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也称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检测人体葡萄糖代谢功能的试验,主要用于诊断症状不明显或血糖升高不明显的可疑糖尿病。试验时,受试者口服或静脉接受一个负荷剂量的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和尿糖,观察受试者血糖水平及有无尿糖出现。正常人口服或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后,暂时升高的血糖刺激了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在短时间内降至空腹水平,此为耐糖现象。当糖代谢紊乱时,口服或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急剧升高或升高不明显,但短时间内不能降至空腹水平(或原来水平),此为糖耐量异常或糖耐量降低。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糖耐量试验的:类型、适应证、禁忌证、检查方法、指标及参考值、临床意义、注意事项等介绍

中文名

糖耐量试验

英文名

glucose tolerance test

别名

葡萄糖耐量试验

定义

检测人体葡萄糖代谢功能的临床生物化学检测

分类

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简介

GTT有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两种。临床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75g葡萄糖标准OGTT,分别测空腹血糖(FPG)和服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糖和尿糖。OGTT正常参考值为:FPG3.9~6.1mmo/L;口服葡萄糖后0.5~1小时后血糖达高峰,且峰值<11.1mmol/L;2小时血糖<7.8mmol/L;3小时血糖恢复至空腹水平;各检测时间点的尿糖均为阴性。OGTT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试验,其中FPG和2小时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糖尿病可疑患者或者临床无症状者,OGTT能帮助明确诊断。

IVGTT不受胃肠道吸收功能紊乱的影响,适用于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多作为研究糖耐量异常及早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能力的方法。IVGTT一般试验方法的正常参考值同OGTT。

类型

OGTT

定义

OGTT是指受试者在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2小时内做系列血糖测定,可用于评价个体的血糖调节能力,判断有无糖代谢异常,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之一,有助于早期发现空腹血糖轻度增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糖耐量异常患者。

特点

对于糖尿病的诊断,OGTT比空腹血糖测定更灵敏,但易受样本采集时间、身高、体重、年龄、妊娠和精神紧张等多种因素影响,重复性较差,除第一次OGTT结果明显异常外,一般需多次测定。

IVGTT

定义

IVGTT是指受试者在静脉接受一个负荷剂量的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和尿糖,观察受试者血糖水平及有无尿糖出现。IVGTT不常作为糖尿病的诊断试验,主要用于伴胃肠道疾病者,此外亦可重复用作评价葡萄糖的清除时间及反映胰岛B细胞的功能(与胰岛素联合测定)。

特点

IVGTT操作相对简单,重复性较好,不受胃肠激素及口服葡萄糖所致的个体吸收不同等影响。可能出现的不适有发热、潮红等。因其未达到葡萄糖的稳态,在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方面精确性不如高糖钳夹试验。缺点有非生理性应答现象以及高浓度的葡萄糖刺激易致血栓性静脉炎。

适应证

OGTT适应证

  • 无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或FPG异常,以及有一过性或持续性糖尿者。

  • 无糖尿病症状,但有明显的糖尿病家族史。

  • 有糖尿病症状,但FPG未达到诊断标准者。

  •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进症、肝脏疾病时出现糖尿者。

  • 分娩巨大胎儿或有巨大胎儿史的妇女。

  • 原因不明的肾脏疾病或视网膜病变。

IVGTT适应证

  • 不能承受大剂量口服葡萄糖者。

  • 胃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术后、吸收不良综合征者和有胃肠功能紊乱者。

  • 其他可致口服葡萄糖吸收不良者。

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

检查方法

OGTT检查方法

WHO推荐标准化方法

  1. 试验前3天,受试者每日食物中含糖量不低于150g,且维持正常活动,停用影响试验的药物(如胰岛素)。

  2. 空腹10~16小时后,坐位抽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葡萄糖。

  3. 将75g无水葡萄糖(或82.5g含1分子水的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中,5分钟之内饮完。妊娠妇女用量为100g;儿童按1.75/kg体重计算口服葡萄糖用量,总量不超过75g。

  4. 服糖后,每隔30分钟取血1次,测定血浆葡萄糖浓度共4次,历时2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血标本的收集时间,可长达服糖后6小时)。采血同时每隔1小时留取尿液做尿糖测定。整个试验过程中不能吸烟、饮茶、喝咖啡或进食,可饮水。

  5. 根据各次测得的血葡萄糖浓度与对应时间作图绘制糖耐量曲线。

临床常用方法

清晨空腹抽血后,在开始饮用葡萄糖水后的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和180分钟分别取血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其余同WHO推荐的标准化方法。

此外,当受试者血糖>14mmol/L时,口服75g葡萄糖所致的高糖毒性不仅可造成受试者胰岛细胞的损伤,同时有诱发酮症的风险。临床上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常改用馒头餐试验,即在15分钟内进食100g(相当于75g葡萄糖)面粉制作的馒头取代葡萄糖粉。

糖耐量试验

IVGTT检查方法

一般试验方法

按0.5g/kg体重的量(最大量不超过35g)计算出所需25%葡萄糖溶液量,于3分钟±15秒内将葡萄糖溶液推注入静脉;或用50%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50ml(3分钟内注完)。于静脉注射葡萄糖前和注射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时分别取血测定血糖水平。

LundLaek法

静脉注射50ml 50%葡萄糖(或按0.33g/kg体重计算葡萄糖剂量),4分钟内注射完毕。然后在60分钟内每10分钟取一次静脉血,测定各次的血糖水平。

指标及参考值

OGTT参考值

  • FPG3.9~6.1mmo/L。

  • 口服葡萄糖后0.5~1小时,血糖达高峰(一般为7.8~9.0mmol/L),峰值<11.1mmol/L。

  • 2小时血糖(2h PG)<7.8mmol/L。

  • 3小时血糖恢复至空腹水平。

  • 各检测时间点的尿糖均为阴性。

IVGTT参考值

一般试验方法

参考值同OGTT

LundLaek法

将各次血糖水平的测定结果在半对数纸作图,找到血糖下降一半所需时间(血糖的半衰期T1/2),算出葡萄糖的消失系数(K)。K=(0.69÷T1/2)X100。健康正常人K≥1.3,糖尿病患者K<0.9。

临床意义

OGTT临床意义

OG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于了解机体对葡萄糖代谢的调节能力,是糖尿病和低糖血症的重要诊断性试验。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糖尿病(DM)、糖耐量异常(IGT)、鉴别尿糖和低糖血症,还可用于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

诊断糖尿病

临床上有以下条件者即可诊断糖尿病:

  • 具有糖尿病症状,FPG≥7.0mmol/L。

  • 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

  • 具有糖尿病临床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且伴有尿糖阳性者。

临床症状不典型者,需要另一天重复检测确诊,但一般不主张做第3次OGTT。

判断IGT

正常人在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血液葡萄糖浓度升高(一般不超过8.9mol/L或160mg/dL),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液葡萄糖浓度短时间内恢复至空腹水平,此现象称为耐糖现象。若因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引起糖代谢异常时,口服一定量葡葡糖后,血液葡萄糖浓度可急剧升高或升高不明显,并且短时间内不能恢复至空腹血葡萄糖浓度水平,称为IGT。

FPG<7.0mmol/L,OGTT2小时血糖为7.8~11.1mmol/L,且血糖到达高峰的时间延长至1小时后,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延长至2~3小时以后,同时伴有尿糖阳性者为IGT。IGT长期随诊观察,大约1/3能恢复正常,1/3仍为IGT,1/3最终转为糖尿病。

平坦型糖耐量曲线

FPG降低,口服葡萄糖后血糖上升也不明显,2小时血糖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常见于胰岛β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也可见于胃排空延迟、小肠吸收不良等。

储存延迟型糖耐量曲线

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急剧升高,提早出现峰值,且大于11.1mmol/L,而2小时血糖又低于空腹水平。常见于胃切除或严重肝损伤。由于胃切除后肠道迅速吸收葡萄糖或肝脏不能迅速摄取和处理葡萄糖而使血糖急剧增高,反应性引起胰岛素分泌增高,进一步导致肝外组织利用葡萄糖增多,而使2小时血糖明显降低。

鉴别低血糖

功能性低血糖:FPG正常,口服葡萄糖后的高峰时间及峰值均正常,但2-3小时后出现低血糖,见于特发性低糖血症。

肝源性低血糖:FPG低于正常,口服葡萄糖后血糖高峰提前并高于正常,但2小时血糖仍处于高水平,且尿糖阳性。常见于广泛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等。

附:糖尿病及其他高血糖的诊断标准(血糖浓度mmol/L)

疾病或状态

静脉血浆

静脉全血

毛细血管全血

空腹血糖受损(IFG)

空腹

6.1~7.0

5.6~6.1

5.6~6.1

服糖2小时

<7.8

<6.7

<7.8

糖耐量异常(IGT)

空腹

<7.0

<6.1

<6.1

服糖2小时

7.8~11.1

6.7~10.0

7.8~11.1

糖尿病(DM)

空腹

≥7.0

≥6.1

≥6.1

服糖2小时

≥11.1

≥10.0

≥11.1

IVGTT临床意义

  • 可了解高危个体尤其是可能发展为1型糖尿病的个体的胰岛B细胞功能。

  • 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第一相分泌缺乏,第二相仍正常,但到了病程后期第二分泌相也较低平。可用IVGTT来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 定期的IVGTT可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然病程。

注意事项

OGTT与IVGTT注意事项相同,如下:

  • 试验前3天,应摄入足量碳水化合物,每日为200~300g;对严重营养不良者应延长碳水化合物的准备时间,为1~2周。

  • 试验前10~16小时禁食,允许饮水。

  • 试验前1天及试验时应禁用咖啡、酒类和烟类,避免精神刺激。

  • 体力运动:长期卧床病人因不活动可使糖耐量受损,试验时剧烈运动可加重葡萄糖的利用,但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等,致血糖升高,故试验前应静坐休息至少半小时,试验期间避免剧烈活动。

  • 疾病和创伤:各种应激如心脑血管意外、创伤、烧伤及发热等可使血糖暂时升高,糖耐量降低,称应激性高血糖,故需待患者病愈恢复正常活动时再做此试验。

  • 许多药物可使糖耐量减退如糖皮质激素、烟酸、噻嗪类利尿剂、水杨酸钠、口服避孕药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试验前应预先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