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坊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辖区,位于哈尔滨市东南部,总面积344.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香坊区下辖4个镇和20个街道,2021年,香坊区常住人口为1120185人。香坊区人民政府驻地于香坊区三合路229号。。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香坊区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文化、风景名胜、对外交流、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香坊区

英文名

Xiangfang

别名

“田家烧锅”、“上号”、“老哈尔滨”

面积

344.5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半湿润、半干旱温带大陆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哈尔滨市东南部

地理坐标

东经126°15′~127°30′,北纬45°20′~46°20′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黑龙江省

所属市

哈尔滨市

行政类别

市辖区

下辖地区

4个镇、20个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

230110

人口

737986人(截至2022年11月户籍人口)

人口密度

2159.6人/平方米(2021年)

方言

东北官话

民族

汉、满、朝鲜、回等

GDP

710.5亿元(2022年)

人均GDP

94222元(2019)

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44622元(2022年)

著名景点

永泰世界主题乐园、松松小镇、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等

邮政编码

150036

政府驻地

香坊区三合路229号

电话区号

0451

火车站

香坊站、新香坊北站、孙家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hrbxf.gov.cn/

简介

香坊区境内西部平坦,东部和东南部为丘陵和低洼地带,地貌主要分为河流阶地、洪积-冲积台地、河漫滩地3种类型。香坊区属半湿润、半干旱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热多雨。香坊区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阿什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隋唐时期隶属勿吉安居骨,宋时期为女真安居骨部。明清时期,香坊区隶属阿失卫。1938年香坊由第二办事处改称香坊区。2006年原香坊区和原动力区合并,成立新的香坊区。

香坊区地处哈尔滨的东大门和南大门,滨绥铁路、拉滨铁路、哈尔滨铁路环线、宾西铁路穿境而过,经区内的滨绥铁路线可直达中俄边境的绥芬河与俄罗斯铁路接轨,经俄罗斯可达欧洲大陆。香坊区是哈尔滨市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动力之乡”“中国能源之乡”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摇篮”。香坊区以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三大产业为主导,打造数字经济示范港,推进动力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截至2022年,香坊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0.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4:35.3:64.3。

香坊区历史文脉厚重,是哈尔滨市诞生的摇篮,创建了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松松小镇、伏尔加庄园等国家旅游景区。截至2023年,香坊区境内有全国重点保护单位2处,分别是香坊火车站和水塔,省级重点保护单位2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处。

名称由来

据《双城县志》记载,嘉庆十九年(1814年),双城堡管辖范围含有田家烧锅和厢房屯。厢房即香坊,因河北省乐亭县人李某1805年始在草料街和卫生街处经营线香作坊,其门楼上刻有“香坊”牌匾而出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香坊区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阿什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先秦时期,阿什河流域是肃慎人居住和活动地区。汉魏时期为挹娄族聚居繁衍生息地,此时香坊区属少数民族游牧区,无行政建置。

隋唐至宋元

隋唐时期隶属勿吉安居骨、宋(辽、金)时期为女真安居骨部。金建置时期,归上京会宁府管辖。金收国元年至金天会三年(1115至1125年),金灭辽时香坊地区即成为军事要地,是通往上京会宁府的水陆交通要道,今莫力街村是训练兵马的古城,成高子一带是金国的畜牧场。金建立后,属金国内地“皇室禁苑”。金国的建立奠定了香坊地区的历史,开创了香坊地区的新纪元。元灭金后,香坊地区属铁木格斡赤金领地,归开元万户府管辖。

明清

明朝时期,在此设有卫(所)统管地方行政,香坊区隶属阿失卫。清朝时期,归阿勒楚喀副都统协领衙门管辖。嘉庆十九年(1814年),现香坊城区已形成田家烧锅,厢房(香坊)骆斗屯,王家店等村落,划归双城府第一区管理。宾州府成立时,香坊区现幸福乡,成高子镇所辖村屯划归宾州府的宾明、宾休、宾臻区管辖。

中华民国

1923年,国民政府东北特别行政长官公署在草料街(现香坊大街)设立东省特别区第一区第四警察署,管辖范围包括现香坊区和动力区、平房区和南岗区的部分地区。1933年6月,日伪当局设立哈尔滨特别市,下设四个办事处,第二办事处设在香坊地区,所辖区域320平方千米。

1938年7月1日,日伪当局废除“保甲制度",实行区制,将哈尔滨划分10个区。香坊由第二办事处改称香坊区。下设平房、朝阳、大嘎哈、柳树林4个农村分区,在城区设升永街、六顺街、油坊街、通天街4个分区。

1940年10月,伪满政府将双城县一部分(现红旗大街以南、动力区)划归香坊区。

1946年5月3日,哈尔滨人民政府成立。7月,市委(政委会)派政委庄启东、队长曾杨清到香坊开展工作,从平和洋行、恒祥东、和聚公油坊抽调70余人组成民运工作队和武装大队到农村开展剿匪,进行土改,建立政权。

1947年3月,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政府成立,建立安埠、油坊、通天、六顺街公所。1948年,建立陆军、新民、光复派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香坊区建立柞树林分区管理农村行政。1952年2月11日省政府批准,原双城四区老王屯、新立屯(一村)、正黄旗二屯划归香坊区管辖。9月25日市政府决定,原香坊区袁家、骆斗两村划归太平区管辖。划定东棵街公路为太平、香坊两区区界,并撤消袁家村行政村。

1953年11月23日平房地区由香坊区划出,成立哈尔滨市平房区。同时,将香坊郊区全部划给朝阳区。1956年10月15日省人委批准,香坊区建立成高子街道办事处。1958年2月成高子街道划归朝阳区。8月朝阳区撤消,其管辖的朝阳乡、新香坊乡、黎明乡、孙家乡划归香坊区领导。9月1日朝阳区新春公社划归香坊区管辖。11月,香坊区和平、哈平、安乐、通乡、前进5个街道和朝阳区的黎明乡划出,正式组建机电人民公社。1959年7月6日市人委批准,将阿城县舍利人民公社民强管理区前许家、后许家、石岗子、六家子、三家子、范家屯、董家沟、陈家屯、张家湾、杨家湾10个自然屯,9个生产小队,划归香坊区管辖。1963年5月8日滨江区再次成立,向阳公社划归滨江区管辖。

1980年,香坊区设六顺,安埠、香坊大街、通天、铁东、红旗大街、新城、新香坊8个街道办事处。1983年5月,香坊区成立和平、幸福、向阳乡政府。1985年3月,香坊区撤销和平乡、成高子街道办事处,设成高子镇。1988年市政府决定,南岗区革新街道办事处所属原马家沟机场,西起中山路与赣水路交界点至红旗大街以南,划归香坊区六顺街道办事处管辖。1991年,香坊区管辖2个乡、1个镇、43个行政村、82个自然屯和8个街道办事处、199个居民小组。2000年12月,香坊区完成并村工作,由原来的44个行政村,合并为29个行政村。2006年10月原香坊区和原动力区合并,成立新的新香坊区,香坊区辖4镇20个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区域

香坊区位于哈尔滨市东南部,是哈尔滨市最早的行政区之一。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26°15′~127°30′,北纬45°20′~46°20′。辖区东部和东南部与阿城区接壤,南与平房区相连,西与南岗区毗邻,北与南岗区、道外区相连,总面积344.5平方千米。

香坊区

气候

香坊区属半湿润、半干旱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热多雨,春季多偏南大风,降水较少,易出现旱情;秋季降温急剧,常有早霜。年平均气温2.2~3.6℃,最高气温36度,最低气温为-38.1℃,日平均温差最大为24℃。历年平均气温3.6℃。全年日照时间2460~2786小时,日照率61%;无霜期150天左右;结冰期190天左右;土壤冻结深度一般在1.7~1.98米;年平均降水量在53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年降水(含降雪)日180天左右。

地质

地质构造

香坊区境内地质结构主要为隆起和断裂两大类。隆起部分位于成高子镇和向阳乡南部,具有明显褶皱形态,隆起高度20一30米。断裂部分由东向西主要在阿什河流域,呈枢纽状断裂。

地层特征

香坊区境内大部分区域的地层属于第四系地层,上部为黄土状亚粘土,厚度5~25米,垂直节理和微孔隙发育;中部为中更新统上荒山组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厚度20~40米;下部为第四系,其上段为中更新统下荒山组砂砾石层,成分以含小砾中粗砂为主,厚度一般在10~25米之间;下段为下更新统白土山组砂砾石层,厚度一般在5~25米之间。第四系之下是前第四系基岩。

地形地貌

香坊区境内地势东西两厢高,中部低。东北部呈丘陵漫岗状,西部岗坡交叉起伏。阿什河横穿郊区南北,两岸地势低洼平坦。地势最高处海拔192米,最低处海拔119米。地貌主要分为河流阶地、洪积-冲积台地、河漫滩地3种类型。河流阶地属松花江流域一部分,呈不规则条状分布。其中,中山路香坊段至红旗大街地势平坦,从红旗大街向东开始出现缓坡,海拔高度平均在135一150米之间。洪积-冲积台地分布在向阳乡里仁、金家、长林、石槽、东胜、东兴、东平、向阳村和东方红农场,总面积55.85平方千米,海拔高度192米;阿什河东侧的黄土丘陵海拔高度180米左右,丘陵相对拔地高度40一50米;冲积台地上还发育着许多因流水片蚀作用形成的浅凹地,一般长1.2一2千米,宽 200—300米。河漫滩地分布在幸福镇莫力、靠河村,成高子镇新成、曲坊、黄河、魏家、红鲜村、向阳乡东平、向阳、永胜村。河漫滩地宽5一7千米,海拔高度在117一130米之间。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香坊区境内有马家沟河、阿什河、何家沟、信义沟4条河流。马家沟发源于平房区与阿城市交界的安家窝堡和王惠文屯,由南向北流入松花江,全长35千米,流经香坊区8.5千米长。信义沟源于双榆树屯,全长26千米,流域面积105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33立方米/秒,流经香坊区3.5千米,汇水面积8.43平方千米。何家沟发源于平房区张家店东部,沿倾斜势由南向北流入香坊区朝阳镇,全长37千米,流经香坊区长8.7千米,河道平均宽8.5米,流域面积142平方千米。

  • 阿什河

阿什河是松花江右岸一级支流,全长257千米,流域面积3545平方千米。河流发源于尚志县密峰山和阿城与宾县交界处的秋皮顿山,从阿城市新华乡流经成高子镇民强村、和平村、新成村、黄河村和向阳乡向阳村及幸福镇靠河村、莫力村等22个自然屯,最后进入道外区团结镇,境内流经干流总长16.5千米。阿什河属山溪性河流,径流水补给以天然降雨、降雪为主,地下水为辅。夏秋季节,集中降雨或大面积降雨时易发生泛滥。

香坊区

地下水

香坊区境内地下含水呈多元结构特征,分布不均匀,地下水总休流向为从东南向北西方向流动,水位埋深在20一50米之间。丰水区分布在幸福镇的园艺、信义、曹家、幸福、振兴、光明村,向阳乡的石槽、洪业村,地下水埋深一般为30一40米,抽水最每小时40一60吨。地下水每年5月上旬水位最低,从6月下旬水位开始缓慢上升;7一8月,水位升高加快,9月,达到高峰,水位年变化幅度在0.5一2.0米之间。香坊区境内的地下水质较好,多为低矿化重碳酸钙水。

水利

香坊区境内的水利设施主要为饮水井、灌区和灌溉机电井。

截至2006年,香坊区农村共有饮水井104眼,农民饮用自来水率96%。其中幸福镇28眼,农民饮用自来水率100%;成高子镇34眼,农民饮用自来水率90%;向阳乡42眼,农民饮用自来水率100%。有灌溉机电井146眼,灌溉农田714.7万平方米。其中幸福镇74眼,灌溉农田400万平方米;成高子镇52眼,灌溉农田208万平方米;向阳乡20眼,灌溉农田106.7万平方米。

香坊区有主要引水灌渠4个。其中石槽灌渠主要用于成高子镇红鲜村、黄河村38317万平方米农田灌溉。新香坊灌渠主要用于成高子镇的四个村、幸福乡的5个村、东北农业大学农场、哈尔滨靠河寨畜牧场等1233.33万平方米水田、280万平方米早田灌溉。幸福灌渠主要用于幸福乡信义村、汲家村的农田灌溉。向阳灌渠位于向阳乡向阳村,主要用于向阳乡的东平村、向阳村和石槽村的农田灌溉,灌溉面积573.3万平方米。

土壤

香坊区境内土壤以黑土和草甸土为主,其次为黑钙土和水稻土。黑土分布在向阳乡的东平、金家、长林、石糟、东富、东兴、里仁村,幸福镇的孙家、光明、北柞、兴隆、西柞、万家村,成高子镇的红新、民强村。草甸土主要分布在阿什河两岸低洼处及沟壑边缘,包括向阳乡的石槽、洪业、东平、永胜、向阳、东胜村,幸福镇的宏伟、网艺、莫力、信义、汲家村,成高子镇的和平、民胜、民利、黄河、红旗、红鲜村。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成高子镇的魏家村和黄河村一带。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成高子镇的黄河、红旗、红鲜、新成村和幸福镇的振兴、新香坊村等水稻产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香坊区有农田106.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0.05%。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为140万平方米,鱼池206.7万平方米,林地16.4平方千米。

水资源

香坊区境内地表水资源丰富,是松花江一级支流阿什河的中下游。地下水资源浅则10米出水,深至40~50米出水;另外,向阳镇东兴村西齐屯发现一亿年前白垩系优质含偏硅酸锶型矿泉水源,水量为1000米深,面积400平方千米。

森林资源

截至2023年,香坊区绿化面积27.5089平方千米,绿化率28.57%,绿地面积23.1617平方千米,绿地率24.05%,公共绿地3.3952平方千米,实有树木390.7万株。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香坊区境内植物种类丰富,树木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榆树、胡桃楸、柞树等。有32株100~300年参天古榆树,分布在向阳乡金家村、成高子镇民强村、前许家屯、市种猪场、幸福乡莫力村、幸福村、香坊公园内等处,其中,前许家屯一株古榆在300年以上。草本植物以草甸植物群落和田间杂草为主,菊科植物有黄蒿、万年蒿、艾蒿等;禾本科植物有芦苇、水稗、小叶章、狼尾草;马齿苋科植物有马齿苋;藜科植物有猪毛菜;车前科植物有车前子;唇形花科有益母草;豆科植物有野首蓿;木贼科植物有问荆。

香坊区

动物

香坊区内野生动物较少,野生动物有马蛇子、田鼠、家鼠、狼等;鸟类有麻雀、家燕、喜鹊、野鸭、黄鹂、辣嘴等,珍稀鸟类有鸿雁、半蹼鹬、靴隼雕、黑啄木鸟、大鵟、黄胸鹀等33种。

香坊区

自然灾害

香坊区的自然灾害主要为水灾、雹灾、旱灾和风灾。2000年春季,高温少雨天气持续近50天,旱象严重。农作物遭受早灾面积52平方千米,其中玉米、水稻、黄豆等大田作物面积44.73平方千米,豆角、大葱、土豆等菜田面积7.27平方千米。幸福镇光明村33.3万平方米豆角花被旱落,20.7万平方米土豆不开花;成高子镇红旗村的48.7万平方米大葱几乎绝产。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1月,香坊区下辖4个镇和20个街道。区政府位于香坊区三合路229号。

香坊区所辖区划

街道

香坊大街街道、安埠街道、通天街道、新香坊街道、铁东街道、新成街道、红旗街道、六顺街道、建筑街道、哈平路街道、安乐街道、健康路街道、大庆路街道、进乡街道、通乡街道、和平路街道、民生路街道、文政街道、王兆街道、黎明街道

成高子镇、幸福镇、朝阳镇、向阳镇

统计时间:2023年9月

参考资料:

政治

哈尔滨市香坊区主要领导

部门

职务

姓名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香坊区委员会

书记

李亚飞

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吕战生

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政府

区长

黄晓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哈尔滨市香坊区委员会

主席

白重石

统计时间:2023.9.15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1年,香坊区出生人口3709人,出生率为5.0‰,死亡人口5973人,死亡率为‰8.1,自然增长率为-3.1‰,迁入人口13047人,迁出人口10290人,年末总人口737506人,总户数332314户。其中:男357190人、女380316人,男女性别比为106.61:100。农业人口88969人,占总人口的12.1%;城镇人口648537人,占总人口的87.9%。18周岁以下人口95229人,占总人口的12.9%;18~34周岁人口124086人,占总人口的16.8%;35~59周岁人口326435人,占总人口的44.3%,60周岁以上人口191756,占总人口的16.0%。

民族

香坊区由汉、蒙古、回、壮、布依、朝鲜、清、达斡尔等21个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7%。

语言

香坊区方言属东北官话—哈阜片—肇扶小片,方言状态词缀丰富多样,据对《哈尔滨方言词典》的统计,常用的状态词缀共328类,其中前缀25类(单音节16类),中缀40类(单音节31类),后缀263类(单音节60类),涉及的词1117个,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

宗教信仰

香坊区内主要宗教有基督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截至2023年,香坊区有宗教活动场所17处,其中市属宗教活动场所1处,区属宗教活动场所16处,已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44人。

  • 基督教

香坊区基督教建于1914年,地址在延福衡401号,布教员4人,男女各半。基督教崇拜上帝耶苏,以忏悔恶登天国为教旨,以“新旧约”为经典。当时信徒有120人,后发展为175人。其活动经费以自耕田生产为主。解放后,此教会被取缔,但其信徒仍存在。1990年有信徒179人,分布在新香坊、红鲜村等3个朝鲜族村。

  • 道教(龙门派)

道教青云观建于1903年4月,地址在香坊区增福街,始创人吴礼先。此观占地6000平方米,前殿是武圣关云长,后殿是娘娘宫,东西配房是“道士”所居,也是经堂和善堂,庙门东西竖着门头旗杆,左是狐仙堂,右是钟妓楼,杜观别致。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庙会期间,一些善男信女来此烧香上供,拜佛求“签"。其寺庙当家道士高奉先,布教人员有2人,解放前有信徒315人。

香坊区

  • 佛教

佛教会“弥陀寺”(俗称姑子庙)建于1918年,地址在小北屯17号(现中山路西端东侧),时有出家尼姑22人,信徒1205人,其代表氏名为释密修泰(师泰)。1958年,出家尼姑剩16人,年龄大都在50至60岁之间。其活动经费以自给自足为主。当时,寺庙年久失修,房基下沉。1964年政府拨款帮助维修1次,1968年,部分房屋被“红卫兵”拆除,其余部分被物资局仓库占用。

  •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清真寺建于1926年1月,位于香坊区单井衡20号,创始人吴殿章。1938年,有信徒201人,其中男110人,女91人,寺院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寺内设有男女沐浴室,设有为回族和伊斯兰教徒埋葬亡人用的“警匣”“塔布”“回围”和招亡人用的架子等一些送葬用具每年1月26日举行“开斋节”,又称“尔代节”活动,每星期五为“主麻日”举行宗教仪式。

香坊区

  • 天主教

香坊地区的天主教分为旧派、正宗派、自立会派3个派系。旧派天主教创建于1911年,称司乌牙道果夫教堂,地址在现卫生街。布教人员2人、信徒350人。正宗派天主教建于1925年,地址在延福衡3号,布教人员2人,信徒230人。天主教自立会派创建于1934年,地址在延福衡332号。此教由法国人创建,神父达系,代表高德惠。布教人员2人,信徒285人。

经济

概述

香坊区构建“一带、二核、二片”的产业空间布局,即阿什河文旅产业发展带、公滨路-香福路商贸核心、江南中环路-长江路文旅产业核心、现代城乡融合片区、生态乡村片区。重点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业、高端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加快建成工业转型示范区,形成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

截至2022年末,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1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0.7亿元,下降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6.7亿元,增长3.2%。三次产业结构为0.4:35.3:64.3。

第一产业

香坊区第一产业以蔬菜种植为主,截至2022年,香坊区鲜食玉米、棚室果菜等经济作物发展到7000亩,羊肚菌、平菇等食用菌产量突破30万袋,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户,“美裕”“溢田”稻米杂粮、“云宴三花猪”等绿色、有机食品品牌达到66个。

截至2022年末,香坊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4亿元,增长6.2%;牧业产值1.96亿元,增长1.7%;林业产值0.11亿元,增长9.5%;渔业产值0.05亿元,下降6.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37亿元,增长6.2%。

2022年,香坊区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8040.8亩,增长5.6%。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为25533头、2402头、5388只、345318只,分别增长-24.9%、9.7%、39.1%、-32.1%。肉、蛋、奶产量分别为4217.4吨、4898.4吨、3443吨,分别增长8.4%、-2.0%、7.7%。

第二产业

香坊区第二产业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三大产业为主导,区内有被称为“三大动力”的电机厂、汽轮机厂、锅炉厂及哈量、哈轴、建成等国有老牌大中型工业企业29家;哈锅预热器、哈汽叶片、新哈精密轴承、庆功林泵业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9余户;秋林格瓦斯饮料、里道斯红肠、御德客机营养配餐、曼海姆啤酒、秋林云宴肉制品加工、冰城牧业等产业迅速发展。打造数字经济示范港,深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成功入驻;推进动力科技创业中心、万众创业谷、哈尔滨创客巢等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

截至2022年末,香坊区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78.5亿元,下降0.2%。209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建筑业增加值72.2亿元,下降3.1%。206户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中,一级资质及以上企业33户,占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比重为16%;一级以下企业173户,占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比重为84%。

第三产业

香坊区依托薰衣草庄园、伏尔加庄园、新海都温泉城等知名景区,打造集异域风情、度假养生、户外运动为一体的避暑康养游,建设长江路(阿什河)滨水文旅产业带。依托成高子镇三家子特色村、向阳镇满族风情村,开发乡村美食、观光采摘、民俗体验等特色地域文化农业游产品。依托乐松广场打造夜经济项目“动力星野”,成为网红新地标;打造“旅游文化+夜经济”,形成“商旅、娱乐、文化、度假”四位一体文化旅游新业态。

截至2022年末,香坊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6.1亿元,下降1.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1亿元,下降2.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1.1亿元,下降5.3%。金融业增加值82.4亿元,增长1.6%。房地产业增加值24.5亿元,下降12.5%。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19.7亿元,增长7%。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41.6亿元,增长7.7%。

经济功能区

黑龙江香坊经济开发区位于哈尔滨市东南部,面积为12.01平方千米,北起长江路,南到香坊东西街59,西起化工路,东至香福路、香河路,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与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哈尔滨综合保税区,有六纵六横交通路网,毗邻四环高速,滨绥铁路线横跨园区,基础设施已实现“七通一平”。2021年营业收入达百亿级园区,其中规模企业有95户。黑龙江香坊经济开发区是“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五个工业新区之一;是哈尔滨重要的工业区,园区主导产业为:出口加工、现代物流、现代农业、机电工业、电子电器产业及既有化工企业聚集区,同时配套建设商务区、居住区。

重要企业

  • 哈尔滨秋林里道斯经贸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秋林里道斯经贸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三新路,主营业务销售秋林里道斯食品。公司主要销售肉灌制品、熏酱制品、糖果、面包、格瓦斯饮料等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现有员工100余人。其中产品“秋林·里道斯”红肠,以其欧式风味成为闻名遐迩的特色食品,2015年被黑龙江省文化厅授予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示范保护基地。2011年“秋林”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秋林里道斯”红肠技艺;“秋林格瓦斯饮料”,“秋林糖果制作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司相继承办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带动黑龙江民营企业商贸交流共同发展。企业累计捐款捐物3000余万元,在哈尔滨市阿城区捐助成立黑龙江省首支留守儿童管乐团,先后带动地方就业500余人。

香坊区

  • 哈尔滨兴普饲料有限公司

哈尔滨兴普饲料有限公司坐落于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乡金家高新农业技术园区,公司成立于2010年,其前身是哈尔滨普凡饲料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产品有膨化玉米粉、膨化大豆粉、油脂类等饲料原料产品,年生产膨化饲料原料设计能力为30万吨,年销售各类膨化、熟化类饲料原料近15万吨,年产值5亿元。2016年被哈尔滨市评为名牌产品,2017年被吉林和农物业集团评为“十大优秀供应商”。

社会事业

教育

2021年,香坊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0%;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截至2022年,香坊区有小学29所,在校生26508人,小学教职工1985人,专任教师1912人;有中学36所,在校生66201人,教职工6128人,专任教师5508人;有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1475人,教职工168人,专任教师159人。特殊学校1所,为启迪学校,教职工43人,学生220人。香坊区内有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等35所大专院校和黑龙江省石油化工研究院、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等48家科研院所。

  • 哈尔滨市第四十六中学校

哈尔滨市第四十六中位于香坊区哈成路247号,学校始建于1962年,是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1030平方米。学校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为目标,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先后荣获了“省群众满意学校”“省行风建设最满意学校”“市冰雪系列活动先进集体”“市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市青少年中华魂读书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省标准化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香坊区

  •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长江路600号,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占地面积496.4万平方米,为首批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主办期刊《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等,学校2022年荣获省级文明校园标兵称号,2021年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香坊区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香坊区有卫生机构406个,其中医院51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49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所。实有床位数12704张,卫生技术人员12000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4694人,注册护士5459人。

主要医院

主要医院

等级

通讯地址

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医院

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

哈尔滨市香坊区通天街58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6号

北大荒集团总医院一分院

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电街69号

统计时间:2023年9月20日

参考文献: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6号,医院为黑龙江省内规模大、科室设置全、业务水平高、教学实力强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15.32万平方米,临床科室55个,医技科室12个,开放床位2800张,设有5个住院处、1个门诊部。门诊共有诊室140余间,医院专家队伍力量雄厚。医院坚持突出中医特色,走中西医结合道路,使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

香坊区

科技

截至2022年,香坊区有高新技术企业230户,各级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18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5家,省级孵化器为5家),总面积达16.1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全口径)670户。区内有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等35所大专院校和黑龙江省石油化工研究院、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等48家科研院所,香坊区通过科技创新券、蓝领航母、特色产业基地、产业联盟、创新创业摇篮等“五大科技工程”,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连续四届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

文化

截至2022年,香坊区现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一个,文化站24个,A级景区5家,全国重点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2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九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处。香坊区组织开展2022年冰晶雪舞欢乐季系列群众文化活动10场,参与演员300余人次,观众3000余人次;组织香坊区公园绿地音乐节演出活动暨“香飘万里”文化艺术节活动1场,参演人员70人次,观众200余人次;组织百余支群众艺术团队文艺演出59场,受益观众2万人次;组织“艺术节”历时7天,有1000余名演员参加演出活动,观众3万多人(次)。

  • 香坊区图书馆

香坊区图书馆位于香坊区民生大厦,馆舍面积4508平方米,是集自修室、书库、少儿阅览室、成人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展厅、多功能厅为一体的多功能区级中心分馆。201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一级馆,是哈尔滨市首家区级中心分馆,全年365天无假日开馆,周工作时间65小时以上,年接待读者201589人次,外借181572册次。下设社区分馆14家,分布驻区的2镇及9个办事处,每个分馆使用面积均在120平方米以上,藏书2000余册,年订阅报刊73种,年接待读者千余人;社区图书室15家,农家书屋39处。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全年外借6.7万人次,外借13.0万册次,现有读者12057人。

香坊区

体育

截至2022年,香坊区有冰上运动中心1处、运动场和笼式足球场6个、健身路径142处,室外智能健身驿站1个、门球场2个;体育社团年检27家,排查健身路径202处,维修健身路径30处。开展文体活动3000余场次,开展“全民上冰雪”等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0余场。香坊区文体旅游局获评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 气膜冰上运动馆

气膜冰上运动馆位于香坊区三合路与保健路交口处,面积为10453.72平方米,气膜冰上运动馆采用新型的气膜结构建设方式,通过向膜内充气,由空气压力支撑膜面,能够覆盖空间的建筑结构体系,具有建设周期短、使用年限长、外形新颖、施工成本低、安装拆卸方便等优点。运动馆包括:30米*60米冰球训练场地1处,室内冰上活动中心5000平方米,球队休息室、卫生间、医务室、制冰机房、冰车库等用房。

香坊区

环保

截至2022年,香坊区整改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06件,何家沟黑臭水体整治扎实推进,清理曹家沟、阿什河沿岸“四乱”7万余平方米,砌石护坡3000余平方米,清淤疏浚黑臭水体整治区域5.3千米;淘汰工业燃煤小锅炉14台,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1%;116处农村饮水工程全部设立标识,106个小微水体、275处入河排污口受纳水体实现河湖长制全覆盖,三级河湖长累计巡河7700余人次,省巡河系统170个问题全部整改销号。完成新增绿地6.64万平方米,新植树木1.54万株;完成节能审查项目9个,节能承诺项目54个;报送绿色企业10个,绿色项目8个;淘汰74台建成区外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香坊区办理医疗保险业务19782笔,比2021年增加3060笔,增长18.3%;参保扩面174145人次,增加1020人次,增长0.5%。失业保险办理50795笔,增加20540笔,增长67.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办理9507笔,减少1775笔,下降16%;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业务办理26427笔,增加3942笔,增长18%。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业务办理3331笔,增加1921笔,增长136%。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908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扩面17.4万人,发放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等各类资金4809.7万元,缴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1123万元;挂牌18家街道社区老年人照护中心,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为156名劳动者追讨工资约58.05万元,结案率98%;完成工伤保险认定案件197起;启动棚改项目2个,回迁进户率80%;完成不动产权证办理2130户,全年发放各地段棚改项目临迁费5935.76万元。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6个,项目投资7.19亿元,受益居民3.9万户。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香坊区维修破损路面3.5万平方米、市政道路4.1万平方米、车行道和人行道8.5万平方米,改造老旧供热、燃气管网156.7千米;新建小型消防站8处,修复补建18个小区、48栋高层楼房消防设施。香坊区清理城区居民庭院、背街背巷及绿地垃圾40余吨,拆除各类违章牌匾700余块,清除占道挡车桩1500余个、占道商亭11座,拆除违建308处、4200平方米,实现违法建设“零新增”;新植树木1.5万株,新增绿地6.6万平方米,完成彩化13.5万平方米。完成江南中环路柳树林段、哈成路养护工程,开挖团结路基础1.8千米、铺装路面1.2千米,全面修复向阳镇东胜村、东平村桥涵水毁工程;清除阿什河长江路上下游障碍33万立方米,防洪能力极大提升;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5万立方米、村内沟塘30.5千米、畜禽粪污和农业生产废弃物3716立方米;打造向阳镇20千米“花街”、黎明街道3.8万平方米波斯菊“花海”。

交通

概述

香坊区地处哈尔滨的东大门和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境内交通路网发达,基础设施完备。滨绥铁路、拉滨铁路、哈尔滨铁路环线、宾西铁路穿境而过,京哈、哈大、哈同、哈伊、绥满等高速公路,连接四邻,纵横延伸,可直达对俄口岸黑河市、绥芬河市。城区内交通四通八达,“三环、六横、六纵”道路体系,搭建起了便捷的立体式交通网络。

公路

截至2023年,香坊区修建打通道路26条,修建车行道面积561万平方米,修建人行道面积107.46万平方米,完成三环路、绕城高速路香坊段,进乡高架桥、保健路穿越植物园隧道、公滨路延伸等项目建设。境内有京哈、哈大、哈同、哈伊、绥满等高速公路,实现乡镇和行政村通硬化路的双百目标,哈同路香坊段、江南中环路哈成路至长江路段等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并实现通车。

铁路

截至2023年,香坊区有香坊站、新香坊北站、孙家站等火车站,境内有滨绥铁路、拉滨铁路、哈尔滨铁路环线和宾西铁路,经区内的滨绥铁路线可直达中俄边境的绥芬河与俄罗斯铁路接轨,经俄罗斯可达欧洲大陆。香坊区铁路联络线全长39321千米,其中香东联络线由香坊站至东门站,联接香坊、东门、哈尔滨东、太平桥、滨江、哈尔滨站,全长6928千米;香孙联络线由香坊站至孙家站,全长5841千米;东新联络线由东门站至新香坊站,上行4263千米,下行8026千米;孙新联络线由孙家站至新香坊站,上行8667千米,下行5596千米,联接滨绥、拉滨、长滨三条干线。

公共交通

香坊区运行的公共汽车、联运汽车、郊区线汽车有51路、103路、108路、112路、115路、116路、118路、340路等43条线路。区内现有公共汽车公司一家。

  • 哈尔滨市公共汽车总公司

哈尔滨市公共汽车总公司位于香滨路9号,成立于1946年,原称哈尔滨市公共汽车公司。哈尔滨市公共汽车总公司下辖第一营运部、第二营运部、第三营运部、第四营运部、保修公司、物业公司、物资供销公司、安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广告公司、劳动服务公司、轮胎翻新厂、七星联运大队、驾驶员培训学校等13个单位。拥有职工8326人,拥有营运车辆1466台,营运线路54条,总线长1097.5千米;年客运总量2.2亿人次。

文化

香坊区历史文脉厚重,是哈尔滨市诞生的摇篮。永泰城主题乐园、松松小镇、伏尔加庄园和中国亭园等景区形成集生态游、风情游、工业游、冰雪游于一体的旅游观光体系,建成了集工业文化、开埠文化、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哈尔滨东南版块的“旅游金廊”。

饮食

香坊区受外乡人和外国侨民饮食习俗的影响,形成多元的饮食文化结构,以东北地方菜、鲁菜、京菜为主,俄式西餐、列巴(一种大面包)、红肠、苏波汤也成了百姓餐桌的寻常食品。还受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影响,喜欢吃粘糕、粘豆包、玉米饼子、大碴子、小米饭等。

  • 秋林里道斯红肠

红肠是一种俄罗斯风味的欧式肠。1913年一个叫做“爱金宾斯”的技师把包括红肠、干肠、小肚、茶肠等许多品种的红肠制造技术传到中国。红肠采用传统原木熏制工艺制作,咸淡适宜,油而不腻,松软适口,腊香扑鼻,色彩鲜亮。

香坊区

  • “大列巴”面包

“大列巴”面包,直径达25厘米以上,每个约2.5千克,以其独特的炭烤工艺和特殊口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大列巴(大面包)是俄国人的传统主食。以前,俄罗斯每个农庄只有一个面包炉,各个家庭到面包炉定期烤面包。平时在家里吃储存的面包,因此面包要制作得特别大,吃时切下一片。久而久之,形成了特有的技艺和风俗。后随铁路传入哈尔滨,人们形容其“哈尔滨一大怪,大面包像锅盖”。大列巴面包以秋林公司生产的大面包最为有名,已有90多年的历史。面包具有存贮期长,携带方便的优点。

香坊区

习俗

  •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有很多习俗,要吃粽子、挂香袋、系五彩线、房前屋后挂上象征驱毒辟邪的艾蒿等。除进行传统习俗外,香坊区还开展“我们的节日 • 端午”主题活动,组织开展经典诵读、习俗传承、端午文化讲座等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以诗歌朗诵的方式宣扬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香坊区

  • 彩灯游园会

彩灯游园会是由香坊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时间一般为每年的一月份,彩灯游园会围绕“以灯为媒,广交朋友,搞活经济,发展香坊,繁荣哈尔滨”的指导思想,把传统的艺术形式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把文化活动和促进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创立了哈尔滨市冰雪节“北有兆麟公园冰灯,南有香坊公园彩灯”的格局。彩灯设人寿年丰、天下第一关、西游新记、动物世界、凡意仙境、群星荟萃、二龙戏珠、万里长城、工业食粮、铁臂雄姿、醉卧“冰城”和科技之光12个景区、64座大型机械灯、200多盏宫灯。

香坊区

艺术

  • 鱼皮画

鱼皮制作技艺是赫哲族以北方冷水鱼的鱼皮为原料制作衣物用品的传统手工技艺。北方冷水鱼鱼皮制品质地坚韧,比较耐磨,便于在生产生活中使用。鱼皮画的制作技艺是利用鱼皮的天然纹理和渐变颜色来表现作品的立体感和空间感。鱼皮画源于鱼皮服饰发达的各种纹饰,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艺术元素和艺术灵性,为现代鱼皮画制作技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承载着赫哲族的历史和文化,体现出了民族信仰和民俗民风。代表作品有《百年香坊系列》《党史系列》《乌苏里船歌系列》《花鸟系列》。2006年5月被国务院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坊区

传统工艺

  • 刻陶手工技艺

刻陶技艺是在原始陶器特定图案表现形式启发下的创新。刻陶人在陶器烧制成型后巧妙地利用陶器的器型,预留的光面展示空间,以及陶器薄胎施釉,烧制硬度明显低于瓷器的特点,把篆刻,书法,绘画艺术加以融合,多种刻刀并用,在陶器表面形成独特的画面和各种文字效果的传统艺术。刻陶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字符号从象形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变化传承的固化,是立体的篆刻、书法、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

香坊区

  • 金水陶制作技艺

金水陶瓷历史悠久,其原料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什河河床千年沉积于地下的黑土淤泥,制作风格具有北方金代女真族制瓷粗矿、朴拙的日用风格,融合南方陶瓷的细腻、多彩。制作生产流程完整,需要用特制工具深、浅层分别取泥土、根据制作需要分批沥干、揉练、盘拉、修丕、塑性、烧制、润色、精雕等30余道工序。金水瓷实现了南北方制瓷工艺的结合,是北方陶瓷的艺术瑰宝。金水陶瓷是女真族百年来智慧与文化、精华的缩影,对研究中国北方早期文化、风土人情、意识形态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香坊区

  • 面塑制作技艺

糖艺面塑历史源远流长,拥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古老而独特的传统艺术,早在汉代就有了面塑的记载。民间面塑具有薄如纱、细如丝、快捷、活泼、玲珑、丰富等特点。糖艺既是吹糖人,浇糖画,面塑及捏面人,也叫江米人。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有插棍式、掉线式、浮雕式。香坊区的史作洗糖艺面塑创作室,研究制作出可以长期保存收藏的手工面塑作品,具有观赏性、艺术性和审美性。

香坊区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香坊区境内有全国重点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2处。

越西县国家级、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单位名称

时代

类型

级别

公布批次

参考文献

香坊火车站

清至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国家级

第六批

水塔

清至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国家级

第六批

马忠骏墓地(遁园)

192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第四批

哈尔滨烈士陵园

194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第四批

统计时间:2023年9月

  • 香坊火车站

香坊火车站是哈尔滨第一座火车站,旧称“哈尔滨驿”。香坊火车站始建于1898年。1898年俄国首批铁路工程技术人员抵达香坊后,即在香坊西修建了火车站,命名为"哈尔滨站"。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为了区别起见,把香坊"哈尔滨站"改为"老哈尔滨站",解放后,又将"老哈尔滨站"改为"香坊站"。香坊火车站是座典型的俄式建筑,改造后的火车站广场,总面积为13050平方米,建有广场钟楼、喷泉、灯饰、游人休闲椅、雕塑小品等设施。2006年,香坊火车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坊区

  • 哈尔滨烈士陵园

哈尔滨烈士陵园位于哈尔滨市体育街1号,始建于1948年,原为东北烈士陵园,1952年更名为哈尔滨烈士陵园。陵园内有革命烈士陵墓(18座)、革命烈士诗抄碑林、烈士浮雕、革命烈士英名录碑、无名烈士雕塑、烈士骨灰安放堂和革命烈士纪念馆等。陵园内共安葬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200余位。1986年10月烈士陵园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香坊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香坊区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九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处。

香坊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

名称

类别

级别

公布批次

参考资料

秋林大面包(大列巴)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省级

第一批

秋林里道斯红肠技艺

传统技艺

省级

第一批

靰鞡鞋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省级

第二批

中医正骨

传统医药

省级

第四批

秋林格瓦斯饮料

传统技艺

省级

第五批

秋林糖果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省级

第五批

张氏家族古筝艺术

传统音乐

省级

第五批

回族婚俗

民俗

省级

第五批

冰雪雕技艺

传统技艺

省级

第六批

(统计时间:2023年9月)

  • 冰雪雕技艺

冰雪雕是冰雕和雪雕的统称,是一种以冰雪为主要材料来雕刻的艺术形式,分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冰雪雕材质无色、透明(白色),具有折射光线的特征。雪雕的雕字其实是塑形的意思,跟冰雕是雕刻的意思不太相同。所以冰雕有晶莹剔透之美,雪雕则是不透明的白色,有朴实造型之美。冰雕技艺有堪冰、切冰,砌冰、透空、等20多道工序。雪雕技艺有人工造雪(采雪)、建模、粗雕、接料,精雕、打磨、抛光等十几道工序。2020年被列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香坊区

  • 秋林格瓦斯饮料

格瓦斯,俄语квас,“发酵”的意思,是用一种面包发酵酿制而成的饮料。原盛行于俄罗斯、乌克兰和其他东欧国家,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俄国商人伊万·雅阔列维奇·秋林将格瓦斯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国第一家跨国商业企业秋林公司后,将家乡传统饮料格瓦斯及格瓦斯的酿造工艺带入哈尔滨,并以其名字命名为“秋林格瓦斯”。秋林格瓦斯饮料以大面包(大列巴)、酒花、麦芽糖等为基质,经糖化、乳酸菌、多菌株混合,利用俄罗斯传统发酵工艺加工而成。格瓦斯颜色近似啤酒,略呈红色。格瓦斯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乳酸等成分,具有助消化、调节肠胃的功能。2016年被列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香坊区

  • 秋林大面包(大列巴)制作技艺

秋林食品厂1900年由俄国人伊万·雅阔洛维奇创建,秋林面包传统手工艺在哈尔滨一直流传至今。秋林大面包是典型的俄罗斯大面包,俗名“大列巴”,面包几乎比现在家庭用的蒸锅还大。面包主要使用硬杂木烘烤,外壳焦脆,内瓤松软;面包用啤酒花发酵,酒香宜人,风味独特,是哈尔滨的特色食品。秋林牌大面包是以精粉、酒花、白糖、食盐等为主要原料,经鼓醪子、发酵、揉面、成型、烘烤等工艺制做而成。秋林牌大面包沿用传统工艺,保持三个特点:一是用硬杂木烧炉,面包烘烤一小时左右外壳微焦而脆,内瓤松软可口;二是用酒花发酵,可使面包具有诱人的酒花芳香;三是采用传统的三次发酵工艺,使面团发酵充分,风味独特。2006年被列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香坊区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香坊区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处,国家AAA级景区1处。

香坊区旅游景区名录

景点名称

等级

地址

参考资料

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哈尔滨市香坊区通富路

松松小镇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香坊区三大动力路8号

伏尔加庄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香坊区成高子镇阿什河畔哈成路16千米处

永泰世界主题乐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香坊区香福路52号

中国亭园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香坊区东南部

统计时间:2023年9月

重要景点

  • 松松小镇

松松小镇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乐松购物广场3层,占地面积12000平米,是中国首家儿童文化生活主题广场。小镇集儿童文化、教育、娱乐、体验、休闲、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内部共设置43个各类项目。小镇建筑为奇幻卡通风格,拥有15项儿童游乐项目。其中最大的海盗主题淘气堡“海盗BABY”占地800多平米,内含沙池、灯塔、海盗船等多个游乐项目。小镇内还开办4所才艺学校,孩子们可以学习口才、表演、音乐、绘画等才艺。除此之外,小镇内还拥有黑龙江省内藏书量最大的中英文图书绘本馆,供孩子们阅读。201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香坊区

  • 伏尔加庄园

伏尔加庄园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成高子镇阿什河畔哈成路16千米处,占地面积 60多万平方米,是一个以俄罗斯文化为主题的园林,庄园有大片的园林和滩涂湿地。伏尔加庄园于2012年6月1日正式营业,并且建设了30多座经典的俄式建筑,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俄式建筑群,将城市历史与文脉、湿地美景与经典建筑、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融合在了一起。整个庄园以老哈尔滨建筑为原景的风景,小白桦餐厅是俄罗斯设计师拉别奇参加巴黎国际展览会时的设计作品,建筑从四个方向看都是正面,且各具特色,是经典木质建筑之一;庄园内复建的圣·尼古拉教堂,是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香坊区

  • 中国亭园

中国亭园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东南部,总占地面积约72.9万平方米。亭园依托北方城市中的丘陵地貌栽植花木,凭借低洼地带蓄水成湖。通过神奇峰、如意湖、四大绿地分隔空间,形成错落有致的山水园林景观;以陶然亭、醉翁亭、兰亭等中国历代八大名亭原貌复建为主线,辅以亭、廊、榭、阁景观,打造集湖光山色、树影重叠、亭亭相望、人现花中为一体的自然、和谐景观。2015年8月16日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香坊区

  • 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

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位于长江路延长线16千米处,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园内依托丘陵地貌栽植花卉,以从新疆空运而来的100万株薰衣草为主,配以六倍利、孔雀草、鼠尾草、马鞭草、海棠、玫瑰等珍贵花卉近50种。景区内高低错落的丘陵地势,落差达60米以上,可以赏花,还可登上近20米高的风车观景平台俯瞰。

香坊区

  • 永泰世界主题乐园

永泰世界主题乐园位于香坊区香福路52号永泰城购物中心4楼、5楼,永泰世界主题乐园拥有大型娱乐设施、海盗船、青蛙跳及碰碰车等娱乐项目,还有音乐剧、花车巡游及街头演出,除此之外,还有餐饮,商品和惊喜服务,为宾客提供一站式体验。

香坊区

对外交流

香坊区交流合作

城市名

交流情况

参考资料

广州市越秀区

双方就两地政务服务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的创新做法进行了深入交流

深圳市

双方在新平台搭建、新项目引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达成了多项共识

鄂尔多斯市

双方共同推动两地司法行政建设工作扎实开展

统计时间:2023年9月

著名人物

人物名

生卒年

简介

马忠骏

1870年-1957年

原名马德扬,字枣卿,号遁园居士。此同时,1921年,香坊修建了一座“遁园",出版诗集《遁园杂俎》。1947年,马忠骏合办松江园艺试验厂,为哈尔滨市最早的公私合营企业之一

武永合

1956年8月

中共党员,哈尔滨巿特等劳动模范。他利用边角废料套裁技术,为工厂节约原材料30吨、资金16万元;为工厂维修容器罐十儿台,增加效益近百万元。1992年,武永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李忠革

1959年8月

香坊区幸福镇国艺村党支部,1990年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征地资金办企业。1993年6月,他带领村民建设省级“乡镇工业小区”。2002年,他被授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王景武

1978年-1990年

哈尔滨市香坊区人。1995年入伍,历任吉林省消防总队通化支队梅河口市中队战士、代理中队长等职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少尉,曾两次获得吉林省消防总队的“业务技能标兵”称号

王树勋

1923年-1999年

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镇人。194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香坊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农业部部长,朝阳区委书记兼区长,香坊公社党委副书记、香坊区委副书记

以上资料来源:

重要荣誉

2013年12月18日,香坊区被评为双拥模范区。

2020年,香坊区被评为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

2020年,香坊区被评为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香坊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香坊区入选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1年7月15日,香坊区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