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于1948年6月15日创刊。人民日报工作日20个版,周六、周日和节假日8个版,形成要闻新闻、评论理论、周刊副刊相配合的版面格局,拥有“社论”“本报评论员”“任仲平”“国纪平”“任理轩”等要论品牌和“人民论坛”“人民时评”“钟声”等言论专栏。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人民日报的:发展历程、内容现状、组织与运营、重要报道、获得荣誉、影响、评价、其他媒体形式等介绍

中文名

人民日报

英文名

People's Daily

出版社

人民日报社

创刊时间

1948年6月15日

出版周期

每天

版式

工作日对开20版,周六、周日和节假日对开8版

报纸类型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

主编

于绍良(截至2023年10月26日)

发行量

346万份(2021年)

国内刊号

CN11-0065

邮发代号

1-1

简介

194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随党中央迁入北京(时称北平)。1949年8月1日,党中央决定人民日报为党中央机关报,并沿用1948年6月15日的期号。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的汉字排版开始由竖排改为横排。1956年7月,报纸版面由四个版扩展为八个版。1995年1月1日,为缓解新闻量增大与版面不足的矛盾,版面由8版增到12版(华东地区每日16版)。2009年7月1日扩为20个版(周末仍为8个版)。2010年1月4日,扩至24个版。201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决定实施精品化战略。工作日由24块版调整为20块版,周末从12块版调整为8块版。2020年7月1日,人民日报电子版正式上线。2021年,人民日报发行量为346万份,实现连续19年稳定增长。

《人民日报》以“党的报纸,人民的报纸”为宗旨,承担着每天向全中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及主张的责任,逐渐发展成为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央精神的最主要媒体和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最新变化的重要窗口。《人民日报》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发展历程

创刊

1940年11月7日,按照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决定,1937年12月11日创刊的《抗敌报》从第457期开始,改名为《晋察冀日报》。1946年5月15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刊。1948年6月14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停刊,共出版了746期。同日,《晋察冀日报》停刊,共出版了2845期。

194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正式创刊,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同时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毛泽东同志亲笔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名,胡乔木、范长江先后任社长,邓拓任总编辑。

1949年2月2日,人民日报在北平市创办了《人民日报》(北平版)。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随党中央迁入北平,《人民日报》(北平版)随即停刊,共出版了41期。1949年5月1日,人民日报为了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舆论覆盖空间的完整性,在其进驻北平市一个半月时,创办了由自己直接领导的子报——《人民晚报》。1949年7月31日,《人民晚报》终刊,共出版了91期。

1949年8月1日,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由代中共中央机关报转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第一期的刊号,延续华北《人民日报》的刊号,为407号。同时,人民日报开始每天出版一份可以单独订阅的《北平新闻》专版,主要报道北平市地方新闻。1949年8月17日,人民日报《北平新闻》版停刊,共出版了17期。

发展

1951年,人民日报刊发源自朝鲜战场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人民子弟兵的代名词。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次日的《人民日报》隆重报道了这次大会。

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的汉字排版开始由竖排改为横排,汉字的书写顺序由右起竖写改为左起横写,报纸使用的汉字由繁体字逐步向简体字转变。

人民日报

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人民日报改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同年7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致读者》社论,宣布实行改版,宣告了改革的三个方向:一、扩大报道范围。二、开展自由讨论。三、改进文风。报纸版面由以往的四个版扩展为八个版,报道范围进一步扩大,其中经济报道、建设报道和批评报道增多,报道形式更为多样,增加了群众性讨论内容,同时对国际报道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

人民日报

1974年1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出版了第一张彩色报纸,这也是中国正式出版的第一张彩色报纸。

1992年,人民日报率先建成卫星版面数字传输系统,全国33个承印点同步接收,实现“当日看当日报”。

1995年1月1日《人民日报》进行改革开放后首次重要改版 ,当时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体制刚刚确立,为缓解新闻量增大与版面不足的矛盾,报纸由8版增到12版(华东地区每日16版)。

2002年7月1日,《人民日报》在国内部分地区推出彩版。2003年1月2日,《人民日报》进行改革开放后第二次重要改版,由12版扩为16版(华东、华南地区分别为20版),推出了《人生境界》《政策解读》《热点解读》《文化观察》等一系 列创新栏目。

2009年,为了向国际传播中国声音,加强国际话语权,人民日报于2009年7月1日再次扩版,由原来的16个版扩为20个版(周末仍为8个版)。在优化现有版面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增加要闻、国际新闻、社会建设新闻和理论、文艺评论、文艺副刊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新增要闻版1个(第5版),新增社会建设新闻版1个(第12版),新增国际新闻版1个(第14版),每周增加1个理论版、1个文艺评论版、1个文艺作品版,原科教周刊和社会观察版改为文教周刊和民生周刊。2010年1月4日起,人民日报再增一个国际新闻版,扩至24个版,其中第21至23版形成了国际新闻板块。

2017年建军节前夕,人民日报推出H5产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读者纷纷上传自己的照片,生成专属军装照,晒在朋友圈里,这款产品点击量累计达到11亿次。

201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致读者》,宣布改版。此次改版的核心是把《人民日报》办成精品化的报纸,实施精品化战略。工作日由24块版调整为20块版,周末从12块版调整为8块版;新闻报道实现精品化,一般性的工作总结式报道减少,增加了深度报道的版面占比;并且全部版面彩色印刷,实现人民日报历史上第一次全彩印。

人民日报

2020年7月1日,全新改版的人民日报电子版正式上线。为方便阅读,新版电子版面右侧导航条字体放大,板块设置清晰。新版电子版同时设计了PC端及手机端的页面,并对移动端功能和适配进行优化,PC端、手机端页面可任意切换,终端页面实现了互通,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也同步进行更新。

2021年,人民日报发行量为346万份,实现连续19年稳定增长。

内容现状

定位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承担着每天向全中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及主张的责任。

宗旨

《人民日报》以“党的报纸,人民的报纸”为宗旨。自创刊以来,《人民日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和党性原则,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热情报道人民的伟大实践。

版面设置

人民日报工作日20个版,周六、周日和节假日8个版,全部版面彩色印刷,形成了要闻新闻、评论理论、周刊副刊相得益彰的版面格局。

  • 要闻新闻版面:报道国内外重要新闻,包括时政、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 评论理论版面:主要刊载人民日报社论、时评和专题评论等内容。

  • 经济版面:报道国内外经济新闻,包括宏观经济、产业动态、企业管理等内容。

  • 文化版面:报道文化艺术新闻,包括文学、音乐、电影、戏剧等方面内容。

  • 科技版面:报道科技新闻,包括科技前沿、科技创新等方面内容。

  • 体育版面:报道国内外体育新闻,包括足球、篮球、田径等方面内容。

版式设计

《人民日报》的版式主要包含报头、标题、正文、插图(图片和图表)等基本元素,在设计上采用庄重严肃的风格。在颜色选择上,版面文字以黑白为主,图像使用慎用,彩色图片用量有限,整体色调为低彩度。在字号选择上,《人民日报》标题文字偏大,色调偏深,对于重要报道采用粗黑或者彩色的大字标题。《人民日报》的版式大多为垂直或水平混合式排布,整体呈四栏、五栏或六栏排列,文章之间使用黑色实线隔开,版面简约、大气。

内容特色

《人民日报》作为一张权威、严肃的综合性日报,凭借其高素质的采编力量,任何时候都能对新闻事件作出迅速、及时、有效的反应,及时、准确而有深度地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

头版评论

《人民日报》头版评论的言论多为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大问题的评析,对党和政府立场态度的申明,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阐释,注重政策性、思想性、指导性。其基本特点是:选取社会生活中带有全局性、代表性、倾向性的事件或现象,及时准确地加以剖析、阐释和引导,既讲明道理,又发表议论,解疑释惑,彰显社会舆论的正面力量。

专栏

《人民日报》拥有“任仲平”“任平”“国纪平”“任理轩”“钟声”“郑青原”“柯教平”“金社平”等特色署名专栏。其中,“任平”为“人民日报评论”的谐音缩写;“任理轩”是“人民日报理论宣传部”的署名;“柯教平”指“科技教育评论”,主要撰写科教方面的文章;“金社平指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评论。

  • “任仲平”专栏

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每一篇任仲平文章,都是人民日报编辑集体创作的结晶。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第一次以“任仲平”为名在一版刊发了评论文章《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从此,“任仲平”作为人民日报评论员,发表近百篇文章,传递中央声音,正面引导社会舆论,体现了人民日报的政论优势。

  • “国纪平”专栏

国纪平”是2005年人民日报国际部推出的评论类型,采用谐音的方式,意为“有关国际的重要评论”。“国纪平”专栏主要内容是人民日报在国际方面做出的评论,一般围绕重大的国际问题,阐释中国的立场和观点,篇幅较长。

  • “钟声”专栏

“钟声”国际新闻评论专栏源起于2008年11月,由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笔推出,“钟声”全称为“大国之声”,具有“警世钟声”的深层寓意,专栏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对涉华问题以及中国对于国际热点问题的看法进行深层的阐明,以期使国内外受众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声音,从而塑造大国形象。

  • “郑青原”专栏

“郑青原”取义“正本清源”谐音,专栏系列文章是中央政治局形成的观点,也是政治局级别的舆论导向。

《人民日报》号外

《人民日报》号外通常用于报道可以左右中国的大事,或是中国举国关注的事件,发行次数稀少。除了传统纸质的号外,人民日报还会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出新媒体号外。

人民日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天,人民日报就以号外形式报道了这则消息。这期号外通篇红字,呈现举国欢腾的喜气。

人民日报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对于这一国防上的重大成就,人民日报再出号外,并刊发了中国政府的声明:郑重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

人民日报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人民日报》次日发出号外,并刊发了杨利伟返回地球向大家挥手的彩色照片。

人民日报

2016年8月7日为例,人民日报新媒体(客户端)当日发出号外:“号外!里约奥运中国首金诞生”,用动图呈现夺冠时刻。

2018年3月17日,习近平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人民日报客户端第一时间推出人民日报电子号外,版式设计庄重大方。

子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于1985年7月1日,是中国对外发行的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性中文日报。主要面向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和在各国、各地区的留学生,学习中文的外国人等受众群体,发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民日报》(海外版)每周一至周六出版,周一至周五出版12个版面,周六8个版面,全球彩色印刷。

人民日报

  • 《人民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创刊于2009年8月1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日报社、西藏日报社主办,每天出版4个版, 面向西藏自治区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发行。主要内容为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以及西藏和四省藏区重要新闻。

人民日报

组织与运营

报社

人民日报社设有23个内设机构、1个所属事业单位(新媒体中心)、72个派出机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设立31个分社,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设立分社;在国外设立39个分社)。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人民日报社派驻纪检监察组。人民日报社编辑出版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藏文版。人民日报社曾多次举办中国品牌论坛、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组织举办的“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理事会议、“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等成为由中国媒体举办的规模最大、参会国家和外国媒体最多的全球性媒体合作盛会。

现任领导

姓名

职位

庹震

人民日报社社长

于绍良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

陆俊华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人民日报社纪检监察组组长、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

王一彪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兼机关党委书记

方江山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崔士鑫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陈贽

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编辑部总编辑

徐立京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胡果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

程庆民

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秘书长

参考资料: 截至2023年10月26日

历任领导

  • 历任社长

姓名

在任时间

张磐石

1948.6-1949.8

胡乔木

1949.8-1949.12

范长江

1950.1-1952.6

邓拓

1957.6-1958.9

胡绩伟

1982.4-1983.10

秦川

1983.11-1985.11

钱李仁

1985.12-1989.6

高狄

1989.6-1992.11

邵华泽

1992.11-2000.6

白克明

2000.6-2001.8

许中田

2001.8-2002.10

王晨

2002.11-2008.3

张研农

2008.4-2014.4

杨振武

2014.4-2018.4

李宝善

2018.4-2020.10

参考资料:

  • 历任总编辑

姓名

在任时间

邓拓

1949.8-1957.6

吴冷西

1957.6-1966.5

胡绩伟

1977.1-1982.3

秦川

1982.4-1983.10

李庄

1983.11-1986.3

谭文瑞

1986.3-1989.6

邵华泽

1989.6-1993.9

范敬宜

1993.9-1998.3

许中田

1998.3-2001.8

王晨

2001.8-2002.11

张研农

2003.2-2008.4

吴恒权

2008.4-2012.8

蔡名照

2012.9-2013.4

杨振武

2013.4-2014.4

李宝善

2014.4-2018.4

庹震

2018.4-2020.10

参考资料:

重要报道

《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撰写的一篇报告文学,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朱德总司令将此文推荐给毛主席,毛主席批示“印发全军”。文章中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官兵拼死守卫松骨峰的英雄事迹,引起了广泛响应,随后被选入中学课本,“最可爱的人”也从此成为了中国志愿军们的代名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为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自此每年的3月5日都是“学雷锋”日,纪念雷锋、传承雷锋精神。

人民日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人民日报》次日在头版以通栏标题、半个版的篇幅报道了这条重大新闻。

人民日报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民日报》次日头版以红色字体、整版篇幅突出报道了这则重大新闻。

人民日报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4月26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整版刊登了这则重要新闻。

人民日报

《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首次荣获世界冠军。《人民日报》次日头版整版报道了这一消息,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文章中写道:“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人民日报

《谱写奥运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人民日报》次日隆重报道了申奥成功这一消息,并发表社论《谱写奥运史上最壮丽的篇章》,文章中写道:“古老而现代的北京欣欣向荣,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把一届最美好的奥运会奉献给世界。”

人民日报

“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神五”发射成功,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它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人民日报》次日突出报道了这一重大科技成就。

人民日报

获得荣誉

时间

荣誉

1992年

《人民日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2019年11月

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人民日报《创造历史的伟大变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上)》

人民日报客户端的短视频新闻 《“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

2019年11月

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人民日报文字系列报道 《新思想从实践中产生》

人民日报专栏 《民生观》

人民日报新闻论文 《新时代呼唤构建良好网络舆论生态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4·19” 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客户端的新媒体品牌栏目 《麻辣财经》

2019年11月

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人民日报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修复河床何以变成大肆采砂 ——关于河南鲁山县沙河,荡泽河清障疏浚工程的调查》

人民日报客户端的融合创新《时光博物馆》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客户端《即将通车的港珠澳大桥什么样?司徒带你看(短视频新闻)》

2020年11月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人民日报文字评论《初心铸就千秋伟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作(下)》

2020年11月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人民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文字消息《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人民日报的文字评论《任何挑战都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

人民日报的国际传播《为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注入正能量——回望上半年中国外交成就③》

人民日报客户端的短视频专题报道《“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

2020年11月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文字评论《<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年啦!》

人民日报的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来自贫困乡村的精准脱贫故事》

人民日报的新闻论文《汇聚起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人民日报客户端的创意互动《复兴大道70号》

2021年11月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人民日报的文字评论《风雨无阻向前进——写在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

人民日报客户端的短视频专题报道《生死金银潭》

2021年11月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人民日报的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总书记来过我们家”系列报道》

人民日报的新闻名专栏《思想纵横》

人民网的新闻名专栏《人民现场》

人民日报客户端的国际传播《江河情缘(Xi's efforts to heal the rivers of China)》

2021年11月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人民日报的文字消息《推出“好差评”,所有实名差评均已回访整改上海“一网通办”迈向“一网好办”》

人民日报的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长江禁渔,为何还有禁而不止的现象》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创意互动《今天,发条微信一起点亮武汉》

人民日报的国际传播《美方制造矛盾的错误心态贻害无穷》

2022年11月

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人民日报评论《百年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2022年11月

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人民日报消息:《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人民日报新闻编排:《2021年7月19日 人民日报 要闻二版》

人民网新闻专栏:《时习之》

人民日报重大主题报道:《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

人民日报国际传播:《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人民日报融合报道:《复兴大道100号》

2022年11月

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人民日报评论:《美国最大的敌人是美国自己——政治操弄难掩美抗疫不力事实》

人民日报通讯:《微镜头 ·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 “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人民日报系列报道:《“走向冬奥·盘活冰雪经济”》

人民日报副刊作品:《为英雄而歌》

人民日报重大主题报道:《 出卷 · 答卷 · 阅卷——时代之问,总书记这样回答》

人民日报国际传播:《永葆初心(Staying true to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人民日报舆论监督报道:《“会后探落实 · 四问校外培训”系列报道》

影响

权威性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发表的言论(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等)被认为是直接传达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受到外国政府和外国机构的重视。《人民日服》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央精神的最主要媒体,也是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最新变化的重要窗口。

覆盖范围广

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覆盖范围广泛,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多个方面。

国际传播效果显著

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粉丝量、活跃度居全球报纸类媒体之首,在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排名自2008年以来连续13年稳步攀升。

2022年,人民日报累计向海外推送13个语种3000多件新闻产品,在115个国家的1000多家媒体落地3.5万篇(件)次。 “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成员增至101个国家218家媒体。 海外版推出“外媒看中国”专版41块,海外网推送新闻产品境外落地超11万篇(件)次。 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海外用户占比达71.2%。 人民网外语频道从12个增加到15个,发挥了平台对外传播作用,效果显著。

评价

在人民日报创刊60年之际,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发表讲话:“60年来,人民日报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深入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先进事迹,高唱奋进凯歌,弘扬民族精神,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以来,人民日报在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特别是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维护西藏社会稳定、筹办北京奥运会、抗震救灾等重大报道中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中央对人民日报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

在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习近平致信祝贺。贺信中指出,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日报坚持政治家办报和党性原则,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热情报道人民的伟大实践,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创造了光荣历史。

中国新闻工作者范敬宜评价《人民日报》的版面气质“庄重、准确、朴实、大方,特别是在处理重大新闻上,有一种不易模仿的独特的大气”。

其他媒体形式

人民日报建立了涵盖报、网(人民网)端(中英文客户端)微(微博、微信微视频)、屏(电子屏)等10多种体的“人民媒体矩阵”,累计用户超过10亿,其中人民日报客户端、法人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在全国媒体中均位居前列。

  • 人民网

人民网是“网上的人民日报”,是人民日报社控股的文化传媒上市公司。1997年1月1日,人民网正式上线,已发展成为人民日报杜新闻宣传的重要品牌和重要窗口。人民网主要打造观点评论、深度调查、权威解读、政策建议4类深度内容原创精品,仅“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访问次数累计11.8亿次,是国外媒体报道中国的重要新闻源。除中文版本外,人民网拥有7种少数民族语言版本和英、法、俄、阿、西、日、韩、德、葡、斯瓦希里、意、哈(基里尔)、泰、马来、希腊等15个外文频道。人民网日常传播覆盖超过1.3亿人次,网民遍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

  • 人民日报客户端

人民日报客户端于2014年6月12日上线,内容划分为闻、评、听、问四大板块,满足用户多层次信息需求。客户端秉承着可信、简约、亲和的理念,突出原创、突出独家、突出评论,做有品质、有观点的新闻,努力以一流的内容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2017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正式上线,成为海外用户居中国主流媒体英文客户端第一方阵。截至2022年,人民日报客户端用户自主下载量突破2.8亿。

  • 其他

截至2022年,“人民号”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入驻账号超3.2万个,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入驻单位439家,内容池聚合推送稿件量超5900万篇次,为入驻的大量主流媒体、党政机关、高校、优质自媒体提供内容生产和分发服务;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粉丝数突破1.5亿;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用户订阅量超4800万,传播力影响力在微信平台位居第一;人民日报抖音账号粉丝数突破1.6亿;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成为向基层拓展、向楼宇延伸、向群众靠近的重要融合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