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延安市下辖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南部,总面积4182平方千米,2020年,全县常住人口为142891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富县的:地名由来、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对外交流、著名人物、获得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富县

英文名

Fuxian

面积

4182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陕西省北部,延安市南部

地理坐标

东经108°29′33″~109°42′56″,北纬35°44′03″~36°23′16″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陕西省

所属市

延安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辖6个镇、1个乡、1个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

610628

人口

142891人(2020年常住人口)

民族

汉族、满族等10个民族

GDP

92.58亿元(2022年)

人均GDP

38148元(2022年城镇);15740元(2022年农村)

邮政编码

727500

政府驻地

陕西省富县正街10号文化大楼

电话区号

0911

简介

富县境内地貌以黄土塬、沟壑、丘陵为主,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县内东有洛河、西有葫芦河。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春冬季多风干寒,夏秋季雨热同期。富县夏商属西河国地,秦时设雕阴县,隋炀帝时改为鄜城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鄜州,历经宋、元、明、清近1300年。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州设鄜县,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富县。截至2022年6月,富县下辖6个镇、1个乡、1个街道,县政府驻地为陕西省富县正街10号文化大楼。

2022年,富县实现县区生产总值92.5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1∶39.8∶32.1,富县以苹果产业、种植业为特色产业,是中国优质苹果基地县,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富县的“直罗贡米”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富县是陕西省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有包茂等三条高速,210、309两条国道,西延等三条铁路。

富县历史悠久,现存石泓寺石窟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八卦寺塔林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县内有国家AAA级景区2个(直罗战役纪念园、太和山道教文化景区),国家AA级景区1个(东村会议旧址)。富县还曾获得“首家全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苹果之乡”等荣誉称号。

地名由来

据《史记·秦本纪》载,周平王十六年(公元前755年),秦文公十年,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遂立鄜畤,以祭上帝。后因“鄜”字生僻,1964年,鄜县更名为富县。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以后,划天下为九州,富县隶属雍州。商时富县属西河国地,周代属白翟,春秋晋文公二年(公元前635年),晋为强国,占据黄河以西、无定河与洛河之间的大片地域,富县隶属晋国上郡辖地。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分晋地以后,富县属魏。魏惠王十二年(公元前358年),大将龙贾(音古),自今华县修长城至上郡(榆林鱼河堡),并在雕阴建造城池,驻军10万御秦。《郎州志》载:雕阴,州北30里,河南为阴,山多雕穴,故名雕阴(今富县茶坊镇黄甫店村南西侧)。秦惠文王八年(前330),秦、魏“雕阴之战”后,魏献黄河以西15座城池于秦,富县始为秦地,秦时属于雕阴县,汉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废雕阴县,境地属于羌胡。东晋前秦符坚(公元357年-公元385年)建五交城,并在现在的吉子现镇固险村设长城县。南北朝时期,赫连昌承光二年(公元426年),魏攻夏入统万,又取长安,富县为北魏所有。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长城县治迁址三川驿改称三川县,隶属敷州。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三年 (公元583年)于五交城置洛交县。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敷州鄜城郡。为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鄜城郡从杏城(今黄陵)迁址五交城,改称隋上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隋上郡为鄜州。宋嘉定十四年(1221)鄜州始为蒙元属地。元代鄜州归延安路统辖。

明清时期

明代鄜州归延安府管辖,清雍正三年(1725年)鄜州升为直隶州,归陕西省布政司直辖。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废鄜州设鄜县,改州同为分县,属于榆林道。刘志丹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以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春,中共陕甘省委和陕甘工农红军在鄜县北部、西部、南部相继组建鄜甘、鄜西、中宜3个革命委员会。1936年“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39年鄜县成为统战区。1940年2月18日,八路军武装护送国民党县长蒋隆延离开鄜县境地以后,民选县长罗成德(抗敌后援会主任)签发(陕甘宁边区郡县县政府布告》:鄜县归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直辖。1947年3月,国民党侵犯陕甘宁边区,中共领导的边区县政府撒离县城,转战西部山区,国民党在县城复设县国民政府。1948年3月,国民党溃败南逃,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鄜县县政府返回县城,归属黄龙分区,后改为延属分区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隶属陕西省延安分区,1958年鄜县与洛川县合并,1961年复设鄜县。196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改鄜县为富县,1968年延安分区改为延安地区,富县属延安地区,1996年延安地区改为延安市,富县属于延安市。

地理

富县

位置境域

富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南部,东经108°29′33″~109°42′56″,北纬35°44′03″~36°23′16″,东依黄龙山系与宜川县、洛川县接壤,西靠子午岭与甘肃省合水县、宁县相邻,南接隆坊塬与黄陵县相连,北缘丘陵沟壑与志丹县、甘泉县、宝塔区相接,总面积4182平方千米。

气候

富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00~600毫米,春冬季多风干寒,气候升降变化大,干旱频率高,10月份降水30-40毫米,进入旱季;夏秋季雨热同期,多阵性降雨,每年7-9月降雨天气多,月均降水量1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9.6℃,7月最热,平均气温22.6℃,1月最冷,平均气温-5.9℃;年均日照2405.7小时、无霜期175天。冬季气压高,盛行北风或西北风;夏季气压低,盛行南风或东南风;春秋季西北风与东南风交替出现。

地质

地质构造

富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就大地构造单元而言,富县属华北陆台鄂尔多斯地台的一部分,亦称陕北构造盆地或陕北斜坡。在这个斜坡上由北向南将延安地区分为两个构造单元。该线以东为陕北单斜翘曲构造,以西为陕甘宁凹陷向斜构造。富县大部地区在陕北单斜翘曲地带,只有西部葫芦河流域的直罗、张家湾两镇属陕甘宁凹陷向斜构造区。

地层

富县没有中生代以前的老岩系出露,主要是中生代的沉积岩系,包括四个类型:三叠纪延长组,延长组是一套内陆湖沼相的沉积岩系, 以灰绿色砂岩夹页岩层为主,厚度在1000~1300米之间。 根据岩性将延长组划为五套,其中第二套岩层为浅湖相沉积,厚度150 ~ 200米,具有较好的储油层。侏罗系统,陕甘谷地、宁陕谷地形成于晚三迭系未期,直罗河谷就是甘陕古河谷的主要支流。这些古河谷底部在富城镇沙西沟和茶坊镇大申号可见地层厚16米左右,底部是紫红色砂岩,钙质胶结,坚硬。新第三纪三趾马红土层,三趾马红土层不整合沉积于一切老岩层之上,分布广泛,呈零星出露,在洛河上游见有完整的沉积剖面。其中新第三系红土层,是堆积在白垩纪或老第三纪时期的侵蚀面上的低洼地区,在富县一带高度平缓,地层划分为上下两层:上新统下部是研石层,富含铁质斑点,风化后成碎块。第四纪更新统和全新统,第四纪岩层以黄土为主上。富县为延安地区西部下更新统和中部下更新统。厚度变化很大,一般在数10米至100余米之间,最厚处在洛川一带有160余米。

地形地貌

富县东有洛河,西有葫芦河,两河流域之间的中心部位是以海拔1390.3米的北道德照八寺高地为“手掌”的“五指”原面:“拇指”太安原,长10余公里;“食指”钳二原,长20多公里;“中指”羊泉原,长30多公里;“无名指”北道德原“(亦称柳池原),长20多公里;“小指"雨家原,长10多公里,形成原如“五指”向南伸的地貌特点。

富县境域属陕北黄土高原构造侵蚀型地貌类型,境内地貌以黄土塬、沟壑、丘陵为主,地势东南低、西北高。高塬沟壑区,洛河与葫芦河之间的“五指”塬面和交道塬、寺仙塬、南道德塬以及塬间沟壑,构成了高原沟壑区。面积857.22平方千米,海拔1063.5 ~1390.3米。 丘陵沟壑区,分布在高原沟壑区以北及以西的广大林区和半林半牧地区,面积2462.11平方千米,海拔1172~1526米。土石低山区,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与甘肃省交界的子午岭次生林地区,面积为553.22平方千米,海拔为1214 ~1687米,林草覆盖率高达90%以上,是全县唯一的天然次生林保护区。河流阶地,以洛河和葫芦河为主的河流阶地 面积309.02米万千米,海拔846.6~1091.7米。

水文水利

水文

富县年均地表水总径流约47568万立方米,含自产径流约10349万立方米,过境客水径流约37219万立方米,亩均径流75立方米。境内东有洛河,西有葫芦河,并有牛武川水、大申号川水、直罗南川小河水,以及数以百计的支流小溪,形成树枝状地面流水,以富县、志丹、 甘泉县之间的分水梁为界,流入洛河的为洛河水系,流入葫芦河的为葫芦河水系,两河水域形成洛河川和葫芦河川两条大川。

富县地下水储藏总量约396185万立方米,酸碱度平均值6.5~7.5。分4种储存类型:塬区黄土孔隙裂隙水地下储存384.8万立方米,可利用180万立方米;泉水储存4210万立方米;川道砂卵石冲积层内储存6885万立方米,可开采1420万立方米;深层地下水不宜人畜饮用,储量难以估算,开发利用价值不大。

  • 洛河

洛河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南麓,在富县茶坊镇黄甫店入县境,自北而南,穿越城区,于富城镇石门子村出境入洛川县域。境内流长26千米,流域1124平方千米,占富县总面积的26.9%,年平均径流约35822万立方米。洛河于境内有牛武川水和大申号川水两条支流,另有李家川等25条毛支溪流。

富县

  • 葫芦河

葫芦河发源于甘肃省华池县川家盆,在富县张家湾镇雷家角村入县境,自西北而东南,流经直罗、张村驿、吉子现等乡镇,从南道德乡兴民村出境入黄陵县域,于交口河注入洛河,为洛河一级支流。葫芦河在富县流长109千米,流域30060.43平方干米,占富县总面积的73.1%,年均径流约11746万立方米,年平均流量每秒3.73立方米,年平均过境流沙45万吨。直罗南川小河水是葫芦河在富县最大支流,从直罗镇东注入,流长57千米,流域856平方千米,年均径流2321万立方米。

富县

水利

富县有大申号、川口、柳稍湾、榆林、沙西沟5座小Ⅰ型水库,13座小Ⅱ型水库,总调蓄库容1593万立方米;富县有6个坝系工程,牛武镇埝沟、茶坊镇、建有2个小型淤地坝,牛武镇清泉寺、富城镇瓦窑沟建有2个中型坝,余渠河骨干坝、沙西沟坝系工程。

  • 羊泉镇余渠河小型水库

羊泉镇余渠河小型水库:2005年,实施国家坝系工程建设项目,建成羊泉镇余渠河小型水库,坝高17.6米,控制流域66平方千米,总库容19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69万立方米,为钳二、羊泉、吉子现3乡镇2.89万人生活饮用水和果园灌溉提供水源。 

  • 钳二乡沙西沟大坝

钳二乡沙西沟大坝:2007年,运用国家坝系工程项目建设钳二乡沙西沟大坝, 2010年投入运行,坝高29.5米,控制流域57.92平方千米 总库容297万立方米,为县城区4.2万人以及工业生产提供水源。

  • 余渠河骨干坝

余渠河骨干坝:2005年动工,涉及北道德、钳二、羊泉3个乡镇,治理面积66平方千米,建骨干坝9座,中型坝13座,小型坝20座, 设计拦蓄泥沙量729万立方米,2008年建成。 余渠河骨干坝为中指塬区人畜饮水和苹果生产提供用水。

土壤

富县土壤类型与分布境内土壤分为8个土类,17个亚类,30个土属,78个土种。灰褐土面积2681平方千米,分布于丘陵沟壑和低山地区的林草地带,为全县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森林土壤。黄土性土壤面积1284公顷。黑土面积138平方千米,是境内唯一的地带土壤,也是耕种历史最久的古老土壤,主要分布在塬区,葫芦河阶地也有零星分布。淤土面积32.4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洛河、葫芦河及其支流两岸。水稻土面积8.87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葫芦河中上游两岸和一些水源丰富的沟岔。另外还有潮土沼泽土紫色土,共有面积10.80平方千米,仅占总土壤面积的0.26%,且呈零星分布,农业用途价值不大。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富县有石油资源面积3407.30平方千米,控制资源面积2913平方千米,探明资源面积354.42平方千米,探明储量1.20亿吨,主要分布在直罗、张家湾、牛武等乡镇。天然气控制资源面积 984平方千米,探明储量 338亿立方米,预测储量 409 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葫芦河上游的直罗、和尚塬等地。探明含煤面积471平方千米,储量4.25亿吨,主要分布在牛武、茶坊、张村驿等地。紫砂陶土储量500万吨。

土地资源

富县有耕地153.57平方千米;园地189.98平方千米,其中,果园189.35平方千米;林地3689.43平方千米;草地38.63平方千米;湿地2.12平方千米,富县湿地均为内陆滩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7.71平方千米;交通运输用地36.39平方千米;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58平方千米。

林草资源

富县有林地3689.43平方千米、草地38.63平方千米,境内属于华北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地带的北部落叶阔叶林地带。主要有森林、草地、灌丛三个类型。森林主要分布在桥北林区和牛武林区,属于天然次生植被。灌丛主要分布在林区,属于次生植被。草地组成种类有白羊草一达乌里胡枝子草地、草甸等,分布有森林草甸、灌木草丛、农林隙地三种类型。

生物资源

富县还有草玉梅、蒲公英等常见野生草本植物百余种,紫苏、荆芥、防风等中草药22类200余种。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境内有木本植物240余种,其中包括油松、刺柏等乔木100余种,铁线莲、华中五味子等灌木50多种,苹果、核桃等经济林木30多种,还有荆条、柠条、沙柳等水土保持树种,以及银杏、华北落叶松等引进树木24科。

动物

富县两栖类动物种类有蟾蛛科、 蛙科2个科4种,约占陕西省26种的15.3%,主要分布在桥北林区。爬行动物有龟鲨目、蜥暢目、蛇目3个目5个科共10种,约占陕西省51种的19.6%。鸟类资源共有131种,隶属于17目35科。哺乳动物共有43种,隶属于6目17科,占陕西省148种的29%。富县林区已知的天敌昆虫9目26科70种,其中以鞘翅目、膜翅目和脉翅目的种类最多。

自然保护地

子午岭自然保护区 

1983年4月,富县槐树庄定为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东以蒿巴寺梁与埠头林场相邻,西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接壤,南以古道岭与黄陵相望,北以月亮山与张家湾林场相连。南北长约27千米,东西宽约24千米,总面积554.5平方千米。本区地处我国暖温带落叶林分布的西部,是乔山北部水源涵养林区之一,西靠子午岭分水脊,南北为东西走向的次一级分水梁环绕,清水河缓缓东流,海拔1100~1680米。境内岭谷交织,波状起伏,梢林灌丛茂密,现代剥蚀过程缓慢。区内设有省属槐树庄国营农场和槐树庄林场。现存森林植被是黄土高原经人为破坏后天然恢复起来的次生林。

富县

自然灾害

富县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冰雹、霜冻和强降雪等。1996年7月31日, 富县葫芦河川、直罗南川及其上游地区普降特大暴雨,降雨量93毫米,造成山洪暴发、山体滑塌,葫芦河、直罗南川水暴涨。直罗、张村驿、吉子现、南道德4乡镇30个行政村14个单位受灾,成灾农(居)户4604户19340人,死亡14人,失踪2人,受伤7人,直接经济损失6941.4万元。2008年1月,富县遭遇强降雪天气,全县普遍降雪12天,直罗镇、张家湾镇、张村驿镇区域积雪近0.8米,全县600余处大棚蔬菜等农业设施遭受损害,部分乡村电力通信受损,大部分山区交通中断。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富县下辖辖6个镇、1个乡、1个街道,县政府驻地为陕西省富县正街10号文化大楼。

级别

名称

街道

茶坊街道

羊泉镇、张村驿镇、张家湾镇、直罗镇、牛武镇、寺仙镇

北道德乡

参考资料

政治

职位

姓名

中国共产党富县委员会书记

李彦侠

富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刘浩军

富县人民政府县长

高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富县委员会主席

邢世成

截至2023年9月18日

人口

人口数量

2020年,全县常住人口为14289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49727人相比,减少6836人,下降4.57%。男性人口为75612人,占52.92%;女性人口为67279人,占47.08%。全县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12.39 。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0767人,占21.53% ;15-59岁人口为87482人,占61.22 %;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642人,占17.25%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585人,占11.61% 。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3763人,占44.62%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79128人,占55.38%。

民族

截至2010年,富县有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壮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土族10个民族。汉族有149692人,占总人口的99.9%,其他民族占0.1%,回族21人,蒙古族4人,壮族3人,藏族2人,满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土族各1人。

语言

富县地域的语言,属关中东部语系,和北部邻县甘泉语音截然不同。县境北部洛河川上游黄甫店一带的老户属富县语音,黄甫店以北则为陕北语音。葫芦河上游的直罗、张家湾人口构成复杂, 多属外籍, 语音与地道的富县方音存在明显区别。 除南部吉子现乡受洛川语音影响,南道德乡与黄陵隆坊语音相近,其他乡镇的语音无较大差别。

宗教信仰

富县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种宗教。有张家湾盘龙寺等佛教场所、太和宫及真武祖师庙等道教场所、北教场和古州两个基督教活动点。

佛教

佛教富县历史上佛教民间信仰比较兴盛,境内寺院较有名的有照八寺、开元寺、宝室寺、柏山寺、龙兴寺、寿峰寺、隆安寺、天宁寺、上方寺、马渠寺、孤立寺、福严院、宝严院等。民国以后所有寺院渐趋衰落,20世纪90年代后, 先后恢复重建的有龟山开元寺、 桃花寺、上方寺、川庄财神庙、龙头河慈航庙、 张家湾盘龙寺等佛教场所。截至2010年,各佛教场所多于农历四月初八举办庙会。

富县

道教

道教境内较有影响的道教场所有太和山的太和宫及真武祖师庙,2002年6月, 全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为太和宫题写區额。2010年有道士4人,道姑1人, 居士56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前后,太和宫举办为期6天的庙会活动。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富县原住民中回民人口比例微乎其微,伊斯兰教信仰不具备群众基础。2000年后,外地进入富县经商的回民增加,伊斯兰教的影响随之扩大,教民祷告活动多在私人空间进行,境内没有形成活动场所,教民一般在延安清真寺参加礼拜。

天主教

清末民初,天主教由山东河南等外来人口传入,北道德乡东村至今仍保留一座天主教堂。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并不多。2000年整合全县天主教活动场所,保留茶坊镇川口、小泉坡活动点, 二乡王乐村、卜巷活动点。截至2010年陕北教区先后共派驻7名神父主持富县天主教堂教务。天主教每年有复活节、圣母升天节、圣神降临节和圣诞节四大瞻礼节,每逢四大节日,教民聚集教堂举行庆祝活动日常礼拜由神父主持。神父常住教堂不定期赴活动点或教民家中做弥撒。教民绝大多数有家庭信教背景,孩子出生后即由神父施洗。天主教呈现家庭化特点,也出现一些青年教民,虽已受洗注册,但很少去教堂参加宗教活动。1990—2010年,经常参加活动的有百余人。

基督教

基督教1995年前后重新传入富县2010年,全县基督教教民约300人,县政府宗教主管部门登记并批准北教场和古州两个活动点,成立民主管理组织,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有教职人员5名,含长老1人,传道员4人。基督教每年有复活节和圣诞节两大节日,每周日和周三在两个活动点举行礼拜活动,但没有牧师传教,教徒受洗需从延安或西安请牧师主持仪式。

经济

综述

2022年,富县实现县区生产总值92.58亿元,比2021年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1∶39.8∶32.1,第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5.9%、5.1%、9.1%。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48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40元,增长7.3%。富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41.5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51.3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8.93亿元。富县的“直罗贡米”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富县工业园区是陕西省首批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和全省第一批省级化工园区。

第一产业

2022年,富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41.50亿元,比2021年增长6%。富县第一产业以苹果产业、养殖业、种植业为特色产业。

苹果产业:富县地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苹果总面积37.40万亩,全县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苹果基地25.40万亩。富县大力推进“243”苹果老园改造提质增效工程,建成百亩以上集中连片间伐示范园57个、幼园示范园5个,创建市级美丽果园10个、高质高效示范园3个。富县是农业部确定的苹果优势产业带,全国苹果20强县,中国优质苹果基地县,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2022年苹果总产62.50万吨,实现产值34.83亿元。

养殖业:富县建成1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36个,2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65个,100只以上规模舍饲养羊场21个,1000只以上规模养鸡场26个,10000只以上规模养鸡场3个,中蜂养殖箱6.50万箱。有蒙驴养殖加工现代农业示范园、蜂盛现代加工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产业园

种植业富县栽植烤烟1.32万亩,种植蔬菜3.62万亩,其中建成食用菌基地110余亩,种植食用菌300万棒。种植粮食9万亩,其中水稻1.56万亩,富县的“直罗贡米”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第二产业

2022年,富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51.34亿元,比2021年增长16.9%。富县第二产业以油煤气资源开发为特色产业。全县共有油井5196口,气井298口。2022年生产原油16.30万吨,完成钻井25口;生产天然气1.27亿立方米,完成钻井9口。全县共有煤矿7处,其中在建2处。芦村1、2号煤矿矿建三期加速推进,250万吨建设规模调增取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党家河煤矿技改项目建成投运,300万吨产能核增通过国家矿山局现场核查;牛武煤区德馨、安喆、华恒、郭家洼四矿全部实现综采综掘。2022年生产煤炭257.40万吨,洗选煤249.90万吨。

第三产业

2022年,富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8.93亿元,比2021年增长7.6%。富县第三产业以零售业为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5亿元,比2021年增长7.8%。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现有注册电商企业10家,电子商务孵化中心1个,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点30个,以农产品销售、流通网络为主。全县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保险公司2家,网点29个。2022年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5.16亿元,贷款余额83.97亿元,分别增长13.3%和18.8%。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2年,富县累计建成蒙驴养殖加工现代农业示范园、蜂盛现代加工现代农业示范园、鄜州润芝生态农业生产加工示范园等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8个,和富县工业园区。

  • 富县工业园区

富县工业园区是陕西省首批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和全省第一批省级化工园区,规划面积8.68平方公里。园区规划布局为洛阳、张村驿、吉子现、吉子湾四个片区,重点发展能源化工、电力生产、化工新材料等产业。至目前,园区已引进重点项目13个,总投资382亿元,其中投资较大的项目有3个,分别是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大唐延安电厂项目、延长石油富县电厂项目。

富县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0年,全县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436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5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142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06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2022年,富县中考普高上线率65.2%、高考本科上线率90.8%。

截至2022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9所(民办学校25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九年制学校2所、小学1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37所。有正式教职工1965人,其中本科学历1258人,研究生学历32人。2022年中考普高升学率65.2%,高考本科上线率90.8%,创历史新高。

  • 富县高级中学

富县高级中学为省级文明校园,地处人文积淀深厚的古鄜州,现富县县城正街,占地53333.33平方米(80亩),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职工220名,其中专职任课教师185名,中学特、高级教师19名,中学一级教师81名。2003年高考,首次突破省线人数百名大关,2004年高考,上省线人数达到174人,为延安市九所县级重点中学第一名。

富县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富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9个,其中二级公立医院2所,预防保健机构2所,乡镇卫生院14所,另有流动办、计生协会、计生督查队、卫生监督所各1个,行政村卫生室137个,卫生室覆盖率100%。各医疗卫生健康机构实有在职人员1049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7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1人,护士318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富县有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各1个,乡镇文化站8个,农家书屋137个,非遗传习所15个,非遗综合展馆1个,非遗展厅2个。县文化馆共陈列展品200余件;图书馆藏书4.5万余册,收藏地方文献375册,杂志23种,党政报刊12类,电子图书6.3万余册。

  • 鄜州博物馆

富县

鄜州博物馆位于富县沙梁正街,于2016年9月立项建设,2023年1月完成陈列布展,总占地面积10442平方米,展出馆藏文物207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103件、一般文物91件。馆内陈列展览包含“富县经典·千年鄜州”“富县经典·红色岁月”“富县经典·多彩名州”3大主题18个单元章节,藏品展出涵盖“古代历史、近现代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今日富县”四个部分。该馆以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独具匠心的展览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了富县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人居环境

2022年,富县完成灾损房屋修缮重建1275户、安全饮水提升工程40处、农村巷道硬化35公里,累计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47个、生态乡村68个。实施河流整治和水土保持项目6个,治理河道10.12公里、水土流失12.83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4.9万亩。延能化污水技改项目建成投运,北洛河、葫芦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成功创建全国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6天。完成秸秆综合利用6万亩,清理回收废弃反光膜1500吨。

社会保障

富县属于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现有建档立卡脱贫人口4764户14757人,在巩固衔接过渡期纳入防返贫监测帮扶对象162户539人。2018年底完成5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目标,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内,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于2020年底如期实现在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2年底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5371元。

2022年,富县发放各类保障资金6170万元、退役军人优抚补助104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88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0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4%以内,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常住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5%。

交通

综述

富县是陕西省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共有交通运输用地36.39平方千米,境内有包茂、青兰、西延三条高速,210、309两条国道,西延、包西和正在建设的西延高铁三条铁路,形成了“六纵二横”的交通路网。

公路

富县境内有包茂、青兰、西延三条高速,210、309两条国道,7个高速出口。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186.5千米(不包括高速路),公路用地14.34平方千米。其中:省道2条95.70千米;国道2条169.70千米;县道4条135.20千米;乡道7条183.90千米;通村公路202条602千米。全县行政村通油路实现全覆盖。

铁路

富县有西延、包西和正在建设的西延高铁三条铁路,有富县站、富县东站和富县北站3个火车站,铁路用地1.36平方千米。

  • 富县东站

富县东站位于延安市富县富城镇吉子湾,包西铁路线上,是三等站。始发车次0辆,富县东站途经车次27辆,富县东站终到车次0辆。与富县站相距26公里,归西安铁路局延安车务段管辖。

公共交通

截至2015年,富县有客运车106辆,货运车85辆,县境内班线增加到33条,投放客车87辆。新建茶坊二级客运站并投入营运,新建8个乡镇三级客运站。成立了2个客运公司,3个出租汽车公司,1个公交公司,投放出租汽车90辆,公交车14辆。

2022年,富县已建成的农村公路总里程1008.47公里,通车率达100%,升级换装新能源出租车30辆,更新出租车107辆。

人文

综述

富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项,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总计108人,其中省级3人、市级21人。富县有鸡血面、油糕等特色美食,富县有”苹果之乡“的称号。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

级别

名称

时代

类别

批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泓寺石窟

隋至明

石窟寺及石刻

第六批

柏山寺塔

古建筑

第七批

开元寺塔

古建筑

福严院塔

古建筑

秦直道遗址延安段

古遗址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阁子头石窟

石窟寺及石刻

第三批

交道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秦汉

古遗址

东村会议旧址

1934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第四批

八卦寺塔林

金至明

古建筑

水磨摩崖造像

北朝

石窟寺及石刻

第六批

黄家岭摩崖造像

北朝

石窟寺及石刻

第六批

富县白骨塔

古建筑

第七批

党家湾毛泽东旧居

193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直罗镇战役遗址

193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榆林桥战役遗址

193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王家角八路军三五八旅旅部旧址

1943—194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资料来源

  • 石泓寺石窟

石泓寺石窟始凿于北魏时期,宋金时期内容居多,位于直罗镇川子河北岸。有大小窟洞10个,现存大小造像3436尊。主窟保存完整,高5.4米,宽10.3米,深10.7米,中央基坛四角各有方形大石柱上承窟顶,气势宏伟。窟顶雕饰极其华丽, 镌刻“释迦如来,香花供养”及七言绝句一首。窟壁及四柱浮雕大小造像3400余尊,最大浮雕1.5米左右,最小浮雕0.2米左右。柱及窟壁雕刻的小佛像,排列有序、摆布均匀、遥相呼应、神态各异、无一重复、自然舒适。 各主像雕刻刀法细腻、比例协调、纹饰繁复、线条流畅、极富质感,被誉为陕北四大石窟之一。2004年至2005年5月,富县文物旅游局实施石泓寺主窟窟维修工程,2006年5月25日, 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富县

富县

富县

  • 开元寺塔

开元寺塔又名西山宝塔,唐代建筑,位于县城西山半山坡上,为开元寺佛塔。相传为尉迟敬德任鄱州大都督时监造,塔身为四角四边方锥形楼阁式砖塔。原高13层,残存11层,残高41.8米塔底层边长8.41米。一层塔门向东,面阔1.46米,高2.75米,底层塔壁厚2.81米。塔体中空,原有木楼梯可攀援而上,今已无存。塔底层高713米,由13层砖量涩出檐,平有两朵一斗三升斗拱,斗拱上的檐均用菱形图案的砖雕砌筑。塔身第2、3、4层塔檐造型同第一层塔檐只是在第二层的斗拱上有直嘴昂,四角各有转角斗拱一朵。第4层、第5层塔檐下的平 之间只有两斗,无砖雕图案。第6层以上塔檐各面均无斗拱。塔身地层往上每层均辟有券门。第4层正东塔门两侧,各有一横条格假窗。塔刹已毁,形制不详。塔体外表砖残损。1956年,县人民政府拨专款进行局部维修。1992年4月,确定为第三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北至水渠30米,西至山顶,南至居民区70米,东至台地外沿。在1995年和2009年对其进行加固维修。

富县

富县

富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富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项、市级14项,县级认定100项。认定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总计108人,其中省级3人(缑竹梅、王志刚、孙广义),市级21人。

富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级别

名称

类型

批次

省级

富县熏花

民间美术

第二批

鄜州飞锣

传统舞蹈

第三批

鄜州霸王鞭

传统舞蹈

第五批

富县剪纸

传统美术

第五批

安子头高跷

传统舞蹈

第六批

富县泥塑

传统技艺

第六批

富县舞狮

  • 富县熏画

熏画是县民间剪纸艺术延伸和拓展。在富县农家,传统的家庭摆设较简单,碗架是最庞大的摆设物,高2米,长2~3米,分上、中、下三层,功能类似今天的橱柜。上层摆瓦盆什物,中层摆瓦瓮盛米面,下层放水缸、腌菜缸等。因为是开放式结构,为了美化居室,防虫挡尘,人们就在每年的春节制作一套全新的碗架云子,贴于碗架之上,状似垂帘,并在两边贴上精致的对子花,这就是熏画的雏形。富县民间传统剪纸、熏画的内容和题材包含传统经典剪纸熏画老样式、陕北民俗黄土风情、吉祥图案及生肖文化系列、传统戏曲人物系列、红色革命题材等。

富县熏画最大的特征是写形、写意、写神、写心,体现了群众智慧,民间艺术魅力,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熏画是将绘、剪、熏、染四者融为一体的制作艺术。2004年富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熏画艺术之乡”;2009年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富县

富县

富县

  • 黑陶

富县黑陶秉承“黑如漆、薄如纸、声如磬、亮如镜”的尊贵本色,主要作品有瓶、尊、鼎、筒、炉、钵等。富县黑陶作品曾获得首届延安市农民艺术节企业产品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后稷奖”。2010年,富县黄河黑陶被列为延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饮食

综述

富县原面地区以小麦为主,川道山地秋杂粮居多,葫芦河流域广种稻米,村民有粮食互换,调剂余缺的习惯。全县而言,麦秋各半,早中晚一日三餐,冬闲日短,一日两餐。民间的风味小吃主要有软米馍、黄黄馍、油糕、米茶等。

  • 炒凉粉干

富县炒凉粉干,采用纯真的荞面糁子为原料,通过浸泡、磨浆、过滤、不停地搅熬、置凉等五道工序制作成凉粉,然后切片,烘干晾晒而制成的精美食品,其口感光滑柔筋,筋软耐嚼,耐煮耐泡,是一道地地道道的地方特色菜肴。

富县

  • 富县油糕

富县油糕,相传历史久远。它选用陕北特产的黄软糜子,经过去壳、清洗、泡闷、碾磨、发酵、蒸制、油炸等十二道工序精致而成,口感软、滑、香、甜,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属绿色保健食品。富县油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于2010年6月成功注册。

富县

  • 软馍

软馍是富县的特色小吃,主要原料为软糜子面粉或豆馅。蒸熟的软馍呈降黄色,质粘且软,味道香甜可口。

富县

  • 黄馍

黄馍是富县的特色小吃,软媒摊烙器具为特制的摊锅,俗称黄黄鏊。黄馍质酥味美,香醇可口,上面布满芝麻大小的窝窝,浸着一汪食用油。由于从中间折叠为两层,便于夹肉、蛋、菜等各种菜肴,渗入不同味道。

富县

  • 鸡血面

鸡血面,取富县土鸡的鸡血,用新鲜的鸡血和面,然后擀作一张张薄薄的面饼上锅蒸,用煮好的鸡肉再配上一入冬就阴干好的“干白菜”炝汤烩切好的鸡血面,撒上葱花、香菜末,就可以食用了。

富县

特产

  • 富县苹果

富县人称“苹果之乡”“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这里出产的苹果有品质优良,果形优美,个大均匀,肉质脆密,含糖量高(高于外地苹果2%~3%),耐贮藏(在土窑洞中可存放至翌年4~5月)等优点而居全国同类苹果之冠。该县被列为全国苹果外销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年销量数亿公斤。富县位于渭北旱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优质苹果生产的七项指标俱佳,发展苹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富县

  • 直罗贡米

直罗贡米产自素有“陕北小江南”和“鱼米之乡”之美誉的直罗镇河川,该川地水质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稻生长期长,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所产稻米油性大、口感醇,倍受称赞,现总面积15000亩,年产量4500吨。直罗贡米短圆饱满,米色清白透亮,煮饭粥油浓稠,蒸饭醇香,油润爽弹。隋唐年间,曾作为贡品贡献朝廷,被列为宫廷御膳,因而得名“直罗贡米”。

富县

习俗

  • 练疳

正月月尽,人们将玉米、豆子、大米、面疙瘩爆花,制作麻疙瘩,调剂正月的油腻口味,同时意味着年已过完该做农活了。各家各户在院子以干柴、荆棘燃放火,并将小孩或枕头、被褥衣物从火上跨过谓之“炼酒”,以示驱病消灾之意。

  • 泼山

农历六月六日,女儿带上新麦磨的面粉做成的拌汤,采摘时令香瓜水果,专程赶到逝者坟前, 摆放供品, 泼洒坟家,为亲人尝新、解渴,聊表女儿孝心。

  • 鄜州飞锣

鄜州飞锣,也称富县飞锣,是陕西省富县的汉族民俗舞蹈艺术,是陕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鄜州是陕西富县的古称,得名于唐,因飞锣这一种汉族民间艺术流传甚广,并起源于唐代的鄜州之地,鄜州飞锣因此得名。飞锣,原名马锣,流传于富县交道塬一带。为古战场收兵的信号,也是战士在庆贺胜利时的一种舞蹈。每逢新春佳节,在富县的交道镇一代村民们自然地去集村头击打欢跳,以喜庆丰收欢度节日。

鄜州飞锣的表演有三个方阵组成:一、旗台。有大鼓、大锣和十多面古旗组成,在表演中起着指挥全局的作用;二、锣阵。这是飞锣表演的主体,表演者每人手持20厘米的铜马锣和木制锣捶,根据传统的程式,捶、锣击打飞舞展现;三、钗队。在表演中以督阵为主,又起着鼓舞士气的作用。特点是击、动结合,一般是四个锣手配一个钗手。飞锣的着装是以古代武十式为主而又有汉族民间文化的特点。

富县

风景名胜

综述

富县有国家AAA级景区2个(直罗战役纪念园、太和山道教文化景区),国家AA级景区1个(东村会议旧址)。有省级旅游特色名镇2个(直罗镇、张家湾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直罗镇胡家坡村),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茶坊街道办羌村)。

主要景点

  • 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

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是国家AAA级景区,始建于1954年春,位于富县西部直罗镇柏山寺山脚下,距县城53公里,占地60亩。陵园内有纪念碑1座(高21米),纪念馆1栋,纪念亭7个,接待室7间。唐代柏山寺塔位于陵园山上。直罗镇战役是1935年11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等亲自决策部署和指挥下,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团进行的。这次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红军积蓄和发展了新的战斗力量,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进一步巩固和开拓革命根据地赢得了时间。直罗镇战役使陕北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因此,直罗镇战役无愧于毛泽东“为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的评价。

富县

富县

富县

  • 太和山道教文化景区

太和山道教文化景区位于富县县城北。太和山原名凤凰山,发源于白云山山脉,海拔1200米,其山势陡峭,气势宏伟。太和山道观是古老的道教文化场所,现有大小庙宇52座。山路分前后两条。前山路全长1公里,由石台阶和石板铺就,游人可由此登上山顶,途经石牌坊四座,分别为太和山山门、通天门、登天门和朝天门。太和山自然风景优美,山峰秀丽,绿树环绕,翠柏正茂,紫烟升腾,嫣然凤凰般娇艳。周围东山、西山、柏山、骆驼山四座山峰皆面朝太和山,形成四山仰望朝拜的景象。缓缓流过的洛河如同神来之笔,在沙梁街与县城之间绘就了一幅圆润逼真的太极八卦图。

富县

富县

富县

对外交流

城市名

交流情况

西安市

“追寻诗圣情怀 助力乡村振兴”——首届“诗词鄜州”文艺文化主题活动

四川省营山县

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

江苏省

苹果采购事宜

著名人物

姓名

简介

高利军(1978.04-1995.10)

富县羊泉镇雷村人,革命烈士

任学耀(1919.08-1997.01)

富县羊泉镇羊泉人,曾任西北野战军11师33团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干部部副部长等、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获得者

吉珍(1987.07)

富县交道镇吉家村人,2010年亚运会赛艇女子四人单浆无舵手比赛冠军

获得荣誉

2014年11月,被省政府授予“双高双普”县称号

2017年,富县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年3月,富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陕甘片区)

2020年6月,富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陕甘宁片区)

2020年7月29日,富县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富县入选

注释

[a]

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