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骑兵(Ranger),又称突击兵或特攻队,是美国众多的特战部队中的一支历史悠久,武力强悍的精锐部队。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游骑兵的:发展沿革、部队概况、选拔与训练、现役部队、现役武器装备、相关影视等介绍
游骑兵(Ranger),又称突击兵或特攻队,是美国众多的特战部队中的一支历史悠久,武力强悍的精锐部队。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游骑兵的:发展沿革、部队概况、选拔与训练、现役部队、现役武器装备、相关影视等介绍
游骑兵
Ranger
突击兵或特攻队
1756年
美国陆军特种作战指挥部
美国乔治亚州本宁堡
约有2000人
美国殖民时期小型侦查骑兵队
执行空降、空中和地面突击的任务以及各种特种作战任务
轻型突击步兵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游骑兵的英文名Ranger则来源于“Range”一词,殖民地时期时任普利茅斯殖民地总督助手的本杰明·邱奇上校组建了早期美洲的第一支游骑兵部队。1756年罗伯特·罗杰斯(Robert Rogers)在新汉普郡建立了第一支正规的游骑兵部队。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相继成立了5大游骑兵部队。美国内战时期,接连成立了第7弗吉尼亚骑兵部队、罗顿游骑兵和莫斯比游骑兵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游骑兵部队得到了扩张,成立了第1游骑兵营、第2游骑兵营、第3游骑兵营、第4游骑兵营、第5游骑兵营、第6游骑兵营、第 29游骑兵营以及第5307特混大队。而在朝鲜战争时又成立了第8游骑兵营,在越南战场成立了15个使用第75步兵团(游骑兵)番号的游骑兵连。
目前现役部队分为第1游骑兵营、第2游骑兵营、第3游骑兵营、第75游骑兵团以及特殊任务营(RSTB)。其中第1游骑兵营于1986年改为第75游骑兵团第1营,特殊任务营也是为增强第75游骑兵团和其他特种作战部队的行动能力,保障一线部队的战斗力量而成立的。第2游骑兵营和第3游骑兵营都是美国重要的全球反恐作战部队。
在美国陆军中,只需完成游骑兵学校训练、获得游骑兵臂章即可成为一名合格的游骑兵。他们可选择回归原部队或加入专门的第75游骑兵团服役。美国游骑兵必须强壮、智慧、坚毅、勇敢、守纪,能够自我激励、勇于冒险、迎接挑战,他们坚守“精英战士”的信念,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评价游骑兵取得的成功,如同他们的历史一样令人骄傲。
游骑兵的由来可追溯至1670年的美国殖民地时期,而他的英文名Ranger则来源于“Range”一词,“Range”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中包括游荡、搜索,而“Ranger”就是在广阔地域上游荡,执行搜索任务的人,这正是游骑兵英文含义的起源。早年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当地军队为了应对印第安部落的袭扰和攻击,便组成了小型的侦察骑兵队在屯垦区四周实施警戒,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由男性白人定居者组成的巡逻骑兵队,人们便称这支队伍的士兵为“Ranger”。
殖民地时期
1675年以前,北美殖民地的殖民者与印第安人保持总体和平,虽然偶尔发生小规模侵袭和骚扰,但殖民者通常只在边界进行被动防御。时任普利茅斯殖民地总督助手的本杰明·邱奇上校组建新型部队,邱奇说服一些中立或曾敌对的印第安人投降并加入他的部队,由这些印第安人组成了非常规部队。邱奇发展出的这支部队,仿照了北美印第安人的战争模式并精心打造。这支部队频频执行对敌,对印第安人的攻击行动,由于地理环境特殊,一般的战斗部队无用武之地。邱奇向印第安人学习战斗方法用来对付印第安人。在印第安人盟友的帮助下,他的这支部队成为了出色的游骑兵,这也是早期美洲的第一支游骑兵部队,而本杰明·邱奇也被称为“美国游骑兵之父”。
1675年至1678年间,本杰明·邱奇率领这支游骑兵发动了“菲利普国王战争”并获得胜利,此后28年间本杰明·邱奇频频袭击居住在缅因和加拿大的法国人和印第安人。
保皇党游骑兵
1755年,还是农夫的罗伯特·罗杰斯应募参加英国对法国和印第安人的战争,1756年罗杰斯在新汉普郡建立了一支名为“罗杰斯游骑兵”的部队,第一支正规的游骑兵正式诞生。1758年英国殖民当局任命罗杰斯主管殖民地的九支游骑兵连,并发展出被称作“罗杰斯搜索原则”的游骑兵战术,而且指挥官罗杰斯创立的19项游骑兵信条及头戴黑色贝雷帽的传统沿袭至今。
罗杰斯游骑兵知名战役之一便是他们与阿贝纳基圣弗朗西斯印第安人的交战。这些印第安人位于蒙特利尔和魁北克之间,他们在战争中杀死了超过600名殖民者,印第安人在一次休战期间,袭击了一支撤退的英国军队,罗杰斯率领200名精选游骑兵对印第安人的村庄进行报复。另外,罗杰斯游骑兵还参加了魁北克的远征与1760年的蒙特利尔战役,之后罗杰斯游骑兵还奉令去夺取西北部的军事据点,其中包括底特律。1763年,在“庞蒂亚克战争”中(1763-64),游骑兵们回到西部,并参加“血桥战斗”。
大陆军游骑兵
1776年8月12日,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将军晋升诺尔顿为中校,命令他组建一支执行侦察任务的部队,诺尔顿从康涅狄格、罗德岛和马萨诸塞等地选拔人员组建。这支部队是美国第一批官方间谍,也是美国第一支有组织的精锐部队,美国间谍内森·黑尔就听命于诺尔顿。诺尔顿游骑兵是美国宣布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后的第一支美国游骑兵部队。
惠特康姆游骑兵
1776年11月在纽约的提康德罗加堡成立了惠特康姆游骑兵,他们隶属于大陆军,由本杰明·惠特康姆指挥。这支游骑兵主要被用于侦察和间谍活动。1777年6月17日,该部队开启了伯戈因战役,却被英国军队前锋的印第安人伏击了14名游骑兵,之后部分游骑兵参与了哈巴顿、本宁顿、萨拉托加和安妮堡的作战行动。1778年至1779年的冬天,游骑兵们移驻上康涅狄格河谷地区,并在新汉普斯菲尔的黑弗里尔建立总部,负责警戒贝利至哈滋恩路上的工作,因为该路线被计划用于第二次入侵加拿大的行动,因此惠特康姆游骑兵肩负保卫该地区的责任。1780年10月,英军和印第安盟友袭击该地区,试图破坏大陆军的战争准备。当他们距离目标只有数英里时,一名间谍报告说惠特康姆的部队有500人。袭击者们决定改变计划,转而袭击白河谷。1781年,惠特康姆游骑兵在新汉普斯菲尔的库斯被解散。
阿芒德游骑兵
1778年6月25日,阿芒德游骑兵成立,驻扎在波士顿,由查尔斯·阿芒德上校指挥,隶属于大陆军。该部队主要由参加美国革命的外国志愿者组建,并于1781年1月1日重组并更名为第1游击部队。他们参与了坎登、吉尔福德和约克镇战役,最终在1783年12月在宾夕法尼亚的约克解散。
国王游骑兵
1779年5月,罗伯特·罗杰斯组建两个游骑兵营,镇压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叛乱。由于他们忠于英王,这两个营被称为“国王游骑兵”。罗杰斯自己因酒精中毒问题而不能积极参与部队事务。于是由新泽西人组成的第一营,归属塞穆尔·海登上尉指挥;第二营则以新英格兰人为主,由詹姆士·罗杰斯少校指挥,还包括一些来自英国和爱尔兰的移民。
边疆游骑兵
1812年,边疆定居者自发组建游骑兵连队,他们沿着从俄亥俄到西伊利诺伊的边界巡逻,并参与多次与英国人及其印第安盟友的武装冲突和战斗。1812年1月,美国政府授权成立六个连的山地步兵部队以保卫西部边疆。1832年爆发的黑鹰战争,是美国和北美印第安人之间的短暂冲突。在这场战争中,边疆地区男性组成了美国山地游骑兵营,该营由亨利·道奇领导,其成员自备步枪和马匹,服役一年。
名称 | 创建时间 | 指挥官 | 概况 | 参与行动 |
第7弗吉尼亚骑兵部队(Ashby游骑兵) | 1861年 | 特纳·阿什比(Turner Ashby) | 到了1862年春季,第7骑兵部队逐渐被人称“阿什比骑兵”,1865年4月被解散。该部队在战争中共伤亡571人,其中阵亡118人 | 1862年参与雪诺多河谷战役中;1863年参与琼斯-恩博登奇袭以及在白兰地驻地进行的骑兵战斗;参加了荒野战役;1864年参加瑞姆驻地战斗 |
罗顿游骑兵(Mean游骑兵) | 1862年 | 塞缪尔·C·米恩斯(Samuel C. Means) | 罗顿游骑兵主要作为游击战士和科尔的马里兰骑兵旅联合行动,在罗顿郡及其周围与南军对手如科曼奇部队、莫斯比游骑兵展开战斗 | 1864年参与山谷战役,并于1865年打败莫斯比游骑兵分队 |
莫斯比游骑兵 | 1863年6月10日 | 约翰·S·莫斯比(John S.Mosby) | 莫斯比的游骑兵,又被称作弗吉尼亚骑兵第43营,隶属于南军。1864 年夏天莫斯比骑兵营发展到6个骑兵连、1个炮兵连,总共将近400人,并于1865年4月21日宣布解散 | 对联邦军队的通信和补给线发动袭击并参与了深入北军防线的突袭行动 |
名称 | 创建时间 | 指挥官 | 概况 | 参与行动 |
第1游骑兵营 | 1942年1月 | 威廉·奥兰多·达比少校 | 首批游骑兵中,80%的人来自第34步兵师,他们在北爱尔兰的卡里克费加斯接受训练。在500名志愿者中,只有87人在战后幸存下来 | 1942年11月进攻法国维希政府军队的炮台和防御工事 |
第 29游骑兵营 | 1942年12月20日 | 兰多夫·米尔霍兰少校 | 该营在苏格兰阿奇纳卡里接受了英国“哥曼德”突击队的训练。渴望独立执行“哥曼德“式的战斗任务。训练完毕后,该营转隶至洛瓦特爵士的第4突击队,并接受了进一步的战术和悬崖攀登训练 | 参与英国突击队对法国海岸岛屿的突袭行动 |
第2和第5游骑兵营 | 1943年4月1日 | 在田纳西州的福雷斯特军营受训 | 1944年6月6日参加诺曼底战役 | |
第3游骑兵营 | 1943年6月 | 赫尔曼·达默少校 | 1943年,第3营成功夺取坎波贝洛、纳罗和法瓦拉城 | |
第4游骑兵营 | 1943年6月 | 罗伊·默里少校 | 在西西里战役战役中,第1营和第4营一起行动,它们在杰拉城外登陆,夺取杰拉城,后又夺取 圣妮可城,并参与夺取布尔塔城的战斗任务 | |
第5307特混大队 | 1943年8月 | 弗兰克·梅里尔 | 约有2900人,因其指挥官弗兰克·梅里尔准将而被称作“梅里尔掠夺者”,1944年7月被授予“杰出部队嘉奖”,队员全部获得了“青铜星章”,1966年11月,该部队被总统再次授予“总统部队嘉奖” | 活跃于日军大部队的后方,摧毁日军的补给和通信线路,夺取缅甸密支那机场 |
第6游骑兵营 | 1944年9月26日 | 部署于太平洋战区,大部分兵力驻扎在菲律宾和新 几内亚岛。这是一支遂行远程侦察、战斗任务的部队,1945年12月解散 | 1945年1月,参与吕宋岛营救行动 |
1950年8月,拉尔夫·帕克特中尉在朝鲜战场成立第8游骑兵连,展开新的战斗征程。随后又成立18个游骑兵连,包括第8突袭者连、第1至15游骑兵连以及游骑兵步兵A连和B连。游骑兵的训练除了在美国本土,还在南朝鲜进行,由第3和第7游骑兵连负责。其中第1游骑兵空降步兵连于1950年11月15日从本宁堡基地出发,并于12月17日抵达朝鲜,配属于第2步兵师。紧随其后的是第2和第4连,它们于12月29日抵达朝鲜。第2连配属于第7步兵师,而第4连则既是美第八集团军司令部的一部分,也是第1骑兵师的成员。
20世纪50年代末,为了弥补美军在敌后侦察能力上的不足并满足战场需求,美军在欧洲和越南分别组建了多个远程侦察巡逻和远程巡逻连队。1969年1月1日,基于远程搜索、侦察、巡逻部队,美军成立了15个统一使用第75步兵团(游骑兵)番号的游骑兵连,隶属于新成立的“美国陆军战斗武装团系统”。这些新成立的游骑兵部队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著名的“梅瑞尔掠夺者”(第5307特混部队)为鼻祖。
在越南战场上,游骑兵深入敌后执行远程搜索、侦察和巡逻任务,收集情报并计划引导空中打击。他们充当“力量倍增器”,在敌控区实施伏击和猎杀,并评估空袭效果。经过特殊训练的游骑兵狙击手可精确狙杀敌方重要人员。此外,游骑兵还用于执行特殊安全任务,如确定战俘位置、营救战俘、获取情报并在敌人行军的小路和机动车辆通行的道路上布设地雷等。
越南战争后,游骑兵经历了重大的改革。1974年以来组建了第75游骑兵团及其下属第1、2、3游骑兵营;以及4、5、6营。这些游骑兵部队参加了大量的作战任务,例如:
1980年参加营救被困伊朗人质的鹰爪行动;1983年参加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暴怒”行动,第1游骑兵营和第2游骑兵营对格林纳达的萨利纳斯角机场实施低空伞降突袭,并成功夺取机场,肃清格军的抵抗;1989年参加入侵巴拿马的“正义事业”行动,其中第1游骑兵营成功夺取托里霍斯和托库门机场,第2游骑兵营和第3游骑兵营一起对里奥哈托实施伞降攻击,击败巴拿马政府军第6和第7步兵连;1991年参加沙漠风暴和沙漠盾牌行动,他们对伊军实施奇袭,多次与联军协同作战;1993年参加联合国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维和行动;1994年部署到海地;2001年在美国本土经历“9·11”恐怖袭击之后,游骑兵部队参加阿富汗的“持久自由”行动,2002年第1游骑兵营全营参与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第2游骑兵营在阿富汗对反政府武装实施了一系列的空中突击、破袭、巡逻和伏击行动;2003年在伊拉克开始作战行动,其中第1游骑兵营的作战行动遍及伊拉克全境。
要成为第75游骑兵团的一员,需拥有卓越的个人能力和领导才干,远超普通士兵水平。游骑兵必须强壮、智慧、坚毅、勇敢、守纪,能够自我激励、勇于冒险、迎接挑战。他们坚守“精英战士”的信念,同时也要应对严苛战场现实。
标识
全尺寸的游骑兵标识长603厘米,宽1.75厘米,黄色边条宽0.32厘米,“RANGER”的6个英文字母呈黄色,高0.79厘米,背景则为黑色。游骑兵标识是经美国陆军许可和授权,由游骑兵学校颁发给毕业游骑兵学员的军用饰物。据《美国陆军规章670-1》的规定,游骑兵标识别于制服的左袖上臂处。军人一旦取得该标识,即可一直佩戴至退役。游骑兵标识分为布制和金属制两种。
徽章
第75游骑兵团的部队徽章是根据第75步兵团(游骑兵)的设计制作的。这金属烤瓷盾牌形徽章高2.86厘米,分为四个部分,一半为天蓝色,一半为军绿色,左上角是十二星太阳图案,右下角为五角星图案,中间有红色闪电图案横贯。徽章的边条和中线都以黄色点缀。该徽章于1969年3月18日首次授予第75步兵团(游骑兵),并于1986年2月3日批准供第75游骑兵团使用。蓝、白、红、绿四种颜色代表着5307特混部队最初的六个战斗组中的四个组。
座右铭
“Rangers lead the way”(游骑兵带路):1944年6月6日,在诺曼底战役的奥马哈海滩,作为第29步兵师助理指挥官的诺曼准将,他冒着德军火力前往第5游骑兵营,向指挥官麦克斯·施耐德少校询问道“这是哪支部队”,旁边有人回答“是第5游骑兵营”,诺曼回应“好吧,游骑兵,前方请领路”,因此“Rangers lead the way”这个座右铭诞生了。
第75游骑兵团座右铭是“Sua Sponte”,这句拉丁文的意思是“出于他们自愿”。现代游骑兵首先要志愿服役于美国陆军,而后志愿参加空降训练,志愿服务于第75游骑兵团,最后则是志愿参加游骑兵学校的训练。
信条
1974年,时任陆军参谋长的艾布拉姆斯将军下令组建游骑兵营,他明确指出游骑兵要成为美国陆军的精英,并且为陆军其他部队做出表率,当时第1游骑兵营首位顾问尼尔·R·根特里撰写出游骑兵信条:
我认识到我是志愿成为一名游骑兵战士,充分认识到我所选择职业所面临的危险性,我将一如既往地去努力维护游骑兵部队的威信、荣誉和崇高精神。
我承认,游骑兵是远比一般士兵精锐的战士,总是在战斗的关键时刻进入战场,无论是陆地、空中还是海上。我接受这样的事实,即作为一名游骑兵,我的国家希望我行动更远、更快,比任何其他士兵都更能激烈战斗。
我永远不会辜负我的战友。我将始终让自己保持精神敏锐、体格强壮。无论发生任何情况,我都将自觉负担起分配给我的任务之外的责任,并全力以赴。
我将勇敢地向世人展示我是经过精心遴选和高度训练的战士。对长官谦恭有礼,衣着整洁,精心爱护我的装备,永远做别人的表率。
我将精神抖擞地去迎接国家的敌人。我将用自己接受的训练全力在战场上击败他们。游骑兵的词典中没有投降。我永远不会让倒下的战友落入敌手,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会使我的国家丢脸。
我将时刻准备以决绝的态度去对付目标,完成任务,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个。
美军游骑兵学校主要负责游骑兵的选拔和训练,应征队员必须在陆军其他单位服役一年以上,。每年共开设 11 个训练班,每班共有366名学员,游骑兵学校注重分队战术训练,训练课程主要包括基本战斗技能、巡逻、侦察、伏击、 突袭和机动等,课程内容全面、标准苛刻且全程连续实施,而且在训练过程中,学员每天的训练时间约为20小时,每天进餐总摄入热量在2200卡路里。并且学员全程携带 29 至 41 公斤的武器、装备和弹药,行军距离要超过320公里。在长达10周的选拔与训练中,平均淘汰率超过60%。其过程与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本宁堡阶段、山地阶段以及佛罗里达阶段。
本宁堡阶段是在佐治亚州的罗杰斯军营和达比军营及周边进行的,目的是在20天内评估游骑兵学员各方面能力,比如军事技能、体能、心理承受能力等。在为期20天的训练中,74.79%的学员能通过选拔。学员需接受4天的选拔和评估,之后通过评估的学员进行巡逻训练,内容包括巡逻原则、爆破、野外伪装和基本战斗训练。在实操前,学员需完成女王障碍,之后进行3天的无分级班巡逻,其中一名学员为领导者,然后进行2天的分级巡逻和一次空降行动。而且训练期间学员需要证明自己有能力担任班长或小队长,来计划、准备和执行一次战斗巡逻。
山地阶段在佐治亚州的梅瑞尔军营进行,主要训练是在切尔纳鲁斯深山中进行。该阶段持续21天,通过率约为94%。学员将接受登山训练、机动训练和指挥排级巡逻行动等课程指导。之后,学员将自主计划、准备和执行不同的战斗巡逻任务,通过轮流担任指挥员来评估他们的指挥和控制能力。训练内容包括车辆伏击、通信和雷达站破坏、渡河攀登、武装越野、小空降区跳伞、小目标空袭、山体边缘着陆、登山作战等。这个阶段对学员的耐力和意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心压力也达到了最大值。
游骑兵学员们在结束山地阶段的训练后,就要进行佛罗里达阶段的训练。这一阶段在佛罗里达埃格林空军基地附近的詹姆斯·鲁德军营进行。第6游骑兵营负责监督、保障和评估该阶段训练。训练重点是强化学员的关键战斗技能,他们需要在极端条件下高效执行任务。训练环境为海边的沼泽地区,学员们以略大于排的编制进行实地训练。训练旨在发展学员计划和领导小规模部队在低强度冲突中的能力,他们需要面对训练有素的敌军部队,独立、协调地执行空降、空中攻击、操舟、徒步战斗和巡逻任务。此阶段的时长约20天,98%的学员成功通过。该阶段被称为学校中的“运行阶段”,给予学员更复杂和不断演变的任务,要求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在巡逻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挥创新性。训练强化了实战环境下的模拟训练,10天的野外训练要求学员保持高度紧张,运用各种战术和技术完成高挑战性任务,主要评估学员在战术和技术运用方面的能力。
1974年2月,第1游骑兵营开始招募志愿者。候选人集中在佐治亚州的本宁堡军事基地接受训练和遴选,从3月到6月持续进行。营于1974年7月1日全空降至佐治亚州斯图尔特堡军事基地,驻扎了四年多,直到1978年9月才转移到佐治亚州亨特机场。1980年,第1营的部分人员参与伊朗人质营救行动,展示了现代特种部队的作战能力,不过行动最终失败。在发展初期的挫折后,游骑兵部队与其他美军特种部队一起逐步发展出了现代特种作战的战术、技术和装备。1983年10月25日,游骑兵部队参与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暴怒”行动。
1986年3月,第75步兵团更名为第75游骑兵团,第1游骑兵营改为第75游骑兵团第1营。1989年12月20日,第1营在美国入侵巴拿马的“正义事业”行动中夺取托里霍斯与托库门机场,并对夺取巴拿马行动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991年2月至4月,第1营的B连和A连的1排被部署在沙特阿拉伯支持“沙漠风暴”行动,并与联军协同作战。2001年12月,第1营的连队参加了阿富汗的“持久自由”行动。2003年,第1营参与了伊拉克自由行动,完成了战斗支援任务,包括解救美国女兵杰西卡·林奇的行动。2003年底,第1营重新部署分布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个战场。
1974年10月1日,第2游骑兵营重建。随后进行了士兵的基础训练,并逐步展开小组、班、排和连规模的训练。1975年12月,第2游骑兵营通过了陆军训练和评估计划的评估。随后陆军参谋长宣布第2游骑兵营可以进行全球部署,从而使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应对各种复杂情况。1980年,游骑兵部队的训练重点转向特种作战。1983年10月25日的“紧急暴怒”行动中,第1游骑兵营和第2游骑兵营对格林纳达的有盐岬机场进行低空伞降突袭,并夺取机场,击溃格林纳达军队的抵抗。1989年12月20日,第75游骑兵团参与了入侵巴拿马的“正义事业”行动。第2游骑兵营和第3游骑兵营一起对里约哈托实施伞降攻击,摧毁巴拿马政府军第6和第7步兵连,并夺取总统马努埃尔·诺列加将军的别墅。随后,他们继续执行一系列行动,有力支持南方联合任务部队的作战。
第2游骑兵营是美国军队的一支部队,它在2001年“9·11”事件后积极参与了美国的反恐战争。他们先后被部署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执行了多次重要任务。在阿富汗,他们进行了空中突击、破袭、巡逻和伏击等行动,并成功打击了恐怖分子。在伊拉克,他们建立了作战基地,并参与了追捕恐怖分子的行动。无论面对高海拔的山地巡逻还是敌人的重兵把守,第2游骑兵营都勇往直前,掌握了战局。从2001年至今,他们一直承担着与恐怖分子战斗的危险任务,为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做出贡献。
因第1游骑兵营和第2游骑兵营在格林纳达战争中的表现,美国陆军部决定重建第3游骑兵营。成员来自全球各地的美国陆军部队,经过面试和挑选后被送往本宁堡军事基地。1984年10月3日,美国陆军部长约翰·麦什在本宁堡正式宣布第3游骑兵营的重建。1993年8月,第3游骑兵营的一支队伍参与联合国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维和行动。1993年10月3日,第3游骑兵营卷入了自越战以来最激烈的一场战斗。他们被命令对索马里军阀默罕默德·阿迪德进行突袭和抓捕。尽管处于劣势,但第3游骑兵营的士兵们击退了索马里人的进攻。在维持14个小时的战斗中,他们镇定应对敌人的猛烈火力,并最终成功撤离。这场战斗共有6名队员牺牲,54人受伤。
在“9·11”事件后,第3游骑兵营积极参与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首先被派往阿富汗执行“持久自由”行动。2001年10月19日,第3游骑兵营的部分成员实施了该营自重建以来的第二次战斗空降袭击,目标是阿富汗南部的一个偏远沙漠机场。这次行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有两名队员因直升机失事坠落牺牲。第3游骑兵营在美国的反恐战争中展现了快速反应的能力,再次证明了游骑兵的座右铭“游骑兵带路”。
1984年,美国陆军部宣布扩大现役游骑兵部队的规模,重建了第3游骑兵营、第75步兵团(游骑兵)团部和团部连。这使得游骑兵部队的规模超过了2000人,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40年来的第一次。1986年,第75步兵团(游骑兵)的编号正式更改为第75游骑兵团。整个第75游骑兵团的总规模已超过2600人,可能会继续扩大。这是在全球反恐战争大背景下,美军特种部队规模迅速扩张的证明。
第75游骑兵团特殊任务营于2006年7月17日成立,官方正式许可在2007年10月16日颁发。该营是由游骑兵侦察连(RRC)、游骑兵通信连(RCC)、军事情报连(MICO)以及游骑兵选拔训练连(RSTC)组成,该营提供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查和监视的功能,以增强第75游骑兵团和其他特种作战部队的行动能力,保障一线部队的战斗力量。特殊任务营的组建扩展,提升了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和第75游骑兵团实施、维持特种作战行动的范围和效能,可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进行特种作战行动。此外,特殊任务营的成员都是受过良好训练的游骑兵队员,必要时可以向游骑兵部队输送战斗人员。
种类 | 型号 | 概况与应用 |
手枪 | M1911A1手枪 | 服役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美军入侵格林达纳止 |
贝雷塔M9 | 从美军入侵巴拿马“正义事业”行动开始使用 | |
冲锋枪 | M3 | 一种结构紧凑但十分有效的枪型,曾被用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
汤姆森冲锋枪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冲锋枪,从最初的6个游骑兵营和“梅瑞尔掠夺者”到朝鲜战场、越南战场的游骑兵连,均广泛使用 | |
MP5SD | 在20世纪80年代被第1游骑兵营和第2游骑兵营用于训练 | |
步枪 | M1 加兰德半自动枪和 M1 卡宾枪 | 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 |
M14步枪 | 用于越南战场和格林纳达 | |
M21步枪 | 用于第75游骑兵团成立前的游骑兵营时期和格林纳达 | |
M16系列步枪 | 包括M16、M16A1和M16A2,被广泛用于越南、伊朗、格林纳达、巴拿马、海湾战争和索马里战场 | |
CAR15/XM177 | 第一款紧凑型短突击步枪,从越南到索马里战场都有使用 | |
M4A1卡宾枪 | 在空降突袭阿富汗的战斗行动中首次亮相 | |
榴弹发射器 | M79榴弹发射器 | 在越南战场被广泛使用 |
M203榴弹发射器 | 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就一直在使用 | |
Mk19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 |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一直被用作游骑兵的车载武器 | |
机枪 | 勃朗宁M1917A1型7.62毫米口径水冷机枪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游骑兵和“掠夺者”部队均使用该型机枪 |
M1919型7.62毫米机枪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游骑兵、“掠夺者”部队和朝鲜战场游骑兵连均广泛使用该型机枪 | |
M1918BAR | 使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场和越战前 | |
M2型12.7毫米重机枪 |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一直列装 | |
M60通用机枪 | 从越南战场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游骑兵的主要机枪型号 | |
M240G通用机枪 | 现役机枪型号 | |
M249SAW轻机枪 | 游骑兵部队连级单位配备 | |
迫击炮 | 60毫米迫击炮 |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装备使用 |
81毫米迫击炮 |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装备使用 | |
120毫米迫击炮 | 较晚才加入游骑兵武器库,使用游骑兵特种作战迫击炮车(MORSOV)装载 | |
反坦克武器 | M9A1“巴祖卡”火箭筒 | 被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 |
M67型90毫米无后坐力炮 | 在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时表现突出 | |
M136AT4 | 在“龙”式被淘汰后,加入现役 | |
卡尔·古斯塔夫84毫米反坦克武器 | 取代90毫米的无后坐力炮成为标准的游骑兵反坦克武器 | |
“标枪”反坦克武器系统 | 1996年加入现役至今 | |
M72轻型反坦克武器(LAW) | 越南战争以来一直在役 | |
其他弹药和爆炸物 | 爆破筒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战役时使用,用以破坏海滩上的铁丝网障碍 |
战场应急爆破装置 | 最受战地部队青睐的破除障碍物的装置 | |
M18A1克莱默地雷 | 在越南战争中被广泛使用 |
年份 | 影视剧 | 导演 |
1998年 |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2001年 | 《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 | 雷德利·斯科特 |
2010年 | 《天龙特攻队》(The A-Team) | 乔·卡纳汉 |
2012年 | 《出生入死游骑兵》( Hell And Back: Special Ops Ranger) | 鲍比·威廉姆斯 |
1英里丘陵地段上设置20个障碍
新亚洲娱乐(英文名:ASIA ENTERTAINMENT GROUP LIMITED,全称:新亚洲娱乐联盟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从事戏剧制作人及杂项戏剧服务为主的企业,成立于1999年,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旗下分公司包括虎威艺能创作有限公司(TGS HK)、稻草人娱乐创作社(Scarecrow Entertainment)、虎威王朝音乐创作股份有限公司(TGS Music)、虎威活力娱乐传播有限公司(TGS Taiwan)、AK Entertainment(Korea)以及AEG Korea等。
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又称孟买敏感指数)为印度最被广泛使用的指数,为投资印度的重要参考指标,是由孟买证券交易所发行。由于各类媒体提到的“印度股市”,实际上都是孟买股票交易所,因此,该交易所的SENSEX-30指数几乎成了印度股市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