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华,男,汉族,1942年出生,山东文登市人,新疆建设兵团四十八团八连职工,他是师园林系统涌现出的众多靠园林业致富带头人当中一位典型代表。1995年被农三师评为劳动模范。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刘玉华的:人物事迹等介绍

中文名

刘玉华

外文名

Liu Yuhua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性别

出生地

山东文登市

出生日期

1942年

获得荣誉

1995年被农三师评为劳动模范

人物事迹

刘玉华1967年从山东文登来四十八团,1972年到1979年,整整八年的园林工作中,他几乎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用到了果园上,一份汗水一份收获,由于几年获得比较好的收成,他所带的八连园林班曾获集体三等功一次。各级领导的鼓励使刘玉华信心倍增,于是他对八连果园作出了长远打算,并要以八连果园为榜样,带动全团的园林事业迅速上一个新台阶。这在当时,也算是一个雄心壮志,可好景不长,在那个年代,由于种种原因,水果没有市场,生产无人过问,园林生产成了团场的包袱,刘玉华就象泄了气的皮球拍不起来了,不得已,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辛勤耕耘多年的果园,改行去开拖拉机。

1983年改革开放给四十八团这块沉睡的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刘玉华又回到了自己阔别3年多的园林事业上,开始了他以前未能实现的长远打算和计划.1983年刘玉华调到园林后,就承包了无人承包的80亩苹果园,并贷款买了“铁牛”拖拉机,带领全家拉走果园碱土4000多立方,先后施入优质羊粪400多吨,对果树进行细致的整形和修剪,三年使果园产量连续递增,到1988年,他连本带息还了贷款,还获利润3.5万元,终于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并为今后果园发展和扩大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1993年团园林部门发现了这棵苗子,将连续两年亏损的八连果园包给了刘玉华,刘玉华承包后,当年给企业上交利润6.5万元,并连年超产。1995年他共承包了180亩果园,果品总产量390吨。他尝到科学管理果园的甜头,他不仅坚持经常翻阅,而且还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并且结合实际,总结整理出十几条易懂的果园生产管理的顺口溜,供园内工作人员遵照执行。他每天要将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新知识运用于实践,人们可以经常看到刘玉华在园林生产管理阶段,每天第一个走进果园,看看这个枝条,瞧瞧那串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那样认真,不断观察,仔细观察,不了解他的人还以为他有神经病。果园管理的每个环节,刘玉华都严格按照科学要求进行,他承包的果园结得一年比一年多,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高。

大胆投入是刘玉华成功的有效途径,科学技术武装了刘玉华的头脑,使他了解果树的生理性及生长规律,使投入有了科学依据,多年来,部分果农不懂科学,不学科学,不用科学,凭着自己的老经验管理果园,给果树少上肥或不上肥,还散步说果树上肥多了会烧死,个别人甚至把连队配发给果园的化肥、油渣卖掉,结合给果园造成亏损,即坑了公家,也骗了自己。而刘玉华却没有这样做,他运用科学知识大胆向果园投资,1995年他买了15吨化肥,8吨油渣和300多吨羊粪,全部施入果园。多投入才能多产出,这是一条不可辨驳的事物发展规律,由于刘玉华舍得大量投入,所以,三年来,他的果园结果多,且个大质量好,品级高,连续超额完成任务,效益猛增。不断提高果品质量,是刘玉华成功的关键所在。为了搞好质量,使果品上等级,他除下决心彻底消灭介壳虫外,还改变往年用草帘盖果的做法,采取了用白棉布盖果的新措施,同时认真总结了以往果品质量上不去的经验教训,在收获季节,制定出一整套果品采摘,援运,包装的规章,工作中认真执行,严格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