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2011年,为解决城镇无养老保障居民的老有所养问题,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了参保对象为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制度模式,资金来源主要由个人缴费、政府补贴以及社会资助构成。到2012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对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解决老有所养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中国养老保险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参保缴费档次偏低、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增值、中青年居民群体参保意识不强。
基本内容
基本概念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针对城镇户籍非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它为城镇非工作人员提供自愿参与的养老保障,旨在提供养老收入。城镇居民现泛指的是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群。该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共同构成中国的社会老保险体系。2012年8月开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系统全面启动并合并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原则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从城镇居民的实际情况出发,初始设定较低的起步标准,筹资和待遇标准与经济发展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个人(或家庭)和政府承担责任的利与义务要相互对应
政府主导和居民自愿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城镇居民普遍参保
在制定和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定具体办法,实行属地管理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特点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设计上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相结合,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其基本特点可进一步概括如下:
广覆盖、保基本、建机制
社会养老保险应该与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并考虑到国家和社会成员的承受能力。实现"保基本"是重点,即先确保全民都能参加养老保险制度,低水平起步,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完善制度并提高保障水平,解决"由低到高"的问题。政府的角色是提供基本保障,“保基本”实现养老保障的广泛覆盖与可持续的必要选择。
自愿参、重激励、有弹性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遵循政府主导和居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旨在引导城镇居民广泛参与。该制度规定了群众自愿参保的原则,不采取强制命令的方式,而是通过财政补贴手段,激励和引导更多的居民参与并扩大覆盖范围。缴费标准设置了多个档次,供参保人自主选择,制度上鼓励多缴多得,并确保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政府推、居民进、共担责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由政府主导并与居民自愿相结合的制度,旨在个人(家庭)和政府合理分担责任,确保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实现养老保障的基本前提是个人承担缴费义务,而政府的职责主要包括制定制度、提供基本保障,同时关注扶贫救助弱势群体,确保所有参保的老年人均能获得基本养老金。对于无力缴纳保费的困难群体,政府将代为支付。在建立新制度初期,政府的责任必须优先考虑,确保其承担到位。
政府既补“入口”,又补“出口
政府的投入责任体现在既补“入口”,又补“出口。补“入口”是在城镇居民参保缴费环节就给予财政补助,补“出口”就是在养老金待遇支付环节给予财政补助,政府对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参保范围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包括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且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
资金来源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制度模式,该制度主要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
个人缴费
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居民应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目前缴费标准设有10个档次,分别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和1000元。根据实际情况,地方政府可以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可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则多得。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政府补贴
政府将对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根据规定,中央财政将按照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中西部地区提供全额补助,而东部地区则将获得50%的补助。同时,地方人民政府将向参保人员缴费提供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于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参保人,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措施,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此外,对城镇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人民政府将代缴其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用。
社会资助
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参保人缴纳保险费提供资助。
领取条件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年满60周岁的城镇居民可以开始领取养老金。对于那些已经年满60周岁但尚未享受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其他国家规定的养老待遇的人来说,他们无需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而那些距离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人,则需要按年度进行缴费,同时也允许进行补缴,但累计缴费期限不得超过15年。对于已经领取养老金达到或超过15年的人来说,则需要按照正常缴费制度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累计缴费时间不得少于15年。
养老金计算
养老金待遇分为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持续支付至终身。对于参保人员的死亡情况,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而政府补贴余额则可以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地方人政府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给长期缴费的城镇居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出资。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发放标准是根据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职工本养老保险及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计算。
发展历史
新中国的社会保险起源于1951年2月23日政务院第73次政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然而,当时该条例仅覆盖了各企业内工作的工人与职员,包括学徒。
在国家保险模式时期(1951年至1986年),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包括以下人员:国营、公私合营、私营及合作社经营的企业职工,企业规模达到100人以上;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
在“统账结合”养老保险模式时期(1986 年以后),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人群: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市城镇户口人员以及不由国家供应商品粮的农村人口。此外,该模式还适用于年满16周岁且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但是排除在校学生群体。
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出台,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作出明确指示——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11年,为解决城镇无养老保障居民的老有所养问题,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了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并规定了参保对象为城镇非从业居民,即年满16周岁(不包括在校学生)且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人群。这一试点政策的实施为城镇居民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改善了老年人的养老状况,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这也为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经验。
该制度实现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有机结合,并与家庭养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互配套。2011年7月1日启动试点工作,试点范围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基本一致。到2012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
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是一项对中国每个家庭都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社会制度创新。该决策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中国社会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运行情况(2013-2021)年份 | 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 实际领取 待遇人数(万人) | 基金收入(亿元) | 基金支出(亿元) | 累积结余(亿元) |
2013 | 49750.1 | 14122.3 | 2052.3 | 1348.3 | 3005.7 |
2014 | 50107.5 | 14741.7 | 2310.2 | 1571.2 | 3844.6 |
2015 | 50472.2 | 14800.3 | 2854.6 | 2116.7 | 4592.3 |
2016 | 50847.1 | 15270.3 | 2933.3 | 2150.5 | 5385.2 |
2017 | 51255.0 | 15597.9 | 3304.2 | 2372.2 | 6317.6 |
2018 | 52391.7 | 15898.1 | 3837.7 | 2905.5 | 7250.3 |
2019 | 53266.0 | 16031.9 | 4107.0 | 3114.3 | 8249.2 |
2020 | 54243.8 | 16068.2 | 4852.9 | 3355.1 | 9758.6 |
2021 | 54797.4 | 16213.3 | 5338.6 | 3715.0 | 11396.4 |
参考文献: |
注:2014年2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开始实施以来,经过近60年的改革和完善,该制度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5034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4952万人,总计为105301万人。这些数据进一步证明了社会保险制度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的重要和影响力。
中国三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 覆盖对象 | 统筹账户 | 个人账户 | 基础养老金 | 退休年龄 |
|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 城镇就业职工 | 单位缴费12% | 个人缴费8% | 无 | 女50岁、男60岁,连续工龄满10年 |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 城镇非就业居民 | 无 | 个人缴费、政府补贴 | 政府补贴至少55元 | 男女均60岁 |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 农村居民 | 无 | 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 | 政府补贴至少55元 | 男女均60岁 |
参考资料: |
办理流程
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因此以下统一介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
申报材料
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主页、本人页、增减页)
本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银行卡原件及复印件
残疾人(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如是重度残疾人员还需提供一、二级残疾证原件及复印件
5.低保对象、五保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等特殊群体应同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以上资料参考文献来源:
办理流程
携带相关材料到负责银行经办网点申请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填写《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登记表》,并委托银行自动代扣城乡居保缴费
负责银行经办网点根据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初审,资料齐全且符合条件的给予受理,不符合条件的当场退还
负责银行经办网点根据受理的情况进行审批。符合参保条件的申请人进行信息录入,并制发个人账户专用存折
以上资料参考文献来源:
查询方法
查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记录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社保网站
许多地方的社保局都建立了在线查询系统,方便居民进行社保查询。可以登录当地社保局官网,找到相关的查询入口。一般来说,查询需要提供本人的身份证号码、姓名等个人信息。根据系统的指引,填写相应的字段,即可查询到个人的养老保险记录。
社保局窗口
如果对在线查询操作不熟悉或遇到问题,也可以亲自前往当地社保局窗口进行咨询。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和其他相关材料,并向工作人员咨询并写查询申请表。工作人员将根据提供的信息协助查询个人的养老保险记录,并提供相应的结果。
作用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这是一项旨在惠及民众的工程,对于政府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解决老年人后顾之忧具有重要作用。
参保人
能保障年老后基本生活,实现老有所养
减轻子女赡养负担
增加收入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社会
社会养老保险在提供基本生活保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使老年人得以享受晚年生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的比例和数量不断增加,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该制度确保了老年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为社会较大一部分人群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这种前瞻性的规划有助于稳定人们的心态,减少了社会浮躁因素的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稳定与和谐。
政府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根本性的制度建设,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
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实现国民经济宏伟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人事制度改革的进展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决定。对于人事制度改革而言,重要的是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分类管理科学、合理工资分配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的目标。
局限性
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因此以下统一介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中国在养老保险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中,存在一些问题。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问题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充分、有效衔接对于建立公平、高效、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制度衔接仍存在问题。农民工养老保险异地转移困难,城乡之间养老保险金给付标准不一致等是主要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户籍分割制度导致信息对接不畅,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养老保险差距,农村养老基金归县级政府统筹导致财政压力增加。
参保缴费档次偏低问题
城乡养老保险在实践中存在缴费档次较低的问题,无法有效发挥风险分散作用。原因是养老保险缴费机制不具有吸引力,缺乏灵活性和引导作用。同时,保障水平较低也难以满足未来需求。部分居民参保意识不高,认为养老问题不是当务之急,且资金有限。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增值问题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不科学、基金增值方式受到市场风险影响等问题,使得养老保险制度难以充分发挥保障作用。基金的挪用和侵占问题频发,增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压力。同时,基金增值主要依靠定期存款和国债,承受巨大的市场风险,可能导致收支失衡、资金不足的风险。这些问题使得居民对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性产生质疑,影响了参保率和缴费额的提升。
中青年居民群体参保意识不强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待遇与物价上涨差距大,导致中青年群体参保积极性不高。这影响了城乡居保的参保率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优化方案
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参保氛围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作用,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合作。基层乡镇和街道是参保扩面的主要责任承担者,必须明确工作目标、分解任务指标,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村级和社区是参保扩面的第一线,需要根据职责安排宣传方案,明确宣传方向,提高居民参保意识,营造全社会对养老保险的支持和重视的氛围,确保养老保险的普及性。特别是针对年轻人群体中参保意识较低、意愿不强的情况,要增加宣传力度,促使他们由被动转为主动参保。
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充分衔接
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充分有效衔接,首先要加快相关制度改革与完善,为劳动人口养老保险金在城乡间无障碍转移。其次,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提高乡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减小养老金转入与转出的压力。再次,改革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统筹全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信息化建设和建立养老保险信息库。同时,推出养老保险信息卡,便于参保人员了解养老金情况。
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激励
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激励,应关注参保人员收入情况和养老金的基本需求。首先,根据地区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科学设定缴费档次,并给予参保人员自由选择权利。政府可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设定科学的补贴档次,多缴多得的政策宣传力度也应加大,以促使居民提高缴费档次。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利用现代化宣传手段和为居民解答疑惑,使他们了解参保所带来的利益。最终,这些举措有助于激发居民的参保意识和积极性,从而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是充分发挥城乡养老保险保障作用的关键。政府应加大基金监管力度,并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首先,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法律体系,对基金的性质及所有权等关键问题进行规定,以法律指导监管行为。其次,设立独立、高效、统一的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委员会,并将各相关部门纳入委员会领导,以实现统一管理和决策,提高基金透明度。同时,制定安全有效的投资计划,确保养老基金的稳定增长,抵御市场风险的影响。