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是国外对畜牧业奶牛中的繁殖系统疾病的一种病发症的简称,即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统称为囊肿性疾病(Cystic Ovarian Disease, COD)现在国内奶牛养殖场的发病率大概在5-10%,高的达到30%。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COD的:疾病简介、临床及诊断、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介绍

疾病简介

现在就此病的症状,预防,治疗作下探讨。

COD带来的损失,普遍使产犊间隔延长50-70天,配种次数大概增加2次,大大增加了饲养成本和药物治疗费用,总体算来大概每头牛多支出1200元,严重影响了奶农的经济利益。

要了解什么会出现COD,先来了解下奶牛卵巢活动与COD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在奶牛正常的发情周期中,卵巢活动往往涉及到2-3个卵泡波,每个卵泡波常常会出现几个发育卵泡,其中一个卵泡选择并成功发育成为优势卵泡,若有黄体存在该优势卵泡会闭锁。如果黄体发生退化或者不存在黄体,该卵泡就会在促黄体素的峰值影响下最终排卵,如果该优势卵泡没有排卵,那就会形成COD。

临床及诊断

COD临床表现及诊断:a 10-20%的卵泡囊肿会表现慕雄狂或发情周期缩短,或者发情不规则发情周期延长。b直肠检查发现COD容易,但是要鉴别类型则相对困难,正确率大概在42-85%之间。c用孕酮试剂盒辨别,即卵泡囊肿的孕酮水平大约在0,29毫微克每毫升,而黄体囊肿的孕酮水平则为3.9毫微克每毫升左右。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a)常用药物HCG(Chorionic Gonadotrophin for Injection)或者LH促黄体素,醋酸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即GnRH,阴道孕酮栓(CIDR),前列烯醇即PGF2a . b)传统挤破,不过常引起出血和粘连。c)不分COD类型全部用CIDR。d)不分类型全部用GnRH。d)不分类型对所有病例先用GnRH再PGF2a,即前列烯醇。

疗效分析,虽然经过治疗有部分会好,但还是有复发的可能;虽然经过积极治疗一部分会治愈,还是有15-45%的病牛因为延误治疗时间无治价值而直接被淘汰。

预防措施

COD的预防。1)提高饲养管理水平,营养要平衡不可以过剩也不可以不足;2)不要人工滥用激素,那样会干扰奶牛自身的糖皮激素的释放,从而导致COD;3)因为COD长发生的在产后牛,所以产后的饲养非常重要,尽量营造良好的干燥干净的环境,减少应激和疼痛,从而降低COD的发病率。

关于COD,尽管COD被发现在1831年并经西方学者近180年的研究和探索治疗方案,但还是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主要源于发病机理没完全破解,治疗效果不稳定。虽然如此此病如果及早发现,并跟踪积极对症治疗是可以取得一定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