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周围癌是发生在肛门周围的癌性病变。肛门周围癌发生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肛瘘、化脓性汗腺炎、肛门尖锐湿疣、肛门白斑等有关。肛门周围癌常有肛门部位不适和瘙痒,肛门边缘有小型肿块生长,疼痛、出血。肛门周围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并辅以放、化疗等。肛门周围癌的预后效果与有无转移有很大关系,发生转移的患者预后不佳。肛门周围癌后期的肛门疼痛等症状影响工作和生活。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肛门周围癌的:就诊科室、病因、症状、检查、诊断、分型、鉴别诊断、治疗、危害、转移性、预后、预防、参考文献等介绍

中文名

肛门周围癌

症状表现

肛门部位不适和瘙痒,肛门边缘有小型肿块生长,缓慢疼痛等

就诊科室

肿瘤科

显状部位

臀部

原因

常因肛瘘、痔手术瘢痕、湿疣等长期慢性刺激损伤引起

多发人群

男性

就诊科室

  • 肿瘤科、肛肠外科

病因

  • 肛门周围癌发生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肛瘘、化脓性汗腺炎、肛门尖锐湿疣、肛门白斑等有关。由于慢性长期刺激以致癌变。

症状

  • 肛门周围癌的早期无特异性症状,表现为肛门部位不适和瘙痒,肛门边缘有小型肿块生长,疼痛、出血等。常被误诊为良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接近晚期。

检查

  • 确诊肛门周围癌主要依靠体格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 体格检查

    • 直肠指诊是肛肠科医生最常用、最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癌性病变的金标准。

  • 其他

    • 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可以排除是否有其他脏器的转移,临床中比较常用。

诊断

  • 医生诊断肛门周围癌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临床表现

  • 表现为肛门部位不适和瘙痒,肛门边缘有小型肿块生长,疼痛、出血等。

体格检查

  • 肛门外可见菜花样肿物。

  • 指诊可触及边缘不整齐的坚硬肿块或凹陷溃疡。

  • 有转移时可触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组织病理学检查或局部淋巴结穿刺活检提示肛门周围癌。

分型

  • 肛门周围癌以鳞状细胞癌最多,其他分型还有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一穴肛原癌、肛周Paget病等。

鉴别诊断

  • 肛门周围癌的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常被误诊为良性病变,如痔疮、肛周脓肿等。

  • 如果出现类似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医生主要通过体格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诊断。

治疗

  • 肛门周围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并辅以放、化疗等。

  • 手术治疗

    • 手术治疗方法根据肿瘤部位、括约肌有无侵犯及腹股沟有无淋巴结转移而定。

  • 放射疗法

    • 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及癌肿的局部情况,可使用放疗等,术前应用放疗可提高切除率,术后应用放疗可减少复发。

  • 化学疗法

    • 常与手术、放疗联合应用。

危害

  • 肛门疼痛等症状影响工作和生活。

  • 晚期转移会影响生存期。

转移性

  • 肛门周围癌会转移,转移方式包括直接蔓延、淋巴转移及血行转移。

预后

  • 肛门周围癌的预后效果与有无腹股沟转移有很大关系,发生转移的患者预后不佳。

预防

  • 积极治疗肛周疾病,如痔疮等。

  • 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

参考文献

  • [1] 韩积义,崔自介主编。腹部外科诊断和鉴别诊断学 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08.

  • [2] 宋景贵等编著。结肠癌、直肠癌诊疗200问[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

  • [3] 刘宝善等主编。大肠肛门肿瘤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