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此图描绘两只飞行的大雁,伸着脖子,瞪着眼睛从空中扑向芦苇塘的情形。作者用笔纯熟而富于变化,苇丛和似乎漫不经心的水波显得准确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将林良言简意赅的艺术特点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作者高超的笔墨技巧。
画作内容
此图描绘上下两雁展开双翅,雁尾上翘,伸展脖子,双首向上,瞪着双眼,从空中同时飞速扑向茫茫无边的芦苇塘,观其神态,似乎觅见了什么猎物,或者是随着雁群来这里歇憩。

款署:“林良”。钤一印不辨。
创作背景
林良喜爱描绘芦雁,刻画飞行、栖止、偎依嬉戏等不同情态,多方面展现大雁聚居、群飞、惊觉、坚韧的秉性;背景也是大雁经常活动或栖息的场所,如苇塘、水乡;季节则多为深秋或寒冬,以展现雁类的生活习性;境界却又有宁静或喧或躁动不安之别。故作品物象虽简略,情趣却很多样。《芦雁图》是其中之一。
艺术鉴赏
构图
此画是一幅较典型的水墨写意花鸟画。画中描绘两只飞行的大雁,作者以简朴的用笔、清潘的墨色,表现了芦雁形体变化和羽毛的润泽。同时,选取了芦雁飞行中所呈现的不同优美姿态,加以描绘,构成画面的节奏感。似类这种情景在平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但通过作者构思和笔墨所画出画面,却能打动人们的心弦,可见作者有着高超的艺术表现才能。

技法
画面以简练几笔勾出几道水波纹和水草,水草飘摇,浮萍点点。所有的芦苇亦仅用寥寥数笔,却能表达到了一望无际苇塘的宽阔的场面。芦苇俯仰穿插有序,杂而不乱。其画构图简洁,用笔粗劲,笔意深着。画法方面,两雁用饱含水墨阔笔点刷出主要形体,细微之处再施以线条勾勒和淡墨渲染,劲健中含工秀。芦苇、莲草是以草书笔意写出来的,涟漪波纹是漫不经心的信手挥洒,寥寥数笔勾出水纹水草,且非常准确、干净利落,充分显示作者对水墨画有着一定的创意,体现了林良水墨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和功夫。
名家点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曹利华:作者选取芦雁飞行中所呈现的不同优美姿势,加以绘画,构成画面的节奏感。以简朴的用笔、清淡的墨色,表现了芦雁形体变化和羽毛的润泽。又以寥数笔勾勒出水纹水草。以块面的笔触塑造物象,笔墨简练而形态准确,体现了画家高度成熟的水墨写意技法。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崔锦:作者用笔纯熟而富于变化,那苇丛是以草书笔意写出来的,那水波涟漪又象是漫不经心的信笔挥酒,但仔细品味,却又非常准确、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作者简介
林良(约1426—1495),明代画家。字以善,南海(今属广东)人。英宗天顺(1457—1464)中,荐为锦衣百户,供奉内廷。擅画花果、翎毛,着色简淡,备见精巧,常以水墨为波出没,凫雁唼容与之态,清澹有致。其水墨禽鸟、树石,继承南宋院体派放纵简括笔法,遒劲飞动,有类草书,墨色灵活。论者为“不求工而见工于笔墨之外;不讲秀而含秀于笔墨之内,遂另开写意之派”。为明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作家,也是近代岭南画派的先驱者。传世作品有《山茶白羽图》轴、《灌木集禽图》卷、《双鹰图》轴、《寓善庆堂花鸟图》四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