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面积7000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吐鲁番全市常住人口为691700人。截至2022年末吐鲁番市下辖3个县、168个村。市政府驻地为吐鲁番市高昌区月光湖路70号。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吐鲁番市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交通、文化、风景名胜、对外交流、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吐鲁番市

英文名

Turpan City

面积

70000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

地理位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

地理坐标

北纬42°15′10″-43°35′,东经88°29′28″-89°54′33″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类别

地级市

下辖地区

高昌区、鄯善县、托克逊县

行政区划代码

650400

人口

691700(2022年常住人口)

语言

维吾尔语、汉语

GDP

526.56亿元(2022年)

人均GDP

75671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26653元(2022年)

著名景点

葡萄沟景区、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火焰山等

车牌代码

新K

邮政编码

838000

政府驻地

高昌区月光湖路70号

电话区号

0995

知名高校

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

机场

吐鲁番交河机场

火车站

吐鲁番站、鄯善站

简介

吐鲁番市地处吐鲁番盆地,地势四面环山、北高南低、中间凹陷,有中国陆地海拔最低点艾丁湖。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是中国热极,形成了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的五大气候特点。吐鲁番市人类活动史可追溯到约1.5万年以前。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车师国(今吐鲁番地区)正式纳入汉朝版图。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设吐鲁番直隶厅,辖今吐鲁番全境。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1950年3月,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县建立人民政权。1984年12月,国务院批准吐鲁番撤县设市,建立了吐鲁番市。

吐鲁番葡萄是当地一大特色产品。现有葡萄品种有无核白、红葡萄、黑葡萄、玫瑰香、白布瑞克等500多种,含糖量可高达22%-24%。堪称“世界葡萄植物园”。截至2022年末,吐鲁番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26.56亿元,比去年增长7.4%。人均GDP75671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6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78.04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173.85亿元,增长4.0%,三次产业结构比值为14.2:52.8:33.0。

吐鲁番市是旅游资源的富集地,交河故城、高昌故城、阿斯塔那古墓群、柏孜克里千佛洞和苏公塔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吐鲁番地区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历史遗存,已成为人类历史文化的珍宝。吐鲁番旅游文物资源富集,已开发旅游景区(点)27处,其中:国家AAAAA级景区1处、AAAA级景区5处、AAA级景区5处。著名的景区有:葡萄沟景区、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等。截至2023年吐鲁番市已有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吐鲁番木卡姆)、沙疗等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斗鸡、葡萄干晾制技艺等9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名称

“吐鲁番”是维吾尔语,“都城”之意。是车师前部和高昌王国的故地,故称吐鲁番。

历史沿革

先秦

吐鲁番距今约1.5万~2万年前,交河故城勾西台就有古人类在此居住。春秋末期,交河出现姑师(车师)国。

秦汉至南北朝

秦汉时期吐鲁番盆地有“车师前国、狐胡国、小金附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郁立师国”等。汉时,吐鲁番市为汉车师国的一部分。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车师国正式纳入汉朝版图。汉朝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车师隶属于西域都护府。王莽时西域复为匈奴所得,东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班勇攻占交河,车师再次属汉。

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前凉在高昌设郡,并设田地县、高昌县,是新疆设立郡县制的开端。前秦建元十二年(公元376年),前秦灭前凉,以杨翰为高昌太守,车师前国仍居交河,吐鲁番盆地属前秦。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沮渠安联合柔然攻破车师前国,车师前国亡。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柔然灭高昌,灭大凉,立阚伯周为高昌王,自此吐鲁番盆地进入以汉文化为主体的高昌王国时代。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与高昌国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灭高昌,在高昌王城设置了西州,初为西昌州,州下设立五个县:高昌县(后改为前庭县)、柳中县、交河县、天山县、浦昌县,辖区与今吐鲁番基本相同。同年,在西州治所设置安西大都护府领辖东自龟兹、西达波斯二十二个都督府和一百一十八个州地。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安西大都护府迁到龟兹。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复撤回西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设安西、北庭节度使,改西州为交河郡。唐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回鹘大酋仆固俊攻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吐鲁番盆地属高昌回鹘王国。

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高昌回鹘王国主动臣属成吉思汗,改高昌回鹘为畏兀尔亦都护政权,保留领地。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元在高昌设和州(哈喇和卓)宣慰司。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吐鲁番盆地属东察合台汗国。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吐鲁番盆地分柳中、火州、吐鲁番三部,元皆设“达鲁花赤”监之。

明代至清代

元末明初吐鲁番市境属东察合台汗国。十五世纪,吐鲁番出现几个互不统辖的地面,哈喇火州地面,吐鲁番地面。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柳中、火州、吐鲁番万户府。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吐鲁番地面也密力火者并火州、柳城称王,首府安乐城(今吐鲁番市东部)。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吐鲁番诸地又归属东察台汗国,是阿黑麻汗和满速儿汗的主要活动区域。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阿黑麻占领吐鲁番称汗。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叶尔羌汗国出兵兼并东察合台汗国,任命马黑木速檀为吐鲁番总督,其辖区包括整个吐鲁番盆地。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准噶尔部控制吐鲁番盆地。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灭准噶尔,吐鲁番盆地属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在今鄯善设辟展办事大臣及同知,隶属甘肃布政司。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改辟展办事大臣为吐鲁番领队大臣同同知移驻吐鲁番。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阿古柏占领吐鲁番,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清军收复吐鲁番。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设吐鲁番直隶厅,辖今吐鲁番全境。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辟展巡检改为鄯善县,隶属吐鲁番厅。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初年,吐鲁番境内仍沿袭清建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撤吐鲁番厅改为吐鲁番县,辖今吐鲁番市和托克逊县。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改隶于焉耆道。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置托克逊县,辖区相当于今吐鲁番市辖区。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隶属于迪化行政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县均属迪化行政专属(后改为乌鲁木齐专区),1958年乌鲁木齐专区撤销,吐鲁番县由自治区直接管辖。1969年成立吐鲁番县革命委员会,隶属于乌鲁木齐市。1975年吐鲁番地区成立后,隶属于吐鲁番地区。1984年12月,国务院批准吐鲁番撤县设市,之后隶属关系从未改变。

地理

位置境域

吐鲁番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地处天山中东部主峰博格达山之南,吐鲁吐鲁番盆地中央,南与尉犁县相连,北与乌鲁木齐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接壤。境内经纬度范围为北纬42°15′10″~43°35′,东经88°29′28″~89°54′33″。市境南北最长约240千米,东西最宽处约300千米,总面积约为70000平方千米。

吐鲁番市

气候

吐鲁番市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由于远离海洋,四周高山环抱,形成了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的五大气候特点。吐鲁番是中国热极,这里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3200小时左右,比中国东部同纬度地区多1000小时左右,太阳年辐射量139.5-150.4千卡/平方厘米,比同纬度的华北、东北地区多15-20千卡/平方厘米,仅次于青藏高原。全年平均气温13.9℃,高于35℃的炎热日在100天以上。夏季极端高气温为49.6℃,地表温度多在70℃以上,有过82.3℃的纪录。当地素有“沙窝里烤熟鸡蛋”、“石头上烤熟面饼”之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28.7℃;日温差和年温差均大,全年10℃以上有效积温5300℃以上,无霜期长期达280-300天左右。由于气候炎热干燥,这里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仅有16.4毫米,而蒸发量则高达3000毫米以上。

地质

地质构造

在吐鲁番盆地中,新构造运动在构造上显示明显。就盆地整体而言,因南北部构造活动的差异,出现北升南降的倾斜抬升。主要表现为断裂和褶皱构造。吐鲁番盆地南北两侧被大断裂控制。整个盆地是天山褶皱带内部受断裂扭动控制的断块,盆地南北边缘的大断裂约在晚古生代业已形成,晚石炭世末期的地壳运动使早期构造发生形变,在南北向强大挤压力作用下,使两侧山地沿早期形成的山前正断层发生逆冲,从而改变了南北山麓大断裂的产状。这两条大断裂在中、新生代都有活动。

地层和岩性

吐鲁番盆地沉积有上古生界、中、新生界陆相底层,最大沉积厚度可达8700米。地层发育程度基本受基底活动的控制,北部沉积厚度大,层序齐全,南部沉积较薄,发育不全。

石炭系和前石炭系为盆地基底,围绕周边褶皱山系前缘分布,盆内亦见有零星出露。二叠系在盆地南、北山系均有出露,与下伏石炭系呈不整合接触,成为盆地内第一个沉积盖层。三叠系分布于博格达山前,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或超覆不整合接触。侪罗系沉积遍及全盆地,与下伏三叠系为整合-假整合接触。白垩系分布仅次于侏罗系,发育于坳陷内部,与下伏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第三系分布更为广泛,盆地周边和中央火焰山一带均有出露,与下伏自垩系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

地形地貌

吐鲁番市是天山东部的一个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在距今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盆地北缘的博格达山急剧上升,而盆地南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山上升幅度较小,两山之间断裂陷落,最终形成了北高南低、西宽东窄的不对称盆地。

吐鲁番盆地中部有火焰山和博尔托乌拉山余脉横穿境内,把本地区分成南、北两半。盆底艾丁湖水面,低于海平面155米,是中国最低的盆地,在世界上也仅次于低于海平面391米的约旦死海,为世界第二低地。

吐鲁番盆地以艾丁湖为中心,呈环状分布的地形,由三个环带组成。盆地中环是长期以来山岭风化剥蚀,由流水搬运下来的戈壁砾石带。盆地的第三环带是最具生命力的、诱人的绿洲平原带。这里大部分属于山倾斜平原,堆积着大面积细土质冲积物,因火焰山横卧在盆地中央,使潜水位抬高,在山体的南北缘形成一个溢出带,造就了南、北两部分绿洲。

水文水利

水文

吐鲁番水系可分为天山水系、火焰山水系、艾丁湖泊。

天山水系发源于盆地西部、北部。天山深处的大小河流共有15条,年总径流量达9.267亿立方米。这些河流的特点是年际流量不大,但年内变化较大,丰枯比数达百倍甚至千倍以上,8月占年径流量的70%以上,而3~5月仅占7%左右,造成春旱严重。1982年,天山水系各河沟年总径流量为1.717亿立方米。白杨河是一条跨地区河流,全长232千米,其中托克逊县河段全长121千米。天山山口冲积扇缘泉水溢出带汇成小股泉水流,特点是水量稳定,水质好,一般无洪水,较大泉水沟有12条,年径流量达0.262亿立方米。

火焰山水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发源于火焰山构造缺口的一群泉水沟,二是在火焰山些零星的小股泉水;火焰山山口泉水沟共有12条,年径流量为1.44亿立方米,水量稳定,水质好。火焰山山北泉水受火焰山第三纪泥岩的顶托,形成一些零星的溢出带汇成14股泉流,年径流量为0.357亿立方米。

艾丁湖原属山区河流引入灌区后,经灌区排水通过地下径流补给形成的湖泊,原东西长40千米,南北最宽处8千米。按1958年所摄航空照片量算,湖水面积仅22.5平方千米,湖面海拔-154米。

吐鲁番市

水利

截止2022年底,吐鲁番全市已建水库14座,总库容2.14亿立方米,大河沿水库2020年竣工,2021年3月15日,水库正式向下游供水,每年可向下游供水6981万立方米。2020年9月,吐鲁番市乌斯通沟水库正式开工,水库总容量1440万立方米。

渠首工程

1959年,在学习苏联中亚细亚在山溪性河道上修建底栏栅式引水渠首的经验后,在托克逊县阿拉沟渠上修建了全疆第一座永久性的底栏栅式引水渠首。到1971年吐、鄯、托3县相继建成了阿拉沟、人民渠、红星渠、柯柯亚渠、坎儿其渠、珠鲁木头沟渠、青年渠、塔尔郎渠、黑沟渠等10座底栏栅式渠首工程和托台渠栏河闸坝式渠首工程。以后又相继建成宫上渠、巴依托海、红山渠3座永久性拦河闸坝式渠道工程。

吐鲁番市

蓄水工程

吐鲁番盆地的蓄水工程用于蓄水的涝坝与坎儿井同时产生,每道坎儿井出口都要建一个蓄水池,俗称涝坝。涝坝一般蓄水量在1000-2000立方米,建涝坝蓄水是为了提高水温,加大浇水时的流量,避免夜间浇水,保证浇水质量。1990年,全地区共修防渗涝坝635个。1995年底,全地区共有防渗涝坝1084座,大大减少了坎儿井水的渗漏,增大了灌溉面积。

吐鲁番市

土壤

吐鲁番地区的土壤可分为棕色荒漠土、草甸土、风沙土三大类。棕色荒漠土面积410796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4.62%,是最大的一个土类。它包括两个亚类,三个土属,30个土种,广泛分布于火焰山南北。棕漠土所分布的地形主要是洪积扇和倾斜平原。海拔高度变化较大,有的部位高达854米,有的部位低于海平面139米。

草甸土面积215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95%。它包括2个亚类,3个土属,4个土种。主要分布在葡萄沟下部的河阶地和胜金乡的部分扇缘洼地。草甸土所分布的地区一般是属地势较低的部位,气候凉、水分比较充足,植被较好,土壤有机质累积,生物过程在成土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风沙土面积1873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43%,是市境最小的一个土类,仅有一个灌溉风沙土亚类,灌溉固定风沙土土属,风沙土土种。风沙土没有结构,土地紧实,但漏水漏肥,土壤肥力很低,生产性能极不稳定,在很大程受风的摆布。

吐鲁番盆地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气候逐渐炎热,降水逐渐减少,蒸发逐渐增大,地下水位逐渐增高,形成了土壤由北向南有规律的分布:山地土壤—棕漠土—灌耕土—草甸土—潮土—棕漠土—灌耕土—灌淤土—风沙土—潮土—残余盐土—草甸盐土—盐土—棕漠土。

自然资源

土地自然

吐鲁番市土地总面积15753281亩,其中农作物面积69502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41%;草场面积346806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2.02%;森林61747亩,占土地总面积0.39%;稀疏植被349000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2.15%;裸地770417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8.91%。

矿产资源

吐鲁番市位于东天山成矿带,找矿潜力大、矿产种类较齐全,资源储量大、质量好、分布集中,截至2017年发现矿产68种,占全自治区已发现矿种138种的49.2%,占中国已发现的171种的39.7%,其中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18种,非金属矿产40种,水气矿产3种。发现矿产地400余处,有一定规模的146处,其中特大型6处,大型13处,中型47处,小型80处。煤、石油、天然气、金、铁、铜、芒硝、花岗岩、钠硝石、膨润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在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中,煤、石油、天然气位居全自治区前列;钾硝石、钠硝石、蒙皂石的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饰面用花岗岩资源储量居全自治区首位,膨润土居全自治区第二位。

水资源

截至2021年底,吐鲁番市水资源总量为6.48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为5.0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5.56亿立方米,总供水量为12.55亿立方米。年降水量43毫米,折合水量30亿立方米。降水量较上年减少9.1%,较多年平均量减少13.5%。

森林资源

吐鲁番市森林资源主要由北部天山天然针阔叶林,分布在山前、沙漠、绿洲外围的荒漠灌木林和平原绿洲人工林三大部分组成。山区天然针阔叶林16万亩,主要树种是云杉、山杨、山柳等,分布在高昌和鄯善北部天山,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荒漠灌木林201万亩,主要树种是梭梭、麻黄、红柳等灌木林,分布在山前、沙漠、绿洲外围,是绿洲的天然屏障。平原绿洲人工林129.78万亩,分为防护林(主要是农田防护林和固沙林)、经济林,是绿洲防护林体系的主体。其中农田防护林9.48万亩、固沙林40万亩。全市露地林果种植总面积80.3万亩,其中葡萄54.2万亩(露地葡萄47.5万亩,酿酒葡萄6.7万亩),占全疆葡萄种植总面积的34.3%,红枣14万亩,杏7.4万亩,桑树2.9万亩,其它1.8万亩。 

生物资源

吐鲁番荒漠地区开发了沙漠植物园,引种沙漠植物500多种。沙漠园中的植物大多是沙漠珍稀濒危品种和特有的优良苗木。吐鲁番地区还出产多种药用植物,如羊刺骆驼刺、甘草、雪莲、黄缠、八角刺、桑椹、琐琐葡萄等。已采用或发现的药用植物资源,多达180种。截至2023年,吐鲁番市有斗鸡场地数十家,饲养斗鸡11.8万余只。截至2023年,吐鲁番种植葡萄面积达50多万亩,预计葡萄产量可达140多万吨。截至2022年,吐鲁番沙漠种植园已引种栽培植物500余种,其中荒漠珍稀濒危特有植物近60种;已建立常温和低温种质资源库,长期有效保存荒漠植物种质资源600余种、3500余份。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吐鲁番市境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有近30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雕、玉带、海雕、雪豹、白肩雕、蒙新野驴、野骆驼、北山羊、大鸨、波斑鸨、黑鹳、白鹳;二级保护动物有马鹿、哦喉羚、盘羊、塔里木兔、黑熊、高山雪鸡、苍鹰、大鵟、红隼、雕号鸟、纵纹腹小号鸟、长耳号鸟、短耳号鸟、鸢、棕尾鵟、大小天鹅。

吐鲁番市

吐鲁番市

吐鲁番市

植物

吐鲁番地区植物生长比较稀疏,大部分戈壁上寸草不生,但绿洲植物种类繁多,主要的乔木、灌木和草类有44科210多种。香蒲科主要包括宽叶香浦、小香浦等。百合科主要包括甘青葱、少花葱等。吐鲁番锦鸡儿为灌木类,生于海拔2100米的山坡、河流阶地、峭壁。高80-100毫米,多分枝。老枝黄褐色,有光泽,小枝多针刺,淡褐色,无毛。

吐鲁番市

吐鲁番市

吐鲁番市

自然保护区

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新疆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10个县镇,自然保护区面积7.8万平方千米,是典型的极旱荒漠类型保护区,也是世界极度濒危物种-野骆驼的模式产地。在1986年9月,为保护罗布泊地区特有的荒漠生态系统和自然地貌,维持荒漠珍稀生物物种的天然栖息地,挽救世界上仅存于中国和蒙古的极度濒危物种-野骆驼,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了“阿尔金山野骆驼自然保护区”。2000年5月,自治区政府又批准将保护区更名扩大为“阿尔金山-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吐鲁番市

自然灾害

吐鲁番地区是全国风沙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春季至夏初的大风沙给吐鲁番市造成了不同的损害,主要表现为风力机械破坏作用和沙石的侵打损坏。西北暴风可使房屋倒塌、掩埋作物,甚至吹翻汽车,造成人员伤亡。

2016年3月3日,吐鲁番市高昌区、托克逊县遭遇强风袭击,大河沿至艾丁湖一线风口风力达到10级,阵风11级;三十里风区及百里风区风力达到11级,阵风12级,能见度为50米,此次大风天气也对农业等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吐鲁番市地处环太平洋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受板块运动挤压的影响,吐鲁番地区地震频发。根据新疆地震台网预测,吐鲁番及边界地带每年都要发生零级以上中小规模的地震200余次,最少也在百次以上。吐鲁番市进行“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的水平。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吐鲁番市下辖三个县高昌区、鄯善县、托克逊县,政府驻地高昌区月光湖路70号。

区划名称

行政区划代码

区号

邮政编码

下辖区县

吐鲁番市

650400

0995

838000

高昌区、鄯善县、托克逊县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10月05日

参考资料:

政治

吐鲁番市现任领导班子

部门/机构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吐鲁番市委员会

书记

马学良

吐鲁番市人大常务委员会

主任

买买提·沙吾提

吐鲁番市人民政府

市长

克衣色尔·克尤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吐鲁番市委员会

主席

王甫志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10月05日

参考资料: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吐鲁番全市常住人口69.1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4.21万人。城镇化率为49.46%。全年出生人口0.44万人,出生率6.32%,0-15岁人口15.38万人,占比22.2%;16-59岁人口46.21万人,占比66.8%;60岁以上人口7.58万人,占比11%。死亡人口0.42万人,死亡率为6.04%。

民族

截至2018年,吐鲁番市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其中吐鲁番维吾尔族人口为487488人,汉族人口有10667人,回族人口有37334人,哈萨克族人为314人。

语言

吐鲁番土语是为吐鲁番市里的维吾尔族人的语言为中心的语言。土语大概包括三种类型:以鲁克泌为中心包括吐鲁番市的东部、西部为中心的吐鲁番土语区和以托克逊土语区。这三种土语的关系与其他维吾尔语方言的关系大同小异,主要区别在发音和词汇方面。最明显的表现为“r”的减音,如:吐鲁番:koj,鲁克沁:ko。

宗教信仰

吐鲁番不仅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也是一个多宗教地区。历史上在这里流行的宗教有萨满教、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其中萨满教、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已经消失,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一直流传至今。1985年,成立吐鲁番市宗教事务管理局。

伊斯兰教

公元10世纪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传入吐鲁番是在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秃黑鲁帖木尔的幼子黑的火儿者立为别失八里的察合台之后。传播于吐鲁番地区的伊斯兰教主要是逊尼派和苏菲。黑的火儿者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和狂热的伊斯兰教推行者。他执政不久,即发动了对尚未信仰伊斯兰教的高昌地区的“圣战”,占领了高昌回鹘的都城哈喇和卓,强迫当地居民改信伊斯兰教。战争不仅使大批佛教僧侣被杀,吐鲁番地区悠久灿烂的佛教文化被破坏殆尽。到15世纪末全地区被伊斯兰化。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约在公元前1世纪传入高昌地区。隋唐时期,佛教在高昌出现了日渐昌盛的景象。公元九世纪,回鹘西迁到高昌,在当地原有居民的影响下,也逐渐接受了佛教,并对佛教采取扶植的态度,从而促使佛教在王国内有了新的发展。十三世纪初,蒙古帝国崛起,并迅速占领了新疆的全部地区,因蒙古帝国对原有居民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态度,因而吐鲁番的居民仍信奉佛教。元至正六年(公元1346),秃黑鲁帖木儿为察合台汗,开始强制推行伊斯兰教。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其子黑的火儿者为别失八里的察合台汗,他在位期间对高昌地区进行了“圣战”,强迫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从此佛教一蹶不振,日渐衰落。

经济

综述

截至2022年末,吐鲁番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26.56亿元,比去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66亿元,增长4.7%,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产值107.60亿元,比去年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78.04亿元,增长11.5%,第二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产值244.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3.85亿元,增长4.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7.75亿元,占据主要地位。三次产业结构比值为14.2:52.8:33.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4%。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45.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8.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6.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1.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基础设施投资下降50.9%,社会领域投资下降40.9%。

吐鲁番葡萄是当地一大特色产品,有无核白、红葡萄、黑葡萄、玫瑰香、白布瑞克等500多种。截至2022年末,吐鲁番葡萄种植面积54.70万亩。2023年政府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全链条增值水平,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以黑山、克布尔碱、库木塔格、沙尔湖矿区、艾丁湖西区为重点,全力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开采、清洁低碳发展。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产业链化发展。

第一产业

截至202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51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农业产值107.60亿元,增长5.8%;林业产值0.97亿元,下降7.8%;畜牧业产值15.03亿元,增长0.7%;渔业产值0.07亿元,增长31.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5.83亿元,增长15.2%。特色林果产量148.27万吨,增长2.4%;猪牛羊禽肉产量2.14万吨,比上年增长2.8%。种植业是吐鲁番市重要产业,截至2020年,吐鲁番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年产量达120万吨,品种多达560多个。2017年,当地葡萄种植业收入达30.5亿元,占农民总收入的35.5%。吐鲁番市形成了葡萄加工产业链,截至2022年全市共生产加工葡萄叶产品6000吨,销售收入4355万元,截至2023年7月4日,全市葡萄叶收购量3945吨,实现销售收入2418万元。畜牧业是除种植业和劳动力转移之外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重要渠道。2022年末,吐鲁番市牛羊360.29万头,畜牧业人均收入提高到3339元,同比增长15.58%。

第二产业

截至2022年吐鲁番市工业增加值24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工业增加值增长21.9%;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0.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0.6%;私人控股企业增长44.1%;大型企业增长5.5%,中型企业增长23.5%,小微型企业增长43.0%。轻工业产值由葡萄酒、纱、太阳能、风能、火电等构成。2022年轻工业下降29.4%,其中:葡萄酒、纱、太阳能、火电分别下降28%、16.8%、4%、0.9%,风能增长28.4%;重工业产值由煤、石油、天然气、采矿业等重工业构成,2022年重工业增长22.4%,煤、石油、天然气等重工业分别增长2.8%、30.4%、3.3%,采矿业增长26.1%,制造业增长1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3%。

吐鲁番市

第三产业

截至2022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73.8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吐鲁番市第三产业主要由旅游业、餐饮业、金融业、商贸业构成。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19亿元,下降5.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7.75亿元,增长13.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11亿元,下降18.2%;金融业增加值13.72亿元,增长5.5%;房地产业增加值14.17亿元,增长1.9%;其他服务业增加值93.19亿元,增长3.6%。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61.43亿元,比上年下降3.7%;营业利润4.71亿元,增长24.7%。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是支柱产业,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期间,吐鲁番市共接待了84.96万名国内游客,旅游业收入达到了6.19亿元。

重要企业

新疆吐鲁番新葡王酒业有限公司

新疆吐鲁番新葡萄王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集葡萄栽培种植,葡萄酒生产、销售及酒庄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酒企,新葡王酒庄占地面积68000平方米,其中,厂房7235.68平方米,地下酒窖2200平方米,灌装车间500平方米,年生产葡萄酒可达10000吨左右。2018年参加第九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荣获银奖。2023年,新疆吐鲁番新葡王酒业有限公司荣获-2022年度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荣誉称号。

吐鲁番市

社会

教育

截至2022年末全市有各类学校149所,招生3.12万人,在校学生12.47万人,毕业生2.73万人。其中,高等职业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专、职高)2所,普通高中7所,初中41所,;小学97所,招生1.1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年末有幼儿园228所。,全市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2%、90.9%。

吐鲁番市主要学校

学校名称

简介

吐鲁番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吐鲁番市高昌区库木塔格路168号

高昌区第一中学

吐鲁番市老城路859号

托克逊县第一中学

托克逊县友好东路176号

参考资料: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10月05日

吐鲁番市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全市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档案馆4个。全市有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9座。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8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71%。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约291处。

吐鲁番市主要图书馆

单位

地址

备注

吐鲁番市图书馆

吐鲁番市东环路延伸段与312过道交叉口

免费开放

鄯善县图书馆

鄯善县老城庭子路197号

免费开放

托克逊县图书馆

托克逊县文化活动中心二楼

免费开放

参考资料: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10月05日

吐鲁番市

科技

截至2022年科技新立项项目36个,其中,重点研发专项18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专项8个。年末拥有县以上部门属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6个、已挂牌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个、生产力促进中心5个、星创天地7个、众创空间8个。获得专利授权422件,其中,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7件。登记技术合同52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797.82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541.84万元。

医疗

截至2022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33个,其中,医院17个,乡镇卫生院2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4个,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02个,村卫生室165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4402人,其中,执业医师1242人,执业助理医师342人,注册护士1828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733张,其中,医院2734张,乡镇卫生院899张。

吐鲁番市人民医院建立于1978年,占地面积95243.48平方米,医院编制床位550张。内设19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编制人数550人。科室建设方面,医院心血管科、儿科为重点专科。年门诊量达10万人次,出院患者3000余例。医院拥有3.0T核磁共振、64排128层螺旋CT等高精尖设备。先后荣获“自治区文明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卫生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

主要医院

等级

通讯地址

吐鲁番市人民医院

三甲

吐鲁番市示新能源示范区葡萄过路与交河路交叉口向东100米

参考资料: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10月05日

吐鲁番市

体育

截至2022年全市体育运动员在自治区年度比赛上共获得冠军19个、亚军12个、季军35个。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的4名、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的17名。截至2021年,吐鲁番市共有13个小型体育馆(含企事业单位建设),各类体育场地1734个,场地面积133.068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1平方米。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高昌区体育中心体育馆等。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03万人,减少0.1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9.03万人,减少0.08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52万人,增加0.1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7.51万人,减少0.2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37万人,增加0.0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79万人,增加0.0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8.44万人,增加0.07万人。全市共有1438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6228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99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19897人次。

人居环境

截至2021年11月,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质状况排名中,吐鲁番市白杨河排名第12位。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公布的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全区14个地(州、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中,吐鲁番市均位居全疆第一名。吐鲁番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67.4%,较“十三五”上升9.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较“十三五”下降24.1%,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截至2020年,全市森林资源总面积为357.1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4%。吐鲁番市完成营造林50.31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人工造林19.5万亩,封育21.5万亩。

交通

概述

吐鲁番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新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重要交通枢纽。兰新铁路、南疆铁路与吐鲁番机场、G30线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具有“连接南北、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区位和便捷交通优势。西气东输一二三线、亚欧光缆、第二条出疆光缆、西电东送750千伏输变电线路横贯全境。

公路

截至2012年,吐鲁番地区公路总里程达 4316.3千米,其中农村公路1046条,里程3780.9千米,占87.59%。全地区28个乡镇场全部通了油路,196个行政村有189个通油路,通油率达96.42%。截至2022年,吐鲁番市有3条主要的公路枢纽,分别是G312国道、G3012国道、G7国道;其中,G3012国道是国家高速公路规划重要干线“连霍高速G30”的联络线之一,是连接西南和华南的大通道,也是通过伊尔克斯坦和红其拉甫口岸连接中亚及南亚的交通要道。道路全长1500千米,时速可达120千米/小时。

吐鲁番市

铁路

截至2020年主要的铁路分别是兰新高铁、兰新铁路及南疆铁路,其中兰新高铁、兰新铁路从市域北部东西向穿过,南疆铁路从市域西部南北向穿过,兰新铁路与南疆铁路在吐鲁番站汇合。南疆铁路至兰新铁路联络线工程总长度16.07千米,开通运行后,南北疆区域的高速铁路网和普速铁路网将有效连接,南疆铁路将融入新疆高速铁路网。吐鲁番市有吐鲁番站、吐鲁番北站、鄯善站、鄯善北站。吐鲁番北站建成于2014年,高铁开通以来,吐鲁番北站共发送旅客216.55万人次,其中2014年1.7万人次、2015年45.9万人次、2016年79.3万人次,实现收入13874.7万元。  

航空

新疆吐鲁番交河机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吐鲁番市西北郊,距吐鲁番市区西北约10千米,距离著名的交河故城35千米,距离低于海平面-154米的世界第二低洼地艾丁湖50千米,堪称中国海拔最低的飞机场。此外,吐鲁番交河机场距离乌鲁木齐市的直线距离为165千米,是离乌鲁木齐最近的备降机场。截至2023年以来,吐鲁番交河机场共保障各类航班2108架次,旅客吞吐量151258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97.2%、215.8%。

吐鲁番市

公共交通

截至2019年吐鲁番市共有50条公交路线,公交车数量129辆。其中,鄯善县城市公交线路9条,农村公交线路27条,运行车辆50台;高昌区运营线路7条,运行车辆44台,运行线路长度87.19千米;托克逊县公交运营线路7条,运行车辆35台,运营线路长度65千米。2022年旅客运输总量136.94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0.53亿人千米。

文化

概述

吐鲁番旅游文物资源富集,截至2022年已开发旅游景区(点)27处,其中:国家AAAAA级景区1处、国家AAAA级景区5处、国家AAA级景区5处;现有不可移动文物遗址1491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已发现文化遗址200余处,出土文物4万多件,历史上至少使用过18种以上古文字、25种语言,是世界上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萨满教、祆教、佛教、道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七大宗教的交融交汇点。

饮食

吐鲁番地区居民的一日三餐中的主食有面条、馍馍抓饭和一种经过烘烤而成的面制品“艾麦克”,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才逐渐改称为“馕”。馕的品种、大小、花式繁多,味美可口。因为信仰伊斯兰教,饮食中有吃猪肉的禁忌。吐鲁番的饮食很丰富,其中有维吾尔风味小吃、伊斯兰清真食品等。列如:烤全羊、手抓羊肉等。

烤全羊

吐鲁番烤全羊,选料讲究,制法特殊。烤全羊选用上好的揭羊,宰杀剥皮后,去除蹄脚内脏,用一根穿有大铁钉的木棍,将羊从头至尾穿上,羊脖子卡在铁钉上,防止滑动。将蛋清、盐水、黄姜、孜然粉、胡椒粉、面粉调成絮状,涂抹在羊身上,头部向下,放入馕坑焖烤一小时左右,即可取出食用。

吐鲁番市

帕尔木丁

“帕尔木丁”也是维吾尔族传统的风味食品之一。它的馅同“萨木萨”,做皮的面里要掺鸡蛋和油。皮擀成圆形、放馅包成马鞍形,沾醋贴在馕坑里,用温火烤约20分钟。

吐鲁番市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羊肉的另一种吃法,在选择用肉上更是讲究,一般选择40天左右的羊羔子,这是上好的选择。具体做法,将宰杀后的羊羔如同古代疱丁解牛一样,依部位分割成八大件,洗干净后放入白水锅中,文火蒸煮。也可宰杀一年左右的羯羊,剁成大块,先用冷水浸泡,洗干净后放入锅,下少量的调料如花椒、姜等,以除膻味并保鲜嫩。食用时可根据个人味口来调不同味道的汁子,即蘸着调配好的汁子食用。

吐鲁番市

习俗

见面礼习俗

按传统习惯,维吾尔族见面时,不施握手礼,而是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点头、鞠躬,并说:“萨拉木里坤”(意思是“祝福”)。如果一个人一次碰到十几个熟人,对每个人都要点头、鞠躬,把右手放在胸前,同时也要说:“萨拉木里坤”;如果遇到尊贵的客人或是长辈,则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并点头、鞠躬,表达对长者的尊重和礼貌。妇女见面时,就不施这种礼,而是要互相拥抱,右脸面要挨一下,并说:“萨拉木”(“祝福”的意思);长者见到晚辈时,晚辈要先施礼;老人见到小孩时,小孩要先叫老人的称呼,老人则要吻小孩的脸蛋和额头。现在许多老年人仍保持着这种传统的礼节,不过年轻人见面时,大都行现代的握手礼,并说:“亚克西木塞孜”(您好)。

吐鲁番市

待客习俗

按照维吾尔族的传统习惯,女主人是不会出面迎接男客人的,一般男主人接待男客人,女主人接待女客人。客人进入家后,主人会提着水壶让客人洗手,一般是倒水三次,洗完手后切勿甩手,可用、主人准备好的毛巾擦干双手。进客厅前要先脱鞋,进入客厅后,一般妇女要跪坐,男人要盘腿而坐,最好不要把脚平伸到餐布前,因为在客厅正中的餐布上摆放着主人准备好的一些干果、点心及糖果等食品,这样既不雅观,也不礼貌。客人一落座,主人便将餐单摊开,将馕饼、干果之类的食品摆在客人面前,接着将热气腾腾、香气喷喷的茯砖茶水斟在小碗里,用托盘双手敬献给客人,客人用双手接过,以示对主人的尊重。另外,不要当着主人的面擤鼻涕、打哈欠等,尤其是在进餐时,最好在避开了主人的情况下进行。

艺术

吐鲁番剪纸

剪纸艺术是民间文化艺术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明显、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之一。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吐鲁番剪纸以历史传统和生活装饰图案来反映现实生活。其基本特点是淳朴、粗犷、甜美、丰满、厚实。

吐鲁番市

维吾尔族窑房建筑艺术

窑房是吐鲁番的本土特色建筑,属弧形建筑,特点就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窑房拱顶式的构筑符合力学原理,顶部压力一分为二,分至两侧,重心稳定,分力平衡,具有极强的稳固性。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吐鲁番市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吐鲁番市已发现文化遗址200余处,出土文物4万多件,历史上至少使用过18种以上古文字、25种语言。

吐鲁番市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单位名称

时代

类型

级别

公布批次

高昌故城

(公元前一世纪)

古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批

阿斯塔那古墓群

(公元三至八世纪)

古墓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公元九世纪

石窟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

伯西哈石窟

公元十世纪

石窟寺及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

坎尔井地下水利工程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10月06日

参考资料: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位于吐鲁番市东北约50千米处,共有洞窟57个,主要是9世纪以后回鹘高昌时期所开凿。其石窟建筑风格独特,有些在断崖立面上开窟,并在窟前接砌土坯前室;有的则在与断崖相接的台面上直接用土坯砌建成窟。窟形有方形、长方形及中心柱窟等。石窟内壁画题材广泛,除继承了前代常见的内容外,普遍出现了千佛、供养像、僧侣像,并有大量榜题。由于这里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使该石窟在风格、内容上一方面受到龟兹、于阗地区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其东方的敦煌石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而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吐鲁番市

伯西哈石窟

伯西哈千佛洞坐落在吐鲁番市胜金乡木头构村南面、火焰山北坡一条小沟壑中,柏孜克里克石窟西北2.5千米处。约开凿于公元10世纪,是回鹘人修建的洞窟。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吐鲁番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吐鲁番市已有《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吐鲁番木卡姆)》《沙疗》等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斗鸡》《葡萄干晾制技艺》等9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豆豆汤饭制作技艺》《托克逊县拌面制作技艺》等4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自治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06名,吐鲁番木卡姆传承中心、葡萄沟景区等2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特色景区以及自治区级传统工艺振兴基地、新疆非遗巴扎——葡萄沟非遗巴扎。

吐鲁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备注:此表仅列出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称

类别

级别

公布批次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吐鲁番木卡姆)

传统音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

柳编(维吾尔族枝条编织)

传统美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批

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传统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

参考资料: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10月06日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吐鲁番木卡姆)

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肇始于民间文化,发展于各绿洲城邦国宫廷及都府官邸,吐鲁番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于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及周边吐鲁番市和托克逊县。吐鲁番木卡姆有“拉克木卡姆”、“且比亚特木卡姆”等11部,完整演奏一次约需10个小时。每套木卡姆由“木凯迪满”、“且克特”、“巴西且克特”、“亚郎且克特”、“朱拉”、“赛乃姆”、“尾声”等八部分组成。除有伴奏以外,还有用鼓吹乐表演的形式。

吐鲁番市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

维吾尔维吾尔族桑皮纸以桑树枝内皮为原料,桑枝内皮有粘性,纤维光滑细腻,易于加工,经剥削、浸泡、锅煮、捶捣、发酵、过滤、入模、晾晒、粗磨等工序后可制成桑皮纸。成纸分高、中、低三个档次,用途广泛。清代新疆的书册典籍主要用桑皮纸印刷,民国时还出现过用桑皮纸印制的钞票。中档纸一般用于茶叶、草药等的包装,粗直的桑皮纸则往往用来糊天窗或作为制衣靴的辅料。

吐鲁番市

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维吾尔族的印染技艺以花布彩印为主,有刻版印染、扎染和木模戳印等种类,其中流传最广、使用最多、历史最久的是木模戳印技艺。人们长期使用彩印花布作为棉袍衬里、腰巾、罩单、窗帘、门帘、尘垫套、壁挂、礼拜单、墙围布和炕围布。木模戳印技艺是用雕刻了图案的木模蘸上各种天然植物、矿物染料,戳印到手工纺织的土白布上,使多种不同的木模图案组合在一起,形成彩印花布。

吐鲁番市

特色产品

吐鲁番葡萄

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五世纪。由于吐鲁番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葡萄的生长,因而瓜果丰茂,又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吐鲁番的地下水贮量丰富,所以水果中的含糖量非常高。现有葡萄品种有无核白、红葡萄、黑葡萄、玫瑰香、白布瑞克等500多种,仅无核白葡萄就有20个品种,它的含糖量可高达22%-24%。堪称"世界葡萄植物园"。

吐鲁番市

风景名胜

综述

吐鲁番是驰名中外的旅游名城,著名文物景点高昌古城、交河故城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22年已开发的旅游景点16个,其中国家AAAAA级景区1处,国家AAAA级景区4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7处。

吐鲁番市旅游景区名录

景点名称

等级

地址

葡萄沟景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吐鲁番市东北火焰山峡谷

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鄯善县南

坎儿井乐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312国道南侧2千米处

火焰山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新疆吐鲁番市以东28千米

大交河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果勒村交河故城

楼兰酒庄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鄯善县

参考资料: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10月6日

重要景点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坐落于吐鲁番市西郊雅尔乃孜沟一处河心高台上,因两条绕城河水在城南交汇而得名。百米宽的河道从高台两侧分流而下,又在南面合二为一,成为交河故城的天然屏障。台地之上的城址长约1650米、最宽处约300米,从空中俯瞰形似一片柳叶。交河故城主要包括城址、沟北墓地和沟西墓地3部分遗存,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目前中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生土建筑遗址。

吐鲁番市

坎儿井乐园

2006年,坎儿井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在吐鲁番,坎儿井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新疆坎儿井研究会在吐鲁番投资兴建了坎儿井乐园。2006年,该乐园被评为全国水利风景区。如今,新疆坎儿井研究会吐鲁番坎儿井乐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吐鲁番市

葡萄沟景区

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火焰山西侧,因盛产葡萄而得名,自2022年以来,葡萄沟景区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宿等多种业态和项目。其中,非遗集市里,有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其中8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葡萄沟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吐鲁番市

对外交流

吐鲁番市友好城市

城市名

缔结情况

湖南省常德市

2019年5月7日,湖南省常德市副市长尹正锡带领代表团来到吐鲁番市考察

湖南省长沙市

2023年2月22日上午,吐鲁番市委书记马学良率领吐鲁番市党政代表团来到友好城市长沙学习考察

参考资料: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10月06日

著名人物

人物名

生卒年

简介

智林

公元408年-公元487年

南北朝时僧人,高昌人,著有《二谛论》、《毗昙杂心记》等

张雄

公元584年-公元663年

张雄亦名文欢,为高昌国左卫大将军,天资聪明,出身权贵之家

高耀

公元707年-公元767年

唐朝将领,出生于高昌,参加平定突骑施贵族叛乱,以功封昭武校尉

穆义登

公元?年-公元1913年

吐鲁番维吾尔族人,吐鲁番农民起义领袖

阿不都哈力克·维吾尔

1901年-1933年

吐鲁番维吾尔族人,进步诗人

参考资料: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10月06日

重要荣誉

获得时间

荣誉称号

授予单位

2020年10月20日

全国双拥模范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4日

第一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

2020年04月03日

国家森林乡村(高昌区三堡乡园艺村、托克逊县伊拉湖镇阿克塔格村)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3年01月29日

自治区优秀平安乡镇(高昌区艾丁湖镇、高昌区恰特喀勒乡、鄯善县东巴扎回族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参考资料: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10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