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区(Pidu Distric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一个区。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成都市西北部,全区土地面积437.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郫都区下辖3个镇、7个街道,截至2022年末,郫都区户籍人口709248 人。郫都区人民政府驻郫筒街道望丛中路998号。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郫都区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重要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郫都区

英文名

Pidu District

别名

郫县、鹃城

面积

437.5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理坐标

东经103°42'~104°2',北纬30°43'~30°52'之间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四川省

所属市

成都市

行政类别

市辖区

下辖地区

3个镇、7个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

510117

人口

709248 人(2022年,户籍人口)

人口密度

3 793人/平方千米(2022年)

方言

郫县话

民族

汉族、藏族、羌族、回族等45个民族

GDP

751.0 亿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49985 元(2022年)

著名景点

望丛祠、杜鹃城遗址等

邮政编码

611730

政府驻地

成都市郫都区望丛中路998号

电话区号

028

建立时间

2016年12月24日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ap.pidu.gov.cn/pidu/index.shtml外链

简介

郫都区,地形平面略似一只五指并拢、由西北伸向东南的手掌,整个地势由西北到东南逐步下降。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雨、冬暖的气候特征。郫都区人类活动的轨迹最早可追溯到4000年前古蜀国柏灌时期,公元前314年,秦灭蜀后称郫县。秦汉时期,郫县地域辽阔,直至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仍有36乡。之后,几经裁撤、复置,1983年,郫县改属成都市,2016年12月24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郫县撤县设区,称为郫都区。

郫都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22年被列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其农业信息化水平达86.24%、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4.98%,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上,郫都区大力推进生态粮油蔬菜、精品花卉苗木、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大优势产业,其中“郫县豆瓣”品牌价值661亿元,蝉联加工食品类地理标志产品全国第一;在工业上,郫都区是四川省首个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要承载地,聚集了华为、京东方、新希望、东方电气等一批行业领军和世界500强企业,已初步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在现代服务业上,郫都区以项目为龙头,带领整个服务业的升级转型。譬如打造电子商务产业,以电子商务带动了快递、移动支付等相关业务快速发展;又如蜀新大道站TOD项目,以地标性商业TOD综合体打造成都西部生活消费中心;又以川菜小镇、川菜博览馆为平台打造餐饮消费商圈。2022年,郫都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1.0 亿元,比2021年增长 3.0%,三次产业结构为3.6:33.9:62.5,在全国百强区名单中位列第87位。

郫都区,作为古蜀文明发祥地和长江上游农耕文明源头,古蜀五帝郫都占其二(望帝、丛帝),境内有古城遗址、鹃城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郫都区,也被称为豆瓣之乡、蜀绣之乡、盆景之乡,孕育了“川菜之魂”郫县豆瓣、“大唐贡品”蜀绣、川派盆景等9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郫都区还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9个,如望丛祠、农科村等。

名称

说法一:“郫”字在《新华字典》中是专用词,意思是指临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城池。公元前314年,秦灭蜀后,于郫邑筑城建县,称郫县,迄今建县已有2300余年历史。

说法二:因水得名。《 成都古今记 》说:“郫县因郫江得名”;清同治《郫县 志 》和《 郫县乡土志》中也载有“杜宇都郫邑,因水标名日郫”的传说。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在距今二千七八百年前,古蜀五帝中的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就在此建立国都,以郫为都邑。

公元前314年,秦灭蜀。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司马错、张仪逐步在巴、蜀地区推行中原的郡县制。

在成都设蜀郡,以张若为郡守,蜀郡下辖郫县,张若兼郫县县令,成为郫县的第一任县官。

三国蜀汉时,郫、绵、江源三县各分出部分地区置都安县,即今灌县前身。属汶山郡。

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李雄攻取郫县,不久自称益州牧,治郫县。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温江县复并入郫县。

隋仁寿元年(601年),废汶山县入郫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于都安县旧址灌口镇置盘龙县,后改称导江县和灌县。唐武德三年(620年)又置万春县,后复称温江县。

宋代改县为镇归入郫县。

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为36乡;元丰年间(1078—1085年)为14乡及犀浦、马街、雍店(今花园)3镇。

明清时期

明洪武十年(1377年),崇宁县并入灌县,十三年(1380年)复置。

清康熙七年(1668年),崇宁县并入郫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县域基本无变动。

民国7年(1918年),郫县被划为四川靖国军 ( 总司令熊克武 ) 第一师 ( 师长但懋辛 ) 防区。

民国12年(1923年),四川省第一条公路——成 ( 都 ) 灌 ( 县 ) 公路动工修筑。全路于民国14年竣工。穿郫县县境22.5 千米。

民国16年(1927年),中共成都特支派党员黎静中 ( 即黎冠英 ) 、高伯华、吉觉生到青塔寺团练学校担任政治教官,建立中共郫县支部委员会。书记黎静中。这是郫县的第一个中共组织。同年10月,中共郫县支部在新民场吉祥寺秘密召开党员大会,成立中共郫县特别支部 委员会 ,委员7人,黎静中任书记。

民国31年(1942年),郫县增设龙溪乡。至此,全县调整为21乡镇 ,分属3个指导区。

民国32年(1943年),郫县各界举行欢送出征将士大会,欢送240多人参加 “远征军” ,赴印度支援英军对日作战。

民国34年(1945年),郫县霍乱流行,全县死于是疫者数千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25日,郫县和平解放。

1950年1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代表小组15人 ,由王扬带领到郫县,成立郫县军事管制委员会 ,接管政权。1月中旬,中共郫县县委成立,县委书记王扬。 1月23日,郫县人民政府成立,县长高忠典。郫县属温江专区。

1953年,国营郫县机耕农场成立,这是四川省第一个机耕农场。

1958年,撤销崇宁县,主体并入郫县,其他部分并入彭县、灌县。

1968年,郫县属温江地区。

1983年,撤销温江地区,郫县改属成都市。

2016年12月24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郫县撤县设区,称为郫都区。

2017年1月22日,郫都区正式挂牌成立。

地理

位置境域

郫都区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部,介于东经103°42'~104°2',北纬30°43'~30°52'之间,东北与彭州市、新都区,东南与金牛区毗邻,南面与青羊区相连,西南与温江区、西北与都江堰市接壤,距成都市主城区12.5千米。总面积438平方千米。

气候

郫都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雨、冬暖,温和多雨,温差较大,雾多、日照少,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特点。境内年平均气温16.0℃,年度极端最高气温35.3度、极端最低气温-4.0度,年平均气温最高16.7℃,出现在1998年和2002年,年平均气温最低15.3℃,出现在1992年和1996年;年均降水量979.4毫米,年降水量最大1237.8毫米,出现在1990年,年降水量最小581.4毫米,出现在2000年;年均日照1014.0小时,日照时间最多为1990年,达1268.7小时,日照时间最少为2003年,仅为865.5小时。

地质

郫县大地构造属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三沉降带,构造区划属四川中台拗——川西台陷一成都新生代断陷。郫县和整个成都平原一样,中生界基底是一个长期沉陷地区,陆湖相沉积盖层厚度达4000——6000米。前侏罗纪时期,县城一带是当时两个沉降中心之一,深度超过6000米。前白垩系基底形态与主构造线基本一致。新生代的沉降带,偏于邛崃——彭县一线,本县安德铺附近为该沉降带的 两个洼陷中心之一。据近年钻探资料,成都平原新生界第四系堆积物,系经历了多次冰期、间冰期更迭和冰后期变迁逐渐形成的,以冰碛、冰水沉积为主,上覆岷江洪积的老冲积和新冲积层。整个平原迄今仍处于沉降之中。

地形地貌

郫县西衔都江堰,南倚温江,北靠彭州,东北面为新都。地貌类型分区属四川盆地西平原区,具有川西坝坝区的典型特点。因古河道的冲击和近代河流的冲刷切割,形成众多成扇形状展开,地形平面略似一只五指并拢、由西北伸向东南的手掌。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相对高度差为121.8米,具有“大平小不平”的特点。西北部浅丘台地横山子,是县内唯一的山丘,面积为4.6平方千米。

水文水利

水文

郫都区地表水均为都江堰宝瓶口内江分出的水系,在仰天窝闸门分出的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四大河流进入郫都区,或分或合又形成蒲阳河、走马河—清水河、沱江河、柏条河、徐堰河、毗河、府河、江安河等八大干渠,俗称“八河并流”,区境内河道总长158千米。柏条河,上段经都江堰市、彭州市至郫都区唐昌边界,是郫都区与彭州市、新都区的界河,境内全长约27千米;府河从团结石堤堰起水,流经团结、安靖,至渠首枢纽下为郫都区与金牛区的界河,境内全长约22.5千米;江安河在三邑桥入郫都区境内,右岸为温江区,是郫都区与温江区之界河,境内全长约15千米;走马(清水)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郫都区,境内全长约32千米,更是为成都市输送环境用水的重要河道之一。

水利

郫都区有八大干渠总长158千米,干渠以下,有大支渠16条、长96.5千米,小支渠及斗渠150条、长570千米;农毛渠、低槽沟等,全区各级渠系总长3000千米,形成密如蛛网的排灌体系。其中,江安河是灌溉成都平原的重要河流,最大过水能力约132立方米/秒,河深约2.0米,沿线有友爱电站。2022年,郫都区水务局全年投入资金3亿元,完成2个水环境治理项目,涉及渠系52条,治理排口1194个,新建污水管网160千米。

土壤

郫都区土地表层除横山子为老冲积黄泥层外,平坝地区皆为近代河流岷江新冲积灰色细泥沙层,灰色潮土性水稻土是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全区耕地分为水稻土、 潮土、黄壤土三个土类 ,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97.62%、1.84 % 和0.54 % 。水稻土又分为淹育型、潴育型、潜育型和渗育型4个亚 类 ,下分6个土属和16个土种; 潮土只有冲积潮土1个亚类 ,下分1个土属、2个土种; 黄 壤只有1个亚类1个土属、1个土种。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郫都区境内未发现金属矿产、能源矿产。非金属矿产主要有沙石、黏土;水气矿产有矿泉水。郫都区八河并流,河床、沙滩面积约28平方千米,且大部田土下面均为冲洪积沙石砾,厚达200~300米,沙石储量丰富;郫都区横山壤土多为老黄泥黏土,面积4.8平方千米,厚度约400米,全县黏土总量约50亿立方米;郫都区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砂砾卵石层孔隙水,常年平均水温为14~18.5℃,PH值6.8~7.4,属中性水;含水层一般厚15~25米,总蕴藏量达3.2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2021年,郫都区土地总面积420平方千米。其中,城乡建设用地立项面积0.44平方千米、农民集中建房整理项目立项面积4.83平方千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0.19平方千米、全区2021年全年新供应土地面积1.5平方千米;有林地面积0.6 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 0.14%;有非林地面积436.73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 99.86%。

水资源

郫都区是成都最大的饮用水源地,也是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区,承担成都市主城区86.3%饮用水水源保障任务。郫都区年平均降水量为931.4毫米,年平均总降水为4.03亿立方米;江河来水年平均流量46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47.3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34亿立方米以上。

林木资源

郫都区森林面积70.73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18.14%,森林蓄积量33.61万立方米。其中,花卉苗木110.46平方千米,占成都市花卉苗木资源的14.80%,古树名木164株。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郫都区域内的植物(含栽培植物)有311种,其中野生植物共有6类、100余种。野生植物有草、藤、水生、藻和苔鲜五大类,草类有香草、丝茅草、爬地、虎耳草、夏枯草、益母草等;藤类有何首乌、八月爬、三角枫等;水生植物有莲、浮萍、田字草、苕草等;藻类有念珠草、褐藻、红藻等;苔鲜类有贯众、石苔、地木耳等。栽培植物有粮食、薯、豆、油料、糖烟、麻、蔬菜、调料、水果、药材、木本花、竹木、草本、人工菌等14类。

郫都区

郫都区

郫都区

动物

郫都区人烟稠密,陆地野生动物较少,域内的野生动物有6类、近100种。兽类有野猫、黄鼠狼、野兔、鼠、蝙蝠等;鸟类有麻雀、鹰、白头翁、相思鸟(红嘴雀)等;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等;爬行动物有蛇、壁虎、蜥蜴、龟、鳖等;鱼虾类有泥鳅、麻花鱼、石巴子等。2000年前后又出现鹤、鹭等。

郫都区

郫都区

郫都区

湿地公园

郫都区河流水系发达,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类型。截至2023年,郫都区拥有云桥湿地公园、净菊湿地公园、法治湿地公园、青杨树湿地公园、香草湖湿地公园、沱江河绿道湿地公园等湿地公园。

云桥湿地公园

云桥湿地公园位于成都市主要水源地徐堰河、柏条河流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湿地总面积0.18平方千米,是一处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导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公园。湿地范围内还记录有兽类8种、野生鸟类110种、两栖爬行类10种、鱼类5类,其中不乏具有较高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品种。如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楠木(桢楠)、金荞麦和四川特有植物菱叶凤仙花,截至2022年,云桥湿地记录的高等植物从118种上升至353种。动物种类也增加到220种,包括成都特有鱼类蓝吻鳑鲏等。

郫都区

自然灾害

郫都区域内常见的自然灾害多为洪涝、寒潮、冰雹及大风,其中洪涝灾害较频繁。2021 年,郫都区共出现 13 次中雨、5 次大雨、3 次 局地暴雨、2 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共发出预警预报短信52批次、11416条、6795人次。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末,郫都区下辖3个镇、7个街道,郫都区人民政府驻郫筒街道望丛中路998号。

街道

郫筒街道

唐昌镇

安德街道

友爱镇

红光街道

三道堰镇

犀浦街道

德源街道

安靖街道

团结街道

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9月,资料来源

政治

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郫都区委员会

书记

辜学斌

郫都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赵继东

郫都区人民政府

县长

王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郫都区委员会

主席

李亦

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9月30日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郫都区户籍人口709248 人,其中:城镇人口443324 人,乡村人口 265924 人,人口城镇化率62.50%;全年出生人口7899人,死亡人口712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1‰,与上年相比,全年净增人口 12944 人。

民族

郫都区境内共有45个民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主要有藏族、羌族、回族、彝族、土家族、苗族,这5个民族人口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4.53%。2021年,郫都区实有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共有5.38万人,占比3.24%。少数民族人口中,人口规模排名前三位的民族依次是藏族,占全区人口比例分别为 1.04%;羌族占全区人口比例分别为0.46%;回族占全区人口比例分别为0.37%。郫都区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区10个街道(镇)均有分布,其中郫筒、红光、安靖、安德、犀浦、团结、唐昌的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均在千人以上。

语言

郫都的方言俗称“郫县话”,属“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郫县话的边音l与鼻音n不分,都念l,基本无翘舌音,声调上保留了古代的入声无轻声。与成都同属汉语北方方言区,其语音和普通话标准音有一定对应关系,有规律可循。郫县方音方言的形成,与历史上几次较大规模的外省移民迁人、外地语言与本地居民语言融合有极大关系。

宗教信仰

郫都区历史上信仰丰富,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有活动的记载。佛教早在东汉时期便传入郫都,信仰佛教的居民历来甚多。稍后,道教传入郫县,但在明代中期便开始衰落。清初入川的清军回民营人驻郫县后,伊斯兰教开始在郫县扎根。清末天主教和基督教相继传入。截至2022年,郫都区有经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7个(佛教4个:唐昌平乐寺、德源中兴寺、红光护国寺、花园竹隐寺;伊斯兰教2个:郫筒清真寺、团结清真寺;天主教1个:安德天主教堂),登记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18人(佛教僧侣16人,伊斯兰教2人),宗教团体2个(郫都区佛教协会、郫都区天主教爱国会),宗教院校2所(位于红光的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位于唐昌的四川藏语佛学院)。

经济

综述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郫都区战旗村视察,殷切嘱托“乡村振兴要走在前列、起好示范”。郫都区以此为目标,集成推进八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建成省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孵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培育出农科村等特色产业亿元村2个,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0万元村占比达50%。此外,郫都区是四川省首个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要承载地,聚集了华为、京东方、新希望、东方电气等一批行业领军和世界500强企业,构建起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食品饮料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创新链;成都川菜产业园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地方菜系命名的产业园区,聚集产业项目137个,规上企业40家。郫都区还将传媒影视、网络视听、电竞动漫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新经济新业态;以时尚消费、园林艺术、精品文旅为特色产业的新消费。

2022年,郫都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1.0亿元,比上年增长 3.0%。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4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4.5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9.1亿元,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为3.6:33.9:62.5。

第一产业

郫都区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统筹规划布局了战旗片区、豆瓣农庄、农科片区、东林片区、影视文创片区、世园会、古城片区7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其中,豆瓣农庄片区的智慧大棚项目占地约3473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152平方米,以现代智慧农业种植为主;战旗片区的花漾战旗项目以战旗村为核心区,引进“农商文旅体”等综合项目;安德街道永盛村是全国生菜类首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民场生菜”的核心种植区,生菜种植面积约200000平方米,年产量1500余吨。截至2022年末,郫都区新建成高标准农田3200亩,打造粮经科技示范基地4个,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累计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105个,累计发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贷款15笔达2129万元。

郫都区

2022年,郫都区全年实现第一产业总产值 47.0 亿元,同比上年增长 2.9%。全年粮食总产量5.15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 547 吨;禽蛋产量86吨。

第二产业

郫都区是四川省和成都市打造的首个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承载地,聚集了华为、京东方、新希望、东方电气等一批行业领军和世界500强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川菜产业、绿色氢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工业学院等高校深度捆绑,建设一批高校产业园、大学生科技园和科创社区。并先后建成四川省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盾融合创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其中,以佳驰电子、万控电气、蕊源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规上企业50户实现产值70.57亿元。培育了棒棒娃、丹丹豆瓣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榕珍菌业、友联味业、红灯笼食品等1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数达25家。以丹丹豆瓣、新华西乳业、天味家园为代表的食品饮料规上企业49户实现总产值102.1亿元;建成全省首座固定式加氢站,累计投运氢燃料电池公交车200辆,聚集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相关企业以及科研院所超20余家,氢能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

郫都区

2022年,郫都区全年实现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4.5亿元,增长4.5%。

第三产业

郫都区推动科幻会展、影视文创、商贸物流等产业布局,发布科幻5大领域产业清单27项,签约引进荣庄冷链供应链基地等优质项目8个,拓展消费场景业态,招引“布拉诺”等城市首店7家,储备各业态商家1040余家。在商贸业上,2021年郫都区全年招引服务业项目15个,其中30亿元重大项目2个、服务业500强企业2家、总部经济项目2个、电子商务企业1家、国际贸易企业12家,协议投资总额241.5亿元;在旅游业上,郫都区打造横山花湖·寻芳里、泉水河生态 亲水乐园、战旗村景区、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等文旅项目,2021年,郫都区全年接待游客1602.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0.84亿元。

郫都区

2022年,郫都区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9.1 亿元,增长 2.3%。

经济功能区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规划总面积121.4平方千米(其中郫都区境内有78.4平方千米),确立了“中国新硅谷、国际花园城”的战略定位,立足建设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和打造高品质宜居生活城两个重点,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国际化产学研联动示范区、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产城融合的高品质生活城,提升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全球竞争力。功能区内聚集了英特尔、华为、京东方、戴尔、德州仪器、富士康、奕斯伟、业成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形成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以及网络通信四大产业链,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占据重要一极。2022年,175家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年产值正增长,完成工业投资超151亿元、增长超32%,创历史新高。

郫都区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郫都区共有中小学校63所,在校学生104583人,教职工8033人,其中专任教师681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所,在校学生27904人,教职工1857 人,其中专任教师1401人。幼儿园267所,在园幼儿4590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77人。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85%,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50%;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100%,职普比为4.9︰5.1,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高考一本上线率为31.63%、二本上线率为70.98%,升 入“985”学校82人、“211”学校248人;中考全科合格率为45%,一次性合格率为75.4%。

郫都区第一中学

郫都区第一中学,前身为岷阳书院,始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是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231.28亩,建筑面积154190.16平方米。现有高中班级60个,学生2685人,教职工283人,研究生36人,四川省正高级教师2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2人,特级教师5人,高级职称教师113人、中级职称教师11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育专家1人。1998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中学”,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4年被评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5年被批准为成都市首批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郫都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郫都区有国有博物馆2个,非国有博物馆12个;区级文体艺术中心1个,镇综合文化站10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纸质图书42.6万册。郫都区的10个街道(镇)均建成50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级综合文化站;全区141个社区(村)基本建成1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室,并每周向群众免费开放48小时以上;全年开展“走基层”文化惠民巡演45场次,开展川剧(非遗)进景区等主题文化演出活动110 场次;举办第三届中国川菜豆瓣音乐嘉年华1次。

成都市郫都区博物馆

郫都区博物馆属综合地志类博物馆,位于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望丛中路5号,馆舍建筑面积674平方米。藏文物总数287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有8件(套);二级文物有18件(套);三级文物有912件(套);一般文物有1901件(套);未定级文物有49件(套)。藏品主要为出土文物,其次是接受县文化馆移交形成的。文物结构以陶器为大宗,约占了总量的39.09%,其次为书画、绘画,雕塑、造像,瓷器和钱币。

郫都区

科技事业

2022年,郫都区全年实施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207 个,技术交易额增长5.9%。全年新增注册商标数 4078 件;新增专利授权量352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287 件,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53件,实现知识产权融资 7500 万元。2021年,郫都区全年完成全社会研发投入 (R&D)23.97 亿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31家,全年新申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05亿元,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

医疗事业

2022年,郫都区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45个,其中:医院22个,镇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757张,增长6.3%,其中医院床位数4194张,增长3.1%。卫生技术人员7886人,增长6.2%,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79人,增长5.8%;注册护士3567人,增长5.4%。全年总诊疗750.7万人次,增长1.6%。

郫都区主要医疗机构列表

医疗机构名称

地址

成都郫都西汇三九八医院

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东大街479

成都市郫都区川电医院

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南街53号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成都市郫都区德源北路二段666号

成都市郫都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成都市郫都区妇幼保健院)

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新南街283、158号

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

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南大街342号

成都市郫都区中信大道一段169号

都市郫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二环路东南段86号

成都市郫都区骨科医院

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永兴东路10号

西华大学医院

成都市金牛区土桥金周路999号

西南兵工成都医院

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何公路151号

成都心血管病医院

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天辰路60号

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9月,资料来源

体育事业

2021年全年安装全民健身室外器材32处;植入天府绿道体育设施10处;向群众免费开放体育锻炼人次达12万人次;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场地塑胶化达100%。郫都区已逐步形成“15分钟健身圈”。截至2023年,郫都区拥有体育中心体育馆1座、菁蓉湖数字体育公园和犀浦体育公园,人均体育场地 面积达2.3平方米。2023年8月,成都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击剑项目比赛在郫都区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

郫都区

社会保障

2022年,郫都区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0.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1.8万人,失业保险18.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9.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5.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 99.9%。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5个,正在建设2个;打造养老服务助餐体系,运营老年助餐点位63个;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 50 户,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7500余人次。全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134.9万人,建档率97.0%。

人居环境

郫都区是都江堰精华灌区,建成402千米的生态绿道,菁蓉湖等7个城市公园。2022年,郫都区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100%,20户以上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 291天,PM2.5同比下降14.6%。全区建成35千米城区级、社区级绿道,新增绿地94.4万平方米。

2023年1-8月,郫都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86天,同比增加10%。2023年1-7月,全区5个河流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在48个重点入河排口设置视频监控;排查整改危险废物隐患问题78个,安全规范转移危险废物2804.36吨、有害垃圾1.387吨。2023年1-6月,郫都区初步核算碳减排量约17700吨。

郫都区

交通

综述

郫都区交通内联外畅,初步建成“3高3快10主10互通”的骨架路网体系,逐步形成“高铁+地铁+有轨电车”三轨融合、“轨道+公交+慢行”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成灌高铁、地铁2号及6号线、有轨电车蓉2号线“多轨融合”,实施“三隧一互通(蜀信路、望丛祠大街及望帝路下穿工程,五环路郫都东全互通改造工程)”工程,建成“三高(成灌高速、绕城高速、第二绕城高速)两快(沙西线、羊西线)”骨干道路。

郫都区

公路

截至2022年,郫都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083.20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7.072千米,路网密度2.5千米/平方千米。成都第二绕城高速的通车,使郫都区形成了由绕城高速、第二绕城高速、成灌高速组成的“两纵一横”高速公路网络;绕城高速蜀源立交的通车,结束了郫都区在绕城高速无互通的历史;成灌高速入城段“高接高”、羊西线快速路的通车,都让郫都区融入成都主城区的通勤效率大幅提升。

郫都区

铁路

截至2023年5月,成灌铁路过境郫都区,在郫都区境内全长43.33千米,设有郫县站、郫县西站、犀浦站、红光站等铁路车站。2022年10月11日起,成灌快铁首次开通直达成都东、成都南、雅安站动车组列车。此次快铁线路调整后,郫都将完全融入成都轨道通勤圈,从犀浦站出发至成都东站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37分钟,至雅安站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2小时19分钟。

航空

郫都区境内无机场,距离最近的为双流国际机场。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约40千米,可以通过往返于机场和郫都区地铁出行。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郫都区拥有出租汽车328辆,公交车913辆,营运公交线路103条,通达里程1693千米,村通公交覆盖率达 100%。此外,郫都区拥有四川省第一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线,14台氢能公交车在D09路、D720路定制公交线路上运营。截至2022年末,郫都区共有200辆“郫都造”氢燃料公交车行驶在16条公交线路上,安全运营里程达到1190万千米。

轨道交通

2013年,成都地铁2号线西延线建成通车;2018年,有轨电车蓉2号线首开段开通运营;2020年,成都地铁6号线开通运营,将郫都区直达成都市中心的距离缩短至30分钟。截至2022年末,郫都区已建成并投运有轨电车蓉2号线19.7千米,地铁2号线3.8千米,地铁6号线10.8千米,全区轨道交通总里程达77.6千米。

人文

综述

郫都区是古蜀文明发祥地、农家乐旅游发源地,被称为豆瓣之乡、蜀绣之乡、盆景之乡,孕育了“川菜之魂”郫县豆瓣、“大唐贡品”蜀绣、川派盆景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杜宇化鹃”孕育出汉代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西汉道家学者、思想家严君平,杜甫、李白、陆游、李商隐、王安石等历史名家也在郫都留下了不少传世诗篇。同时,郫都还拥有众多的史前遗址和文物古迹,据统计,郫都现有文物藏品总数2619件,共有文物种类16类。截至2022年,郫都区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4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共有国家级、 省级、市级、区级非遗项目 37 项,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非遗非遗传承人 59 人。

文物古迹

郫都区建县历史长达2300多年,境内出土文物众多,全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

名称

级别

年代

地址

郫县古城遗址

国家级

新石器时代

郫都区唐昌镇

望丛祠

省级

郫都区郫筒镇

梁家大院

省级

郫都区唐昌镇

崇宁文庙

省级

郫都区唐昌镇

扬雄墓

省级

明清

郫都区友爱镇

石佛寺

省级

郫都区郫筒镇

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9月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郫都区)

该城址是成都平原多处史前城址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遗址。遗址总面积32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古距今4700多年,是古蜀国最早的都邑。相传蜀汉时诸葛亮命魏延养兵于此,又故名“马街”。古城遗址的发现将长江流域的人类文明发展史提前了1700多年,比广汉三星堆早1000多年,比金沙遗址早2000多年。1996年古城遗址与成都平原其他史前城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郫都区

物质文化遗产

郫都区共有国家级、 省级、市级、区级非遗项目 37 项,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非遗非遗传承人 59 人。

项目名称

类别

级别

传承人

蜀绣

传统美术

国家级

孟德芝、康宁、郝淑萍

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国家级

雷定成

唐昌布鞋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国家级

——

棕编

传统美术

省级

——

竹编

传统美术

省级

——

望丛赛歌会

民俗

省级

——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郫筒酒传统酿造技艺)

传统技艺

省级

——

备注:以上传承人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9月

郫都区

郫都区

郫都区

蜀绣

蜀绣是运用蜀地传统刺绣技艺和针法创作的绣品,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源于三千多年前,宋时已致极盛,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及人物等内容丰富多彩。所用材料和工具包括针、线、面料、配线、劈丝(线)、刺绣、装屏(框)等。蜀绣用线设色典雅,施针严谨,掺针柔和,有铺针、盖针、滚针等130多种针法。绣品具有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浑厚圆润的独特风格。1915年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21世纪初被人民大会堂收挂,2004年《太阳神鸟》被“神六”飞游太空后由国家文物局收藏。

郫都区

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

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起源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特点是酱脂香浓 红褐油润,辣而不燥,回味醇厚悠长,被誉为“川菜之魂”。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的原料为四川大量出产的辣椒、蚕豆、面粉、黄豆和蚕豆,经加工后使之自然发酵6个月以上,将辣椒胚按比例拌合甜豆瓣放入土陶缸晾晒,土陶缸要入土5寸,每天早晨翻、晒、露,18个月左右后郫县豆瓣酱制成。

郫都区

唐昌布鞋传统制作技艺

唐昌布鞋是中国千层底布鞋的一个分支流派,是中国南派布鞋的代表。以纯棉土白布进行鞋底纳制,以平布、青布、帆布、亚麻、直贡呢、毛绒呢、缎面、卡其等材料为主,用内绱技法将鞋底和鞋帮进行结合,再辅以一系列工艺将其定型后送入烘房历时24小时烘干定型。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战旗村时曾购买过一双。

郫都区

习俗

望丛赛歌会

望丛赛歌会是川西坝子传承下来,目前仅存的一种汉民族传统赛歌盛会,是集祭祀、蜀人寻根问祖、赛歌于一体的盛大的汉族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望丛祠是赛歌会的举办地,相传每年的五月初五,当地民众都会到望丛祠踏青祭祀,并以赛歌方式缅怀古蜀望帝和丛帝鳖灵,以示对二帝“教民务农”的纪念。如今的望丛赛歌会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功用性,如表达川西农民丰收的喜悦,以赛歌形式让少男少女寻觅自己的爱情等。

郫都区

端午习俗

郫都人在端午这天有众多的传统民俗,如:三道堰 “龙舟会”、游百病、打万字、射五毒、点雄黄、打官司草、送端阳和回伞、敬师、染指甲、耍水龙等。三道堰 “龙舟会”,起源于清代中叶,是随水陆码头的兴旺应运而生。节会期间,除赛龙舟外,还有鱼鹰、歌舞、川剧表演等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抢鸭子、抢尿脬。与 “龙舟会”同日举行的还有“游百病”,端午节这天,郫都人都会早早出门,沿河游散步,祈求一年身体健康,俗称“游百病”。游走途中,人们或采或买陈艾、菖蒲等中草药,回家后悬挂于家门上,用来避邪、消灾。

郫都区

饮食

郫县豆瓣宴

郫县豆瓣宴是郫县特色餐饮宴席的金字招牌,整个菜品组合中,以郫县豆瓣为主要调味品,并大量使用郫都区本土的特色食材,比如太和牛肉、春不老萝卜等制作而成。无固定菜式,丰俭由人,但以郫县豆瓣酱百搭为主。其做出来的菜具有“色红褐、油润、酱酯香、味鲜辣”的特色。

郫都区

郫县豆瓣鱼

“郫县豆瓣鱼”是四川地区特色传统名菜,有着三百多年悠久历史。制作时选用淡水鲜活鲤鱼和郫县豆瓣为主要原料,要求刀工细腻、火候适宜。烹饪出来郫县豆瓣鱼色泽红亮,肉质细嫩,咸鲜微辣,豆瓣味浓郁芳香。

郫都区

苕菜狮子头

苕菜狮子头是中国川菜名师张荣兴大师所创。狮子头本来源于江南,就是有名的“扬州狮子头”,张荣兴大师在“扬州狮子头”的配方基础上改良。制作时须用多种新鲜原材料经过半小时以上的纯手工打汌(一种传统的制馅手法)方能制成狮子头,再经过特制清汤的蒸煮,后配以川西平原常见的苕菜嫩芽为辅料制作而成的。改创后的成菜,苕菜清鲜、狮子头细嫩,合烹成菜,清鲜醇正,肉质鲜嫩,细腻化渣、味咸鲜,菜品色泽翠绿,味咸鲜,适合任何人群食用。

郫都区

特产

郫县豆瓣

清康熙(1662~1722)年间,福建人陈逸仙移民至四川郫县,为养家糊口生产出盐渍鲜红细辣椒,这就是郫县豆瓣的雏形。咸丰(1851~1861)年间,陈家后人陈守信在郫县县城文庙巷陈家祠堂设立“益丰和”号酱园,改盐渍辣椒为豆瓣辣椒,以此法大量生产豆瓣,“郫县豆瓣”由此诞生。郫县豆瓣以味辣、香醇、鲜红油亮等特点著称。其在选材与工艺上独树一帜,香味醇厚却未加一点香料,色泽油润,全靠精细的加工技术和原料的优良而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标准。烹制菜肴分外提味增色,别具风味,誉为“川菜之魂”。

郫都区

唐昌苏鸭子板鸭

唐昌苏鸭子板鸭,是唐昌的著名特产,距今已有100的历史了。选用唐昌镇农民饲养鸭子,将之洗净的放入香料水中腌制,在鸭胸肉和鸭腿肉上抹上干盐,将腌制好的鸭子,从肚子中线划开,依次按断鸭子的胸骨和背骨等。烹饪好的板鸭形如琵琶,宛如玉盘,肥而不腻,离骨化渣,咸淡均匀,

郫都区

口味悠长。唐昌板鸭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

太和牛肉

太和牛肉,因地处府河之滨的“太和场”(今团结镇)而得名,以“卤牛肉”和“烟熏牛肉”最具代表,距今近400年的发展历史。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的迁徙浪潮,让回族来到了天府之地,清真饮食便在四川开始落地生根,其制作工艺诞生于明朝后期,成熟于清朝,鼎盛于民国。其特点是软硬适度、咸鲜适口、 色泽红亮、食不落渣、香气浓郁、回味悠长。是天府地区最为优异的饮食文化代表之一。

郫都区

风景名胜

综述

郫都区位于成都市西北,古称“郫邑”,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距今4000年前古蜀国柏灌时期。境内有望丛祠、古城遗址、扬雄墓等文化古迹;有9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成都市A级林盘景区4个;“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12个。

郫都区国家A级景区列表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望丛祠

成都川菜博物馆

蜀国鹃都

农科村

中国·川菜体验园

——

三道堰水乡

佛罗伦萨小镇

——

三道堰青杠树村

——

——

战旗村景区

——

——

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9月,资料来源

重要景点

望丛祠

望丛祠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城区西南,距成都市区22千米,占地面积603333平方米,是纪念古蜀国望帝杜宇和丛帝开明的祀祠,是蜀人寻根问祖的圣地。相传古蜀五帝中的望帝杜宇教民务农,在蜀地首创了按农事季节耕种的制度,被后代奉为“农神”;丛帝开明凿玉垒山,治理水患。二帝为“天府之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誉为“开天府之师”。望丛祠从南北朝齐明帝建武年间建立至今,已历经一千五百余年沧桑岁月,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一个一祠祭二主、凭吊蜀人先贤的最大的帝王陵冢。

郫都区

农科村

农科村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友爱街道,是西汉大儒扬雄故里,中国盆景之乡,“农家乐”的发源地。农科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农户利用自家川派盆景、苗圃的优势,吸引市民前来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购农家物。2006年农科村被国家旅游总局授予“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农科村景区以花卉苗木和农家旅游为主导产业,全村共有农家乐接待户32余户,其中,星级农家乐8家;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200000平方米,花卉品种以金弹子、银杏、桂花、海棠、榕树为主,盆景、造型等各具特色,已成为成都市花卉供应基地。被誉为“鲜花盛开的地方,没有围墙的公园”。

郫都区

中国·川菜体验园

中国·川菜体验园位于郫都区安德街道,距成都市区28千米,依托中国唯一的川菜产业园区,着力引进一批川菜特色餐饮名店,打造集川菜文化体验、工业生产线参观、美食品尝、特色商品中心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川菜文化主题旅游景区。中国·川菜文化体验馆是景区的核心景点,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由川菜印象、川菜历史、川菜魅力、郫县豆瓣、川菜产业园、现代川菜形成与繁荣六个展示区及蜀都特产中心组成。

郫都区

重要人物

郫都区部分重要人物列表

姓名

简介

何武

(公元前70年-?)

字君公,汉成帝时(公元前8年)官至大司空(丞相),封氾乡侯。何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改革家。他在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任御史大夫后,认为丞相权力过大,危及皇权,主张建立丞相、大司空、大司马新三公制度,分职授权,互相制衡

扬雄

(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

字子云,西汉末年哲学家、文学家。扬雄的思想体系以“玄”为最高范畴,“玄”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扬雄以当时的天文历法知识为依据,模仿《周易》创造了一个世界图式。扬雄的思想是对汉代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著有《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严君平

(公元前87年-公元六年)

名遵,西汉时蜀郡郫县人,严君平本姓庄,东汉史学家班固著《汉书》时,因避讳汉明帝刘庄,改庄为严,称严君平。为道家学者,《蜀中广记》和《高士传》称他“知天文,认星象,善占卜,通玄学”。西汉晚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严君平离开成都回到横山隐居。为解决当地居民饮水困难,他在驻地附近凿水井一眼。唐朝诗人罗隐寓居崇宁时,以隶书题写“君平井”,当地居民称“通汉井”

张俞

(公元1000年-?)

字少愚,号白云,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旅行家。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西夏李元昊进犯宋,宋仁宗下诏各地推荐谋士,商议退敌策略,张俞献“攻取十策”,深得益州官员赞赏,后李元昊称帝独立,张俞再次上书,主张朝廷派使臣去契丹,以外夷相攻来保北宋安宁。张俞好行游,30多年中足迹遍布中国

廖昌永

(出生于1968年)

歌唱家。1995年7月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96年9月在第41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中获第一大奖;1997年6月获第五届“多明戈”国际歌剧大赛第一大奖;1997年8月获“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一等奖;2004年07月获中国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9月

重要荣誉

郫都区部分重要荣誉列表

2019

2020

2021

2022

绿色中国典范城市

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全国市辖区GEP综合评价百强区

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

——

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区)

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

四川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

全国百强县百强区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市、区)

——

——

首批四川省省级生态县

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9月,资料来源

注释

[a]

古蜀五帝:蚕丛、柏灌、鱼凫、杜宇、鳖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