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鱼喜小群紧邻於Sarcophyton或Sinularia属的软珊瑚丛枝条上栖息;成鱼离珊瑚较高些,但仍只喜爱在有分枝状的轴孔珊瑚(Acropora spp)的地区活动,夜晚或受到惊吓则躲进珊瑚枝条内。杂食性,以浮游动物与丝状藻为主。产黏著卵。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橘钝宽刻齿雀鲷的:基本介绍等介绍

中文名

库拉索凹牙豆娘鱼

拉丁学名

Amblyglyphidodon curacao

其他保护等级

无危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辐鳍鱼纲

鲈形目

亚目

鲈亚目

雀鲷科

凹牙豆娘鱼属

库拉索凹牙豆娘鱼

分布区域

东海、南海

基本介绍

橘钝宽刻齿雀鲷   Amblyglyphidodon curacao

分类:鲈形目

特征:体侧扁,近圆形。口小。成鱼体色银绿,体侧具3~4条不明显暗色宽横带,幼鱼体色较淡。尾鳍凹形。

习性:幼鱼喜小群紧邻於Sarcophyton或Sinularia属的软珊瑚丛枝条上栖息;成鱼离珊瑚较高些,但仍只喜爱在有分枝状的轴孔珊瑚(Acropora spp)的地区活动,夜晚或受到惊吓则躲进珊瑚枝条内。杂食性,以浮游动物与丝状藻为主。产黏著卵。

分布: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海域,包括台湾南部及兰屿、绿岛、澎湖海域。

附记:可食用鱼。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由马来西亚至萨摩亚,北自琉球群岛,南至澳洲大堡礁。中国台湾分布于南部海域。

模式种产地:East Indies

濒危状态: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栖息环境:礁区、近海沿岸、舄湖

栖息深度:1 - 40米

最大体长:11 cm

有毒鱼类:否

经济性:否

食用鱼类:是

观赏鱼类:是

形态特征:体呈圆形而侧扁,标准体长不及体高之1.5倍。吻短而略尖。眼中大,上侧位。口小,上颌骨末端不及眼前缘;齿单列,齿端扁平而具缺刻。眶下骨裸出,后缘则平滑;前鳃盖骨后缘亦平滑。体被大栉鳞;侧线之有孔鳞片15-17个。背鳍单一,软条部延长而呈尖形,硬棘XIII,软条12-16;臀鳍硬棘II,软条14-15;胸鳍鳍条16-18;尾鳍叉形,末端呈尖形,上下叶外侧鳍条不延长呈丝状。体呈灰褐色至鲜黄色;各鳍淡色至淡黄色;胸鳍基底上方无小黑点。

栖所生态:主要栖息于舄湖、沿岸港湾、外海珊瑚礁区等较浅而有枝状珊瑚的盘礁上活动。幼鱼紧邻珊瑚丛的枝桠上,成鱼则稍高些,遇惊吓或入夜后则躲入礁枝内栖息,垂直分布的范围很窄。以浮游动物及丝状藻类等为食。

渔业利用:中小型之雀鲷,可食用,一般不为渔获对象鱼。有人将其作观赏鱼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