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绥(81年-121年4月17日)东汉和帝刘肇的第二位皇后,南阳郡新野县(今南阳市新野县)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政治家之一,被史学界誉为“皇后之冠”。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邓绥的:人物生平、施政措施、轶事典故、人物关系、后世影响、历史评价、衍生形象、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邓绥

朝代

东汉

祖籍

南阳郡新野县(今南阳市新野县)

出生日期

81年

去世日期

121年4月17日

终年

41岁

去世地点

洛阳

谥号

和熹皇后

尊称

皇后之冠

父亲

邓训

母亲

阴氏

刘肇

简介

邓绥东汉开国功臣邓禹的孙女,幼年聪慧,博学多识,入宫后深受汉和帝宠爱,封为“贵人”。永元十四年(102年)阴皇后因行巫蛊之术被废,汉和帝改立邓绥为皇后。

汉和帝去世后,邓绥作为太后拥立殇帝、安帝两代帝王,临朝听政长达16年。执政期间,夙夜勤劳,选贤任能,躬行节俭,严惩贪腐,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带领东汉克服了史无前例的连年天灾;同时主导军械改良,打造中尚方弩机,提升军队战力,继而派兵平定羌乱,剿灭海盗,征服乌桓、鲜卑、南匈奴等外患,恢复东汉对西域的羁縻统治,并向东南亚扩张领土1840里,东汉宗室称颂其“兴灭国,继绝世”。邓绥还兼通天文、算数,推动蔡伦造纸,特征张衡入朝研制浑天仪、地动仪,助推许慎著成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又开创男女同校学堂,为女子提供学堂教育;苏辙曾作词赞曰“和熹盛东汉”。

永宁二年(公元121年),邓绥去世,享年41岁,谥号“和熹皇后”,与汉和帝合葬于慎陵(今洛阳东南邙山一代)。

人物生平

早年成长

邓绥出生在邓氏名门,其祖父邓禹跟随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父亲邓训章和二年(88年)官至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武帝皇后阴丽华堂弟的女儿。

邓绥5岁时,祖母非常喜欢她,亲自为她剪发。祖母年龄大了,眼睛不太好,误伤了邓绥前额,邓绥忍痛不吭声。旁边的侍从看到的感觉奇怪,就问邓绥为什么忍痛不说出来呢。邓绥回答:“我也感觉很痛,但是祖母喜欢我才为我剪头发,我如果喊疼,祖母就会因为误伤我而伤心的。我不忍心伤了祖母的心意,所以就忍受疼痛了。”

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邓绥从小就喜换读书。6岁的时候邓绥就能诵读《史书》,12岁通习《诗经》《论语》。邓绥的哥哥们每次读经传,常常会停下来,有意出难题诘难邓绥。邓绥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问居家事务。为此,邓绥的妈妈常常批评她说:“你不习女工以供服饰之用,却一心向学,难道要当博士吗?”邓绥不敢违逆母亲的话,只能白天操练女红,晚上就诵读经典书籍,家人叫她“诸生”。邓绥的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商议。

入宫为后

永元四年(92年),邓绥13岁被选入宫,可是此时却传来噩耗,父亲邓训去世了。邓绥谢绝了入宫为父守孝三年。邓绥在为父亲守孝时非常伤心,每天以泪洗面,三年没有吃盐菜,面容憔悴,家人都认不出来了。

永元七年(95年),邓绥再一次被选入宫。此时的邓绥身高修长,姿容姝丽,犹如鹤立鸡群,左右侍臣都非常惊奇。永元八年(96年)冬天,十六岁的邓绥受封为贵人。

邓绥为人恭敬肃穆,做事情小心谨慎,一举一动,皆谨守法度,在宫中与人为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歧视仆人杂役,侍奉阴皇后十分用心,因此深受和帝赞赏。有一次,邓绥生病,和帝特地下令让邓绥的母亲、兄弟入宫探视,问医用药,不限制时间。邓绥不想让和帝坏了宫规,背上徇私的坏名声,也不想自己受到流言蜚语,就拒绝了和帝的好意。和帝赞叹邓绥有此品质实在难能可贵。

邓绥在宫中日常活动时,从不刻意打扮,经常穿素色的衣服,如果和阴皇后衣服同色就立马换掉。在觐见和帝时,总是以侍奉阴皇后为主,以显谦卑。和帝每次问邓绥问题,邓绥会深思之后才敢回答,也不敢抢阴皇后的风头。和帝知道邓绥的举动后叹息道:“勤修德行,竟然会如此负累!”

后来,和帝对阴皇后疏远,每次轮到邓绥侍寝和帝,邓绥常称身体有病,刻意回避。当时,和帝多次失去皇子,邓绥担心皇帝子嗣不广,垂泪叹息,多次向和帝推荐其他嫔妃侍寝,以博取和帝满意。

永元十四年(102年),阴皇后因为巫蛊诅咒之事被人举报,和帝下令审理此事,查明阴皇后在祭祀宗庙时诅咒后宫嫔妃,证据确凿,大逆不道。和帝下令废除阴皇后。同年,和帝下令立邓绥为皇后,邓绥多次推辞后最终接受皇后之位。

临朝执政

元兴元年十二月辛未(106年2月13日),27岁的汉和帝刘肇驾崩,按例应由刘肇长子刘胜继承帝位,但邓绥拥立了和帝刚满百天的小儿子刘隆为皇帝,当天夜里就举行了登基仪式。邓绥从此开始了临朝摄政的政治生涯。

延平元年,刚摄政的邓绥便开始着手废除淫祀,在其后的执政生涯中更是多次缩减祭祀规模甚至取消一些祭祀。同时实行仁政,多次大赦天下。

延平元年八月辛亥(106年9月21日)仅在位7个月的汉殇帝刘隆驾崩。群臣都呼吁立刘胜为帝,但邓绥认为汉和帝死时没有立刘胜为帝,此时再立其为帝,害怕刘胜心中有怨恨,上位后对其不利,于是与其兄邓骘在宫内谋划另立新帝。延平元年八月癸丑(106年9月23日),邓绥拥立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为帝(汉安帝)。此时的刘祜刚13岁,邓绥依然把持朝政。

永初年间(107年-113年),东汉多发自然灾害,且灾害呈现多样性,地震、水灾、风灾、蝗灾等等各种灾害给东汉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邓绥通过采取兴修水利、减免税赋、任用贤能等多种手段来救灾抚民,减小灾害损失。随着汉安帝逐渐年长,不少大臣都上书请求邓绥还政于汉安帝,但是邓绥都强硬驳回。

永初四年(110年)至元初五年(118年)期间,羌族政权反叛,屡次侵犯,邓绥先后派遣邓骘、虞诩、任尚、邓遵等人历时十余年平定羌乱,同时,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政权以及沿海贼寇也屡次侵犯东汉,邓绥都派遣良将将其消灭。永初六年(118年),邓绥听取班勇建议,重新恢复对西域的控制。

中年逝世

永宁二年二月(121年3月),邓绥病重,召见了侍中、尚书,下令大赦天下,赏赐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并下诏书托孤,劝勉公卿百官,恪尽忠职,辅佐朝廷。建光元年三月癸巳(121年4月17日)邓绥去世,享年41岁,谥号“和熹皇后”。自此,邓绥结束了长达16年的临朝摄政。

建光元年三月丙午(121年4月30日),汉安帝将和熹皇后邓绥安葬在汉和帝刘肇的慎陵(今洛阳东南邙山一代)。

垂范后世

邓绥的事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视为历代临朝太后的典范,东晋时,群臣上书劝谏当朝太后效仿东汉和熹皇后故事,于是明穆太后庾文君、康献太后褚蒜子均效法和熹皇后踪迹。北魏时,侍中崔光劝谏胡太后效仿东汉和熹邓后;唐朝时,武则天临朝,正处于李唐皇室衰败之期,于是她便效法和熹皇后邓绥从权之制。晚清时,尚书沈兆霖、赵光上疏劝谏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效法前朝杰出皇太后垂帘听政,其中,将东汉和熹邓皇后列于榜首。

施政措施

内政

广行仁政

邓绥临政期间施行仁政,曾多次大赦天下。殇帝延平元年五月辛卯(106年7月3日),刚临朝摄政的邓太后就下诏书大赦天下,赦免了汉光武帝建武(25年-56年)以来所有犯罪被关入牢狱的人,对于涉及外戚专政的马氏和窦氏族人也予以赦免,恢复平常人身份。

延平元年(106年),邓绥下令宗室成员因罪被罚入宫的,以及被囚于掖庭的宫人,一律赦免为平民,并准其回乡,以解宫人思乡郁闷之苦。各官府、郡国、王侯家的奴婢,有姓刘的或年迈的,也都一并遵照实行。

审慎断案

汉和帝驾崩,在国丧中,宫禁不完备,宫中丢失一箧珠宝。邓绥认为如果拷问宫人,一定会牵连到无辜,便亲自招来宫人讯问,察言观色,很快就找到首犯,当即服罪。还有,和帝的幸臣吉成遭到车夫诬陷,说吉成曾经用巫蛊诅咒和帝,吉成被捕入狱,在掖庭监狱被多次拷打,供词、证据一清二楚。太后认为,吉成是先帝的近臣,先帝待其有恩,平日里并无恶言,这一次为何会这样,这不合乎常理,于是,召来吉成查问,核实案情,发现是车夫蓄意谋害。

永初二年(108年),邓绥到洛阳寺及若卢狱视察。为一位被诬告入狱的犯人平反冤情,并将负责案件的洛阳令打入大牢。

重视吏治

延平元年七月(106年8月),邓绥敕责司隶校尉、部刺史不顾百姓受灾流离失所,竟然瞒报灾情粉饰太平,玩忽职守,任命属下官吏,不按照德才举荐,所任官吏贪婪、苛刻,殃及平民。并告诫官员从今以后,再有此类情况,将严惩不贷。

约束宗亲

邓绥被立为皇后之后,多次婉拒和帝对其宗族的封赏。直到和帝去世,邓绥的哥哥邓骘只是官至虎贲中郎将。

邓绥在临政期间也并没有放任自己宗亲肆意妄为,反而严加约束。延平元年八月(106年9月)汉安帝刘祜登基,邓太后对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下诏,要求他们不能特殊对待自己的宗亲及门下宾客,要严明法纪,凡是违法犯纪的必须立即处理。

经济

厉行节俭

邓绥一直提倡勤俭节约。和帝永元十四年(102年),邓绥刚被册立为皇后便下诏令,禁止各郡国前来贡献物品,每年只向后宫供应纸墨就可以了。殇帝延平元年六月(106年7月)下诏命令节俭宫内饮食,减半郡国上贡之物,宫内玩乐享用之物尽数不再制作,后来又下诏遣散了宫内的众多宫内贵人、宫人五六百人。更是在安葬汉殇帝时缩减陪葬品,减少至正常的十分之一。安帝永初元年九月(107年10月),邓绥下诏书给三公明申旧令,禁奢侈,无作浮巧之物,殚财厚葬。永初五年(111年)邓绥又下诏“严令婚丧嫁姿不得奢侈 ”。

兴修水利

元初二年(115年)春正月,邓绥下令修理从漳水引出的邺县支渠(今河北省临漳县和河南省安阳县北部),以灌溉民田。二月辛酉,诏令三辅、河内、河东、上党、赵国、太原等地区修理水渠,通利水道,以灌溉公私田地。元初三年(116年),邓绥下诏修理太原旧沟渠,溉灌农田。

赈济灾民

在邓绥临政期间,恰逢东汉天灾、边疆战乱不断,灾民不断、流离失所。邓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汉安帝永初二年(108年),邓绥采纳樊准的建议, 减去大官、导官、尚方、内者所管膳馐、择米、刀剑、帷帐等服御珍膳与靡丽难成的物件,如非供祀陵庙,稻粱米不得选择,早晚一肉饭就行了。又将公田赐予贫民,派樊准到冀州、吕仓到兗州开仓放粮,使流民都得到了安养休息。旧太官、汤官资费常年要用二万万,邓绥敕令每日减少节省用费,裁去数千万费用。

文化

破除迷信

邓绥反对巫蛊迷信,一临朝即诏令罢除一切滥设的祠堂,指出:“鬼神难微,淫祀无福”,并推行了一些列破除迷信的举动,对当时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邓绥认为鬼神难测,过多祭祀也不会得福,所以反对淫祀,汉殇帝延平元年四月庚申(106年6月2日),下诏书废除了不列在祭典的祭祀。

安帝永初三年(109年)秋,邓绥身体不舒服,身边的近臣都忧虑惶恐,虔诚地祈祷神灵,希望用自己的命来换邓绥的病愈。邓绥听到后,发怒谴责身边的近臣,并下令掖庭令以下官员,只能为自己犯的错向神灵祈福,但不能说“以死来换太后平安”的话。

按照旧例,每年岁终时,要设宴犒赏皇宫的守卫士兵,并按照服役年限轮换,还要举行大傩、驱灾。太后认为灾年阴阳不调,多次在边郡动用兵力,特地下诏,举行宴会不再演戏作乐,举行大傩,驱灾的儿童减少一半,也不再使用大象、骆驼等动物助兴。等到天下粮食丰收,再恢复旧例。

兴办教育

邓绥让近臣、宫女、贵族子弟都受教育,提倡无论男女、富贫、贵贱,都令之受教育,这样的思想理念,可谓开明、先进。

汉殇帝延平元年(106年),邓绥采纳尚敏“兴广学校”的建议,广建郡国学校。同时,尚书郎樊准(南阳人)以儒学之风衰退上书提出要推行行儒学,教化天下,提倡正直忠诚,建议选拔知识渊博之人作为储备。邓太后认为其说的很对,采纳了建议,下诏命令三公、九卿和中二千石官员各自举荐德行高尚的隐士、大儒,以劝导晚生后进,从中精选博士。

安帝永初四年(110年),邓绥下诏令中官近臣在东观接受教育,学习经传,再教授宫女,身边的人每天诵读不息,早晚都可以听到宫中琅琅的读书声。

安帝元初六年(119年),邓绥下令召济北王、河间王5岁以上子女四十多人,邓氏近亲子孙三十多人到洛阳,专门为他们修建学校,找人为他们讲经教学并亲自监督。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则专门找老师来照看,早晚间到宫中,邓绥亲自抚育,循循教导,对他们非常好。邓绥更是下诏给其堂兄河南尹邓豹、越骑校尉邓康等人,劝勉他们要重视后代的教育,不能放纵子孙不学无术,为祸一方。

积极修史

《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此书的编撰工作从汉明帝时便开始,至汉安帝时期,邓绥下令刘珍等人继续编撰。此阶段的编撰对于《东观汉记》成为记载东汉一代历史的史学巨著意义重大,刘珍等人继承了班固等人的成果,又有开创性的贡献,将汉光武帝刘秀到汉殇帝刘隆的东汉历史以纪传体的形式编撰,为后续修史奠定了基础。

矫正文字

邓绥喜欢读书,在诵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文字有误,便于永初四年(110年)广选儒者如刘珍、马融与许慎等人,到东观校对审核诸子传记、百家艺术等,矫正脱漏和错误的文字。

在校书期间,《说文解字》已完成初稿,为了让其更加完善,许慎一直都没有定稿,而是不断地将新的发现和收获补充进去,直至建光元年(121年)定稿上奏朝廷,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由此诞生。

科技

推动造纸术发展

和帝永元十四年(102年),邓绥刚被册立为皇后便下诏令,禁止各郡国前来贡献物品,每年只向后宫供应纸墨。当时蔡伦任尚方令,掌管刀剑和各种器械制作,服务于皇室。邓绥对于纸墨的喜爱,促成了蔡伦对于纸张制作工艺的创新,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成功造出“蔡侯纸”。元初元年(114年),邓绥封蔡伦为龙亭侯。

助成浑天地动仪

永初五年(111年),邓绥为解决自然灾害,令各级官员举荐贤才,同时派出公车特征入京,并表示“朕将亲览焉”。

于是,永初五年(111)张衡被征入朝,拜郎中,后担任太史令。

邓绥

张衡在史官位上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发明创制了独飞木雕、浑天仪、瑞轮蓂荚、漏壶等,特别是以水为动力的浑天仪,在旋转时的星宿出没与大自然完全相符,朝野为之轰动。浑天仪巧夺天工,偏偏一些跳梁小丑蹿出来说它是淫巧之物,旁门左道。女政治家邓绥锐意改革,给予张衡充分的欣赏和信任。后来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张衡成功研制出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和测定风向的侯风仪。

打造中尚方弩机

邓绥

汉代的弩机制造趋于成熟,东汉时则达到了鼎盛时期。在邓绥临朝听政之初的延平元年(106年),邓太后就亲自下诏书,令中尚方监作弩机。在永初二年(108年)和元初二年(115年),又分别制造了两批由中尚方监作的弩机。中尚方监作的弩机,设计合理,制作精良,美观实用。其望山高大,有利于远射距离的选择;悬刀双层加厚,不仅起到加固的作用,而且握持舒适,还增加了艺术美感;郭匣两端突出,便于在弩臂中固定。在弩机制作史上实由皇太后下诏制作弩机实属首例,是邓太后执政期间的一大创举。由中尚方监作的弩机不仅前无古人,更是后无来者,邓太后作为一名临朝听政的女政治家,对弩机的制作如此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她的治国才能。

军事

褒赏烈士

延平元年四月(106年 6月)鲜卑入侵渔阳,渔阳太守张显率领数百人出塞追击敌寇,兵马掾严授劝张显不要急于追击防止敌人有埋伏,先安营扎寨派人探清虚实再做打算,张显不听劝反而认为严授胆小,当时就要杀了他。最终,张显没有斩杀严授,但仍一意孤行进军,果然遭遇埋伏,严授力战至死,张显也因不敌被杀,主簿卫福、功曹徐咸也都身死。邓太后听闻后亲自写文褒赞,赏赐张显家六十万钱,并选其子弟两人为官;严授、卫福、徐咸家各十万钱,选一子弟为官。

平定羌乱

永初四年(110年),羌胡叛乱,侵犯并州(今内蒙古河套、山西太原、大同和河北保定一带地区)、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地区),大将军邓骘以军役花费太大,不能全部保全为由,想要放弃凉州,全力来保北边,于是召集公卿集议。”邓骘认为“譬如衣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若不如此,将两无所保。”但郎中虞诩等则认为“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志”。邓绥否决了其兄邓骘等“弃保”的提议,坚决采纳虞诩的建议,转守为攻,最终平定了叛乱。

其后西羌多次侵犯东汉,邓绥派任尚、邓遵等人对其进行追剿。元初四年(117年)任尚刺杀先零王零昌,又和马贤等人在富平上河(今宁夏吴忠市西南)攻破先零宰相狼莫,狼莫逃跑,先零王朝灭亡。元初五年(118年),邓遵派人刺杀狼莫,自此以后,羌乱彻底平息。

征服北虏

汉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南匈奴万氏尸逐鞮单于造反,在美稷(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包围了中郎将耿种。 同时,乌桓、鲜卑联络南匈奴骨都侯汇合七千精骑进犯五原郡(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一带),在高渠谷大破汉兵,杀郡长吏。 同年十一月,邓绥任命何熙为车骑将军,中郎将庞雄为副将,统帅五营与边郡2万余兵力,又诏辽东太守耿夔率诸郡兵共同讨击,同时让梁慬代行度辽将军之职。庞雄、耿夔率先击败了南匈奴薁鞬日逐王。

永初四年(110年),梁慬率八千多人到达属国故城(今河北一带),与南匈奴左将军、乌桓首领交战,杀其主帅,斩首3千余。随后,庞雄与梁慬及耿种率一万六千步骑进攻虎泽(今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南匈奴纳质投降,乌桓投降,鲜卑逃回漠北。自此乌桓稍亲附汉朝,邓绥便拜乌桓首领戎朱廆为亲汉都尉。

元初六年(119年)秋,鲜卑再次来犯。邓绥派堂弟邓遵与中郎将马续率兵出塞追击鲜卑,最终在漠北大败鲜卑,缴获很多牲口、财物。

剿灭海盗

永初三年(109年),以张伯路为首的三千余人海贼入侵沿海九郡,邓太后派遣侍御史庞雄发兵讨伐,张伯路率众投降,次年(110年)再度作乱,攻城杀人,烧毁官寺(监狱)放出囚犯,党众越来越盛。魁首们皆称将军,朝拜张伯路,张伯路便戴上五梁冠,佩戴印绶。随后,邓太后再度征讨,发兵数万,连战皆捷,大破海贼,被斩首和落水身亡的海贼有数百人,余众皆逃遁。这时,邓绥下达招降海贼的赦令。王宗等人认为应乘胜追击,而法雄则认为海贼会乘船过海,深入更远的海岛,到时候攻打起来未必容易。现在朝廷下达赦令,我们可以罢兵,抚慰并诱导海贼,到时候他们必定解散,我们就可以不战而胜。王宗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于是罢兵。海贼们听说后大喜,归还了掳走的百姓。唯独东莱郡的汉军没有解甲,导致海贼再度惊恐,沿辽东半岛逃回海岛。永初五年(111年),海贼们缺食,再度抄掠东莱,法雄率郡兵将其攻破。张伯路便率领海贼逃往辽东,结果被辽东百姓李九等人共同斩杀,从此沿海匪患消除恢复平静。

平定西南

元初五年(118年),卷夷大牛首领封离等造反。次年(119年),据众十余万,破坏二十余县,焚烧城郭,劫掠百姓。邓绥下诏让益州刺史张乔选用贤能讨伐,张乔便派杨竦出击,由于反贼过盛,汉军不敢前进,邓绥便告示西南三郡暗中征集武士,重其悬赏,于是汉军与封离等战,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封离大惧,便杀死了同谋,到杨竦跟前投降,杨竦厚加慰纳,于是其余三十六个种族皆来降附。

复控西域

班超离开西域后,西域各国不满接任西域都护的任尚的苛政,纷纷叛汉, 并于延平元年(106年)在疏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攻击任尚。任尚上书求救,邓绥便任命梁慬为西域副校尉,率兵营救,还未到达,任尚已经解围。邓绥便召回任尚,派段禧接替任尚的西域都护之职,在龟兹驻兵九千。然而龟兹国吏民与温宿国、姑墨国汇聚数万兵力联合围攻龟兹城,梁慬出城迎战,大破西域各国联军,战争持续了数月,胡兵败逃,梁慬乘胜追击,斩首万余,生擒数千人,骆驼数万头,使龟兹得以平定。

邓绥任命的西域都护段禧与梁慬等人虽然守住了龟兹,但通往中原的道路已被堵塞,政令不通,朝中公卿们认为西域艰险遥远,且多次反叛,屯兵花费高,便撤回西域都护,接回西域驻兵。北匈奴便趁机收取西域,侵犯边疆。

元初六年(119年),敦煌太守曹宗派长史索班率千余人驻守伊吾,招抚西域诸国。车师前王和鄯善王来降。数月后,北匈奴又率车师后王攻没索班等人,赶走车师前王。鄯善求救于曹宗,曹宗便请求出兵攻打匈奴,报索班之耻,再度进取西域。邓太后召集群臣商议此事,朝中大臣大多仍认为应当关闭玉门关、放弃西域。而班勇则认为应恢复对西域的管理。邓太后便采用了班勇的建议,恢复郭煌郡守兵三百人,设立西域副校尉居敦煌,恢复了东汉对西域的统治。

外交

扩张版图

邓绥临政期间,东汉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称臣成为东汉附属国。

邓绥

永初元年(107年)五月,九真郡(位于今越南中部)境外的夜郎蛮夷“举土内属”,东汉因此开拓疆域1840里。后来考古人员在柬埔寨东南部发掘的波赫(Prohear)墓地中,发现有套头葬、覆面葬现象,墓葬年代在东汉时期,属于典型的夜郎葬俗,进一步证实夜郎部族迁徙到东南亚后归附东汉的史实。

同年,永昌郡(位于今中国云南省西部)境外的焦侥国也称臣附属。 永初元年(107年)正月,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带)境外的龙桥羌等六个种族附属东汉,并入犍为郡(今中国西南一带)南部,邓太后便在其地设立属国都尉管辖归属的羌人,即“犍为属国”。 永初二年(108年)七月,蜀郡境外的薄申羌等八个种族称臣附属;青衣道夷邑长令田率领蜀郡境外的三种蛮夷共31万口, 抱着黄金与旄牛做的毛织品,献上全部领土内属东汉。东汉王朝给令田进爵号为“奉通邑君”。同年(108年)冬,广汉郡(今四川遂宁县下辖区域)境外的参狼羌(人口2千4百余)内属。

永初五年(111年),高句丽太祖王高宫遣使进贡方物,并请求归属于东汉玄菟郡(今中国沈阳市一代)。

永初年间(107年-113年),鲜卑首领燕荔阳来到东汉洛阳宫廷朝贺,邓太后便赐予燕荔阳象征诸侯王的印绶以及赤色车、驾三马。同时下令建造质馆,接纳鲜卑120个部落的质子。

元初三年(116年),越巂郡境外的大羊夷等八个种族,户3万1千,口16万余,慕义内属。

永宁元年(120年),辽西鲜卑首领乌伦、其至鞬率众降附,并交纳贡奉。邓绥便下诏封乌伦为率众王,其至鞬为率众侯,赐彩缯。

同年,扶余国归附东汉,派王子尉仇台到洛阳北宫朝贡,邓太后赐尉仇台印绶金彩。

拒绝和亲

北匈奴单于在汉和帝时便请求和亲,但因为没有准备彩礼而被汉和帝拒绝。邓绥临朝时,北匈奴单于再度遣使纳贡,自称国家贫穷所以没有准备彩礼,并表示愿意让匈奴王子入宫侍奉邓太后,邓太后仍不答应。

轶事典故

梦中饮天

邓绥曾经梦见自己摸到了天,那宽广的青天,有点像钟乳石的样子,她就仰头舔饮。醒来之后,她向占梦的人讯问梦的吉凶,占梦的说:“古代尧帝曾经梦见自己抓着天向上爬,汤曾经梦见自己碰到了天而舔它,这都是当圣王的预兆。您的梦吉利得没话说了。”后来邓家又找了一位叫做苏文的相士来给邓绥看相,苏文看完之后惊叹“小姐乃成汤骨相,贵不可言,乃后妃之命。”邓绥入宫后,前期一直过的小心翼翼、谨守本分,但还是被阴皇后所嫉妒诅咒。永元十四年(102年),阴皇后因巫蛊之事被废,邓绥竟然真的翻身被立为皇后。

以身请命

邓绥入宫之后,阴皇后见其越来越受和帝喜爱非常嫉妒,经常言语诅咒邓绥。一次和帝病重,阴皇后私下说到“我要是掌权之后,决不让邓氏有一个人存活!”邓绥听说之后,流着泪对侍从说“我尽心尽力的侍奉皇后,竟然不被她所庇佑,反而因此获罪,我虽然没有赴死之义,但是周公以牺牲自己来换武王的命,越姬也甘愿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取楚昭王的健康,我也当如此,一方面报答和帝的恩情,又能避免家族受连累,还能免受被阴氏做成人彘之辱。”说完就要服毒自尽,宫人赵玉拦住了邓绥,骗她说有人来通报说和帝的病已经好了,邓绥信以为真,便放弃了自杀。第二天,和帝果然病愈了。

平冤降雨

永初二年(108年)五月,天气干旱,皇太后邓绥亲自到洛阳寺及若卢狱视察。洛阳寺内有一名囚犯,没有杀人却被冤枉下狱,经受不住严刑拷打承认了罪行。在监狱内看到皇太后邓绥想要伸冤,却因为畏惧监狱官吏而不敢,邓绥将要离去时,囚犯抬头欲言又止。邓绥察觉到异常,随即返回问明了情况,审理了冤屈,立即将洛阳令送入监狱以抵罪行。随后邓绥返回宫中,还未到宫内便下起了大雨。

强权太后

永初元年(107年)刘祜14岁,当时的郎中杜根上书直谏邓绥还政于汉安帝,邓绥非常生气,下令把杜根抓起来装进了麻袋,在大殿上打死,幸而执法的人手下留情逃过一劫。同年十一月丁亥(107年12月21日),司空周章密谋诛杀邓骘、郑众、蔡伦,劫持尚书废太后邓绥和汉安帝,拥立平原王刘胜为帝。然而,事情败露,周章被罢免了官职,自杀身亡。永初六年(112年),邓绥的堂兄弟越骑校尉邓康上书劝谏其还政于汉安帝,但是邓绥不肯,最后罢免了邓康的官职遣返属国,删去其属籍。

人物关系

人物关系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祖辈

祖父

邓禹

高密侯邓禹,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父辈

父亲

邓训

官至护羌校尉,死后被汉和帝追封为”平寿敬侯“

母亲

阴氏

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堂弟的女儿

平辈

兄长

邓骘

汉安帝封上蔡侯,官至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

邓京

汉和帝官至黄门侍郎

邓弘

汉安帝封西平侯

邓悝

汉安帝封叶侯

邓阊

汉安帝封西华侯

后世影响

邓绥的事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太后摄政的效法的对象。东晋明穆太后庾文君、康献太后褚蒜子均效法和熹皇后踪迹。北魏时,侍中崔光劝谏宣武灵胡太后效仿东汉和熹邓后临朝摄政。 唐朝时,武则天临朝,正处于李唐皇室衰败之际,于是她便效法和熹邓后从权之制。晚清时,大学士周祖培,尚书沈兆霖、赵光上疏劝谏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效法前朝杰出皇太后垂帘听政,其中,将东汉和熹邓皇后列于榜首。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

东汉平望侯刘毅在元初五年(118年)上书汉安帝赞叹“邓绥皇太后有圣人之姿,兼有乾坤之圣德,执政期间所施行的德政可以与虞舜帝的妻子娥皇、女英相媲美,其事迹可以与文王的母亲太任、武王的母亲太姒相媲美。”“孝悌仁慈,恭肃节俭,杜绝奢侈淫靡之风”“视百姓如赤子,严于律己,主动承担施政中的过失,擢拔身份卑微的贤士,推崇平和之仁政,实施宽厚之治理,推行教化”。请求汉安帝下令让史官著述《长乐宫注》《圣德颂》来颂扬太后的功绩。汉安帝采纳了刘毅的建议.

南朝宋史学家范晔对邓绥的赈灾爱民、勤俭之举给予了高度评价“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戹,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同时对于其外交政策也颇为赞赏“和熹以女君亲政,威不外接。”

南宋文人谢采伯评价说“后汉止三宗九帝,皆幼冲。一百十八年,政归母后,幸窦邓之贤,内外扶持,无大变故。”肯定了邓绥对东汉政权的巩固。

宋朝文学家苏辙曾作词称赞邓绥“和熹盛东汉”。

《中国后妃政治》评价邓绥:“有功安人,大兴变革”。

《细说宫廷:这些后妃很强悍》评价邓绥为:“堪称博士、校长、法官的皇后”。

《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女人》称邓绥为 “完美皇后的典范”。

负面评价

南朝宋史学家范晔在高度赞赏邓绥的同时也对其长期摄政的行为提出了批评“邓太后临朝称制终身,号令从宫中发出,却比不上周公,一直不还政于安帝,致使安帝侧目以待。朝廷耿直大臣心怀怨愤,将还政的奏疏悬挂在宫门。”“女主操持权柄,容易招来讥讽。”“至于杜根被杀,或许是其所表达的思想未被太后理解!但是,耕牛践踏田地,就要将他人的耕牛夺去,是否也过分了些。”唐代李贤注解说“杜根上书劝谏邓太后还政虽然有罪过,但是邓太后杀了他就有点过分了。”

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认为“邓绥以妇人摄政而辅佐她的是碌碌无为的邓骘,大权在握,凭自己意愿行事。亵渎人伦纲常,以太后身份掌握君权,对这种行为一定要必诛勿赦”。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评价邓绥就是一个平平常常妇人,不应该干涉朝政,并且指出史书记载的事迹前后矛盾“无毁无誉,妇人之道。躬自减撤,以救灾厄,岂女后之事耶?且前称太后以邓康数谏宗门满盛,大怒免官,此又称太后诏康等以贵戚食禄、面墙弗学为戒,记载自相矛盾,至此何以传信?”

衍生形象

清代时,宫廷画家焦秉贞绘《历朝贤后故事图》宣传封建的伦理纲常,给宫廷里的妃嫔们树立行为楷模,将邓绥召集王公子弟开办学堂亲自督学的故事绘在第四幅上名为《戒饬宗族》邓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影视形象

日期

影视剧

饰演者

1983年

电影《张衡》

沈兵凝

2007年

电影《汉太尉杨震》

邬倩倩

2015年

电视剧《班淑传奇》

李晟

2017年

纪录片《故事中国》

梅宝莱

未上映

电影《蔡伦》

朱玟晞

注释

[a]

《后汉书》李贤注曰“俗本作’顺’者,误。”

[b]

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大篆十五篇也。

[c]

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d]

不在祭典内的祭祀。

[e]

汉和帝刘肇同父异母兄长。

[f]

《后汉书·皇后纪上》记载为永宁二年二月,《后汉书·孝安帝纪》记载该年为建光元年,但是时间一直,只是年号不同。

[g]

《旧唐书·志·卷二》:“则天太后总禁闱之政,藉轩台之威,属皇室中圮之期,蹑和熹从权之制。”

[h]

《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七十七》:“尚书沈兆霖、赵光上疏曰:“我朝从无皇太后垂帘听政之典……为今日计,正宜皇太后亲操出治威权,庶臣工有所禀承,命令有所咨决,不居垂帘之虚名,而收听政之实效。准法前朝,宪章近代,不难折衷至当。伏查汉和熹邓皇后、顺烈梁皇后,晋康献褚皇后,辽睿智萧皇后皆以太后临朝,史册称美。”

[i]

马氏即汉明帝刘庄的马皇后,窦氏即汉章帝刘炟的窦皇后,其二人名讳都不详。其族人都涉及外戚专政而下狱。

[j]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k]

《后汉书·孝安帝纪》:“五年……三月……戊戌,诏曰:朕以不德,奉郊庙,承大业,不能兴和降善,为人祈福。灾异蜂起,寇贼纵横,夷狄猾夏,戎事不息,百姓匮乏,疲于征发。重以蝗虫滋生,害及成麦,秋稼方收,甚可悼也。朕以不明,统理失中,亦未获忠良以毗阙政。传曰:"颠而不扶,危而不持,则将焉用彼相矣。"公卿大夫将何以匡救,济斯艰厄,承天诫哉?盖为政之本,莫若得人,褒贤显善,圣制所先。"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思得忠良正直之臣,以辅不逮。其令三公、特进、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诸侯相举贤良方正、不道术、达于政化、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及至孝与众卓异者,并遣诣公车,朕将亲览焉。”

[l]

古代官署名。掌宫内营造杂作。始置于汉代,唐改称中尚署,元为中尚监,明以后不设。

[m]

古弩上所设的瞄准器。用以目测所射目标的高下远近。

[n]

弩牙下部如刀形的零件,即发射系统。

[o]

弩机的外轮廓。

[p]

今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东,因其位于渔水(今白河)之阳而得名。

[q]

官名,汉于边郡置兵马掾,掌兵事。

[r]

蒙古高原及以北地区,现在的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s]

龟兹国、温宿国、姑墨国等都为西域国家。

[t]

今新疆哈密伊吾

[u]

今吐鲁番地区

[v]

楼兰国是西域古国名,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汉昭帝元凤四年改楼兰为鄯善,但两者有所不同。

[w]

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

[x]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二年,青衣道夷邑长令田,与徼外三种夷三十一万口, 赍黄金、 旄牛毦,举土内属。”

[y]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元初三年,郡徼外夷大羊等八种,户三万一千,口十六万七千六百二十,慕义内属。”

[z]

《后汉书·夫余列传》:“后复归附,永宁元年,乃遣嗣子尉仇台诣阙贡献,天子赐尉仇台印绶金彩。”

[aa]

武王有疾,周公为之请命于大王、王季、文王,曰“若尔三王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