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级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边陲,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东北邻湖北省五峰县,东南与湖南省石门县、桑植县接壤,西靠宣恩县、恩施市,北连建始县、巴东县。截至2022年末,鹤峰县户籍人口212205人,面积2868平方千米,下辖5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鹤峰县容美镇连升路18号。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鹤峰县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文化、风景名胜、对外交流、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鹤峰县

英文名

Hefeng County

面积

2868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

地理位置

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州东南部

地理坐标

东经109°45′~110°38′、北纬29°38′~30°14′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湖北省

所属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5个镇,4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422828

人口

212205人(2022年户籍人口)

民族

土家族、苗族、蒙古族、白族、汉族等

GDP

83.34亿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32256元(2021年)

著名景点

屏山风景区、五龙山、董家河景区、五里坪革命旧址等

邮政编码

445800

政府驻地

鹤峰县容美镇连升路18号

电话区号

0718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hefeng.gov.cn

简介

鹤峰县境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处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凉夏热。年降水量达16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3℃-21℃,河流以澧水水系为主,流域面积2592平方千米。约2000年前,鹤峰县就有土家先民容米部落繁衍生息。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设立四川容米峒军民总管府。此为容美即今鹤峰境设官之始。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升容美宣慰司,清沿明治,直至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容美土司辖地分设一州一县。1912年,辛亥革命后成立民国政府,鹤峰废厅为县,称鹤峰县,属湖北省。1915年改属荆南道,1926年属施鹤道。1949年11月18日鹤峰解放,25日成立鹤峰县人民政府。

鹤峰县第一产业以茶业、箬叶、中药材为主,第二产业以交通、能源、水利为主,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2022年,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83.34亿元。第一产业产值为19.28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17.03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47.0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3.2:20.4:56.4。

鹤峰县历史悠久,截至2022年,境内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旧址41处,有撒尔嗬、摆手舞、柳子戏、穿号子、四道茶、傩戏等民俗文化;鹤峰县具有5A级旅游资源5处(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屏山峡谷景区、木耳山、溇水画廊、五龙山)、4A级品质的13处、3A级品质的20处、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名称由来

鹤峰古称拓溪、容米,又称容阳。两千多年前土家族的先民容米部落在此繁衍生息。后为容美土司领地,田氏土王世袭相承。1735年改土归流后,容美土司辖地被分设为一州一县,即鹤峰州和长乐县(今五峰县)。鹤峰一名,清廷所定。其意:以城后诸山奇峰,如鹤飞翔而名。

历史沿革

先秦

战国时期属巫郡。土家族的先民容米部落在此繁衍生息。

秦汉至南北朝

秦时属黔中郡。南北朝称溇中蛮。

隋唐至宋元

隋朝时期属武陵郡。容美土司自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至1735年在此雄踞930年,为容美土司领地,田氏土王世袭相承,自称自汉历唐,世守容阳。居住在鹤峰的土家族,自称“贝锦卡”,属于古代巴人的后裔,是湘鄂川黔边区土家族的一部分。以田、覃、唐等姓氏最多。隋唐时期,此地的土家族仍被称之为“蛮”,先后被称为“武陵蛮”、“澧中蛮”、“溇中蛮”、“五溪蛮”、“宜都蛮”、“天门蛮”、“施州蛮”等。宋代称施中蛮,属施州。元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以前,鹤峰为“蛮夷之地”,未受到中央政权的具体管辖,既不“羁”,也不“縻”,处于基本封闭的容米部落社会。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立黄沙寨千户所,以容米洞墨施什用为千户,隶四川行省绍庆府,此为中央王朝在鹤峰建制之始。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设立四川容米峒军民总管府。此为容美即今鹤峰境设官之始,属四川。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升为四川容美等处军民宣抚司。

明清

明朝初年,容美土司管辖至长茅指挥司(今五峰县之长茂司镇)以南,菩提隘巡检司(今五峰县之长乐坪西荒口)以西地区,长茅司以北,菩提隘以东地区属长阳县地。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改置容美长官司,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升容美宣慰司。下辖椒山、玛瑙,五峰、石堡,石梁、下洞,水浕源、通塔坪4个正副长官司。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因受洞蛮向天富作乱而被废宣慰司及四长官司。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复置容美宣抚司。次年复置原属五峰石堡、石梁下洞、椒山玛瑙、水浕源通塔坪四长官司,隶属施州卫。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容美土司武力扩展,指挥巡检退保渔洋关,长茅司、菩提隘尽属容美,界至百年关(今五峰县长乐坪东端)外,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再升宣慰司。下属五峰、石梁、椒山、水浕源四长官司升为宣抚司,石堡、下洞、玛瑙、通塔坪四个副长官司升为长官司。另外,容美土司私自设立的长官司、指挥司、土知州、千户、百户、参将、洞长等多达27个。

清沿明制。雍正年间,朝廷对西南诸土司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容美宣慰司使田旻如不满清朝政策,拒不进京,清政府追究,派大兵压境,终以武力迫使容美土司改土归流。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土归流后,容美土司辖地分设一州一县,即鹤峰州和长乐县(今五峰县),隶属宜昌府。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鹤峰州升直隶厅,隶属湖北布政使司施鹤道,直属湖北布政使司。

中华民国

1912年,辛亥革命后成立民国政府,鹤峰废厅为县,称鹤峰县,属湖北省。1915年属荆南道。1926年属施鹤道。

1927年底,贺龙、周逸群在南昌起义南征失败后,向党中央提出了在湘鄂西地区发动武装斗争的建议,回到洪家关,领导桑植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在贺龙的率领下,于1929年1月抵达鹤峰,在鹤峰创建了湘鄂西第一个县苏维埃政府。于13日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内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属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边苏维埃政府联县政府管辖。直至1933年12月红三军离开鹤峰。

1934年国民党政府恢复对鹤峰县的管辖,属湖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1936年湖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改称第七行政督察区,鹤峰县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18日鹤峰解放,25日成立鹤峰县人民政府,属湖北省恩施地区行政公署。1968年9月成立鹤峰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4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鹤峰土家族自治县,属恩施地区行政公署,5月成立鹤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撤销鹤峰县革命委员会。1983年8月19日因设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撤销鹤峰土家族自治县,仍称鹤峰县,隶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地理

位置境域

鹤峰县

鹤峰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与湖南省毗邻。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09°45′~110°38′、北纬29°38′~30°14′。东邻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湖南省石门县,南接湖南省桑植县,西与湖北宣恩县接壤,北与恩施、建始、巴东二县相连。县境东西长85千米,南北宽67千米,面积2868平方千米。

气候

鹤峰县地处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凉夏热、秋爽冬寒、雨热同季、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平均降水量低山、二高山、高山分别为1701毫米、1934毫米、1978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低山、二高山、高山分别为1253小时、1342小时、1531小时;县年平均气温低山15.4℃、二高山12.2℃、高山9.8℃。地表高低悬殊,切割深,立体气候显著,表现为低(山)热、中(二高山)暖、高(山)湿寒。

地质

鹤峰县系地质史上“燕山运动”所遗存下来的缕缕褶皱、断层与裂缝。鹤峰县大典河滑石矿床位于走马—东山峰背斜南西段之南东翼,其赋矿层位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灯影组二段。矿体空间形态呈似层状、透镜状大致与围岩整合产出,形态简单,边界规则。鹤峰县溪坪矿区位于二坪背斜北西翼,区内褶皱、断裂构造不发育,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百鹤玉"(生物屑灰岩)矿体赋存于下志留统罗惹坪组一段上亚段(S1lr1-2)地层中,呈透镜状。鹤峰县地层构造复杂,主要物质基础为石灰岩、白云岩一类碳酸盐类岩石。以碳酸盐岩类分布最广,约占60.5%。次为志留纪灰绿色页岩占30.9%,其它岩类如泥盆纪石英砂岩(占6.1%),磷块岩等占8.6%。

地形地貌

鹤峰县境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山岳连绵,沟壑纵横。海拔最高点牛池2098.1米,最低点江口194.6米,两地相对高差1903.5米;地表坡陡,全县耕地平均坡度为18.1度,地形地貌具典型山地特征。可划分为低山、中高山、高山三种地貌形态。此外,还存在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分布广泛。低山为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带,土地总面积76.8万亩,耕地5.2万亩,分别占鹤峰县土地和耕地面积的17.8%和17.4%。中高山为海拔800-1200米的地带,土地总面积173万亩,耕地16.3万亩,分别占鹤峰县的40%和54.3%。高山为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带,土地总面积17.63.1万亩,耕地8.5万亩,分别占鹤峰县的42.3%和28.4%。

水文水利

水文

鹤峰县境内有澧水、清江、沅江三大水系,溇水、渫水、澧水北源、咸盈河、白水河五大流域,溇水、渫水、澧水北源属澧水水系,咸盈河属清江水系,白水河属于沅江水系。境内河溪沟谷纵横,流程大于3千米以上的河流、溪沟112条,大于5千米以上的河流44条。河流以澧水水系为主,澧水发源地为桑植县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流域面积2592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90.38%,其中:溇水发源地为鹤峰县中营镇长湾村;流域面积2393平方千米,全长约250千米,占全县面积的83.44%;其次清江水系支流龙王河上段咸盈河,流域面积230.3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8.02%。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10条。

水利

截至2022年,鹤峰县境内有22座水库,其中有芭蕉河一级水库、芭蕉河二级水库、江坪河水库等,鹤峰县有56段河道堤防,其中有澧水支流溇水鹤峰段近期防洪治理工程(芭蕉河支流段)右岸、溇水河容美镇段(容美村、中村村)右岸、溇水河容美镇段(细柳城村)左岸等。鹤峰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78.76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有97处,可调峰开发装机95万千瓦,次于巴东县,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二位。位于溇水干流的江坪河与淋溪河水电站,总装机62万千瓦(45+17),占全县水电理论装机95万千瓦的65.26%。鹤峰县江坪河水库是鹤峰县境内溇水流域最大的发电水库,库容13.66亿立方米。

土壤

鹤峰县境内土壤分为10个土类,23个亚类,65个土属,169个土种。鹤峰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查明:境内共有红壤11.7万亩,黄壤45.8万亩,黄棕壤265.8万亩,山地综壤74万亩,水稻土6.8万亩,其他28.7万亩,总面积433万亩。10个土类,23个亚类,65个土属,169个土种。在旱地中,黄壤、黄棕壤占89%,约20万亩。是烟草种植的主要土壤。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22年末,鹤峰县耕地总资源29.02万亩,常用耕地面积29.02万亩,其中水田1.24万亩,旱地27.78万亩。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4.3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31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7.07万亩。茶园面积38.7万亩,其中,采摘面积33.56万亩。鹤峰林业用地36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4.5%。

矿产资源

鹤峰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22年已发现并有开采价值的有磷矿、煤矿及钒、铜、镍、镁、锑、铅、锌、金、银、汞、铀、石棉、硫铁、硅、重晶石、生物大理石等31种,其中走马磷矿是全国第二大风化磷矿区,储量达11.78亿吨。储量80万立方米的生成于4亿多年前的浅海生物百合茎化石“百鹤玉”已成为天然建筑装饰板材和华贵的美术工艺品原料。

水资源

鹤峰县为溇水、澧水、酉水、渫水“四水之源”,有澧水、清江、沅水三大水系,水资源平均总量为44.6亿立方米,地表水总量9.3亿立方米,人平水资源207万立方米,居湖北省第一。水电蕴藏量85.3万千瓦,人均可开发电能居全省首位。鹤峰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78.76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有97处,可调峰开发装机95万千瓦,次于巴东县,居恩施州第二位。

森林资源

根据鹤峰县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全县森林覆盖率70.01%,林木绿化率83.91%。2022年末,鹤峰县森林蓄积量134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0.11%,林木绿化率88.66%,位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湖北省前列。鹤峰县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0745公顷。

生物多样性

动物

鹤峰县境内发现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03种,隶属4纲26目75科190属。其中,国家Ⅰ级保护的有豹、林麝、黄腹角雉等,国家Ⅱ级保护的有黑熊、大灵猫、小灵猫、红腹锦鸡、红腹角雉、苏门羚等。水生动物常见的是鱼类和两栖类动物,鱼类有1科、25种。其中大鲵(娃娃鱼)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金钱豹

鹤峰县

鹤峰县

鹤峰县

自然保护区

鹤峰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林子。

  • 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鹤峰县东北部,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09°59′30″-110°17′58″,北纬29°55′59″-30°10′47″,距县城28千米。2012年2月正式由国务院批准建立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838公顷。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发现灰胁噪鹛、黑头奇鹛和褐冠山雀等3种湖北新纪录鸟类;红白鼯鼠、红嘴篮雀是木林子自然保护区156种鸟类中种群数量较多一个种类,保护区内红豆杉分布普遍,在书房岭、黄家营、团堡等地形成群落。水晶兰、珙桐等珍惜植物,保护区内已知的药用植物有1968种之多,分布有七叶一支花、江边一碗水、文王一支笔等名贵中药材。

鹤峰县

自然灾害

鹤峰县自然灾害主要为低温冷冻、风雹、洪涝、滑坡等灾害。鹤峰高山地区电力设施覆冰积雪严重。2020年4月13日凌晨,鹤峰县五里乡遭霜冻天气,造成该乡四个村茶园受损,造成该乡900余户村民受灾,茶园受灾面积3400多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00多万元。2019年8月4日晚,暴雨导致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躲避峡山洪暴发,7人遇难,51人被救出。2023年5月,鹤峰县走马镇李桥村发生1起自然灾害,避免4人伤亡。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鹤峰县下辖5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地鹤峰县容美镇连升路18号。

类型

数量

名称

5

中营镇、燕子镇、太平镇、容美镇、走马镇

4

邬阳乡、下坪乡、五里乡、铁炉白族乡

统计时间:2023年1月10日

参考资料:

政治

鹤峰县现任领导班子

部门/机构

职务

姓名

鹤峰县党委

书记

彭元洪

鹤峰县人大常委会

主任

黄凤协

鹤峰县人民政府

县长

王兵

鹤峰县政协

主席

覃长玉

统计时间:2023年8月11日

参考资料: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鹤峰县户籍总人口212205人,其中,男性109995人,占总人口的51.8%;女性102210人,占总人口的48.2%,性别比为107.6(女性为100)。全年人口出生率为4.03‰,人口死亡率为7.4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4.9(女性为100)。年末常住人口17.59万人,城镇化率42.06%。

民族

鹤峰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县除民族区域自治的土家族、苗族以外,还有蒙古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据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县常住人口174650人。全县户籍人口(包含户口待定的人)216668人。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8932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22.2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35718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77.70%。其中,土家族126026人,占72.16%;苗族4241人,占2.43%。

语言

鹤峰县多数为土家族,土家族有语言而无文字,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的一个独立语种。明正德年间土司主田世爵“以诗书严课诸男”,随汉文化的传播,土家语逐渐消失。现存的土家语多见于明史、清史和部分志乘典籍中,如人名记载有百俚俾,答谷、田先什用、田墨什用、便切律等,地名记载有容米、百佳、李虎坡、车家营、百思俺等,自称记载有贝锦卡等。当今鹤峰除地名,称谓及部分语序上尚富有土家族语痕迹外,绝大部分均通汉语。

宗教信仰

鹤峰县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4.73%,鹤峰土家族崇巫尚鬼,多神崇拜,没有规定的宗教教义和宗教组织,但儒释道等宗教的影响流布民间,在诸多的民俗事项中,表现出浓厚的宗教行为。佛教传入大约始于元末,盛于明代,民间无佛教组织。明清年间土司营建了许多寺庙,并延续至今。天主教在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传入鹤峰,之后鹤峰县建立苏维埃政府时期,天主教被迫停止。儒教首倡是容美土司第五代土司王田世爵,随后“改土归流”后兴办学校,其教材皆《四书》《五经》。民国时改教“国语”,仍尊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全国解放后宣传马列主义,但儒教仍影响着土家人生活的各个领域。

经济

概述

鹤峰县的第一产业以茶业、箬叶、中药材为主;第二产业以为交通、能源、水利为主,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截止2022年底,鹤峰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3.34亿元,排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八名。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28亿元,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7.03亿元,同比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7.03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三次产业结构为23.2:20.4:56.4。

第一产业

鹤峰县第一产业以茶业、箬叶、中药材为主,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9.28元,其中2022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0.36亿元。其中成为鹤峰县最大的优势产业是茶业。全县茶园面积近40万亩,其中有机茶园基地认证面积11万亩。2022年干茶产量3.75万吨,综合产值64.86亿元,出口外销8000吨,创汇3118万美元。茶叶面积、产量和薇菜、箬叶出口量居湖北省第一。全县茶叶生产企业共815家,其中规上企业25家。同时,箬叶是全国最大的箬叶产区,拥有野生箬叶资源80余万亩。2022年,箬叶综合产值近5亿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箬叶已成为鹤峰县林业特色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

鹤峰县

第二产业

鹤峰县第二产业以交通、能源、水利为主。202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0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为14.22亿元。鹤峰县清洁能源主要以水电产业为主,鹤峰县共62座,正在运行发电的有59座。鹤峰县境内有恩施华顺饮业有限公司,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家中美合资企业,于2016年9月合资成立主要产品为“鹤典硒泉”“鹤典山泉”饮用水,单线年产量可达300万箱。截至2022年底,鹤峰县今年已有5家工业企业成功进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55家。其中工业增加值14.22亿元,建筑业增加值2.82亿元。

第三产业

鹤峰县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新型发展思路,打造农业加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发展模式。截至2022年末,境内具有5A级品质的旅游资源5处、4A级品质的13处、3A级品质的20处、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2年接待游客427.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5亿元。202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7.03亿元,其中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8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5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56亿元,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1.91亿元。

鹤峰县

经济功能区

湖北鹤峰经济开发区

于1995年2月经鹤峰县委、县政府批准设立,1996年升级省管开发区,2004年7月列为全省保留的140家开发区之一。下辖鹤峰县太平工业园、走马工业园、燕子绿色食品工业园和八峰药化工业园。设立开发区以来,开发区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成为鹤峰县域经济的支柱。鹤峰经济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水电、建材、医药、绿色食品加工、矿产等重点产业规划发展格局。其中:八峰工业园区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氨基酸产业基地;走马矿产水电工业园以茶叶绿色食品加工、水电、磷化工、钒化工等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燕子绿色食品加工工业园着重绿色食品加工和煤矿、铁矿粉的开发;太平工业园以建材生产、林产品深加工、大理石、高岭土开发和商贸物流为主。

鹤峰县

重要企业

鹤峰县翠泉茶业

作为鹤峰茶产业的代表,深受部分高端客户的青睐,并先后40余次获省级以上名优茶评比金奖。在鹤峰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指导下,致力于成为茶文化推广者,打响“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故事。2020年,鹤峰县翠泉茶业综合产值37亿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以上。

鹤峰县

社会事业

教育

2022年,鹤峰县共有幼儿园及学校69所,另有教学点27个,幼儿园33所,民办幼儿园(15所),公办幼儿园18所。小学19所,初级中学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高级中学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2022年末全县专任教师1456人,在校学生16959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6811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320人,小学在校学生8757人。全县幼儿园39所,在园幼儿3941人。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小学学生辍学率0%;初中学生入学率100%,初中学生辍学率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2%;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6.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卫生健康

2022年末,鹤峰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67家,卫生机构床位1072张,医院病床使用率47.9%;卫生机构人员1071人,其中执业医师379人,注册护士539人,卫生防疫人员59人。医联体建设深入推进,县中医院、县中心医院传染病区、县慢病管理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县域内就诊率达90.4%。

  • 鹤峰县中心医院

鹤峰县中心医院始建于1950年,1953年改名“鹤峰县人民政府卫生院”,1959年更名“鹤峰县人民医院”,2000年10月由与鹤峰县中医院合并为“鹤峰县中心医院”,是鹤峰县二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医院位置再在鹤峰县容美镇城墙路18号。截至2022年,医院在岗职工56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72人,中级职称145人。编制床位400张,开放病床425张。设有住院、门诊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

鹤峰县

科技

截至2022年底,鹤峰县高新产业实现增加值4.04亿元,同比增长92.38%;占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全年获得专利授权321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实用新型专利291件,外观设计16件。科技型中小企业44家,同比增长120%;技术交易成交额2.44亿元,同比增长101.65%;发明专利拥有量39件,同比增长280%;1家企业获评恩施州十强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获得科技融资贷款、6家企业获省州科技项目立项支持。

文化事业

鹤峰县剧场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9个,图书室218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书量115.64千册。鹤峰县按照“五个一”(1间多功能文体活动室、1间阅览室、1个文体广场、1套群众体育活动器材、1套简易灯光音响设备)的标准,完成217个村(社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 鹤峰县文化馆

鹤峰县文化馆成立于1950年,已有70年的历史。地址位于鹤峰县连升路6号,场馆面积共有2220㎡,包括免费开放多功能厅和会议中心。文化馆主要从事免费开放和群文辅导以及弘扬地方传统戏曲文化,挖掘整理民间文化艺术,打造地方文化品牌等相关工作。

  • 鹤峰图书馆

鹤峰县图书馆成立于1951年8月,起身为鹤峰县文化馆图书阅览室,位于鹤峰县容美镇连升路1号,被评估定级为“三级公共图书馆”。1979年3月经湖北省文化局批准,图书阅览室从文化馆分离出来,正式成立“鹤峰县图书馆”。

鹤峰县图书馆总面积约550平方米,内设有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报刊陈列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地方文献特藏室、采编室、自修室、多功能报告厅、休闲阅读区、哺乳室,读者服务区100%网络覆盖。截至2021年,有阅览座位126个,有持证读者2000余人,藏书总量8万余册,每周开馆时间不低于42小时,日接待能力100余人次,年均总流通人次10000余人次。

体育

截至2022年10月,鹤峰县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8场,参与体育健身的各类人群年均上万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45%,达到国家标准。群众健身休闲向着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气排球、广场舞等方向发展。截至2022年10月,鹤峰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9平方米,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实现了鹤峰县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目标。2023年4月19日,在湖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鹤峰县运动员高喆在民族式摔跤北嘎62公斤级项目中为鹤峰夺得首枚金牌。

社会保障

2022年末,鹤峰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24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1.88万人;参加失业人数0.93万人;工伤保险人数115万;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7.38万人。年末鹤峰县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11个,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床位1124张,收养人数223人。全年共有6599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84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056人接受农村社会救济。

人居环境

2022年,鹤峰县森林面积22.5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8.8%。鹤峰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4天,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9.7%。PM2.5平均值19.3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值27.7微克/立方米,空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鹤峰县已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以上生态文明示范乡镇、生态文明示范村比例分别达100%和48.3%。

交通

综述

截至2022年,鹤峰县公路总里程3387.679千米,国道2条;省道5条。省级港口1个,为溇水鹤峰港。航道1条,为溇水航道,内河航道37.5千米,57.8千米航道在建中。渡口19个(停航7个);客运站10个。拥有营运客车272辆,客运班线140条。鹤峰县共拥有107条农村班线,193台农村客运车辆。实现鹤峰县205个行政村和12个社区通客车,通客车率为100%。

公路

截至2022年,鹤峰县公路总里程3387.679千米,国道2条;省道5条;其中二级公路324.268千米、三级公路65.698千米、四级公路2882.314千米、等外公路115.399千米;鹤峰县实现境内205个行政村和12个社区通客车,通客车率为100%。客运站10个,其中三级客运站2个、四级客运站1个、五级客运站5个,简易站2个。

鹤峰县

航运

2017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溇水鹤峰港列为湖北省一般港口名录,溇水鹤峰港地处鹤峰县境内,涵盖58千米的四级、六级航道,涉及鹤峰县容美、太坪、燕子、五里、走马、铁炉六个乡镇。随着江坪河水电站的建设和蓄水,溇水通航条件的改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溇水鹤峰港将形成以旅游客运为主,兼有货物运输的综合性港口。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鹤峰县公交车路数13路,实有公共汽(电)车运营车26辆,实有出租汽车50辆。拥有营运客车272辆,其中城市公交车26辆。2022年10月1日开设乡镇公交,鹤峰至太平公交线路,服务沿线6个村,一票直达。

文化

概述

鹤峰县历史悠久,截至2022年,被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旧址4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8处,鹤峰傩戏、土家打溜子、满堂音、柳子戏、讲书锣鼓、花鼓灯、鹤峰山歌等。鹤峰县境内具有5A级品质的旅游资源5处、4A级品质的13处、3A级品质的20处、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容美土司三洞、万人洞、情田洞、屏山风景区、五龙山、董家河景区等旅游景区。

饮食

鹤峰县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饮食多样。面食多样,粗粉、细粉、特色皮子、馄饨等面食,其次合渣、腊肉、土豆、灰灰菜等是鹤峰县的家常菜。神豆腐、嗍丢是鹤峰土家人特色菜。

土家干洋芋片

洋芋又称土豆,土豆是鹤峰人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每当到了秋季,洋芋丰收的季节,人们就纷纷将洋芋制作成各色美食。将洋芋晒干后放在菜油锅里炸脆直接食用。这样既有利于对洋芋的保存,保留了它的营养,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增加风味,添加各种花样作料。

鹤峰县

阴米花

阴米制作流程比较复杂,周期较长。经过浸泡、选上好的糯米,用稍凉后的开水浸泡一星期。其间,每天换一次温开水。然后搅拌,防止粘连。蒸用柴火,木甑,将发泡好的糯米蒸熟。三、阴干,将糯米饭放在木板、竹席等器具上面阴干。要通风良好,时常翻动。最后炒阴米花,铁锅里放黑砂用桐油锻烧,高温滚烫,倒进适量的阴米翻炒。满锅的泡花,冰雪似的洁白。阴米花经开水冲泡,佐以白糖或蜂蜜,细软甜糯,清香可口,老少皆宜。

鹤峰县

嗍丢

“嗍丢”是一道鲜为人知的容美土司秘菜,成形于明末清初。首先、选河岸圆润、干净、形状一致的小青石。二、用清水清洗数遍,放在竹篾器具中沥干,根据自身口味拌上盐和各种香料,放到纯菜籽油中用文火炸。三、大约十分钟,油盐香料渗入青石表层,迅速起锅,稍冷,装盘上桌,最后嗍丢制作便做好了。

鹤峰县

走马印印儿粑粑

印印儿粑粑也称年糕,在过年的时候制作食用。土家族人普遍流行着一种过年"打粑粑"的习俗。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二十八,家家都要打粑粑,据当地乡土志书记载:“系糯土家人打糯米粑粑米饭就石盔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约尺5,寻常者约4寸许,3至8分厚不等。”有了打粑粑这一习俗土家人为了迎合土家先民,对祝福、祝愿的心理,先民们在木板雕刻各式各意的图案和文字,用这模子做出来的粑粑,俗称"印印儿粑粑"。

鹤峰县

习俗

婚庆习俗

鹤峰县以土家族为主,之后汉族人进入生活,逐渐汉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遂形成,并随之形成了一整套效法汉族的繁文缛节的婚姻程序及婚礼习,其中哭嫁,是土家族婚俗的一个重要内容。土家姑娘在同男方商定结婚的日子前十天半月,就不再出门做活。先是在闺房放一方桌,置茶十碗,邀亲邻九女依次围坐,开始哭嫁。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昼夜。哭有规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哭,骂媒人……哭三五天,有长达十天半月的。主要内容有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恩,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哭嫁歌一般为即席作,见娘哭娘,见婶哭婶。哭词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词。哭有曲调,抑扬顿挫。

艺术

曲艺

  • 满堂音

鹤峰满堂音形成于明清时期。鹤峰满堂音,又名琵琶板,因其多在厅堂演出且吹、打、弹、唱同时发音而得名。满汤音最初为当地皮影戏的主要声腔,随后逐渐脱离皮影戏,演变成一种单独的民间说唱,其音乐节奏轻快活泼,富有弹性,口语性强,乡土风味浓郁。加之艺人自制的“土琵琶”,是满堂音的调式特征和旋律色彩特色。

鹤峰县

  • 走马渔鼓

走马渔鼓,从与走马接壤的湖南石门县传入。走马渔鼓,是一种单档行艺的演唱形式。演唱时,表演者怀中用左肘抱渔鼓筒,左手持一简板,又取一单边小钹用“钹系”挽在食指上,右手则以拇指和食指捏一竹筷,敲打小钹的边沿,其余三指,即并拢拍打渔鼓筒的鼓面。以此烘托气氛。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鹤峰县境内被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旧址41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段德昌、王炳南、贺英等革命烈士战斗足迹遍布全县各地,3000多名烈士在此长眠。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被中宣部列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入选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

鹤峰县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单位名称

时代

类型

级别

公布批次

参考资料

五里坪革命旧址

1931年-193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国家级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鹤峰红三军军部旧址

193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第七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贺龙旧居

1929年-193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贺英殉难处旧址

193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茅坝会议旧址

193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部旧址

192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第六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

1929年-193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第六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统计时间:2023年8月11日)

五里坪革命旧址

五里坪革命旧址位于恩施州鹤峰县五里乡五里村苏区巷(又称老街)。旧址以中共湘鄂边特委机关和中华苏维埃湘鄂边联县政府为主体,包括23处重要革命旧(遗)址。特委机关驻街后约一里之遥的紫荆村,联县政府及所属党、政、军、群工作机关、后勤机关均分驻五里坪老街,还有的驻在街附近的乡下。1931年9月20日,国民党军队石门罗效之等部发动对湘鄂边苏区的第三次“围剿”,重兵进犯五里坪,特委和联县政府转移至东乡及桑鹤边界的黄莲溪一带。

鹤峰县

满山红景区

满山红烈士陵园,国家重点烈士陵园建筑保护单位。位于鹤峰县城南郊娄水河畔,距鹤峰县城1.5千米。属历史文化类人文景区。陵园被确立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主要景点之一,同时也是湖北省七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满山红景区位于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鹤峰县博物馆、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及八峰公园。鹤峰博物馆建馆于1980年,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960平方米,是湘鄂边地区建馆时间最长、文物藏品最多的县级博物馆。整个博物馆由三个部分组成——溇水风韵民族文物陈列、湘鄂边苏区革命文物陈列、民族碑林长廊。

鹤峰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1月,鹤峰县有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个,洲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7项。

鹤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备注:此表仅列出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称

类别

级别

公布批次

参考资料

傩戏

传统戏剧

国家级

第一批

土家打溜子

传统戏剧

国家级

第一批

满堂音

曲艺

省级

第一批

柳子戏

传统戏剧

省级

第一批

讲书锣鼓

曲艺

省级

第一批

鹤峰山歌

传统音乐

省级

第一批

宜红茶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省级

第一批

(统计时间:2023年8月11日)

鹤峰傩戏

傩戏,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清代康熙年间,傩戏在湘西出现,随即迅速传播开来,与各地的民间艺术相融汇,形成多种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流行于鹤峰的傩堂戏最早记录出现在明朝天启年间,同时吸收当地多种民间文艺形式而形成的。鹤峰傩戏(傩愿戏)的起始,鹤峰、五峰两县编写的《容美土司史料汇编》保存了一条信息,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公元1627年),容美土司田玄胞弟田信夫诗歌《澧阳口号》中写道:“山鬼参差迭里歌,家家罗邦截身魔,夜深响彻呜呜号,争说邻家唱大傩。”根据这一记载,傩戏传入鹤峰县有文字记录的历史近四百年。

鹤峰县

土家打溜子

土家族“打溜子”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湘西土家族地区的民间音乐,它与当地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土家族婚嫁仪式中重要的音乐形式。打溜子的演奏由四件乐器组成,有马锣、大锣、头钹和二钹。从打溜子牌子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拟人”,即对土家族民众日常生活和情感的模拟和再现,如《小纺车》《大纺车》《慢纺车》等曲牌;第二类是“拟物”,对土家族民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的模拟和再现,如《鸡婆下蛋》《古树盘根》《锦鸡拖尾》等牌子。其中《古树盘根》和《流星赶月》较抽象,其他的都是生动形象地再现各种动物的动作和鸣叫声。第三类是“拟神”,对土家族神话传说中“神灵”形象的模拟和再现。“拟神”曲牌保存了土家民族远古的记忆,一些曲牌直接以传说的神灵(龙与凤)为名。

鹤峰县

鹤峰山歌

鹤峰山歌,又有“山号儿”之称。鹤峰山歌在鹤峰县范围内广泛流传,因此,鹤峰素有“山歌海洋”之称。鹤峰山歌的歌词多是七言五句,又叫“五句子山歌”。鹤峰山歌是伴随劳作而唱的歌,是土家族人自创的歌,鹤峰山歌是鹤峰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咸盈河白酒酿造技艺

咸盈河白酒产自鹤峰县燕子乡咸盈村,其制作技艺由居住在咸盈村的林家人代代相传,主要原材料是当地生长的玉米,最初的制作多是一家一户小作坊,只为自饮而酿。这里地域偏僻,交通闭塞,和外面交流很少,这一自酿自饮的传承过程长达近200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酿造的白酒才被广大消费者所认知,且因口感特殊、顺滑香醇而深受青睐。因其酿造技艺基本属于家族传承,其流传区域十分狭小,主要是咸盈村周边的燕子乡、下坪乡、邬阳乡的部分村落。咸盈河白酒的酿制秘方——酒曲一直由林家人掌握,当地酿酒者的酒曲多由林家人提供。

讲书锣鼓

讲书锣鼓流传于鹤峰县大典河、芭蕉河、中营和走马坪一带,是一种用锣鼓伴奏说唱的曲种。讲书锣鼓无职业艺人,每当春耕夏耘之时,便有人家请来艺人在田间演唱,这种形式叫做贺阳春。贺阳春的讲唱者在场口一字摆开,打锣唱书,以吸引更多的劳力来协作耕种,提高工效。其打击乐常用当地花鼓灯锣鼓“三起头”的打法,讲唱的内容分“配套词”和“书文词”两类,“配套词”多为颂神、酬神、咏景抒怀的短段;“书文词”则是传统曲目,如《武吉打柴》《周渔婆打网》《胡奎卖人头》《大闹花灯》等等。201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色产品

葛仙米

葛仙米俗称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田木耳,为水生藻类植物,属蓝绿藻的一种,单细胞,无根无叶,墨绿色,珠状,纯野生,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绿色食品。相传东晋时期,炼丹术家、医学家、道教理论家葛洪在隐居南土时,灾荒之年采以为食,偶获健体之功能。后来葛洪入朝以此献给皇上,体弱太子食后病除体壮,皇上为感谢葛洪之功,遂将“天仙米”赐名“葛仙米”,沿称至今。

鹤峰县

灰灰菜

灰灰菜,又名藜,别名野灰菜,灰蓼头草等,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灰灰菜多生长于地边、山野、路旁及房前屋后。性味甘平,清热、利湿、降压、止痛、杀虫、止泻。食用灰灰菜能够预防贫血,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对中老年缺钙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另外,全草还含有挥发油、藜碱等特有物质,能够防止消化道寄生虫、消除口臭。灰灰菜一次食用量不宜过多,食后或接触后应避免强烈日光暴晒。

鹤峰县

红茶

鹤峰县

红茶是在绿茶的基础上经发酵创制而成的。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白果民族茶厂有史以来就是中国四大红茶之一“宜红”的主产区,出口红茶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级外等6个花色产品。

风景名胜

综述

鹤峰县境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品级极高、类型齐全,在自然资源中,拥有特品级(5级)旅游资源5处,优良级(4级)旅游资源13处,普通级(3级)旅游资源20处,绝大部分资源保护完好。

鹤峰县旅游景区名录

景点名称

等级

地址

木林子自然保护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鹤峰县北部

屏山峡谷景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屏山村

木耳山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鹤峰县走马镇

溇水画廊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鹤峰县境内的溇水河

五龙山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鹤峰县五里乡潼泉管理区嵋坪村境内

董家河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鹤峰县燕子乡

注:上表仅列出部分重要景点

统计时间:2023年8月11日

重要景点

溇水画廊

溇水画廊,发源于鹤峰县下坪乡云蒙村,自西北流向东南。鹤峰当地人把江坪河水库称作溇水画廊。溇水河穿行于高山峡谷之中,溇水河绕山而出,与五龙山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溇水画廊风光。

鹤峰县

鹤峰屏山旅游景区

鹤峰屏山旅游景区又称鹤峰屏山峡谷,是A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位于鹤峰县容美镇屏山村一组,离鹤峰县城6.8千米。屏山峡谷全长18千米,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自然风光集奇、秀、险于一体。屏山旅游景区的规划分为:峡谷观光区,古桃源探访区,土司爵府遗址区,红色足迹寻访瞻仰区,土司峒府文化展示区,土家族民俗体验区等六大分区。目前开发开放的范围为峡谷观光游第一期,包含39个特色景点。

鹤峰县

五龙山

五龙山位于湖北省鹤峰县五里乡潼泉管理区嵋坪村境内,距县城约40千米。五龙山主峰海拔888.8米,只有一条独路可以登顶,四周皆为悬崖。形态各异的五座巨型石柱,形似五条巨龙紧紧围绕主峰,因而得名五龙山。其重要景点有观音坐莲、石门、龙寇一炷香、一对蜡、断山桥、蒋庄岩、三义洞、仙女洞、龙女洞、犀牛洞、洞中树、仙龙爬壁,还有温泉、七眼泉等奇景。

鹤峰县

木耳山茶园

木耳山是万里茶道的茶源地。木耳山因2021年入选“中国三十座最美茶园”,有“世界茶谷”的称号。位于鹤峰县走马镇,海拔1000米左右,总面积超过1万亩的木耳山是全国连片规模最大的生态有机茶叶基地。

鹤峰县

董家河景区

董家河景区位于鹤峰县燕子乡县境内,距离鹤峰县城45千米,董家河景区自2006年开发,是2009年国家旅游局首批公布的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董家河景区有立谷地貌,“九进九出”董家河坡立谷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大坡立谷。鹤峰董家河旅游区由董家河、五龙山、万人洞三部分组成,形象定位为“中国土司地、世界坡立谷”,被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

鹤峰县

对外交流

鹤峰县友好城市

城市名

所属省

结好时间

参考资料

武汉市

湖北省

2021年7月28日

桑植县

湖南省

20217年9月13日

杭州市

浙江省

2023年4月25日

注:上表仅列出部分代表性城市

统计时间:2023年8月11日

著名人物

人物名

生卒年

简介

田世爵

1499年-1562年

明朝宣武将军,鹤峰县容美镇人,土家族,明朝嘉靖年间任湖广容美土司宣抚使。是鄂西土家族最早引进汉文化与先进农耕技术的革新者,晚年统兵抗倭荣立“东南第一功”,并在军旅中以身殉职

陈连升

1775年-1840年

鹤峰县邬阳关人,嘉庆年间任鹤峰州清军千总,后调任保康营守备。道光年间递升广西左江镇都司、广东连阳营游击、增城营参将、三江协副将

张岸雄

1921年-?

五里乡南村人,张岸雄1945年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9期一总队步科6队学员”,1946年在新6军22师教导营任少时排长。不知何故,还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22期一总队当过学员。上军校前,张岸雄“曾任联保主任、司书等职”,参加过“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第2期乡政班文化组”学习训练,“解放前去台”

符家学

1919年-?

走马镇金龙村八方垣人。1944年在思施考入“陆军军官学校”第20期,编入步兵一大队三中队五班

注:上表仅列出部分著名人物

以上资料来源:

重要荣誉

2018年,《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2018中国休闲小康指数之寻找诗意休闲百城”调查,并发布榜单。鹤峰县上榜“中国十佳诗意休闲小城榜”。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示了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初选名单。经审核,鹤峰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2019年,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全国中老年网联合编制的《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8)》首次发布全国康养五十强县(市)榜单,鹤峰县荣登“全国康养五十强县(市)榜单”。

2019年,由农业农村部举办的第二届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农产品经销企业对接活动在江苏徐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鹤峰县获得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名单。

2019年,国家民委拟命名鹤峰县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2020年,鹤峰县获“全国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称号。

2020年,鹤峰县荣获“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县”国字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