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审计学是研究专业人员依法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进行审查并用以评价经济责任的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该专业研究的内容包括审计史、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的程序与方法、审计制度的比较研究等。学生通过学习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计、审计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管理一线、牢固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扎实的财会、审计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手工和微机操作基本技能、审计技能,既有一定财会、审计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级岗位技术人才。
专业发展
人类历史上,审计实践活动历史悠久。中国审计活动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审计事业全面振兴。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我国实施审计制度,1983年9月,设立我国国家审计的最高机关——审计署。此后,国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重要制度、设置审计组织机构,推动中国审计事业逐渐走向成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与时俱进。
审计学起初只是会计学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本科院校的经济和管理学科中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审计学专业,只是在少数高校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中开设审计相关课程。 1981年天津财经学院(现天津财经大学)财务会计系自主招收审计学方向硕士研究生。198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后。国务院领导同志就指出,审计工作要现代化,“从现在开始就要在大专院校设立审计专业,培养审计人才。1984 年底,审计署与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签订委托办学协议,开设审计学专业,并于1985 年开始招生,每校每年招收60名本科生、8名研究生。1985 年以后,西安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或自主开设审计学本科专业,或在会计学之下开设专门化方向。
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立足现实,着眼末来,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现状出发,在本科专业中增设审计学专业,设立在“经济、管理学类”目下,专业编号为1011。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把审计学专业进行调整,放在经济学学科门类之下的工商管理类,学制四年,授予的是经济学学士学位,专业编号为020115。
1997 年调整后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及 1998 年调整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均将“审计学”排除在目录之外,众多高校纷纷停止审计学专业招生。
2011年 ,在修订后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中首次设置审计硕士专业学位,专业学位代码是0257。2012 年调整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恢复了“审计学”专业,设置在工商管理类下,专业代码120207,并保留至今。
2022 年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明确了审计专业博士学位的设置。至此,我国已建立完整的本、硕、博审计专业学位。从上世纪80年代初设立,不断自主探索与不懈发展,截至2023年4月,我国已经有 215所审计学学士学位授予单位,50 所审计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 所审计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在校学生规模达到 6 万人左右,每年毕业生规模稳定在 15 000 人左右。
培养标准
学制学位
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各高校可在四年制模式基础上,实行弹性学制,但学生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符合规定条件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审计学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教育部的国家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中,没有对审计学专业作出统一的培养目标规定,允许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目标定位,参照工商管理大类的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人才培养的类型、模式和特色。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 ,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等机构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
也有学者对我国的几种类型高等院校审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研究。总体上的目标高校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 都是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强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 金融机构、 跨国公司等工作。
知识要求
参照工商管理大类的国家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审计学专业的知识要求包括:
(1)基础性知识: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2)专业性知识:学生须系统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创业学等工商理论知识与方法,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3)通识性知识:学生须选修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科学技术、语言文学、健康艺术、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
新发展格局、新时代审计工作、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新使命对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开设审计学专业的高等校也在探索审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模式。
能力与素质要求
审计学专业毕业生还有一定的能力、素质要求。能力要求包括知识获取的能力、知识应用的能力、创业创新三方面能力。素质要求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具体可参照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要求。
课程结构
教育部没有对审计学专业作出统一的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要求,鼓励各高校根据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参照“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质量标准条目进行细化,高标准办学。参照 工商管理大类的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审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
课堂教学部分
审计学专业由于各校课程特色不同,但课程体系的主体主要包括:通识课教育、学科基础课教育、专业课教育、选修课和实践课教育。参照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国家本科教学质量标准规定,专业选修课及通选课的比例不应低于5%,并应开设职业道德类课程,加强思政教育,同时需要解决技术变革带来的专业课程再造问题。
常见的审计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三类:专业基础类课程:经济学、管理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必修类课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经济法、公司战略、税法等;专业特色类课程:财务报表制作与分析、审计报告制作、证券投资学。
实践教学部分
实践教学的学分不应低于15%,在课程设置上,分为四个部分,实训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
专业特色方向
各个高等院校的审计学专业方向不同,课程设置也有所不同,主要是在专业必修课程以及专业特色类课程上不同。
开设院校
省份 | 学校名称 |
北京 | 中华女子学院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 |
天津 | 天津财经大学 | 天津天狮学院 |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
河北 | 河北地质大学 |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 唐山学院 | 河北金融学院 |
河北经贸大学 |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 河北科技学院 | 河北外国语学院 |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保定理工学院 | 燕京理工学院 | 河北东方学院 |
山西 | 山西财经大学 | 太原学院 |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 晋中信息学院 |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 |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 山西工商学院 | 忻州师范学院 |
内蒙古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内蒙古财经大学 | 河套学院 |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
辽宁 | 东北财经大学 |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 辽宁理工学院 | 大连财经学院 |
沈阳科技学院 | 辽宁财贸学院 | | |
吉林 | 长春财经学院 |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 吉林财经大学 | 吉林工商学院 |
黑龙江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哈尔滨金融学院 | 黑龙江财经学院 |
哈尔滨广厦学院 | | | |
上海 | 上海海关学院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上海政法学院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江苏 | 淮阴师范学院 | 南京审计大学 | 金陵科技学院 |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
南京财经大学 | 无锡太湖学院 |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 | | |
浙江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浙江财经大学 |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
浙江工商大学 | 宁波财经学院 | 温州商学院 | |
安徽 | 安徽工业大学 | 滁州学院 | 巢湖学院 | 安徽科技学院 |
淮北师范大学 | 安徽财经大学 | 铜陵学院 | 池州学院 |
安徽新华学院 | 安徽外国语学院 | 合肥经济学院 | 蚌埠工商学院 |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 | | |
福建 | 厦门大学 | 福建商学院 |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 福州理工学院 |
福建工程学院 | 厦门华厦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 |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
集美大学 | 闽南理工学院 | | |
江西 | 南昌工程学院 | 九江学院 | 南昌工学院 |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
| 泰山学院 | 山东女子学院 | 烟台理工学院 | 青岛工学院 |
山东 | 山东财经大学 | 潍坊科技学院 | 青岛城市学院 |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
山东交通学院 | 山东英才学院 | 潍坊理工学院 | 山东政法学院 |
山东工商学院 | 山东协和学院 |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山东管理学院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 山东科技大学 | |
河南 |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 洛阳理工学院 |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
安阳师范学院 | 信阳农林学院 | 黄河科技学院 | 郑州工商学院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安阳工学院 | 郑州财经学院 | 郑州经贸学院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河南工程学院 | 黄河交通学院 | 商丘学院 |
郑州商学院 |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 郑州西亚斯学院 | |
湖北 | 汉江师范学院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 武汉工商学院 |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
湖北经济学院 | 武昌工学院 | 湖北商贸学院 | 武汉学院 |
武汉商学院 | | | |
湖南 | 湘潭大学 | 湖南工商大学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 |
广东 | 惠州学院 | 广东白云学院 | 广州南方学院 | 广州商学院 |
韩山师范学院 | 广东金融学院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广州华商学院 | 广州工商学院 |
广东财经大学 | 广东培正学院 | 湛江科技学院 | 广州新华学院 |
广西 | 百色学院 | 贺州学院 |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 广西外国语学院 |
广西财经学院 |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 桂林学院 |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
海南 | 海南大学 | 海口经济学院 | | |
重庆 | 西南政法大学 | 重庆工商大学 | 重庆财经学院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重庆理工大学 |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 |
四川 | 西华大学 | 四川文理学院 |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成都锦城学院 |
四川农业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四川师范大学 | 成都大学 | 成都文理学院 |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
绵阳师范学院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 四川工商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
吉利学院 | | | |
贵州 | 贵州财经大学 | 贵州商学院 | 贵州黔南经济学院 | |
云南 | 云南师范大学 | 云南财经大学 |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 云南工商学院 |
曲靖师范学院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 昆明文理学院 |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
陕西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西安财经大学 | 西安翻译学院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
西北政法大学 | 西安欧亚学院 | 西京学院 |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 | |
西藏 | 西藏民族大学 | | | |
甘肃 | 兰州城市学院 | 兰州财经大学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 宁夏理工学院 |
宁夏 | 宁夏理工学院 | 银川能源学院 | | |
新疆 | 新疆财经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
注:以上信息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站资料整理而成,数据截至时间为2023年7月。
软科专业排名
排名 | 学校名称 | 学校条件 | 学科支撑 | 专业生源 | 专业就业 | 专业条件 | 总分 |
1 | 厦门大学 | A+ | A+ | A+ | A | A | 57.3 |
2 | 西南财经大学 | A | A | A+ | A | A+ | 55.2 |
3 | 浙江工商大学 | B+ | A | A | B+ | A | 50.9 |
4 | 南京审计大学 | B+ | B+ | A | B | A+ | 49.8 |
5 | 东北财经大学 | | | | | 48.4 |
6 | 南京财经大学 | | | | | 47.1 |
7 | 浙江财经大学 | | | | | 46.1 |
8 | 山东财经大学 | | | | | 45.6 |
9 | 西南政法大学 | | | | | 45.4 |
10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 | | | 45.2 |
11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 | | | 45.1 |
12 | 安徽财经大学 | | | | | 43.9 |
13 | 山西财经大学 | | | | | 43.3 |
14 | 天津财经大学 | | | | | 42.7 |
15 | 湖南工商大学 | | | | | 42 |
16 | 重庆工商大学 | | | | | 41.4 |
17 | 广东财经大学 | | | | | 41.2 |
18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 | | 38.3 |
19 | 贵州财经大学 | | | | | 37.4 |
20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 | | 37.4 |
21 | 河北经贸大学 | | | | | 36.8 |
22 | 重庆理工大学 | | | | | 35.9 |
23 | 海南大学 | | | | | | 35.9 |
24 | 新疆财经大学 | | | | | 35.3 |
25 | 山东工商学院 | | | | | 35.1 |
26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 | | | 34.9 |
27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 | | | 33.9 |
28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 | | | 33.8 |
29 | 吉林财经大学 | | | | | 33 |
30 | 云南财经大学 | | | | | 32.8 |
以上信息根据2023年审计学“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资料整理,参评院校共有110所,本表只列举前3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