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宪法监督论》内容包括:宪法监督的主体、宪法监督的对象和内容、宪法监督的程序等内容。
作者简介
李忠,1968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崇庆县。1991年就读于华东政法学院,1994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得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专职研究人员。参加编撰的著作主要有:《乡镇人大建设的理论与实践》(1995年)、《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保障》(1998年)、《宪政论丛》(1998年)等,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宪法监督的概念
第二节 宪法监督的必要性
一、宪法具有法律性
二、宪法是高级法
三、宪法具有发展性
第三节 宪法监督模式的比较与评述
一、宪法监督模式简介
二、对宪法监督模式的评述
第二章 宪法监督的主体
第一节 宪法监督权力的来源
一、关于宪法监督权力来源的学说
二、宪法监督权力来源观评判
三、宪法监督权力来源之我见
第二节 宪法监督主体的权力
一、固有权力
二、实质性权力
三、程序性权力
第三节 宪法监督主体的责任
一、宪法监督主体责任的理论基础
二、宪法监督主体责任的现实基础
三、宪法监督主体的责任
第三章 宪法监督的对象和内容
第一节 立宪的基本目的
一、立宪的基本目的之一:保障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
二、立宪的基本目的之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二节 宪法监督的对象
一、国家机关
二、组 织
三、特定个人
第三节 宪法监督的内容
一、规范性文件
二、特定个人的行为
三、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争议
四、选举争讼
五、国际条约
第四章 宪法监督的标准
第一节 宪法监督标准概说
第二节 确立宪法监督标准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文本主义原则
三、发展原则
四、普遍性原则
五、特殊性原则
第三节 宪法监督的形式标准
一、程序越权标准
二、回避标准
三、平等保护标准
四、准确性标准
五、转委托标准
第四节 宪法监督的实质标准
一、同一性标准
二、统一性标准
三、合理性标准
四、目的性标准
五、协调性标准
六、伸缩性标准
七、利益衡量标准
第五章 宪法监督的程序
第一节 宪法监督程序概述
一、宪法监督程序的定义
二、宪法监督程序与宪法程序、普通诉讼程序的比较
三、复合宪法监督程序的特征
第二节 提起与受理
一、提 起
二、受 理
第三节 宪法监督的方式
一、各国宪法监督方式概况
二、复合宪法监督方式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审议程序
一、各国审议程序概况
二、复合宪法监督的审议程序
第六章 宪法监督的效力
第一节 宪法监督效力概述
一、宪法监督效力的定义
二、宪法监督效力的依据
第二节 复合宪法监督的效力
一、时间效力
二、空间效力
三、对象效力
四、事项效力
第七章 建立和健全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构想
第一节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
一、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现状
二、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问题
三、宪法监督制度问题的成因
第二节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和展望
一、复合宪法监督制度的低级阶段
二、复合宪法监督制度的中级阶段
三、复合宪法监督制度的高级阶段
参考书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