟聚集。光绪三十二年测绘的地图已标示870多个村落。至宣统年间,分为两区八乡。建县伊始,分出省城齐齐哈尔为一区,其余沿袭旧制,共3区8乡。1898年-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后,租界地面,建立东省特区等,辖理沿线各站。

中华民国

民国2年(1913年),龙江府改为龙江县,隶属龙江道。1914年,经省巡按公署批准,在甘井子(今甘南县),景星镇(前景星县)建佐治局。民国4年(1915年),总统批准县属景星佐治局改为景星设治局。民国14年(1925年)省长公署批准将甘井子佐治局改为甘南设治局。民国18年(1929年),龙江县公署改为县政府。改县知事为县长。并撤销龙江道,龙江县为黑龙江省直辖。景星、雅鲁(扎兰屯)设治局升为三等县。1930年,龙江县划为一等县。县府建置为科局制。1923年,政府所在地齐齐哈尔设省城市政公所,市政会,1928年改为省。1932年12月,苏炳文嫩西麈战失利,龙江县全境置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之下。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龙江县定为甲等县,隶属伪黑龙江省公署。1934年,日伪将东北划成14个省,龙江建县初属境所分设的龙江,景星、甘南、富裕4县均属龙江省。1936年,成立齐齐哈尔市政公署。从此,齐齐哈尔城归市政公署管辖,龙江县公署仍设齐齐哈尔市内。榆树屯,昂昂溪、富拉尔基、碾子山等归龙江县管辖。1945年,在齐齐哈尔城相继成立齐齐哈尔市政府和龙江县政府,龙江县隶属嫩江省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黑龙江、嫩江两省合并,成立黑龙江省,龙江县归黑龙江省所辖。1954年,根据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龙江县的达斡尔自治区,八区达胡店、九区腰库勒、十一区榆树屯及昂昂溪、富拉尔基划归齐齐哈尔市。同年,黑龙江省与松花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龙江县划归黑龙江省嫩江地区领导。1955年9月,龙江县人民委员会由富拉尔基迁往朱家坎镇。1956年3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景星县并入龙江县。1958年,将碾子山划归嫩江地区直属。1960年4月,黑龙江省嫩江地区与齐齐哈尔市合并为齐齐哈尔市,龙江归其管辖。1961年10月,恢复嫩江地区,龙江仍归嫩江地区管辖。1985年实行市管县的新体制,撤销嫩江地区,龙江县归齐齐哈尔市所辖。县境内还分布58万余亩不良土壤。这些不良土壤是粘朽土26万亩,白浆土1万亩,盐碱土7.3万亩,破皮黄26万亩,风砂土18万亩。

地理

位置境域

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市西部,位于北纬46°43'一47°40',东经122°24'—123°37',东南临泰来县,东南部、南部、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北与碾子山区相连,北邻甘南县。总面积6175平方千米。龙江县南北长105千米,东西宽92千米。

龙江县

气候

龙江县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内蒙古内陆气压的影响,秋、冬两季风向多为西北风。春季风大干旱,大风日数占春季日数的68.6%,平均风速3.6米/秒2—8级,最大风速8米/秒。春季气温转暖。冬季控制黑龙江省的高气压移到了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整个东北常为低压区。这时渤海和黄海上常出现较强,较稳定的高压区,形成了南高北低的气压形势,气压差别也很大。空气以快速从南向北流动就产生了偏南大风。再加上春季气旋频繁,因此常刮大风。龙江县西部初霜在9月17日,中部在9月24日,东南部在9月27日左右。无霜期,西部低山区120--125天。东南部可达135天。龙江县降水量西北部多,东南部少。一般年份5~9月的降水量,西部为440毫米,东南部为340毫米。全县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46.4毫米,年蒸发量1652.1毫米。龙江县日照时数,从龙江镇的2700小时,向四周增至2800小时,平均2678小时。年内变化明显,春季最多,夏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更少。平均气温3.40C,最高达41.2℃,最低达一36.4℃,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2.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一18.7℃。多年平均活动积温为2 688.2℃。

地质

地质构造

龙江县从整个大地板块看,东侧有一条走向为北,及东北向延伸的嫩江深大断裂,西侧有北,及西北向的雅鲁河断裂横贯。境内西部低山和中部丘陵为大兴安岭余脉,系在海西造山运动时期褶皱而威。现在丘陵漫岗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景星—武兴台地,海拔约250米,比高约20--40米,系扇状地及三角洲。东部地处嫩江中游平原,成陆历史久远,古生代和中生代的一部分地层递积侵蚀,到下白垩纪开始下降,低洼地区积水形成湖泊,使之成为“嫩江页岩系嚣的一部分。上白垩纪的末期,火山爆发,地壳变动,地层褶皱,侵蚀复活,于是造成布西一大侵蚀平原。龙江县境受其影响,旧有河流多数按照原河道下切,使嫩江西岸出现蜿蜒的夹谷,趋于陡壁(嫩江期)。由于嫩江侵蚀,河床渐平,河谷渐宽,水流渐缓,河谷中游砂堆积,河道弯曲,出现现在的成年形势。

地层

龙江境内,南部的景星、东华、头站、东部的华民、广厚、白山、黑岗、北部的哈拉海8个平洼区,地表多属冲积型结构。地质年代从地表以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上、中、下更新统,结构松散,质地粘重,含粘土、砂砾石,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地下100---120米主要是泥质粉砂岩或泥岩,还有侏罗系的玄武岩,凝灰岩等,有形虫化石出现。县城及南部的永发、对宝、杏山的部分地区,北部的发达、七棵树、福山永、西北部的合山、繁荣、西南部的奋斗、柳树、雅鲁河,属洪积台地,是丘陵向中央平原的过渡地带,由更新统黄土状粘土或黄土石砾交杂层构成。台地形成的地质年代为下第四纪或第三纪,存在着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县城西部的龙兴、山泉、济沁河低山区,地层是由花岗岩、片麻岩、斑岩等构成。其地质大部分属于二迭系下统和侏罗系上侏罗统。第四系主要分布于河谷漫滩两侧台地。

地形地貌

龙江县地处大兴安岭与嫩江右岸平原之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自西向东地貌单元依次构成低山一丘陵一平洼3种大的自然类型,自然景观呈三级阶梯。境内最高点位于座落在龙兴镇境内的朝阳山,海拔606.9米右。最低点在雅鲁河与嫩江汇合处,海拔140米。西北低山区海拔高度在200--600米之间,龙江县境内山脉分布于西北部,处于低山范围。为西北东南走向。主要山共有45个,其中海拔600米以上的1座,500-600米的4座,400-500米的9座,300-400米的17座,其余均为200米以下;龙江县中部从北向南丘陵起伏,海拔最低160米(哈拉海甸子边),最高440米(杏山六九山),一般在200米左右,属丘陵漫岗区;平原海拔在140-210米之间,有湿地零星散布。点缀着大小不同的湖泡,且多含碱性。境内的雅鲁河和绰尔河水量比较充足,入平原后,分出支流,形成旱三角洲。最低点在雅鲁河与嫩江汇合处,海拔140米。中部丘陵区地面坡度2~9度,海拔160--440米,丘岗连绵,此起彼伏。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江县境内水系由嫩江和雅鲁河在内的11条河构成。境内河流总长426千米,流向大多由西向东,仅济沁河由西南流向东北。

嫩江

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东侧的伊勒呼里山南麓的格尔布山。由北源伊什肯河,东源纳约河,南源伊苏肯河汇流而成。全长1490千米,流经县境150余千米。由于行政区域的变化,今于龙江县境内仅有59千米。

雅鲁河

雅鲁河发源于兴安岭东南麓关帝庙岭。东南流至博克图,沿滨洲铁路南行15千米汇纳西布沁河,又东南流55千米汇纳巴林河,经扎兰屯市境右纳嘎尔东河、左纳和尼河,50余千米后由成吉思汗南流经碾子山,入龙江县境。河流全长333千米,于龙江县境内流长114千米,为嫩江右岸主要支流。龙江湖位于龙江县东华乡东华村北,水面18000亩。嫩江、雅鲁河、绰尔河两岸,多为沼泽地带。

龙江湖

龙江湖位于龙江县东华乡东华村北,水面18 000亩,水质含碱度较高,俗有“碱泡子”黟之称。1965年10月,建龙江县养鱼场,放养鱼种为鲤鱼,鲫鱼,自鱼等,年产商品鱼401吨。

水利

截至2021年,龙江县有中型水库3个,小型水库3个。其中龙江县沟口水库暨发达水库,位于龙江县七棵树镇兴隆沟入哈拉海湿地沟口,处于兴隆河之上,始建于1972年。水库面积56万平方米,海拔为162.45米。沟口水库夏季设有水上乐园,冬季设有冰上滑冰、冬捕等项目。

瓮泉水库

瓮泉水库位于龙江县南部头站乡境内,距龙江县65km,库区地处杏山、头站、东华乡交界处,坝址地理坐标东经123°08′,北纬46°54′。瓮泉水库的水源是引取罕达罕河水和截取瓮泉闭流区坡水径流,流入瓮泉泡调蓄,是一座平原型引水式水库。库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由丘陵漫岗向河滩地平原的过渡地带,由小瓮泉、大瓮泉三个天然泡组成,集水面积126.4km2,是一座以水田灌溉和湿地补水为主,兼顾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平原型引水式中型水库。

土壤

龙江县地形复杂,土壤种类较多。分石质土、暗棕壤、栗钙土、黑钙土、草甸土、沙土、泛滥土、水稻土、盐土、碱土和沼泽土,计11个土类,31个土属,63个土种。龙江县大致有草甸土带、草甸土、栗钙土带、盐化草甸士带3个土壤带。草甸土在全县分布较广,河流沿阜,低阶地较多,占土地面积的46%,是耕地的主要土类;黑钙土是丘陵区的主要土壤,约占总面积的17%;栗钙土约占总面积13.2%,表层栗色,质地较松;暗棕壤土占总面积的17.5%,分布在低山丘陵区较多。其它土壤如石质土,盐碱土、风沙土、泛滥土、水稻土、沼泽土等占总面积6.3%。县境内还分布58万余亩不良土壤。这些不良土壤是粘朽土26万亩,白浆土1万亩,盐碱土7.3万亩,破皮黄26万亩,风砂土18万亩。

草甸土成土母质为游积物和冲积物,垦前肥力较高;黑钙土成土母质为黄土状母质,PH值(即酸碱度,下同)在7.8~8.4之间,有机质含量2.4%~4.0%。该土壤易旱,土壤保水力差;栗钙土成土母质为残积物,PH值在7.1~7.6,有机质含量0.3%-2.2%,土壤肥力中等,较干旱,易流失;暗棕壤土成土母质为坡积残积物。PH值7.1~7.6,有机质含量3.8%-4.2%。

森林资源

龙江县有林面积136万亩,森林覆盖率16.1%,林木蓄积量超过350万立方米,具备发展林下经济条件。全县人造林累积保存面积为69.34万亩,林木蓄积量59.33万立方米,天然林10.4万亩,疏林地31.62万亩,有林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2%。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第三次土地调查结果,龙江县耕地390091.21公顷。其中,旱地309841.24公顷,占79.43%;水田68275.78公顷,占17.50%;水浇地11974.19公顷,占3.07%;园地2617.19公顷。其中,果园2592.24公顷,占99.05%;其他园地24.95公顷,占0.95%;林地70594.30公顷。其中,乔木林地47597.46公顷,占67.42%;灌木林地14914.02公顷,占21.13%;其他林地8082.82公顷,占11.45%;草地15856.71公顷。其中,其他草地13892.06公顷,占87.61%;天然牧草地1898.44公顷,占11.97%;人工牧草地66.21公顷,占0.42%;湿地53315.57公顷。其中,沼泽草地45727.23公顷,占85.77%;内陆滩涂5852.82公顷,占10.98%;沼泽地1727.98公顷,占3.24%;灌丛沼泽与森林沼泽共计7.54公顷,占0.01%;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4704.57公顷。其中,村庄用地21098.66公顷,占85.41%;建制镇用地2589.39公顷,占10.48%;采矿用地541.34公顷,占2.19%;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475.18公顷,占1.92%;交通运输用地13756.60公顷。其中,农村道路10656.45公顷,占77.46%;公路用地2757.61公顷,占20.05%;铁路用地342.54公顷,占2.49%;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6439.90公顷。其中,河流水面5988.45公顷,占36.43%;坑塘水面4631.22公顷,占28.17%;水库水面2833.43公顷,占17.23%;沟渠2441.14公顷,占14.85%;水工建筑用地545.66公顷,占3.32%。

生物资源

药材种类共29科97种。主要有防风、黄芩、苍术、赤芍、桔梗、车前子,地榆、苍耳子、益母草、蒲公英、土大黄、白头翁、透骨草、大蓟、小蓟、狼毒等资源,总面积239万多亩,蕴藏量1500多万公斤。地产植被药材在在全县野生植物中占重要地位,共有71科231种。其中菊科31种,豆科11种,百合科7种,伞形科7种,唇形科13种,十字花科5种,禾木科3种,蔷薇科20种,其他63科134种。如百合、柴胡、艾叶、龙胆草、知母、远悫、灵仙、白鲜皮、薄荷、独角莲、马齿苋、甘草、黄花、猪宗草等。全县山产品有橡子、榛子、磨散松子、猴头、黄花菜、山楂蕨菜、松茸等。

矿产资源

龙江县非金属类有砾石、砖瓦合成粘土、风成粘土、白粘土等20余种。金属矿有铜、铁、磁铁、铅、锌、铝、金、煤等。此外,还有一些稀有元素矿产。全县主要非金属,金属矿产30余种,矿点、矿化点70余处。全县以砂、石、土等建材矿藏资源最为丰富,也蕴藏少量金属矿藏。奋斗乡二龙村东山及南山(马山)金矿点。四架山金属矿位于雅鲁河乡四架山村。该矿所藏的金属有金、铅、铁、铜等。颜家沟煤矿现发现8个矿点,共计3.2米深,走向延长1000米,倾斜延长400米,倾角45度,计算测得贮量220万吨。高家石灰岩矿位于济沁河乡高家村附近,矿区包括柳条沟至平岗南。澎润土矿床分布在龙江镇,白山、合山乡。龙江镇矿床位于镇四2千米处。花岗岩矿床。分布在雅鲁河乡,鲁河乡和山泉乡兴义村,永发乡景山村,白山乡龙哈村等地。二龙山铁矿。位于龙江县西南距景星镇约20千米处。矿点附近出露有古生代变员火山岩,中生代的酸性喷出岩、沉积岩以及花岗岩。有用矿为赤铁矿、磁铁矿、针铁矿。

水资源

龙江县地处松嫩平原与大兴安岭过渡地带,境内有嫩江、雅鲁河、济沁河、绰尔河、罕达罕河等多条河流和9个湖泊,全县水资源总量8.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496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动物

龙江县有鸟类242种,包括丹顶鹤、大天鹅等国家珍稀保护鸟类,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5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50种。有无脊椎动物500余种,脊椎动物339种,其中鱼类53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8种。其中,国家一级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头鹤等,国家二级重点野生动物有鸳鸯、白枕鹤等。有217种丹顶鹤、天鹅等国家一二级鸟类,37种濒危鸟类栖息于此。全县野生兽类只有十五,六种。有乌鸦,喜鹊,啄木鸟,捧捶鸟、猫头鹰,松鸭、百灵鸟等近30种,并有6种候鸟。全县鱼类共7科62种。

龙江县

龙江县

龙江县

植物

龙江县有高等植物81科235属431种,包括种子植物66科218属408种。有国家级植物1种,即野大豆。

龙江县

自然保护地

龙江县有龙江哈拉海和哈拉海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

龙江哈拉海湿地自然保护区

位于松嫩平原的西北端、大兴安岭南麓、龙江县东北部,总面积23109平方公顷,核心区面积8847平方公顷,是黑龙江境内唯一有湖泊、保存完好的原始湿地和草原生态系统,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集中分布区。2011年3月,建立了龙江哈拉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灾害

龙江县自然灾害主要是旱涝灾、风雹灾、霜灾、虫灾等。

旱涝灾

龙江县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干燥,春季风大少雨,夏季温热雨水集中。春早、夏涝灾经常发生。1949---1985年37年中,旱23年次,占62.2%,相当1.9年一遇,正常7年次,占18.18.9%,相当5.3年一遇,涝7年次,占18.9%,相当5.3年一遇,旱涝灾害共30年次,占81.1%,相当1.2年一遇。其中早灾年份是涝灾或正常年份的3.2倍,旱象比民国年间显著增加。2015年,龙江县鲁河乡和龙江镇发生局部强降雨并夹杂少量冰雹,雅鲁河流量由300立方米/秒提升到821立方米/秒,造成鲁河乡7个村41个屯被淹,4所房屋被毁,16处桥涵受损,受灾6100多人,1人落水不治身亡。龙江镇进水房屋达95户。

风雹灾

龙江县春秋两季多风,春季8~5月,秋季9~10月。两季风日数多达60天左右,最大风速22米/秒。风力大,易造成风蚀,影响春播质量和危害幼苗,并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加剧旱情,夏季大风与暴雨相随,造成作物倒伏。2017年6月的龙卷风和冰雹天气给龙江县的部分乡镇电力设施造成巨大损失。受灾严重的几个乡镇高压断杆68基,低压断杆45基,进户杆断杆240基,景铜线4处铁塔刮倒,造成18个行政村停电。此次极端天气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全县受灾人口1.4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1.6万亩,其中,7.06万亩绝产。384 户、1064 间民房不同程度受损,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948万元。

霜灾

龙江县境内积温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加上干旱发生频繁,损失积温多,常常发生低温早霜,危害农业生产。2019年,7-8月龙江县降雨偏多,气温较低,部分地区作物成熟较慢,霜冻给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

虫灾

龙江县境内危害农作物的害虫有11种,其中地下害虫地老虎(俗名截虫),幼虫食性杂,危害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糜子幼苗,造成缺苗断条,甚至毁种。2022年7月,龙江县14个乡镇玉米田都有不同程度的玉米螟幼虫和双斑萤叶甲的发生。

行政区域

截至2022年,龙江县辖14个乡(镇),其中8个镇、6个乡。县政府驻地龙江县龙江镇长横街2号。

名称

行政区划代码

下辖镇、乡数目

下辖政区详情

龙江县

230221

8个镇

龙江镇、景星镇、龙兴镇、山泉镇、七棵树镇、杏山镇、白山镇、头站镇

6个乡

黑岗乡、华民乡、广厚乡、鲁河乡、济沁河乡、哈拉海乡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11日

参考资料:

政治

主要领导

机构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龙江县委员会

书记

关宝建

龙江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肖正平

龙江县人民政府

县长

顾玉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龙江县委员会

主席

姜春波

统计截止2023年9月24日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龙江县常住人口总数414285人。2022年,龙江县人口出生率3.28%,人口死亡率5.24%,人口自然增长率-1.96%。在龙江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常住人口414285人,城镇人口125179人,男性209431人,女性204854人,男女比例为102.23%,少数民族比例为2.69%。

民族

龙江县现有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达斡尔族等各种民族28个,人口总数414285人。其中人数大于1万的民族有汉族、满族。其中人数小于100的民族有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等17个民族。汉族人数比例为97.00%,蒙古族人数比例为0.37%,回族人数比例为0.22%。

方言

龙江县在方言分区上属东北官话黑松片的嫩克小片。1956年至1960年,政府有组织地向龙江县安置山东移民22566人前来垦荒。迁到龙江县的主要是山东省郓城县移民,尤其是年纪较大的人使用的语言中语音和绝大部分词汇保留了郓城方言的特色,所以仍属于郓城方言。包括零声母在内,郓城方言共有 23 个声母,郓城方言共有 37 个韵母。老派的郓城方言是属于“分尖团”的方言,龙江县郓城方言岛中年以下的发音人比同年龄层的郓城县发音人读 tɕ 组声母的字数要多。

宗教信仰

龙江县境内有宗教,始于远古时期的萨满教。以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相继传入。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黑水厅统计,萨满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徒计9425人,修建大量教堂、庙宇等宗教活动场所。龙江府时期,境内宗教活动受到限制,教徒减少。宣统二年(1910年),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等信徒4015人。龙江县内寺庙有省文庙、先农坛、万寿寺等。

道教

道教传入龙江为民国初年。道士有清居与火居两种。1946年后,县内宗教活动曾一度受阻,道徒日渐稀少,仅有个别信道者单独活动。所剩的一位道士,即广厚乡火居道士扬某,直至60年代仍青衣束发,恪守道家倍条,于“文化大革命"初期去世。今县内已无道教传播者。

佛教

清乾隆年间,境内修建城隍庙,三官庸多处。道光年间修建释迦佛殿、大悲寺、普恩寺等,众多佛教人员在内主持。1939年2月,孙普滨,王仁郇在李三店建立佛教圣道理善联合会,信奉者70余人。此外在县属昂昂溪、富拉尔基,大民屯等地还建有佛教万善会,世界大同佛教会,理善劝戒烟酒会、佛教道德联合会多处,信徒1300余人。

伊斯兰教

县内伊斯兰教传入,是清初伴随回族迁居本地开始的。1981年省拨人民币2000元,,县地方财政自筹5000元,维修了原清真寺,扩建砖房4间,作为教民的活动场所。

天主教

天主教传入境内是在清光绪年间。光绪三十年(1904年),瑞士神甫包慕思在哈拉海乡文固达村建天主堂一座,发展教徒数百人。1950年,天主教主要活动区域在富拉尔基、文固达、高地营子一带。富拉尔基有神职人员23人,教徒469人,总计全县天主教徒2 391人。在神职人员中,有传教士5人,大姑2人,会长15人,先生1人,神甫7人。

基督教

清光绪年间基督教传入属境,初称耶稣教,又叫基督教。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黑水厅境内有外国基督教徒7人,均为男性。宣统二年(1910年)齐齐哈尔东大街建基督教福音堂l所,内有长老,牧师、职员8人,宣传教理,发展教徒,经费由北平总教会支领。1984年11月5日,在黑龙江省基督教协会的支持下,龙江镇成立了由朱忠文,张永勤、吴忠礼3人组成的龙江镇基督教“三自黟爱国小组,发展了10名新教徒。确定吴忠礼家为合法宗教集合场所。今有基督教徒70余人。1984年8月被解散。

喇嘛教

喇嘛教属大乘佛法的一个派别,有红教与黄教之分。宣统三年(1911年),龙江府境内,有红教喇嘛8人,均为蒙古人。在蒙古族中,喇嘛地位极高,属于贵族阶层。每年2月15日举行喇嘛会,远近村民纷纷前来参拜,喇嘛此时大量收受香资做为收入。伪康德2年(1935年),龙江县仅有喇嘛1人,在寺庙内住守。伪满后期喇嘛教在县内绝迹。

萨满教

县内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信奉萨满教。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黑水厅境内有萨满教徒120人,其中男86人,女34人。1946年后,县内萨满已不存在。

东正教

县内东正教是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由俄国传入的。归哈尔滨教区管辖。县属昂昂溪,在日伪时期设立东正教堂,俄人传教士娃季多夫任教主。解放前夕教徒已发展到318人,其中男143名,女175名。50年代东正教解体。

经济

综述

龙江县以玉米全株、高端现代畜牧、绿色食品、环保新能源、铜为五大主导产业,并承接食品加工、现代畜牧、节能环保、旅游、养老五大产业。2022年龙江县地区生产总值136.6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5211元和22137元。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比38:34:28。2020年,龙江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6.6亿元。

第一产业

龙江县是产粮大县,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570736万元,2016年至2020年五年间,全县年均粮食总产42.3亿斤,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2021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13万亩,其中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占99.2%,粮食总产量将超过50亿斤。推广玉米、水稻、大豆主导品种34个,杂粮杂豆主导品种21个;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166.6万亩,推广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230万亩,推广水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60万亩。龙江县地处北纬47度世界玉米种植黄金带核心区,其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20万亩,产量达220万吨。

第二产业

龙江县第二产业以绿色食品、铜为主。2021年第二产业增加值413778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1.7亿元、实缴税金10.2亿元。

截至2021年,中粮实施5万吨味精扩产项目,年消耗玉米量达到80万吨,味精产量达到16.9万吨;飞鹤二期实现产值50亿元,成为亚洲最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基地;元盛公司先后建成种公牛站和华牛科技公司,纯种和牛存栏达到1.4万头。

第三产业

龙江县第三产业为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商物流、文化旅游五大产业。

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56092万元。2020年,景星牲畜交易市场年交易肉牛5万头,交易额实现5亿元;鲁河北方牲畜交易市场年交易肉羊6万只,交易额实现0.7亿元。全县电商及其应用企业总数达到528家,电商培训5000余人次,全年网络交易额达17.1亿元。全年共接待游客46.5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1.86亿元,成功实施库勒河生态旅游项目。地摊经济活力显现。全县增设早市3处、夜市1处,日均带动消费2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亿元。省“百大项目”持续推进。飞鹤二期婴幼儿乳品加工项目和牧原一场生猪养殖项目按期建成,瑞达牧业奶牛标准化养殖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推进产业项目开复工11个,完成投资9.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9.7%;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工29个,完成投资14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0.3%。全年签约项目18个,协议引资80.9亿元。

截至2022年,龙江县中广核投资建成投产项目有3个,总装机规模105MW;在建项目有远景新能源风电平价上网项目和阳光电源光伏平价上网项目,总装机规模分别为50MW、100MW;一重集团计划在该县建设百万千瓦级新能源项目。

经济功能区

龙江县经济功能区包括产业园区1个,经济开发区1个。

  • 龙江县工业示范基地

龙江县工业示范基地是龙江县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的园区。基地规划面积24平方千米,开发建设2.74平方千米。截止2014年末,已入驻企业23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亿元,工业增加值13.9亿元,利税总额1.8亿元。重点发展以水稻、玉米、杂粮、乳品、肉类等为原料的绿色食品加工、粮食精深加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等产业。谋划建设了中粮(龙江)玉米深加工、龙力生物秸秆综合利用、台湾元盛食品和牛牧场、肉制品加工、飞鹤(龙江)乳业、华雨农机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项目。

  • 龙江经济开发区

龙江经济开发区规划占地面积24平方千米,距齐齐哈尔62千米、齐齐哈尔机场70千米、大庆机场150千米、哈尔滨400千米、满洲里612千米、黑河615千米、绥芬河917千米、营口港1000千米、大连港1100千米;欧亚大陆桥滨洲铁路纵贯全境,设有中心货运站,年发运能力200万吨以上;国道北京经哈尔滨至满州里高速公路与省道碾北公路、县道龙景、龙甘、龙齐、碾景、富乌公路相连,与内蒙大通道贯通,相关原料运输半径在200千米以内,公路年运输量500万吨以上。白山工业园新建内陆港项目,日吞吐量1200吨。

重要企业

  • 飞鹤乳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62年,2001年迁址克东县。在克东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企业历经14年的创新发展,实现了从源头牧草种植、规模化奶牛饲养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仓储、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的全程可控,形成了飞鹤乳业独有的全产业链模式。截至目前,飞鹤乳业旗下拥有3家独立运作子公司和15家紧密合作公司、4个婴幼儿奶粉核心加工厂、7个规模化奶牛牧场。目前企业总资产达到52.2亿元,在全国设有39个销售分公司、9.5万个销售网点,主要产品有婴幼儿奶粉、豆奶粉、米粉、保健休闲食品等十大系列近百个品种,打造了以“星飞帆、超级飞帆”为核心的母乳化超高端配方奶粉,企业产品市场份额在国产乳品品牌中名列第四,现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乳品企业六大品牌之一。飞鹤乳业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黑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纳税50强企业”“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2015年6月,飞鹤“星飞帆”荣获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

  • 陆玖矿业

黑龙江陆玖矿业有限公司坐落于杏山镇,该公司隶属于辽宁宏达企业集团,始建于2007年11月,注册资金3.6亿元,截至目前累计投资13.3亿元。主要进行矿区矿产资源储量地勘作业。矿区铜矿石储量3665万吨,开采范围1.26平方千米,采取露天开采方式开采,开采深度450米。建有1条矿石生产线,2014年8月进行试车生产,2018年12月实现正式投产,日处理矿石6000吨,年生产能力162万吨,主要产品为铜精矿。截止2019年末,累计上缴税金4亿元,就地转移劳动力500余人。2020年公司计划实现产值8亿元,上缴税金1.5亿元。

  • 龙江强大饲料有限公司

龙江强大饲料有限公司为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的分公司,东方希望集团位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是由中国著名民营企业家刘永行先生于1982年创立,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民营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农业和重化工业等为一体的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东方希望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下属企业150余家,员工总数26000余人,年产值1144亿元。东方希望持续发展,2018年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1位,中国民营制造企业500强第13位。集团农业板块现有101家饲料和赖氨酸等子公司分布在中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和新加坡、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国家。集团重化工业涉足电力、有色金属、生物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石油化工、矿山和建材等。在内蒙古、新疆、重庆、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建设有大型热电、电解铝、氧化铝、PVC、PTA、水泥等重化工业工厂。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龙江县现有各类公办学校124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初中15所,小学9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另有教师进修学校、职教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幼儿园210所。实验小学为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龙江一中为省级示范高中,职教中心为国家重点职业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为省级一类重点进修校。截至2020年末,龙江县教育普惠率达到93.51%,公办幼儿园占比50.3%,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29%。高考一本进段人数502人,本科进段人数1963人。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中学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中学坐落在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是一所公办学校。始建于1953年,1978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首批重点中学,2000年进入黑龙江省首批22所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学校占地面积1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生3004人,教职员工254人。专任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学历26人,特级教师1人,正高职教师1人,省、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7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物理组为齐齐哈尔市学科带头梯队。

医疗事业

截至2023年,龙江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90个,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84家,包括县级(二级)医院4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家,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1家,乡镇卫生院(一级医院)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公立卫生所158家;非公立卫生机构306家。

龙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龙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至今已建院69周年,现已成为齐齐哈尔市地区乃至黑龙江省二级甲等医院规模较大的集医疗、急诊急救、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国家级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医院建筑面积5.15万平方米,医院现有在岗职工656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45人,高级技术人员141人,中级技术人员121人;医院设有开放床位700张,门诊量达28万人/次,年住院患者近2.6万人/次;手术3702例;入出院符合率99.8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100%,床位使用率94.07%(开放床位700),服务人口近70万人。

文化事业

龙江县共有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各一个。截至2023年,龙江县共有大型群众性文化组织15个,骨干力量达到1500人;大型群众性体育组织20个,其它各类小型文体组织20余个。八一广场、志刚广场等8处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乡镇文化站14个,村文化活动室45个,农家书屋158个。有线电视村通播率达到99%,城镇入户率达到86.7%,农村入户率达到70%。2021年,龙江县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建设村级文化广场8个,利用公共文化补助资金为22个村文化活动室配备了电子琴、音箱、点歌机、锣鼓等文化设备,集中采购秧歌服1000套,采购发放篮球架30套。在黑岗乡设立了图书馆分馆,为山泉镇中心学校和黑岗乡分馆更新图书1600册,

龙江县

科技事业

截至2023年,龙江县有省市级科普示范基地6处,县乡科普示范基地146处,县内中、小学科技活动室25个。2020年,龙江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6233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4.65亿元,占GDP比重11.6%;新增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6项。龙江县入选中国科协科普部公示的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体育事业

全县共有田径场地52块,其中400米以上6块,篮球场地84,排球场地77,体育馆5个,目前缺少塑胶场地及草坪足球场地。龙江县体育场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总投资1400余万元,位于碾北路南侧,新城出口东侧,设有中心足球场、标准化塑胶跑道、彩色沥青步道、投掷区等。2023年黑龙江省举重锦标赛中,龙江县运动员王云龙获得三块金牌。龙江县培养一级教练员5名。向省专业队输送优秀运动员20—30人,向市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100—150人。

人居环境

截至2023年,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44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9.4%,绿地率22.52%。生活垃圾处理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总库容130万立平方米,日处理垃圾245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39%,农村房屋砖瓦化率为77%。龙江县城镇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339天,PM2.5年均值为25.50微克/立方米。地表水体基本达到地表水功能区划标准;地下水水质全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全县48条河流、9个湖泊落实了河湖长制。创建省级森林乡村2个,综合利用率达92.5%。

社会保障

截至2020年,龙江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0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6%。社会保险覆盖率逐年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共参保43.8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7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77万人;养老保险共参保34.82万人,率先在全省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制度。社会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604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4398元/人年,累计发放低保金8582.8万元;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545.73万元;发放特困供养资金2000万元,累计临时救助1111户(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49.9万元。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全县累计减贫10547人,2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顺利完成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成为国家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县。

交通

综述

龙江县内滨洲铁路横贯县境,公路网络与国道京加公路、绥满高速衔接,联通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乌兰浩特、呼伦贝尔、满洲里等工业、旅游及边贸口岸城市。

公路

截至2021年,龙江县公路里程2887千米,其中县道346.2千米,乡道942.5千米,村道1222.1千米,专用公路55.5千米截至2018年,龙江县共完成公路硬化1991.499千米,通乡率实现100%。龙江县拥有扎景公路在内的三条高等级公路,5条省级以上公路。龙江县公路里程达到2450千米,其中二级以上公路110千米,路网密度达0.4千米/平方千米;乡镇通水泥路率达100%,158个行政村有156个村通水泥路。域内的各种货车、轿车、农用汽车及拖拉机等车辆22万多台套,物流90%靠公路运输。

铁路

龙江县有滨洲铁路,哈尔滨至满洲里铁路(简称滨洲线)电气化改造工程线路起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途经肇东市、安达市、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龙江县、齐齐哈尔市,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至终点满洲里站,全线长936千米。

龙江站

龙江站位于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三等站,建于1901年。在滨洲线上行方向距离哈尔滨站323.2千米,离满洲里站608.7千米。龙江站原为中俄共同修筑的东清铁路(中东铁路)西线上车站。开站于1901年初,原名图尔赤哈,后改称龙江,时为五等站。原隶属于齐齐哈尔铁路局,现隶属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车务段管辖,现为三等站。客运业务有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业务有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发到。龙江站每天通行11趟列车,每天到站人数为400人左右。

公共交通

截至2013年,龙江县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3万台,其中,货车1万辆,客车118辆,出租车574辆,轿车4万辆,摩托车2.5万台,农机6.3万台。截至2019年,龙江县有36台公交车,公交线路11条。营运公司为龙江县存明公交有限责任公司。

人文

综述

龙江县自旧石器晚期,距今2-3万年前至今一直是多民族在聚集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具有山地草原游牧民族的特色文化。全县14个乡镇共发现各时期不可移动文物遗址、遗迹点437处,文物遗址总量居黑龙江省前5位,是黑龙江省文物大县之一。这些文物遗址遍布县域各乡镇,无一空白,158个行政村中有122个村有1处或多处文物遗址。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龙江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1处,其中其中省级文保单位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文物保护单位

级别

名称

年代

入选批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界壕遗址(黑龙江段)—龙江县段

金代

第五批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星缸窑遗址

旧石器时代

第六批

望海遗址

新石器时代

第六批

良种场八屯遗址

辽金

第六批

西山一屯遗址

辽金

第六批

龙江站中东铁路建筑群

1905年

第六批

鲁河站中东铁路建筑群

1901年-1906年

第六批

龙江站中东铁路建筑群

1901年-1906年

第六批

黑岗站中东铁路建筑群

1901年-1906年

第六批

老道站中东铁路建筑群

1901年-1906年

第六批

金界壕遗址(黑龙江段)—龙江县段

金界壕遗址于国务院于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江县起点为龙兴镇荣胜村凉水沟至终点济沁河乡龙城村乌尔其根河中心线,全长53千米,附界壕主墙外侧间距50—110米有敌台(俗称马面)282个,重要区段有双墙双壕;在距主墙1—2千米、间距10—15千米、有周长520—880米的荣盛、新城、新安、麒麟、旧边、龙城、十二间房边堡7座;在距界壕主墙10—13千米、间距50千米、有周长1451—1543米的沙家街、小城子大型古城2座,界壕与边堡、古城之间有烽燧10座。这些建筑工程分布在2个乡镇、9个村、32个屯,676平方千米范围内。

龙江县

西山一屯遗址

西山一屯遗址于2014年入选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黑龙江省龙江县杏山乡西山头村南,地质时代属于东北地区晚更新世顾乡屯组,根据碳十四测年为距今2.8万年前左右。该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分布密度高,属于原地埋藏,原料为就地取材。遗址石制品组合以石叶技术产品为主,多用软锤直接打击,工具有尖刃器、钻器、刮削器和砍砸器。

龙江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龙江县有包括龙江民间剪纸在内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

境内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级别

名称

类别

入选批次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龙江民间剪纸

传统技艺

2019年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高氏祖传特效黑膏药制作技艺

传统医药

2020年

袖里存金指心算

传统技艺

2019年

龙江民间剪纸

龙江玉玺剪纸2019年被收录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将剪纸跳出“纸”的束缚,融入摄影、版画、雕塑、陶瓷等多项姊妹艺术,通过参与、嫁接、转型、综合利用等多种创新表现形式。采用单色、分色、套色、染色等传统技法的同时,首次推出多层垛叠套染剪纸技法,既继承了传统剪纸阳刻与阴刻的镂空效果,又融入版画色块与线条的完美装饰,同时运用色彩的晕染与烘托。

龙江县

袖里存金指心算

袖里存金2019年被收录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是用手指计数并进行各种数学运算的一种独特方法,指心算不仅对学生学习数学有促进作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大脑活力。

龙江县

饮食

县内人民历来有杀年猪的习惯。春节前,养猪户纷纷将肥猪杀掉,称为杀年猪。杀的当天,必请邻里亲朋到家作客。此外还购买牛肉,羊肉,鱼、聋,禽等。耳熟能详的东北经典名菜锅包肉、齐齐哈尔烤肉,还有龙江县特色美食杀猪菜等都是龙江县地区美食。

锅包肉

锅包肉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最初的锅包肉,其实是“焦炒肉片”这道菜,属于咸鲜口味。后改良后变成酸甜口味,老厨家是一个中餐馆子,不适合过于西化,于是恢复了当年焦炒肉片的配料,增加了胡萝卜,同时保留了酸甜口味,并一直沿用至今。锅包肉做法是选用猪身上最嫩的里脊肉作为原料,裹上厚度适中的糊,用油炸得外酥里嫩,再淋上酸甜可口的汁。

龙江县

杀猪菜

杀猪菜,其实不仅仅指的是一种炖菜。像蒜泥白肉、猪皮冻、手掰肝,血肠,东北人爱吃的大骨棒,都是杀猪菜。蒜泥白肉是大块的猪肉烀熟后切成大片,蘸着盐面或蒜酱吃,解腻增味;拆骨肉是从大骨头上剔下来的纯瘦肉。说“拆”,是指大块的瘦肉要用手撕开;说“柴”,是因为这肉烀熟后肉丝分明卖相好看。蘸料由酱油、醋、辣椒油、蒜泥、芥末、腐乳、麻酱等调制而成;酸菜炖血肠中酸菜要用东北长白菜靠自然发酵变酸制成,色泽微黄透亮儿,白肉是带皮的大片儿五花肉;这血肠的肠衣选用最精华的没有皱纹的明肠,加入葱花、盐等料调味后灌入肠衣,煮时掌锅的要拿根长针,不时地在血肠上扎一下,待到针眼不冒血时立即出锅才能保证血肠的鲜嫩。

龙江县

地方特产

龙江小米

龙江小米主要产于黑龙江省西部龙江县境内,这里是全国有机绿色农产品黄金产区。所产小米色泽金黄清亮,粒型饱满,口味纯正,是老幼妇孕皆益的营养食品。

龙江县

北大仓酒

北大仓集团始创于1914年,时名“聚源永烧锅”,是当时东北地区酿酒最早、享有盛誉的八大酒坊之一。108年来,北大仓酒守正创新,以酱香工艺为基础。北大仓酒属于酱香型白酒,酱香突出,幽香纯正,入口醇正,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龙江县

习俗

“阿涅节”是达斡尔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从进入腊月开始,人们便开始为春节而忙碌,准备过年用的各种食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晚上要祭灶王爷。腊月三十,为了纪念逝去的长辈和亲友,通常要祭祖、扫墓。除夕夜,在大门外点燃篝火,全家人汇集在一起,吃团圆饭,通宵守岁。手把肉是家家必吃的年夜饭。人们把煮熟的带骨肉拿在手上,用刀子割成小块,蘸韭菜花、白菜末和盐一起吃。吃时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堪称人间美味之上品。正月初一,人们一早就梳洗打扮,先给本家长辈请安、敬烟、磕头,然后是在村屯中挨家挨户地拜年。正月十六为黑灰日,老人们提前起床,往未起床的儿女脸上抹一点锅底灰,随后人们走上街道,往同伴的脸上抹灰,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抹得黑乎乎的,作为吉利的象征。

风景名胜

综述

龙江县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雅鲁河畔。有碧水湾森林生态公园、金长城遗址、龙江古巷、龙江湖、万亩大森林等景区。也有东北亚最原始的哈拉海湿地、齐齐哈尔市最高峰朝阳山、喀斯特地貌双龙山溶洞、东北典型民国建筑张公馆,并有山水交融的16处特色原生态景观。截至2021年末,龙江县有2A级旅游景区2处。

级别

景区名称

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朝阳山风景区、新功杜鹃山风景区

重要景点

朝阳山风景区

朝阳山位于龙江县城西南58千米的龙兴镇辖区内,总面积450平方千米,由东西长30千米、南北长15千米的群山组成,山东与南有济沁河流过,北临德胜林场,西侧与内蒙古扎兰屯布特哈旗交界,主峰海拔606米,平均坡度30度,有盘山路通往山顶。朝阳山山势陡峭险峻,山中有映山花,杏花漫山遍野,济沁河沿山南麓通过,是齐齐哈尔市第一高峰。朝阳山风景区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龙江县

新功杜鹃山风景区

龙江县新功杜鹃山位于碾子山区西北方向20千米。每年4月末,龙江县新功杜鹃山景区的杜鹃花五颜六色。杜鹃花会随着时间推移改变颜色,花初开的时候是红色,继而变为粉色,接着变为紫色,最后变为白色。自2016年以来,龙江县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杜鹃花节。新功杜鹃山风景区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龙江县

对外交流

2021年,塔河县与龙江县签订友好合作协议。

著名人物

姓名

简介

翟志刚(1966年—)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岳清瑞(1962年—)

工程结构专家。中共党员。主持完成国家级各类研发项目10余项,主持编制20余部国家及行业标准,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各类省部级科技奖十余项等。201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栾恩杰(1940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全国政协常委,国家航天局原局长,研究员

重要荣誉

2022年,龙江县被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2年6月,龙江县被确定为2022年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

2021年11月,龙江县荣获2021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

2016年12月,龙江县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