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英文名称:Wuhan University of Bioengineering),简称:武生院,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隶属于湖北省教育厅管理,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湖北省唯一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的民办高校。是湖北省首批“生态园林式学校”。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条件、科研资源、校园文化、行政管理、校友情况、校园环境、学校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英文名

Wuhan University of Bioengineering

别名

武生院

成立日期

1993年

所属地区

湖北省武汉市

地址

武汉市阳逻经济开发区汉施路1号

办学性质

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主管部门

湖北省教育厅

占地面积

1700余亩(2022年9月)

学生人数

2.6万余人(2022年9月)

教师人数

1310人(2022年9月)

前身

武汉生物工程学校

现任领导

校理事长、校务委员会主任余毅;党委书记、教育督导专员江珩(2023年6月8日)

知名校友

胡洵瑞、程峰等(2023年6月8日)

校训

严谨 自强 求是 创新

主要院系

16个(2022年9月)

院校代码

12362

专业数量

42个(2022年9月)

简介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93年的武汉生物工程学校,2000年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武汉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再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截至2022年9月,学校总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设有16个学院,42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省级人才项目设岗学科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拥有教师1310人,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人。

历史沿革

武汉生物工程学校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93年的武汉生物工程学校,1993年12月30日,武汉生物工程学校董事会一届一次会议在武昌召开,会议决定:聘请沈因洛同志任学校董事会名誉董事长。

武汉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00年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武汉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学校设有22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30多个普通专科专业及2个本科专业,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2005年再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05年12月17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董事会更名为理事会。同时在学校锦山居东山厅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经理事会全体理事一致推选,沈因洛同志任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2009年9月,在钱老“为第六次产业革命培训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的着力倡导下,学院专门开办了“钱学森实验班”,培养生物工程类高级研发人才。2012年,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被湖北省教育厅列为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13年被湖北省人社厅列为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2014年,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与云深书院共建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同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于2014年正式启动和实施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项目。2019年,学院入选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在两批共入选的25所高校中,是全国唯一入选的民办高校,也是湖北省唯一入选的省属高校。2022年5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钱学森纪念馆被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联合认定为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9月,学校设有16个学院、42个本科专业。

学院

专业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制药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环境工程

食品科技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烹饪与营养教育

医药学院

制药工程、中药学、药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

园林园艺学院

园林、园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金融管理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商务英语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健康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

软件工程学院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媒体技术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艺术学院

动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拥有教师11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0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省政府“楚天园丁奖”教师2人,“荆楚好老师”3人;入选湖北省级人才6人,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职称

姓名

全国优秀教师

孔德文、黄泽元

长江学者

何正国

省级人才

李毅、徐金华、耿鑫鑫、徐飞、方中明

 黄鹤英才

李毅

彩虹学者

赵正洲、郑炎成、梁运祥、刘子铎、汪李平、王清章、赵斌、何穗

“长河学者”特聘教授

李毅、吕慧英、何正国、周锐、何静仁

长河青年学者

柯贤炳、徐飞、袁飞荣、葛晓霞、杨波、王小梅、李么明、张军林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学科建设涵盖经、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9大学科专业门类;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已涉及工程、农业、兽医等三大专业学位类别。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省级人才项目设岗学科8个。

类别

名称

联合培养专业硕士学科

农业、兽医、工程

湖北省重点学科

生物学

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

生物学与制药工程学科群、生物工程与医药技术、生物学与现代农业

省级人才项目设岗学科

生物学、环境工程、园艺学、药学、医学技术

教学情况

截至2022年9月,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个,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获批湖北省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专业3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5个、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湖北省“3+2”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项目专业3个。

截至2022年9月,获批“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级精品类课程12门。

截至2022年9月,学校建设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3个,同时建设有钱学森纪念馆、延安精神教育馆、果酒酿造实训中心、江南水乡·烹饪培训学院、智汇农场、工商管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一系列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类别

名单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生物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园林、财务管理、应用化学、土木工程、英语、生物技术

湖北省品牌专业

生物工程

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

化工原理

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

高等数学、有机化学、求职礼仪与职场形象塑造、仪器分析、物理化学、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学生创业导航

省级精品类课程

生药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求职礼仪与职场形象塑造、分子生物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学生英语拓展课程系列、微课辅助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精品课、植物生理学实验、求职礼仪与职场形象塑造

参考文献: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9月,学生在省级以上“互联网+”等大学生双创大赛以及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奖11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连续多年位居湖北省同类院校前列,优势特色专业考研录取率超过15%,涌现出一大批创业成功典型。

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方面,截至2022年9月,学校与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湖北峻江绿色发展有限公司共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大型产学研用基地。

国际交流方面,学校与欧美发达国家的部分大学有交流合作关系,定期有国际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多名加拿大籍华裔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多名外籍教师在校执教,主要承担英语口语教学,并定期开展英语角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水平。

科研资源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图书馆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文图书编目C级成员馆,创建于1996年7月,馆舍于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阅览座位约3000个。截至2022年12月21日,图书馆纸质图书总数达1658005册(含过刊合订本);电子资源合计1935373册(篇),其中电子图书851350册,电子期刊21838种,391700册。拥有经纶知识资源系统、维普中文期刊、超星、书生之家、网上报告厅、QQ阅读中外文数据库6种,博看电子报刊借阅机、歌德电子图书借阅机、云屏电子图书借阅机及附属电子资源各1套。

学术期刊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面向以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应用化学、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技术、环境工程、计算机及应用、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为主,并兼顾其他学科方向的研究。该刊被评为省级期刊,被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维普网等全文收录。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9月,学校获批湖北省科技厅科研平台1个,校级科研平台9个。应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4月,设有湖北省病毒载体(基因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应用化学与现代分析实验室、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室、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实验室、应用微生物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

学术成果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共主持科研项目6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居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前列;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30余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

校园文化

校徽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校徽主体是一个同心圆,里面是由两个字母“S”互相缠绕,形似于生物学中的“DNA”,体现学校“生命科学”学科特色,两个“S”在绿色背景的衬托下形如两棵向上生长的树苗,寓意学生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外面的圆圈带有中国传统的麦穗元素,寓意着学校是建立在群众支持的基础之上的。

校训

学校校训为严谨 自强 求是 创新。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校理事长、校务委员会主任

余 毅

党委书记、教育督导专员

江珩

代理校长

顾豪爽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蔡红生

校务委员会顾问

赵正洲

副校长

李斌成

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孔德文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邱建洲

董妍玲

柯贤炳

校长助理

费诚

注;查阅统计时间:2023年6月8日

参考文献:

历任领导

学校名称

主要负责人

任职时间

武汉生物工程学校

(1993—2000)

校长

余毅

1993.11—2000.8

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书记

魏昌

1995.1—2000.8

武汉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00—2005)

党委书记

余毅

2000.9—2005.4

院长

陈光荣

2000.9—2002.6

利容千

2002.8—2004.2

邓宗琦

2004.2—2005.4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2005—至今)

党委书记

余毅

2005.4—2012.11

赵正洲

2012.11—2019.4

江珩

2019.4—至今

校长

邓宗琦

2005.4—2010.6

张端品

2011.3—2015.2

李友清

2015.4—2019.1

赵正洲

2019.1—2020.10

王祚桥

2020.10—2023.2

顾豪爽

2023.2—至今

参考文献:

校友情况

姓名

职务

胡洵瑞

通城县石子洲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程峰

湖北省青年创业促进会金融服务中心执行主任

骆群曙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校团委副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夏衍

湖北煜霖置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王旭

阳新县吾生缘家庭农场总经理

张培文

武汉微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浩

湖北拓普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杰

湖北觉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注;查阅统计时间:2023年6月8日

校园环境

学校地址为武汉市阳逻经济开发区汉施路1号,位于长江新区核心区,与中国光谷隔江相望,武汉地铁21号(阳逻)线直达主校门,区位优势突出。是湖北省首批“生态园林式学校”。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雄关是校园长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校园长城最高的关隘,高达23米,立面坡度超过45度,因坡度陡峭被师生誉为“好汉关”。从下往上仰视雄关,有一种“雄关耸峙”的感觉,游客会被这种陡峭的气势所震慑;从上往下俯视北面,江南水乡学生公寓群全景一览无余。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东南书院位于学校一号教学楼东庭院,学校东南角。书院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医药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等学院学子专设的学习室,也是学校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科学家精神的教育基地。书院共建书屋九间,以袁隆平、童第周等9位中国现代最具影响力的著名生物科学家名字命名。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风华书院位于校园长城雄关脚下,与桐荫书院、江南书院比邻而立。书院1—7楼是青春护航学院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筑面积共约3000平方米。楼层风格和功能各不相同,围绕营造“动静结合、身心相伴”的青春健康教育氛围建设。学院设有接待大厅、心理测评室、心理咨询室、沙盘室、音乐治疗室、宣泄室、团体活动室等功能室30余间。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2011年12月钱学森诞辰百年之际,学校建成钱学森纪念馆。2018年3月,经湖北省文物局、 武汉市文化局审批备案,正式命名为“钱学森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博物馆目前已建成三期工程。一期工程主要为室内展厅,陈列珍贵图片和实物近600幅(件);二期工程以实景实物复原钱学森学习生活工作场景;三期由东西南北四个阁楼、四块空中花园和一座中心园林庭院组成,分为“农展区”“林展区”“草展区”“海展区”和“沙展区”五个专题展区,全方位多维度展示了钱学森关于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战略构想。博物馆先后荣获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汉市群众满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等称号。2022年5月,钱学森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博物馆入选全国首批140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学校荣誉

2015年6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获“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17年12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获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称号。

2019年6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获评“湖北最佳民办高校”。

2020年12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获“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称号。

2021年1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获评武汉市2019—2020年度“平安高校”建设优秀单位。

2021年6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获“2020年度全国优秀易班工作站”荣誉称号。

2022年2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获“湖北省就业创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2年6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获评湖北省大学生征兵工作突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