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县,中国江苏省盐城市下辖县。响水县位于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江苏省东北部沿海,地处连云港、淮安、盐城三市交界处,东濒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隔海相望;北枕灌河,与灌南东北二镇相依;西与灌南、涟水两县交界,南抵中山河,与滨海县相邻。响水县下辖8个镇、4个社区,3个工业园区。总面积1461平方千米。截止2022年全县常住人口60.72万。响水县政府驻地:双园路188号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响水县的:名称、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著名人物、城市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响水县

英文名

XiangShui County

面积

1461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地理位置

江苏省东北部沿海

地理坐标

东经119°29′51″~120°05′21″,北纬33°56′51″~34°32′43″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江苏省

所属市

盐城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响水县辖8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

行政区划代码

320921

人口

60.72万 (2022年常住人口)

民族

汉族、回族等

GDP

480.55亿元(2022年末)

人均可支配收入

31291元(2022年)

著名景点

古云梯关、韩家荡天荷源景区等

邮政编码

224600

政府驻地

双园路188号

电话区号

0515

火车站

响水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s://www.xiangshui.gov.cn/index.html外链

简介

响水县由黄准冲积平原构成,地势平坦,起伏较小。县域地貌以废黄河决口为顶点,呈扇形分布。响水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左右。明代初,县境东南部沿中山河北岸,为山阳县(今淮安) 属地; 西南部、中部、东北部为安东县 (今涟水) 属地; 沿灌河南岸的县境北部地区为海州(今灌云)属地。清雍正二年(1724年),海州升为直隶州,县境北部为海州直隶州辖区。 县境中部、东北部属安东县, 隶淮安府。  1966年3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滨海县中山河北地区划建响水县。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隶属盐城市。

响水县是盐城市工业强县,深耕长三角、对接大湾区,突出投资强度。县域已形成装备制造、不锈钢产业、汽车部件产业等主导产业。2022年响水县生产总值480.55亿元,三次产业占比为13.2:46.3:40.5。

响水县境内旅游景点众多,“古云梯关”是古淮河入海口,被称为“江淮平原第一关”。2016年10月,“船工号子”评为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响水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粮棉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2018年4月12日,中国田汉研究会授予响水县“中国小戏艺术之乡”称号。2020年10月23日,中国诗歌学会授予响水县“中国诗歌之乡”称号。

名称

清乾隆年间称吴集,因依灌河,河床陡深,潮涨潮落,数里之外皆闻水响,嘉庆年间改称“响水口”,因其县治驻地响水口(今响水镇)而得名。

历史沿革

宋元时期

响水县成陆较晚,宋代以前,响水县内云梯关(今黄圩乡云梯村境内)至开山一带,一片汪洋大海。自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黄河流域扩增,淮北地区开始逐渐淤积成陆。

明朝时期

明正德 (公元1506年~公元1521年)年间,移民渐次增多。 明代初期,县境东南部沿中山河北岸,为山阳县(今淮安) 属地; 西南部、中部、东北部为安东县 (今涟水) 属地;沿灌河南岸的县境北部地区为海州(今灌云)属地。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由淮河向内地侵犯,从云梯关河口进出。明政府在云梯关筑土城五座,设大河卫,驻兵防御。。

清朝时期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总河董安国,在薛套建拦黄坝,又挑马港引河,导黄淮河流通道,由马港河流入南潮河入海。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总河张鹏翮,将拦黄坝全部拆除,并堵马港引河,使淮河水东流,此地赐名为大通口。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海州升为直隶州,县境北部为海州直隶州辖区。 县境中部、东北部属安东县, 隶淮安府。清雍正九年 (公元1731 年) 析盐城县北部与山阳县东部建置阜宁县, 县境南部的废黄河北岸为阜宁县辖区,仍隶属淮安府。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至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太平军攻克南京、镇江、扬州等地,切断清政府水路,上海、青岛、大连等地客商,从海外沿灌河至响水口,大批货物经响水口中转,响水成为商市。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海州称东海县, 同年4月析东海县为东海县、灌云县,县境北部为灌云县属浣渎镇辖区,隶江苏省淮阳道。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安东县改为涟水县,原属安东县辖区为涟水县辖区,隶江苏省淮阳道。民国十六年 (公元1927年) 废道,实行省辖县。民国二十二年 (公元1933年)省下设行政督察区。县境南部( 属阜宁县)属江苏省第十督察区:中部(属涟水县)属江苏省淮阴区;北部(属灌云县)属江苏省东海区。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10月前,县境为阜宁、涟水、灌云三县的边缘地。

1940年10月,中共淮海地委决定,在原涟水、灌云、阜宁三县所辖的边缘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涟灌阜边区办事处,隶属淮海区。1940年年12月底,涟灌阜边区办事处撤销,其所辖地区分别划归涟东、灌云,阜宁三县管辖。1941年9月,重建涟灌阜边区办事处,改属盐阜区行政公署,辖区同前。1945年12月,隶属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专员公署。1947年3月,隶属苏北行署第十一分区,同年9月,隶属苏北行署第五分区。1949年5月,隶属苏北盐城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1月,滨海县和阜东县合并,仍称滨海县,隶属苏北盐城专员公署。1966年4月,析滨海县中山河以北、灌河以南区域,建立响水县,隶属盐城行政区专员公署。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后,隶属盐城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响水县地处江苏省东北部沿海,位于东经119°29′51″-120°05′21″,北纬33°56′51″-34°32′43″。 地处连云港、淮安、盐城三市交界处,东濒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隔海相望;北枕灌河,与连云港相依;西与灌南、涟水两县交界,南抵中山河,与滨海县相邻,响水县总面积为1461平方千米。

响水县

气候

响水县县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处暖温带南缘,东濒黄海,略带有海洋性气候特点。主要特点是:温和湿润,雨水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响水县年平均气温14℃左右,最高气温36.8℃,最低气温-14.2℃,年降水总量为864.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99.7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54%,全年无霜期209天。响水县各季气候:春季(3-5月)气温回升较慢,冷空气活动频繁,忽冷忽热,雨水稀少,春旱多发;夏季(6-8月)雨水多而集中,高温日不多,光照充足;秋季(9-11月)冷空气来得早,降温快,雨水少,常有伏旱发生;冬季(11-2月)天气干冷,雨雪较少。

地质

响水县处于华北地台和下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单元的过渡地带,位于苏北的断陷盆地,属下扬子准地台一级构造,地质构造较复杂,由于地质历史的长期作用所形成的隆起、坳陷、断裂、褶皱等构造形迹都有存在,均掩埋于松散沉积物之下”。响水县境位于淮北平原东北部,为鲁苏断块基底和下扬子断块基底,鲁苏断块基底由太古界一元古界的胶南群和五莲群组成,主要岩性为黑云夹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白云粒岩夹石英岩及白云质大理岩透镜体。元古代后,鲁苏断块长期处于整体隆起上升状态,盖层极不发育,缺失古生代地层。

地形地貌

 响水县地江苏省东北部沿海。全境全部由黄准冲积平原构成。地势平坦,起伏较小,最大高差8米左右。县域地貌以废黄河决口为顶点,呈扇形分布。西南部为废黄河故道,地势较高,海拔6米~8米;中部为黄泛波地,海拔5米~7米;东北部为早期黄泛冲积平原,地势较低,海拔2米左右。县境东北灌河入海口主航道南侧,孤悬在海中的开山岛,海拔36.4米。

水文水利

水文

响水县境内骨干河道53条,干渠4条,支渠32条,中沟1335条,斗渠1900条,小沟22500条,农渠11200条。海域总面积1600平方千米,其中滩涂面积46万亩。拥有海岸线43.14千米、灌河岸线34.5千米、中山河岸线63千米,榆大运河20千米。响水县境域内主要河流有黄响河、双南干渠、南潮河、民生河、红卫河等河流。 “灌河”素有“苏北黄浦江”之称,境内流长34.5千米,河宽500-1200米,是一条河宽水深,入海口水深10米~11米。灌河与京杭大运河连接,流域面积8000平方千米,水量充沛,是腹地辽阔的天然优良航道,也是苏北唯一在干流上设有建闸的天然入海潮汐河道,被誉为"苏北的黄浦江"。

水利

响水县主要水利是提防建设。截止2013年,境域内建成各类配套建筑物9472座,其中:节制闸145座,桥梁1572座,涵洞6108座,其它1647座。建成小沟级各类建筑物17266座,建成砼防渗渠道1395千米,生命线堤防197.2千米,其中:海堤35.3千米、灌河堤48.9千米、废黄河堤63千米、通榆河堤50千米,匡筑圩堤81千米。2023年,响水县实施重点刚才海堤保滩加固工程。该工程北起三圩港口,南至中山河口北侧,总长7.055千米。

土壤

响水县的土壤分为潮土类和盐土类,沙土类三大类。沙土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表层,沙壤土分布在中部表层,粘土分布在东北部表层。长期受海岸线变迁、海潮浸泡、海啸侵袭、卤水倒灌、黄河水患、台风和洪水排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地表土壤结构和盐碱荒滩。有的区域,沼泽荡地,土中的盐分无法排降,形成各种含盐量不等的盐碱光滩。有的区域受地貌不同的影响,地势有低有高,并有不少蝶形和槽形洼地,形成多态地貌,构成多类型土壤结构。20世纪40年代,到处都有大小不等规模的盐碱荒地,盐碱重、规模大的地方叫大片盐碱滩,有的盐碱重的只长盐蒿。盐碱轻、多形小片盐碱地相交的区域形态人们习惯称叫“花碱地”。到20世纪50年代初,新垦土地的含盐量为0.215~0.41%,未开垦的盐蒿地盐分达0.46%。1984年土壤普查测定:土壤含盐量0.05%以下的脱盐土地面积占70%,含盐量0.05~0.1%的基本脱盐面积占27%。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响水县,年降水量在 900 毫米以上,丰水年达 1700 多毫米。响水县境域内河道375条,全长653.5千米,地表水总量681.7万方。响水县南部有中山河,流长63公里,河宽110-130米,流量150 -200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排涝流量600立方米/秒;西部有通榆大运河,境内流长20公里,河宽100米,通航能力1000吨;北部的"灌河"素有"苏北黄浦江"之称,境内流长34.5公里,主航道水深7米,入海口水深10-11米,通航能力5000吨海轮。

土地资源

响水县总面积1473.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05.73万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1.72亩。响水县海域总面积1600平方千米,其中滩涂面积46万亩,湿地面积增加到23万亩。2022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27.61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86万亩,蔬菜播种面积34.99万亩。

森林资源

响水县已拥有“六纵六横”高标准绿化带,2018年底全县有林地达33.3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7.67%。截至2023年3月,响水县已完成成片造林810亩,森林抚育5400亩,四旁植树54万株,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25万亩。

矿产资源

响水县矿产资源相对较为匮乏,目前主要矿种有地热(干热岩)、砖瓦用粘土。响水县位于东部沿海港口城市,主要以港口运输为主。地热(干热岩)主要分布于响水县境内古云梯关景区。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响水县鸟类丰富,共观测到栖息于此的各类鸟类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丹顶鹤、东方白鹳)、二级保护鸟类8种(白琵鹭、鸿雁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近危及以上等级鸟类11种。此外,2023年3月,响水县境内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中华鲟。主要保护动物除丹顶鹤外,还有东方白鹳、白琵鹭及多种雁鸭和鸻鹬等水鸟。响水县境主要有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有蚯蚓、蚂蝗等;脊椎动物有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哺乳类。

响水县境内部分野生动物

响水县

响水县

响水县

植物

响水县境内植物约360余种,分为藻类、菌类、蕨类、苔藓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菌类植物有蘑菇、玉木耳、平菇等。藻类植物有小球藻、绿球藻、胶球藻等。蕨类植物有肾蕨、满江红等。野生铁皮石斛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响水县境内部分植物

响水县

响水县

响水县

自然灾害

响水县是一个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威胁较大的自然灾害有洪灾、潮灾、雨灾、风灾、涝灾、干燥、冰雹、地震等灾害。响水县完全依赖上游水利工程调节供水,水源单一,阶段性干燥时常发生。通榆河引长江水,因线路长又处于末尾,受上游水位不足或降雨,易形成严重雨涝灾害。响水县内台风频发,2016年5月12日,出现大风天气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2万元。我县从5月2日傍晚到夜里出现了大到暴雨天气,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和强雷电现象。我县2016年5月12日傍晚普遍出现阵风7-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县城瞬时最大风速17.3m/s(8级)

响水县位于华北地震区东南部,盐城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黄海地震带内,历史上共记载到≥4/4级地震28次,其中5-5.9级地震12次;6级以上地震8次,最大地震为1853年4月14日黄海6/4级地震。

行政区划

截止2023年10月年,响水县下辖8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县政府驻响水县双园路188号。

响水县所辖地区

经济开发区

响水镇、陈家港镇、黄圩镇、南河镇、大有镇、运河镇、双港镇、小尖镇

江苏响水经济开发区

参考资料来源:

政治

响水县现任领导

名称

职位

姓名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响水县委员会

书记

郭超

响水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邵礼青

响水县人民政府

县长

陆文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响水县委员会

主席

田国举

表格信息更新时间:2023年9月14日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响水县户籍总人口60.72万人,其中女性28.60万人,城镇人口35.16万人。出生人口3181人,出生率5.2‰,死亡人口4432人,死亡率7.3‰。常住人口45.72万人,全县60周岁以上人口10.98万,城镇化率59.91%。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21.23%,15-59岁占比54.5%,60岁以上占比24.27%,65岁以上占比16.71%。

民族

响水境内主要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28个,以回族为主。下辖的杨回村是响水县回民集中居住最多、规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有回族户籍人口582人。

语言

响水方言特点介于中原官话和吴语之间,分为4个片区,北部片区以响水口话为代表接近北边灌南话;南部片区以运河话为代表,口音接近滨海话;盐场片区以灌东盐场话为代表,口音接近连云港海州话;农场片区以黄海农场话为代表,口音接近宿迁泗洪话。

宗教信仰

响水县境域内宗教主要是基督教、佛教、道教。全县共有75处民间信仰场所、35处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有仙华街道宝掌禅寺、基督教中心教堂等。

基督教

响水县境域的基督教是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传入响水地区。由于基督教是从美国、英国等不同国度不同教派传入的,因而在响水形成基督教不同的会体教派。响水最早的基都教会有长老会、安息日、小群会、自立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响水县的基督教活动,从1950年至1966年,隶属滨海县教会,当时成立“中国自立会苏北分会”。 1982年11月,响水县成立了“响水县基督教爱国运动委员会筹备组”,各乡镇亦相应地成立了教会组织。1982年11月,响水县成立了“响水县基督教爱国运动委员会筹备组”,到1988年,全县信仰基督教的近12000人,聚会点45个。截止2017年,响水县基督教信徒在册登记人数近6万人,活动场所110多个。

 佛教  

响水县佛教庵堂庙宇比较集中,主要在响水镇、响南乡五河村、六套乡六套村、五套村、七套乡七套村、亭泉村、双港乡以刚村、双港村等地,并有专人主持教务。响水县境域内寺庙有云梯寺,解放前有佛教徒大约在1000人左右。

道教

响水县过去从事道教职业者很少,建立道观甚微,在历史上,仅六套乡方港村、七套乡亭泉村建立道士庵,有很少的道士从事活动。

经济

综述

响水县拥有农产品种植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港口物流运输等产业,产业体系正从传统产业主导向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已形成特色农产品浅水藕和西蓝花已形成种植到加工全产业链,汽车零部件加工和不锈钢产业等一批优势产业。其中,响水县农业种植方面被誉为“中国浅水藕之乡”和“中国西兰花之乡”,并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2022年,响水县地区生产总值480.55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3.66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2.28亿元,比上年增长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4.60亿元,比上年增长3.1%。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3.2:46.3:40.5。202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达104855元,比上年增加7679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4.6亿元,同比增长3.1%。

第一产业

响水全县境域内,耕地面积105.73万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1.72亩。响水县现代化农业形成莲藕栽培,西兰花栽培等一批特色主导产业,响水县实施产业富民项目,针对西兰花育苗、冷藏保鲜和加工等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投入专项资金4805万元,重点实施产业富民项目18个。响水县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除了西兰花,还有桃园1000亩的黄河故道林果经济带,响水县引进山东客商,在境内10里黄河故道沿线建设黄桃园1000亩,覆盖当地的中心、三汾两个村,并于去年10月初正式启动,栽植23个新品种特早油桃。2018年11月2日,响水县被授予响水县“中国西兰花之乡”荣誉称号。

2022年,响水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0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27.61万亩,总产量59.99万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86万亩,总产量1.1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34.99万亩,总产量100.6万吨;肉类总产量4.73万吨,其中生猪出栏49.24万头、肉产量3.98万吨;禽蛋总产量1.85万吨。2021年4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响水浅水藕”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种植面积6667公顷,年产量20万吨。2023年,西兰花面积10万亩,年产西兰花18.5万吨,实现年产值12.7亿元。

第二产业

响水县工业经济已形成不锈钢、新能源2个主导产业,汽车部件、食品加工、纺织服装3个特色产业的产业结构。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先后建成德森、响盛、灌东三个汽车部件产业园,落户项目37个,年可实现40万套汽车排放总成和2200万件零部件生产能力。不锈钢产业,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引进落户60多个不锈钢产业链项目,目前已形成集镍铁冶炼、生产加工、科创研发、人才培育、市场销售于一体的不锈钢全产业链。

2022年,响水县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7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营业收入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利润总额84.2亿元,比上年增长6.0%。2022年,响水县主导产业贡献突出,不锈钢产业1578.2亿元,造纸产业32.1亿元,新能源产业50.1亿元。建筑业稳定发展,2022年响水全县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

第三产业

响水县服务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全县服务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90.2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71.96亿元,年均增长7.96%。空间规划上,响水县规划建设面积约16.0平方千米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除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等传统产业外,还形成了旅游、电子商务,现代化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方面,响水县深入挖掘沿海旅游资源,近年来,系统谋划灌河、通榆河、中山河、响坎河等6条生态廊道建设。电子商务方面,响水县的智秀电商产业园,形成了物流、仓储、直播等全链条式服务。物流方面,响水县充分发挥国家一类口岸优势,响水港区的4号、5号泊位频频迎来上万吨大船进港。

2022年,响水县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01.4亿元,同比增长86.5%。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03亿元,同比增长34.2%。分行业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81.2%、25.7%、38.0%、40.1%。

经济功能区

响水县经济功能区主要有响水经济开发区、智秀电商产业园、德森、响盛、灌东三个汽车部件产业园、黄圩镇工业园、小尖工业园、张集工业园等。

响水经济开发区地处县城东郊,东至开成河,与双港镇毗邻;南抵S326 路,与小尖镇接壤;西至响坎河,与响水镇交界,总面积626.47 公顷。1993 年,响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2002 年起,按省级经济开发区体制运行。开发区在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数字经济等产业迸发勃勃生机。截止2022年11月,响水经济开发区现有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5家、省级科技创业园1家、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1家、政校企产学研合作单位15家、各项发明专利130件、其他专利355件。2023年重点启动纺织服装产业园年内启动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大健康食品产业园9月份竣工,污水处理厂二期8月底开工建设,乾运高科项目年底完成主体厂房建设。

社会事业

教育

2022年,响水县拥有普通中学23所,在校学生3.57万人;小学25所,在校学生3.96万人;幼儿园47所,在园幼儿1.34万人;专任教师7183人,其中普通中学3300人,小学2666人,幼儿园97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响水县有4所“全市小学内涵建设先进学校”,分别是县通榆河小学、县解放路小学、六套中心小学、南河中心小学,重点高中有响水县第二中学等。

其中的响水县第二中学创建于1976年,2005年晋升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学校拥有南北2个校区,在校生8500余人,初高中教学班119个,教职工500余名。其中特级教师后备人选3名,正高级教师1名,盐城市名教师2名,盐城市学科带头人7名,盐城市教学能手16名,盐城市教坛新秀13名,地市级以上名特优教师覆盖10个学科。响水县第二中学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书画教育示范基地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江苏省普通高中书画课程基地”“江苏省健康教育促进校银牌单位”“盐城市平安校园”“盐城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响水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文化

截止2022年,响水县建有公共图书馆4个、3个图书分馆,图书藏量13.5万册,影剧院2个,戏剧院1个,5个优秀文艺团队,92家农村书屋,县文化艺术中心、县美术馆均建成并投入使用。修缮改造的人民影剧院对外服务,小戏《方向盘》再次走进央视,并成功入选全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淮海戏《瞒》入选全国民间文艺展演、江苏省第三届“戏剧小戏小品”展演;县文化馆再度进入国家一级馆行列,县美术馆入围“2021长三角及全国部分城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双港镇兴华村文化服务中心入选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响水图书馆包括艺术中心馆、城东分馆、黄海路分馆、双元路分馆。城东分馆现有各类书籍共有3.2万册,配备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和智能化数字设备,图书馆的日均入馆人数1200余人次。

医疗

截止2022年,响水县拥有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二级甲等医院医疗卫生机构218个,其中医院16个,卫生院14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792张,其中医院1810张,卫生院982张。卫生技术人员3585人,增长4.6%,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30人,注册护士1591人。

响水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66年,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县级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面积74.4亩,其中医疗用房52.4亩,生活用房22亩,目前现有职工480名,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45名,中级职称204名,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人才结构队伍。医院现设有13个病区,24个临床科室,实际开放床位400张,年门诊量25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万余人次。 医院在日常医疗工作中能够开展二级医院常规和较先进的医疗服务项目。近几年完成省、市科研项目40余项,获市级科研成果奖16项。引进新技术、新项目5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响水县主要医院

名称

等级

地址

响水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灌河路287号

响水县中医院

二级甲等

响水县响水镇黄海北路15号

响水县妇幼保健院

二级甲等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黄海路101号

科技

2022年,响水县高新技术企业51家,当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16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109家企业获批省民营科技型企业,2家企业获批省农业科技型企业,智行创新中心、不锈钢创新中心获批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专利申请授权量1114件,比2021年增长89.8%,其中发明52件,比2021年增长100.0%。响水县2个产业园区,灌河创客孵化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2020年均被评为国家级产业园区,同时灌河创客孵化园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截止2022年园区在孵科技创新型企业39家,申请实用型专利12个,知识产权商标5个,初步形成科技实力雄厚的孵化中心。响水县在科技发展方面,先后获得2000年“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2017年1月被评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县”等荣誉。

体育事业

响水县建成两个县级体育公园,1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文体公园,96公里健身步道,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7平方米,体育社团49个,民办非企业组织16个;建成8片笼式篮球场,8片足球场,定期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4145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9%。

疫情期间,该县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学健身指导,人民健康素质稳步提高,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3.5%。在江苏省第二届网络全民健身运动会广场舞比赛中,响水县参与者上传小视频4000多个,为全市上传小视频总数获得江苏省第一名作出了贡献。在全县152个行政村中,建有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文体活动中心及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体育小公园,达到人均室外体育用地0.45平方米,室内体育用地建筑面积0.13平方米,农村体育工程覆盖率达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1平方米,全县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学校有40所。到2021年,响水县90%以上镇(街道)建有体育总会、老年体协、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全县单项体育协会总数达49个,全县注册社会体育俱乐部总数16个,拥有晨练晚练地点386个。

响水县体育馆建于2005年,2006年10月通过竣工使用,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室外场地面积3600平方米,室内场地面积2800平方米,3026个座位。此外,响水县在2022年江苏省残疾人第十一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6枚,铜牌3枚。2023年,全国游泳城市系列赛(青岛站)比赛,游泳队在此系列赛上摘得金牌14枚、银牌16枚,另有7人获得第三名,总团体积分位居第三,其中女子团体总分名列第一,男子团体总分名列第四的成绩。

环境保护

截止2022年6月,响水县林木覆盖率达25.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87%以上。

响水县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黄圩镇、大有镇荣获“国家森林小镇”,响水镇的五河,运河镇的湾港,黄圩镇的云梯关、云彩,大有镇的淮河五个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耕地保护工作获省表彰。大力推进不锈钢、再生纸等重点行业节能改造,建成省级绿色工厂2家、全流程清洁生产企业11家。

2023年以来,响水县加快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做优“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生态、绿色宜居”建设,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响水县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保持在83.6%以上,PM2.5年均浓度稳定在32微克/立方米以。灌河陈港断面、榆河洪圩断面等7个国省考断面平均水质优Ⅲ比例为100%,辖区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保持在Ⅲ类以上。

社会保障

2021年,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94万人,比上年增长7.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47万人,比上年下降3.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0万人,比上年增长15.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72万人,比上年增长8.4%。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28万人,比上年增长0.1%,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23万人,比上年下降1.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04万人,比上年增长11.4%。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27万人,比上年增长3.9%。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67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730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37人,比上年下降5.6%,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812人,比上年下降2.8%。全县共有养老机构14家,其中公办公营养老机构6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3家,民办养老机构5家,共有床位数1936张,入住老人428人。

交通

综述

响水县位于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江苏省东北部沿海,地处连云港、淮安、盐城三市交界处,东濒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隔海相望;北枕灌河,与灌南东北二镇相依;西与灌南、涟水两县交界,南抵中山河,与滨海县相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港口航运多种交通方式。依托国家级一类开放口岸优势,整合铁路、公路交通资源,打造海河联运现代物流示范港和淮河入海口岸,构建东部陆海联运通道,在服务响水工业经济区的同时,辐射苏北、皖北、豫东和鲁西南地区等间接经济腹地。县境内的国家二类开放口岸陈家港位于灌河入海口处,是中国东部天然良港,已建成大小码头30多座,距连云港仅23海里。

公路

响水县公路建设历时多年发展,至2018年底,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1866千米,其中县道348千米,乡道715千米,村道803千米。

2022年末,全县拥有公路里程2067千米,其中等级公路2041千米,高速公路26千米。公路客运量326万人、货运量15100万吨。响水县境域内,204国道、通榆大运河和沿海高速公路贯穿县境南北。国道204响水绕城段、省道326、省道337、县道302、沈海高速响水互通,全县交通路网四通八达。历时2年时间,于2023年4月,204国道响水绕城段通榆河大桥全线通车。204国道响水绕城段改扩建通榆河大桥项目是省市重点交通工程,总投资1亿元左右,桥梁总长727米,通航净空70×7米。

铁路

随着连盐铁路响水段建成运行,响水县建成运营铁路里程25.5千米。2018年12月26日,青盐铁路正式开通动车。2022年8月建成的响水到南京高铁线正式通车。至此,已建成通车的响水到南京线,青岛到盐城的青盐线贯穿响水县全境。响水县站,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境内,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站场规模为2台4线,于201812月26日通车。

航运

响水港区是盐城港“一港四区”中重要港区之一,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是渤海湾以南、长三角以北最佳的海河转运基地、货运成本最低的港口。2000年响水港被批准为国家二类对外开放口岸,2014年获批一类临时开放口岸。自口岸开放以来,共进靠国际航行船舶1037艘,累计外贸货物吞吐量超3000万吨。

截止2023年7月,响水港区已拥有5万吨级的4号、5号、重件和宏海港务、国能港电等6座码头泊位,年综合通过能力达1500万吨以上。港区8000平方米的联检大楼、10000平方米的口岸大厦,以及省级示范物流园等配套设施建成投用,公共服务及支撑临港产业发展得到全面提升。响水港区已与国内各大港口及印尼、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

公共交通

截止2022年1月,响水县共开通8条城市公交线路,18条镇村公交线,公共交通车辆91辆,出租车107辆。于2017年由响水县交投公司和盐阜集团响水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响水县安达公交公司,设置了县公交一卡通售卡网点,使响水县成为盐城全市投资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规模最大的县。

人文

综述

响水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明"洪武赶散"迁来大量移民,靠煮盐捕鱼为生。通过深入挖掘沿海旅游资源,黄圩镇云梯关、云彩等新型社区获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十里桃园被评为省桃主题创意农园。县内的“古云梯关”是古淮河入海口,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灌河船工号子、响水太极拳、响水六套糖画制作技艺等4个项目被列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响水县还是中国小戏艺术之乡和中国诗歌之乡,地方剧种淮海小戏屡获市级以上大奖。2018年,淮海小戏《方向盘》荣获盐城市“十佳文艺作品”,中央电视台戏曲采风栏目专题多次报道。

饮食

响水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沿海,地处连云港、淮安、盐城三市交界处,东濒黄海,北枕灌河,境内河流众多,物产富饶,鱼虾蟹贝皆负盛名。该地菜肴隶属淮扬菜系,因独特的地理优势,加之多年的技艺传承,自成一格,清鲜平和,南北皆宜。响水县特殊美食有清蒸四鳃鲈鱼、生炝条虾、黄圩千层等

四鳃鲈鱼

响水有一种特色农产品,当地称之为灌河四鳃鲈鱼。四鳃鲈鱼是一种洄游鱼类,身呈青灰色,两侧和背鳍上有黑色斑点,实际上也只有两个鳃,只是每个鳃盖上又多了一条较深的褶皱,外观好像四鳃,故得名。鳃鲈鱼最常见的做法,有 “清蒸鲈鱼” “红烧四鳃鲈” “莼菜鲈鱼汤” “双色鲈鱼卷”“八宝四鳃鲈鱼”等。

响水县

生炝条虾

条虾又称白虾,是响水县境沿海特产之一。因虾呈长条形,取名条虾,又因虾外壳白里透青,故又名白条虾。响水白条虾,既不同于海产对虾,亦不同于海产线虾,个体比对虾小,色泽比线虾白,它的口味更不同于罗氏沼虾。其特点:通体明亮,壳薄如翼,体态肥美,鲜嫩无比。其壳薄软,色质透明,肉嫩味鲜,营养丰富。

响水县

黄圩千层

黄圩千层,属于豆制品。其特点纤薄、柔韧、筋拽。黄圩千层,大多白烧,基本等同于大煮干丝。黄圩千丝一共有七道工序,简单说就七个字:泡、磨、煮、兑、浇、压、剥。黄圩千层这道佳肴,在城乡餐桌既是特色菜又是家常菜。

响水县

习俗

捕鱼

响水县,东濒黄海,北枕灌河,境内河流众多,历史上靠煮盐捕鱼为生。境内渔民从事渔业的历史悠久,按地域和生产方式可分为海洋捕鱼和内河捕鱼两种。内河捕鱼称“取彩”,海洋捕鱼才称“开网”。每年的正月初,海滨渔民即准备出海。出海前,为求满载而归,东台渔区船主均要举行“满载会'由船主(即老板)点烛焚香,供奉“刀头”,求神保佑。会上,渔民们在老板家吃“满载酒”;会后,由船老大主持祭网,敲锣鸣炮,然后将渔网平放在海滩上,请怀孕的妇女在网上剪2〜3个眼,称之为“开网眼”,然后拖网上船。响水口渔船老板按当地俗规则举行祭祀龙王:购猪头、公鸡各1只,放于船头,用公鸡的血自船头分两行滴下,名曰“挂红”;还将鸡血和鸡毛一起粘于桅杆根部,焚香、烧纸、叩头,鸣鞭放炮。而滨海渔民春汛之前则搭台唱戏,敬神消灾,说些“日取白银千万担,船行四海保平安”之类的吉利话。

响水县

赶集

赶集在响水县又叫赶大集。赶大集,逛小街,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不约而同来到农村集市。相比去逛大型商超,赶集充满乡村烟火气。赶年集、办年货早已成为过年的传统。

响水县

集场,是庙会兴起的伴生物,境内小集市的布局和命名均由其特色:一是布局比较合理,一般六七里路行程,早出午归方便买卖。二是命名各有不同,有的是以兴集集主姓氏命名,比如张集、周集、王集、有的是以地形地物、风土人情的概况命名,如小尖、响水、老舍、陈港。

祝寿

人们每逢诞辰日期均要“过生日",以示纪念。响水当地人对“寿”和“生日”有一定的界定,一般把五十岁以上者的生日,才可称之为“寿”,并把庆寿礼仪称之为“做寿”或“祝寿”。五十岁以前过生日,逢十的叫“整生日”,其他叫小生日。生日庆贺称为“做生日”。小生日一般不宜张扬,总是在家中度过,整生日则根据各个家庭的情况举行一定规模的庆贸活动。

响水县

特产

响水县特产主要有费氏肉松、灌河酒、双港粉丝、南河西兰花、玉菇香瓜、蜗牛豆瓣酱、桑椹园草鸡蛋等数十种产品。

响水西兰花

西兰花,又称青花菜,响水西兰花在长期的栽培和自然选择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特征,是响水县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新鲜的响水西兰花中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 、叶绿素等营养元素。响水县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科学严谨的栽培方式培育的西兰花,花球圆紧,蕾粒细匀,色泽浓绿,口感脆甜。2018年11月2日,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区域品牌价值评价发布会上,授予响水县“中国西兰花之乡”荣誉称号。

响水县

响水浅水藕

响水浅水藕,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响水浅水藕主藕长60厘米~70厘米,3节~4节,节间圆筒形,长15厘米~20厘米,横径5厘米~6厘米,表皮光滑浅黄白色,锈斑少;藕肉白色,藕孔9个,拗断少丝,气味清香。生食脆嫩多汁、清甜爽口,煮熟后米黄色,口感清爽,味甘质润。2021年4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响水浅水藕”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响水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2023年7月,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响水县4个项目入选,分别是灌河船工号子、响水太极拳、响水六套糖画制作技艺、费氏肉松制作技艺。

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

级别

批次

灌河船工号子

市级

第六批

响水太极拳

市级

第六批

响水六套糖画制作技艺

市级

第六批

费氏肉松制作技艺

市级

第六批

灌河船工号子

“船工号子”是中国民歌体裁号子的一种,在行船中配合航运、船务等劳动过程中传唱。包括推船号、摇橹号、撑篙号、拉纤号、测水号、绞关号、升旗号、活船号、拜年号等。“船工号子”曲调高亢,音域宽广,乐谱简练,旋律上口,展示船工们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灌河船工号子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民间音乐特点,较为通俗且充满豪气。

响水县

响水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是响水籍武禹襄先生在赵堡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练功方面的感悟而创编的拳式,为我国传统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其理法原理丰富完整又邃密细腻,"以求太极为主,走内劲,以意行气,练精、气、神三者合一"。其技艺特点是"因敌变化、借力打人",用意气的变换来支配外形的运动,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外形,达到人为我制,而我不为人制的神奇境界。该拳小巧紧凑,集强身、防身、修身为一体,是更夜慨厚适合文人修炼的太极拳,后人称之为武氏太极拳。

响水县

响水六套糖画制作技艺

六套彭氏糖画是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流传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及周边地区。响水六套糖画制作技艺2023年7月,被列为响水县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熔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浇画中运用了中国书法艺术中提、按等空中动作;用中国国画艺术中的浓、淡、干、枯等手法;加之自身的激情、灵感加以创作,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图案。

响水县

文物古迹

截止2023年,响水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响水县部分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级别

年代

古云梯关

省级

清代

张爱萍将军指挥所

市级

中华民国

陈家港镇烈士陵园

市级

中华民国

六套革命烈士纪念碑

市级

中华民国

响水县烈士陵园

市级

中华民国

骑兵烈士纪念碑

市级

中华民国

古云梯关

云梯关,是久负盛名的古关口遗址,早在宋元以前,已座落有名,史称“东南沿海第一关”。1990年盐城市政府将云梯关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对其保护、开发、复修,使云梯关恢复原貌,成为响水重要的名胜古迹之一。

响水县

响水县烈士陵园

响水县烈士陵园,始建1984年,馆内陈列吕恩覃、田国环、王亭泉等烈士的资料和遗物。现为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响水县“双拥”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传承红色基因,1984决定兴建“响水县烈士陵园”。2010年11月,对原烈士陵园进行搬迁新建。新建烈士陵园由烈士纪念碑、广场、烈士事迹陈列室、烈士墓安葬区、观赏池、烈士英名墙、红色文化浮雕和园内绿化区等部分组成。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烈士陵园广场中心位置,纪念碑长、宽均为3.2米、高23.8米,碑身前后两面镶嵌着张爱萍亲笔题词:“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镏金大字。纪念碑下面有两层平台,前后各有17层台阶,纪念碑周围青松翠柏,象征着革命烈士的精神万古长青。在烈士墓区后侧,有长40米、高3.2米的“烈士英名墙”墙体正面刻有“红色文化展示浮雕”。

响水县

风景名胜

综述

响水县资源主要有云梯关遗址、九丰农博园、韩家荡景区等。在乡村旅游方面,响水县黄河故道的“千亩红薯+七彩油菜花”基地花田错落有致,景色特点鲜明。

重要景区

九丰农博园

九丰农博园是集蔬菜种植示范、生产加工、技术研发、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特别开设了农耕体验项目。通过农耕知识普及、游园采摘、制作饮品、品尝劳动成果等内容,让孩子们走出课堂,体验农耕文化,锻炼动手能力。2023年,九丰农博园入选省科普教育基地。

响水县

韩家荡景区

韩家荡天荷源风景区作为江苏省休闲旅游农业精品线路49个景点之一,该景区以“盛夏时节、荷你有约”为主题,集荷韵、美食、欢乐于一体。韩家荡天荷源景区,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和黄河故道文化,以打造国家农业公园为目标,水绿生态、精致农业为主题,精心打造的生态休闲和农家休闲相结合的精品乡村旅游景区。2023年江苏韩家荡荷花文化旅游节在响水县举行

响水县

著名人物

响水县著名人物(部分)

人名

生卒年

简介

夏曰瑚

1602年-1637年

今响水县张集乡人,明崇祯四年(1631年)探花及第,1631年考中探花。任翰林院任编修

杨绍先

1765年-1813年

字振祖,号省斋,黄圩云梯关村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废黄河大通口决口,其以身护墓。道光皇帝感其孝行可嘉,诏谕剌建孝子牌坊

王亭泉

1913年-1945年

陈家港镇人,中国共产党员,1932年3月20日在指挥突围中负伤牺牲

王商

1917年-1945年

中国共产党员,1944 年任滨海县南河区第一任区委书记,1945年农历7 月15日陈家港方向不幸牺牲

城市荣誉

响水县部分荣誉

授予时间

荣誉称号

授予单位/部门

2018年3月

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国家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

2018年4月

中国小戏艺术之乡

中国田汉研究会

2020年1月

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

2020年10月

中国诗歌之乡

中国诗歌学会

2021年6月

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